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包縫機的硅油裝置的作用

包縫機的硅油裝置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2-09-11 04:37:49

A. 硅油跟機油有什麼區別781旋梭為什麼不能加硅油呢

硅油,一般都用在線上.因為它有冷卻的功能,防止斷線,跳針,還可擦拭粘合帶.根據它的密度,來分級別.縫紉機油是以精製礦物油為基礎油,加入抗氧、防銹添加劑而調製成的一種潤滑油。適用於工業縫紉機中的各種部件如凸輪,滑塊,齒輪,軸承提供極好的潤滑作用,並滿足顏色穩定性、防銹等主要應用要求。現在是白色的,易清洗. 查看原帖>>

B. 硅油和縫紉機油有什麼區別

硅油不是縫紉機機油,硅油一般用在線上。因為它有冷卻的功能,能防止斷線,跳針,還可以擦拭粘合帶。硅油一般是無色(或淡黃色)、無味、無毒、不易揮發的液體。 硅油不溶於水、 甲醇、二醇和- 乙氧基 乙醇,可與苯、二甲醚、甲基乙基酮、 四氯化碳或煤油互溶,稍溶於 丙酮、二惡烷、 乙醇和丁醇。

縫紉機油是以精製礦物油為基礎油,加入抗氧、防銹添加劑調製成的一種潤滑油。它適用於工業縫紉機中的各種部件,如凸輪,滑塊,齒輪,軸承,提供極好的潤滑作用,並滿足顏色穩定性、防銹等主要應用要求。 縫紉機油對塑料無害。

C. 硅油和縫紉機油有什麼區別

硅油不是縫紉機機油。硅油一般用在線上。它有冷卻功能,能防止斷線、跳針,還可以擦拭粘合帶,起到保護作用。
縫紉機油是以精製的礦物油為基礎油,加入抗氧、防銹添加劑調製成的潤滑油。它可以為工業縫紉機中各種部件提供極好的潤滑,如凸輪、滑塊、齒輪、軸承等,並滿足顏色穩定性、防銹等主要應用要求。縫紉機油對塑料無害。

D. 有機硅油的主要用途

1、用作絕緣、潤滑、防震、防塵油、介電液和熱載體。
2、用作消泡、脫膜、油漆和日用化妝品的添加劑。
3、用於縫紉線的處理,增加潤滑,能在高速縫紉機上不斷線。
4、用於織物的柔軟整理,增加織物的潤滑性,增加織物的滑爽感、豐滿度和彈性。
甲基硅油廣泛用於電子電器、建築材料、電機製造、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紡織、印染、制線、各種滌綸及滌棉、滌人棉紡織物提高滑挺彈度的後整理以及醫葯衛生、航空科研和軍事技術等領域。

E. 硅油和縫紉機油一樣嗎縫紉機油用在高壓打氣筒上可以嗎

硅油不是縫紉機機油,縫紉機油是以精製礦物油為基礎油,加入抗氧、防銹添加劑而調製成的一種潤滑油。

縫紉機油用在高壓打氣筒當然是非常好的,就有很好的潤滑防銹作用。

F. 工業平縫機四大機構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1 針桿機構

縫針帶引縫線刺穿縫料的機構稱為針桿機構。針桿機構的任務是驅動機針,引導面線穿過縫料,形成面線線環,為縫線的相互交織作準備。

針桿機構的作用最終是由機針來實現,縫紉機在工作時為將縫料縫合在一起,機針要作穿刺運動。機針穿刺縫料的運動方式有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有直線式、曲線式。縫紉機因用途不同,其針桿機構的類型也不相同,大多數縫紉機是作垂直往復直線運動的,而某些專用機器,如鎖眼機、釘扣機、綉花機等不但要垂直往復直線運動,同時還要作橫向擺動,但這個橫向擺動時間必須是發生在機針離開縫料後開始,進入縫料前結束。

針桿的高度定位是縫制設備在使用和維修中的一個重要參數,雙直針或多直針高度是不一樣的,高度定位時一般以長針為准。

針桿運動從上死點到下死點之間的距離稱為針桿行程。針桿行程是縫制設備的重要參數,針桿行程和機針的有效工作行程是兩回事,機針有效行程是指機針從刺布瞬間開始至機針達到最低點這段距離。

要盡量做到直針的選擇與縫料厚薄、縫線粗細、縫制產品工藝質量相統一,使直針在穿刺縫料時保證做到使縫料和縫線不受到損傷,且有利於線環的形成。

1.1 進針

機針穿刺縫料的過程叫做進針。機針是縫紉機的關鍵零件之一,針桿機構的各個動作及其機構就是通過它來實現。進針時,機針要克服來自縫料正向阻力與縫料側面的磨擦力,由於縫線、機針和縫料三者間相互作用力的變化使張力達到最高點。

減少機針與縫料的磨擦可採取對機針進行精密製造(尤其是針尖),機針塗層以及對縫料迸行柔軟處理,或對機針、縫線加硅油等方法。

影響進針順利進行的因素除了機針與縫料之間的磨擦外,還有壓腳壓力以及針板孔的大小等。如果機針選擇不當,或製造不良,或針板孔過大,就會在縫料上形成孔洞,造成縫料的損傷,既影響美觀,又使牢固性降底。因此在滿足縫制強度需要的情況下,應盡量採用直徑小些的機針,特殊縫料應選擇特殊的機針,以減少磨擦,達到良好的縫制效果。

1.2 入線

機針將縫線帶到縫料反面的過程稱為入線。入線階段是從機針下降至針眼與縫料接觸開始,到形成所需要的線跡長度為止(針桿處於下死點位置)。

入線長度並不等於形成線跡所需的縫線長度。它是滿足形成線環,能被成縫器的梭尖、線鉤准確進入,防止斷線、跳針的重要參數。在包縫機中引入線量與實際用線量大約是在6倍左右,因此每段線都要反復穿刺縫料多次,磨擦次數的增加,就會影響縫線強度,易引起斷線現象的發生。

在入線過程中,由於縫線的捻向和入線方位不同會造成面線的松捻或加捻,而入線角的大小則是影響縫線受力變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盡量減小入線角。縫線、縫料和機針的相互作用力變化,主要取決於縫線和縫料的特性變化、厚薄變化,因此縫線的質量和機針的正確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1.3 線環形成

機針帶著面線穿過縫料後達到最低點後再上升,由於縫料與機針的磨擦等作用形成線環。形成線環的目的是能夠使成縫器(勾線器)能順利進入線環,實現底面線交織。面線線環是由以下2個因素形成的。

