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建造有機基質無土栽培槽
有機型基質栽培可以根據當地條件,採用多種形式的栽培基質槽。現有三種形式的栽培槽可供選擇。
塑料或聚苯乙烯槽:長×寬×高為200厘米×45厘米×18厘米,並在槽底部留有排水溝和小孔。
磚塊砌槽:長×寬×高為200厘米×45厘米×18厘米,在槽底部土壤上挖一條5~6厘米寬、沿栽培槽方向坡度0.5%的排水溝。
土壤開槽:可在土壤中直接挖溝作為基質栽培槽,具體結構和磚塊槽相同,長×寬×高為200厘米×45厘米×18厘米。
在基質栽培中為了防止滲漏並使基質與土壤隔離,通常在槽的底部鋪1~2層塑料薄膜。一般槽長10~20米,槽與槽之間距離為70厘米,槽的坡度至少為0.5%,以便排水、通氣。
㈡ 無土栽培需要用到哪些設備
無土栽培需要栽培床、貯液池(槽)、供液系統、控制系統。
(一)栽培床
栽培床是代替土地和土壤種植作物,具有固定根群和支撐植株的作用,同時要保證營養液和水分的供應,並為作物根系的生長創造優越的根際環境。
栽培床可用適當的材料如塑料等加工成定型槽,或者用塑料薄膜包裝適宜的固體基質材料或用水泥磚砌成永久性結構和磚壘砌而成的臨時性結構。
(二)貯液池(槽)
貯液池是貯存和供應營養液的容器,是作為增大營養液的緩沖能力,為根系創造一個較穩定的生存環境而設的。
(三)供液系統
供液系統是將貯液池(槽)中的營養液輸送到栽培床,以供作物需要。無土栽培的營養液供應方式,一般有循環式供液系統和滴灌系統兩種,主要由水泵、管道、過濾器、壓力表、閥門組成。
管道分為供液主管、支管、毛管及出水龍頭與滴頭管或微噴頭。不同的栽培形式在供液系統設計和安裝上有差異。
(四)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是通過一定的調控裝置,對營養液質量和供液進行監測與調控。先進的控制裝置採用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對營養液質量、環境因素、供液等進行自動全方位監控。
或不採用智能控制的自動控制系統如NFT水培的自動控制裝置包括電導率自控裝置、pH自控裝置、液溫控制裝置、供液定時器控制裝置等,同樣可以實現對營養液質量和供液的有效監控。
用來控制營養液的供應時間和間歇時間。無土栽培必需的監控設備有電導率儀和酸度計,NFT水培時還需供液定時器與水泵相連,從而實現根據植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人工利用這些設備來監控營養液質量變化、
適時調整和補充,並定時向作物供給營養液,做到營養液補充和供液及時,調整到位,並減少人力,節省電力和減少泵的磨損。在購買監控設備時,一定要注意查看型號、電流限量、電壓大小、檢測范圍等,做到與栽培需要相適應。
㈢ 什麼是魯SC-1型無土栽培系統
魯SC-1型無土栽培系統是由山東農業大學邢禹賢等人為適應我國無土栽培發展的要求,於1979—1982年期間研製的一種自動虹吸循環供液無土栽培裝置。該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栽培槽 呈倒三角形,上口寬與槽體高均為20~22厘米,槽長2.5~3.0米,中間設墊篦一層,上鋪棕皮,填入基質,墊篦下部為空間,供營養液流動供液。栽培槽兩端各設10厘米空檔,一端與進水管相連;另一端設虹吸排液管,供液達到一定高度後,營養液由虹吸管自動排出,自上而下循環供液。
該栽培槽在高大的溫室內可吊掛2~3層,以提高空間利用率。如果只設置一層可以用水泥磚砌成,亦可以用土打槽以降低設備成本。如果土打槽應在槽內鋪一層0.15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與土壤隔離,並在槽兩端設置供液與排液槽頭,以供排、灌液使用(圖5-4)。
圖5-4 魯SC無土栽培系統示意圖
1.定時器 2.水泵 3.貯液池 4.回液管 5.供液管 6.開關 7.栽培槽 8.回液槽頭 9.供液槽頭 10.回液U型管 11.鐵篦子 12.基質 13.作物 14.栽培槽壁
