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呼吸作用三個實驗裝置

呼吸作用三個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4-03-22 21:36:56

① 設計關於植物呼吸的實驗

您好:>以下為我的答案,希望對您的生物學習有幫助:

取一藝玻璃鍾罩,且足夠大(有足夠的氧氣供),放入一盆綠色植物,再放入一支蠟燭或活鼠。蓋好在玻璃鍾罩外側塗抹遮光塗料,放置適當時間(在正常情況下蠟燭不會熄滅的時間),取出,若蠟燭早已熄滅或活鼠死亡則證明其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用圖中B試驗則可證明其排除二氧化碳。

② 對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實驗必須檢查裝置密閉性對嗎

對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實驗必須檢查裝置密閉性對嗎?是對的。對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的研究一、使用教材北京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二、實驗器材導管、塑料吸管、細銅管、集氣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燈、木棍、塑料袋、氣球、蠟燭、燃燒匙、注射器、膠塞、錐形瓶、小燒杯、鐵架台、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紅磷、白磷、氯化鈷試紙、氧氣感測器、二氧化碳感測器、相對濕度感測器、數據顯示模塊、數據採集器、氣液相密封器三、實驗改進、創新要點1. 實驗內容創新用探究身邊真實的問題「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不同」復習學過的知識,改善學生對復習課枯燥乏味的認識,提高復習的興趣和效果。2.實驗裝置創新(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圖1.探究吸入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研究1方法:實驗前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在玻璃注射器中放入一塊白磷,將活塞推到一定的刻度,將注射器針頭插到橡皮塞上密封,然後將注射器和膠塞一起放到熱水中,白磷燃燒後取出注射器,放置到室溫,觀察注射器活塞移動的距離。優點:測定氧氣含量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環保誤差小。(2)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測定方案圖2.探究吸入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方法1.在銅管上套上一段玻璃管,觀察比較玻璃管內壁水霧的變化。銅的導熱性保證了吸入和呼出氣體的溫度相同,實驗後能看到呼出氣體的玻璃管內壁水霧明顯。圖3數字化實驗儀器探究吸入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方法2.用氣液相密封器收集等體積的吸入和呼出氣體,將數據顯示模塊連與相對濕度感測器連接,將感測器插入密封器上孔,打開數據顯示模塊開關讀取數據。優點便捷、快速、適合學生分組實驗。(3)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一體化裝置方法:實驗前向兩個錐形瓶中加入等量的石灰水,用手捏住左側橡皮管,從細銅管端吸氣,觀察到右側錐形瓶中長導管下冒氣泡,石灰水沒有明顯變化,進氣玻璃導管中的藍色氯化鈷試紙無明顯變化;呼氣時手捏住右
圖4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探究側橡皮管,觀察左側錐形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出氣的短導管中的氯化鈷試紙由藍色變為粉色。(氯化鈷試紙使用前先稍稍加熱使其為藍色 )優點:對比實驗現象明顯,氯化鈷檢測水的存在現象明顯。(4)數字化一體實驗運用氧氣感測器、二氧化碳感測器、相對濕度感測器、氣液相密封器、數據採集器,同時快捷准確直觀的測定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含量的不同。圖5.數字化實驗研究吸入和呼出氣體四、實驗設計思路和創新點進入初三化學復習階段,知識的梳理和大量的習題訓練課,會讓學生感到復習課的枯燥乏味。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我設計了本節實驗復習課。我依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基本理念,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走進課堂設計和創新實驗,將學過的知識靈活的運用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通過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鞏固氣體的收集方法、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檢驗方法,氧氣含量的測定原理,深化運用對比實驗方法和控制變數的思想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字化實驗儀器的運用使實驗結果更加快速,直觀,准確。學生可以體驗到從定性到定量研究問題的便捷和高效,啟迪學生思維,拓展學生實驗探究的新思路。五、實驗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准,結合學校的資源、具體的學情,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氣體收集方法;(2)鞏固氧氣、二氧化碳的性質,水的鑒別方法,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原理的遷移和運用。(3)體驗從定性到定量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4)學生在實驗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觀察、分析、表述,合作交流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和價值。六、實驗教學內容1.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的收集方法,復習氧氣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2.