(1)當機針帶著面線到達下死點時,由於縫線受到針眼向下的拉力和引入槽處針刃與縫料的擠壓,此時縫線的張力最大。當機針上升時,針眼頂部的張力消失,一部分線段處於自由狀態(此時只要給線段加一個很小的力就會使線段改變形狀)。隨著機針的上升縫線本身具有一定的回彈力,再加上針眼底部對縫線產生的托力,這是形成線環的條件之一。

(2)從機針的結構上看,機針針槽有長槽和短槽(或缺檔)之分,它的一面為長槽,而另一面則為短槽(或缺檔)。引入槽是一條直徑大於面線直徑的長槽,引出槽是一條直徑小於面線的短槽(或缺檔)結構。當機針退出縫料時,引入槽一旁的縫線與縫料不發生磨擦隨機針上升,而引出槽的一旁的縫線與縫料相互擠壓發生磨擦,不能隨機針一起上升留在縫料下。這個磨擦力顯然是短槽邊(缺檔處)大於長槽邊,這是形成線環的又一個條件。

三線包縫機空縫時,縫線線環的形成主要是靠彎針線緊扣直針,使縫線嵌入針槽內,起到了類似縫料作用,因此在無縫料的情況下仍可以形成線跡,這與其它機器不同。

線環的大小和穩定,是關繫到成縫器是否可靠進入,實現底面線交織,形成線跡的關鍵。為了保證縫線線環能被成縫器尖順利進入,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縫線線環有一定的寬度,二是縫線線環必須垂直於成縫器尖在入圈時的軌跡平面。

線環的形成與機針上升尺寸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機針回升量不宜太大或太小,回升量太小線環寬度不夠,不利於成縫器進入。機針回升量太大,雖對成縫器進入有利,但由於線環形成時間過久造成線環偏轉,使成縫器不易進入。試驗表明,正常厚度、密度的縫料,線環形成的理想階段應在機針回升2~3mm左右時最為適宜。

針板孔的直徑太大或太小也會對進針產生不利影響,若針板孔太大,當機針進入縫料時的沖擊力會使縫料發生下垂,可能形成針洞,且當機針回升時下垂的縫料又會隨機針一起運動,影響了線環的正常形成。一般情況下,針板孔直徑約為機針直徑的1.5~2倍為宜,同時還要保證機針在針板孔中心。

線環的形成和穩定與機針的規格、質量,縫料的性質、質地、密度、厚薄,縫線的規格、原料種類、捻度、捻向,及機針與針板、壓腳壓力、壓布狀態等因素有關。

2 勾線機構

勾住線環的機構稱勾線機械,它承擔著勾線、分線、過線、脫線及放底線的作用。

常見的成縫器有旋梭、擺梭、線鉤、旋轉鉤、叉鉤等。旋梭擺梭多用於雙線鎖式線跡的縫紉機、套結機和鎖眼機上。彎針多用於鏈式線跡縫紉機,綳縫機和二、三、四、五、六線包縫機上。叉鉤的主要使用對象是單線鏈式線跡縫包機、仿珠邊機等。旋轉鉤多用於單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和釘扣機上。旋轉鉤勾線時所不同的是最後一線環進入前一線環(自連線環),線鉤勾線是線鉤與直針、線鉤與線鉤之間相互進入互連線環連續交叉形式的不同。

2.1 入圈

成縫器尖端在針的側面穿入針線圈的過程稱為入圈。形成良好的線環就是為了讓成縫器的鉤尖可靠進入作準備。針線圈越大或越穩定,則成縫器穿入線圈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成縫器相對於安裝位置稍有差異也能順利入圈。

為了使成縫器鉤尖能夠在針桿上升適當的時間內進入直針線環,在針桿高度正常的情況下,工業縫紉機多數規定針桿到達最低時上升2.2~2.5mm,旋梭或線鉤尖到達直針中心線上,並在針眼上方1.5~2.5mm處交匯,與直針後平面之間保持0.05~0.1 mm間隙。如果是雙直針、單彎針勾線(如綳縫機),則是以線鉤與短直針的配合尺寸為依據並兼顧長針進行調試。

不同機器有不同的調試原則和配合尺寸,對於不同種類設備除了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參數調整外,還應視成縫器形式和縫料等條件,根據縫料、縫線和縫制中的特殊需要以及機械磨損情況,適當提前或推遲鉤尖與直針的重合時間,即與針眼上方的交匯位置變化來彌補某些不足,以克服線鉤不能准確進入線圈造成的跳針和收線不良等故障。

成縫器中線鉤尖的另一面向外凸出或呈斜面是為了入圈後將縫圈擴大,有利底面線交織,線鉤的另一凸出面還有形成底線三角線圈的作用。

2.2 退針

當線圈被成縫器勾住後,機針從縫料中退出的過程稱為退針。退針時縫線的一部分通過長針槽退出縫料,這是藉助於挑線機構來收緊縫線。機針在剛退出縫料時,機針線圈已被成縫器勾住,處在擴大或控制運動中。縫線在長針槽與機針發生相對運動前與針眼上緣及下緣發生磨擦,這種磨擦對縫線強度影響很大。為減少磨擦,機針眼出線一側下部作槽口設計,是為減少退針時縫線的磨損,提高縫紉質量。筆者建議選用品質好的機針來防止縫線的損傷。

挑線機構

輸送、回收、收緊針線的機構稱挑線機構。挑線桿在每一個工作循環中擔負著收、放面線並與送布機構配合完成縫紉線跡的形成。

由於成縫器的運動和收線器的調節以及縫料的移動,使線跡形成時縫線相互穿套後鎖緊,符合線跡結構要求的形態的過程稱為緊圈。挑線形式分為針桿挑線、連桿挑線、凸輪挑線、滑桿挑線、圓盤旋轉挑線等。在工業縫紉機中一般採用連桿挑線、針桿挑線最為多見。挑線方式分為2種,一為進針前將前一個線圈抽緊;二為退針時利用收線器的張力裝置收緊。在包縫機或綳縫機(含雙線鏈式縫紉機)上採用第1種收緊方式,平縫機採用第2種收緊方式。機針在第二次入線時所需縫線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收緊前一個線跡時獲得;二是在克服張力調節器壓力後從線團上抽取。

