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材料在裝置藝術審美的作用

材料在裝置藝術審美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2-18 19:04:56

『壹』 藝術審美的基本功能與作用

藝術既然與美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系、如此重要的關系,那麼美就應該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審美就應該是藝術的核心本質。理解美,不僅限於形式,還要關繫到形式後面的意義。
審美關系,是指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發生美學上的關系。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通過審美實踐活動,在審美客體中發現、感知、認識和欣賞它的美,把握相關美學特徵如崇高、滑稽等。而只有當人與現實之間建立起審美關系時,才具有美學意義的美,才能被人們所認識、所欣賞,才能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
在不同的關系中和不同的條件下,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美的規律關繫到事物的本質特性,關繫到事物的內容和普遍性,還關繫到事物的外在的現象、形式和個別性。美是形象的真理。藝術作品的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統一。美感從根本上說,是客觀事物的美作用於人而引起人的一種意識活動和情感活動,這種意識活動和情感活動只有在人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審美認識的基礎上才能發生,當客觀事物的美與審美主體的審美觀念相符合,於是產生了美的感受與感動,既有感官的快適,又有理性的滿足,整個身心都感到愉悅。
從藝術與藝術家的關系來看,藝術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審美認識的表現形式。通過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反映現實生活和現實生活中的美,並且用物質手段將他的審美觀念傳達表現出來。因此,藝術從本質上說,就是藝術家審美意識或審美觀念的一種表現形態。承認和肯定這一點也是在強調藝術的社會本質的前提下強調藝術的審美本質和審美特點。也可以說,藝術就是藝術家為著審美目的、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審美創造的一種自我表現,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審美認識的集中表現形式。
對藝術的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以一般的認識能力、想像力、直覺能力為基礎,但是這些能力本身並不是審美能力。藝術的審美教育要培養的是對藝術的審美態度,對藝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特徵、風格樣式的感受力以及對藝術具有豐富的審美經驗。從理論上說必須對藝術作品採取一種超功利的審美關照態度,這需要各種審美能力來支持。是對藝術作品形式的領悟能力和感受能力。藝術作品是一個由形式和內容互相聯系而成的整體,審美的意義就是對整體的把握能力,既關注作品的形式,也領悟作品形式所包含的意味,這是對生活的重新構造和解釋。從而提高欣賞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朝著真善美、知情意各方面全面發展。
藝術不但以自身的存在方式與社會中的其他事物區別,也在接受方式上有特定的審美接受方式———審美態度與它相適應,從而藝術作品在其現實性上成為藝術作品。藝術是對社會的一種反映形式。但是藝術家們並不是單純因此而創作,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通過對生活的反映來干預、參與,甚至重新構建我們的社會生活。藝術返回社會生活就內在於藝術接受和消費的形式中,藝術的接受與消費使藝術重返社會生活還表現在它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構造新的社會生活上。

『貳』 什麼是綜合材料藝術

綜合材料藝術指的是利用多種不同的材料進行藝術創作。

綜合材料,油畫呈現出紋理效果。主要是水和油的運用。是做油底。要用丙烯和油畫,那麼在做底的時候,就先用丙烯做出你要的肌理,不可以把丙烯和油畫顏料一起用,而用丙烯做底也幹得快,等干後才能用油畫顏料畫,或者也可以直接用丙烯畫水和油不相容,畫油畫是不能用水的

用宣紙表也是可以的,關鍵是你要表現什麼樣的效果,,綜合繪畫是用材料媒介通過剪切.拼貼等方式來製作作品的過程。這些材料比如報紙,卡紙,鐵線,塑料瓶等等。綜合繪畫主要是學如何將你的idea通過材料媒介來表現出來,還有就是一幅作品當中一般需要三種不同性質的材料。

綜合材料就是無論用什麼。比如, 在90年代初,比較流行畫什麼都參合點丙稀,現在沒有任何限制,線,麻,塑料,瓷器,能用的都可以用。



(2)材料在裝置藝術審美的作用擴展閱讀


反映時代特徵:

反映時代特徵,也就是說綜合繪畫的當代性。綜合材料與媒介是現代藝術變革的產物,它是從審美觀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緊緊圍繞對傳統的變革而進行的,從而表達了一個現代人對藝術進程、現代生活的看法。是讓我們了解、接觸和研究現當代藝術的窗口。

平面與空間、裝置的結合:

雖然繪畫似乎總是架上的、平面的形式,但綜合材料在繪畫中的運用就不僅僅局限於此。隨著藝術觀念和材料媒介的多元綜合,在綜合材料創作過程中平面與空間、裝置的綜合展現是綜合繪畫的一個重要特徵與趨勢。

與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融合:

從藝術教育和創作的現狀看,視覺藝術已經把多種邊緣學科容納進來,交叉進行融會貫通,藝術創作呈現越來越多樣化的趨勢,不僅在原已引進的攝影、音像、信息、多媒體藝術的基礎上;

將視覺藝術與當代其他藝術形式進行交叉研究,如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電影等等,此外,藝術還與科技進行交叉融合,如藝術與物理、化學、材料學、工程學等學科的融合吸收。

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不僅豐富了藝術的形式面貌,同時也大大增強了藝術的表現力。

『叄』 請簡述藝術審美的社會作用

人類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高級、特殊的形態。所謂審美,簡單地說,就是感受、領悟客觀事物或現象本身所呈現的美:具體地說,它指的是人在其社會實踐過程中與客觀事物或現象所歷史地發生和建構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性關系。人與客觀事物或現象大致有三種關系:一是科學的認知關系;二是倫理的規范關系;三是審美的表現關系。審美的表現關系專注於對象生動可感的表現性形式,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具有自由性。審美的本質即自由。藝術審美與一般審美的不同,主要是由於它的審美對象不同,它是以藝術作品作為審美的對象。一般審美是對現實美的觀照,現實中的客觀事物或現象,原不是作為人們的實踐對象和認識對象而存在的。在社會實踐中,它們與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實踐關系和理智認識關系。在這個基礎上,當社會發展到人們不以直接的功利態度、實用態度對待客體對象時,才出現了比較成熟、純粹的審美關系。而藝術美則不同於現實美,它是作為審美對象而生產、而存在的。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藝術審美需求。藝術給予人的只是一種審美愉悅、審美享受和審美評價,只在人的精神上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它不能像客觀事物那樣可以作為實用品出現,如畫上的馬不能騎,香蕉、蜜桃不能吃等。藝術必須具有美的品格,只有體現了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作品,才具有審美價值,也才能實現以審美功能為前提的各項社會功能。

