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陰燃實驗裝置

陰燃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9-16 12:15:15

1. 蒸汽熨頭應該加多少水

您不要著急 使用還是比較容易的
不同的圖案 應該是不同的溫度不同衣物種類設定
是豎立加水的

熨斗作為常備的家用小電器,它的使用較為頻繁,但您在使用熨斗時最好能夠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為避免產生水垢,應盡量灌注冷開水。

2、根據各種不同的衣料選擇適當溫度。如果不清楚衣服布料的話,可以先找一處穿衣時看不到的地方試熨一下,從低溫逐漸開始上調。

3、要等到水溫達到所調的溫度後,開始熨燙,否則水會從底板漏出。請注意,這並不表示熨斗發生故障,而只是溫度不夠,不能將水升華為蒸汽,而從底板流出。

4、利用蒸汽熏噴,使氣質纖維恢復彈力,因磨壓反光的布料便可恢復原樣。如一邊噴蒸汽,一邊用毛刷往相反方向刷,則效果會更理想。

5、熨好的衣服,不要馬上放進衣櫃,先掛在衣架上,讓熱氣完全蒸發後再掛進衣櫃,這樣才不會發霉、腐壞。

6、已經產生水垢,可利用熨斗自動清洗功能自動清洗,如無此功能,可用少量醋兌水注入熨頭,然後用強力蒸汽噴放方式噴射蒸汽,可去除水垢。事後應將水箱清洗干凈。

7、用完後,務必將余水倒清,如果倒不凈,就通電讓蒸汽從底板噴出。拔下插頭,直立收藏,可延長使用壽命。



電熨斗的功率有大小之分,功率越大,放出的熱量越大,溫度也越高。據測定:300瓦的電熨斗的表面溫度為520℃,500瓦的為600℃,700瓦的為620℃,1000瓦的為700℃。而一般可燃物,如棉花、布匹、木材等的燃點僅為200~295℃。因此,通電後的電熨斗如果長時間接觸棉花、布匹、木材等可燃物,很容易引起火災事故。
實驗證明,一個700瓦電熨斗通電後放在1厘米厚的松木板上,只要13分鍾就可使松木板冒煙。36分鍾木板明顯炭化,並呈現殷紅炭火向四周陰燃。90分鍾,木板被燒穿。
為了防止電熨鬥引起火災,應盡量選用有指示燈和保險的電熨斗;使用過程中需要放置時,應放在不燃的支架上;熨衣服的過程中,人不要離開,用畢必須拔下插銷,斷絕電源,放在不燃的支架上晾涼後再收起來。
蒸氣熨斗正確使用方法:
使用前應將電源芯線中的黃綠雙色線接地,以防萬一漏電而造成觸電危險 。
.抬起前端使加水口向上,用量杯將經過煮沸的水從加水口慢慢注入。加水量的多少,可 按熨斗儲水器的容積大小而定。
.對裝有水位玻璃的電熨斗,可將熨斗豎立,觀察儲水器內水位的高低,根據需要進行加 水。
.在蒸汽電熨斗的織物指示牌上,織物名稱的標注與調溫型電熨斗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另加一個"蒸汽"標記。
.電熨斗接通電源,將溫度控制旋鈕擰到"羊毛"與"麻布"檔之間的位置上,指示燈應 發光。當指示燈熄滅時,說明熨斗底板溫度已達到所需要值。如果熨斗內已加水,應有蒸汽 噴出,"可進行熨燙。
.可以用蒸汽型熨斗進行干熨。方法是根據被熨燙的織物品種,調整溫度控制旋鈕,選擇 適當的底板溫度。之後,調整蒸汽旋鈕至"0"位置即可。
.用後應將儲水器中的剩餘水從加水口倒出,傾倒時應使熨斗前端朝下,同時搖動電貿斗 ,水即可倒出。然後將溫度旋鈕調到最高溫度檔,通電數分鍾使內部水分全部蒸發。然後切 斷電源,將溫控旋鈕旋迴最低溫度檔,待自然冷卻後收藏。
蒸氣熨斗除污方法:
在熨燙衣物時,由於溫度過高或操作不當,常會使光潔的底板沾上污垢,影響熨燙衣物的效果。
①在污垢處塗少量牙膏後,用干凈的棉布用力擦,污垢即可除去;
②電熨斗通電預熱至100℃左右切斷電源,用一塊浸有食醋的布料在污垢表面上反復擦幾次,再用清水洗凈即可;
③電熨斗通電預熱至100℃左右,切斷電源,在有污垢處塗上少量蘇打粉,再用干凈的布料來回擦拭,污垢即可清除;
④污垢嚴重的底板,用布蘸拋光膏拋光,可保護電鍍層。

