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無土栽培實驗裝置圖

無土栽培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1-02-19 00:04:00

1. 圖甲是一種進行無土栽培的實驗裝置,某生物小組利用該裝置研究水溫對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影響,圖乙是實驗

(7)在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圖甲出現的主要現象有:①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幼嫩植株彎向光源生長;②植物生長需要水、礦質元素等,因此裝置中的培養液會大量減少;③植物蒸騰作用會散失大量的水分,導致培養液濃度上升,幼苗會因失水而出現萎蔫、甚至死亡現象.(本題屬於開放題,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5)由乙圖可知,在30℃溫度下,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最好,因為此溫度是植物體內酶活性的最適溫度.溫度在5口℃或38℃時,植物吸收的礦質元素中,硅酸的吸收量最少,說明溫度過高或過低,對硅酸的吸收影響最大.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所以植物對礦質元素吸收的種類和數量分別與根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載體的數量有關.
(3)根據第(7)題可知,若想讓該植物在此裝置中能存活更長的時間,需要改進的措施有:向培養液中不斷通入空氣;定時添加成分均勻的新鮮培養液;適當添加水分等.(本題屬於開放題,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7)①幼嫩植株彎向光源生長
②裝置中的培養液會大量減少;實驗初期幼苗生長,得段時間後,幼苗會出現萎蔫、甚至死亡現象
(5)30℃此溫度是植物體內酶活性的最適溫度&nbs六;&nbs六;&nbs六;硅酸&nbs六;&nbs六;&nbs六;根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載體的數量
(3)向培養液中不斷通入空氣;定時添加成分均勻的新鮮培養液;適當添加水分等

2. 如何寫植物無土栽培的實驗報告

觀察計劃

栽培對象:大蒜(七枚)

准備材料:玻璃皿一個,一坨大蒜(七枚),少許清水。

栽培辦法:將大蒜放入盛有少許清水的玻璃皿中,置於陽光下。

觀察記錄

10-01-31第一天:無明顯變化。

10-02-01第二天:同上。

10-02-02第三天:同上。

10-02-03第四天:大蒜底部根須伸長,約為0.5CM。

10-02-04第五天:根須略有長長。

10-02-05第六天:大蒜中有兩瓣生芽,均約為2Cm『01、02號』。

10-02-06第七天:『01幼芽』2.4CM,『02幼芽』2.2CM,新生的『03幼芽』1CM。

10-02-07第八天:『01幼芽』2.7CM,『02幼芽』2.4CM,『03幼芽』1.5CM,新生的『04幼芽』 0.8CM。大蒜根須長長,約為1.5CM。此時大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三枚,一部分四枚。

10-02-08第九天:其餘三枚大蒜皆已長出幼芽,但還未完全長出,沖破外皮。其餘各部無明顯變化。

10-02-09第十天:『01幼芽』3CM,『02幼芽』2.5CM,『03幼芽』1.7CM『04幼芽』1CM,新生的『05幼芽』0.6CM。

10-02-10第十一天:『01幼芽』5CM,『02幼芽』4.6CM,『03幼芽』4CM,『04幼芽』3.2CM,『05幼芽』2.3CM,新生的『06幼芽』2.5CM。『05幼芽』芽尖分裂。

10-02-11第十二天:『01幼芽』5.2CM,『02幼芽』5CM,『03幼芽』4CM,『04幼芽』3.8CM,『05幼芽』3CM,『06幼芽』2.8CM。新生『07幼芽』2.6CM。根須長到2.4CM。

10-02-12第十三天:『01幼芽』5.2CM,『02幼芽』5CM,『03幼芽』4.2CM,『04幼芽』4CM,『05幼芽』3CM,『06幼芽』3CM,『07幼芽』3.3CM。

附:10-02-26第二十七天大蒜長勢圖像

3. 無土栽培實驗步驟

無土栽培的實驗步驟分為以下七點:

  1. 配製營養液:將市場上銷售的回無土栽培營養液用水按規定答倍數稀釋,具體要根據所栽培的植物而定。

  2. 脫盆:用手指從盆底孔把根系連土頂出。

  3. 洗根:把帶土的根系放在和環境溫度接近的水中浸泡,將根際泥土洗凈。

  4. 浸液:將洗凈的根放在配好的營養液中浸10分鍾,讓其充分吸收養分。

  5. 裝盆和灌液:將花盆洗凈,盆底孔放置瓦片或填塞塑料紗,然後在盆里放入少許珍珠岩、蛭石,接著將植株置入盆中扶正,在根系周圍裝滿珍珠岩、蛭石等輕質礦石。輕搖花盆,使礦石與根系密接。隨即澆灌配好的營養液,直到盆底孔有液流出為止。

  6. 加固根系:用英石、斧劈石等碎塊放在根繫上面,加固根系,避免倒伏。同時在葉面噴些清水。

  7. 日常管理:無土栽培的花卉盆景,對光照、溫度等條件的要求與有土栽培無異,植株生長期每周澆1次營養液,用量根據植株大小而定,葉面生長慢的花卉用量酌減;冬天或休眠期15-30天澆1次。室內觀葉植物可在弱光條件下生存,應減少營養液用量,營養液也可用於葉面噴施。平時要注意適時澆水。

4. 無土栽培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找個範文格式,內容自己往裡面填寫就是,記得中學高中的物理化學就有實驗報告吧

5. 如何做無土栽培的小實驗

無土栽培的實驗步驟分為以下七點:

  1. 配製營養液:將市場上銷售的無土內栽培營養液用水按規定倍數稀釋,具體容要根據所栽培的植物而定。

  2. 脫盆:用手指從盆底孔把根系連土頂出。

  3. 洗根:把帶土的根系放在和環境溫度接近的水中浸泡,將根際泥土洗凈。

  4. 浸液:將洗凈的根放在配好的營養液中浸10分鍾,讓其充分吸收養分。

  5. 裝盆和灌液:將花盆洗凈,盆底孔放置瓦片或填塞塑料紗,然後在盆里放入少許珍珠岩、蛭石,接著將植株置入盆中扶正,在根系周圍裝滿珍珠岩、蛭石等輕質礦石。輕搖花盆,使礦石與根系密接。隨即澆灌配好的營養液,直到盆底孔有液流出為止。

  6. 加固根系:用英石、斧劈石等碎塊放在根繫上面,加固根系,避免倒伏。同時在葉面噴些清水。

  7. 日常管理:無土栽培的花卉盆景,對光照、溫度等條件的要求與有土栽培無異,植株生長期每周澆1次營養液,用量根據植株大小而定,葉面生長慢的花卉用量酌減;冬天或休眠期15-30天澆1次。室內觀葉植物可在弱光條件下生存,應減少營養液用量,營養液也可用於葉面噴施。平時要注意適時澆水。

6. 進行無土栽培實驗的對照實驗(一組有無機鹽,一組沒。有無機鹽。)的步驟是什麼

由於根所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來自於土壤,而土壤顆粒只是對植物起著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採取無土栽培的方式進行,實驗證明了土壤不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
故選:D.

7. 無土栽培的設施和形式是什麼

(一)水培法

是純粹採用水溶液培養,植物的根是懸浮在液體介質中(營養液中)。

水培方法有許多種,簡單的方法可用罐頭瓶、塑料杯、塑料盤(或槽)等容器。罐頭瓶或塑料杯上用塑料蓋板。蓋板上打一大一小的兩個孔。大孔為種植孔,種入植物,用浸蠟的脫脂棉或泡沫塑料把植株固定在孔里;小孔為通氣孔,插入通氣管,可用養金魚用的小氣泵打入空氣。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液,不宜裝滿,使液面至蓋板留有若干厘米的空間,植株的根頸部分不要浸入營養液里,要留在此空間里(圖13—3)。

圖13—3 塑料杯法塑料盤栽種,可用一深一淺的寬度差不多的兩個盤,淺盤底部有許多孔洞,深盤底部留一排水孔,接上橡皮管和透明玻璃管,以便控制下盤液面。淺盤放在深盤上,內裝砂礫,爐渣、泥炭或蛭石等基質,作為植物的支持盤,在基質上種植物,下盤裝入營養液,從支持盤上澆水或營養液,使基質保持濕潤,有利於植物發芽、生根。下盤的營養液,起初應使液面與上盤底部相距0.5—1cm,有利引導植物的根穿過盤底的孔洞進入下面營養液內。當植物長大,根系充分浸入營養液後,液面要逐漸降低到與上盤底保持2.5—5cm的距離。10—15天要更換一次營養液(圖13—4)。

