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熱能動力設備及應用畢業論文 6000字以上
唉,俺也是學熱能的,奇怪,當年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是做的設計 然後寫的論文呀,怎麼你們只需要寫論文?!!真幸福,不過也很丟人.(呵呵,別生氣)
『貳』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
恩,可以考啊,這個專業還不錯,畢業以後可以去電廠,現在電廠運行大多數都是學的這個專業。祝你成功
『叄』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
分條答吧:
1、女生搞運行檢修的不多。在運行、檢修乾的一般女生都是工人——因為她們要結婚生子照顧家,而生產上很累人又要經常加班,所以對女生一般不會太委以重任。我們這里就有一個女碩士,一直在班組當工人。當然也有升上去的,情況不一樣。
2、華北電力大學有運行檢修專業嗎?我印象里沒有吧?運行、檢修只是到電廠以後的分工不一樣,在學校里學得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本科是熱動專業,出來干鍋爐、汽輪機的檢修或機組運行都可以,專科的集控運行專業出來的就一般上運行了。
3、研究生以後如果不讀博士的話,選擇哪個學校差別不大。本身這是個工科專業,又不是理科,所以沒有那麼大的區別。
4、書很多,但是各個學校的選書不一樣,你選好心儀的學校以後,查查它的本科動力系熱動專業學什麼教材你就看看就成了。
----------------
個人建議:盡可能不去電廠,如果一定想去發電行業,就盡量考研,然後去各集團公司的總公司或子公司,要不然你學多少東西也用不上的。再說電廠一般地點很偏僻,以後生活上非常不方便,這往往是一輩子的事,慎之,慎之!
『肆』 求熱能與動力工程概論論文一篇
熱能與動力工程是以工程熱物理學科為主要理論基礎,以內燃機和正在發展中的其它新型動力機械及系統為研究對象,運用工程力學、機械工程學、自動控制、計算機、環境科學、微電子技術等學科的知識和內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學能和液體的動能安全、高效、低(或無)污染地轉換成動力的基本規律和過程,研究轉換過程中的系統和設備的自動控制技術。隨著常規能源的日漸短缺,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節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發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為本學科的重要任務,在能源、交通運輸、汽車、船舶、電力、航空宇航工程、農業工程和環境科學等諸多領域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這方面人才在加強學生基礎理論和綜合素質教育的同時,加強計算機及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強化專業實踐教學,注重全能訓練,全面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潛力.
我國能源動力類專業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以交通大學為例,1952年院系調整時,當時設在機械繫中的動力組就單獨成立了動力機械繫。由於受當時蘇聯教育體制的影響,在該學科的發展過程中,專業面曾一度越分越細。50年代初期只有鍋爐、氣輪機、內燃機等專業,以後又先後辦起製冷專業與風機專業,製冷專業又細分出壓縮機,製冷及低溫專業。在50年代末又創辦了核能專業,在60~70年代有些學校先後設立了工程熱物理專業。這樣能源動力學科中的專業就先後包括有鍋爐、渦輪機、電廠熱能、風機、壓縮機、製冷、低溫、內燃機、工程熱物理,水力機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個專業,形成了明顯的以產品帶教學的基本格局。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中包含的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專業的前身為水電站動力裝置專業。該專業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國家對水患的治理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國家設立了華東水利學院、武漢水利水電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等一些專門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學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的前身)設立了水電站動力裝置專業,以滿足國家對水電建設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後,該專業更名為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1984年該專業更名為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專業,涵蓋了原水能動力工程、水電站動力裝置、水電站動力設備、水能動力及其自動化、機電排灌工程、水能動力與提水工程等專業,昆明工業學院、成都科技大學等一些院校都設置了該專業。1998年,按照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的專業目錄,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專業並入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新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包含了原來的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及流體工程、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熱能工程、製冷與低溫技術、能源工程、工程熱物理、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冷凍冷藏工程等9個專業。