『肆』 裝置藝術的美學特徵是什麼

『伍』 談談你對藝術審美特徵的理解

藝術審美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價值取向活動或者說價值實現活動,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感知、聯系、想像,乃至理解、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內涵是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美術大致分為: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藝術設計。
國畫分為:寫意山水,寫意花鳥,寫意人物,工筆花鳥,工筆人物。
油畫分為:傳統油畫或古典油畫,現代油畫。
版畫分為:木版畫,銅版畫,攝影,絲網印刷。
雕塑分為:寫實雕塑,抽象雕塑。
壁畫分為:工藝壁畫,傳統壁畫。
藝術設計分為:環境藝術設計,平面藝術設計,展示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等
美術,「美術」這個專門名詞,在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被文藝家和教育家普遍運用。它源於古羅馬的拉丁文「art」,原義是指相對於「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藝」,泛指各種用手工製作的藝術品以及文學、戲劇、音樂等,廣義的還包括拳術、魔術、醫學等。中國古代所謂「百工技藝」,也是包括同樣廣泛的范圍。在古代,無論東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藝」、「手藝」這樣的概念。在中國古籍中只有「繪繢之事」、「刻削之道」、「刻鏤之術」、「錦綉文采」等工藝術語的運用,卻未見類似「美術」這樣的專門名詞,這是因為人類的美感意識,是首先從滿足生存需求的工藝品萌生的。
在歐洲,「藝術」和「美術」這兩個概念,直到文藝復興之際才確立並被公認。那時人們開始意識到創造純粹精神領域的產物,更足以使人激昂精神、開闊胸懷,達到互相同情、增強意志、建立信念的目的。這類思想意識的活動,是人文主義發展的一種重要表現,是人的主體意識的發揚,它涉及到藝術的不同領域和形態,這就是我們現在已經大規模擴展開來的文學、藝術各門類,其中包括美術。這種精神產品,從物質中提升,和物質相輔而行,成為全面滋養人們心靈所不可缺少的營養。人類依靠它陶冶情懷,並協同各門類的科學認識世界,普及教育,開拓文明。它起著組織和協調社會成員的意志和行為的作用。文明的發展是和藝術創造分不開的,藝術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而鮮明的標志之一。
在歐美拉丁語系國家,「art」既作「藝術」解,又作「美術」解。蔡元培早期運用「美術」這個術語時,也包括詩歌和音樂。其後,中國的文藝界、教育界把「美術」和「藝術」的概念逐漸區分開來。「藝術」是一切藝術門類的總稱,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來反映自然和表達社會意識的一門大學科,廣義上包羅文學、音樂等,也包括建築和園林等。綜合性藝術有戲劇、電影、曲藝、雜技等,它們不同程度地利用美術,有的和美術密切結合。「美術」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必然與姊妹藝術有共性,但它的藝術形態具有鮮明的特徵。它和姊妹藝術結合時,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在一定的社會發展條件下,美術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結合,派生出藝術新品種。
人類在創造精神產品時,自然地分門別類,建立起文學藝術的各個分支,使之朝著專門化的方向前進,形成了各種藝術門類的獨特性能。它們在許多場合雖分猶連,有時則分而復合。每一次的結合和交融(如動畫電影、音樂噴泉),便產生藝術的新意向、新品種和相應的藝術感染力。藝術的分化和復合都是一種發展,在發展中開拓了對藝術的認識,更新了藝術的觀念。其所以有分有合,分而不悖,合而能容,是因為各種藝術品類都受共同的美學原則的支配,有共通的規律可循。
此外,如果從審美和美育的角度談「美」的問題,「美」這個字眼在漢語中的含義非常廣泛,不但概括著整個文藝范疇,而且還介入倫理、哲學等領域。
美術的形態和特性
古今中外的美術品類豐富多彩,形態各異,千變萬化。現代美術因受科技和工業生產的影響,新思潮不斷涌現,前所未見的新樣式、新品種層出不窮。美術要求發展個性,發展的總趨勢是走向多元化,所以對它的共同特徵難於作條理明晰的概述。
