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正溴丁烷制備的實驗思路
實驗步驟:
1、投料
在圓底燒瓶中加入10ml水,再慢慢加入12ml濃硫酸,混合均勻並冷至室溫後,再依次加入7.5ml正丁醇和10g溴化鈉,充分振盪後加入幾粒沸石.(硫酸在反應中與溴化鈉作用生成氫溴酸,氫溴酸與正丁醇作用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正溴丁烷.硫酸用量和濃度過大,會加大副反應進行;若硫酸用量和濃度過小,不利於主反應的發生,即氫溴酸和正溴丁烷的生成)
2、以電熱套為熱源,按圖1安裝迴流裝置(含氣體吸收部分).(注意防止鹼液被倒吸)
1、加熱迴流
在石棉網上加熱至沸,調整加熱速度,以保持沸騰而又平穩迴流,並不時搖動燒瓶促使反應完成.反應約30—40min.
2、分離粗產物
待反應液冷卻後,改迴流裝置為蒸餾裝置(用直形冷凝管冷凝),蒸出粗
產物.(注意判斷粗產物是否蒸完).見【注釋】(2)
5、洗滌粗產物
將餾出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的水洗滌(產物在下層),靜置分層後,將產物轉入另一乾燥的分液漏斗中,用5ml的濃硫酸洗滌(除去粗產物中的少量未反應的正丁醇及副產物正丁醚、1—丁烯、2—丁烯.盡量分去硫酸層(下層).有機相依次用10ml的水(除硫酸)、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和未除盡的硫酸)和水(除殘留的鹼)洗滌後,轉入乾燥的錐形瓶中,加入1—2g的無水氯化鈣乾燥,間歇搖動錐形瓶,直到液體清亮為止.
6、收集產物
將乾燥好的產物移至小蒸餾瓶中,蒸餾,收集99—103℃的餾分.
⑵ 1-溴丁烷的制備實驗報告內容怎麼寫
一、實驗目的
1、學慣用溴化鈉,濃硫酸和正丁醇制備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學習有害氣體吸收裝置的安裝,鞏固加熱迴流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本實驗主反應為可逆反應,提高產率的措施是讓HBr過量,並用NaBr和H2SO4代替HBr,邊生成HBr邊參與反應,這樣可提高HBr的利用率;H2SO4還起到催化脫水作用。
反應中,為防止反應物和生成物被蒸出,採用了迴流裝置。由於HBr有毒害,為防止HBr逸出,污染環境,需安裝氣體吸收裝置。迴流後再進行粗蒸餾,一方面使生成的產品1一溴丁烷分離出來,便於後面的洗滌操作;另一方面,粗蒸過程可進一步使醇與HBr的反應趨於完全。
三、實驗方法
1、100ml三口瓶加入13.67g溴化鈉加10ml正丁醇燒瓶上裝可吸收有害氣體的迴流冷凝管。
2、錐形瓶加10ml水,邊振搖邊加16ml弄硫酸。用冷水冷卻,將混合液從三口瓶一口加入,沸石,小火迴流59min,冷卻。
3、取下廢氣裝置,30ml冰水於三口瓶一口加入,溶解固體,倒入分液漏斗,有機層加入5ml冷卻濃硫酸,震盪,靜置分層,放出下層,上層1-溴丁烷依次用8ml飽和碳酸鈉,收集下層,然後,10ml水洗滌,收集下層,之後將其加入小錐形瓶,無水氯化鈣乾燥。
4、然後將粗品濾入50ml蒸餾燒瓶,小火蒸餾,收集餾分,最後溫度基本穩定在100攝氏度。
四、實驗葯品
1、正丁醇。
2、溴化鈉。
3、NAOH。
4、無水CaCl2。
5、濃硫酸。
6、碳酸鈉。
五、注意事項
分液漏斗分液時,粗產物倒入分液漏斗後(第一次分液)棄去下層;加濃硫酸後(第二次分液)棄去下層;飽和碳酸鈉和水洗滌時(第三、第四次分液)棄去上層。
六、數據處理
1、溴化鈉質量:13.67g。
2、反應開始時間:14:39 結束時間:15:38。
3、蒸餾開始時間:16.10 結束時間:16.28。
4、沸程:99-100度。
⑶ 正溴丁烷的制備實驗是什麼
如下: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學習以溴化鈉、濃硫酸和正丁醇反應制備正溴丁烷的方法。
2、掌握迴流反應及氣體吸收裝置的安裝和使用。
二、實驗原理:
反應歷程:NaBr+H2SO4。
n—C4H9OH+HBr。
副反應:C4H9OH。
2n—C4H9OH。
主要試劑和儀器:
HBr+NaHSO4 n—C4H9Br+H2O。
CH3CH2CH=CH2+ CH3CH=CHCH3。
( n—C4H9)2O+H2O。
注意事項:
[1] 在加料和反應過程中需經常震搖燒瓶,否則將影響產率。
[2] 注意判斷初產物是否蒸完。
[3] 洗滌初產物時,注意正確判斷產物的上下層關系,乾燥劑用量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