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純養鯽魚用什麼飼料長得快,附鯽魚的養殖方法
1、天然餌料:動物性餌料有輪蟲、蝦類、枝角類、苔蘚蟲等,植物性餌料有水綿、硅藻類、高等植物的種子及葉片等。2、人工飼料:麥麩38.7%、豆餅50%、魚粉10%、骨粉1%、維諾復合益生菌0.1%、維諾霉清多礦0.1%、維諾魚用多維0.1%。3、顆粒飼料:規格為10克/尾以下時,適宜粒徑為0.5毫米,規格為10-30/尾時,適宜粒徑為1.5毫米,規格為75-100克/尾時,適宜粒徑為2毫米。㈡ 初三化學有哪些簡單有趣的小實驗
鏈接:
德拉創新實驗室
㈢ 次氯酸鈉有氧化作用嗎
簡單說水溶液中會電離為ClO-和Na+,而ClO-是有強氧化性的。
所以次氯酸鈉有氧化作用。
引用第8期2006年8月論文氯鹼工業
Chlor—Alkali InstryNo.8Aug.,2006次氯酸鈉溶液的氧化性研究
周相武+,汪曉軍,劉姣,王煒(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廣州510641)
[關鍵詞】次氯酸鈉;氧化還原電位;有效氯含量
[摘要]實驗研究了溫度、有效氯含量、含鹽量等因素對次氯酸鈉溶液氧化性的影響。結果發現:常溫常壓下,漂水氧化還原電位主要受pH值控制,隨著pH值的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不變的情況下,漂水氧化還原電位與有效氯含量呈二次函數關系;漂水的穩定性與溫度、pH值有很大的關系,在高溫或低pH值的情況下極易分解,提高含鹽量對提高其穩定性有一定幫助。
[中圖分類號]1Q12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33x(2006)08—0028—03
Studi鶴on the o】|【imzing propertyofsOm哪hypocMo—te solu吐onZ日oU威。愕一塒「,黝^恰艇∞一血n,ⅡU.,彘m,黝ⅣG耽i(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西neering,
Soutll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0109)r,Guangzhou 510641,China)Key w伽.ds:sodium hypoclllorite;oxidation rection potentiaLl;actiVechlorine contentAbstnct:The innuences of such factors astemperature,active chlorine content,salt content on山eoxidizing property of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are studied by experiments.The foUowing results arefound.7Ihe oxidation rection potentialof sodium hypochlorite s01ution is maillly contr01led by pH valueunder room temperature and no瑚al pressur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rection 0fpH
Value.The relationbetween oxidation rection potential of sodium hypoehlorite solution and actiVe chl麗ne content印pearsaquadratic function with unchanged pH Value.T11le stabilityof sodium hypochloIite solution and pH VaLlue.Sodiumhypoc}lloritetends todecompose Very eily at tlle condi-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or low pH Value.The increase of salt contenthelpst toimproVe its stability.
次氯酸鈉溶液俗稱漂水,是氯鹼工業的副產品。
其氧化性很強,對有色織物具有漂白性,工業上常稱
為商品漂水、漂水、高效漂白粉,醫學文獻還稱其為
次氯酸蘇打、次亞氯酸鈉、漂白水u J,廣泛應用於制
衣洗水、染整、造紙等行業,利用其氧化性將產品漂
白。氧化還原電位即ORP(Oxidation Rection Po—
tential的縮寫)是反映溶液氧化性最直觀的參數,本
文中通過測量不同條件下漂水的ORP來研究其氧
化性的變化。
1實驗
實驗漂水採用制衣洗水廠使用的漂水。通過加
Nacl改變含鹽量,滴加HCl、H:SO。改變pH值,使
28
用新加坡EuTECH生產的攜帶型pH值、ORP、溫度
計測量pH值、ORP、溫度。
2結果與討論
氧化還原電位通常用惰性電極(如鉑電極)在
無外加電流的情況下測得,本實驗中採用鉑電極和
Ag/AgCl參比電極。鉑電極測得的漂水電位是一種
混合電位,是若干個氧化還原電對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映的是漂水體系的綜合氧化能力。影響測量的因
素除了鉑電極表面的性質,主要有電極表面電對反
應的性質以及漂水的有效氯含量、溫度、pH值等。
漂水中有多個氧化還原反應同時進行,如HClO/
·
[作者簡介】周相武(1982一),男,碩士研究生,現就讀於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系。
[基金項目]2005年廣東省工業攻關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05831 101001)
[收稿日期】2006一04—04
萬方數據
第8期周相武等:次氯酸鈉溶液的氧化性研究
C12、ClO一/cl一、02/OH一等。除了HclO/c12、C10一/
cl一、O:/OH一以外,其他的氧化還原過程很弱,在漂
水中對ORP的影響較小,又因為漂水中溶解氧含量
很少,因此漂水的ORP主要受HClo/Cl:、C10~/Cl一
