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植物根的向水性實驗!
找一棵植物,埋在花盆裡,用水濕潤土的表面,保持土下沒水,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植物的根會在土的表面
② 怎樣來實驗植物的根有向水性
設計實驗探究植物的向性(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取六株長勢相同的植物幼苗,編號為A1,A2;B1,B2;C1,C2;
向光性.取A1,A2.A1用不透明箱罩著,罩一側開一洞,A2用透明罩罩住,一側開洞.兩者均在相同光照,水分條件下生長一周.若A1生長向洞口傾斜,A2正常,即證明向光性
向水性.取B1,B2.B1隻在一側澆水,B2根部四周均勻澆水,一周後打破花盆,若B1根澆水處較背水側茂盛,B2四周均勻生長,即證明向水性
向地性.取C1,C2.將C1花盆側放,C2正放,其他水肥,光照條件相同,一周後觀察,若C1根彎折傾斜向地,C2正常,即證明向地性。
③ 植物向水性實驗怎樣設計
取適量的土壤栽培植物我們在澆水時只向植物的一面澆水,過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植物的根系向澆水的方向生長,從而證明了植物的向水性。
望採納!
④ 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實驗
取2株長勢相同的植物幼苗,編號為A1,A2
向水性。取A1,A2.A1隻在一側澆水,A2根部四周均勻澆水,一周後打破花盆,若A1根澆水處較背水側茂盛,A2四周均勻生長,即證明向水性
⑤ 鳳仙花的向水性實驗怎麼做
取適量的土壤栽培植物,在澆水時只向植物的一面澆水,過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植物的根系向澆水的方向生長,從而證明了植物的向水性。
⑥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植物具有向水性
拿三個大的裝有土壤的容器,將三株植物分別種在容器的左側.
在容器的右側土壤分別:①不斷適量的澆水 ②適量施肥 ③不做任何處理(對照組)
過一段時間後觀察:①根向右側生長 ②根向右側生長 ③跟均勻向左右生長
(根還有向地性,他應該還向下生長)
⑦ 設計植物向水性的實驗方案
取兩個透明的盆子,都放在陽光下,各植入一盆相同的植物,向一盆的單側澆水,幾天後觀測根的生長情況
⑧ 植物的感應性
關於植物生長素與向光性關系的實驗1.實驗原理當植物受到單側光的刺激時,由於植物體內的生長素在背光一側比向光一側分布得多,會使得背光一側的細胞縱向伸長生長得快,莖則朝向生長慢的一側彎曲,從而使植物表現出向光性。2.目的要求初步學會做向光性實驗的方法,並通過實驗了解植物生長素與向光性的關系。3.材料用具玉米幼苗,小花盆(或培養皿),含生長素的瓊脂小塊,不透光的紙盒,台燈。4.方法步驟1.取5個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種、粗細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葉未突破胚芽鞘),把玉米幼苗分別編為1號、2號、3號、4號和5號。2.按照圖4-3所示安排實驗裝置。其中,1號和2號玉米幼苗保持完整,3號、4號和5號玉米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已經切去在4號玉米幼苗頂端的正中位置放一塊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在5號玉米幼苗頂端的一側放一塊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在2號、3號和4號的紙盒側面與植物幼苗頂端平齊的部位挖一個小洞,在紙盒外放置一盞台燈,使台燈的燈泡對著紙盒側面的小洞。3.接通台燈電源24 h之後,打開紙盒,然後觀察並且記錄當時這5株玉米幼苗的生長情況。5.教學建議本實驗未列入教學大綱和教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選做。在本實驗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開始實驗之前,教師應當向學生介紹對照實驗的設計方法。本實驗有四組對照實驗,這四組對照實驗的設計思路和意圖,應當讓學生透徹地了解。① 2號與1號對照這一組對照對實驗材料的處理相同,都保留胚芽鞘尖端但實驗的條件不同,分別為黑暗與單側光照射。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單側光照射。② 3號與2號對照這一組對照對實驗材料的處理是不同的,2號保留胚芽鞘尖端,3號的胚芽鞘尖端已經切去而實驗的條件則相同——都是單側光照射。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的向光性與內因——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關。③ 4號分別與2號、3號作對照 4號與2號對照:對實驗材料的處理不同,2號保留胚芽鞘尖端,而4號則是切去胚芽鞘尖端以後,在胚芽鞘切口正中放置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小塊但實驗的條件相同cc都是單側光照射。4號與3號對照:也是實驗材料的處理不同,3號無胚芽鞘尖端,4號的胚芽鞘切口正中放置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小塊;但實驗條件相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的向光性,不但與胚芽鞘尖端的存在與否有關,而且直接與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有關。④ 5號與1號對照這一組對照對實驗材料的處理不同,1號保留胚芽鞘尖端,5號是切去胚芽鞘尖端以後,在胚芽鞘切口頂端的一側(左側)放置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小塊而實驗條件相同——都是黑暗處理。