2. 熏煙燃燒與陰燃的區別

熏煙燃燒與陰燃沒有區別,都是一回事。

陰燃又稱為熏煙燃燒,很多固體物質,如紙張、鋸末、纖維織物、纖維素板、膠乳橡膠以及某些多孔熱固性塑料等,都有可能發生陰燃,特別是當它們堆積起來的時候。

當可燃固體在空氣流通不暢、加熱溫度較低、分解出可燃氣體較少或者逸散較快、物體水分較多時,往往固體不會產生明火,只冒煙無火焰的燃燒。

陰燃是固體可燃物特有的一種燃燒狀態,在燃燒過程中固體包括多種燃燒狀態,陰燃只是其中的一種,常常處於燃燒過程的開始部分。

續燃簡介

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移開火源後面料的持續燃燒,有焰燃燒。續燃時間是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移開火源後面料的持續燃燒,有焰燃燒的時間,又稱有焰燃燒期。

3. 固體物質的燃燒是怎樣的過程

碳,幾乎所有的固體有機物(聚乙烯等高分子聚合體,十七烷以及十七個碳以上的烷烴、烯烴、炔烴,固體醇、酚、醚),硫和一些固體無機物(鹼金屬鋰、鈉、鉀等和部分過渡金屬元素鐵、鋁等)固體燃燒分為兩類。一類為蒸發/升華的氣體燃燒,燃燒速度取決於揮發速度,如萘的燃燒;第二類為固體直接燃燒,燃燒速度取決於空氣入侵固體的速度,如焦碳的燃燒、粉塵燃燒或爆炸。固體燃燒方式分:蒸發燃燒、分解燃燒、表面燃燒和陰燃四種。固體燃燒特點:固體可燃物必須經過受熱、蒸發、熱分解,固體上方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燃燒極限,才能持續不斷地發生燃燒。固體燃料乾燥後,溫度繼續上升,到一定程度,便開始分解,放出揮發物,最後剩下固定碳,這一過程稱為干餾。

4. 阻燃面料的性能、碳長、陰燃、續燃怎麼說

阻燃就是阻止燃燒的意思。 1 續燃: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移開火源後面料的持續燃燒,有焰燃燒。 2 續燃時間 : 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移開火源後面料的持續燃燒,有焰燃燒的時間。(又稱有焰燃燒期) 3 陰燃 : 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當有焰燃燒終止後或火源離開後,面料的持續無焰燃燒。 4 陰燃時間 : 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當有焰燃燒終止後或火源離開後,面料的持續無焰燃燒時間。(又稱陰燃期) 5 碳長:燃燒完全熄滅後,面料碳化的長度。美標《100mm,英標《150mm。 因此:阻燃面料就是經proban,pyrovatex CP等阻燃工藝整理後的面料遇到火焰時不續燃、不陰燃的面料。

5. 紡織布料阻燃性怎麼測試

百檢阻燃性能檢測的測試方法

燃燒測試方法多種多樣,各種測試方法的測試結果之間難以相互比較,實驗結果僅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試樣燃燒性能的優劣。燃燒實驗法,主要用來測試試樣的燃燒廣度(炭化面積和損毀長度)、續燃時間和陰燃時間。根據試樣與火焰的相對位置,可分為垂直法、傾斜法和水平法。

阻燃性能檢測-百檢

我國目前對於服裝阻燃性能的測}式主要使用GB/T5455~1997《紡織品燃燒性能試驗垂直法》。其原理是將一定尺寸的試樣垂直置於規定的燃燒試驗箱中,用規定的火源點燃12秒,除去火源後測定試樣的續燃時間和陰燃時間,陰燃停止後,按規定的方法測出損毀長度。該方法可用於服裝織物、裝飾織物、帳篷織物等的阻燃性能;45°傾斜法適用於飛機內裝飾用布;水平法適用於地毯之類的鋪墊織物和汽車內飾織物。

氧指數法是將被夾持試樣.垂直放人透明燃燒筒中,筒內有向上的移動氧氮氣流,點燃試樣端,隨即觀察燃燒現象,並與規定的極限比較其持續燃燒時間或燃燒的距離:通過不同樣濃度中一系列試樣的實驗,可以測得最低氧濃度,氧指數法較適合用於工藝過程實驗使用。