挑線機構的工作特性在於挑線桿孔的上下運動,GC型工業縫紉機的運動曲線呈枝葉狀,當挑線桿向下運動時,一是為向下降的機針供線;二是當旋梭勾住面線時,又向旋梭供給面線,直到面線繞過梭心架後結束。當挑線桿向上運動時,它又承擔著把面線從梭架上脫出和將縫料中已形成的線跡抽緊,形成一個牢固的線跡,並從線團中抽出面線為下一個線跡的形成作準備。一般情況下,挑線桿的行程和運動軌跡是相對固定的,由於它的從屬地位,決定了機構各相關尺寸不太可能進行調整,應嚴格按照定位要求進行安裝。

對於某些成縫器來說,如旋梭,還可根據縫料的種類適當選擇,旋梭種類分為N種型號,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旋梭尾鉤的長短,是利用它在收線過程中對面線的控製程度不同,分別針對軟薄料、普通料、較厚硬料或特殊縫料。

挑線簧、夾線器、緩線鉤均從屬於挑線機構,適當地調節張力和收線附件,是保持良好線跡的重要條件。此外,送布機構送布時間錯誤,勾線機構中成縫器勾線、脫線時間出現較大誤差時,同樣會影響線環的收緊效果。

送料機構

輸送縫料的機構稱送料機構。

把縫料在原有的位置上移動一個距離,以使下一個線跡在新的位置上形成的過程稱為送料。常見的送料方式有:下送料機構,上送料機構,針送料機構(針、下復合送料機構),上、下復合送料機構,上、針、下綜合送料機構,差動送料機械、滾輪送料機構,帶送料機構。大多數情況下,送料運動是一個復合運動,即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復合,它是一個封閉的曲線運動,即在每一個針距中送料牙要作上升、下降、向前、向後不斷地交替運動。當送布牙完成送料運動後,又下降至針板下與縫料脫離後退到原來的位置,准備下一個送料動作。

送料運動時間應發生在直針離開縫料後開始,下次進人縫料之前結束送料運動(針、下復合或針、下綜合送料方式例外)。以平縫機為例,它的定位標准為在針桿高度、送布牙高度正常的情況下,直針尖(針眼)下降到針板平面時送布牙與針板相平齊,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三同步。否則將會產生送布不良、縫料起皺、斷針和影響線跡收緊等故障。

縫紉機在送料過程中,大部分是依靠來自壓腳施加的壓力來配合送料運動的。由於壓腳的作用,使縫料與縫料之間,縫料與送布牙之間產生磨擦力,這種磨擦力有利於送布和減少縫料間滑移。減少壓腳與縫料間的磨擦力,可以採取保持壓腳底板的平整、光潔,壓腳底板應與針板送布牙平行,在不影響送料效果的情況下,適當降低壓腳壓力,選用磨擦系數小的工程塑料壓腳等。

壓腳的壓力大小是根據縫料的性質而定的,縫料堅厚時壓力要大些,縫料松軟或薄時壓力要小些。送布牙的高度、齒距也應隨縫料的厚薄而有所區別,齒距選擇方法:粗齒為中厚料,細齒為薄料。還應當注意送布牙在針板槽內與之保持相應的平行度、水平度和前後距離,送料時縫料應同送布牙同方向、同速度移動,盡量減少滑移現象。工業縫紉機的針距通常以毫米為單位,針距越密,耗線量也大,不同的縫料及同種縫料厚薄或部位不同,都應選擇適當針距。

在包縫機或雙針鏈式線跡縫紉機上,線鉤運動到與機針或另一個線鉤正交位置時,形成三角形圈以備直針或另一線鉤尖頭穿入。它有兩種情況,一是在三線包縫機上,大彎針穿入小彎針的三角線圈,而直針則在穿刺縫料前先穿入大彎針的三角線圈;二是在雙鏈縫紉機或綳縫機上,線鉤形成的三角針是在直針穿刺縫料之後穿入。

底線線圈形成的原因是由於線鉤不需要穿刺縫料,頭部要做得厚些,側面有凸肚狀,使線鉤上原有縫線自然形成三角空隙。另外,三角線圈的形狀要穩定並要有足夠的線圈空間,這需藉助於底線收線裝置及線鉤本身的退勢來實現。

縫制設備屬於精密機械之一,在實現縫紉的各個工作過程,主要依靠4大機構(包括其他輔助機構)的配合來完成,無論那個部位運行稍有誤差,都會影響縫紉質量。作為縫制設備的管理和維修人員,應對各階段中各機構的配合狀況、時間要求、尺寸參數以及各主要零件的幾何形狀、光潔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盡力做到調試、維修工作的准確可靠,再輔以正常的潤滑保養和正確的操作,才能達到良好的縫紉效果。

G. 縫紉機冷卻針的油是什麼油

縫紉機用的是白油,這是紡織工業常用的油,不污染織物,黏度小,一般的潤滑油公司都有, 所謂白油,通常是指白色礦物油。它是經過特殊的深度精製後的礦物油。白油無色、無味、不腐蝕纖維紡織物,普通機油不可替代,因粘度高,易氧化,日久能把機器構件粘死不能運行。

H. 硅油的作用是什麼

含氫硅油具有特別優良的疏水性,適合進行玻璃,金屬,纖維,粉末的表面處理等很多場合
本品是在金屬鹽類催化劑作用下,低溫可交聯成膜,在各種物質表面形成防水膜,可作為織物、玻璃、陶瓷、紙張、皮革、金屬、水泥、大理石等各種材料的防水劑,尤其是織物的防水。甲基含氫硅油乳液與甲基羥基硅油乳液共用,能防水又可保持織物的透氣性並能提高織物的撕裂強度、磨擦強度和防污性,改善織物的手感和縫合性能。另外,用作紙張的防粘隔離劑和交聯劑
1、固體硅橡膠-高溫混煉硅橡膠(HTV)中做架橋劑,抗黃劑,偶聯劑
2、做加成型液體硅橡膠的交聯劑,在pt催化作用下形成Si-C鍵
3、在防水服,防水石膏板中做防水劑(憎水劑,撥水劑),在金屬鹽類催化劑作用下,低溫可交聯成膜,在表面形成防水膜
4、在MgO(電工級MgO)的表面處理,起絕緣作用
5、紡織、服裝行業用作柔軟劑、憎水劑、手感改進劑、縫制線的潤滑、化纖噴絲板潤滑及服裝壓襯助劑等

I. 硅油的用途

硅油

英文名稱:Silicone oil

中文別名:有機硅油;硬泡硅油;勻泡劑;聚硅氧烷;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二甲聚硅氧烷;二甲硅油

