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線等: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三套實驗裝置,用於「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4P+5O2=2P2O5(條件:點燃)
2.容器密封性不好,漏氣
3.使用葯品量少,測量精確;15(試管50毫升專,消耗氧氣10毫升,因此注屬射器向試管輸送10毫升氣體
4.(題目有問題,是不是然後松開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處?)密封性良好;10(系統貫通,因此總氣體量為50+25=75毫升,消耗氧氣75/5=15毫升,因此刻度為25-15=10)
『貳』 幾位同學用實驗室提供的下列裝置製取氧氣並進行氧氣的性質實驗:【原理和裝置選擇】(1)若用高錳酸鉀制
【原理和裝置選擇】
(1)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選擇的氣體發生裝置是A;氧氣的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並且不易溶於水,所以用C或E做收集裝置;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
加熱 |
『叄』 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三個實驗裝置(天平略)來驗證質量守恆定律.(1)上述的A~C三個實驗裝
(1)①B裝置內發生抄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 C裝置內產生的氧氣會逸散到空氣中,因此不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故填:B裝置內發生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C裝置內產生的氣體會逸散到空氣中. ②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 點燃 | .
『肆』 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林同學提出了一些猜想與假設,並進行了一些相關實驗。①下列A、B、
①.體積深度密度;密度(答案不唯一,猜想合理即可)②.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液體的密度 ③液體的密度;.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或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或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等)。
『伍』 為了探究燃燒的條件,小軍查閱資料得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燃燒產物五氧化二
(1)反應物為磷和氧氣,生成物為五氧化二磷,用最小公倍數法來配平; (2)①和②都與氧氣接觸,一個是白磷達到了著火點燃燒了,一個是紅磷沒達到著火點沒有燃燒,所以驗證條件是否達到著火點;①和③溫度都達到了著火點,但一個與氧氣接觸,一個在水下與氧氣不接觸,所以驗證的條件是否與氧氣接觸; (3)關閉燃氣灶閥門,火焰熄滅就能證明沒有了可燃物,燃燒就停止. (4)改進後的圖2裝置與圖1裝置比較燃燒後的產物在試管中不會散發到空氣里,所以優點是能防止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圖3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氣體熱膨脹而松動; 故答案為:(1)4P+5O2 點燃 | .
『陸』 為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三套實驗裝置:(1)上述3個裝置中,不能證明「銅與濃
(1)裝置Ⅰ可通過U形管中紅墨水液面的變化判斷銅與濃硝酸的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裝置Ⅱ可通過燒杯中是否產生氣泡判斷銅與濃硝酸的反應放熱還是吸熱;裝置Ⅲ只是一個銅與濃硝酸反應並將生成的氣體用水吸收的裝置,不能證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 故答案為:Ⅲ; (2)氫氧化鋇與硫酸反應屬於中和反應,中和反應都是放熱反應,所以錐形瓶中氣體受熱膨脹,導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故答案為: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放熱; (3))①若M為鈉,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該反應我放熱反應,放熱的熱量使大試管中溫度升高,氣體壓強增大,所以右邊燒杯中有氣泡產生;冷卻後大試管中溫度降低,壓強減小,右邊燒杯中的導管會形成一端液柱, 故答案為:產生氣泡,反應完畢後,冷卻至室溫,燒杯里的導管內形成一段液柱; ②若觀察到燒杯里產生氣泡,說明M溶於水放出熱量,由於放熱反應一定屬於化學變化,而有熱量放出的反應不一定為化學變化,所以不一定屬於放熱反應,如濃硫酸溶於水會放出熱量,但是不屬於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可能是放熱反應; ③若觀察到燒杯里的玻璃管內形成一段水柱,說明M溶於水後導致大試管中溫度降低,壓強減小,證明M溶於水為吸熱過程,溶於水能夠吸收熱量的物質有:硝酸銨、氯化銨等, 故答案為:硝酸銨; (4)至少有兩種實驗方法能證明超氧化鉀與水的反應(4KO2+2H2O═4KOH+3O2↑)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方法①:選擇上述裝置Ⅰ(或Ⅱ)進行實驗,Ⅰ裝置右邊U型管中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或燒杯中導管中有氣泡放出),證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方法②:取適量超氧化鉀粉末用脫脂棉包裹並放在石棉網上,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蒸餾水,片刻後,若觀察到棉花燃燒,則說明該反應放出大量熱,使棉花燃燒,證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Ⅰ(或Ⅱ);放熱.