6. 有關原子彈背景

張愛萍親歷的核爆密事

張愛萍,新中國第一支海軍部隊的創建者,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總指揮。
其子張勝在《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一書中全面展示了張愛萍多姿多彩的人生。本文節選的是中國第一次核爆的最後關頭,張愛萍經歷的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時刻。

張愛萍將軍
人們都說,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是「死亡之海」,但真正的「死亡之海」是位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的原子彈爆心。羅布泊西北的戈壁腹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整,一次巨大的核裂變將這里的一切都消滅掉了。在過去的30多年裡,這里曾40多次爆炸過原子彈和氫彈,現在,它已經沉寂下來了,而且可能會永遠沉寂下去,它留給世人的是永恆的死亡。這就是「死亡之海」。
在全國民眾毫不知曉的情況下,中國原子彈事業就在這片被譽為是「死亡之海」的荒漠中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1963年5月至11月,成功地進行了7次局部縮小尺寸的分解爆轟試驗。
12月24日,整體縮小尺寸的聚合爆轟試驗獲得成功。
20天後,1964年1月14日,蘭州濃縮鈾廠生產出了作為原子彈裝料的高濃鈾。
6月6日進行原子彈一比一模型爆轟試驗,也稱冷試驗。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轟轟烈烈的基地忽然沉寂下來。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
我後來問父親,你緊張嗎?

「緊張!」比打仗呢?「大概還要緊張些。」為什麼?「事關重大。」
中國的一切問題都是和政治緊緊相連的,兩彈一星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個科學技術問題。從現在披露的文件看,直到1964年9月22日前,也就是實際爆炸前的24天前,最高決策層還在等待。他們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以便這顆原子彈能夠把令人窒息的國際政治時局炸開一個缺口;他們需要用這顆炸彈來證明,證明中國人的志氣,證明中國黨的正確,證明中國人民是壓不垮的。
但是,如果它炸不響呢?
我相信,誰都不會因此而責怪,但內心的、不可名狀的遺憾和慍怒總會是有的。不是早就說過了嗎?「萬無一失」!既然一切試驗都通過了,為什麼拿到現場就不靈了呢?是技術問題,還是責任、態度、作風問題?可既是科學研究,哪裡可能萬無一失?但這是政治,政治要求科學,必須萬無一失!
許多人都親眼看見過試驗失敗後領導人沮喪的神情。岢嵐23基地,神州5號發射,航天部部長林宗棠坐鎮指揮,火箭點火後升空幾秒鍾後爆炸。林臉色驟變,清場後,他仍一個人默默地呆坐了好幾個小時,一句話都沒有。即使是一個毫無利害關系的旁觀者,都能感受到他內心深深的痛苦,為他難受。作為中國第一次核試驗總指揮的我的父親,沒有理由不緊張。
1964年10月13日,也就是爆炸前三天,試驗總指揮部全體人員在父親帶領下游覽戈壁灘上的樓蘭古國遺址。這可以說是他的一個習慣。1945年他在華中軍區任副司令,在津浦路破襲戰役的前夜,他順道游覽了皇藏峪,這是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地方。父親說:「司令員是張鼎丞,他聽說我游覽去了,急著說你這個傢伙,第二天就要開戰了,還有這個雅興?」
樓蘭,這個羅布泊邊上的神秘古國,早在1600年前就消失了。樓蘭人是否隨著家園也一起迷失在歷史的塵煙中呢?遺存在大漠黃沙之中的古城遺址,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答案嗎?幾年前,當父親第一次從飛機上俯看這里的遺跡時,他就想,等到原子彈試驗成功後,我一定要來這里看看。可今天他突然改變了,他說:「不是成功了再來看,而是看完了再成功。」他親自動員朱光亞、周光召、陳能寬、王淦昌、彭桓武,這些掌控著現代人類最高文明的學者們,在這顆原子彈起爆的前夜,一定要跟他去看看這個幾個世紀前就消失了的古代文明。這兩者之間會有必然的聯系嗎?核彈,這個標志著現代科技的最高領域,難道也會和眼前這些被黃沙掩埋了的古代燦爛文化一樣,最終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嗎?
王淦昌說:「愛萍同志在原子彈爆炸前夕組織我們來這里游覽,確有大將風度。但我心裡還是在嘀咕:原子彈能不能響呢?」
一直跟在父親身邊的李旭閣說:「看得出,所有的人都緊張,這可是全黨全國人民的重託啊!」
呈現在這些科學家眼前的,只是殘露在黃沙中的城垣遺跡和頹敗的佛塔。
中國的最高決策層都在關注著羅布泊。
周恩來9月21日致信毛澤東:「……急需待主席回後,當面報告,以便中央早做決定。」
第二天,即9月22日,周恩來向毛澤東、劉少奇和政治局常委們匯報了首次核試驗的准備工作和試驗方案。會議作出了「早炸」的明確決定。
中國的首次核試驗的時間表猛然間迫近了。
9月23日16時40分至17時40分,周恩來又召集會議。參加會議的只有11人,核心中的核心。他們是:周恩來、賀龍、陳毅、張愛萍、劉傑、劉西堯、鄭漢濤、劉柏羅、周家鼎、王亞志、李旭閣。
周恩來說:不應知道的人就不要讓他知道。要實施封鎖。
他又說:這個時期就根本不要寫信了。你們也不要私事打電話。上樑不正下樑歪。什麼消息也不準漏出去。參加試驗的有6000多人,上萬的人。我們現在在舞台上,他們在暗處,不要還沒搞就嚷出去了。你們兩個(指父親和劉西堯)從今天起不要接見外賓了,埋頭苦幹,是無名的工作,決定了松不得。
他又說:准備好了,打個電話給我們,不要說具體時間,就說20日之前,我們就知道了。電報要用有線電報,加保密。保密問題,不能假手許多人……希望你們家裡也不說。不要一高興就說出去。我老婆是老黨員、中央委員,不該說的我也不說。任何人不該知道的,不要知道。前幾天開會的人不一定都通知。我們決定這個事,也只是常委、軍委兩位主席、彭真同志。
周恩來問:萬一不響,今年能再做一個嗎?
父親回答:要隔兩三個月。
總理說:只好待明年了。不響外邊也不會知道,也要准備不響。(原子彈)的確是嚇人的,主席更大的戰略想法,不一定用,既然嚇人,就早響。
總理說:還要防止響了以後他馬上報復,也不一定,但總是要有些准備……
然後是分工:總參和空軍作出防空部署;劉傑負責資料、儀器設備的轉移;陳毅進行對外宣傳工作的准備;張愛萍趕赴試驗現場組織指揮……
當晚,父親即召集核試驗指揮部緊急會議。他回憶說:「我站起來要走,總理說,掏掏你的衣兜,有沒有紙條。總理當時規定,會議的內容不準做記錄的。……運輸要學習荷蘭人做法;要求通信兵部,有重要通話時,其餘通話統統拆線;命令一旦啟動,不準再對外通信;從上到下逐級檢查落實。我自己從沒有給家裡通過電話……」

