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圖所示是某校初二(1)班物理實驗小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你認為杠桿兩端的螺母的作用是
(1)兩端的螺母調節會使杠桿重心作用在支點上,能避免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產生的影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也便於測量力臂,所以兩端螺母的作用是調節杠桿,使其水平平衡.在使用此杠桿前發現右端低,左端高,說明杠桿的重心偏右,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兩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都要向杠桿上翹的左端調節.所以可以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2)由表中數據算出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進行比較,發現1組數據F1L1>F2L2,所以有誤,且動力臂的實際值比記錄值小了;
(3)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1L1=F2L2或者
F1 |
F2 |
L2 |
L1 |
F1 |
F2 |
L2 |
L1 |
㈡ 某興趣小組用以下的實驗裝置「探究從斜面上下滑的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那些因素有關」.實驗中讓
(1)因為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到達底端的速度取決於物體的高度,因此將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來,是為了使木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2)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在1與4,2與5,3與6次次實驗中,物塊下滑的高度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物塊滑行的距離不同,水平面越光滑,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越遠,由此可知:在斜面上釋放的高度相同時,木塊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由1與4、或2與5、或3與6次次實驗可知:在斜面上釋放的高度相同時,木塊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由1、2、3次或4、5、6次實驗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塊下滑的高度不同,物塊滑行的距離不同.所以在水平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物塊下滑的高度越高,物塊在水平面滑行的距離越遠.由此可知: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釋放高度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4)由實驗可知,物體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物體滑行的距離越遠,運動狀態越難改變,由此可以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物體運動狀態不變,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使木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釋放高度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4)做勻速直線運動.
㈢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時,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進行了如下實
(1)該實驗小組以二氧化碳為變數設置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內原料是二氧容化碳,因此該科學探究提出的問題應該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
(2)實驗前,為避免葉片內原有的澱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應將實驗裝置放在黑暗處24小時;以將葉片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3)在步驟③後迅速將一點燃的蠟燭放入甲裝置,蠟燭將很快熄滅,這說明甲裝置內的氧氣含量大大的減少了,原因是甲裝置內由於缺少二氧化碳,裝置內的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動.
(4)若用圖中的甲裝置來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則應將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小燒杯取走,否則就不能說明裝置內出現的水珠是植物的葉片散失的,也有可能來自於小燒杯內的溶液.
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
(2)讓葉片中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3)吸收氧氣
(4)②
㈣ 為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三套實驗裝置:(1)上述3個裝置中,不能證明「銅與濃
(1)裝置Ⅰ可通過U形管中紅墨水液面的變化判斷銅與濃硝酸的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裝置Ⅱ可通過燒杯中是否產生氣泡判斷銅與濃硝酸的反應放熱還是吸熱;裝置Ⅲ只是一個銅與濃硝酸反應並將生成的氣體用水吸收的裝置,不能證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
故答案為:Ⅲ;
(2)氫氧化鋇與硫酸反應屬於中和反應,中和反應都是放熱反應,所以錐形瓶中氣體受熱膨脹,導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故答案為: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放熱;
(3))①若M為鈉,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該反應我放熱反應,放熱的熱量使大試管中溫度升高,氣體壓強增大,所以右邊燒杯中有氣泡產生;冷卻後大試管中溫度降低,壓強減小,右邊燒杯中的導管會形成一端液柱,
故答案為:產生氣泡,反應完畢後,冷卻至室溫,燒杯里的導管內形成一段液柱;
②若觀察到燒杯里產生氣泡,說明M溶於水放出熱量,由於放熱反應一定屬於化學變化,而有熱量放出的反應不一定為化學變化,所以不一定屬於放熱反應,如濃硫酸溶於水會放出熱量,但是不屬於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可能是放熱反應;
③若觀察到燒杯里的玻璃管內形成一段水柱,說明M溶於水後導致大試管中溫度降低,壓強減小,證明M溶於水為吸熱過程,溶於水能夠吸收熱量的物質有:硝酸銨、氯化銨等,
故答案為:硝酸銨;
(4)至少有兩種實驗方法能證明超氧化鉀與水的反應(4KO2+2H2O═4KOH+3O2↑)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方法①:選擇上述裝置Ⅰ(或Ⅱ)進行實驗,Ⅰ裝置右邊U型管中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或燒杯中導管中有氣泡放出),證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方法②:取適量超氧化鉀粉末用脫脂棉包裹並放在石棉網上,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蒸餾水,片刻後,若觀察到棉花燃燒,則說明該反應放出大量熱,使棉花燃燒,證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Ⅰ(或Ⅱ);放熱.