客觀上說,這種專業劃分與當時我國計劃經濟的體制以及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適應的。過窄的專業面,但卻培養了專業工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因此,在當時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工業體系的重建,曾經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向現代化方向的發展和高新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國外先進科技、管理體系的大量引進,學科的交叉融合不斷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當時實際存在的過細過窄的工科專業設置,總體上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必須進行專業調整。因此,在1993年原國家教委進行的專業目錄調整中,將能源動力學科的上述前10個專業壓縮為4個專業,即熱能工程,熱力發動機,製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保留。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專業目錄,將上述前4個專業進一步合並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單獨設立,而在引導性的專業目錄中,則建議將熱能工程與核能工程合並。但當時我國大多數學校還是採用了熱能工程與核能工程單獨設專業的方案。因此,在2000年教育部設立的新一輪教學指導委員中,在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下分設了三個委員會:熱能動力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以及熱工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能源動力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柱型產業,同時也是涉及多個領域高新技術的集成產業,在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一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各個方面改革的深化發展,包括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國有大中型企業機制的轉換,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以及能源動力領域技術的發展,並考慮到我國核科技工業「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發展所面臨的形勢與任務,我國能源動力類以及核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能源動力及環境是目前世界各國所面臨的頭等重大的社會問題,我國能源工業面臨著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壓力。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費的76%,已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已經探明的常規能源剩餘儲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及可開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化石能源剩餘可儲采比煤炭為92年,石油20.5年,僅為世界儲采比的一半;天然氣為63年,優質能源十分匱乏。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依賴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臨挑戰,存在著十分危險的潛在危機,比世界總的能源形勢更加嚴峻。現在,能源資源的國際間競爭愈演愈烈,從伊拉克戰爭及戰後重建,到中日雙方在俄羅斯輸油管線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國際問題,無不是國家間能源戰略利益沖突、斗爭的具體反映。因此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應該說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義。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的能源資源是有限的,我國現有能源開發利用程度與效率很低,在清潔能源開發、能源綜合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領域內,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未包括台灣省)為6.76億KW,可開發容量3.78億KW,相應年發電量19200億KWh,均居世界第一;至2003年底水電裝機容量達到9139萬KW,年電量2710億KWh,開發率按電量算只有14%,按裝機容量算只有24.2%,遠遠落後於美國、加拿大、西歐等發達國家,也落後於巴西、埃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高耗能產品能源單耗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同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能源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使能源發展與保護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未來能源發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氣、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加快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推廣應用潔凈煤技術,逐步降低用於終端消費煤炭的比重,實現能源、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十五"以及中長期能源發展面臨的重要選擇。