圖13—4 塑料盤法截面圖

把塑料盤的種植方法擴大,則成為較大的種植槽。也可以用水泥砌成較大的槽,上面用塑料網隔開盛固體基質並留有檢查孔,便於檢查液面的變化,還可裝一水泵,使營養液定時循環流動。

現在應用於商業生產的水培法多採用營養膜技術(Nutrient Film Technique,簡稱NFT),這種技術是由印度道格拉斯發明的,他在1973年的薩薩里第三屆國際無土栽培會議上發表了他的論文。他採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做成槽,植物栽在裡面,營養液以很淺的水流在槽內川流不息地循環流動(圖13—5)。

圖13—5 道格拉斯的營養膜

營養膜技術經不斷改進,現已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形式,也有用塑料板做成永久性的栽培槽,採用多層種植,每層按有日光燈以補充光照。採用這種方法種植的植物生長良好,根系發達,在槽內形成一層密集的根甸。大規模的種植多採用這種方法。因為它設備簡單,容易操作,投資少;便於管理,作物換茬方便;營養液循環淺流,根部容易吸收到新鮮氧氣;節省用水;在光照條件改變的情況下,容易調整營養配方,以控制植物生長;在營養液中可使用內吸殺蟲劑和殺菌劑,控制植物的病蟲害發生;還可以給營養液加熱,使植物根維持最合適的溫度,因而可使溫室氣溫低於正常溫度,以節省能源。所以很受廣大無土栽培者的歡迎。適用於水培法的葯用植物可試用全草類和葉類的葯用植物,如毛花洋地黃、穿心蓮、廣藿香、紫蘇、顛茄、薄荷等。

氣培也是水培的一種,植物的根是被懸掛在密閉的暗室中,用噴頭定期向植物根上噴灑營養液,以保持室內有100%的相對濕度,使根浸潤在營養液霧中。

要使水培獲得成功,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1.使根得到充足的空氣

生長著的根要進行呼吸,需要氧氣。在靜止的水溶液中氧的含量是有限的,無法源源不斷地滿足根呼吸的需要,沒有氧氣根就要窒息腐爛,隨之全株死亡。所以營養液中氧含量的多少是影響植株生長的重要因素。要保證營養液中的氧能源源不斷地滿足根呼吸的需要,就必須經常給予通氣。通氣的方法:一種是強迫通氣,即把一個多孔的管子放在種植床內或容器的底部,通過管子向營養液中吹氣。另一種是用一個泵,讓營養液循環流動,當營養液流入種植溝和迴流入營養液槽時留有一定的落差,當營養液流動或滴落時把新鮮空氣溶入營養液里。再者,還可使根頸部分和一部分根暴露在濕潤的空氣環境中,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氧氣。

2.使根部處於黑暗環境中

暴露在光下的營養液,會促進藻類生長,藻類不僅與植物爭奪養分,使營養液發臭變質,還會消耗營養液中的氧氣,妨礙植物生長。所以要用不透光的材料做種植溝、床或覆蓋容器。同時根也需在黑暗的環境中才生長良好。

3.適宜的營養液也很重要要

探索適合於該種植物生長的鹽類種類、養分比例、營養液濃度和酸鹼度等。以調配最適於該植物生長的營養液。

(二)基質栽培法

基質栽培是在一定的容器內填充某種基質栽種植物,並定時定量供應營養液。可以作為無土栽培基質的有很多種,如砂、礫、泥炭、爐渣、蛭石、珍珠岩、鋸末、浮石、泡沫塑料、谷殼及岩棉等等。用這些基質培養植物,就可稱為砂培、礫培、泥炭培、爐渣培、蛭石培等。這些基質還可以相互混合,粗細搭配,吸水性能好的與吸水性能差的搭配,以彌補單獨使用某一種基質時的缺點。混合目的是發揮各自的長處,去其短處,使基質內水、肥、氣能得到協調,創造出更有利於根生長的環境。

