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C,B⑵
Ⅱ 利用圖所示的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圖中AB是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的傾角為30°,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適
(1)塊通過光電門1時的速度為:v1=
=
m/s=1.0m/s
通過光電門2時的速度為:v
2=
=
m/s=2.5m/s
(2)滑塊通過光電門1、2之間的動能增加量為:△E
k=E
k2-E
k1=
mv
22-
mv
12=5.25J
重力勢能減小量為:△E
p=mgh=2.0×9.8×0.540×sin30°J=5.29J.
(3)滑塊在下滑過程中,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則機械能不守恆,導致減小的重力勢能小於動能.
故答案為:(1)1.0;2.5;(2)5.25;5.29;
(3)滑塊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Ⅲ 一同學利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1)該同學開始實驗時情形如圖甲所示,接通電源釋放
(1)①打點計時器接了直流電;②重物離打點計時器太遠.
(2)每兩個點之間有一個計時點,則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0.04s.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vC=
=3.9m/s
根據運動學公式得:△x=at
2,
物體下落的加速度a=
(16.33?14.77)×0.01m |
(0.04s)2 |
=9.75m/s
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到mg-f=ma,
所以f=mg-ma=m(g-a)=1×(10-9.75)N=0.25N,
(3)A、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阻力會使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大於物體動能的增加量,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阻力不可避免,只能減小,所以它是系統誤差;
B、測量紙帶上的點距時存在的誤差帶有一定的偶然性,與測量的人、測量的方法等有關,屬於偶然誤差;
C.測量點距時,將6個點誤計為7個點屬於計算過程的錯誤,不屬於誤差.
D.該實驗中,不用秒錶測量下落時間,也不是使用公式h=
gt
2算出重物下落的高度.該選項與題目的要求無關.
E.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會使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大於物體動能的增加量,是實驗的原理中的一種缺陷,所以它是系統誤差;
屬於系統誤差的是AE;屬於偶然誤差的是B.
故答案為:(1)打點計時器接了直流電;重物離打點計時器太遠.
(2)3.9,0.25
(3)AE;B.
Ⅳ 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在本實驗中:(1)現有器材、打點計時器、
(1)在實驗中需要刻度尺測量紙帶上點與點間的距離從而可知道重錘下降的距回離,以及通過紙帶答上兩點的距離,求出平均速度,從而可知瞬時速度.紙帶上相鄰兩計時點的時間間隔已知,所以不需要秒錶.重錘的質量可測可不測,所以不需要秒錶;
實驗中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是摩擦阻力的影響.
(2)重力勢能減小量△Ep=mgh=mg(sE-sA)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vA=
v
E=
動能的增加量為△E
k=
mv
E2-
mv
A2=
[
(sF?sD)2-s | 2
Ⅳ 利用圖中所示的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1)實驗中安裝、調整好器材,穿好紙帶,在打點之前,應先___
(1)實驗中安裝、調整好器材,穿好紙帶,在打點之前,應先接通電源,後松開紙帶. (2)重錘從O運動到C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Ep=mgh=0.1×9.8×0.5610J=0.550J.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vC= 動能增加E kC= mv C2=0.529J, (3)用此裝置打出的紙帶,還可以測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此加速度一般小於當地重力加速度.其原因是紙帶受打點計時器的阻力或空氣對重物的阻力. 故答案為: (1)接通電源,松開紙帶(或釋放重物) (2)0.550 0.529 (3)紙帶受打點計時器的阻力或空氣對重物的阻力
Ⅵ 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所用的打點計時器為電火花打點計時器.重錘從高處由靜止