影響。筆者主要研究了溫度和pH值、含鹽量等因
素對漂水ORP的影響。
2.1溫度對漂水oRP的影響
次氯酸鈉極不穩定,溫度稍高即逐漸分解,分解
反應方程式如下¨1:
3C10一一C10f十2Cl一,(1)
2ClO一卅Cl一+02。(2)
本次實驗在室溫(20℃左右)下進行,沒有考慮
溫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2
pH值對漂水oRP的影響
漂水中存在如下平衡關系:
20H一十C12竿立ClO一+Cl一+H20。(3)
HClO極易分解,為了防止其分解,保證漂水的
質量,一般控制漂水中的游離鹼質量分數為0.6%
~1.0%。漂水體系的平衡關系見圖1。
酸性氮化纖維素降解次氮酸鹽涼閂
圖l在25℃、次氯酸鈉濃度為O.1 moL/L時。
pH值與漂水體系的平衡關系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pH值小於2時,溶液主要
成分為cl:;pH值大於9,主要成分為c10一。pH值
不僅影響溶液的組成,對其氧化性也有影響。HOcl
的氧化能力最強p1。
圖2為用鹽酸調節pH值時漂水(有效氯質量
分數9.59%,鹽質量分數約7.9%)ORP的變化。
8 9 10 lI 12 13
pH值
圖2 pH值對漂水ORP的影響(鹽酸調節)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漂水pH值的降低,其
ORP呈增長趨勢,而且在pH值=10.5處產生突變;
pH值<10後變化趨勢比較穩定;當pH值<8後發
生劇烈反應,產生大量刺激性氣體(c1:),難以測量
ORP。
調節pH值的鹽酸為1+1鹽酸,其中含有Cl一,
為了避免其影響實驗結果,使用1+4的硫酸做了一
次重復性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0RP隨pH值變
化的趨勢與用鹽酸調節時大致相同,突變點為pH
值=11。
8 9 10 Il 12.13
pH值
圖3 pH值對漂水oRP的影響(硫酸調節)
向漂水中加入鹽酸時,漂水中發生如下反應:
2H++C1一+ClO一叫C12+H20。(4)
反應(4)使得漂水中游離氯濃度大大增加,提
高了其ORP。之所以會出現突變,是因為pH值>
11時,加入的酸多數被NaOH消耗掉了,隨著酸加
入量的增加,形成的HclO濃度升高並部分分解,
HClO的氧化能力遠遠強於C10一(HClO/Cl:的標准
電極電勢為1.611 V,ClO一/Cl一的標准電極電勢為
0.89 V),造成了ORP的突變。這與由圖1得到的
結論相吻合。因此漂液pH值在5—7范圍內,漂白
產品(如服裝、布料、紙張等)的纖維素將降解;在鹼
性條件下漂白,對纖維素的損害較易控制。
2.3 有效氯含量對漂水oRP的影響
有效氯含量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漂水的氧
化能力相當於多少氯的氧化能力。即一定量的漂水
在反應完成時,其氧化能力相當於多少質量的氯氣
的氧化能力。因此,有效氯含量能反映漂水的氧化
能力,是衡量漂水質量的重要指標。漂水有效氯含
量與ORP的關系見圖4。
從圖4可以看出:當漂水的有效氯質量分數從
lo.36%下降到1.26%時,其ORP呈先上升後下降
的趨勢,並且在有效氯質量分數大於5%之前變化
很小;當有效氯質量分數小於5.5%之後,ORP變化
29
九
如
∞
如
∞
∞
∞
∞
9
8
8
7
7
6
6
5
>暑,(一籃C
咖
渤
釉
瑚
瑚
啪
四
渤
>E/d已()
萬方數據
氯鹼工業2006阜
非常明顯。在忽略pH值、溫度影響的前提下,經過
曲線擬和,得到漂水ORP與有效氯質量分數(范圍
為1.26%一10.36%)的關系式(尺=99.1%,P<
O.000 1):
E=550.72+18.55訓一1.20塒2。(5)
其中,E為漂水的ORP(mV),叫為漂水有效氯
質量分數(%)。
市場所售的漂水有效氯質量分數大多低於
12%,可以認為常溫下工業用漂水的ORP與有效氯
含量關系符合(5)式。
圖4漂水有效氯含量與oRP的關系曲線
2.4鹽含量對漂水oRP的影響
由(3)式可知:漂水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
NaCl,而且其含量僅低於次氯酸鈉,使用純的燒鹼與
氯氣反應得到的漂水中有效氯與鹽的質量比約為
1.2:l,隨著次氯酸鈉的分解,此比值逐漸減小。以
有效氯質量分數為lO%的新鮮漂水為例,其含鹽質
量分數約為8.3%。而鹽在漂水中的溶解度約為
20%,增加漂水中的含鹽量是否會對(3)式的平衡
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漂水的ORP?如果存在影響,
理論上應該是使(3)式平衡向左移動,從而增大
ORP。
實驗中,將有效氯質量分數為7.23%的漂水的
鹽含量增加10%,測定其有效氯質量分數為
6.46%,而ORP從563 mV變為555 mV。可見,提
高鹽含量後,漂水的ORP變化不大,其影響可以忽
略。而有效氯含量變化比較大,應該是提高鹽含量
(上接第27頁)
迫使造紙企業轉而使用氯酸鈉發生二氧化氯作為漂
白劑,氯酸鈉的需求上升,給氯酸鹽行業的發展帶來
了機遇。
國外氯酸鈉90%用於生產二氧化氯,國內已有
100萬∥a以上能力的紙漿將採用二氧化氯漂白。
30
而增大漂水的密度所致,因此有效氯含量的降低並
沒有改變漂水的氧化性。
鹽含量對漂水的氧化性影響不大,對其穩定性
影響如何呢?原漂水和加鹽漂水同樣在避光、室溫
下保存,連續11天測定有效氯含量,結果如圖5所
一
●●
不。
術
添
太
嘲
憾
膈
按
俺
0 2 4 6 8 10 12
時間厭
圖5不同含鹽■漂水的穩定性
從圖5可以看出,原漂水的有效氯含量下降較
快,含鹽量高的漂水的穩定性比原漂水的穩定性高。
3結論
常溫常壓下,漂水oRP主要由pH值控制,隨
pH值的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不變的情況下與有效
氯含量呈二次函數關系;漂水的穩定性與溫度、pH
值有很大的關系,在高溫或低pH值的情況下極易
分解,提高含鹽量對其穩定性的提高有一定幫助。
工業使用過程中,為了獲得較好的漂白效果並
便於控制,漂水通常稀釋使用(不同行業稀釋倍數
不同),並且保持pH值在8以上。如果需要短時間
保存漂水,建議增加其含鹽量再保存,並且在重新使
用之前測定其有效氯含量。
參考文獻
[1]樊於虹.商品漂水的穩定性及其研究[J].氯鹼工業,
2003,(8):33—35.