『柒』 為了驗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小林同學將實驗中製取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A、B裝置。 ⑴裝置A中的現象是___
⑴紫色變為紅色水+二氧化碳→碳酸化合紫色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或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 對比,排除了二氧化碳和水直接使之變為紅色的干擾 ⑵蠟燭由下至上熄滅滅火
『捌』 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進行了如圖系列實驗.【實驗1】銅與濃硫酸反應,某化學興趣小
(1)裝置A中Cu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條件為加熱,化學方程式為2H2SO4(濃)+Cu △ | .
『玖』 初二科學一練通
初二科學競賽試題 一、 選擇題 1.1995年3月20日早晨,日本東京多處地鐵車廂同時發生了一起「沙林」毒氣侵襲事件,導致5000多人中毒。沙林的化學名稱為「甲基氟磷酸異丙酯」,已知每個沙林分子中含有4個碳原子、l0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1個磷原子和1個氟原子。沙林中所含磷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 A、25% B、22% C、34% D、29% 2.最新科技報道:前不久美國夏威夷聯合天文中心的科學家發現了新型氫微粒。這種氫微粒是由3個氫原子核(只含質子)和2個電子構成的,這對解釋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參考,對於這種微粒,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它一定含有三個中子 B.它比一個普通氫分子多一個氫原子核 C.它的組成可以用H3+表示 D.可以推測它的化學性質與氫氣不同 3.設在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宣布:天文學家觀測到「百武」慧星因受到越來越強的陽光照射而產生噴氣現象,噴出氣體包括水蒸氣、一氧化碳、甲醇(CH3O)、甲醛(CH2O)、氫氰酸(HCN)等混合氣體。根據報導可以推測 A.「百武」慧星中至少含有C、H、O、N元素 B.「百武」慧星中可能存在著生命 C.「百武」慧星中存在著氣體、液體和固體 D.「百武」慧星中存在單質和化合物 4.鎂帶在耐高溫的容器中密封(內有空氣)加熱,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容器內所盛物質的總質量(m)隨時間(t)變化情況的是 m m m m
A t B t C t D t 5.經實驗證明:學生使用的塗改液中含有很多揮發性有害物質,吸入後易引起慢性中毒,症狀為頭昏、頭痛,嚴重者抽搐、呼吸困難。二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種,下列關於二氯甲烷(CH2Cl2)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它是由碳、氫、氯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②它是由氯氣和甲烷組成的混合物 ③它的分子中碳、氫、氯元素的原子個數比是1:2:2 ④它是由多種原子構成的一種化合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24克充分反應後,測得生成水18克,則原混合氣體中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可能是 A.1:3 B.2:1 C.1:2 D:1:8 7.杭州西湖的旅遊車是西湖邊上的交通工具之一,它採用電能作為驅動動力,替代了使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機動車。這樣可以減少SO2、CO等污染物的排放。若要檢測空氣受CO污染的程度,可採用物質X(含有I和O兩種元素)進行測定,反應原理為:X+5CO==I2+5CO2 ,根據此化學方程式中反應前後元素種類及數量,可推測X的化學式 A、IO B、I2O C、I2O3 D、I2O5 8、199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開創「飛秒(10-15s)化學」新領域的科學家,使運用激光光譜技術觀測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運動成為可能。你認為該技術不能觀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內部結構 B.化學反應中原子的運動 C.化學反應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分子的分解 9、由NaHS、MgSO4、NaHSO3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質量分數w(S)=a%,則O元素的質量分數w(O)為 ( ) A.1.75a% B.1―1.75a% C.1.25a% D.無法計算 10、有400克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分成兩等份,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一份蒸發掉60克水,析出3克晶體,另一份蒸發掉80克水,析出8克晶體。則在該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 ) A、5克 B、10克 C、20克 D、20克 11、宣傳科學,揭露偽科學是我們中學生應盡的義務。你認為下列傳聞有科學依據的是 ( ) A、一商販在街上出售自稱可溶解任何物質的溶劑。 B、某地有一個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動物走進谷底常會窒息死亡。 C、有人稱,他發明了一種催化劑,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將水變成汽油。 D、苯甲酸鈉是一種防腐劑。為防止食品腐敗,可在食品中加入大量的苯甲酸鈉。 12、4歲的小英耳朵有點痛,需要服用補熱息痛糖漿或滴劑(糖漿與滴劑的作用相同),而家裡只有撲熱息痛滴劑。對於一個4歲的兒童來說,服用糖漿的安全用量為6毫升(見下圖)。則服用多少毫升的滴劑等於服用了6毫升用量的糖漿? ( )
