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鏈傳動中,張緊輪一般安裝在哪
張緊輪一般安在主動輪和從動論之間啊,
B. 彎梁摩托車漲緊桿方向
具體彎梁摩托車漲緊桿方向說明如下:
自動張緊裝置,是一種能隨著傳動裝置(包括主猛謹、從動鏈輪和時規鏈)的磨損而自動改變張緊力,保證傳動裝置在一定磨損范圍內仍能符合工作要求的張緊裝置。這種裝置又可分為可調整的(本田CD70型摩托車上應用)和不可調整的(嘉陵JH70型和本田VT250F型摩托車上應用)兩類。
半自動張緊裝置(一些進口車型的說明資料上自稱是自動的,與實際情況不符),是一種只能經人工操作後才能改變張緊狀態,而其張力大小則是自動地宴笑依設計所定的彈簧力大小進行張緊的裝置。本田GL145型、本田CB300型、鈴木GS125型摩托車即採用了這種張緊裝置。
這是在進口摩托車上廣泛應用的一種張緊裝置。時規鏈傳動裝置磨損到枝祥基一定程度以後,張緊裝置便無法再繼續消除鏈條的鬆弛狀態,因而會產生強烈的跳動沖擊現象,使雜訊增大。要使傳動裝置恢復平穩工作狀態,則必須進行必要的維護和調整。
C. 你好,能幫我下載一下這個文件嗎http://www.doc88.com/p-774893046376.html 小弟不勝感激!
60米鋼結構雙鏈滾輪固定式鑄鐵機 安光日 一、鑄鐵機工作原理 鐵水罐車拖至鑄鐵機前方支柱的中心點利用傾翻機構將鐵水罐緩慢傾翻傾翻角度為105°鐵水經鐵水溜槽導流到運行的鑄鐵機鏈帶上部的鑄鐵模內鏈帶帶動澆有鐵水的鑄鐵模向前運行。當鐵水運行至20m左右時冷卻噴淋系統開始對表面結殼的鐵塊進行噴淋冷卻冷卻的鐵塊運行至主動輪回轉處時利用自重脫模自由下落下落的鑄鐵塊落至機前設置的落鐵溜槽內鐵塊沿落鐵溜槽落至鐵塊堆積處鏈帶帶動空鑄鐵模運行至撬鐵裝置處時撬鐵裝置對鑄鐵模內尚未脫落的鐵塊進行擠撬從而使鐵塊強行脫模沿導鐵溜槽落下當空鏈帶運行至噴漿裝置處時噴漿裝置對尚有餘熱的空鑄鐵模內腔進行噴漿掛漿後的鑄鐵模運行至鐵水澆注處進行下一次循環澆注。 二、設備構成部分簡介 1前方支柱搭接鐵水罐耳的一個支點鐵水罐在傾翻時以此為轉動軸。 2鐵水溜槽鐵水流向鑄鐵模的導流槽砌築耐火材料時低部應有3/1000的流水坡度。 3鑄鐵模具將液態鐵水變成固態鐵塊的容器。模具間相互搭接澆築過程中注入鐵水少量超容時鐵水能從上部模具的溢流口流入下部模具腔中。鑄鐵模過鐵量為150-200kg。鐵塊重量 15kgX345kg 4機架起到支撐鏈帶運行的作用。用型鋼組焊而成。包含動力平台安裝主動輪傳動、擋鐵流槽、落鐵流槽的平台澆注平台安裝鐵水溜槽的平台其周圍設有防護欄並設有爬梯。 5鏈帶帶動鑄鐵模運行的金屬鏈由左鏈板、右鏈板、軸、軸套、銷軸等組成。左鏈板、右鏈板採用ZG310-570正火處理軸、軸套、銷軸採用45鋼淬火處理。鏈帶使用壽命可達3-5年。. 6滾輪裝配安裝於托梁之上對鏈帶起支撐、減少磨擦的作用。由滾輪、軸承、軸、支架等組成。托輪材質ZG40Mn2軸套材質40Mn2表面淬火深度1.5mm硬度HB330-350。內腔加註耐高溫且抗水的潤滑脂。使用壽命可達3-5年。 7主、被動輪傳動裝置鏈帶運行的回轉支撐點及動力源主動輪傳動裝置安裝於主動平台之上為鏈帶運行提供動力。由電動機、減速器、鏈輪、主動軸、調心軸承、軸承座、聯軸器、逆止器等組成被動輪及拉緊裝置安裝於澆注平台以下為鏈帶運行提供支撐及拉緊。由鏈輪、被動軸、調心軸承、軸承座、拉緊裝置等組成。鏈輪採用ZG45Mn2正火處理齒面淬火處理軸採用40Cr鋼調質處理。鏈輪使用壽命可達8-10年。從動輪裝配設有專門張緊裝置通過絲桿與滑動式軸承座相聯接使軸承座在滑道上移動來調節從動輪中心的位置從而達到調整鏈帶松緊的目的。從動輪採用無輪齒結構該輪齒部位設計成光滑的圓周軌邊並在圓周軌邊外沿設計一周凸出擋圈。這樣主動輪通過鏈帶在拖動從動輪運轉時從動輪和鏈帶及主動輪始終保持同步運行不會產生掉帶現象。通過改變鑄鐵機鏈傳動裝置從動輪的結構設計解決了多年來鑄鐵機主、從動輪和鏈帶運轉不同步經常出現掉帶的問題不僅大大降低了從動輪的加工成本也極大延長了從動輪的使用壽命從而提高了鑄鐵機的整體使用效果。採用該鑄鐵機鏈傳動裝置特別是此種從動輪的防掉帶結構試用實踐證明該裝置結構設計合理運行穩定可靠。從動輪裝配主要由從動輪、從動軸、軸承裝置、軸承支撐架、拉緊裝置以及防塵罩等組成從動軸由45鋼製成。 8機前擋鐵裝置對鑄鐵模內的鐵塊起緩沖和導流作用。當鐵塊在主動輪轉折處自由下落時鐵塊落到機前設置的擋鐵板上將鐵塊導流到落鐵溜槽中鐵塊下落過程中不至於偏離。