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煙塵,粉塵的技術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煙塵,粉塵的技術控制措施有:1.縮小粉塵的擴散范圍,逐步消除粉塵;2.對於可能產生可燃粉塵的生產裝置進行惰化防護;3.有效控制火源,適當增加濕度;4.還可以採用抑爆裝置等技術措施。
裝置主要有:MCCCQ袋式、靜電和電一袋式等,它們對PM2.5具有良好的捕集作用。通過濾布時由於篩分、慣性、黏附、擴散和靜電等作用力的作用而被捕集。袋式除塵器可捕集粒徑大於0.3um的細小粉塵,對PM2.5脫除效率高;通過高壓靜電場時,使塵粒荷電,在電場力的作用下,使荷電塵粒沉積在集塵板上。當粉塵沉積到一定厚度後,通過振打將其振落到灰斗內並通過排灰閥將灰排走,從而達到除塵的目的。其中濕式電除塵器能有效控制振打二次揚塵,並可用於脫硫塔高效除霧,從而進一步降低PM2.5的排放等。
『貳』 粉塵爆炸的防範措施
如採用有效的通風和生物納膜抑塵技術等綜合抑塵技術除塵措施,嚴禁吸煙及明火作業。在設備外殼設泄壓活門或其他裝置,採用爆炸遏制系統等。對有粉塵爆炸危險的廠房,必須嚴格按照防爆技術等級進行設計,並單獨設置通風、排塵系統。要經常濕式打掃車間地面和設備,防止粉塵飛揚和聚集。保證系統要有很好的密閉性,必要時對密閉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塵充入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以減少氧氣的含量,抑制粉塵的爆炸。
常用的防護措施或方案主要有四種:遏制、泄放、抑制、隔離。其中泄放分為正常情況下的壓力泄放和無火焰泄放;隔離分為機械隔離和化學隔離。主要防護設備包括:防爆板(Explosion Panel)、防爆門(Explosion Vent)、無焰泄放系統(Flameless Venting)、隔離閥(Explosion Isolation Valve)以及抑爆系統(Explosion Suppression Systems)。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是每一種防護措施單獨使用,往往採用多種防護措施進行組合運用,以達到更可靠更經濟的防護目的。 爆炸抑制系統是在爆燃現象發生的初期(初始爆炸)由感測器器及時檢測到,通過發射器快速在系統設備中噴射抑爆劑,從而避免危及設備乃至裝置的二次爆炸,通常情況下爆炸抑制系統與爆炸隔離系統一起組合使用。抑制就是利用了爆炸需要的三要素以及原理。根據這個原理,爆炸需要完整的三個要素,並在適當的條件下產生爆炸。所以要抑制爆炸的發生,必須取消三要素中的一個要素。一種措施是往粉體處理設備內部注入惰性氣體如N2、CO2等代替空氣,從而降低氧化劑:氧氣O2的含量,以達到抑制爆炸的目的;另一種措施是取消易燃易爆物料,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設備本身就是用來處理該物料的。所以以上兩種措施都是不可能或者很難做到的,所以我們一般採用最簡單的措施,就是取消其中的一個重要要素:火源,從而抑制爆炸的發生。這就要採用爆炸抑制系統,最簡單的爆炸抑制系統是由四個單元組成:監視器、感測器、發射器和電源。
四個單元各自的功能分別為:監視器可以提供可視或者可聽的警報,對整個系統的激活、密封故障、氣壓和電源故障進行監視,而且發射器的發射不是由監視器觸發,而是由感測器直接觸發,從而大大縮短了抑爆系統的反應時間。感測器由三個朝向不同方向的壓力感測器組成,其中一個設定在低壓狀態,兩個設定在高壓狀態,必須同時有其中兩個壓力感測器被激活時,整個系統才被觸發,從而避免誤操作的發生。發射器由抑爆劑筒、氣體罐(充滿低壓氮氣200Psi-300Psi)、電子控制器組成,而且抑爆劑(碳酸氫鈉粉末)和壓力氣體分開儲存,這樣避免使用者在檢查和維護的時候不處於受壓系統的危險之中。電源給整個系統供電,可以由交流電輸入轉換成24V直流電,也可以直接使用電池,另外還有三個繼電輸出端,一個顯示交流電的供應情況,一個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一個顯示系統是否在工作。這四個單元即可組成一個最簡單的抑爆系統,但是有時要保護的范圍很大,就需要增加發射筒,一個感測器最多可以連接十個發射筒。