英文別名:Hard foam silicon (An even vesicant); Hard foam silicon; Methyl silicone oil ,Polydimethylsiloxane

CAS號:63148-62-9

分子式:C6H₁₈OSi₂

分子量:162.37932

物性數據

密度 0.963

熔點 -50°C

折射率 1.403-1.406

閃點 300°C

水溶性 PRACTICALLY INSOLUBLE

主要特性

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熱性、電絕緣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較小的表面張力,此外還具有低的粘溫系數、較高的抗壓縮性)有的品種還具有耐輻射的性能。

硅油有許多特殊性能,如抗氧化、閃點高、揮發性小、對金屬無腐蝕、無毒等。

基本分類

按化學結構來分有甲基硅油、乙基硅油、苯基硅油、甲基含氫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氯苯基硅油、甲基乙氧基硅油、甲基三氟丙基硅油、甲基乙烯基硅油、甲基羥基硅油、乙基含氫硅油、羥基含氫硅油、含氰硅油等;

按用途來分,則有阻尼硅油、擴散泵硅油、液壓油、絕緣油、熱傳遞油、剎車油等。

主要用途

常用作高級潤滑油、防震油、絕緣油、消泡劑、脫模劑、擦光劑和真空擴散泵油等。在各種硅油中,以甲基硅油應用得最廣泛,是硅油中最重要的品種,其次是甲基苯基硅油。此外,還有乙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含腈硅油等。各種官能性硅油及改性硅油主要用於特殊目的。

優點

(1)優良的剪切安定性,有吸收振動,防止振動傳播的功能,可作減振液。

(2)優良的熱氧化穩定性,如熱分解溫度>300℃,蒸發損失小(150℃,30天,蒸發損失僅為2%),氧化試驗(200℃、72h),黏度和酸值變化小。

(3)優良的電絕緣性,體積電阻等在常溫~130℃范圍內不變化(但油中不能含水)。

(4)它是一種無毒而且起泡性低、抗泡性強的油,可作消泡劑等使用。

(5)黏溫性能是液體潤滑劑中最好的,在寬溫范圍內黏度變化小。它的凝點一般小於-50℃,有的高達-70℃,在低溫下長期貯存,其油品的外觀、黏度無變化,它是高溫、低溫、寬溫范圍兼顧的基礎油。

缺點

(1)表面張力小(易從機器中泄漏)。

(2)氣體溶解度較大(難設計氣密封裝置)。

(3)硅油的熱膨脹系數較大(可能產生超壓問題)。

(4)硅油的潤滑性欠佳,尤其是對鋼鋼摩擦副的潤滑性。

(5)一定的吸濕性(水含量高於100×10-6以後,電氣性能急劇下降)

J. (1) 包縫機在使用和保養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寫出一種平時接觸過的車縫附件並寫它的用途。

包縫機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上彎針線跳針
1、機針與上彎針定位不準;重新調整機針和彎針位置
2、機針與上彎針間隙太大;重新調整彎針位置
3、針與鉤針之間關系錯誤;高速針與鉤針關系
4、穿線錯誤;重新正確穿線
5、針安裝錯誤;重新正確安裝針
6、控線壓力太強或太弱;高速控線強度
7、鉤針尖端損壞起毛頭;去除毛頭或換新品
8、針變彎;換新品
9、頂針片安裝錯誤;重新正確安裝頂針片
下彎針線跳針
1、機針彎或針尖毛;更換機針
2、機針方向不正;調整針眼方向,使機針長槽對准操作者
3、下彎針針頭不尖;修磨下彎針針頭或予以調換
4、護線板沒有裝准;調整護線板位置,使護線板靠攏機針
5、機針高度定位不準;按標准重新定位
6、下彎針與機針的間隙過大;按標准重新調整間隙
7、針和縫線選擇不當,針太粗,線太細;正確選擇針和線
8、下彎針返回量、高度不對;調整機針與下彎針尖左極限尺寸和下彎針高度符合標准
交插跳針
1、上彎針與下彎針相交處的間隙太大;將上彎針或下彎針安裝位置偏角放大些
2、上彎針針尖已經磨鈍;更換上彎針
3、下彎針背面凸出部分有嚴重磨損;更換下彎針
鏈線跳針
1、鏈線鉤針定位不準;調節鏈線鉤針位置
2、鏈線挑線桿位置未調好,使鏈線鉤針的線收不上,不能產生線辨;調節鏈線挑線桿位置,達到縫料間斷時出辮子線跡
3、鏈線彎針夾線板壓力太松;微量旋緊鏈線彎針線夾線螺母
4、鏈線鉤針的返回量或高度不正確;按標准重新調整
斷機針
1、下彎針定位不準,將機針鉤斷;重新調整下彎針位置
2、機針尖與針桿中心不平行;校正針桿頭子或調換針夾使機針桿中心和針桿中心平行
3、護針架位置不對;重新調整護針架位置
4、壓腳槽與機針沒有對准;調節壓腳槽位置與機針對准
5、針安裝錯誤;重新裝針,長鉤面向操作者
6、針尺寸不合適;選用適合布料用的線和針
7、針已變彎;重新換針
8、針與頂針片之關系錯誤;調節頂針片與針之關系
9、針與鉤針之關系錯誤;調整鉤針與針之關系
10、針未入針板槽或壓腳槽中央;重新裝針或針板,或高速壓腳
斷彎針
1、上彎針的支出量大,高度過低時產生斷針;換新彎針,按標准重新調整
2、上、下彎針,鏈線鉤針固定螺釘松;換新彎針,按標准安裝好
3、下彎針位置不正確;換新針,按標准調整好
斷機針線
1、機針線夾線板壓力過緊;旋松機針線夾線螺母
2、機針針尖毛;更換機針
3、下彎針針尖毛;修磨下彎針針尖或更換下彎針
4、送料牙有鋒口;修磨或拋光送布牙齒面
5、小針板邊緣有毛刺;將小針板邊緣修光或拋光
6、線品質不良;改用品質好的線
7、線粗細不均或比針相匹配的要粗;換適宜的針與線
8、穿線錯誤;重新正確穿線
9、控線壓力太強;調整控線強度
10、針安裝錯誤;重新正確裝針
11、線架過線錯誤;重新裝線架使線能自如通過
12、針溫度過高:(1)針冷卻已無冷卻油;(2)導針板裝錯;(1)加油冷卻;(2)調整導針板
13、控線片已粗糙;用砂布拉滑後拋光
14、針與鉤針之關系錯誤;調整針與鉤針之關系
斷上彎針線
1、縫線穿錯或上彎針線夾線板壓力過大;正確進行穿線或旋松上彎針線夾螺母
2、上彎針針眼毛;用線塗上拋光膏,穿進上彎針針眼內拉光
斷下彎針線
1、縫線穿錯或下彎針線夾線板壓力過大;正確進行穿線或旋松下彎針線夾線螺母
2、下彎針將小針板碰毛,引起斷線;修磨小針板按要求適當調低下彎針高度
3、下彎針針眼毛;用弦線塗上拋光膏,穿進下彎針針眼內,將孔拉光滑
斷鏈線鉤針線
1、縫線穿錯或過線器不光滑;按要求進行穿線除去過線器的毛刺使其光滑
2、送布牙有鋒口;修磨或拋光鋒口
3、針尖有傷痕;更換新針
4、挑線凸輪有傷痕;修磨、拋光挑線凸輪
5、挑線凸輪位置不當;調整挑線凸輪位置
斷鏈線機針線
1、機針與鏈線鉤針定位不準;重新調整其位置
2、鏈線機針線夾線板壓力過緊;旋松鏈線機針線夾線螺母
3、鏈線鉤針針尖與機針距離太大;旋松鏈線鉤針定位螺釘,轉動鏈線鉤針使其靠攏機針,旋緊定位螺釘
4、機針彎或針尖毛、調換機針
5、機針槽方向不對;調整機針槽方向,使機針長槽對准操作者
6、鏈線鉤針針頭鈍;修磨鏈線鉤針針頭或調換彎針
7、鏈線護針架沒有裝准;調整鏈線護針架位置,使其靠攏機針
包縫時機針線松
1、機針線夾線板壓力過松;旋緊機針夾線螺母
2、機針線出線量過多;調整機針挑線桿
3、下彎針夾線板壓力過緊,致使機針線被拉下去;旋松下彎針線夾線螺母或調節下彎針挑線桿
包縫時機針線緊
1、機針上挑線出線量不夠;將針桿上挑線移出一些,使每針送出足夠線量
2、機針線夾線板壓力過緊;旋松機針線夾線板螺母
3、下彎針出線量過多或下彎針線夾線板壓力過松;減少下彎針出線量或旋緊下彎針線夾線螺母
上彎針線緊或松
1、上彎針軸線位置未調好,過高或過低;重新調整上彎針軸線位置
2、上彎針線夾線板過緊或過松;旋松或旋緊上彎針線夾線螺母
下彎針線緊或松
1、下彎針擺桿線位置未調好,過高或過低;重新調整下彎針軸線位置
2、下彎針線夾線板過緊或過松;旋松或旋緊夾線板達到微量壓力即可,決不能有過大壓力