該部分由擋鐵板、支架、轉動軸、敲打裝置等組成。擋鐵板採用ZG310-570、支架為型鋼組焊件、轉動軸為45。 9機前固定溜槽鐵塊滑落的導向槽。安裝於主動輪的下方。由38kg/m鋼軌及鋼板用螺栓連接、焊接而成。 10撬鐵裝置對尚未從鑄鐵模中脫落的鐵塊起擠撬作用。撬鐵裝置的星輪以鏈帶運動為動力其節距與鑄鐵模具間距相同運動時相互嚙合。安裝於空回鏈帶的下方。由撬鐵星輪、軸、軸承座、導鐵溜槽等組成。撬鐵星輪採用ZG310-570正火處理。 11制/噴漿系統對泥漿進行攪拌對鑄鐵模內腔進行噴塗。安裝於鑄鐵機的中部、空回鏈帶的下方。由攪拌機、排污泵、管道、閥門、回漿槽等組成。該系統一用一備並聯成一體。 噴漿管道室外部分冬季需要保溫的應由買方負責。 12噴淋冷卻裝置對結殼的鐵塊進行噴淋、冷卻在其自由脫落前形成固體。安裝於上鏈帶的上方距鐵水澆注處20m後開始噴淋此裝置由分水器、管道、閥門、噴淋管、吊架、反噴板、第一段噴淋管、第二段噴淋管、第三段噴淋管、第四段噴淋管、三角擋板噴淋管、落鐵流槽噴淋管、連接件等組成。各噴淋管在分水器出水處、各支管噴淋管前設有截止閥門。以便控制水量。 噴淋管道室外部分冬季需要保溫。 13回水系統對噴淋冷卻系統噴出的水進行回收的一系列裝置。落入鑄鐵模具內的水溢流到集水槽中。經集水槽、回水管返回集水池沉澱後復用。 14機尾三角擋板防止澆注鐵水時鐵水從鑄鐵模中溢流到空回鏈帶上將鏈帶粘結而無法運行。安裝於上、下鏈帶之間成「八」字形。由鑄鐵板及框架組合而成。 15濺鐵收集裝置將鐵水澆注時飛濺出的鐵收集到指定容器中。由機前三角擋板濺鐵盤、濺鐵收集車、軌道等組成。三角擋板安裝於上鏈帶與下鏈帶之間防止鐵水溢出飛濺到下鏈帶上。濺鐵收集車是將飛濺的鐵水經三角擋板噴淋管冷卻後滑落到車廂內進行收集、運輸的工具。車體、車箱為分離式。車箱內收集的濺鐵可通過起重設備將車箱吊起而清除到指定地點。 三、鑄鐵機主要技術參數 1機械設備規格 1設備主要參數 鑄鐵機形式 60米雙鏈帶滾輪固定式 鑄鐵機生產能力 2000 t/d 2400t/d 鑄鐵機斜長 60m 鏈帶運行速度 6.616.6m/min平均12 m/min 鏈帶傾斜角度 8.5° 鏈帶節距 600mm 鏈輪分度圓直徑φ1941.64mm 鏈輪齒數 10齒 鑄鐵模間距 300mm 鐵塊重量 15kgX345kg 鑄鐵機生產效率 按65計算 2鑄鐵機的主要驅動配置二套 1電動機型號 YVP315M1-8 4台 電動機功率 2×75KW 2減速器型號 ZFY560-280 4台 傳動比 i280 3 灰漿攪拌機減速器 減速器型號 XLD6-59-4 2台 電動機型號 Y112M-4 電動機功率 4KW 4 立式長軸渣漿泵型號 XWLM50-12 4台 流量 30m�0�6/h 揚程 20m 電動機型號 Y160M-4 電動機功率 11KW 5清水泵型號 IS200-150-315 4台 電機型號 Y250M-4 電機功率 55KW 流量 460m3/h 7潛水泵型號 WQ50-7-2.2 2台 電機功率 2.2KW 揚程 7m 流量 50m3/h 3噴淋冷卻系統 澆注在鑄鐵模內鐵水的結殼距離 20m 噴淋冷卻水消耗量 0.3Mpa、2X0.6m3/t鐵 循環用水的補充消耗量 0.3Mpa、 2X0.05m3/t鐵 循環用水量 280m3/h、P壓力0.35Mpa 分水器前供水管的供水量 350m3/h、P壓力0.35Mpa 煤泥灰粉及石灰粉消耗量 1.5kg/t鐵 水消耗量 0.3Mpa、 2X0.1m3/t鐵 循環流量 45 m3/h 四、鑄鐵機常見的生產事故 1、跑大流 傾翻速度過快、罐口有大塊或結殼處理不到位翻罐造成跑排鐵、鑄塊過大鑄連塊、燒壞設備等事故。 2、噴漿不均或噴不上漿 鐵塊脫模不好帶鐵多、燒壞鑄模或損壞其它設備。 3、炸模 鑄模內存水、潮濕或鑄模涼時澆鑄易發生炸模危機人身安全。 4、卡模子 a、壓板失效或壓板掉下模子轉時脫出鏈帶 b、模子長期使用斷開 c、道心有障礙物 d、模耳鉚釘松動。 5、鑄鐵機鏈帶掉道 a、鐵道與爪輪不正造成在爪輪處掉道 b、鏈帶到末期產生斜度末期鏈帶兩個鏈條松緊程度不同使爪輪受力不等導致在爪輪處掉道 c、鏈帶過緊或過松造成掉道 d、鏈帶在運行中遇到障礙物墊掉道。 6、鑄鐵過程中鏈帶晃動的原因 掉壓板、卡模、斷節、掉道、機頭、機尾、彎道斷裂道心有障礙物。 五、鑄鐵生產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翻鐵量每晝夜翻鐵的噸數 2、翻罐率日翻鐵罐數與日周轉罐之比 3、配罐正點率日配罐正點到達次數與日配罐總數之比 4、滿罐位率日配罐總數與作業計劃配罐總數之比各高爐罐位和出鐵次數之和 5、小塊率實際澆鑄指定鐵種一般只考核鑄造鐵的小塊鐵量與高爐生產指定的鐵種產量之比。 