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的向光性與生長素在胚芽鞘兩側的分布多少有關。綜合上述分析,使學生了解植物的向光性與胚芽鞘尖端的存在、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生長素在胚芽鞘兩側的分布多少有關。這里造成向光性的直接原因(內因)。通過對實驗裝置的分析,可以認為造成向光性的外因是單側光的影響。這種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可以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對植物向光性的產生原因的理解。給學生講解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單因子變數實驗),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理解設置對照實驗,在生物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2) 教師給學生講解對照實驗中實驗材料的選擇原則。所栽培的玉米幼苗,必須是同一品種,同樣大小,胚芽鞘粗細相同的,這就是實驗材料的同一性。這樣選擇實驗材料,可以排除由於實驗材料的差別而造成的結果差異,便於對實驗結果的分析。(3)教師必須講解實驗裝置設計的注意事項。① 紙盒側面的小洞必須與玉米幼苗的頂端平齊,這是因為幼苗接受光照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頂端。② 台燈離紙盒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以20~30 cm為宜,太近了易使紙盒烤著,不安全。4.實驗時間的安排實驗課上由學生完成實驗裝置,課余時間完成觀察和記錄。6.參考資料實驗材料的准備實驗所用的材料,以小幼苗為好,真葉必須未突破胚芽鞘,這樣的小幼苗向光性表現明顯,而且實驗所需的時間短。實驗組和對照組所用的幼苗,應提前培養幾批,而且最好是隔天培養一批,這樣才能保證每個班的學生都有足夠的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培養很多,才能供選擇,淘汰真葉長出胚芽鞘的幼苗,保留真葉未出胚芽鞘的幼苗選擇幼苗大小、高度相同的幼苗作實驗材料,以保證對照實驗的嚴謹。</FONT>
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小塊的制備及其放置方法
1.瓊脂塊的製作。將市售瓊脂片用清水洗凈,掰成小塊,放入燒杯中,加入少量水(水切勿過多),用酒精燈煮沸,使瓊脂熔化。在煮沸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攪拌。將熔化的瓊脂倒入培養皿中,厚度不超過2 mm,待冷卻後即可使用。2.含有生長素瓊脂塊的製作。右手持雙面刀片,左手食指緊靠幼苗胚芽鞘尖端,切取1 mm左右的胚芽鞘尖,再用探針撥放於培養皿中的瓊脂平板上,注意務必使胚芽鞘尖端的切口朝下。為使瓊脂中的生長素含量增多,一個培養皿中可以放置10~15個胚芽鞘尖端。2~3 d以後,用探針移去芽鞘尖端,再用刀片在瓊脂平板上劃「#」字,切取的瓊脂小塊視胚芽鞘的粗細而定,一般為4~5 mm2即可。3.含有生長素瓊脂小塊的放置。將實驗用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切去,用探針將一小塊瓊脂移於較硬的紙片上,然後用探針緩緩撥放於實驗幼苗胚芽鞘切口處(正中或頂端一側)。這一步操作必須仔細,否則瓊脂小塊很容易掉落。</FONT>2004-06-30 下載:
⑨ 設計實驗探究植物的向性(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好麻煩,貌似高中經常做啊。
植物的根是向地生長,莖是背地生長。。。。
首先向光性:
①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紙盒一側挖一個直徑為1cm的孔,待模擬單側光照射時使用。
②將幾株真葉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麥幼苗依次排開,栽種在花盆中。在幼苗的旁邊插一根火柴桿,作為對比的參照物。
③將製作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白天將裝置置於陽光充足的地方,夜間以台燈代替光源,並使光從小孔中透入紙盒。
④每天打開紙盒,觀察幼苗的生長情況,記錄下高度、傾斜角及當日溫度、天氣等情況,並間斷地拍照,保留圖片記錄。但要注意,打開紙盒觀察實驗現象的時間應該盡可能地短,並保持透光孔的方向與前次一致。
⑤實驗記錄:在實驗方案中要事先設定觀察的內容和觀察的次數,同時應按要求進行觀察,並將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如實記錄下來。有時實驗還需要採集數據。將觀察日期、時間、環境條件(溫度、天氣)、幼苗生長情況等列表記錄。
向水性:
首先需要對照試驗
1 要把所有植物需要的養分弄好
2 選擇兩個生長情況基本一樣的植物
3 一個放在有水的地方,注意水離根要有距離,而且水最好弄在一張濾紙上,這樣比較好。把另一個植物放在沒有水的地方
4 注意,樑柱植物除了放不放水,其餘條件要完全一樣
向地性:
1選數粒飽滿有生命力的玉米種子,放於培養皿中培養至其萌發並長出幼根。
2.選四粒長勢良好的玉米種子,平放在一個培養皿中,使幼根分別朝向培養皿中央,按上下左右的位置安放好。
3.取一張濾紙,剪成和培養皿底部一般大小的圓,放到玉米種子上面,然後用棉花鋪上直到填滿整個培養皿,多少以種子不移位為宜,加水濕透棉花。
4.蓋上另半副培養皿,用粘膠帶將培養皿封好。
5.垂直培養,把培養皿豎直放置,用橡皮泥或其他物品固定。
6.幾天後,觀察玉米根的生長方向。
over~雖然不是我寫的
⑩ 植物根的向水性探究
兩組實驗的種子根都向水生物
兩組實驗的種子根都向水生物
植物根有向水生長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