兩彈一星是科學,但科學也相信運氣。
前蘇聯的電影《訓火記》就有這樣的描寫。決定發射20次,前19次都成功了,但到最後一發,也就是第20次,掉下來了,那前面的成功還有什麼意義呢?因為最後的結果是失敗。但如果當初的決定就是試驗19次呢?那結果就是成功。
1980年,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准備了不同設計的三發彈,第一發,父親親自到場指揮,成功了。第二發,我去看,在科委指揮所,失敗了。錢學森解釋說,是一、二級分離早了零點幾秒。我回去說,好不容易去看一次,還失敗了。父親說,那是你運氣不好。
我當然知道這是在開玩笑。但我和國防科工委試驗部門的朋友們閑聊時,他們卻極其認真地說:「沒錯,就是和運氣有關。你父親到場肯定成功,從1960年第一發導彈算起,只要他在,幾乎沒有不成功的。每次大家都叨咕,張愛萍來不來。他是福將,命硬,他來了,就撐得住。」
我大惑不解。
我問過父親,他回答得很簡單:「沒有竅門。一是下去;二是過細。」
正如父親自己講的,沒什麼訣竅。就像周恩來要求的那樣,最高指揮者必須親臨現場,必須事必躬親、事無巨細、心細如發,拼精力、拼耐心、拼勤奮,每一個環節都要過一遍,因為只有你,具備最後的拍板權。他總是在發射前一個月就到位了,協調會總要參加幾次。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擺問題,當場拍板。參加的多是司局級的領導,他一個副總理,軍委領導,誰敢在他面前強詞奪理、油嘴滑舌?
東-5發射前,檢驗部門說,油路上像是有個陰影。誰的責任?爭執起來。父親說,有了疑點就給我搞清,最後是七機部的一個副部長,父親說他記得好像是張鐮斧,親自爬進發動機倉里,拿著檢查胃鏡的儀器察看,是一根鞋帶。為一根鞋帶折騰了好幾天,要是上了天,堵在油路里,不堪設想。父親說「五定」是怎麼搞的?給我追!五定,就是每一個崗位都要定人員、定職責、定位置、定動作、定關系。查的結果是裝配人員中有人丟了根鞋帶。父親大怒,「不是規定不許帶任何東西進來的嗎」?有人在一旁嘀咕說,鞋帶不好算是故意帶進來的東西吧。「那就把鞋帶統統都給我解下來!」
幾年後,我的朋友淮淮,航天部外事辦的幹部,去這個地方。進車間時,門衛叫她把鞋帶解掉。為什麼?回答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張愛萍的命令!」
愕然。什麼時候下的命令?「不知道,反正我來這之前,大概總得有十來年了吧!」門衛講了他的師傅,上一屆老門衛留下來的故事。
「沒有哪一任領導願意去改這個規矩。」門衛補充道。
「是啊,」淮淮和我說,「一個廠長怎麼好改動副總理的指示呢?」
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想改,為什麼不叫後人都記住這個故事呢。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現場,目擊者稱:
……讀秒到零,起爆!一剎那間,一團巨大的火球騰空而起,天空和大地燃燒起來,太陽都變成灰色的了。隨後就是一聲巨響,向外擴展,又被綿延的天山反射回來,如巨雷碾過頭頂。緊接著沖擊波橫掃著無邊的戈壁……火球在翻滾,在升高,在膨脹,橘紅、靛藍、絨白地變幻著……終於,它定格成一朵直塑在空曠的天地之間的蘑菇雲。令人恐怖的美麗!
這一天是1964年10月16日15時。
驚愕之餘,足足等了4分鍾後,父親拿起電話,向周恩來報告:「成功了!」
沒有迴音……沉默。
父親說:「總理沉默了一會兒說,是不是真的核爆炸?我也愣了。是啊,憑什麼說是核爆炸?誰也沒見過核爆炸,真正的核爆炸該是個什麼樣子嘛!」
不親臨其境,怎麼會感受得到那股讓大自然都顫抖的神力呢!
要回答周恩來是不能用「地動山搖」這樣的詞彙的。父親問身邊的王淦昌。王淦昌望著60公里外那朵鼎立在蒼穹之間的巨大雲柱,什麼爆炸能製造出如此奇觀呢?他沉默了一會兒,也做了個判斷性的回答:「應該是的。」
父親告訴總理他所看到的景象,在60公里外看見蘑菇雲升起來了,這樣大的威力,不可能是普通炸葯所能,根據火球、聲響、蘑菇雲的高度等爆炸的景象來判斷,應該可以判定,是核爆炸!但要以最後檢測到的數據為准,科學嘛!
幾分鍾後,周恩來電話轉達毛澤東指示,要查清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國外不相信怎麼辦?