6、產品合格率合格鐵塊產量與總澆注量之比。 7、鐵損率鐵水損失量與進入鑄鐵廠房內總鐵量之比。 六、鑄鐵幾項要點及崗位操作要點 1、鑄鐵機水泵啟動後應調節閥門使壓力達到0.35Mpa 2、鐵水流槽要有一定坡度一般採用3 3、在進行噴漿區前要求模溫控制在100-125℃ 4、我國鑄鐵機的運行速度一般為9-15米/分 5、為了減少鐵水飛濺損失 流嘴下沿與鑄鐵模之間凈空一般為30-50mm 6、流嘴中心線位置平面與鑄鐵模上沿距離一般為200-250mm 7、灰漿的配比一般白灰為 40 煤泥為60 8、一般大塊制鋼生鐵不超過40kg一般大塊鑄造鐵塊不超過 25公斤 9、鑄鐵機在傾翻過程中主要是澆鑄速度冷卻強度和噴漿操作三者間相互配合的。 10、鐵模間距一般為 300-305毫米 11、每噸生鐵的石灰和煤泥的消耗量為12公斤 12、鑄鐵機大修後的無負荷試車為2h 新建為8h 13、噴到模內的灰層厚度為1-2mm 14、鑄鐵機灰漿池荷載1.5噸/米2 15、每噸生鐵冷卻水耗量為0.81.0 16、澆注小塊鐵鑄模模溫一般都在165220℃ 17、冷卻水強度應保證鐵錠到機尾脫模時鐵錠溫度小於600℃ 18、翻鐵罐完後先檢查鏈子、摘罐、清渣。 19、更換滾輪、小軸和更換部分鏈板叫小修更換兩條鏈帶叫大修。 20、做渣壩的目的使鐵罐流出的雜物不能進入鑄模保證生鐵表面質量即不帶沙、不夾渣、表面光滑。 21、做渣壩 鑄鐵前先用耐火泥在大鍋前沿壩梁下方做上渣壩壩厚一般在50mm左右高於壩梁下沿10mm左右必須烤乾後才能澆鑄。 22、看好大鍋、流嘴、減少鑄損 罐嘴不堵渣壩流通鐵溝沒有雜物保證暢通流嘴兩邊應沒有殘渣鐵流嘴整齊不能高低不平要有一定的寬度用小耙將流嘴撓平使鐵水分布均勻的流入鑄模。 23、打水要注意的問題 a、要根據鐵種、鐵水溫度適當調節水量並根據打水架的先後順序依次增加水量 b、打水要准確 c、鑄鐵作業率高的單位為使噴漿效果好可在鏈帶背部安裝打水管冷卻鐵模。 24、打水的水量大小對鐵塊的質量的影響 打水是影響型鐵質量的主要因素水量過大會造成鐵塊起皮有麻點、彎腰水量過小鐵水冷卻速度慢鐵塊掉到車皮里易出現破殼淌鐵水為了保證型鐵質量第一節水管的水量不能太大並要求各節水管採用反淋打或霧化噴嘴等。 25、噴漿的目的 噴漿是將調好的灰漿用噴漿裝置噴到鐵模內目的是使澆鑄的鐵塊容易脫模延長鑄模壽命。 26、灰漿濃度的檢查方法 檢查灰漿濃度可用木棍或手指來檢查把手指或木棍插入灰漿然後拿出。如果灰漿粘在手上或木棍上並呈黑色說明灰漿濃度達到和接近要求。 27、噴漿要注意的問題 a、堅持按配比攪拌灰漿噴漿要均勻檢查噴漿質量和脫模情況及時調整 b、模子噴不上漿時要停機檢查及時處理 c、要經常消除灰鍋內的雜質冬天翻完鐵後關上閥門並將泄水閥打開 d、噴漿管脫落處理要及時、准確前後不超過5個模子。 28、卡模子的原因 a、壓板失效或壓板掉下模子轉時脫出鏈帶 b、模子長期使用斷開 c、道心有障礙物 d、模耳鉚釘松動。 29、卡模子的處理方法 要根據其不同位置採用不同方法處理上部卡模子可將壓板拆掉把模子抬出處理卡模子的隱患換上新模子。下部卡模子可用氣焊將模耳割斷把模子起出然後把鏈帶轉到上面換新模子。 30、模子大量粘鐵的原因 a、噴漿濃度或配比沒有達到要求 b、噴漿管堵塞 c、水量不足冷卻不好 d、風壓不足。風道漏風 b、鑄模表面不光滑 e、鑄模有裂縫。 31、鑄鐵機鏈帶掉道的原因 a、鐵道與爪輪不正造成在爪輪處掉道 b、鏈帶到末期產生斜度末期鏈帶兩個鏈條松緊程度不同使爪輪受力不等導致在爪輪處掉道 c、鏈帶過緊或過松造成掉道 d、鏈帶在運行中遇到障礙物墊掉道。 32、操作工翻鐵完畢後依次應做好的工作 配合機前工檢查鏈帶機如有異常情況立即停車同時注意鐵罐回位情況配合機前工將大鉤摘下然後斷電掛好警示牌並負責對外聯系做好記錄 33、摘罐應注意 a、檢查罐車是否移位 b、確認大鉤摘下後將小鉤提到標准位 c、檢查大鉤是否落下鋼繩有無松馳和倒卷。 34、鑄鐵過程中操作工應注意的問題 操作工應注意起罐情況控制好鐵流保持塊度均勻同時注意鏈帶運行情況如有異常回罐停車處理。 35、鑄鐵過程中鏈帶晃動的原因 掉壓板、卡模、斷節、掉道、機頭、機尾、彎道斷裂道心有障礙物。 36、鑄鐵澆鑄前的准備工作 a、作好澆鑄前的設備、工具檢查 b、對於脫銷、掉軸、壞斗子、丟壓板、丟小軸、銷子的要馬上更換和填補 c、作好注油工作注意鏈帶兩側都要注到 d、作好鐵流嘴的維護和修整。 