[2]方賢達.氯酸鹽生產工藝[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3]呂鴻偉.次氯酸鈉漂液的收集和應用[J].造紙化學品,
2004,(4):47.
[編輯:高旭東]
此外,可以用氯酸鈉進一步生產氯酸鋇、氯酸鍶等產
品。利用氯酸鈉、高氯酸鈉進一步生產高氯酸化合
物等產品,以滿足現代火箭技術、原子能工業發展的
需要。
[編輯:高旭東]
4
2
0
8
6
4
2
0
8
6
7
7
7
6
6
6
6
6
5
5
∞
m
∞
蚰
蚰
加
6
6
6
5
5
5
』、E,d籃e
萬方數據
㈣ 鍶的可溶性鹽。上天保佑不要都有度。
硝酸鍶氯化鍶高氯酸鍶碳酸氫鍶氯酸鍶溴化鍶碘化鍶等
㈤ 全國高中化學競賽題
再牛也比不上全國競賽的難度
如果是准備全國競賽的話預賽的題目幾乎不成問題
全國省上的預賽要說難度,福建的最大,接近於國初,其他省的都是偏向高考,學過競賽的人就不成問題。
我是四川的一等獎,如果不是因為卷面的話我就是四川第三
回答者:coulor888 - 經理 四級 6-20 14:52
你沒事把去年的全國競賽題放上來干嗎?這里說的是省級競賽,而且你還放不上來圖
http://www.52aosai.com/Soft/chem/gsshx/200805/1053.html
08福建的題,比陝西難得多
2008年福建省高中學生化學競賽預賽試題
(2008年5月18日8:30—11:30共計3小時)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總分
得分
一.(10分)填空
1.教科書中將鋁酸鹽表面描述為強Brfnsted酸,而硅膠則是非常弱的酸。SiO2晶格中有了Al3+後酸性加強的原因 。
2.已知有兩種形式的氮化硼,常見的一種是滑的灰色的物質,第二種是在高壓下合成的,是已知最硬的物質之一。在300℃以下,兩者皆保持固體狀態,這兩種構型的氮化硼分別類似於 和 。
3.已知某黃色固體是一種主族元素的簡單化合物,它不溶於熱水而溶於熱的稀鹽酸,生成一種橙紅色溶液。當這一溶液冷卻時,有一種白色晶態沉澱物析出。加熱溶液時,白色沉澱物又溶解,這個化合物是 。
4.酸化某溶液得S和H2SO3,則原溶液中可能含哪些含硫化合物
。
二.(10分)綠色化學法制備天青石有效地克服了傳統生產方法中轉化率較低、三廢污染嚴重、能耗高、生產復雜等種種弊端。制備的碳酸鍶產品化學純度平均達到99. 5%,並且可制備質量較高的工業副產品硫酸銨,從而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我國鄂東某地的天青石,其中有效成分的平均質量分數為80% ,同時含有少量的Ba, Ca, Mg, SiO2 , Fe2O3 , FeO 等雜質。天青石可以同NH4HCO3 溶液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含有某些雜質的SrCO3 粗級產品。在上述反應過程中,添加適量的NH4Cl作為催化劑,可以使反應速度明顯加快。將分離出(NH4)2SO4溶液後的沉澱物用HCl溶解,以製取含有可溶性SrCl2及某些雜質的鍶鹽溶經凈化除去其中的Ba2 + , Ca2 +等雜質後,即可製成純度較高的SrCl2溶液。此時向其中加入經過凈化的碳酸氫銨溶液,經反應生成純凈的碳酸鍶沉澱,沉澱物碳酸鍶經脫水、洗滌、乾燥、粉碎,得到高純碳酸鍶產品。
(已知Ksp(SrSO4) = 3. 2 ×10- 7 , Ksp(SrCO3) = 1. 1 ×10- 10 。)
1.試簡要說明該綠色反應的原理並寫出主要反應的方程式。
2.添加適量的NH4Cl作為催化劑的原因何在?