毛澤東說過:「那東西可以嚇人!」他當然最關心的是要讓全世界都相信,中國人在戈壁灘上折騰出來的這個傢伙,的確是個真的!
在現場的人是不會想那麼多的。還有什麼比親眼見到的這團耀眼的火球更有說服力的呢!他們沖出塹壕,喊啊,跳啊,哭啊。他們順勢倒在沙坡上,雙腳亂蹬沙石,互相擁抱,將帽子拋向天空。
有一張照片,他們把父親和幾個科學家抬起來,拋向天空。
兩個多小時後,父親簽發了一份經多方專家檢測並認定的報告: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的威力,估計在2萬噸梯恩梯當量以上。根據總理指示,報告送達毛澤東、周恩來、林彪、賀龍、羅瑞卿。
原子彈,以它超自然的神力,被稱之為人類的終極武器。
中國西部戈壁荒灘上爆炸的這顆原子彈,在一夜之間,使一個貧弱的國家與世界超級大國坐在一起言和了。對抗的雙方,最終走向平衡。
意義還不僅在於此。不到一年,1965年8~9月美蘇兩個超級核大國,向聯大提交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草案,1968年6月聯大核准該條約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該條約中有一條規定,非核國家不得研製核武器。我和父親討論過,如果在條約通過前,我們仍然搞不出原子彈來該怎麼辦?他說:「……那會很麻煩的。周恩來擔心的正是這一點。」
在老一代共產黨領導人的政治理念中,中國要成為核大國,但中國又要成為一個主持正義和對人類前途負責任的大國。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還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雖然在信仰和價值觀上還存在著差異,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尊重人類共同的道德規范是必須的,中國不可能去扮演無賴的角色。
1964年10月的這一響,為中國贏得了這個歷史的機遇。
相互制衡的時代到來了。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稱它為核時代。
我的車在這片被稱作是「死亡之海」的荒漠中緩緩地行駛。沿途經過了好幾個早已廢棄的營房,那是參加核試驗部隊的住處。很多遺棄的物品和器材上,依稀可見1964年的字樣。接近爆心很遠處的房屋都被摧毀了,奇特的是,殘垣斷壁中,所有的房子都沒有了屋頂,那是被沖擊波過後產生的負壓掀掉的,它們向天敞著大口,要同上蒼對話。
它們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原子彈不是武器,可能永遠都不會用到它的。它只是一種精神,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父親講完了他的故事後說出了他的結論:
「倒了這種精神,就只好去乞討了。」
2000年,我國經濟實力到達了歷史的新高峰,GDP超過了法國,僅次於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成為世界第五。中央獎勵了一批兩彈一星的有功人員,授予他們功勛科學家光榮稱號。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舉辦的頒獎大會上,有人記起父親當年在動員大會上講過的話:
「在座的有讀過《封神演義》的嗎?
來無影、去無蹤、千里眼、順風耳、移山倒海、撒豆成兵……
今天,你們的工作就是變神話為現實。
將來,後人們也會為你們封神的。記住,你們中的有些人,將來是會上共和國的封神榜的!」
40年後,國防科技戰線上被「封神」的科學家有: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追授的有: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共23人…… (張勝 摘自《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對話》,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版,定價:45.00元)