37、鐵罐維護安全應注意 a處理鐵罐時要集中精力防止錨鉤傷人 b、砸罐時其他人要遠離鐵罐防止跑錘和鐵渣飛起傷人 c、燒罐時防止氧氣回火傷人 d、扣罐時現場指揮信號要統一、明確 e、處理鐵罐嚴禁站在鐵罐沿上 f、烘罐時必須兩人以上並注意風向要站在上風頭 g、經常檢查吊錘鋼絲繩磨損達到報廢應立即更換。 38、對於傾翻裝置要求澆鑄速度平穩、緩慢、不中斷空罐回轉時速度快以節省時間。 39、機前工在翻鐵前應做好翻鐵的一切准備工作包括工具的檢查大鍋、鐵溝、小壩的修整流嘴補墊烘烤工作保證流嘴不跑鐵。 40、卷揚機司機應在翻鐵前對卷揚機、導向輪、鋼繩、掛車繩環等進行檢查。 41、噴漿工對所有設備如噴槍、灰槽、閥門等進行檢查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2、鏈帶速度過大、過小對生產的影響 鏈帶速度指的是鏈帶運行時某點的線速度鏈帶速度過大會造成以下不利影響 a、鏈帶速度的不均勻性增加使鏈帶運行不平穩振動加劇。 b、在啟動時由於慣性作用鐵水產生的波動較大使鐵易濺出鑄模增加鐵損失 c、鐵塊不能得到充分的冷凝固造成破殼「淌稀」鐵塊起毛刺等嚴重時會影響鐵塊的表面質量 d、傳動裝載增加部件本身將受到沖擊使部件的磨損加快因此鏈帶的速度不能過大降低鏈帶速度雖然能解決上述問題但不能滿足生產的要求 e、鏈帶速度過低會造成生產能力降低滿足不了生產要求和需要 f、速度低每罐鐵水翻鐵時間過長使鐵水流溝流嘴掛殘鐵 g、因此鐵水在流嘴分布不均給前部的操作人員的操作造成困難因此鏈帶的速度不能過小根據國內現有情況一般滾輪移動式的鏈帶速度為7---15米/分。 另外鏈帶速度還與鏈帶長度有關從冷卻的角度看在鏈帶傾斜角度一定的情況下鏈帶的速度可以選擇較大些鏈帶短的速度可以小些。 43、烤模裝置 鑄鐵機首次使用或長期停產須重新使用時鑄模溫度太低噴漿不易干澆鑄時會發生放炮或冒泡現象影響鐵塊表面質量因此應設烤模裝置。 44、看好大鍋、流嘴、減少鑄損 罐嘴不堵渣壩流通鐵溝沒有雜物保證暢通流嘴兩邊應沒有殘渣鐵流嘴整齊不能高低不平要有一定的寬度用小耙將流嘴撓平使鐵水分布均勻的流入鑄模。 45、鑄鐵工前部操作 a 翻鐵時要注意觀察鏈帶運行情況發現異常要停止澆鑄進行檢查維修 b 澆鑄過程不能將殘鐵廢物丟在鐵模內 c 翻空鐵後要及時清理地坑殘鐵將鐵溝、流嘴的殘鐵處理干凈 d 翻殘鐵時可加鹽提高鐵水流動性。 46、鑄鐵工後部操作 後部操作主要是鐵塊裝車和鐵塊二次冷卻要注意問題是 e 要保持鐵塊車線路干凈以防鐵塊車掉道和損環牽引設備 f 倒重車和裝車不能超負荷要規定出倒送空重車數目 g 確認鐵塊冷卻方可將重板調走 h 冬季要防止水管凍結鐵塊冷卻後水閥關閉泄水閥打開。 e操作工翻鐵完畢後依次應做好的工作是配合機前工檢查鏈帶機如有異常情況立即停車同時注意鐵罐回位情況配合機前工將大鉤摘下然後斷電掛好警示牌並負責對外聯系做好記錄。 七、開新機准備工作及操作方法 1、人員培訓 2、試車完成 空載運行8h正常 3、材料准備 有水炮泥 、白灰、 煤泥 、炭化稻殼、干沙子、煤氣等按圖紙要求的耐火磚和搗料沒有列舉 4、工具准備爬子、釺子、大小鏟、鐵錘、檢修工具等 八、開新機操作方法 1、澆鑄前啟動鑄鐵機用烤模裝置烘烤鑄模80-125℃啟動噴漿機噴漿達到要求後正常澆鑄。 2、澆鑄程序對罐→掛鉤→啟動鑄鐵機→傾翻機構→澆鑄→鑄塊到達噴水位後給水冷卻→脫模→噴漿 3、 停車程序回罐停止澆鑄→停止噴淋→停止噴漿→停止鑄鐵機→摘鉤→掛牌→檢查設備→清理現場。 2012/5/12
D. 滾筒輸送機雙鏈傳動為什麼驅動裝置應該放在輸送機中間
【上海沁艾機械】為您解答:滾筒輸送機適用於各類紙箱、托盤等輸送。能夠輸送單件重量專很大的物料屬,或承受較大的沖擊載荷,滾筒線之間易於銜接過濾,可用多條滾筒線及其它輸送機或專機組成復雜的物流輸送系統,完成多方面的工藝需要。可採用積放滾筒實現物料的堆積輸送。滾筒輸送機結構簡單,可靠性高,使用維護方便。
滾筒輸送機雙鏈傳動,電機驅動放在中間,有效減少鏈條的拉力,使拉力有效分配2端。考慮鏈條抗拉強度,最長單線長度一般不超過10米。
E. 2018-08-24 帶傳動和鏈傳動
13.1 帶傳動的類型和應用
13.1.1 帶傳動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帶傳動由主動輪、從動輪和張緊在兩輪上的傳動帶組成。利用帶與帶輪之間的摩擦或者嚙合實現運動和動力的傳遞。其特點是具有良好的彈性、傳動平滑、雜訊小並有吸振和緩沖作用;過載時帶與帶輪間會出現打滑,可保護其他零件;結構簡單,製造、安裝及維護都較方便;適用於中心距較大的傳動;由於存在相對滑動,不能保證准確的傳動比;傳動的外廓尺寸大,效率低;有較大的壓軸力,壽命短。