鏈線鉤針線緊
1、鏈線調節板裝得太近,使鏈線鉤針出線量不夠造成機針線被拉下來;加大鏈線鉤針出線量
2、鏈線穿線板上下位置未調好,造成鏈線鉤針出線時間提早或延遲;按標准調整出線時間

縫制滑性縫料起皺
1、送料逆差比太小;將差動板手向下移,直至縫料平整為止
2、壓腳底面與送料牙平面不平;按技術要求調節
3、控線壓力太強;重新調整控線強度
4、押具壓力太強或太弱;調整押具壓力強度
5、送料牙太突出針板;調整送料牙正確高度
6、刀無法快切 6.磨利刀片或換新品,檢查上、下刀的配合情況
7、差動送料未配合;調節適當差動送料
8、針太粗;選用適宜布的線和針
9、包邊寬度比針板舌窄;調整包邊寬度或換針板舌
縫彈性縫料,產生伸縮
1、送料牙順差比太小,造成伸長;將差動板手向「0」位上方移,直至縫料平整為止
2、送料牙順差比太大,造成縮短;將差動板手向「0」位方向移一些
上、下層縫料不齊下層短
1、壓腳壓力過松;增加調壓螺釘壓力
2、壓腳阻力太大或不平;拋光壓腳前部或裝平壓腳
3、差動牙與送料牙齒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按要求調整送料牙的高度,使二齒面應平齊
切邊不整齊
1、上、下刀片磨鈍;用金剛砂輪或黑色碳化硅砂輪修磨上、下刀片刀口,然後用研磨膏研磨刀刃平面,直至鋒利
2、切刀接觸不好,位置不當;按要求進行調整
縫合松
1、穿線錯誤;重新正確裝線
2、線太粗;更換適當的縫線
3、控線圈未壓到線;調整控線圈適當壓著線
4、針與鉤針裝錯;重新正確安裝
縫合不均
1、穿線錯誤;重新正確安裝
2、線架安裝錯誤;重新裝線架使線能通過自如
3、下刀安裝錯誤;重新安裝下刀
4、刀剪布不整齊(1)刀裝錯;(2)刀鈍;(1)調整刀正確位置;(2)磨利或換新品 5、過線孔擦傷;重新打光
6、針尖受損;更換新針
7、送料具高度不適宜;調整正確高度
8、押具壓力太強或太弱;調整押具壓力強度
環縫出線不順原因
1、押具安裝錯誤;重新正確安裝
2、鉤針線凸輪運動時間配合不適當;適當調整輪方位
3、環縫鉤針安裝錯誤;重新正確安裝
4、穿線錯誤;重新正確穿線
5、控線強度太大或太弱;調整適當控線強度
6、針與鉤針之關系錯誤;調整針與鉤針之關系
7、針板或押舌起毛邊;用砂布或油石打滑並拋光
8、控製片已粗糙;用砂布拉滑並拋光
聲響
1、機件松動或相互碰撞;仔細檢查各部位零件,然後旋緊各部位螺釘,糾正碰撞或松動現象 2、油路阻塞;拆卸油盤後,清洗油泵外部垃圾,使油泵進出油暢通
3、油盤橡皮墊未墊平;檢查油盤和底盤間是否有碰撞聲,如有須將其墊放平整,使之不碰

機重
1、因機油質地不純而造成;用汽油將油污清洗干凈,然後灌入新機油,進行數分鍾潤滑運轉 2、因機件裝得太緊或部件不準;詳細檢查和糾正各部位螺釘,使機件有一個合理間隙
漏油
送料牙架防油板壞或蓋板未蓋平;調換防油板,檢查其他部位或換密封橡皮,使各部位蓋板蓋平,然後旋緊各蓋板螺釘

機針與彎針配合時機的調整

最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當機針下降到最低點時彎針必須向右移動到最遠的極限位置,同樣當機針上升到最高點時彎針必須向左移動到最遠的極限位置,要反復觀察確認。