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的不同,復習氧氣的助燃性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3.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復習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和兩種鹼的反應。4.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復習水蒸氣鑒別方法5.吸入和呼出氣體檢驗的綜合實驗。七、實驗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上課時教師先提出問題:我們教室里為什麼要經常開窗通風呢?學生回答後追問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成分含量有什麼變化?設計意圖:從身邊熟悉的情景中發現問題,點燃學生的探究熱情,引領學生進入化學探究的課堂。交流討論,做出猜想:學生會通過生物課學習的呼吸作用對呼出的氣體做出有二氧化碳的猜想,有的同學還錯認為呼出氣體全是二氧化碳;有的學生會根據人工呼吸推斷出呼出的氣體中有氧氣;有的學生會根據冬天人呼出的氣體出現白霧,推測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變多;對於氮氣,做適當的引導,因為它的化學性質穩定,不參與呼吸作用,在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應該是不變的,在本節課不做研究。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梳理出以下的猜想模型:
空氣的成分 變化 呼出氣體的成分
氧氣 > 氧氣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
水蒸氣 < 水蒸氣
氮氣 = 氮氣
設計意圖:培養根據生活經驗和學習過的知識做出合理的猜想,建構出呼出氣體中各成分的含量變化模型,為實驗探究做好准備。設計實驗,探究對比教師啟發學生,探究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首先要收集氣體,然後再根據學習過的物質的性質進行研究。活動一、探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的方法小組交流討論:由於要檢驗水蒸氣,所以檢驗水蒸氣存在的氣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於二氧化碳能溶於水,為了減小誤差用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方法收集或用排空氣法收集。小結:呼入空氣的收集的方法:(1)直接將集氣瓶敞口放置在室外的空氣中(2)在室外用打氣筒打氣用氣球收集,然後用塑料袋密封氣球。呼出氣體的收集方法:1.探究氧氣含量的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法收集;2.探究二氧化碳含量的氣體用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方法或向上排空氣的方法;
(3)測定水蒸氣含量的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實驗方案如下:用氣球收集氣體後用塑料袋密封,方便用注射器收集氣體用氣液相密封裝置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收集呼出的氣體圖6.吸入和呼出氣體的收集方法設計意圖:學會根據研究的問題和氣體的性質選擇對實驗誤差小的氣體的收集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收集完氣體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進行對氣體進行研究呢?啟發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對吸入和呼出氣體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分步進行研究。活動二.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學生實驗方法如下:方法1:將足量的紅磷引燃同時放入盛有等量空氣和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觀察燃燒時間的長短,紅磷熄滅快的,說明氧氣含量比呼入氣體總氧氣含量低。方法2:將材質相同大小相同的木條同時引燃,同時放入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吸入和呼出氣體中熄滅的快慢。方法3.將兩個大小相同的蠟燭同時引燃後,將收集好的兩瓶大小相同的吸入和呼出的氣體同時倒扣到火焰上方,觀察火焰熄滅的快慢。方法4.用兩個帶支嘴的錐形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氣體,在錐形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加入適量的紅磷,支嘴用氣球密封,用於調節氣壓,蓋上膠塞,將注射氣活塞推到一定的刻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加熱錐形瓶底部紅磷,泠卻後比較活塞移動的距離。方法5.將注射器與帶刻度的試管連接,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紅磷,實驗前注射器先推到一定的刻度,加熱紅磷,冷卻後觀察比較用吸入和呼出氣體試驗時活塞移動的距離。教師演示實驗:見圖1的裝置結論1:吸入氣體中的氧氣含量比呼出氣體中的氧氣含量高。設計意圖:復習氧氣的助燃性,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原理的理解,訓練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遷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三.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學生實驗方法如下:
方法1.用注射器吸取相同量的吸入和呼出氣體中分別同時注入裝有等量的石灰水的燒杯中,觀察石灰水變渾濁的程度。方法2.分別用注射器吸入相同量的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然後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石灰水,振盪觀察變渾濁的程度。教師引導:能否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石灰水呢?如果沒有實驗現象,該怎麼把實驗結果外顯出來呢?同學們商討後設計如下方案:方法3:用兩個帶刻度的體積大小相同的試管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氣體,同時放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液面上升的高度。方法4:用兩個體積相同的軟塑料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然後分別加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振盪觀察變癟的程度。這時有的同學提出,呼出和呼入氣體中水分含量不同,是不是也會影響實驗結果呢?如何排除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分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呢?學生提出收集檢驗二氧化碳含量的氣體時可以先通過盛濃硫酸的洗瓶再進行實驗。商討後我們選用在收集吸入和呼出氣體的裝置中先加入適量的氯化鈣,這樣再檢驗二氧化碳多少時就排除了水分的影響。教師演示實驗:用注射器吸入等量的用氯化鈣乾燥後的吸入和呼出的氣體,再吸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然後迅速將注射器針頭插入橡皮塞,觀察注射器活塞移動的距離。圖7.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測定結論2.吸入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於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設計意圖:復習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以及與兩鹼反應的差異性,啟發學生對於無明顯現象的反應如何將實驗結果外顯化。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水蒸氣的含量呢?活動四.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的變化學生實驗方法如下:方法1.直接向玻璃片上呼氣,觀察比較玻璃片兩面水霧的多少。方法2.用玻璃導管呼氣,觀察玻璃管內壁水霧的變化。這時,有的同學就提出了異議,這種方法並不能說明呼出氣體中水分含量高,因為呼出氣體的溫度高,遇冷後就會有水蒸氣冷凝現象。為了保證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是相同的溫度,我們該如何做呢?交流討論後我們在此基礎上做了改進。
方法3.把一小段玻璃管上方連接一段長的銅管,由於銅能迅速散熱,然後在觀察連接的玻璃管和空氣中的玻璃管的內壁水蒸氣的變化。實驗如圖2引導學生思考:有沒有更快捷直觀的測量方法呢?指導學生利用相對濕度感測器比較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多少。如圖3.結論3.吸入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小於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設計意圖:復習水蒸氣的鑒別方法,乾燥劑的種類,進一步鞏固對比實驗的設計原則,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體驗數字化實驗儀器的快捷直觀。啟發學生思考:有沒有同時檢驗幾種氣體的實驗方法呢?教師演示:測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裝置。如圖4如何更直觀的用數據來說明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不同呢?教師演示:數字化實驗儀器同時測定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二氧化碳、相對濕度的實驗。如圖5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實驗裝置一體化設計,可以更加快捷高效的解決問題;實驗方式由傳統到數字化,定性到定量的轉變,使實驗結果更加直觀,准確。啟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實驗探究的新思路。梳理總結,得出結論(1)呼入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呼出的氣體含量高;(2)呼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氣體的含量高;(3)呼入的空氣中水蒸氣含量比呼出氣體中含量高;我們的猜想成立!又因為氧氣供呼吸,二氧化碳不供呼吸,為了保持教室內空氣含氧氣量高,所以要經常開窗通風。設計意圖:前後呼應,得出實驗結論,解決了前面探究提出的問題。八、實驗效果評價(1)本節課基於真實的問題情境展開科學探究,不拘泥於課本,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經歷了一個完成的實驗探究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復習課因為有了實驗而變得生動有趣。(2)設計多種實驗方案,師生一起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激發了學生的潛力,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讓知識和實驗技能得到了深化和運用。(3)數字化實驗儀器可以快速准確直觀的獲得數據,使實驗結果更加快速,直觀,准確,讓實驗由定性向定量發生轉變,拓展了學生實驗探究的新思路。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對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的研究
對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的研究
一、使用教材
北京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化學》
二、實驗器材
導管、塑料吸管、細銅管、集氣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燈、木棍、塑料袋、氣球、蠟燭、燃燒匙、注射器、膠塞、錐形瓶、小燒杯、鐵架台、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紅磷、白磷、氯化