A、12毫升 B、9毫升 C、6毫升 D、3毫升 13.燈泡中的燈絲斷了,將燈絲搭接起來再用,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①比原來更亮②比原來更暗③搭接處容易燒斷,其他地方不易斷④搭接處不易燒斷,其他地方容易燒斷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4.燈泡中的燈絲斷了,將燈絲搭接起來再用,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①比原來更亮②比原來更暗③搭接處容易燒斷,其他地方不易斷④搭接處不易燒斷,其他地方容易燒斷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5.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白熾燈泡的燈絲製成螺旋狀是為了減少燈絲在高溫時的升華 B.多油的菜湯不易冷卻,這主要是因為油的導熱能力比水差 C.許多電冰箱的後背塗成黑色,原因是黑色物體的熱輻射能力較強 D.滑翔機飛行是利用了空氣的浮力 16.關於雨後的彩虹有以下說法:①由於地球是球形的,故彩虹是圓弧形的;②觀察彩虹應該迎著陽光觀察;③彩虹現象實質是光的色散現象;④彩虹常在雨過天晴時出現,是因為雨過天晴時空氣可見度高。其中正確的說法是 A.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有人用照相機對著平面鏡拍照,想拍出鏡中的人物,結果 A.他不會成功,因為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 B.他能拍出平面鏡的人物,而且和直接對著人物拍攝沒有區別 C.他能拍出平面鏡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左右與實際相反 D.他能拍出平面鏡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上下,左右與實際相反 18.A、B兩種物質,其溶解度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時,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15 g A物質;在30℃時,將23 g B物質的飽和溶液蒸干,可得4 g B物質。那麼,在20℃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的關系是 A A=B B A<B C A>B D. 無法判斷 19.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當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滑動時,關於電流表、電壓表示數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表示數均增大 B、兩表示數均減小 C、電流表示數增大,電壓表示數減小 D、電流表示數減小,電壓表示數增大 20在地球赤道上空繞地球飛行的人造地球衛星,日落1小時後,可以在A點正上方看到它。則下圖中能反映出該現象的圖是(圖中半圓表示地球,圓中的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 ( )
21.吊在室內天花板上的電風扇,靜止不動時吊桿對天花板拉力為F1,電風扇水平勻速轉動後,吊桿對天花板拉力為F2,則( ) A、F1=F2 B、F1>F2 C、F1<F2 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 22.將一蘿卜塊先稱質量,然後放在濃NaCl溶液中數小時。在此過程中,每隔1小時將該蘿卜塊稱量1次。下圖中最能代表蘿卜塊的質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是
23. 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木塊,分別放入兩種密度不同的液體中,木塊均23. 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木塊,分別放入兩種密度不同的液體中,木塊均漂浮,如圖所示,甲圖中的木塊有1/5的體積露出液面,乙圖中的木塊有1/4的體積露出液面。若將木塊露出液面的部分切除後,比較木塊再次露出液面部分的體積是 ( ) A.甲較大 B.乙較大 C.一樣大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24.製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將兩種或多種金屬(也可為金屬和非金屬)加熱到某一溫度, 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卻成為合金。試據下表數據判斷(其他條件均滿足),下列合金不 宜採用上述方法製取的是 金屬 Na Mg Al Cu Fe 熔點/℃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點/℃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Fe―Cu合金 B.Mg―Fe合金 C.Na―Al 合金 D.Fe―Al合金 25.在南北方向航線上的甲乙兩地,無風天氣時以速度v飛行的飛機往返一次所需的時間為t。現正值南風,如果飛機相對風的速度總保持v,則往返一次所需的時間 ( ) A. 小於t B 大於t C 等於 t D 無法確定 二、簡答題 26、金屬元素R的氧化物的式量是M1,它的氯化物的式量是M2,則此金屬元素R的化合價(R無可變化合價)是 40.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盡管地球上的總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資源卻不充裕,其中可利用的淡水量就更少,還不到總水量的1%。 (1)根據下面兩張圖表提供的有關數據,北京水資源緊缺指標屬於________________范圍。所以,我們每個北京市民都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防止水體污染,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用水。 圖表一:我國各地區(香港、澳門、台灣暫未列入)人均水量
