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有哪些
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有:試管、鐵架台、酒精燈、導管、玻片。
分析: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
化學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加熱)。
反應的注意要點: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使炸裂試管。
2、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均勻受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3、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4、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5、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堵塞導管,使所製得氣體無法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收集氣體不純)。
7、實驗結束時,先導氣管出水,再滅酒精燈:防止冷凝水迴流試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以便把空氣排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實驗室制氧氣
② 人參抗應激實驗:人參對小鼠耐常壓缺氧的作用
人參對小鼠耐常壓缺氧的作用
一、目的:
掌握小鼠耐常壓缺氧的實驗方法,
觀察人參的耐缺氧作用。
二、原理:
缺氧是一種緊張性刺激,可引起機體產生各種應激性反應。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腦和心臟缺氧是小鼠常壓缺氧死亡的主要原因。人參能使小鼠常壓耐缺氧的時間延長,能減輕應激引起的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在形態和機能上的改變,並且還能使巳經發生機能衰竭的腎上腺皮質功能較快地恢復正常。
三、實驗材料:
1.葯品:人參水煎液。
2.動物:KM小鼠,18~22g,雌雄各半,SPF級,由廣州中醫葯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3.試劑:異丙腎上腺素、苦味酸液、鈉石灰。
4.器材125或150ml廣口玻璃管、電子秤、1m1注射器。
四、實驗方法
取KM小鼠,稱重,標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人參組。人參組小鼠每隻灌胃人參水煎液(0.2ml/10g),對照組小鼠每隻給予等容量生理鹽水。給葯40min後,每隻小鼠腹腔注射異丙腎上腺素0.15g/10g,注射10min後,將小鼠放入裝有5g 鈉石灰的廣口玻璃管中,每瓶1隻,加塞密封,計時。觀察並記錄以小鼠呼吸停止作為缺氧死亡時間。比較給葯組與對照組小鼠耐缺氧的時間,進行統計學處理。
五、實驗結果
x±)
表1人參抗小鼠常壓缺氧的作用(S
組別劑量(ml/g)動物數(N)死亡時間(min)對照組-610
人參組0.02611.33
六、討論
在相同的環境中,即都在密閉的玻璃管中製造出缺氧的環境,人參組的小鼠死亡時間比對照組長
注意事項:(1)玻璃瓶口必須嚴密封閉,玻璃瓶大小應先經校準,求其一致。(2)鈉石灰應新鮮,若已吸收水份或CO
而變色者不用,應換新品。(3)小鼠體重、性別以及室溫不同,
2
實驗結果均有差異。
③ 小鼠實驗性缺氧實驗的分析怎麼寫
如下:
小鼠跳台實驗:跳台實驗屬一次性刺激迴避反應實驗.跳台法的實驗裝置一般為一長方形反射箱,其長徑被黑色塑料板隔為若干區間,底部鋪以間距為5mm的銅柵,可通適當的電流.每個小的區間有一個高和直徑均為4.5cm的小平台.實驗時,首先將小鼠放在銅柵上,當銅柵通電時,跳在銅柵上的小鼠受到電擊,其正常反應是躲避電擊跳上平台,大多鼠有可能再次或多次跳下平台受到電擊,受到電擊時又會迅速跳回平台.如此訓練5min,並記錄每隻鼠受到電擊的次數(錯誤次數),以此為學習成績.24h後重新測驗,此次測驗時,首先將鼠放在跳台上,記錄第一次跳下的時間(潛伏期)、受電擊的動物數和3min內的錯誤次數,以此反映記憶保持情況.
該方法的優點為:操作簡便易行,一次可同時觀察多隻動物,能較客觀地反映動物經過一次刺激後記憶獲得的情況,尤其適用於葯物篩選實驗.因為不同的葯物引起記憶障礙的機制不同,因而通過觀察益智葯物對這些模型的葯效可分析益智葯物的作用機制.缺點:動物的躲避性反應的個體差異較大.