用於無土栽培的基質必須像土壤一樣,能提供植物根系生長的優良場所;能支持根的生長;加入營養液後,能保持空氣、水和養分三相的平衡,滿足植物對三者的需要;對植物生長無不良的影響,下面介紹幾種基質栽培法。

1.砂培

是採用砂作為培養基質的一種栽培方法。是最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操作簡單容易掌握。砂粒不宜太細或太粗,太細容易滯水,太粗排水太快易干。砂粒直徑不小於0.6mm,不大於3mm,最好是粗細混合搭配。較細的砂可用於扦插育苗,在我國已有悠久歷史,現在仍廣泛應用。

砂培的形式也有多種。可以用水泥砌成的種植床,可以在地里挖槽用塑料布襯里,也可用石頭或磚砌成。用水泥砌成的和用塑料布襯里的不漏水的種植床,床底要有一定的小坡度,一般1∶100—200,並設有排水管或開排水孔,開口處要墊放10cm左右厚的石礫,以防砂流出。用石頭或磚砌成的簡易種植床,床底可鋪一層約5cm厚的石礫,再裝入15—20cm厚的粗砂。槽的寬度不宜太狹或太寬,一般1—1.2m,以方便操作為宜。

施肥:可配成混合肥干施,也可配成營養液噴澆。干施每10天施一次,雨季7天一次,每次每平方米10—30g,用量視植物種類和生育期而定;營養液噴澆濃度0.1—0.2%,每星期2—3次,澆灌以底部排水孔流出少量水為度,雨季可多次少澆。

灌水:視葯用植物年齡、發育期、氣候等來決定澆水次數。天氣乾旱炎熱,每天可澆2—3次,一般天氣一次。澆水量不宜過多,以澆透為度。半個月至1個月要對植床排出的水測定可溶性鹽的濃度(有可能還應測試植物對鹽類的利用情況)。若總的可溶性鹽量超過2000ppm時,要用清水淋洗去鹽。根據鹽類的測定結果還可改變施肥方案。適用於砂培的葯用植物很多。如人參、西洋參、地黃、黃連,毛花洋地黃、薄荷、絞股蘭等。

有條件的單位還可以採用底灌,保持表層砂面乾燥,以防藻類孳生蔓延。

2.礫培

就是用小石子作為培養基質的無土栽培法。以花崗岩的碎石子最好,小的顆粒直徑不小於1.6mm,大的顆粒不大於2cm,占總體積一半的顆粒,直徑應為1.3cm。礫培法由於顆粒較大,排水性能好,但保水性能差,宜採用營養液的連續循環流動灌溉。適宜種植高大的葯用植物。

3.泥炭培

泥炭是由半分解的水生、沼澤生或蘚沼生的植被所組成。不同的泥炭性質不同。有三種泥炭:泥炭蘚、蘆葦、苔草和泥炭腐殖質。其中泥炭蘚不易分解,是由水蘚或其它蘚形成的,具有高的持水量(10倍於其乾重)、高的酸度(pH3.8—4.5)。並含有少量的氮(約1%),但不含磷或鉀。常與其它基質混合使用,或做成泥炭坨栽培。由其它蘚類生成的泥炭,遠較水蘚分解快,用作培養基質不夠理想。由苔草、蘆葦和其它沼澤植物形成的泥炭分解也很快,不適於使用。

4.蛭石培

蛭石為雲母類礦物,經加熱煅燒到1000℃,即行膨脹,水變為蒸汽,礦物層爆裂開,形成小的、多孔的、海綿狀顆粒。是水合的鎂-鋁-鐵硅酸鹽〔3MgO·(Fe、Al)2O3·3SiO2〕,很輕,每立方米96—160kg。呈中性反應,具有良好的緩沖性和不溶於水,每立方米能吸水500—6501。具有高的陽離子交換量,因而能保持養分和釋放養分。並含有可被植物利用的鎂和鉀。