三.(10分)碳的化合物十分常見,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1.在溫熱氣候條件下的淺海地區往往發現有厚層的石灰岩沉積,而在深海地區卻很少見到,說明為什麼?
2.CO2中形成大∏鍵情況,並畫出CO2的結構式。
3.已知從手冊中查出的H2CO3的Ka1= 4.45×10-7,該數據是H2CO3的表觀解離常數,在溶液中實際僅有0.166%的CO2轉化為H2CO3,求算H2CO3 真實的第一步解離常數。
四.(10分)
1.某中學生取純凈的Na2SO3•7H2O 50.00 g,經600℃以上的強熱至恆重,分析及計算表明,恆重後的樣品質量相當於無水亞硫酸鈉的計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組成也符合計算值,但將它溶於水,卻發現溶液的鹼性大大高於期望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請用化學方程式表達);
2.如何用簡單的實驗驗證你的想法。(請用化學方程式表達);
3.亞硫酸鹽和硫酸鹽都常用於造紙業制漿,亞硫酸鹽漿較白,返黃現象較輕,為什麼?
4.紙漿多要經過漂白粉液漂白,其溫度要控制在35-38℃,不能超過40℃,為什麼?
5.若紙漿白度已達到,殘氯尚高,必須終止漂白作用,一般加什麼化合物?並寫出化學反應。
五.(10分)試寫出COCl2的路易斯(Lewis)結構;用(VSEPR)價電子對互斥理論預測COCl2的幾何構型;用(VB)價鍵法說明分子成鍵的過程,並討論分子中鍵的性質,預測並說明∠ClCO及∠ClCCl大小。
六.(10分)為解決能源危機,有人提出用CaCO3製取C2H2作燃料。具體反應為:
(1)
(2)
(3)
1. 制備1 mol C2H2(g)需多少C(s),這些炭燃燒可放熱多少?
2. 若1 mol C2H2完全燃燒可放出熱量1298 kJ,則將C2H2(g)作為燃料是否合算?
3. 上述三個反應的熵變是大於零還是小於零?為什麼反應(1)和(2)需要高溫,而反應(3)只需常溫?
已知有關物質的ΔfH (298 K)/kJ·mol-1為:
CaC2(s):-60, CO2(g):-393, H2O(l):-285, C2H2(g): 227,
CaO(s):-635, CaCO3(s):-1207, CO(g):-111
七.(10分)某一元有機弱酸HA 1.000g,溶於適量水後,用儀器法確定終點,以0.1100 mol/L NaOH滴定至化學計量點時,消耗24.60ml.當加入NaOH溶液11.00ml時,該溶液的pH=4.80.計算該弱酸HA的pKa值。
八.(5分)有機分子中不飽和鍵(雙鍵或叄鍵)與單鍵相互交替排列的體系稱為p-p共軛體系,這種共軛體系吸收光的波長在紫外光區,可用於定性或定量分析。化合物A是一種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葯物,A在硫酸存在下加熱得到互為異構且都在紫外光區有吸收的兩個化合物B和C,分子式都是C7H7Cl。
1. 請畫出B和C的結構式並指出B和C屬於哪種異構體;
2. 用系統命名法命名化合物A;
3. 化合物A是否存在旋光異構體(對映異構體)?
九.(12分)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由苯可以製得多種有機化合物。下面所列的是由苯制備一部分有機化合物的反應:
1. 寫出上述反應中的主要有機產物化合物A-J的結構式;
2. 上述反應中,C→D,C→E,C→F,E→G,E→H,H→I分別屬於什麼反應類型(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氧化反應)?
3. 實驗室採用上述方法在制備化合物A的反應過程中,不斷有氯化氫氣體產生逸出,為避免污染空氣,應如何處理?請寫出處理氯化氫所需的實驗裝置和試劑名稱。
十.(13分)抗高血壓葯物維普羅斯托(Viprostol)中間體化合物5的合成方法如下:
1. 請寫出上述合成路線中空格A-C所需的試劑;
2. 化合物1可由乙烯、丙烯經下列步驟合成,請寫出化合物6-8的結構式和空格D-G所需的試劑。
3. 化合物1還可由1-戊炔經下列兩種方法轉化而得:(1)1-戊炔先與試劑J反應後再用試劑K處理,得到化合物1;(2)1-戊炔先與試劑L反應得化合物9,再用稀酸水溶液處理得化合物1。請寫出J,K,L所代表的試劑並用系統命名法命名化合物9。
草 稿 紙
2008年福建省高中學生化學競賽預賽試題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填空(10分)
1.(1) Al3+代替Si4+後多了用以平衡電荷的一個額外質子(2分)
2.石墨和金剛石。(2分)
3.鉻酸鉛。(2分)
4.(4分) 有幾種可能:
(2分)(1) 含 + 2H+ = H2SO3 + S
(1分)(2) 含S2-和 + 2S2- + 6H+ = 3S + 3H2O
n ( ) / n (S2-) > 1/2
(1分) (3) 含S2-和 n ( ) / n (S2-) > 1/2
二.(10分)
1.根據溶度積原理(2分),該反應可以發生, 反應方程式為
SrSO4 + 2NH4HCO3 = SrCO3 ↓ + (NH4 ) 2 SO4 +CO2 ↑ +H2O,(2分)