13.1.2 傳動帶的類型和應用
帶傳動分為摩擦性和嚙合型兩大類。摩擦性傳動帶按截面形狀分為平帶,V帶,圓帶,多楔帶。而同步齒形帶屬於嚙合型傳動帶。
平帶的工作表面是內周表面,V帶是兩側面,在壓緊力Q相同的情況下,平帶與V帶傳動能力不同。對於平帶,帶與輪緣表面間的摩擦力Ff = fN = fQ;而對於V帶,其摩擦力為 Ff = 2fN = fQ/sin (φ/2) = f'Q 。其中,φ為V帶輪槽的槽角;f為帶與帶輪間的摩擦系數;f' = f/sin(φ/2)是當量摩擦系數。顯然,f' > f,故在相同條件下,V帶能傳遞較大的功率,在傳遞相同功率時,V帶傳動的結構較緊湊。圓帶的牽引力小,常用於儀器和家用機械中。多楔帶是平帶和V帶的組合結構,其楔形部分嵌入帶輪上的楔形槽內,靠楔面之間產生的摩擦力工作。兼有平帶和V帶的優點,柔性好,摩擦力大,常用於結構要求緊湊、傳遞功率大的場合。
同步帶傳動是通過帶齒與輪齒的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帶與輪齒間無相對滑動,能保證准確的傳動比;傳動效率高;帶薄而輕,強力層強度高,結構緊湊,可在惡劣條件下工作。缺點是對製造安裝精度要求高,帶和帶輪的製造工藝復雜,中心距的要求較為嚴格。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V帶傳動。帶速v為5~25m/s,傳動比i ≤ 7(不超過10),傳動效率η≈0.94~0.97。
13.1.3 V帶的規格
V帶由外包層、頂膠層、抗拉層和底膠層構成,其界面呈梯形結構,外包層由塗膠布製成,頂膠層和底膠層由橡膠製成。抗拉層是V帶的骨架層,分為簾布結構和線繩結構。簾布結構抗拉強度高,製造方便;線繩結構柔韌性好、抗彎強度高、壽命長,可用在轉速高、直徑小的傳動中。V帶已標准化。普通V帶應用最廣泛,分為Y,Z,A,B,C,D,E七種型號。
V帶受彎時,長度保持不變的周線稱為節線,由節線組成的面稱為節面。帶的節面寬度稱為節寬bp,在V帶輪上,與節寬bp相對應的帶輪直徑稱為基準直徑d,V帶的節線長度稱為基準長度Ld。
13.2 帶傳動的基本理論
13.2.1 尺寸計算
小帶輪的包角 α₁=180°-[(d₂-d₁)/a]·57.3° 。其中,d₁,d₂是小帶輪、大帶輪的基準直徑,a是中心距。
帶的基準長度 Ld=2a+(d₂+d₁)·Π/2+(d₂-d₁)²/4a 。
已知帶長時,中心距 a≈(2Ld-Π(d₂+d₁)+{[2Ld-Π(d₂+d₁)]²-8(d₂-d₁)²}½)/8 。
13.2.2 受力分析
F₁ = Feⁿ/(eⁿ-1)
F₂ = F/(eⁿ-1)
F = F₁-F₂ = F₁(1-1/eⁿ)
其中,n=fα;e是自然對數的底(e=2.718...);f是帶與輪面間的摩擦系數(V帶用當量摩擦系數f');α是帶輪的包角;F₁是帶在即將打滑時緊邊拉力;F₂是帶在即將打滑時的松邊拉力;F是作用在微帶上的有效拉力。
由此可知,增大包角、摩擦系數和初拉力,都可提高帶傳動所能傳遞的有效圓周力。
13.2.3 應力分析
傳動時,帶中應力由三部分組成。
拉力產生的拉應力。緊邊拉應力,σ₁ = F₁/A MPa;送邊拉應力, σ₂ = F₂/A MPa 。A是帶的橫截面積,單位為mm²。
離心力產生的拉應力。帶做圓周運動時,產生的離心力使帶受到拉力的大小為Fc = qv²,則 σc = qv²/A 。其中,q是每米帶長的質量,v是帶速。
彎曲應力。帶繞過帶輪時,因彎曲而產生彎曲應力,彎曲應力應為σb≈Eh/d。其中,E是帶材料的彈性模量;h是帶的高度;d是帶輪的基準直徑。
在運轉過程中,帶受交變應力的作用。最大應力發生在緊邊進入小帶輪處,其值為 σmax = σ₁+σb₁+σc 。
13.2.4 運動分析
彈性滑動。彈性滑動會引起從動輪的圓周速率下降,傳動比不準確,降低傳動效率和增加帶的磨損。將從動輪圓周速度的相對降低率稱為滑動率: ε=(v₁-v₂)/v₁=(Πd₁n₁-Πd₂n₂)/Πd₁n₁ ,得傳動比i=n₁/n₂=d₂/(1-ε)。一般滑動率ε為1%~2%,在一般工業傳動中可略去不計。
打滑現象。當帶傳動的載荷增大時,有效圓周力F也相應增大,當F超過極限摩擦力時,帶與帶輪間發生全面滑動,這種現象稱為打滑。因帶在小帶輪上的包角小,故打滑多發生在小帶輪上。打滑會造成帶的嚴重磨損並使從動輪轉速急劇下降,致使傳動失效,因此應避免打滑。