7. DX8036軟體傢具彈簧軟床墊和沙發抗引燃特性試驗裝置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符合GB17927.1~2-2011《軟體傢具床墊和沙發抗引燃特性的評定第1部分陰燃的香煙和第2部分模擬火柴火焰》。

主要性能參數:Themainperformanceparameters
3.1模擬火柴火焰
3.2陰燃的香煙
3.3實驗室:長2.5米,寬2.2米,高2.5米,含通風管道。採用不銹鋼製作。
3.4觀察窗:鋼化玻璃大觀察窗一個,周圍用SUS304不銹鋼包邊
3.5燃氣流量調節:調節試驗燃氣流量,為45±2mL/min。

8. 阻燃面料的碳長、陰燃、續燃是什麼意思

1 續燃: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移開火源後面料的持續燃燒,有焰燃燒。
2 續燃時間 : 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移開火源後面料的持續燃燒,有焰燃燒的時間。(又稱有焰燃燒期)
3 陰燃 : 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當有焰燃燒終止後或火源離開後,面料的持續無焰燃燒。
4 陰燃時間 : 在規定的實驗室條件下,當有焰燃燒終止後或火源離開後,面料的持續無焰燃燒時間。(又稱陰燃期)
5 碳長:燃燒完全熄滅後,面料碳化的長度。美標《100mm,英標《150mm。因此:阻燃面料就是經proban,pyrovatex CP等阻燃工藝整理後的面料遇到火焰時不續燃、不陰燃的面料。

閱讀全文

與陰燃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力工具箱部分 瀏覽:554
深圳健身器材在哪裡 瀏覽:34
閥門用於工程什麼部位 瀏覽:801
直埋暖氣管閥門濾網檢修嗎 瀏覽:571
製冷配件什麼牌子好 瀏覽:109
實驗室加熱製取氧氣的裝置 瀏覽:430
自動反吹裝置 瀏覽:103
運動儀表盤靠什麼運轉的 瀏覽:966
家庭水電解實驗裝置圖 瀏覽:610
鄭州有哪些食品包裝機械市場 瀏覽:319
化學實驗蒸餾裝置如何安裝 瀏覽:873
機械加工要求符號有哪些 瀏覽:381
泰安市江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27
鋼筋機械連接頭個數怎麼計算 瀏覽:730
自動供水裝置設計圖 瀏覽:785
機械手的論文提綱怎麼寫 瀏覽:970
水管閥門漏水是什麼原因 瀏覽:96
軸承蛻皮怎麼 瀏覽:326
x5排氣閥門 瀏覽:491
鐵桶改成工具箱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