㈤ 某興趣小組設計的趣味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A、B為未膨脹的氣球,C為膠頭滴管.用氣密性良好的該裝置
(1)A氣球膨脹,B氣球不膨脹,說明瓶中壓強增大,若是葯品混合產生氣版體,則會使壓強增大,例如碳酸鈣權可以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A氣球不膨脹,B氣球膨脹,說明瓶內壓強變小,可以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故填:
|
㈥ 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下圖所示裝置,測定某碳酸飲料中CO2的含量.資料:①CO2與足量Ba(OH)2反應生成BaCO3沉
(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體葯品,錐形瓶是常用的反應容器,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為:分液漏斗;錐形瓶;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HCO3+HCl=NaCl+H2O+CO2↑)
(2)反應後持續緩緩通入空氣,若缺少裝置A,則實驗結果偏大,因為空氣中有二氧化碳;若飲料未冷藏,則實驗結果偏小,因為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成反比;故答案為:偏大,偏小
(3)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若冷藏溫度過低,飲料結冰,則實驗結果明顯偏小,可能的原因是:飲料結冰後,二氧化碳在冰水中的溶解能力下降;B中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等進入C裝置,如果只測定C在實驗前後的質量差,則實驗結果明顯偏高.故答案為: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飲料結冰後,二氧化碳在冰水中的溶解能力下降;B中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等進入C裝置.
(4)控制鹽酸的滴加速度,可以提高准確度;不能提高實驗結果准確度的是:在A~B之間添加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在B~C之間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氣裝置,因為a項,二氧化碳生成速度減慢,C裝置吸收二氧化碳更徹底,能夠提高結果准確度;b項,在A-B之間添加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可以吸收水蒸氣,但是對結果沒有影響;c項,在B-C之間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氣裝置,由B中揮發的氯化氫氣體與洗氣裝置中的NaHCO3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測定結果偏高;故答案為:b、c
㈦ 某科研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並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將此裝置放於黑暗處一晝夜後,移至適宜自然光
(1)植物具有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裝置中兩瓶上的液體一方面是瓶中的葉片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另一方面是瓶中的溶液中也有水分,在陽光的照射下,通過蒸發也可以在瓶內壁凝結成水珠.
(2)實驗前要將此裝置放到黑暗片一晝夜,目的是除去葉片內原有的澱粉,如果葉片內殘留有以前光合作用製造的澱粉,實驗結果就會不明顯,為了排除原有澱粉的干擾,放到黑暗片一晝夜,植物葉片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澱粉,原來的澱粉消耗完後,就不會干擾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
(3)酒精能溶解葉綠素.這樣處理後,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葉片,除去不透光紙片後,將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
(4)向葉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據澱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檢驗是否產生澱粉.觀察現象之前,用清水沖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顏色去掉碘液顏色的干擾,便於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使實驗現象明顯.實驗現象:葉片見光(未遮蓋)部分,遇碘變藍,說明葉片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澱粉;葉片遮光部分,遇碘不變藍,說明光是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5)乙組裝置與丙組裝置的區別是丙裡面是清水,乙裡面是氫氧化鈉溶液,由於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沒有此功能,故乙、丙兩裝置內丙裡面有二氧化碳,乙裡面沒有二氧化碳.因此乙、丙兩裝置中的葉片所處的環境,惟一變數是二氧化碳,由於乙葉片所處的環境沒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葉片由於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製造有機物澱粉,因此遇碘不能變藍色.而丙葉片由於環境中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故遇碘變藍色.該對照組證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使放出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有利於有機物的積累.通過以上實驗結果分析原因可能是:三片葉都要進行 呼吸作用,其強度大於或等於光合作用,結果光合作用的產物不能積累,所以實驗中看不到變藍的現象.
(7)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公式為:二氧化碳+水
光 |
與小組小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錦州五金機電城出租出售
瀏覽:417
卡爾蔡司公司有哪些醫學器材
瀏覽:261
重慶市機械鑿打岩石套什麼定額
瀏覽:557
閥門外面加個框是什麼意思
瀏覽:756
會議設備系統哪裡有
瀏覽:340
列印室需要哪些設備多少錢
瀏覽:577
通用型機床設備加工用於什麼
瀏覽:290
書畫工具箱套裝
瀏覽:772
燃燒固體需要哪些儀器
瀏覽:969
2213ktn1是什麼軸承
瀏覽:640
電腦固體硬碟怎麼加機械硬碟
瀏覽:197
崑山汽車門板超聲波焊接機怎麼樣
瀏覽:787
發說說怎麼隱藏設備
瀏覽:804
機械革命z2海岸燈怎麼開
瀏覽:204
自動沖洗裝置套定額
瀏覽:250
北京電動工具回收
瀏覽:586
漢江機床廠屬於什麼級別
瀏覽:854
志俊壓力軸承壞了會怎麼辦
瀏覽:68
電動車液晶儀表盤不顯示怎麼辦
瀏覽:944
火災自動監測報警裝置安裝要求
瀏覽: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