13.3 普通V帶傳動的設計
13.3.1帶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設計准則
帶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帶的疲勞破壞。因此,設計准則是在保證不打滑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疲勞強度和壽命。
疲勞強度條件。 σmax = σ₁ + σc + σb₁ ≤ [σ] 。
不打滑條件。 F ≤ F₁(1-1/eⁿ) = σ₁A(1-1/eⁿ) 。
由以上兩式,可得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時單根普通V帶能傳遞的額定功率P,即 P = Fv/1000 = ([σ]-σb₁-σc)(1-1/eⁿ)(Av/1000) kw 。其中,n = f'α。
若實際工作條件與上述特定工作條件不同時,應對P值修正。經修正的單根普通V帶的許用功率為 [P] = (P+∆P)KαKl kw 。其中,∆P是單根普通V帶額定功率的增表,Kα是包角系數,Kl是帶長系數。
13.3.2 設計計算步驟和參數選擇
設計V帶傳動的依據是傳動用途、工作情況、帶輪轉速(或傳動比)、傳遞的功率、外廓尺寸和空間位置條件等。需要確定的是V帶的型號、長度和根數、中心距、帶輪結構尺寸及壓軸力等。
確定計算功率Pc。 Pc = KaP 。其中,P是傳遞的額定功率;Ka是工況系數。
選擇帶型。根據計算功率和小帶輪轉速n₁,選帶的型號。
選取帶輪基準直徑d₁和d₂,驗算帶速v。小帶輪基準直徑小,則帶傳動外廓尺寸小,但如果過小,彎曲應力會過大,所以要限制小帶輪基準直徑,大於最小值。略去彈性滑動的影響,大帶輪基準直徑 d₂ = n₁d₁(1-ε)/n₂ ,取ε=0.015。帶速高,則離心力大,從而降低傳動能力,帶速底,要求有效圓周力大,使帶的根數過多。一般v應在5~25m/s范圍內,否則應重新選取d₁。有 v=Πd₁n₁/60x1000 。
確定中心距a和V帶的基準長度L0。先按 0.7(d₁+d₂)≤a0≤2(d₁+d₂) ,初定中心距a0,然後計算基準長度L0, L0 = 2a0 + (d₁+d₂)Π/2 + (d₂-d₁)²/4a0 。選取接近的標准長度L0,最後按下式近似確定中心距。 a≈a0+(Ld-L0)/2 。
驗算小帶輪包角α₁。為了保證傳動能力,一般應使α₁≥ 120°。 α₁ = 180°-[(d₂-d₁)/a]x57.3° 。
確定V帶的根數z。V帶根數按下式計算, z=Pc/[P0]=KaP/(P0+∆P0)KαKl 。z值應取整數,為使各帶受力均勻,通常V帶的根數z<10。
確定初拉力F0。初拉力是保證傳動正常工作的重要條件。初拉力不足,會出現打滑,初拉力過大,又使帶的壽命降低,軸和軸承所受的壓力增大。單根普通V帶合適的初拉力可按下式計算: F0 = (500Pc/vz)(2.5/Kα-1) + qv² ,式中各符號意義同前。
計算壓軸力Fq。為計算軸和軸承,必須確定作用在軸上的壓力Fq,若忽略了兩邊的拉力差,可近似的按下式計算,即 Fq = 2zF0·sinα₂/2 。
13.3.3 帶輪設計
帶輪通常由三部分組成,即輪緣(安裝傳動帶)、輪轂(與軸連接部分)、輪輻(中間部分)。帶輪的材料主要用鑄鐵HT150或HT200。
v > 25m/s時,宜採用鑄鋼;小功率時,可採用鑄鋁或塑料。帶輪的結構形式有實心式,用於尺寸較小的齒輪,腹板式,用於中等尺寸的齒輪;輪輻式,用於尺寸較大的齒輪。
普通V帶楔角為40°,但輪槽角小於40°,其原因是繞過帶輪時產生橫向變形,使楔角變小,且帶輪直徑越小,楔角越小。為使帶的側面與輪槽側面接觸良好,輪槽角總是小於V帶楔角。
13.3.4 V帶傳動的張緊裝置
因傳動帶的材料不是完全的彈性體,因此常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會伸長而鬆弛,使初拉力下降,為保證正常工作,應設置張緊裝置。常見的張緊裝置有以下幾種。
定期張緊裝置。它是利用定期改變中心距的方法來調節帶的初拉力,使其重新張緊。在水平或傾斜不大的傳動中,可採用滑道式機構。電動機裝在滑軌上,通過旋轉調節螺釘改變電動機位置。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傳動中,可採用擺架式結構,電動機固定在搖擺架上,旋動螺釘使機座繞固定軸旋轉。