SrCO3 + 2HCl = SrCl2 +H2O + CO2 ↑ (2分)
SrCl2 + 2NH4HCO3 = SrCO3 ↓ + 2NH4Cl +H2O +CO2 ↑ (2分)
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方程式為: (2分)
SrCO3 + 2NH4Cl = SrCl2 + (NH4 ) 2CO3
SrCl2 + 2NH4HCO3 = SrCO3 ↓ + 2NH4Cl + CO2 ↑ +H2O
三.(10分)
1.石灰岩的形成是CaCO3的沉積結果,海水中溶解一定量的CO2,因此CaCO3與CO2,H2O之間存在著下列平衡:
CaCO3(s) + CO2(g) + H2O Ca(HCO3)3(aq) (1分)
海水中CO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壓力的增大而增大,在淺海地區,海水底層壓力較小,同時水溫比較高,因而CO2的濃度較小,根據平衡移動的原理,上述平衡向生成CaCO3方向移動,因而在淺海地區有較多的CaCO3沉澱。(2分)
深海地區情況恰相反,故深海底層沉積的CaCO3很少。(1分)
2.兩個∏34(1分)
(1分)
3.設:碳酸真實的第一步解離常數為Ka1′
Ka1= [H+][HCO3-] / [ H2CO3+ CO2] = 4.45×10-7(2分)
據題意: [ CO2] / [H2CO3] = 601
真實的Ka1′= [H+][HCO3-] / [ H2CO3] = 602 ×4.45×10-7
= 2.68×10-4 (2分)
四.(10分)
1.4Na2SO3=3Na2SO4+Na2S,由於Na2S的鹼性較強。(2分)
2.將加熱過的產物溶於水,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SO4 2-、S2-
SO42-離子的檢出:SO42-+Ba2+=BaSO4 ↓ 不溶於鹽酸。(1分)
S2-離子的檢出:(1分)
方法1: 加沉澱劑:S2-+ Pb2+=PbS↓ (黑) 其他特徵沉澱劑也可得分。
方法2: 醋酸鉛試紙變黑
方法3:加鹽酸S2-+2H+=H2S↓(可聞到硫化氫特殊氣味)
3. 因為亞硫酸鹽漿液以亞硫酸和酸性亞硫酸鹽的混合液為蒸煮劑,在蒸煮過程中會產生SO2,與有機色素結合為無色化合物。(2分)
4. 3Ca(OCl)2=Ca(ClO3)2 + 2CaCl2 (1分)
ClO-的歧化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愈高,歧化越快,溫度高漂白液分解,氯耗增加,所以溫度不能高。(1分)
5. 加Na2S2O3 (1分)
2Ca(OCl)2 + Na2S2O3 + H2O = 2CaCl2 + Na2SO4 + H2SO4 (1分)
五.(10分)
1、
成鍵電子對數:4 (1分)
未成鍵電子對數:8 (1分)
2、三角形(1分)
3、VB法
⑴中心原子C採用SP2雜化(1分)
⑵形成σ鍵(1分)
⑶形成π鍵(1分)
C 2S22P2 (SP2)1 (SP2)1 (SP2)1 (2Pz)1
Cl 3S23Py23Pz23Px1
Cl 3S23Py23Pz2 3Px1
O 2S22Py2 2Px1 2Pz1
4、成鍵:3個σ (1分)
1個π(1分)
5、由於電子排斥作用,C=O>C-Cl (1分)
6、預測∠ClCO>∠ClCCl,即∠ClCO>120o,而∠ClCCl<120o (1分)
六(10分)
本題印刷時漏印下列已知條件:
已知有關物質的ΔfH (298 K)/kJ·mol-1為:
CaC2(s):-60, CO2(g):-393, H2O(l):-285, C2H2(g): 227,
CaO(s):-635, CaCO3(s):-1207, CO(g):-111
考試中未能緊急通知各考室的地區本題不計分,試卷總分以90分計。此變動不影響各地市進入夏令營復賽的名額。
1. 製取1 mol C2H2(g)需3 mol C(s)(36 g ) (1分)
反應3C(g)+3O2(g) →3CO2(g) (1分)
ΔrH (298 K,(4))=-1179 kJ (1分)
2. 雖然燃燒1 mol C2H2(g)放熱多於燃燒3 mol C(s)。但反應
(1)ΔrH (298 K,(1))=179 kJ (1分)
(2)ΔrH (298 K,(2))=464 kJ (1分)
(3)ΔrH (298 K,(3))=-63kJ (1分)
即製取1 mol乙炔還需消耗(179+464)kJ熱量,且有63kJ熱量散失,不能完全利用。故若單純作為燃料並不合算。 (1分)
3. 三個反應的熵變均大於零。 (1分)
反應(1)和(2)是吸熱反應,因此高溫有利於反應。 (1分)
反應(3)是放熱反應,因此常溫有利於反應。 (1分)
七.(10分)
HA的總量為: 0.1100´24.60=2.706(m mol)
當滴入NaOH溶液11.00ml 時已知pH=4.80, 即溶液中
A- 的量為: 0.1100´11.00=1.210(m mol) (2分)
則HA的量為: 0.1100´24.60-0.1100´11.00=1.496(m mol) (2分)
4.80=pKa+ (4分)
\ pKa=4.80+0.09=4.89 (2分)
八.(5分)
4. 本小題3分