園藝上用的蛭石有4個等級:1號顆粒直徑為5—8mm;2號顆粒直徑為2—3mm,最常用;3號為1—2mm;4號為0.75—1mm,是種子發芽育苗最常用的基質。膨脹蛭石吸水後不可擠壓,以免破壞良好的多孔結構。

蛭石可以培養多種葯用植物,蛭石的保水保肥性較強,容器底部應該是多孔的,以利排水,一般採用表面澆灌,澆水和澆營養液的次數不宜過多。蛭石可以和砂按體積1∶1—3混合,用磚壘成高20—25cm、寬1m、長10m以上的種植槽,下鋪5cm左右厚的石礫。種植人參或西洋參。根據我們多年來的試驗證明,其出苗率和保苗率都較高,達90%左右,節約種子,參苗生長良好,不易發生根腐病。可育苗和商品生產相結合,一、二年生苗就可移栽。若按6×6cm行株距播種的,一年生苗可每隔一行間一行,二年生苗再每隔一行間一行,株間過密的也可適當間去,宜在秋季回苗後進行。由於栽培基質疏鬆,起苗容易不易傷根,也不易傷害鄰近留下的商品苗的根,移栽成活率高。與珍珠岩混合種植毛花洋地黃,植株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提高產量90%以上。

此外,蛭石或與砂、珍珠岩等混合用於扦插小蔓長春花、金銀花和絞股蘭等葯用植物,插條生根快,根系發達,成活率幾乎可達100%,起苗容易,不易傷根,移栽成活率高。

5.珍珠岩培

為硅物質,是由熔岩流形成的礦物。挖出粗礦和篩選之後,在爐中加熱到760℃,顆粒中的少量水變為蒸氣,把顆粒推松,形成輕的小海綿狀的顆粒,每立方米重80—130kg。直徑1.5—3mm的顆粒,常用於園藝,能保持比它本身重3—4倍的水,基本上為中性,pH6.0—8.0,但無緩沖作用,與蛭石不同,它沒有陽離子交換性能,不含有礦質養分。它最能使混合物通氣,因為它結構穩定,不會分解,但當碰撞時會破裂成小顆粒。細小的顆粒可用於種子育苗,粗的顆粒與泥炭等量混合用於扦插育苗,或者和泥炭、砂混合種植多種葯用植物。

基質栽培的種類和形式還有很多種,這里再介紹一種簡單、有趣的方法,叫垂直栽培。最簡單的方法為長袋狀栽培。用0.15mm厚的黑色塑料布,做成直徑15cm,長2m的長袋,內裝輕質鋸末、刨花、泥炭或蛭石等混合物。底端結扎以防基質落下,裝好後上端結扎,懸掛在溫室中,就像一個個柱子一樣,充分利用立體空間。袋子周圍按一定距離開2.5—5cm寬的孔,以種植植物,營養液從袋的頂部流入,通過整個袋子向下滲漏,至下面排水孔流走(圖13—6)。

圖13—6 懸掛袋狀栽培示意圖

8. 植物無土栽培實踐報告。急

無土栽培的研究實踐活動 xx無土栽培研究小組 指導老師:xxx 一、研究小組的成員無土栽培研究實踐小組成員及分工組長:xx 負責整個研究活動的計劃、組織、協調副組長:xx 參與實踐研究,負責研究報告的撰寫組員:xx xx xx xx xx 負責網路技術、研究報告幻燈片製作的指導xx xx 參與實踐研究,負責聯絡,攝像二、研究實踐活動的日程安排 經過我們研究小組成員的共同討論,制定了如下的「研究實踐活動計劃」: 三、研究活動的過程查找資料1月11、12日,我們研究實踐小組的成員通過上網和到圖書室查閱資料,整理出了一本「無土栽培」的指導手冊,也使我們了解了無土栽培的發展歷史、優點、類型、方式、技術要點等內容,為以後開展活動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四)開展實驗通過我們查找資料,聆聽講座,實地參觀後,研究小組的成員人人躍躍欲試,都想大幹一場。於是,我們全體成員通過討論分成5個組,分別是「青菜組」、「蠶豆組」、「大蒜組」、「雪菜組」、「小麥組」,每個組由2位同學組成,要求每組種植1-2種植物。 每位研究成員積極性高漲,每兩天認真觀察、測量並記載一次植物的根、葉的生長情況,以及植株長度,每周更換營養液的情況。無土栽培實驗記錄表小組名稱 組員 栽培植物名稱 栽培時間 時間高度葉片數根系情況栽培情況備注 通過栽培、觀察,我們研究發現在種植的8種植物中,存活了5種,分別是「青菜、大蒜、蠶豆、野菜和雪菜」,不適宜水培的有「小麥」、「甘蔗」、「菠菜」。 五、研究活動的收獲 這是個樣本,希望對你有幫助