特別地,我國核科技工業是國家的戰略行業。完善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是確立一個國家核大國地位的基本條件。它既是國家戰略威懾力量和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政治、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時又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核軍工、核能、核燃料和核應用技術產業,是我國核科技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此相適應,如何培養適應上述21世紀社會需要的能源動力類以及核相關專業人才,是每個大學相關專業以及每位從事能源動力類專業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常規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動力學科專業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而常規化石能源的使用與環境問題密切相關。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仍在整個能源構成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且估計在今後幾十年地時間內這一局面還不會改變。這些常規化石能源主要直接應用於火力發電,這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水污染和熱污染等。據最近的報載,當前我國每年火力發電的煤炭耗量超過8億噸,電廠的煙塵排放量約為350萬噸,佔全國煙塵排放量的35%。其中微細粒子(小於10微米)排放量超過250萬噸,是影響大城市大氣質量和能見度的主要因數,並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對能源動力生產過程中的這些環境問題必須進行妥善處理和控制,實現其環境友好化,才能保證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能源動力技術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有相應的體現。也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浙江大學已經將原來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改名為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核能發電雖然沒有上述火力發電那樣的問題,但有其獨特的問題,如輻射防護與保健、核廢料的處置與處理等均與環境保護有關。迫於環境方面對能源開發與利用的巨大壓力,作為常規能源的水能由於具有清潔與可再生的特點,其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得到重視,在我國能源發展戰略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伍』 繼續一篇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論文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的畢業論文,格式,你具體
怎麼談
『陸』 求一份關於電廠熱能動力裝置的職業生涯規劃,500字左右
第一章 自我分析 (一)、個人基本情況:酷愛思考,以「我思故我在」為意識自己存在的信條。注重厚積薄發,對一切我所不了解的事情都具有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適合於一份研究的工作,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可能是由於自己生活在農村有很大的關系)。 1、我的興趣愛好:自己性格活潑開朗,善於和同學交流,課外活動最喜歡和同學打羽毛球,去閱覽室看雜志,小說之類的,平時和同學在一起聊天、學習。2、自我優勢優點盤點:(1)積極主動,勤奮向上,只要我認為應該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煩都要去做,但卻厭煩去做我認為毫無意義的事情。 (2)實事求是,有目標有想法,追求具體和明確的事情,喜歡做實際的考慮。 (3)與人交往時比較謙遜、有同情心,對朋友忠實友好,有奉獻精神,喜歡關心他人並提供實際的幫助。 (4)做事有很強的原則性,學習生活比較有條理,願意承擔責任。3、自我劣勢缺點盤點:(1)信心不足,不敢去嘗試一些新事物;對失敗和沒有把握的事感到緊張和壓力。(2)脾氣有時溫和,有時暴躁,不過當情緒波動的時候我會努力剋制自己,在公眾場合不敢展現自己。(3)做事情有時拖拖拉拉,做一些決定的時候拿不定主意。
(二)、職業興趣:通過從接近20年來的生活體驗來看,我的主要興趣還是集中在思考這一方面。具有著很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我的職業興趣是一個研究性的學者,如果要有一個職業定位的話,我希望是一名工程師。另外一方面,根據自己的專業或者未來的生活經歷的變化,有預備不同的職業定向。(三)、職業能力及其適應性:我具有很強的學術思辨能力,從來不迷從於權威。從小就喜歡思考問題,並善於發現問題。有一著名的學者說過「真正的能力不在解決收集整理]問題而在發現問題」。對於在崗位上的人際關系和升遷等問題,已經變的不重要了。我是一個真誠的人,我想以真誠待人必將活得別人同等的真誠。我並不看重別人的回贈夠不夠多,只在乎我幫助別人的夠不夠多。「注重回報的幫助從一開始就不是幫助」。另外,我的價值取向是「知樂行善」,因此也就不會存在多少人際關繫上的困惑,如果人際關繫上有困惑那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我從小就沒有在人際關繫上有過多的糾纏。 (四)、職業價值觀:正如我前面所說,我是一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人,我的職業價值也會偏向救濟社會這邊。以我的筆觸去影響別人的靈魂,如果能夠影響世人的靈魂,如果苦行僧可以作為一種職業的話,我很樂意去做一個苦行僧。