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製作時間更久的滾珠緩降
:科學興趣選修課上,我給學生的項目任務是只用卡紙和膠帶來製作完成一個具有一定高度的緩降裝置。在這個紙質結構的頂端釋放玻璃珠,讓其下滾。在保證珠子能最終落地的前提下,比一比,哪個小組能讓玻璃珠在自己的裝置上停留的時間最長。在完成這個小工程的過程中,學生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等方面有所發展,教師的角色也發生著變化。
教學過程:這個活動來源於「興華國際青少年科技運動會」中的一個項目,原本是對紙張數量和裝置的空間大小等有一定要求的。但在學生開始製作活動後,我就不再對這些進行限制了。
第一次課上,我對這項活動進行了介紹。最初,我的想法是先讓學生對照著PPT中的幾個樣本仿做。有了初步的技能之後再創新樣式。然而,四個小組都堅持說要設計屬於自己的風格。好吧,現在的小孩兒都是有想法的一代,那就給他們的一次自主權。剩下的三十分鍾的時間里,他們就開始了頭腦風暴,討論起自己小組的設計。
第二次興趣課上,各小組長領了材料與工具後,大家就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這時,我就不再干涉他們的活動,而更多地像是一個服務者的角色。比如,給各個小組調配一下剪刀、膠帶、尺子、雙面膠的使用;應他們的要求,將PPT翻到他們需要看的圖片或視頻;偶爾也會講「可能會選拔表現好的同學參加北京的比賽」之類的話來激勵一下,提升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除了巡視和提醒安全事項之外,我沒有任何指導,只是默默觀察。
每個組的設計重點顯然是有差別的。有的設計是螺旋樓梯式,有的是錐形漏斗加路障,有的是在支柱上下功夫,做成有點像高架橋,且橋墩可以伸縮調整……只有一個小組是在一開始就試圖完成整體結構,其餘小組似乎都是在製作零部件。
第三次課,我依然不對學生進行直接指導。巡視中,我會不厭其煩地在各個組中糾正工具或材料的錯誤使用,提醒學生要考慮他們小組作品的整體性結構設計。
② 筏釣輪怎麼調緩降
穩定性不同。工作原理不同。製作方法不同。
一、穩定性
摩擦緩降比磁性緩降更穩定。磁力沒有直接接確,緩降最順暢。
二、工作原理
1、磁性緩降
磁性緩降結構通常是通過旋轉調整鈕調整緩降力的大小,主要就是通過螺紋的原理,整個結構都在旋轉和上升下降,整體比較粗糙,打開必須從MIN到MAX,關閉必須從當前位置旋到MIN,使用十分繁瑣。旋轉調整鈕同樣需要時間,因此在有效的釣魚深度中,無法確定理想出線速度的所在深度和保持時間。
2、摩擦緩降
摩擦緩降就是微鉛釣法。調整很小的鉛(微鉛),根據釣餌調整到直至無鉛,使釣餌與誘餌在水中下沉速度一樣,達到讓魚放鬆警惕,經過魚層時會增加上魚的概率。子線需60公分以上,釣鉤掛上釣餌後下沉速度比鉛墜下沉速度要快,就是說子線一直處於直挺的直線狀態,在餌料下沉過程就中用手就能感覺到細小的信號。
三、製作方法
1、磁性緩降
一種筏輪磁力緩降裝置,設有主體,設有主軸,線輪經軸承安裝在主軸上,其特徵在於,主軸上端固定有螺帽,螺帽的外側壁上加工有螺紋,螺帽外側壁的軸向均布加工有豎槽,螺母旋合在螺帽的螺紋上,螺母的徑向加工有通透的螺孔,螺孔內自內向外依次安裝有鋼球及彈簧,頂絲旋合在螺孔內將彈簧頂緊,螺母下側面上嵌有強力磁鐵。
2、摩擦緩降
在已有技術中,緩降裝置主要由一個下端設有吊勾的固定板、固定於固定板上的制動導輪、位於制動導輪下方與固定板樞接的活動導輪、與活動導輪連結的制動手把以及與固定板鉸接的蓋板組成。
(1)有的緩降裝置是通過控制手把讓活動導輪靠近或離開制動導輪,使之與繩索之間的摩擦阻力增加或減少來控制緩降裝置的下降速度或停止下降。
(2)有的則通過控制手把使與之連接的制動塊緊靠或離開制動導輪來實現。