③ 圖中三個裝置可用於研究萌發的種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產物,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謝邀。
最近忙於准備期末考試,上網時間少了一些,現在王老師給您解釋一下版這道題目。權
分析甲圖:該圖中有溫度計,因此該裝置可用於探究呼吸作用是否產生熱量;
分析乙圖:該裝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則有色液滴移動的距離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氣;
分析丙圖:澄清石灰水可檢測二氧化碳,因此該裝置可用於探究萌發的種子的呼吸作用是否產生CO2。
A、溫度等環境因素會影響甲中溫度和乙中有色液滴的移動,因此甲和乙都需要設置對照組,A錯誤;
B、甲裝置中含有溫度計,可用於探究呼吸作用是否產生熱量,B正確;
C、乙裝置中NaOH可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則有色液滴移動的距離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氣,因此該裝置可用於探究萌發的種子是否進行有氧呼吸,C正確;
D、丙裝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檢測二氧化碳,因此該裝置可用於探究萌發的種子的呼吸作用是否產生CO2,D正確.
故選:A.

④ 關於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

不知道你需要的是不是這個,植物呼吸作用後產生了一定的物質,既然控制了變數,能證明此物質是植物呼吸時產生的,不就是證明了植物在呼吸嗎!材料用具:萌發與燙死的植物種子、澄清的石灰水、廣口瓶、單孔塞、雙孔瓶塞、溫度計。實驗步驟:1、驗證植物呼吸時吸收氧氣:取三個廣口瓶,一個為甲瓶,放入萌發的植物種子,另一個為乙瓶,放入燙死的植物種子,密封後放入陰暗的環境中。再取一個為丙瓶是空瓶密封後放入陰暗的環境中。2、驗證植物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取三個廣口瓶,仍然是一個為甲瓶,放入萌發的植物種子,另一個為乙瓶,放入燙死的植物種子,密封後放入陰暗的環境中。再取一個為丙瓶是空瓶密封後放入陰暗的環境中。但換上雙孔塞,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瓶里的氣體。3、驗證植物呼吸時放熱:讓學生分組觀察各組的實驗裝置,記錄三個瓶內的溫度,然後各組匯報各組的記錄數據。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得出呼吸作用的過程這個結論。

⑤ 高一生物細胞呼吸方式的判斷及實驗探究沒聽懂,求大神解答詳細過程

這個實驗裝置

①有氧呼吸氧氣消耗量等於二氧化碳生成量,所以不會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氣壓不變,液滴會不動,裝置1會因NaOH吸收,裝置內氣壓下降【就相當於O2被平白無故消耗掉了】,液滴左移

②乳酸無氧呼吸沒有任何氣體生成(也沒有消耗),裝置1和2均沒現象。

③酒精無氧呼吸能產生二氧化碳,但新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NaOH吸收,所以裝置1不變,裝置2因氣壓上升而右移

所以將上面3條疊加,即可知道各種情況:

只有有氧呼吸【第一條】,則1左移,2不變

有氧呼吸+乳酸【第一條+第二條】,則同上

有氧呼吸+酒精【第一條+第三條】,1左移,2右移

只有乳酸【第二條】,則1不變,2不變

只有酒精【第三條】,則1不變,2右移

⑥ 圖為呼吸作用相關實驗,請據圖回答:(1)圖(一)所示的實驗裝置,往瓶子中注入清水,打開閥門,使瓶內

(1)圖(一)所示的實驗裝置,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往瓶子中注入清水,打開閥門,使瓶內的氣體進入試管.試管內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種子萌發時,分解有機物放出了二氧化碳.
(2)圖(二)中甲瓶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裝有等量的煮熟的種子,這樣甲乙兩瓶形成對照實驗.甲瓶中的蠟燭立即熄滅,而乙瓶中的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因此裡面的氧氣比甲的多,因此甲瓶中蠟燭會燃燒通過這個實驗驗證了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時吸收(消耗)氧氣.
(3)圖(三)中,甲、乙兩個保溫瓶中分別裝有萌發的種子和煮熟的種子,一段時間後,由於甲瓶中的種子在呼吸時,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外,還釋放大量的熱量,因此甲瓶中溫度明顯高於乙瓶.
(4)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的共同特徵,在細胞的線粒體內進行;呼吸作用的意義是為生物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故答案為:
(1)渾濁;二氧化碳
(2)氧氣
(3)高
(4)線粒體