(2)供排液系統 供液管為直徑25毫米的鋼管或硬質塑料管。在每個栽培槽的供液槽頭處設一水龍頭,由該水龍頭為供液槽頭供液。排液槽頭處設直徑20~24毫米虹吸管排液,排出的營養液由排液總管流回貯液池進行循環供液。供液時間和供液次數由定時器自動控制,實現全自動供液。
(3)貯液池 貯液池為地下式,每畝栽培溫室需5~6立方米的貯液池1個。貯液池由水泥磚砌成,用優質水泥抹面防止漏水。
營養液由定時器自動控制供液量和次數,一般每天供液3~4次,每次15分鍾。不同苗齡及植株大小和不同季節的供液量、供液次數不同。
(5)適宜栽培作物 該栽培設施最適於果菜類作物栽培使用,如黃瓜、番茄、西瓜、甜瓜、辣椒、茄子等。
㈣ 無土栽培設備如何製作
製作方法如下:
一、首先是PVC管畫線了。根據自己的需要打孔,可以打大些的,也可回以打小些的。這里答是一種小孔一種大孔。小的3CM,大的7CM,間隔小的15CM,一排5個孔。大的間隔20CM,一排4孔。
無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是指不用土壤,用其它東西培養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霧(氣)培、基質栽培。其中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將植物根系浸入營養液中生長水培花卉,這種方式會出現缺O2現象, 影響根系呼吸,嚴重時造成料根死亡。
㈤ 無土栽培的設施有哪些
無土栽培需要一定的設施。最基本的設施應包括兩部分,一是栽培保護設施,如溫室、塑料大棚等;二是無土栽培的設施,這些設施及設備材料等組成無土栽培的系統,包括栽培床、基質、灌溉供液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等。
(1)栽培床栽培床是作物根系生長的地方,主要分為栽培槽和栽培袋兩種。
①栽培槽。栽培槽內盛裝栽培基質和營養液,在其內種植作物。栽培槽有不同的規格類型,按其形狀分為平底槽、W底槽和V形槽幾種類型。平底槽營養液分布均勻,多用於水培。栽培槽內寬20~80厘米。栽培槽的有效深度為15~20厘米,水培用槽一般深15厘米,固體基質用槽深20厘米左右。栽培槽的長度應根據灌溉能力、溫室結構以及人工操作所需走道等因素而定。
②栽培袋。栽培袋是用0.1~0.2毫米的黑色、乳白色或黑白雙色等不透明塑料薄膜加工製成一定大小和形狀的塑料袋,袋內盛裝基質。栽培時,在袋上切10厘米直徑的孔,於孔中定植作物,並由定植孔滴入營養液或清水。在底部斜向排水溝一側切開幾道1厘米左右長的小縫,作為排水孔。栽培袋一般製成長形枕頭狀,長90~100厘米、直徑35~40厘米,裝基質後厚度10厘米以上。
(2)灌溉供液系統灌溉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將營養液或水澆灌到栽培床中。一般採用滴灌或微噴灌的方式灌溉營養液或水。
無機營養無土栽培的微噴灌系統由供液裝置、輸液管道及滴液裝置三部分組成。①供液裝置。主要作用是使營養液具有一定的壓力。供液裝置包括貯液池(罐)及其附屬部分。地上貯液池或罐一般高1.5米左右,依靠自身的壓力將營養液送入栽培床內。地下貯液池或罐需要配備水泵,從池中提取營養液並加壓,將營養液打入輸液管道。②輸液管道。輸液管道將營養液由貯液池(罐)送入滴液裝置。輸液管道由主管和支管組成。輸液管道大多使用不透明的黑色硬質塑料管。③滴液裝置。滴液部分是指鋪設於作物行間,並將營養液滴入栽培床內的部分,分為硬脂塑料管和軟脂塑料管帶兩種。硬脂塑料管滴液部分由毛管和滴頭管組成。毛管用有彈性的硬脂塑料,直徑為12~16毫米,長度同種植行長。滴頭管是向作物滴液的最後一級管,用有彈性的硬脂塑料製成,分為發絲管和水阻管兩種類型。軟脂塑料管帶上有特製的出液孔,不需再安裝滴頭管。
有機營養無土栽培的灌溉系統組成,與普通的滴灌和微噴灌基本一致,只是沒有施肥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