世界上的美術品類,按物質材料和製作方法來區分,大體上可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幾個大門類。繪畫的品種又可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 水粉畫、粉筆畫、 丙烯畫以及多種塑料和化學顏料的畫種。版畫品種又可分為木版、麻膠版、金屬版(銅或鉛)、石版、網版等。木刻的印刷材料有油墨、油畫顏料套色和水色套印之分。金屬版有腐蝕、干刻之分。油畫有有光術、無光術之分。歐洲最古老的蛋彩畫和中國古老的礦物質顏料,至今保持著色澤歷久不變和技法運用上得心應手的優點。油畫和版畫在20世紀已成為世界性畫種,從表現形態來看,在許多文明國家中,版畫已顯現出民族和地區的特點。現代油畫和雕塑的開拓創新,步子最快,形態變化最大。
繪畫按樣式可分為壁畫(按物質材料又可分為濕壁畫、描金瀝粉、磨石嵌、有色水泥及木材、玻璃、金屬板的拼鑲等。無光油畫、丙烯以及其他塑料顏料也被普遍運用)、細密畫、磨漆畫、漆畫、年畫(運用木刻水印、水粉、水彩等方法)、連環畫、 宣傳畫、漫畫(卡通)、插圖等。
中國畫又可按藝術技巧分為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兩大系統;按題材樣式又可分為人物畫、 山水畫、 花卉、草蟲、翎毛(禽鳥走獸)、鱗介(魚貝類)等畫科。日本的繪畫受其影響很深。書法和篆刻一向是中國畫的姊妹藝術而自成系統,也在日本廣為流傳。書法藝術在當代被認為是一種抽象藝術。
雕塑的品種可分為石材雕塑(大理石、花崗石等),金屬雕塑(包括鑄銅、不銹鋼、鉛、鎳、鋁等),玻璃鋼及塑料、白水泥等雕塑。按體裁、形制又可分為圓雕、浮雕(有高、低之分)、紀念碑雕塑、人物雕塑、動物雕塑、裝飾雕塑、民間彩塑等。現在有直接從人體翻制後再作加工的等身大的彩塑,有利用電和光效應原理產生顫動美感的「效應雕塑」,這兩種雕塑可說是寫實形態和抽象形態的兩個極端。
工藝美術(又稱實用美術)的品種最為豐富多彩,大的分類有金工、木工、漆工、陶瓷、彩塑、玉雕、牙雕、景泰藍、琺琅、料器、染織、刺綉、編織等。各國各地區的特種工藝,大多數源於民間手工藝,它有雅俗共賞的特點,與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系。
設計的門類有書籍裝幀、廣告、 商品包裝、服裝、傢具、工業產品設計、室內裝璜、環境美術(庭院、園林及建築群體美術)等。設計也包括圖案、字體及利用攝影與電子計算機進行設計的科技性美術。
就美術創造的形象化手段來說,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態特徵之一。所以又稱為造型藝術。如繪畫通過描畫彩繪的手段,雕塑通過塑造、刻鏤的手段,建築藝術通過間架營造的手段,工藝美術通過鏤、蝕、切、削的手段等。造型的含義很廣,有立體造型,也有平面造型;有色彩造型,也有黑白造型。造型這個概念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在現代觀念中,既有具象形式的造型美,也有抽象形式的造型美。大體上,西方的美術,其發展的軌跡以形體塊面的造型為主,線的運用是附屬於形體塊面的;而中國的美術,線描造型卻占著重要的地位,形體是通過線描來體現的。所以西方常用「塑造」這個術語來描述繪畫性造型,而且推崇在繪畫中體現雕塑性。中國的美術正相反,線的描繪統率著造型,即使在雕塑藝術中,線的作用也佔主導的地位;形體塊面在中國雕塑上表現得概括渾成,它通過線條的刻畫而完成造型的任務。
美術又稱空間藝術。西方的美術傳統,基本上按物理學的觀念,把長度、高度和深度稱作「三維空間」。存在於現實空間的有縱深感的三維美,是雕塑和建築之類立體造型形象產生生命和力度感的重要依據。在平面上表現三維美,是再現性具象繪畫的真實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之一。空間藝術,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能或不長於表現時間性的、憑借視覺來創作和感受的藝術。它的特點是長於具體描繪,塑造和刻畫生活中或想像中的事物或情景,有明顯的再現性和描摹性,它不隨時光的流逝而消失,除非受到外力的破壞和本身的朽蝕,可長期存在於世上。空間藝術在創作上也有弱點,特別對情節性繪畫和雕塑造成了局限,例如獨幅畫只能表現一個瞬間的形象,這就難於從縱向展開事物和情節的發展。然而,正因有此局限,繪畫創作便朝著形象的深層開掘,追求造型的凝練和運動感的凝聚,從而形成了繪畫所獨具的魅力。繪畫和雕塑的構圖,常選擇人物動作過程中某一生發性的瞬間,以加強力度感,並在欣賞心理上,造成動作起迄的越進效應,如畫射箭引而不發,使空間藝術產生時間感覺,中西繪畫和雕塑中都有這樣的例子。凝練的人物形象之醇厚和深刻,決不是瞬間印象所能攝取的;空間藝術形象的凝練和凝聚也意味著時間的濃縮。
在中國的傳統美術理論中,對空間觀念有不同的闡說,宋代郭熙所說的「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不單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觀,而是置身天地間的詩意般的空間概念,也就是有迴旋餘地的「神遊」意境。中國畫論倡導時空的統一觀,它以有限的畫面,表達無限的空間意象;相應地又以散點透視法代替焦點透視法(雖然南朝宋人宗炳早在公元 5世紀已經發現了物理透視原理),這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視覺心理空間,即所謂「心視」。這種審美觀在19世紀末受到西方的重視,提出在美術上打破時空界限,以拓展表現功能。