(2)緩降裝置設計圖擴展閱讀:
1、筏釣簡介:
筏釣是非常流行的一種釣法,日本釣友多用來在海上排釣。國內釣友主要在淡水養殖區、網箱邊以及乘船到水庫的深水區等地方進行筏釣。筏釣的對象魚基本包括了常見的淡水魚種類,鯽魚、鯉魚、草魚、鯿魚、青魚、翹嘴、刀魚等。
2、筏釣水域:
主要以養殖網箱邊、魚排上為主,也可以拉繩固定小船進行筏釣。養殖網箱下面以及周邊因為長期投料喂養,從而形成比較固定的聚魚區,是適合筷釣的最佳釣點。
③ 高樓火災救援逃生手段
1.逃生緩降器
逃生緩降器主要針對普通家庭和個人使用,其構造由調速器、安全帶、安全鉤、鋼絲繩等組成,如圖片所示。每次可以承載約100公斤重的單人個體自由滑下,其下滑速度約為每秒1.5米,從二十層樓上降到地面約需40多秒/每人,根據人體重量的不同,略有差異。據悉,目前該裝置的銷售價格約為2600元。
目前這種逃生緩降器的使用狀況不甚理想,北京市西城消防支隊轄區推廣半年多來,只有不到10戶的家庭購買。其原因除家庭消防意識、經濟因素之外,主要是難以適用老幼病殘者,多戶同時使用可能發生相互纏繞,以及安裝問題、定期保養等,難以走進百姓家門。
2.救生氣墊
救生氣墊是一種利用充氣產生緩沖效果的高空救生設備。一般採用高強度纖維材料,經縫紉、粘合製成,其氣源一般採用高壓氣瓶。
救生氣墊僅限於高度為3-4層的樓房使用,隨著高度的增加,其緩沖效果、作用面積也將大打折扣,因此應用范圍非常有限。
3.樓頂緩降裝置
一種安裝於大樓樓頂的緩降裝置,其頂端包括一個圓球、一個支架和滑動平台,圓球內垂下一根帶著掛鉤的鋼索,作為危險時刻逃生者的「救命稻草」。
工作時,滑動平台需要向外推出約1.2米,這樣平台一側的一個直徑約1米的圓洞就被推出了樓頂,被救人員由此園洞下跳逃生。圓球核心有一個螺旋槳,逃生者在下降的過程中,鋼索帶動滑輪組,同時就會拉動圓球內的螺旋槳旋轉。旋轉的螺旋槳會產生一定的空氣阻力,給向下運動的鋼索一個反作用力,從而使逃生的人能夠緩速下降。
據了解,這種每次運送一人的高空緩降逃生裝置,批發價約4.5萬元。裝置的各個部件採用不銹鋼製成,後期維護需要每半年讓裝置運行一次,做常規的潤滑保養,三年更換一次鋼索。該裝置的發明者介紹,雖然成本較低,但一個人僅靠一根鋼索從幾十米的高空逃生,確實需要一定的勇氣;而且這個裝置一次只能運送一個人,這些都是該裝置的缺陷。
4.柔性救生滑道
柔性救生滑道是一種能使多人順序地從高處在其內部緩慢滑降的逃生用具,採用摩擦限速原理,達到緩降的目的。其內層的導套具有抗靜電性能,可使人體在其內部下滑時,不致由於摩擦生熱而灼傷人體,其外罩材料具有防火性能、抗滲水性能和抗輻射性能,最高耐溫600°C。人體平均下滑速度不大於3米/秒,並能通過肢體形態的變化調整其下滑速度。據悉,該裝置目前已經應用於航天領域、磁懸浮列車。
該裝置特點是適用范圍可以包括老幼病殘者,但多層入口容易造成人員碰撞和踩踏,這種滑道安裝在高層建築的外牆,長年累月經受風吹日曬雨淋,其材料壽命尚需進一步證實。此外,逃生者衣服上的裝飾物、金屬物,也可能劃傷滑道的內襯。
5.組合式升降裝置
一種組合式升降裝置,主要由導軌和升降裝置兩部分組成,其中導軌事先安裝於高層建築疏散通道窗口的外牆一側,升降裝置由消防部門日常配備和維護,可以在所有安裝導軌的高層建築上公用。當高樓發生火警時,消防人員趕赴現場將升降裝置與導軌組合,這時的導軌、升降裝置及各個樓層的疏散通道窗口,就可構成一個與地面溝通的臨時應急通道,消防人員可由此通道進入樓內實施消防滅火,樓內被困人員也可由此通道及時疏散。
組合式升降裝置
據悉,這種組合式升降裝置不受高層建築的高度限制,一次升降可以承載三至五人, 適用於包括老幼病殘在內的各類人群,有能力的物業部門也可配備升降裝置,在消防人員到達現場之前先行組織疏散樓內被困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