B和C屬於Z,E異構體(或答:屬於順反異構體)(1分)
5. 本小題1分,凡與本答案有異者均不給分。 (E)-3-乙基-1-氯-1-戊烯-4-炔-3-醇
6. 本小題1分。是 或答:存在旋光異構體(對映異構體)
九.(12分)
1.本小題8分,其中A~F各1分(計6分),G~J各0.5分(計2分)
2.本小題3分,每個反應0.5分。
C→D氧化反應,C→E取代反應,C→F取代反應,E→G取代反應,E→H消去反應,H→I加成反應
3.本小題1分
用氣體吸收裝置處理氯化氫(0.5分)。(只要答出「氣體吸收裝置」即給分);
所需試劑: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用分子式NaOH,KOH表示亦給分)(0.5分)
十.(13分)
4. 本小題3分,A~C各1分
5. 本小題7分,其中化合物6-8的結構式和空格D-G每個1分
6. 本小題3分
㈥ 亞氯酸鍶的化學式 親 快點嘛
亞氯酸鍶的化學式 Sr(ClO2)2
㈦ 有趣的實驗
1、魔棒點燈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後,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2、建造一座「水中花園」
將硅酸鈉(Na2SiO3)溶於水中製成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水玻璃,輕輕將
鹽的晶粒,如鈷、鐵、銅、鎳和鉛的氯化物,鋁、鐵、銅和鎳的硫酸鹽,鈷、
鐵、銅和鎳的硝酸鹽,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搖混),則五彩繽紛的「花」
就慢慢地生長起來了。
3、噴霧作畫
實驗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鉀(KSCN)溶液顯血紅色,遇到亞鐵氰化鉀〔K4[Fe(CN)6]〕溶液顯藍色,遇到鐵氰化鉀〔K3[Fe(CN)6]〕溶液顯綠色,遇苯酚顯紫色。FeCl3溶液噴在白紙上顯黃色。
實驗用品
白紙、毛筆、噴霧器、木架、摁釘。
FeCl3溶液、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鐵氰化鉀濃溶液、苯酚濃溶液。
實驗步驟
(1). 用毛筆分別蘸取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
鐵氰化鉀濃溶液、苯酚濃溶液在白紙上繪畫。
(2)把紙晾乾, 釘在木架上。
(3)用裝有FeCl3溶液的噴霧器在繪有圖畫的白紙上噴上FeCl3溶液。
4、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
反應原理:稀硫酸在加熱時成為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脫水性,使纖維素
(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現黑色或褐色。洗去多餘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實驗步驟:用毛筆蘸取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畫花或寫
字。晾乾後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時間,用水洗凈,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樣或字跡。
5、蛋白留痕
取一隻雞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乾。用毛筆蘸取醋酸,在蛋殼上寫字。等醋酸蒸發後,把雞蛋放在稀硫酸銅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卻後剝去蛋殼,雞蛋白上留下了藍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跡,而外殼卻不留任何痕跡。
這是因為醋酸溶解蛋殼後能少量溶入蛋白。雞蛋白是由氨基酸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條件中發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質,這些物質中的肽鍵遇Cu2+發生絡合反應,呈現藍色或者紫色。
6、自動長毛的鴨子:
用鋁皮剪成一個鴨子形狀(兔子、貓、老鼠……隨便啦),用棉簽沾上HgNO3溶液塗在鋁皮上,過幾分鍾後將鋁皮上的HgNO3搽干。接著就可以看見鋁鴨子自動長出白毛出來!
實驗原理:鋁為活潑金屬,但由於鋁表面有緻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鋁與空氣的反應。HgNO3溶液塗上去後,破壞了緻密氧化膜,同時形成Al-Hg合金,使得Al表面不能再形成緻密氧化膜。Al可以持續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白色Al2O3。
注意事項:HgNO3為劇毒化合物,實驗時注意防護措施!