美術又稱為視覺藝術,這是從審美主體與對象之間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視覺來說的。造型藝術被人們感知的時候,一般通過視覺渠道(除了一些工藝品可通過手的摩挲,用觸覺加強審美體驗外)。視覺藝術這個界定,涵蓋面很廣,凡是主要通過視覺媒介完成欣賞的一切可視的藝術門類、樣式、形式或符號,都可包涵在內。至於可視的綜合性藝術如戲劇、舞蹈和通過視覺閱讀的文學作品等,自然不在此列,因為它們的被感知,還要而且主要是通過行為和動作(表演)、語言和文字以及其他各種感覺渠道。
美術還被區分為純美術和工藝美術兩大系統。所謂純美術(fine art),是指純粹精神性、欣賞性的繪畫、雕刻、音樂等,有時也包括詩歌。蔡元培曾把它稱為文藝美術,指明其中凝結著社會文化意識和審美意識,以區別於實用功能與審美意識相結合的工藝美術。文藝美術的提法比純美術妥貼,因為「純」的意義不太明白,如果是指純屬欣賞性的美術,那麼工藝美術中也是有的,而所謂「純美術」中,也並不都是純屬欣賞性的。然而,純美術這個詞彙已經用慣,雖然它和外文的原意並不符合。
設計(design)是20世紀中葉興起的一門美術學科,雖然它並不是新名詞,而且早已被運用在建築藝術和工藝美術上。在建築和工業設計中,決定大局的是形體塊面的空間設計,其次是局部性的門窗、牆面、各項部件的裝璜等設計。在工藝美術中,有形體、紋樣等設計。繪畫作品的構圖,實際上是整體結構設計;在一定形式的圖像中,都有線、形、色、塊等平面設計;在雕塑中,最重要的是形的空間設計。現代的設計,首先在商品包裝、傢具、室內裝璜等方面發展起來,然後從輕工業產品擴展到重工業產品,如汽車、輪船和飛機等造型設計。許多工業產品的設計是和科學技術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設計現已滲入到整個美術領域,成為一項重要的造型學科,設計思想和設計技術極大地影響著美術品的藝術魅力。
設計是一種研究用點、線、面、體、光、 色、 質、材及一切造型因素構成種種美好形象和感覺,並把它運用到各種美術創作上去的學科。簡言之,設計是研究造型構成的學問,其中主要的對象是研究視覺空間,通過空間設計,傳達視覺藝術的效應。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室內空間構成、環境空間構成等專業,都是從空間設計的角度來探索美術造型問題的。設計的發展,已經介入純藝術領域,在近現代的繪畫和雕塑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廣義地說,中國畫的筆墨、油畫的質感和肌理、雕塑和工藝的材料美,都屬設計(抽象造型形式)范疇。在有些科技先進國家,已把美術學院改稱「美術設計學院」。
「具象美術」和「抽象美術」是20世紀初形成的新名詞,雖然這兩種形態的美術,自古以來一直存在著,但是只是在現代,抽象美術才得到了大發展。具象泛指表現具體的物象。古今中外的寫實主義的美術,都依靠具體可視的形態,通過事物的現象和外部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它基於具象觀念,主要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通過對生活中的創作素材進行提煉、概括、集中、誇張等手段,達到典型化審美目的。「抽象」這個詞,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其一,藝術家運用提煉、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創造藝術形象。這個過程稱為藝術抽象,表達著藝術家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感受。從生活形態到美術形態,無不需要始終貫串這種抽象的形象思維活動。在這里,抽象是「藝術的抽象」。具象和抽象並不相互矛盾,而是統一在藝術形象中的。P.畢加索對「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展示了藝術抽象(從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種變體,從這里又可以看到從「藝術的抽象」走向「抽象的藝術」的某種軌跡。中國現代雕塑家楊冬白創作的《飲水的熊》就是一件較好地寓具象於抽象的作品。這是一種半抽象的美術,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藝術的抽象」手段,同時又很好地表達了「抽象藝術」的意向。其二,認為抽象和具象是兩個相反的意象,抽象是純意識、純形式的東西,但是也不絕對排斥與具象相融合,形成形式誇張的、在抽象中隱現出具象性的或者半抽象的美術。
世界上各種派別的抽象主義美術家,對「抽象」的含義抱有各自不同的觀念。