粉體爆炸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是這樣的:在密閉的工業設備內部產生的許多粉末和灰塵與空氣中的氧氣混合,假如達到適當 的濃度,萬一產生了火花,就會由火花發展成小火球,如不抑制就會由小火球發展成大火球,並伴隨有高溫高壓的產生,當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超出了設備的抗壓強度,就會發生爆炸。在此過程中,升高的壓力會產生沖擊波,而且沖擊波的傳播速度遠大於火焰傳播的速度,利用這個原理,讓抑爆系統的感測器及時探測到沖擊波,在火焰還沒有時間發展成爆燃的時候,發射器噴射出抑爆劑(碳酸氫鈉),將火焰噴滅,從而避免小火球演變成大火球,甚至形成爆炸,從而破壞設備,甚至危害到人身安全。
抑爆系統通俗來說相當於一個自動滅火器,但是在這里要滅的不是熊熊烈火而是發生爆炸前期的小火球。當安裝在粉體設備上的感測器探測到設備內部發生火花,使得燃料燃燒,形成小火球,即將要發展成大火球產生爆炸的瞬間,馬上發出一個指令給發射筒,發射筒馬上會向設備內部噴出滅火劑,把要引發爆炸的火花熄滅,從而抑制了爆炸的發生。 分為機械隔離和化學隔離兩種,往往和抑爆系統一起應用。
隔離就是把有爆炸危險的設備與相連的設備隔離開,從而避免爆炸的傳播,產生二次爆炸。一般在設備的物料入口安裝化學隔離,在設備的物料出口安裝機械隔離閥。化學隔離和抑爆系統中的發射筒相同,只是一般為45°安裝;機械隔離閥類似於常見的閘閥。
在現代工業中,我們給粉體設備做防爆措施,不能只單獨考慮某一個設備,要從整體出發,要作為一個防爆系統工程來設計,所以往往需要採取多種方案組合應用。如泄放和機械隔離方案、泄放和化學隔離方案、無焰泄放和機械隔離方案、無焰泄放和化學隔離方案、抑制和機械隔離方案等等,也可能需要所有方案的集合體。
根據國際標准如NFPA68、NAPA69、NFPA654規范的指導,為了工業的安全生產,為了人身和設備的安全,又由於爆炸的不確定性,務必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在設計、製造、使用帶危險性的粉體設備時,應當給工業粉體設備上保險:採取合適的防護措施進行防爆。
『叄』 自動滅火抑爆裝置有什麼作用
從國外引進的戰斗室自動滅火抑爆裝置,配有高靈敏度的光學探測器和微處理機內系統,具有兩次容抑爆和四次滅火功能,能在10毫秒內自動探測出侵入車內的破甲彈高能射流並發出控制信號,啟動滅火瓶在60毫秒內實現抑爆,從而防止了坦克中彈後的二次效應對車輛和乘員的傷害。
『肆』 如何控制粉塵爆炸
控制產生粉塵爆炸的主要技術措施是縮小粉塵擴散范圍,消除粉塵,適當增濕,控制火源。對於產生可燃粉塵的生產裝置(如Al粉的粉碎等),則可以進行惰化防護,即在生產裝置中通入惰性氣體,使實際氧含量比咐虧搏臨界氧含量低20%。在通入惰性氣體時,必須注意把裝置里的氣體完空基全混合均勻。在生產過程中,要對惰性氣體的壓力、氣流或對氧氣濃度進行測試,應保證不超過臨界氧含量。
還可以採用抑爆裝置等技術措施。抑爆裝衡祥置由爆炸壓力探測器、抑爆劑發射器和信號放大器組成,如圖1-3所示,其抑爆效果如圖1-4所示。
圖1-3爆炸抑制裝置
圖1-4爆炸抑制裝置效果圖
『伍』 簡述工業除塵裝置中防爆的措施有哪些各種特點和優缺點是什麼
除塵器系統管道當輸送介質中含有可燃氣體或易燃易爆粉塵時,管道系統設計應採取以下防爆措施。而且在防爆的過程中有許多優點和缺點,也將逐漸的進行。介紹。
(1)加強可燃物濃度的檢測與控制
為防止管道系統內可燃物濃度達到爆炸濃度,應設置必要的檢測儀器,以便經常監視系統工作狀態,實現自動報警。在系統風量設計時,除考慮滿足凈化要求外,還應校核其中可燃物濃度,必要時加大設計風量,以保證輸送氣體中可燃物濃度低於爆炸濃度下限。
(2)消除火源
對可能引起爆炸的火源嚴格控制。如選用防爆風機,並採用直聯或軸聯傳動方式;採用防爆型電氣元件、開關、電機;物料進入系統前,先消除其中的鐵屑等異物。
(3)阻火與泄爆措施
設計可燃氣體管道時,應使管內最低流速大於氣體燃燒時的火焰傳播速度,以防止火焰傳播;在管道上裝設內有數層金屬網或礫石的阻火器;在管道系統的局部地點(死角)裝設泄爆孔或泄爆門;氣體管道中採用的連接水封和溢流水封亦能起一定的泄爆作用。
(4)設備密閉
當除塵器管道與設備密閉不良時,可能發生因空氣漏入或可燃物泄漏而燃燒爆炸。因此,必須保證設備系統的密閉性。
(5)廠房通風
要求管道系統達到絕對密閉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加強廠房通風,以保證車間內可燃物濃度不致達到危險的程度。而且,對於因設備發生偶然事故或系統發生運行故障時會散發大量可燃氣體的車間。應設置事故排風系統,以備急需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