7、燒不著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製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分子構成的,它含有碳、氫、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質。布條事先浸過30%的磷酸鈉溶液,晾乾後再浸入30%的明礬溶液中,再晾於,這樣,布條上就有兩種化學葯品,磷酸鈉和明礬,磷酸鈉在水中顯鹼性,而明礬在水中顯酸性,它們反應之後除生成水外,還生成不溶解於水的氫氧化鋁。所以實際上棉布條被一層氫氧化鋁薄膜包圍了,氫氧化鋁遇熱後又變成了氧化鋁和水,就是這層緻密的氧化鋁薄膜保護了布條,才免於火的襲擊。經過這樣處理過的棉布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建設上都廣泛的應用。
8、玻璃棒點燃了冰塊
玻璃棒能點燃冰塊,不用火柴和打火機,只要用玻璃棒輕輕一點,冰塊就立刻地燃燒起來,而且經久不熄。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做個實驗看看。先在一個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錳酸鉀,輕輕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後滴上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蘸有這種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隻看不見的小火把,它可以點燃酒精燈,也可以點燃冰塊。不過,在冰塊上事先放上一小塊電石,這樣,只要用玻璃棒輕輕往冰塊上一觸,冰塊馬上就會燃燒起來。請讀者試驗後,做出答案來。
道理很簡單。冰塊上的電石(化學名稱叫碳化鈣)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所生成的電石氣(化學名稱叫乙炔)是易燃氣體。由於濃硫酸和高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它足以能把電石氣氧化並且立刻達到燃點,使電石氣燃燒,另外,由於水和電石反應是放熱反應,加之電石氣的燃燒放熱,更使冰塊熔化成的水越來越多,所以電石反應也越加迅速,電石氣產生的也越來越多,火也就越來越旺。
9、白花變藍花
器具:鐵架台、鐵夾、蒸發皿、滴管
葯品:鋅粉、碘片、漿糊
方法:取一隻蒸發皿放入2克鋅粉和2克碎碘片,拌和均勻,在蒸發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紙花,白紙花上塗以麵粉漿糊。
一朵白紙花,現在我要「滴水生紫煙、紫煙造蘭花」。然後用膠頭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於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煙和白霧騰空而起,團團彩雲都搶著去擁抱白紙花,把白花染成蘭花,再熏染一二次,藍花更加鮮艷、逼真。
原理:干態下的碘片和鋅粉,常溫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少量水作催化劑後,立即劇烈反應生成碘化鋅並放出大量的熱,使未反應的碘升華成紫煙,水受熱汽化,空中冷凝成白霧,碘和白紙花上的麵粉接觸顯蘭色,於是紫煙造出藍花。
10、自燃——糖與氯酸鉀的反應
【實驗原理】
濃硫酸與糖反應時放熱,放出的熱量能促進氯酸鉀的分解,釋放出氧氣。氧氣又進一步氧化糖,糖的氧化放出大量熱,大到足以使糖燃燒產生火焰。
【實驗步驟及現象】
將糖粉與等量氯酸鉀混合均勻放進蒸發皿內,在混合物頂部輕輕地挖一凹痕,向凹痕中滴一滴濃硫酸,即發生自燃。
註:這個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11、火山爆發
〔實驗原理〕
高錳酸鉀與甘油混合激烈反應放出大量熱,使重鉻酸銨分解生成的固體殘渣隨生成的氣體噴出。
〔實驗操作〕
在木板中央堆一方泥土,上面放一坩堝,坩堝周圍用泥圍堆成一小「山丘」,丘頂坩堝上方為「火山口」。向埋在山丘內的坩堝中央堆放5 g高錳酸鉀和1g硝酸鍶的混合物,此混合物周圍堆放10g研細了的重鉻酸銨粉末。用長滴管滴加數滴甘油在高錳酸鉀上,人離遠點,片刻後可見有紫紅色火焰噴出,緊接著就有綠色的「火山灰」噴出。
12、水火相容
在一個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幾顆氯酸鉀晶體放到水底,再用鑷子夾取幾小粒黃磷放到氯酸鉀晶體中。接著用玻璃移液管吸取濃硫酸少許,移注到氯酸鉀和黃磷的混合物中,這時水中就有火光發生。水中有火,豈不是「水火相容」嗎?
秘密在哪裡呢?
在水中放進氯酸鉀,氯酸鉀是含氧的化合物;再放進黃磷,黃磷是極易燃燒的東西,在水裡因為與空氣中的氧隔絕了,所以沒有自燃。但是,加進了濃硫酸,濃硫酸與氯酸鉀起作用生成氯酸,氯酸不穩定,放出氧來。氧又與黃磷起反應而燃燒,這種反應特別猛烈,因此在水裡也能進行,使得水火同處在一個杯中。磷被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與水起作用,生成磷酸。
13、液體裡面的星光
在一支較大的試管中,加入幾毫升無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濃硫酸,在試管背面襯一張深藍色的紙。搖振試管後,關閉電燈,用小匙挑一些高錳酸鉀晶體,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漸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點點,恰似秋夜的星光,還有輕微的炸裂聲。那麼,高錳酸鉀、酒精的混合液里,為什麼會發光呢?
因為高錳酸鉀和濃硫酸接觸,便產生氧氣,它的氧化力很強,能使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燒而發出閃閃的火花。在黑暗的地方看,火花便格外明亮
15、小木炭跳舞
取一隻試管,裡面裝入3一4克固體硝酸鉀,然後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上,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後,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並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並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極了。請你們欣賞一下小木炭優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為什麼會跳舞嗎?
答案
原來在小木炭剛放入試管時,試管中硝酸鉀的溫度較低,還沒能使木炭燃燒起來,所以小木炭還在那靜止地躺著。對試管繼續加熱後溫度上升,使小木炭達到燃點,這時與硝酸鉀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使小木炭立刻燃燒發光。因為硝酸鉀在高溫下分解後放出氧來,這個氧立刻與小木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個氣體一下子就將小木炭頂了起來。木炭跳起之後,和下面的硝酸鉀液體脫離接觸,反應中斷了,二氧化炭氣體就不再發生,當小木炭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鉀上面時,又發生反應,小木炭第二次跳起來。這樣的循環往復,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躍起來。
㈧ 初中化學重點求補!!!