學過哲學的人到最後都不會過多的去在乎自己的價值實現了沒有,因為哲學的最高境界已經把價值這一概念從哲學家的頭腦中給劃走了。如果非要給一個價值的話,那就是我的思考有新的發現,如果能影響所 在領域的進程,或者給人類的發展產生影響那就是我的價值。多少人窮其一生也只有微弱的發現,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呢。五、勝任能力:這里就不在做過多的分析了。社會上最大的一個誤區就是給世人宣揚了一種「一切皆有可能」的謊言,這會導致很多如我一樣之凡夫俗子一個做夢的機會,但最終的結果是社會充斥著實際能力並不怎麼樣的,但卻始終執著自己一個不能勝任的職業上。(五)、自我分析小結:哲學最大的悲哀是創設了「自我」,而人類最大的悲哀是強化了「自我」。「生有涯,而學無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是一個在海灘上拾石子的人,偶爾拾到了一兩塊石頭,但真理的海洋尚未被我們發現。」我要加強不斷學習,而另外一個主要限制點就是在不斷學習的同時加強自己的身體鍛煉,我身體很弱,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因此有必要加強身體鍛煉,加強營養。 第二章 職業分析(一)、家庭環境分析:我的家鄉是贛州寧都的一個小城鎮,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境貧寒,大學幾年的學習已使家裡背棄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一方面家裡急需我出來工作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很急切的想用自己的學識回報生我養我的故鄉。早日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二)、學校環境分析:南昌大學是一所「文理工醫滲透、產學研結合」的綜合性大學,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國家和江西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我就讀的是南昌大學的機電工程學院的熱能與動力工程的專業,該專業培養具有熱能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動力工程及能源的利用與轉換領域的基礎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如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水利機械)和動力工程(如熱電廠工程、水電動力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空調工程)的設計、製造、運行、管理、研究、開發、營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的分配去向主要有汽車廠、摩托車廠、內燃機廠、造船廠、設計院、研究所及高校等大型企事業單位。該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所學課程包括人文與社會科學類課,公共基礎課,機械類基礎課(如制圖、力學、金屬材料等),電工電子與計算機類基礎課(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微機應用、軟體基礎、CAD等),熱工基礎課(如傳熱學、熱力學、燃燒學、流體力學、熱工儀表與測量等);專業課和選修課有:熱交換原理與技術,熱工系統優化設計,熱工過程自動控制、熱能動力系統與裝置、能源工程與環境保護、製冷空調技術、動力機械、鍋爐原理、供熱工程、熱力發電廠、太陽能工程、乾燥原理與技術等。(三)、職業環境分析:雖然近幾年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壓力十分大,但是對於教育行業還存在著中西部貧窮落後地區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的現實,而我的志願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報家鄉,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社會面貌而做出自己的貢獻。只要國家社會需要我,再艱苦條件再差的地方我也會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因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就要不怕吃苦不怕挑戰,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到基層,到西部,去實現自身價值!貢獻自己的青春,貢獻自己的力量!(四)、社會環境分析:社會整體就業趨勢: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已經逐漸成為世界性難題。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15億年齡在12至24歲的青年,其中的13億生活在發展中國家,這個數字比世界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要多。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么多年輕人,既意味著將會擁有人數更多、技術水平更高的勞動力大軍,也意味著如果沒有充分的准備,就會有更多的人找不到好工作。據了解,多數人無法一次應聘成功:2.7%的人應聘次數在5次以內;2成的人應聘次數在6—10次。而且人們在求職的過程中花費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將近2成的人花費在500—999元之間。在求職成功後,據不完全統計:10.8%的人很滿意;52%的人比較滿意;不滿意者僅佔3.2%。另外,求職時間長也是一個因素:20%的人在1個月之內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人均費時3.13個月,有的甚至成為「校飄族」。中國多家機構對《當代大學生第一份工作現狀調查》。結果表明:一、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後,有50%的大學生選擇在1年內更換工作;兩年內,大學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驚。