張緊輪張緊裝置。當中心距不能調節時,可採用張緊輪把帶張緊。張緊輪一般應放在松邊內側,盡量靠近大帶輪,以減少對包角的影響。
13.4 鏈傳動概述
13.4.1 鏈傳動的特點、類型及應用
鏈傳動由裝在平行軸上的鏈輪1、鏈輪2和鏈條3組成,鏈條為中間撓性件,通過鏈節與鏈輪齒的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
與帶傳動相比,鏈傳動的優點是沒有彈性滑動和打滑,能保持准確的傳動比;傳動比效率為0.95~0.98,高於帶傳動,壓軸力較小,傳遞功率大,可在、低速、重載、惡劣環境和較高溫度下工作。與齒輪傳動相比,鏈傳動的優點是製造和安裝精度較低,中心距較大時其傳動結構簡單,過載能力強。缺點是瞬時鏈速和瞬時傳動比不是常數,工作中有一定動載荷和沖擊,雜訊較大,不能用於高速。
按用途不同,鏈可分為傳動鏈、輸送鏈和起重鏈。傳動鏈主要用於傳遞運動和動力,應用很廣,工作速度v≤15m/s,傳遞功率P≤100kw,最大速比i≤8。起重鏈和輸送鏈用於起重機械和運輸機械中。
13.4.2 傳動鏈和鏈輪
傳動鏈。傳動鏈按結構不同分為滾子鏈和齒形鏈。
滾子鏈由滾子、套筒、銷軸、內鏈板和外鏈板組成,其中內鏈板與套筒、外鏈板與銷軸分別用過盈配合固聯在一起,銷軸和套筒之間為間隙配合,構成鉸鏈,套筒與滾子之間也為間隙配合。當傳遞較大動力時,可採用多排鏈,承載能力大,但較難保證鏈的製造和裝配精度,容易受載不均。滾子鏈已標准化,分為A,B兩種系列,其中A系列常用。相鄰兩滾子中心的距離p稱為節距,它是鏈的主要參數。當鏈節數為偶數時,接頭處用開口銷或彈簧夾鎖緊,當鏈節數為奇數時,可用過渡鏈節,過渡鏈節的鏈板受拉時將受到附加彎曲應力,其強度較低,故最好取為偶數。
齒形鏈由兩組外形相同的鏈板交錯排列,用鉸鏈連接而成,鏈板兩側工作面為直邊,夾角為60°、鉸鏈可做成滑動回轉副或滾動回轉副。由於齒形鏈的齒形特點,使傳動較平穩,沖擊小,雜訊低(又稱無聲鏈),主要用於高速鏈傳動(鏈速可達40m/s)或對運動精度要求較高的傳動。但齒形結構較復雜,價格較貴,目前應用較少。
鏈輪。小直徑鏈輪可做成整體式;中等尺寸的鏈輪可做成孔板式;尺寸較大的鏈輪可採用裝配式,齒圈與輪轂可用焊接或螺栓連接。鏈輪輪轂的部分尺寸可參考帶輪。鏈輪輪齒的齒形應保證鏈節能自由的進入和退出嚙合,嚙合時應保證接觸良好,且齒形要便於加工。鏈輪上被鏈條節距等分的圓稱為分度圓,其直徑用d表示。已知節距p和齒數z,鏈輪主要尺寸的計算公式為 分度圓直徑 d = p/sin (180°/z) ,齒頂圓直徑 dzmax = d+1.25p-d₁,dzmax = d+(1-1.6/z)p-d₁ ,齒根圓直徑 df = d-d₁ (d₁為滾子直徑)。da的值應在damax與damin之間,如選用「三圓弧一直線」齒形,則 da = p[0.54+cot(180°/z)] 。
13.5 鏈傳動的運動特性和受力分析
13.5.1 鏈傳動的運動特性
鏈由很多剛性鏈節組成,鏈條繞上鏈輪後呈多邊形狀。傳動時,鏈輪每回轉一周,將帶動鏈條移動正多邊形周長zp的距離,故鏈的平均速度及平均傳動比為 v=n₁z₁p/60x1000 = n₂z₂p/60x1000,i = n₁/n₂ = z₂/z₁ 。式中,p是鏈節距;z₁,z₂是主、從動輪的齒數;n₁,n₂是主、從動輪的轉速。實際上,瞬時鏈速和瞬時傳動比都不是定值。主動輪以ω₁等角速度轉動時,分度圓周速度為 v₁ = R₁ω₁ ,則鏈條的前進速度為 vx = v₁cos β = R₁ωcos β 。β是圓周速度與水平線的夾角,其變化范圍在±φ₁/2之間,φ₁=360°/z₁。當β=±φ₁/2時,鏈速最小,v=R₁ω₁cos φ₁/2,當β = 0時,鏈速最大,v=R₁ω₁。同樣,設從動鏈輪的角速度為ω₂,圓周速度為v₂, v₂=v₁cos β/cos γ=R₂ω₂ ,則瞬時傳動比為 i' = ω₁/ω₂ = R₂cos γ/R₁ cos β 。由於β、γ隨鏈輪轉動而變化,雖然ω₁是定值,ω₂卻隨β和γ的變化而變化,瞬時傳動比隨之變化,同時鏈在垂直方向的分速度Vy也在做周期性變化。
13.5.2 鏈傳動的受力分析