1、針板的梭頭止動槽有傷痕。處理方法:用金剛銼或砂紙磨梭頭止動槽,直至光滑無傷痕。
2、上線張力過強。處理方法:調整上線張力強度即可。
3、針和梭尖的各種關系不正確。處理方法:梭心過線鉤的間隙調整到0.2mm,針和梭頭的間隙調整到0.05mm,確認針桿高度及梭頭同針板的間隙。
4、旋梭部位的油量少。處理方法:向旋梭部位加油。
5、撥線器的工作范圍。處理方法:強度不合適,調整撥線器。
6、梭尖部位有磨損。處理方法:用金剛銼修磨梭尖部位,直至完好。
7、送布牙的針孔部位有傷痕。處理方法:修磨送布牙的針孔。
8、穿線錯誤。處理方法:重新穿線。
9、針的安裝錯誤。處理方法:重新安裝針;若針彎,換針。
10、壓腳安裝不好。處理方法:重新安裝。
11、縫線纏繞等,使用滌綸線時特別容易斷線。處理方法:盡量減弱上線張力和撥線器彈簧的力量。
線松緊不好
1、梭心的滑動不好。處理方法:更換梭心。
2、使用中厚布規格的縫紉機,因為布的種類、線的松緊可能會使機器變壞。處理方法:更換厚料用的壓腳。
3、梭頭和過線鉤的間隙過大。處理方法:將間隙調至0.2mm。
4、送布牙過高。處理方法:將送布牙高度調整到1mm。
5、梭頭和針板的間隙。處理方法:標准機時,將梭頭和針板的間隙調整到0.6~0.9mm;剪線機時為1.3mm。
6、上線托刀移動刀的尖端。處理方法:調整移動刀的前後位置。
面料起皺太多
2、上線張力過強。處理方法:盡量減弱上線張力。
2、底線張力過強。處理方法:盡量減弱底線張力。
3、撥線器彈簧過強。處理方法:盡量減弱撥線器彈簧的張力。
4、撥線器的工作范圍大。處理方法:盡量縮小撥線器的工作范圍。
5、壓腳壓力小。處理方法:盡量加大壓腳壓力至合適。
6、電機轉速快。處理方法:降低縫紉速度。
7、縫紉機和縫紉物不太符合。處理方法:更換為適合的規格。
跳針
1、針與旋梭的間隙及同步位置不對;處理方法:按照正確的標准要求來調整。
2、壓腳壓力太小;處理方法:調整壓腳壓力。
3、所用針的粗細不適合;處理方法:選用符合面料的機針。
4、使用尼龍線或太細的線時,重新穿線。
起步時,面線從針上脫逃
1、挑線簧張力太強;處理方法:將挑線簧張力調小。
2、底線張力太弱;處理方法:將底線張力調大。
浮底、面線的處理方法:
1、通過合理調整偏心輪的定位位置來解決調正要求;當機針開始刺料但離縫料2~3毫米距離時,送布牙送料結束,這時,就是偏心輪的定位位置。
2、浮底線可調大面線的張力來解決;浮面線可以調小面線的張力來解決;也可以調整底線的張力大小來解決。
毛巾狀浮線的處理方法:
1、可通過合理調整松線勾伸縮進、出位置和夾線器的進、出位置,使松線頂伸縮靈活,使夾線器既能松線,又能壓線。
2、用油石修磨圓弧處鐵銹或毛刺,並拋磨達到一定的光潔度要求,使面線通過時無明顯受阻現象。
有時浮線,有時不浮線的處理方法:
1、通過選擇配合較佳的梭芯來解決。
2、合理調整梭皮和梭子外圓配合的平整度,要求不同的出線位置,出線的壓力基本相同。
3、應拆下壓腳,用細砂皮拉深拉長壓腳底板下的出線槽,並要磨光出線槽,使縫料向前移動時,能順利通過。
4、根據縫料選用合理的機針和縫線。
曲折機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跳針
1、機針、縫線和縫料之間配合不當;更換與縫線、縫料相適應的針
2、縫線的質量不好、捻度不均勻,造成線圈形成的穩定性不夠;通過選擇合理的縫線來解決,捻度要合適,面線用左捻線
3、機針彎曲、粗鈍、磨損或裝錯;更換機針,按正確方法裝好機針
3、旋梭尖頭由於某種原因,使尖頭變凸;應通過合理修磨旋梭尖頭並拋光
4、針的行程左右運動高度不一;調整使機針至協調位置
5、針板槽、壓腳槽過寬,壓腳壓力不夠;更換針板槽、窄槽壓腳,增加壓力
6、由於壓腳底平面與針板平面、牙齒齒面不密合引起的;修磨壓腳、牙齒,使三個零件的平面密合或更換合格的壓腳及牙齒
7、針桿上下套的間隙過大;更換磨損的套或針桿
斷面、底線
1、縫線強度太差;更換好的縫線
2、面、底線壓力調節過緊,使縫線碰傷或抽紗斷線;慢慢旋松上線夾線螺母及梭皮螺釘並相應調好面線或底線
3、穿線次序不對或機針彎曲;更換新機針在按正確次序穿好線
4、機針針孔邊緣有銳角或針槽毛;拋光針孔後使用或更換新機針
5、旋梭回轉不順或位置裝的不對;按標准調整好旋梭位置
6、旋梭鉤受損傷或鉤線過快、過慢;打磨拋光旋梭鉤或更換旋梭,並調整旋梭鉤線時間
7、針眼粗糙或針板的針槽有損傷;打磨拋光粗糙的針眼孔針板的針槽,如針槽損傷嚴重應
8、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運轉不靈活;適當改善梭克與梭芯的配合
9、梭芯線繞的太滿、太松、太亂、使底線在縫紉過程中出線不暢,造成斷線;可修正繞線器,使梭芯上的繞線達到均勻、緊湊、整齊即可
10、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處和底線出線的距離過小,使底線和牙齒底部快口發生接觸摩擦;合理調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細砂皮拉光牙齒底部的快口處
11、梭皮和梭克外殼配合不好,配合有間隙,出線的張力不圴;合理調整梭皮和梭克外殼的配合間隙,使底線出線張力無變化
斷針
1、機針彎曲或與縫料配合不當;更換與縫料相適應的機針
2、機針沒有裝好而碰撞壓腳或針板;按正確位置,重新裝機針
3、擺針機構變位;按正確位置調好整擺針機構並緊固
4、旋梭和機針的間隙、間距、高低位置不對;根據標准,合理調整
運轉不靈
1、皮帶太松或太緊;調整帶的長度
2、送料牙上面(針板下面部位)與針板之間有積壓物;拆下針板,清除送料牙上的積壓物
3、旋梭部位有雜物(軋線、斷線後殘留線頭);應清除旋梭內雜物,再稍加一些縫紉機油
4、零部件嚴重磨損,配合間隙大;應對機器進行全面維護及調整