二、33%的大學生 「先就業後擇業」,第一份工作僅僅是由學校到社會的跳板;16.3%的人「沒有太多考慮」就「跟著感覺走」地選擇了第一份工作。三、正確的職業選擇應兼顧興趣/愛好和未來的發展空間,但事實是僅有17.5%的人在擇業的同時考慮了這兩個因素。(五)、職業分析小結: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能夠給自己提供一個充滿挑戰和競爭的氛圍;需要自己有堅定的信心,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知名度後,待遇明顯提高,社會威望也不斷得到提升,能夠提高並展示個人能力,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有機會接觸各種各樣有能力的人;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社會認可並得到合理的回報;有組織、有條理的管理和完善一個機構的運行體系確保其有效運轉並達到預期目標。基於以上分析所選職業目標符合自己「挑戰自我挑戰人生」的人生格言,同時也與自己的個性特徵、職業興趣、職業能力以及職業價值觀,從而得出我的人職匹配度較高。第三章 職業定位(一)、定位原則:符合自身實際;具有可實施性;重結果;重時限性。(二)、職業SWOT分析:a、內部環境因素:1.優勢因素(S):性格開朗樂觀,不怕挫折;具有較好的領導才能,能與他人團結合作;具有很強的自信心與自強心;生活學習能夠獨立,自理能力強;做事認真積極負責。2.弱勢因素(W):不夠塌實嚴謹,比較急躁;在朋友同學中沒有威信,可能是因為性格比較溫和,做事不能按自己預期方向發展;文學功底比較差,普通話不夠標准;英語能力不夠強;遇事有時不夠冷靜,容易沖動。b、外部環境因素:1.機會因素(O):當今社會是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我所學的電氣信息領域在中國正是嚴重缺乏人才的時代,這個就決定了我們這個專業畢業後的就業率要高與其他專業的學生;這一類的人才的需求量大並且需要的范圍廣,無論的國企、民企、還是外企都需要。而且,隨著各類企業數量的增加以及企業對競爭力的要求的增高,這一行業的就業發展前景目前比較看好。也正是由於電子工程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其薪酬方面也相當可觀。2.威脅因素(T):這一行業的專業性較高,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就十分重要,而我目前的專業與這方面的要求又有出入,在基礎理論與技術方面就缺乏競爭力;現在的公司在招收電子工程人才時,對工作經驗的要求較高,而工作經驗的積累又是件不太容易是事;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有許多企劃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仍然未能就業,因而,這一崗位的競爭也會相當的大,並且也有許多在其他的崗位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加入到這一崗位的競爭中來,就業壓力就更加巨大。(三)、職業目標:短期目標:大學本科畢業中期目標:成為一名卓越的工程師長期目標:成為國家高級工程師第四章 實施方案:計劃名稱時間跨度總目標分目標備注短期計劃(大學計劃)2009~2013大學畢業時要達到具備專業、交流、合作等各項技能大一要達到適應大學生活,大二以培養各項能力(交際.合作等)為主。大三學習專業知識,大四實習加實踐,為走入社會准備好一切。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點中期計劃(畢業後七年計劃)2013年~2020年畢業後第七年時要達到能夠處理各項有關工作、生活的問題,還要具備一定創辦企業的能力,為此做好充分的准備 起初三年適應工作環境,盡量拷好各項關系,努力完成各項工作,爭取獲得升遷的機會,後四年,從事領導與帶隊參加各項競技活動。完成許多在光復研究領域的突破。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點長期計劃(畢業七年到二十年的計劃2021年~2042年准備開始創辦企業,讓自己的企業走向國際化,實行新的理念管理公司,完美沖越國際進入新的領域。前三年開始尋找合作夥伴,著手開始組建自己團隊,後十年努力工作讓自己得團隊成為頂級工程師方向性規劃畢業後二十一年到離開人生2043年到****年從事慈善事業,開展各種有利於和平的事業,安度晚年周遊各國。前十年,從事如支持與扶持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支持西部大開發,支持非洲人民擺脫貧困;余年,陪陪家人,跟愛人周遊世界,了解世界各國人情,最後把自己的奮斗歷程寫下來。完美性規劃第五章 結束語計劃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實施計劃。理想與現實總會存在差距,這就在於具體實施和取得成效。這一點時刻都不能被忘記。任何目標,只說不做,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一點,每個人都應該有心理准備。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發因素、不良影響時,要注意保持冷靜的頭腦,不僅要及時面對、分析問題,更應快速果斷地那出應對方案。對所發生的事情,能挽救的盡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積極採取措施,爭取作出最好的矯正。相信如此以來,即使將來的作為與目標相比有差距,也不至於相差太遠。這也是存在的一點是:不要隨便更改自己的規劃,稍有一點波折就隨意改變的話,到頭來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阿基米德只需要一個支點就可以把地球撬動,我只要給自己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能夠充分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基點即可。而這個基點就是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既然選擇了這樣一條我自己想要走的路,那麼我會拿出我的勇氣、我的信心、我的執著堅定不移地為之拼搏奮斗。
『柒』 請問學長能不能幫忙找一篇畢業論文:火電廠輸煤控制系統設計!馬上就要交啦,急死啦,555555......