④ 幾種常用的缺氧動物模型的復制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抑制和低溫對缺氧的影響的實驗報告
幾種常見的缺氧動物模型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和低溫對缺氧的影響
目的 缺氧是多種疾病共有的病理過程。許多原因都能使機體發生缺氧。不同類型的缺氧,其機體的代償適應性反應和症狀表現有所不同。本實驗學習復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動物模型方法,觀察缺氧過程中呼吸的反應及血液色澤和全身一般情況的變化,並了解溫度和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狀態對缺氧耐受的影響以及對照實驗和控制實驗條件重要性;初步掌握計量資料的常用統計指標的應用。
材料 小白鼠;100、500ml廣口瓶和測耗氧裝置;1、2、10ml注射器;50g/L(5g/dl)亞硝酸鈉溶液、10g/L(1g/dl)美蘭溶液、2.5g/L(0.25g/dl)氯丙嗪溶液(新鮮配製)、生理鹽水;CO氣體(甲酸加濃硫酸製取);冰浴、鈉石灰、彈簧夾、剪刀、鑷子。
方法和步驟
(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狀態和溫度對動物耐受缺氧的影響
用氯丙嗪和冰浴處理使動物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處於抑制,代謝率降低,為實驗組;以生理鹽水,室溫下處理為對照組。按以下操作步驟進行:
1.取性別相同,體重相近的小白鼠2隻,並准確稱取體重。按隨機分配的原則,將其中1隻鼠作為實驗組,另一隻作為對照組。向實驗組鼠按0.1ml/10g體重,腹腔內注射2.5g/L(0.25g/dl)氯丙嗪,(參見常用注射方法腹腔注射法節)安放在冰浴的沙布上10~15分鍾,使呼吸頻率降為70~80次/分;向對照組鼠腹腔注射生理鹽水(0.1ml/10g體重),放置室溫10~15分鍾。
2.將2隻鼠分別放入100ml的廣口瓶內,按圖10-11-1和附錄連接測耗氧裝置。
3.待鼠死亡後,記錄存活時間,按附錄用測耗氧裝置測定總耗氧量。根據總耗氧量A(ml),存活時間T(min),鼠體量W(g)三項指標,求出總耗氧率R(ml/g/min)。
公式:R(ml/g/min)=A(ml)÷W(g)÷T(min)
4.數據統計處理。在老師指導下,收集各組各項指標的原始數據,列表並進行統計處理:求出各項指標的均數(`x)及標准差(S),並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存活時間(T)和總耗氧率(R)的均數差異作顯著性測驗(t測驗)(參見統計分析簡介)。
(二)不同原因造成不同的缺氧類型
1.密閉瓶中呼吸
(1)取小鼠一隻,數正常呼吸頻率(次/10秒),並注意深度。觀察活動一般情況及耳、尾、口唇的顏色。
圖10-11-1 缺氧瓶和測耗氧裝置
(2)將鼠放入含鈉石灰(約5g)的100ml廣口瓶內,待安靜後塞緊瓶塞,開始記錄時間,以每隔5分鍾間隔數呼吸頻率(次/10秒)一次,並觀察行為(如掙扎、痙攣等)和耳、尾、口唇的顏色變化,直至動物死亡,屍體留待打開腹腔觀察。
2.吸入CO
(1)取小鼠一隻,數正常呼吸頻率(次/10秒),並注意深度。觀察活動一般情況及耳、尾、口唇的顏色。
(2)將鼠放入500ml廣口瓶內,塞緊瓶塞,用10ml針筒抽取CO氣體10ml,注入剛密閉的廣口瓶內,形成2%CO之空間環境,開始記錄時間,觀察方法與指標同1之(2)項。
3.輸入亞硝酸鹽
(1)取體重相近的鼠2隻,數呼吸頻率和觀察皮膚粘膜色澤。向腹腔內各注射50g/L(5g/dl)亞硝酸鈉0.2ml後,立即向其中一隻腹腔內再注射10g/L(1g/dl)美蘭溶液0.2ml,另一隻注射生理鹽水0.2ml。
(2)觀察方法與指標同1之(2)項,並觀察兩鼠表現及死亡時間有無差異。
將以上4隻死鼠的腹腔打開,取下小塊肝組織置濾紙片上一起進行血液或肝臟顏色比較。
注意點
1.缺氧瓶和測耗氧量裝置必須完全密閉不漏氣。
2.小鼠腹腔注射部位應稍靠左下腹,勿損及肝臟。還應避免將葯液注入腸腔或膀胱。
3.實驗組鼠應在氯丙嗪注射後稍平靜時放在冰浴的紗布上,放留時間的長短,以呼吸頻率降為70-80次/分為宜。隨時觀察鼠,以防溺水死亡。
結果 記錄各項實驗結果的數據,原始數據列表,進行統計處理,主觀指標用文字記錄。分析和探討各處理因素的作用及機制。
思考題
1.密閉瓶內鼠,一氧化碳中毒鼠及亞硝酸鈉中毒鼠各屬何種類型缺氧?其發生機制有何不同?
2.不同類型缺氧對呼吸和血液顏色的改變是否相同?為什麼?
3.低溫和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為何能增強對缺氧的耐受?
4.為什麼要在缺氧瓶內放入鈉石灰?這對缺氧機制的分析有何意義?
5.為什麼不能只憑實驗組和對照組的T、R均數差異來得出缺氧耐受改變的結論?應作何統計處理?
附錄 測定小白鼠總耗氧量的測耗氧裝置
原理 小白鼠在密閉的缺氧瓶中,不斷消耗氧氣,而產生的CO2 又被鈉石灰吸收,瓶內氧分壓逐漸降低而產生負壓,當缺氧瓶與測耗氧裝置相連時,裝置的移液管內液面因瓶內負壓而上升,量筒內液面下降的毫升數即為消耗氧的總量。
方法與步驟
1.向量筒內充水至刻度,然後將玻璃管接頭與缺氧瓶塞上的一個橡皮管相連。
2.待鼠死後從量筒上讀出液面下降的毫升數,即為小白鼠的總耗氧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