⑦ 設計一個實驗驗證呼吸作用確實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

如果是化學題,那麼請你深吸一口氣,用吸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石灰水變渾濁,則證專明產生屬了二氧化碳

如果是生物題,那麼
器材:錐形瓶兩個,澄清石灰水一瓶
1.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水
取甲,乙兩個錐形瓶,在每個錐形瓶內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派代表在實驗前一天,將100g新鮮的和燙過的蔬菜(沸水燙2-3min)分別裝入兩個不漏氣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軟管扎緊袋口,並用止水夾夾緊軟管.(加標記)
取兩袋蔬菜,將軟管分別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中,移開止水夾,輕輕地擠壓塑料袋.
可以看到裝有新鮮蔬菜的塑料袋內的氣體是澄清石灰水變混濁.而燙過的蔬菜不能.這說明呼吸作用不僅產生了CO2

⑧ 如圖1是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1)請根據實驗目的選擇裝置序號,並按照實驗的

(1)有氧呼吸需要的裝置是c→a→b,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氧呼吸的裝置是d→b.
(2)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對實驗結果的干擾.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還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溶液將由藍變綠再變黃.
(3)根據圖2可知,①、②和①、③分別表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1)①階段是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②階段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2)組裝後的實驗裝置,d瓶中酵母菌呼吸過程為無氧呼吸,所以其過程中具有①、③階段.檢測酒精可用酸性重鉻酸鉀試劑.
3)若a瓶中有酒精產生,則瓶中的酵母菌先進行有氧呼吸,後進行無氧呼吸,因此瓶中的酵母菌的呼吸過程有①②③階段,其中產生的ATP最多的階段是②階段.
(4)由於葡萄糖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其中水中的氧來自氧氣,因此葡萄糖中的氧出現在二氧化碳中.若將酵母菌培養液通入含放射性18O2氣體的容器內,18O2進入細胞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與[H]結合,生成水,所以最先出現的放射性化合物是水.
故答案為:
(1)c→a→b d→b
(2)吸收空氣中的CO2,排除其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3)細胞質基質 線粒體 ①③、③、①②③、②
(4)二氧化碳 水

⑨ 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如圖):用2塊硬紙板將花盆蓋好,僅留出

(1)本實驗選用黑布遮住大玻璃杯,是為了遮光,以避免植物因進行光合作用消耗掉版二氧化碳而影響實驗效權果.
(2)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第二天揭開黑布,小燒杯中的石灰水變渾濁了,說明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3)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氧氣能支持燃燒,將燃燒的火柴放入大玻璃杯內,火柴會熄滅,說明植物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氣.
故答案為:(1)為了遮光,以避免植物因進行光合作用消耗掉二氧化碳而影響實驗效果
(2)二氧化碳
(3)熄滅;消耗氧氣

閱讀全文

與呼吸作用三個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途觀輪胎被扎補胎後怎麼消除儀表 瀏覽:681
簡述車輛懸掛裝置的作用 瀏覽:942
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技術規程 瀏覽:379
選擇閥門壓力主要依據是什麼 瀏覽:284
廣松空調製冷怎麼樣 瀏覽:448
pp加工設備多少錢 瀏覽:472
qq設備鎖密保手機是什麼 瀏覽:135
鑽豹125儀表盤怎麼拆 瀏覽:85
自動加葯裝置排污時間 瀏覽:998
天然氣閥門井可以在道路上嗎 瀏覽:248
機場應急設備有哪些 瀏覽:591
空調全自動加葯裝置手冊 瀏覽:872
adb連接多個設備怎麼操作 瀏覽:601
悅動換儀表盤大概多少錢 瀏覽:201
製冷系統中oc是什麼的簡稱 瀏覽:122
方向柱上的軸承怎麼取下來 瀏覽:652
在街邊賣甜品小吃需要買什麼設備 瀏覽:235
閥門中dg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268
昌源機械廠怎麼樣 瀏覽:995
高速軸承怎麼加註潤滑脂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