綳縫機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跳線

1、穿線方法不正確,按照「穿線圖」重新穿線
2、直機針的安裝不正確,檢查機針高度及面向位置,使機針向下運動時略靠針板孔前方
3、直機針針尖毛或彎曲,更換新機針
4、彎針針尖變鈍,用油石或細砂紙修磨,也可換新彎針
5、縫線張力太大或太小,適當調節縫線張力
6、彎針不能套住右邊直機針的線環,下裝飾線的右邊線跡跳針,直機針的線環太小,適當增大跳線量
7、彎針不能套住左邊直機針的線環,下裝飾線的左邊線跡跳針、直機針的線環過大,適當減少跳線量
8、彎針同時鉤不住中間和左邊直機針線環,下裝飾線的中間線和左邊線跡都跳針,適當減少跳線量
9、彎針背面中間、左邊針線不能穿進編織針線和彎針線的三角形,左面線跡的背面中間跳針,檢查縫線是否穿過夾線器,檢查底線凸輪的同步工作,如有問題按標准重新調整
10、機針與彎針配合不當,檢查針桿高度、機針與彎針之間的同步,如有問題按標准重新調整
11、機針與護針桿配合不當,檢查機針與護針桿位置
12,機針與綳針配合不當或綳針的位置不對,造成上裝飾線跳針,檢查機針與綳針的配合尺寸,檢查綳針線的出線量
斷線

1、穿線方法不正確,按照「穿線圖」重新穿線
2、機針安裝不正確,重新安裝機針,使針槽正對操作者
3、機針針眼及針槽不光滑,更換新機針
4、縫線張力太大,適當調整縫線張力
5、縫線質量太差,改用較好的縫線
6、縫線比針眼粗,換用適中的縫線或機針
7、機針、彎針、針板、壓腳舌、過線孔等過線孔有毛刺或刮傷現象,用油石或細砂紙重新打磨,也可更換刮傷機件
8、機針與彎針、綳針配合不當,按機針與彎針、綳針的配合標准重新調整
斷針

1、壓腳壓力太小,送布不良而斷針,適當增加壓腳壓力,使送布正常
2、彎針與直機針相碰,按標准調整彎針與直機針的配合位置
3、綳針與直機針相碰,按標准調整綳針與直機針的配合位置
4、直機針與護針桿配合不當,按標准調整機針與護針桿的配合
5、彎針尖圓禿,更換新彎針
6、針桿和針桿套筒磨損太大,使針桿與針桿套筒配合松動,更換針桿和針桿套筒
7、針板上的針眼太小,更新大針眼針板或換小號機針
8、機件松動較大,檢查鉤線機構各機件之間的配合和磨損情況,按標准調整配尺寸,磨損嚴重機件更換
花針

1、直機針太低使直機針線圈形成太大,使線圈之間相互交織在一起,按直機針高度定位標准重新定位
2、針板舌頭太狹,使直針線圈容易產生拼攏,更換新針板
3、彎針下面太狹,且呈圓形,也容易使直針線圈在彎針上不能各自分開,使線圈相互交織在一起而產生花針,更換新彎針
4、直機針與彎針配合不良,按標准調整機針與彎針配合位置
縫料起皺

1、差動送料比率不當,適當調整差動送料比率
2、送布牙高低,前後位置不當,按標准重新調整送布牙高低,前後位置
3、縫線張力過大,適當調整縫線張力
4、壓腳壓力太大或太小,適當調整壓腳壓力
5、小壓腳失去上下靈活運動,大小壓腳之間嵌入縫線或生銹,清除大小壓腳之間異物,生銹外除銹或更換銹壓腳
線跡不良

1、線的粗細不一,改用較好的縫線
2、夾線器工作不正常,清除夾線器內雜塵,使過線平順
3、過線器定位不正確,調整針線、彎針線、綳針線的張力
4、過線孔不光滑,打磨或拋光過線孔
針洞