『陸』 具象藝術審美功能的作用

具象藝術來的突出特點源首先是它的視覺真實性或客觀性,即按照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的樣子來描繪對象。所以,當我們觀看具象美術作品時,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每一個個別人物的性別、表情、動作和衣裝、各個物品的品種、類屬以及地點、環境等特徵。例如宋代畫家張澤瑞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中對各色人等的生動描繪已成為人們認識宋代社會、服飾、風俗、技術、建築、市場等的第一手資料,具象藝術的第二個特點: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表現出瞬間性特徵,即藝術家選取的是藝術形象最典型的一瞬間。例如牙畫家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諾森十世》這幅肖像畫中,作者准確把握了對象陰險、狡詐、多疑甚至毒辣的性格特徵,他雙唇緊閉、雙眉緊鎖、目光斜視、臉色沉陰,好像對誰都不信任。同時他又堅定、獨斷,要控制一切,使教皇本人都不得不一再驚嘆:「太像了!太像了!」

『柒』 簡述藝術的審美性特徵有哪些方面

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包括造型性與直觀性、瞬間性與永固性、再現性與表現性。造型藝術是一種再現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視覺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版畫、工藝美術、篆刻、藝術設計等。

造型性是造型藝術最為基本的特徵,是指藝術家使用一定的手段和物質材料,在一定的空間中塑造出藝術形象。造型藝術的物質媒介決定了其作品的靜態的永久性,總是以無聲示有聲、以靜示動、寓靜於動,在一種永久的物質形態中表達深刻的歷史和審美蘊涵。直觀性是指造型藝術都是直接訴諸欣賞者的眼睛,憑借視覺感來感受的。

(7)材料在裝置藝術審美的作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藝術對於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識功能。由於藝術活動具有反應與創造統一、再現與表現同一、主體和客體統一等特點,往往能夠更加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人生的真諦和內涵,更能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藝術的這種審美認知作用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真正做到了觀古今於須臾,攬四海於一瞬。

對於大致天體,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藝術也同樣具有審美認知作用。在認識自然現象方面,藝術畢竟比不上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在認識社會、歷史方面,藝術也不可能像社會學、歷史學那樣完備詳實地佔有資料。

『捌』 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表達形式有幾種

藝術是指各種用具體的、深動、可感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給予人們以審美思想享受社會意識形態的總稱。根據表現手段的不同,藝術可分為表演藝術、造型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和實用藝術五大類。

閱讀全文

與材料在裝置藝術審美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動機械表保護裝置 瀏覽:942
排氣閥門井井室安裝圖集 瀏覽:720
清代銅錢怎麼鑄造 瀏覽:716
一種水箱自動清洗裝置 瀏覽:74
大型製冷系統採用什麼機型 瀏覽:8
過砂漿用什麼閥門 瀏覽:677
智能灌溉裝置設計問題 瀏覽:24
工程機械租賃的毛利大概有多少 瀏覽:776
機械硬碟的平均訪問時間由哪些構成 瀏覽:501
超聲波發生器600w和1000w什麼區別 瀏覽:82
綠色工具箱下載 瀏覽:477
鑄造廠拋光灰怎麼處理 瀏覽:52
東風風神x5右邊半軸軸承怎麼拆 瀏覽:959
眼鏡鏡片移心的儀器是什麼 瀏覽:498
道路一般是什麼閥門井 瀏覽:714
測試耐光牢度的儀器有哪些 瀏覽:63
鐵釘與硫酸銅反應實驗裝置圖 瀏覽:616
怎麼找設備側odf 瀏覽:969
空調外機噪音大不製冷為什麼 瀏覽:155
蛋托生產機械設備有哪些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