火電廠輸煤系統的任務是卸煤、堆煤、上煤和配煤,以達到按時保質、保量為機組(原煤
倉)提供燃煤的目的。整個輸煤系統是火電廠十分重要的支持系統。它是保證機組穩發滿發的
重要條件。
輸煤系統是火電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運行是保證電廠實現安全、高效不可缺少的環節。輸煤系統的工藝流程隨鍋爐容量、燃料品種、運輸方式的不同而差別較大,並且使用設備多,分布范圍廣。作為一種具有本安性且遠距離傳輸能力強的分布式智能匯流排網路,lonworks匯流排能將監測點做到徹底的分散(在一個網路內可帶32000多個節點),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以滿足輸煤系統監控的要求。火電廠輸煤系統一般都採用順序控制和報警方式,為相對獨立的控制單元系統,系統配備了各種性能可靠的測量變送器。通過運用Lonworks現場匯流排技術將各種測量變送器的輸出信號接入對應的智能節點組成多個檢測單元,然後掛接在Lonworks匯流排上,再通過Lonworks匯流排與已有的DCS系統集成,實現了對輸煤系統更加有效便捷的監控。
在輸煤系統中,常用的測量變送器一般有以下幾種: (1)開關量皮帶速度變送器(2)皮帶跑偏開關(3)煤流開關(4)皮帶張力開關(5)煤量信號(6)金屬探測器(7)皮帶劃破探測(8)落煤管堵煤開關(9)煤倉煤位開關。
每一種測量變送器和其相對應節點共同組成智能監測單元,對需要監測的工況參數進行實時的監控。監測單元通過收發器接入Lonworks匯流排網路進行通信,可根據監測到的參數進行控制和發出報警信號,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
3、 Lonworks匯流排智能節點的一般設計
智能節點是匯流排網路中分布在現場級的基本單元,其設計開發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neuron晶元的設計,即節點中不再包含其它處理器,所有工作均由neuron晶元完成。另一種是基於主機的節點設計,即neuron晶元只完成通信的工作,用戶應用程序由其它處理器完成。前者適合設計相對簡單的場合,後者適應於設計相對復雜的場合。一般情況下,多採用基於晶元的設計。由於智能節點不外乎輸入/輸出模擬量和輸入/輸出開關量四種形式,節點的設計也大同小異,對此本文只給出了節點設計的一般方法。
基於晶元的智能節點的硬體結構包括控制電路、通信電路和其它附加電路組成,其基本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智能節點基本結構圖
Fig 2 Basic Structure Of Node Based On The Neuron Chip
控制電路
①神經元晶元:採用Toshiba公司生產的3150晶元,主要用於提供對節點的控制,實施與Lon網的通信,支持對現場信息的輸入輸出等應用服務。
②片外存儲器:採用Atmel公司生產的AT29C256(Flash存儲器)。AT29C256共有32KB的地址空間,其中低16KB空間用來存放神經元晶元的固件(包括LonTalk協議等)。高16KB空間作為節點應用程序的存儲區。採用ISSI公司生產的IS61C256作為神經元晶元的外部RAM。
③I/O介面:是neuron晶元上可編程的11個I/O引腳,可直接與外部介面電路連接,其功能和應用由編程方式決定。
通信電路
通信電路的核心收發器是智能節點與Lon網之間的介面。目前,Echelon公司和其他開發商均提供了用於多種通信介質的收發器模塊。通常採用Echelon公司生產的適用於雙絞線傳輸介質的FTT-10A收發器模塊。
附加電路
附加電路主要包括晶振電路、復位電路和Service電路等。
①晶振電路:為3150神經元晶元提供工作時鍾。
②復位電路:用於在智能節點上電時產生復位操作。另外,節點還將一個低壓中斷設備與3150的Reset引腳相連,構成對神經元晶元的低壓保護設計,提高節點的可靠性穩定性。
③Service電路:專為下載應用程序設計。Service指示燈對診斷神經元晶元固件狀態有指示作用
節點的軟體設計採用Neuron C編程語言設計。Neuron C是為neuron晶元設計的編程語言,可直接支持neuron晶元的固化,並定義了34種I/O對象類型。節點開發的軟體設計分為以下幾步:
(1)定義I/O對象:定義何種I/O對象與硬體設計有關。在定義I/O對象時,還可設置I/O對象的工作參數及對I/O對象進行初始化。
(2)定義定時器對象:在一個應用程序中最多可以定義15個定時器對象(包括秒定時器和毫秒定時器),主要用於周期性執行某種操作情況,或引進必要的延時情況。