1、直機針針尖鈍或發毛,更換機針
2、與縫料比較,機針太粗,改用較粗的機針
3、針板眼太小或起邊角,把針板眼修圓

平縫機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跳線
跳線也可稱為跳針。是指經過縫紉後在縫料的線跡上,出現面線與底線不絞合的現象。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機針和旋梭尖的間距、間隙、高低不符合公差精度要求而引起的;另外,由於零件的松動、磨損,或位置的定位不準確也會造成。跳線現象可分為:偶然性跳線、斷續性跳線和連續性跳線。
偶然跳線
1、在縫制厚薄不均的縫料時,由於使用較細的機針,遇到較厚部分縫料時,機針容易發生移位,而產生跳線故障;更換相應粗些的機針,縫制厚薄不勻的縫料時,可以適當減慢縫制速度
2、由於機針後壁歪斜未與旋梭成正交,造成旋梭鉤線效果不佳;適當調整好機針和旋梭的正交位置,機針在鉤線時梭尖位於針孔上部邊緣上1.55MM,距機針凹槽0.05MM
3、縫線的質量不好、捻度不均勻,造成線圈形成的穩定性不夠;通過選擇合理的縫線來解決,捻度要合適,面線用左捻線
4、由於縫制薄料時,錯把細的縫線用粗的機針來縫紉挑線簧彈力不大;通過更換機針,使挑線簧彈力減少
5、機針針尖發毛、不銳利或彎曲;更換機針
6、旋梭尖頭由於某種原因,使尖頭變凸;應通過合理修磨旋梭尖頭並拋光
7、機器長期使用,使針板的容針孔磨損較大,超過原設計的公差范圍;更換合格的針板
8、壓腳的壓力過弱;應調大壓腳壓力
斷續跳線
1、由於機器長期使用,使針桿的高低位置發生移位,再加上針桿連接柱、針桿連桿、挑線曲柄等零件的磨損,出現的間隙松動,出現跳線;應調換磨損的零件,按標准重新調整針桿高低位置,旋梭和機針的間距、間隙
2、由於更換縫製品的種類而引起;針、線要符合要求,合理地調整原旋梭和機針的間距。縫制厚料時,增大壓腳壓力
3、由於壓腳底平面與針板平面、牙齒齒面不密合引起的;修磨壓腳、牙齒,使三個零件的平面密合或更換合格的壓腳及牙齒
4、機針彎曲;更換新機針
5、機針過細或縫線過粗;更換相應的機針和縫線
連續性跳線
1、底線線頭留的太短,線環套不住底線;取出梭克,把底線拉出10厘米左右 2、機針經長期使用,或維護、保養不當,零件位置發生變化,達不到縫制要求;按要求更換合格的零部件,調整好針桿高低位置,機針和旋梭尖的間距、間隙
3、面線受針熱影響變熱;化纖線應採取機針冷確(硅油)
4、縫制特殊材料,線圈不能正常形成;應放慢縫速並增加面線的光滑性
5、配有自動剪線機器,剪線後機針上線頭過短面線脫出針眼;調節剪線凸輪配合時間
6、壓腳槽太寬,當針刺布退出時,縫料移動而影響線圈,這種情況做薄料時影響最大;可根據縫料,將壓腳移左、移右,或將寬槽用焊錫填滿再開較窄的槽,並拋光或更換合格的壓腳
斷線
斷線是機器在縫紉過程中,最常見的故障之一,對於平縫機來說,斷線現象一般可分為斷面線和斷底線。
斷面線
1、機針針孔邊緣有銳角或針槽毛;拋光針孔後使用或更換新機針
2、面線的各過線孔部分拉毛,使縫線在運動時受阻;可用砂皮打光或線塗上拋光膏拉光、拋光
3、縫制厚料用細線;相應更換縫線
4、縫線強度太差;更換縫線
5、壓線壓力太緊,使縫線碰傷或抽紗斷線;應適當旋松夾線騾母
6、旋梭內槽有銳角,將縫線碰傷或抽紗斷線;應將旋梭內拋光,然後試裝,或者更換新的旋梭
7、旋梭定位鉤與梭架凹口配合不當;調整旋梭定位鉤的配合,使面線能順利通過
8、針過熱把化纖線熔斷;應對化纖線採取機針或縫線冷確(硅油)
9、針板容針孔邊緣有毛刺及銳角以致碰傷縫線;可用紗繩和拋光膏拉光,但不能拉的過大,太大會引起跳線
10、機針的位置裝錯;調整機針到正確位置
11、機針彎曲;更換新機針
12、針桿上下行程不對,針桿曲柄上的挑線、曲柄定位騾釘沒有定位在挑線曲柄的凹槽內或定位方向錯誤;應重新定位後糾正錯誤的定位方向
斷底線
1、梭芯線繞的太滿、太松、太亂、使底線在縫紉過程中出線不暢,造成斷線;可修正繞線器,使梭芯上的繞線達到均勻、緊湊、整齊即可
2、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運轉不靈活;適當改善梭克與梭芯的配合
3、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處和底線出線的距離過小,使底線和牙齒底部快口發生接觸摩擦;合理調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細砂皮拉光牙齒底部的快口處
4、梭皮壓底線口由於磨損而造成快口;更換新梭皮
5、旋梭皮邊緣發毛,擦斷底線;修磨旋梭皮邊緣不光處
6、梭皮和梭克外殼配合不好,配合有間隙,出線的張力不圴;合理調整梭皮和梭克外殼的配合間隙,使底線出線張力無變化
浮線
是縫紉過程中較常見的縫紉故障之一。根據故障發生的症狀,一般大致可分為:浮底、面線;毛巾狀浮線;有時浮底、面線,有時不浮線的故障。
浮底、面線
1、由於送料與刺針的動作配合不對,造成底、面線在交織過程中受阻,形成浮線故障;合理調整偏心輪的定位位置來解決,調正要求:當機針開始刺料但離縫料2-3MM距離時,送浮底、布牙送料結束,這時就是偏心輪的定位位置面線
2、面線的張力過大,造成浮面線,反之,底線張力過大,則浮底線。浮面線:可調小面線的張力來解決;浮底線:可以調大面線的張力來解決;也可以調整底線的張力大小來解決
毛巾狀浮線
1.由於旋梭受到外力作用而損傷,鉤線各部位有裂痕或毛刺,使面線無法順利通過,而造成毛巾狀浮線的故障;應對旋梭進行檢查,調整或更換
2、由於面線夾線器操作失靈或壓腳壓住縫料進行縫制時,松線鉤和松線頂失靈。造成面線在無張力的情況下縫制,面線無法收緊,少量余線留在縫料下面。可通過合理調整松線釘伸縮進、出位置和夾線器的進、出位置。使松線釘伸縮靈活,使夾線器既能松線,又能壓線,應使夾線器在壓腳抬起約5mm時松線,而壓腳壓住縫料時,起壓線作用
3、由於梭克圓頂的過線圓弧面嚴重性生銹或有毛刺,使在縫制過程中出現時浮時不浮現象;可用細砂皮修磨圓弧處的鐵銹或毛刺,並拋光達到一定的光潔度要求,使面線通過時無明顯受阻現象
4、旋梭與旋梭定位鉤間隙太小,裝配沒有到位,造成線脫不出來;旋梭凹槽處與定位鉤小搭子端面處有一定間隙,薄料機約0.6mm左右,厚料機約0.8mm,兩側面應能控制旋梭不旋轉,又能順利出線

閱讀全文

與包縫機的硅油裝置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冰封散熱背夾不製冷 瀏覽:92
燃氣截止閥選什麼類型閥門好 瀏覽:955
刀組軸承如何拆 瀏覽:966
超聲波花邊機怎麼更換模具 瀏覽:96
小米手機設備激活失敗怎麼辦 瀏覽:185
機械鍵盤怎麼調打字就閃光 瀏覽:676
氣體滅火系統自動控制裝置型號 瀏覽:688
自貢不銹鋼精密鑄造怎麼樣價格 瀏覽:597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時如何檢查裝置氣密性 瀏覽:234
分餾實驗報告裝置圖 瀏覽:264
在我要吃雞裡面如何獲得機械暴龍 瀏覽:445
港華燃氣表閥門怎麼開 瀏覽:956
路上檢測噪音的扣分裝置是什麼 瀏覽:924
嘉善電動工具流水線裝配工 瀏覽:576
設備外借清單怎麼寫 瀏覽:789
軸承加熱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瀏覽:68
修個汽車儀表盤多少錢 瀏覽:785
dnf機械王座如何看破防了 瀏覽:713
消防管道用什麼閥門6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