圖表二:水資源緊缺指標 緊缺性 輕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極度缺水 人均水量 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2)自然界中採集到的湖水、河水的水樣,一般比較渾濁,可通過(填一種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較澄清的水樣。 (3)硬水和軟水的本質區別是______________含量的多少不同。家庭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____檢驗某水樣是硬水還是軟水。 (4)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發射通訊衛星的火箭用聯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氧化劑,燃燒後生成氮氣和水,請寫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 。
28.我們坐在教室里隨地球自轉的速度大約是 ▲ 米/秒(只要求1位有效數字,按地球半徑約6400千米,北緯30度位置計算)。為什麼我們並沒有作高速運動的感覺? ▲ 。 29.如下圖所示,用均勻導線製成直徑為D的半圓形線框,已知oc兩點之間 的電阻為R,則ab兩點間的電阻為 ▲ 。 11.測得一個24厘米高壓鍋的壓閥的質量為0.08千克,排氣孔的橫截面積為 6.3毫米2, 如果用它煮水消毒,根據下面的沸點與壓強關系的表格,這個高壓鍋內水 能達到的最高 溫度大約是 ▲ 。 (當時的大氣壓為1.02×105帕) T/℃ 90 100 105 105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P/千帕 70 101 121 121 143 154 163 175 187 199 211 226 239 258 270 30、如圖所示為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分別在上面挖一個大小相同的洞, 並在洞內各插入一支口徑與洞口相同的玻璃管。甲玻璃內注入3毫升 清水,乙玻璃管內注入3毫升濃鹽水,問: (1)過一段時間後,觀察到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的是 ; (2)玻璃管內液面上升或下降,主要是取決於 。 12 洗滌有油污的物品,碳酸鈉溶液比水的去污效果好。用pH試紙測試碳酸鈉溶液呈鹼性。請回答: (1)用pH試紙測試溶液pH的具體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 (2)發現碳酸鈉溶液的鹼性強弱和溶液的濃度及溫度有關,採用以下四個實驗步驟來研究碳酸鈉溶液的鹼性強弱和溶液溫度、濃度變化的關系。請簡要寫出第二、三步的實驗步驟(不必寫實驗所涉及的儀器) 第一步:分別配製溶質質量分數為5%、15%、20%的碳酸鈉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根據實驗現象,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31隨著我國航天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探測火星已成為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無影目標,但要把人類送上火星,還有許多航天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如:如何提供在往返路程中宇航員呼吸所需要的氧氣和消除呼吸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已知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年要呼吸空氣6570000升左右,而目前的飛船飛往火星來回一趟需二年的時間,如果在飛船發射時攜帶全部所需的氧氣,則數量很大,將大提高發射的成本和難度。 (1) 若飛船 上有三名宇航員,請計算來回火星一趟,理論上需要氧氣 _________________千克。(氧氣的密度是1.43g/L,答案取整數) (2) 有人提出在飛船上供氧的兩個方案: ① 通過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流來電解水 ② 通過下列化學反應產生氧氣 2Na2O2+2CO2====2Na2CO3+O2 從減輕飛船發射重量和消除呼吸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角度,請你評價這兩個方案最主要的優缺點(各寫一點) 方案①:優點_______________ 缺點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②:優點_______ 缺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也有科學家提出研究使宇航員人工冬眠的技術或加快飛船的速度,縮短舴時間來減少氧氣的攜帶量。你是否有較好的方案,請舉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提出該方案的簡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圖17-1中的左圖是人在平靜呼吸的肺內氣壓變化的示意圖,右圖是平靜呼吸時胸廓變化示意圖。在左圖的d點處,此時肺內氣壓比大氣壓 , (選填「高」、「低」或「相等」)。當胸廓變化處於右圖的B狀 態時,肺內氣壓的 變化反映於左圖中的哪—段 (用左圖中的字母表示)。 33、雷利是英國物理學家,他曾用下列兩種方法測定氮氣的密度。 方法一:將除去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的空氣通過燒紅的裝有銅屑的玻璃管,使空氣中的氧氣全部除去,測得氮氣的密度為1.2572g/L。 方法二:將氨氣(NH3)通過赤熱的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生成氮氣和水蒸氣,除去水蒸氣後測得氮氣的密度為1.2508g/L。若兩次測定時的狀況相同,請問: (1)方法二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欲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可供選擇的裝置如圖17-5所示(不可重復使用),在你選擇的裝置中,用相應的字母表示導管口的連接順序 ,瓶中應盛放什麼物質 。 (3)請分析兩種方法所測定的氮氣密度數值不同的原因。 。
三、分析計算題 34、現有一種銅和氧化亞鐵的混合物樣品。為測定該樣品中氧化亞鐵的含量,某學生取20.0g此樣品置於燒杯中,分四次加入密度為1.22g/cm3的硫酸並做相關記錄。有關數據記錄如下:
加硫酸 的序號 加入硫酸的 體積/mL 剩餘固體 的質量/s 1 20.0 16.0 2 20.0 12.0 3 20..0 8.0 4 20.0 8.0 試計算: (1)10.0g此樣品中銅的質量 (2)樣品中氧化亞鐵的質量分 (3)所用硫酸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35.某學生小組對過量炭粉與氧化鐵反應產物中氣體的成分進行研究。 ⑴假設:該反應的氣體產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⑵設計方案:將一定量氧化鐵在隔絕氧氣的條件下與過量炭粉完全反應,測定參加反應的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 ⑶查閱資料:氮氣不與碳、氧氣發生反應,可用來隔絕氧氣。 ⑷實驗: 操作步驟及實驗現象 簡 答 ①稱取3.2g氧化鐵與2g炭粉均勻混合,放入質量為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圖裝置連接 寫出裝置中編號儀器的名稱: A ▲ 、 B ▲ 。 ②加熱前,先通一段時間純凈、乾燥的氮氣 其目的是: ▲ 。 ③夾緊T處彈簧夾,加熱一段時間,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該現象說明: ▲ 。 ④完全反應後,冷卻至室溫,稱得玻璃管和固體的總質量為52.24g ⑸數據處理:經計算,參加反應的碳元素質量為0.48g,氧元素質量為0.96g…… ⑹結論:根據數據處理結果,得出原假設不成立,理由是 ▲ 。 36、.近年來,玉林市區與周邊城鎮的道路相繼改建成一、二級公路,大大地促講了繹濟 發展,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遺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車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現與行人橫過公路時的錯誤判斷有關。 (1)如圖1 8所示,某同學准備橫過公路時,正好有一輛汽車從距岔路口1O0m處以72km/h的速度駛過來,如果公路寬1 2m,問該同學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車到達岔路口前完全通過公路? (2)為了減少在岔路口發生人車相撞事故,請你分別向交警部門(或公路建設部門)、汽車司機和過路的行人,各提一項合理的建議。 37 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林同學提出了一些猜想與假設,並進行了一些相關實驗。 ①下列A、B、C、D是小林提出的四個猜想,題中已經寫出兩個,請寫出另外兩個。 猜想A:浮力可能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 體 積 有關; 猜想B:浮力可能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 深 度 有關; 猜想C:浮力可能與液體的 有關; 猜想D:浮力可能與物體的 有關。 ②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林運用這一知識設計了如圖15-2所示的三個實驗。 請你在認真觀察每個實驗的基礎上,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一是想驗證浮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 實驗二是想驗證浮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 實驗三是想驗證浮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 ③通過對上述三個實驗的分析、歸納,你能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和 有關,跟 無關。 ④根據你學過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你認為浮力的大小與猜想D有關嗎? 答: (填「有關」或「無關」)
38、為了驗證植物的根總是向著重力方向生長,有人設計了下列實驗: 第一步:取已萌發的玉米4粒,分別放在培養皿的四個位置上(如圖所示),並且幼苗的根尖都朝向培養皿的中心。 第二步:將濾紙剪成培養皿大小,蓋在玉米粒,再蓋上濕棉花,直到填滿整個培養皿。然後蓋上培養皿蓋,使玉米粒不能移動位置。用膠布將培養皿和蓋粘牢。 第三步:把培養皿豎立放在恆溫箱內(無光照),不讓其滾動,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 請根據上述實驗的設計思路,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若培養皿豎立起來後,位置C在正下方,那麼,四粒玉米中,處於_______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實驗對照。 (2).請你預測該實驗的結果。
(3).萌發的玉米粒在恆溫箱內培養期間,其總重量和所含有機物重量分別發生了哪些變化?原因是什麼?
(4).現提供栽有玉米幼苗的花盆和紙箱若干,請你設計一個驗證植物莖具有背地生長特性的實驗。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實驗現象:
『拾』 為了驗證Cu,Zn,H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小林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將鋅片放入CuSO 4 溶液中,鋅片表
(1)由將鋅片放入CuSO 4 溶液中,鋅片表面出現紅色固體,得金屬活潑性Zn>Cu,將另一鋅片插入Hg(NO 3 ) 2 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鋅片表面出現銀白色金屬,得金屬活潑性Zn>Hg,③與①的結論相同,故答案為:Zn>Cu;Zn>Hg. (2)因無法確定銅與汞的金屬性強弱,可補充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實驗,故答案為:將銅絲插入Hg(NO 3 ) 2 溶液中. (3)簡化到兩步完成實驗,用活潑性最強的金屬和最弱的金屬分別與中間金屬對應的鹽溶液反應,或用中間金屬與含另兩種金屬的鹽溶液反應,故答案為:Zn、Hg、CuSO 4 溶液;Cu、ZnSO 4 溶液、Hg(NO 3 ) 2 溶液. |
與小林同學分別用下列三套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刀組軸承如何拆
發布:2025-09-18 15:11:40
瀏覽:96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