(1)B:將打點計時器應接到電源的「交流輸出」上,故B錯誤. C:因為我們是比較mgh、 mv 2的大小關系,故m可約去比較,不需要用天平,故C錯誤. D:開始記錄時,應先給打點計時器通電打點,然後再釋放重錘,讓它帶著紙帶一同落下,如果先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再接通打點計時時器的電源,由於重物運動較快,不利於數據的採集和處理,會對實驗產生較大的誤差,故D錯誤. 故選BCD. (2)在上述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中發現,重錘減小的重力勢能總是大於重錘動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的過程中存在阻力作用. (3)重錘下落時做勻加速運動,因此由△x=aT 2得: a= = 故答案為:(1)BCD (2)存在阻力作用(3)a=
Ⅶ (1)用如圖a所示的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測量的是______、通過計算得到的是______
(1)①重錘的質量可測可不測,因為動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式子中都有質量,可以約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C:重錘下落的高度,通過計算得到的物理量是D:與下落高度對應的重錘的瞬時速度. ②重物由B點到D點勢能減少量的表達式為(s3-s1)mg,B點的速度vB= ,D點的速度v D= ,則動能的增加量△E K= mv D2- mv B2= ms4(s |
Ⅷ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所用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
(1)B:將打點計時器應接到電源的「交流輸出」上,故B錯誤. C:因為我們是比較mgh、 mv 2的大小關系,故m可約去比較,不需要用天平.故C錯誤. D:因為我們是比較mgh、 mv 2的大小關系,故m可約去比較,不需要用天平. 開始記錄時,應先給打點計時器通電打點,然後再釋放重錘,讓它帶著紙帶一同落下,如果先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再接通打點計時時器的電源,由於重物運動較快,不利於數據的採集和處理,會對實驗產生較大的誤差.故D錯誤. 故選:BCD. (2)利用v 2-h圖線處理數據,物體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恆,mgh= mv 2, 即v 2=2gh 所以以v 2為縱軸,以h為橫軸畫出的圖線應是過原點的傾斜直線. 那麼v 2-h圖線的斜率就等於2g. 故答案為:(1)BCD;(2)過原點的傾斜直線,2g.
Ⅸ 利用圖中所示的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1)實驗中安裝、調整好器材,穿好紙帶,在打點之前,應先_
(1)實驗中安裝、調整好器材,穿好紙帶,在打點之前,應先接通電源,後松開紙帶. (2)重錘從O運動到C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E p =mgh=0.1×9.8×0.5610J=0.550J.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v C = 動能增加E kC = mv C 2 =0.529J, (3)用此裝置打出的紙帶,還可以測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此加速度一般小於當地重力加速度.其原因是紙帶受打點計時器的阻力或空氣對重物的阻力. 故答案為: (1)接通電源,松開紙帶(或釋放重物) (2)0.550 0.529 (3)紙帶受打點計時器的阻力或空氣對重物的阻力 |
Ⅹ 利用圖1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為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恆
小題1:9.30 60.00(答案在59.96~60.04之間的,也給分)小題2: 小題3: 或分析: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儀器、操作步驟和數據處理以及注意事項.不同的尺有不同的精確度,注意單位問題.光電門測量瞬時速度是實驗中常用的方法.由於光電門的寬度l很小,所以我們用很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紙帶法實驗中,若紙帶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得紙帶上的點間距,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和加速度,從而求出動能.根據功能關系得重力勢能減小量等於重力做功的數值.(1)l=9mm+0.05mm×6=9.30mms=80.00cm-20.00cm=60.00cm(2)①由於擋光條寬度很小,因此將擋光條通過光電門時的平均速度當作瞬時速度.v1=,v2=②根據動能的定義式得:通過光電門1,系統(包括滑塊、擋光條、托盤和砝碼)的總動能為E k1=通過光電門2,系統(包括滑塊、擋光條、托盤和砝碼)的總動能為E k2=③系統勢能的減少△EP=mgh=mgs(3)如果△EP=△E k=Ek2-Ek1 即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等於動能的增加量,則可認為驗證了機械能守恆定律.故答案為:(1)②9.30 ③0.6000(2)①, ②,③mgs (3)Ek2-Ek1點評:對常見的幾種測量長度工具要熟悉運用,並能正確讀數.光電門測量瞬時速度是實驗中常用的方法.由於光電門的寬度d很小,所以我們用很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
與現利用圖所示的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刀組軸承如何拆
發布:2025-09-18 15:11:40
瀏覽:9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