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研究根的作用的實驗中,我們會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是實驗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
實驗,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專根據科學研究的目屬的,盡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並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
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
相傳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曾經做過比薩斜塔實驗,但後來美國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凱斯·達維林指出這是一個誤傳,伽利略並沒有做過這項實驗。
青蛙實驗,在緩慢升高溫度的水中的青蛙不會跳出水面而被燙死,這證明了心理學中人若對於環境的不適應程度不明顯,危機感將下降的說法。
B.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的實驗有哪些
學生分組實驗目錄
三年級上冊
1.晌塌記下現在的我 2.吹乒乓球 3.觀察蚯蚓 4.觀察鳳仙花
5.研究土壤 6.觀察水 7.改變物體的沉浮 8.小水輪轉起來
9.空氣占據空間 10.做風車 11.紙飛翼
三年級下冊
1.比較塑料尺和木頭尺的性質 2.塑料杯遇熱水的研究
3.比較塑料與布的性質 4.觀察物體發聲
5.做小鼓 6.水傳聲實驗
7.製作小樂器 8.光傳播實驗
9.光的傳播 10.影子
11.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12.鏡子反射光的路線
13.製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實驗
15.讓小燈泡亮起來 16.製作開關
17.磁鐵的性質 18.製作小磁針
四年級上冊
1.做小吊車 2.記憶游戲 3.做沙盤 4.玩小車 5.感受推和拉 6.自製重錘 7.讓小球動起來 8.感受摩擦力 9.模擬晝夜形成 10.觀測一天中影子和溫度變化
四年級下冊
1.製作觀測儀 2.製作簡易雨量器 3.檢測酸雨
4.使用天平 5.使用量筒 6.研究固體液體氣體性質實驗
7.測量固體的體積 8.化冰實驗 9.冰水和水蒸氣三者的變化實驗
10.蒸發的快慢 11.賀如凝結 12.雨的形成
13.種茄子 14.植物的生長 15.養小雞
16.製作標本 18.溶解 17.固體液體氣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9.分離 20.物質混合分離實驗 21.燃燒的秘密
22.變色游戲 23.生銹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的條件 2.滲水實驗 3.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莖的作用 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運動
7.測量水溫變化 8.傳熱比賽 9.顏色與吸熱
10.上升的空氣 11.風的形成 12.熱水變涼
13.岩石擠壓模擬實驗 14.地震模擬實驗 15.模擬火山噴發
16.製作岩石標本盒
五年級下冊
1.拔圖釘實驗 2.杠桿平衡實驗 3.輪軸實驗
4.定滑輪實驗 5.動滑輪實驗 6.滑輪組實驗
7.斜面作用實驗 8.植物扦插壓條嫁接實驗 9.模擬化石形成實驗
11.自然力量對山脈影響模擬實驗 12.沙洲形成實驗 13.卵石形成模擬實驗 14.鍾乳石形成實驗 15.金屬性質實驗
六年級上冊
1.觀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2.鳥喙與取食的模擬實驗 3.做酸奶
4.顯微鏡觀察常見細菌 5.食物發霉實驗 6.風動裝置的製作
7.電磁鐵的性質實驗 8.電磁鐵磁力大小實驗 9.太陽爐的製作
10.太陽系模型製作 11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 12.星空模擬
教師演示實驗
三年級上冊
1.吹乒乓球 2.水土流失 3.榨果汁 4.降落傘的研究
三年級下冊
1.製作小磁針 2.影子游戲 3.透明與不透明
四年級上冊
1.玩滾輪2.觀察地球儀 3.觀察影子和溫度變化 4.晝夜的形成
四年級下冊
1.使用天平 2.使用量筒 3.變色游戲 4.生銹 5.雨的形成
五年級上冊禪謹啟
1.種子萌發需要空氣 2.測量水溫 3.顏色與吸熱 4.風的形成
五年級下冊
1.杠桿平衡實驗 2.滑輪 3.齒輪作用實驗 4.斜面
5.尋找相似和差異 6.煤的分離實驗
六年級上冊
1.模擬細菌的繁殖實驗 2.探究植物體能量來源實驗
3.常見能量控制裝
六年下學期實驗
六年級下冊
1.製作小水輪 2.製作印跡化石模型
3.比較白熾燈和熒光燈的效率 4.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C. 植物根部的生長素在單側光照射下會向背光一側運輸,圖示為研究單側光的光照強度與根彎曲角度關系的實驗裝
A、分析題圖可知,光照強度越強植物根彎曲的角度越大,說明隨光照強度的增加,根部生長素向背光一側運輸的增多,A正確;
B、單側光照條件下,背光側生長素濃度高抑制生長,向光側生長素濃度低,促進生長,因此可以驗證生長素對根部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B正確;
C、單側光照強度越強,向光側生長素濃度越低,而背光側生長素濃度就越高,因此向光側的促進作用明顯,背光側的抑製作用越來越明顯,因而導致彎曲角度變大,C錯誤;
D、生長素對於生命活動的調節是基因組程序性表達的結果,因此根背光彎麴生長是環境影響基因組程序性表達的結果,D正確.
故選:C.
D. 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時,實驗中為什麼要在浸泡根的試管表面加一些植物油不加油
是為了試管中的水不會蒸發到空氣中。因為水油不相溶,水密度又低於油,所以水就會一直在油下面。
實驗是要通過液面高度來證明根吸收,滴油是為了防止蒸發,另外吸收實驗是一個精密實驗,液面高度變化較小,所以一切水分流失的因素都要考慮到。
(4)研究根的作用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礦物質是一個主動的生理過程,它與水分的吸收之間,各自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根部吸收礦質元素最活躍的區域是根冠與頂端分生組織,以及根毛發生區。土壤中的各種離子先吸附在根表面,然後經能量轉換與 的作用,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中,再由細胞間的離子交換、進入維管柱的木質部導管。
根部能進行一系列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轉化。其中包括有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類植物激素,如:龍根生、 乙酸、細胞分裂素類,以及少量的乙烯等。
E. 為什麼驗證根的作用要用紅色的水
因為紅色的水溶於水中,能夠辨認運輸水分的結構在什麼結構里.所以在「觀蔽瞎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中,使用稀釋紅墨水的作用是標記。
這是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的其中步驟,(1)本實驗探究的是植物葉片與蒸騰失水關系,要保證葉片的正常生活必須放在溫暖有陽光的地方,葉片進行蒸騰作用的速度快,易觀察到現象。(2)紅墨水溶於水中,能夠辨認運輸水分的結構在什麼結構里.所以在「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中,使用稀釋紅墨水的作豎侍用是標記。(3)①因為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管道--導管位於木質部中,所以只有將木質部插入紅墨水中,過一段時間後,觀察到葉脈變紅.由於A枝條只有樹皮,B枝條只有木質部,所以A枝條不變紅,B枝條變紅;②由實驗現象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宏纖空部的導管自下向上運輸的.③這一實驗中,涉及了對照實驗,這一設計思路的特點說明了設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