9. 無土栽培需要哪些設備

無土栽培需要栽培床、貯液池(槽)、供液系統、控制系統。

(一)栽培床

栽培床是代替土地和土壤種植作物,具有固定根群和支撐植株的作用,同時要保證營養液和水分的供應,並為作物根系的生長創造優越的根際環境。

栽培床可用適當的材料如塑料等加工成定型槽,或者用塑料薄膜包裝適宜的固體基質材料或用水泥磚砌成永久性結構和磚壘砌而成的臨時性結構。

(二)貯液池(槽)

貯液池是貯存和供應營養液的容器,是作為增大營養液的緩沖能力,為根系創造一個較穩定的生存環境而設的。

(三)供液系統

供液系統是將貯液池(槽)中的營養液輸送到栽培床,以供作物需要。無土栽培的營養液供應方式,一般有循環式供液系統和滴灌系統兩種,主要由水泵、管道、過濾器、壓力表、閥門組成。

管道分為供液主管、支管、毛管及出水龍頭與滴頭管或微噴頭。不同的栽培形式在供液系統設計和安裝上有差異。

(四)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是通過一定的調控裝置,對營養液質量和供液進行監測與調控。先進的控制裝置採用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對營養液質量、環境因素、供液等進行自動全方位監控。

或不採用智能控制的自動控制系統如NFT水培的自動控制裝置包括電導率自控裝置、pH自控裝置、液溫控制裝置、供液定時器控制裝置等,同樣可以實現對營養液質量和供液的有效監控。

用來控制營養液的供應時間和間歇時間。無土栽培必需的監控設備有電導率儀和酸度計,NFT水培時還需供液定時器與水泵相連,從而實現根據植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人工利用這些設備來監控營養液質量變化、

適時調整和補充,並定時向作物供給營養液,做到營養液補充和供液及時,調整到位,並減少人力,節省電力和減少泵的磨損。在購買監控設備時,一定要注意查看型號、電流限量、電壓大小、檢測范圍等,做到與栽培需要相適應。

(9)無土栽培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我國無土栽培的研究和生產應用始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是水稻無土育秧,蔬菜作物無土育苗。1980年全國成立了蔬菜工廠化育苗協作組,除研究無土育苗外,還進行了保護地無土栽培技術研究。

2016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福建三安集團建立起世界最大面積的全人工光植物工廠中科三安植物工廠,實現了無土栽培蔬菜生產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閱讀全文

與無土栽培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動機械表保護裝置 瀏覽:942
排氣閥門井井室安裝圖集 瀏覽:720
清代銅錢怎麼鑄造 瀏覽:716
一種水箱自動清洗裝置 瀏覽:74
大型製冷系統採用什麼機型 瀏覽:8
過砂漿用什麼閥門 瀏覽:677
智能灌溉裝置設計問題 瀏覽:24
工程機械租賃的毛利大概有多少 瀏覽:776
機械硬碟的平均訪問時間由哪些構成 瀏覽:501
超聲波發生器600w和1000w什麼區別 瀏覽:82
綠色工具箱下載 瀏覽:477
鑄造廠拋光灰怎麼處理 瀏覽:52
東風風神x5右邊半軸軸承怎麼拆 瀏覽:959
眼鏡鏡片移心的儀器是什麼 瀏覽:498
道路一般是什麼閥門井 瀏覽:714
測試耐光牢度的儀器有哪些 瀏覽:63
鐵釘與硫酸銅反應實驗裝置圖 瀏覽:616
怎麼找設備側odf 瀏覽:969
空調外機噪音大不製冷為什麼 瀏覽:155
蛋托生產機械設備有哪些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