(3)定義網路變數和顯示報警:既可以採用網路變數又可以採用顯示報警形式傳輸信息,一般情況採用網路變數形式。
(4)定義任務:任務是neuron C實現事件驅動的途徑,是對事件的反應,即當某事件發生時,應用程序應執行何種操作。
(5)定義用戶自定義的其它函數 :可以在neuron C程序中編寫自定義的函數,以完成一些經常性功能,也將一些常用的函數放到頭文件中,以供程序調用。
4、基於Lonworks匯流排的火電廠輸煤系統與DCS的網路集成
現場匯流排技術與傳統的系統DCS系統實現網路集成並協同工作的情況目前在火電廠中尚為數不多。進一步推動火電廠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發展,逐步推行現場匯流排技術與DCS系統的集成是火電廠工業控制及自動化水平發展的趨勢。就目前來講,現場匯流排技術與DCS集成方式有多種,且組態靈活。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我們知道不少大型火電廠都已裝有DCS系統並穩定運行,而現場匯流排很少或首次引入系統,因此可採用將現場匯流排層與DCS系統I/O層連接的集成,該方案結構簡便易行,其原理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現場匯流排層通過一個介面卡掛在DCS的I/O層上,將現場匯流排系統中的數據信息映射成與DCS的I/O匯流排上的數據信息,使得在DCS控制器所看到的從現場匯流排開來的信息如同來自一個傳統的DCS設備卡一樣。這樣便實現了在I/O匯流排上的現場匯流排技術集成。火電廠輸煤系統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利用已有生產資源的基礎上,採用該方案都是可行的,同時也體現了把火電廠某些相對獨立控制系統通過現場匯流排技術納入DCS系統的合理性。由此可見,現階段現場匯流排與系統的並存不僅會給生產用戶帶來大量收益,而且使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以實現更合理的監測與控制。
參考文獻:
大跨度輸煤棧橋結構設計探討
http://www.CQVIP.COM/QK/94220X/200503/15996978.html
火電廠輸煤控制系統的開發
http://www.CQVIP.COM/QK/98133A/200405/10787054.html
發電廠輸煤計量集控的理論與實踐
http://www.CQVIP.COM/QK/96246X/200401/9169998.html
參考資料:http://co.163.com/forum/content/1796_459995_1.htm
『捌』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
這個專業確實不適合女生學,雖然就業很好,但是女生並不佔優勢,而且,電力生產行業也不適合女生,趁早轉專業吧,我不知道電專能否轉專業,不過大學轉專業是很常見的,而且可以修雙學位。反正這個專業不適合女生,要麼轉專業,要麼修其它的課程,再狠一點就是復讀高三,重新來過。不過這個專業畢業後的工作的在電廠工作,運行值班等,雖然不是體力活,但是是三班倒的,也就是要值夜班,從晚上12點到早上8點,沒有節假日,輪到你你就上班,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生活能接受的話,就學唄
『玖』 熱動專業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1. 電廠集控室建築設計淺析
敖凌雲 文獻來自:電力勘測設計 2003年 第03期
同時還要注意控製造價。3集中控制室布置及裝飾分析應結合前述內容考慮集控室布置和裝飾。集中控制室設兩個獨立的安全出口,每個出入口設置聲閘,聲閘兩端的門應避免正面相對,以減弱汽機房雜訊對控制室的干擾。為使集中控制室更加整潔美 ...
2. 華能玉環電廠四機一控集控室布置方案探討
金黔軍 文獻來自:2004電站自動化信息化學術技術交流會議論文集 2004年
維控宜布工 適當借鑒國外同類型發電廠集控室布置設計思路並結合玉環電廠的工程實際情況,對本工程優化集控室設計將會大有裨益。本工程集控室布置設想的三個方案意在突破國內傳統設計理念,有所創新,順應當今世界大型火力發電廠集控室設計的發展趨勢。 根據本 ...
3. 華能玉環電廠四機一控集控室布置方案探討
金黔軍 文獻來自:發電設備 2004年 第S1期
採用四機一控方式實現全廠集中監控是可行的。2集控室布置方案分析2.1集控室布置適當借鑒國外同類型發電廠集控室布置設計思路並結合玉環電廠的工程實際情況,對本工程優化集控室設計將會大有裨益。本工程集控室布置設想的三個方案 ...
