㈠ 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檢驗碳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的產物,設計如下圖所示裝置(已知SO2能使溴水褪色),請回答:
(1)依據裝置圖中操作的要求和圖形分析,濃硫酸與木炭的反應需要把濃硫酸加入木炭加熱反應,所以甲為分液漏斗,乙為圓底燒瓶;故答案為:分液漏斗,圓底燒瓶;
(2)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在加熱條件下回合木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依據氧化還原反應書寫配平化學方程式為C+2H2SO4(濃)
△ | .
㈡ 某化學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B處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濾紙,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濃氨水。
(1)酚酞溶液變成紅色分子不斷地運動(2)②防止C中液體倒吸④B處木炭劇烈燃燒,發白光;C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木炭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木炭的著火點
㈢ 某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制備氣體的探究.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1)實驗室製取二氧抄化碳:碳酸鈣+稀鹽襲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所以CO 2 、HCl等氣體均可使其變為紅色,所以,紫色石蕊溶液不能用來檢驗CO 2 的存在,只能檢驗CO 2 的溶液的酸鹼性; (2)乙、丙兩個裝置在試驗中,主要區別是長頸漏斗和分液漏斗的,當分液漏斗中的液體向下流時,活塞可控制液體的流量,若要終止反應,就要將活塞緊緊關閉,因此,可立即停止滴加液體; (3)丁裝置是使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凡是難溶於水的氣體均可使用該方法收集. 故答案為:(1)CaCO 3 +2HCl=CaCl 2 +CO 2 ↑+H2O;不能;氯化氫氣體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2)可以控制滴加液體的量(或速率); (3)O 2 (或H 2 等難溶於水的氣體). |
㈣ 某化學課外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氨氣性質實驗.利用圖1完成氨的催化氧化實驗,其中箭頭表示
(1)如果乙中是五氧化二磷,則甲中產生的氣體是氧氣,丙中產生的氣體是氨氣,根據反應物的狀態知,反應物是碳酸氫銨,在加熱條件下,碳酸氫銨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NH4HCO3 △ | .
㈤ 如下:1.(2013•朝陽區一模)某化學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分析:(1)根據石灰石和稀鹽酸接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分離反應就會停止分析. (2)根據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乾燥氣體、氣體進入裝置Ⅱ中液體會有氣泡分析.
解答:解:(1)打開a,關閉b石灰石和稀鹽酸接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關閉a,打開b生成的氣體就將酸經過b壓入裝置Ⅱ,反應停止.故答案:固體減少有氣泡產生 液面上升,渾濁液體變澄清,有氣泡冒出 (2)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乾燥氣體、氣體進入裝置Ⅱ中液體會有氣泡,故答案:Zn和稀硫酸 乾燥進入的氣體 觀察冒出氣泡的速率.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OutsiderL夕為您答疑解惑 如果本題有什麼不明白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記得採納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採納本題後另發點擊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祝學習進步
㈥ 某化學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銅鋅合金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C為有刻度的玻璃儀器,可裝合適的液體,根
(1)連接實驗裝置並檢查裝置氣密性,將葯品、水裝入各儀器中.檢查圖Ⅱ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夾緊左端導氣管,上提D管,C管中液面不持續上升則氣密好. (2)要根據排開液體的體積來測定生成氫氣的體積,首先需記錄C的液面,然後使反應進行,當充分反應時在記下C的位置,最後可以對剩餘固體進行處理,所以本題答案為:①④③②; 依據鋅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而銅不可以來進行,所以本題答案為:Zn+H2SO4═ZnSO4+H2↑; (3)經一系列操作,准確稱量並記錄B中剩餘固體物質的質量.「一系列操作」是指過濾、洗滌、乾燥. (4)如果知道銅鋅合金的質量,B中剩餘固體的質量,則可知鋅的質量,從而可以求得鋅的質量分數,故甲、乙同學要計算出鋅的質量分數,都缺少的一個數據是合金樣品的質量; (5)重新實驗後,甲、乙同學分別求出鋅的質量分數.通過誤差分析,化學小組發現乙同學所用數據會導致計算結果偏大,原因是未考慮所加入稀硫酸的體積. 故答案為: (1)夾緊左端導氣管,上提D管,C管中液面不持續上升則氣密好; (2)①③②④;Zn+H2SO4═ZnSO4+H2↑;(3)洗滌、乾燥(只答對一個不得分) (4)合金樣品的質量;(5)未考慮所加入稀硫酸的體積.
㈦ 某化學課外小組設計了如下圖(鐵架台均已略去)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氣體性質實驗。圖中用箭頭表示氣體流
(1)NH 4 HCO 3  4NO+6H 2 O(2分);放熱(1分);反應開始後斷開電鍵K,鉑絲能繼續保持紅熱(1分)。
與某化學小組利用如下圖所示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工具箱標配
發布:2025-07-26 08:02:52
瀏覽:66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