安裝鏈傳動時,只需不大的緊張力,主要是使鏈松邊的垂度不致過大,否則會產生顯著振動、跳齒和脫鏈。若不考慮傳動中的動載荷,鏈的緊邊拉力為F₁=F+Fv+Fy,松邊拉力為F₂ = Fc+Fy。其中,Fc是離心拉力,Fy是懸垂拉力,F是有效拉力。圍繞在鏈輪上的鏈節運動中產生的離心拉力為 Fc = qv² 。其中,q是鏈的單位長度質量;v是鏈速。懸垂拉力可利用求懸索拉力的方法近似求得。 Fy = Ky·qga ,其中,a是鏈傳動的中心距;g是重力加速度;Ky是下垂量y=0.02a時的垂度洗漱,其值與中心連線和水平線的夾角β有關。垂直布置時,Ky=1,水平時,Ky=6,傾斜布置時,Ky = 1.2(β=75°),2.8(β=60°),5(β=30°)。鏈作用在鏈輪軸上的壓力Fq可近似取為Fq = (1.2~1.3)F。
13.6 鏈傳動的設計
13.6.1 鏈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
鉸鏈磨損。鏈條在工作中,銷軸與套筒間由相對滑動,使鉸鏈產生磨損,從而使鏈節變長,鏈與鏈輪的嚙合點外移,這將引起跳齒和脫鏈,從而使傳動失效。是開式鏈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
鏈的疲勞破壞。鏈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載荷不斷變化,因而鏈在變應力狀態下工作,經過一定的循環次數後,鏈板會產生疲勞斷裂,或者套筒、滾子表面產生沖擊疲勞破壞。在潤滑條件良好和設計安裝正確的情況下,疲勞強度是決定鏈傳動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膠合。當轉速很高或潤滑不良時,潤滑油膜難以形成,使銷軸和套筒的工作表面在很高的溫度和壓力下直接接觸,從而導致膠合。膠合限制了鏈傳動的極限轉速。
過載拉斷。在低速、重載的傳動中或者尖峰載荷過大時,鏈會被拉斷,其承載能力受到鏈元件靜拉力強度的限制。
13.6.2 功率曲線圖
實驗條件:小鏈輪齒數z₁=19,鏈長L=100p,單排鏈,載荷平穩,工作壽命為15000h,鏈條因磨損而引起的相對伸長量不超過3%。鏈傳動計算功率 Pc = KaP ≤ KzKlKpP0 。式中,Ka是工況系數;Kz,Kl,Kp是小鏈輪齒數z₁、鏈長L和鏈的排數不符合實驗條件時的修正系數;P是傳遞的功率。
若潤滑不良,P0值應降低。當鏈速v≤1.5m/s時,降到50%;當1.5m/s≤v≤7m/s時,降到25%;當v>7m/s時,鏈傳動必須採用充分良好的潤滑。
當v< 0.6m/s時,鏈傳動可能因強度不足而拉斷,需進行靜強度校核 S=Q/KaF₁≥4~8 ,式中,Q是鏈的極限拉伸載荷;F₁是鏈的緊邊拉力;Ka是工況系數。
13.6.3 主要參數的選擇
鏈輪齒數。小鏈輪齒數不宜過少或過多,過少會使運動不勻性加劇,過多則會因磨損引起的節距增長而發生跳齒和脫鏈,縮短鏈的使用壽命。大鏈輪齒數 z₂=iz₁ 。
若鏈條的鉸鏈發生磨損,將使鏈條節距變長、鏈輪節圓d'向齒頂移動。節距增長量∆p與節圓外移量∆d'的關系,可由式導出 ∆d'=∆p/sin(180°/z) 。由此可知,∆p一定時,齒數越多節圓外移量越大,越容易發生跳齒和脫鏈現象。所以大鏈輪齒數不宜過大,一般應使z₂≤120。一般鏈條節數為偶數,而鏈輪齒數最好為奇數,這樣可使磨損較均勻。
鏈節距。鏈的節距越大,其承載能力越高。但是當鏈接以一定的相對速度與鏈輪齒嚙合的瞬間,將產生沖擊和動載荷。節距越大,鏈輪轉速越高,沖擊越大。因此,設計時盡可能選用小節距鏈,高速重載時可選用小節距多排鏈。
中心距和鏈節數。鏈傳動中心距過小,則小鏈輪上的包角也小,同時嚙合的齒輪數減少,中心距過大,則易使鏈條抖動。一般取中心距 a=(30~50)p ,最大中心距amax≤80p。鏈條長度用鏈節數Lp表示,可由帶傳動中帶長的計算公式導出 Lp=2q/p+(z₁+z₂)/2+p/a·[(z₂-z₁)/2Π]² 。計算出的鏈節數須圓整為整數,最好取為偶數。利用上式,可解出中心距a, a=p/4·([Lp-(z₁+z₂)/2]+{[Lp-(z₁+z₂)/2]²-8[(z₂-z₁)/2Π]²}½) 。為使松邊有合適的垂度,實際中心距應比計算出的中心距小∆a,∆a=(0.002~0.004)a,中心距可調時取大值。
13.6.4 鏈傳動的布置和潤滑
鏈傳動的布置應遵守以下原則:兩鏈輪的回轉平面應在同一鉛垂平面內,盡量採用水平或接近水平的布置,盡量使緊邊在上。
潤滑對鏈傳動的工作能力和使用壽命有很大影響。良好的潤滑劑有利於減少磨損、降低摩擦損失、緩和沖擊。設計時應注意潤滑劑和
潤滑方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