4. 電廠管理信息系統集控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王軍 王培紅 嚴洪森 文獻來自:工業控制計算機 1999年 第04期
報表管理、值班記錄管理、集控網控電表數據管理、遠動管理、負荷考核和系統維護。3.集控分系統概念設計從集控分系統的需求分析可知,集控分系統是整個電廠管理信息系統的生產部分數據來源,其任務主要側重於對實時數據的處理,涉及集校運行部門的管理的 ...
5. 基於工業乙太網的發電廠輔助車間集控系統 被引次數:5次
杜永春 徐米清 吳孚輝 彭宏 文獻來自:浙江電力 2002年 第04期
來互連各個不同的輔助控制系統 ,實現外圍輔助系統實現集中控制。下面簡單介紹整個輔助車間集控系統網路架構 ,輔助車間集控系統架構具體的系統配置圖見圖1。(1)加葯和取樣控制系統通過在S7 -300的機架上插入工業乙太網模塊CP343 ...
6. 華能南通電廠2號機組集控室19塊終端盤聯線的改進
須永林 文獻來自:江蘇電機工程 1991年 第01期
按原設計#l機組集控室終端盤聯絡電纜是經過集控室下電纜層,沿電纜橋架敷設的。盤底部電纜橋架上電纜堆積如山,又集中在一個盤底入口,因此造成盤底入口的堵塞,電纜的重疊怖置使其無法排列整齊,號牌亦無法認清,電纜頭十分難做,給施工帶來 ...
7. 分散控制系統在電廠熱控系統改造中的應用 被引次數:1次
劉火軍 文獻來自:山東電力技術 2001年 第05期
濰坊電廠在進行DCS改造時還對以下系統進行了改造。5 .5 .1BTG盤及輔盤改造將集控室操作盤台進行全面改造 ,取消控制盤上的常規表計和操作按鈕 ,僅保留機組主要參數的數顯表、工業電視、少量報警窗和緊急?...
8. 寶鋼電廠熱控系統簡介
文獻來自:華東電力 1983年 第06期
二、寶鋼電廠熱控系統的安裝特點 1.設備布置特點集控室採用控制台與顯示屏合一的特大盤面(長6 ... 所以加速培養熱控技術力量已是刻不容緩了。~44一寶鋼電廠熱控系統簡介$上電一公司情報組<正> 一、概況寶鋼電廠的熱控有如下六大系統: 1 ...
9. 電力管理信息系統集控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被引次數:1次
嚴洪森 王軍 王培紅 徐嗣鑫 張躍中 文獻來自:數據採集與處理 1999年 第03期
集控分系統功能樹2集控分系統的軟體設計在對集控分系統的功能需求做了詳細分析後,可以將集控分系統的設計任務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前台管理程序和後台數據處理程序。前台管理程序是採用OracleDeveloper200 ...
10. 華德電廠網控微機監視系統
邱嶺 文獻來自:山東電力技術 1995年 第04期
急待開發高水平的網控室微機監視系統。 華德電廠網控微機監視系統是為華能德州發電廠網控室開發的一套運行監視系統,它是一個實時的多任務多用戶系統。它的主要功能是對網控室運行和事故情況下的有關測量參數實行巡迴檢測、數據處理、事故追憶、 ...
『拾』 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
專業名稱: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
專業代碼:550201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從事火電廠熱能動力設備的安裝、調試、檢修和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火電廠熱能動力設備的安裝、調試、檢修能力。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電廠汽輪機、電廠鍋爐、熱力電廠、熱力過程自動調節、金工實習、認識實習、模擬實習、裝配實習、運行實習、生產實習(汽機、鍋爐熱工泵機、熱力發電廠等)、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可設置的專業方向:火電廠熱能動力設備運用、熱能動力設備控制。
就業面向:可在發電廠和熱力公司從事熱能動力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熱能動力設備的運行、管理工作,熱能動力設備的故障診斷和修理工作,一般熱力工程設計的設計工作,生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