我有歸納好的,1-12單元很全,分6次給你,多看看掌握了就行。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考點1 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實驗探究步驟 觀察物質的性質、變化、現象 結論、解釋
⒈觀察蠟燭的製作材料 燭芯棉線、外殼石蠟 由石蠟製成
⒉點燃前 ⑴觀察蠟燭的顏色、
形態、形狀 乳白色固態圓柱狀 顏色:乳白色
狀態:固態
⑵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難溶於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難溶於水
⒊點
燃
蠟
燭 ⑴用火柴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火焰 火焰分三層,第二層最明亮,內層暗 石蠟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層,第二層最亮,內層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後取出 火柴桿接觸外焰部分變黑 外層溫度最高,加熱用的是外層
⑶用一乾燥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石灰水,振盪 燒杯內壁有水霧,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⒋
熄滅蠟燭 ⑴將蠟燭熄滅觀察 有白煙
蠟燭燃燒時先由固態轉變成液態,再汽化,而後燃燒
⑵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 白煙燃燒
考點2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實驗探究步驟 觀察物質的性質、變化、現象 結論、解釋、化學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⑴在兩個集氣瓶中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倒放水中。將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氣瓶內,吹氣 集氣瓶中的水排出,集氣瓶內充滿氣體 呼出的氣體大部分沒有溶於水
⑵在水中集滿氣體後,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從水中取出正放於桌上 氣體無色 呼出的是無色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⒉探究呼出氣體的性質
⑴向一個盛空氣的集氣瓶和一個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各滴入幾滴石灰水,振盪 盛空氣的集氣瓶內石灰水沒有變渾濁,
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內石灰水變渾濁 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CO2 + Ca(OH)2===
CaCO3↓+ H2O
⑵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盛空氣和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 燃燒的木條在盛空氣的集氣瓶中持續燃燒一會熄滅;
燃燒的木條在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立即熄滅 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少的氧氣
⑶取一塊乾燥的玻璃片對著呼氣,並與放在空氣中的另一塊玻璃片比較 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
考點3 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和作用(見課本附錄1)
考點4 葯品的取用
⒈識記化學實驗室葯品的一些圖標。
⒉葯品取用的基本原則。
⑴實驗室取用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的氣味;不能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⑵取用葯品注意節約:取用葯品應嚴格按規定用量。若無說明,應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⑶用剩的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⒊固體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體葯品的儀器:一般用葯匙;塊狀固體可用鑷子夾取。
⑵取用小顆粒或粉末狀葯品,用葯匙或紙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塊狀或密度大的金屬,用鑷子按「一橫、二放、三慢豎」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體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體,可用膠頭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將滴管懸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觸燒杯等容器壁,取液後的滴管不能倒放、亂放或平放。
⑵從細口瓶倒出液體葯品時,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葯液;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以防瓶口殘留的葯液流下腐蝕標簽;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以免葯液流出。倒完葯液後立即蓋緊瓶塞,以免葯液揮發或吸收雜質。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倒入液體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線。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俯視則讀數偏大,仰視則讀數遍小。
考點5 物質的加熱
⒈酒精燈的使用
⑴酒精燈的火焰分外焰、內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溫度最高,因此,加熱時應用外焰部分加熱;酒精燈內的酒精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絕對禁止用一隻酒精燈引燃另一隻酒精燈;使用完畢,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滅。
⑵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坩堝等;可以加熱但必須墊上石棉網的儀器有: 燒杯、燒瓶等;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集氣瓶、漏斗、水槽等。
⒉給物質加熱:加熱玻璃儀器前應把儀器外壁擦乾,以免使儀器炸裂;給試管里葯品加熱時,應先使試管均勻受熱——預熱,然後對准葯品部位加熱。給液體加熱,試管與桌面約成45度角,且試管內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口不準對著有人的地方。
注意:給試管里固體加熱時,試管口一般應略向下傾斜,以免濕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考點6 儀器的洗滌
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准: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考點7 化學研究的對象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考點8 近代化學理論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論:由道爾頓(英國人)、阿伏加德羅(義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論。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門捷列夫(俄國人)發現。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考點梳理]
考點1 空氣成分的發現
⒈科學史: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
⒉實驗方法及原理:曲頸甑(盛空氣)的熱汞。
汞 + 氧氣——→ 氧化汞
⒊實驗現象及分析
⑴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粉紅色粉末。
體積減少約1/5
⑵容器里的空氣
剩餘氣體約4/5
⒋ 實驗結論: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考點2 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空氣的主要成分及體積分數
空氣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 78% 21% 0.94% 0.03% 0.03%
考點3 混合物和純凈物
⒈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如氮氣(N2)、二氧化碳(CO2)等是純凈物。
⒉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如空氣是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多種物質混合,是混合物。
考點4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用途
成分 主要性質 主要用途
氧氣 化學性質:供給呼吸、支持燃燒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大 潛水、醫療急救、煉鋼、氣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氣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不活潑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根據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醫療上用作冷凍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氣體 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惰性)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護氣;用於航標燈、閃光燈、霓虹燈的電源;用於激光技術,製造低溫環境等
考點5 物質的性質
⒈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是否溶於水、揮發性、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硬度等。
⒉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可燃性、穩定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等。
考點6 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⒈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煙塵(可吸入顆粒物)
⒉空氣污染的危害: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⒊保護空氣的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預報:根據我國空氣污染的特點和污染防治重點,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等。
考點7 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方法
⒈實驗原理及方法:利用過量的紅磷在集有空氣的集氣瓶中燃燒,(使集氣瓶中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觀察集氣瓶中進水的多少,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⒉實驗現象:⑴紅磷燃燒時產生白煙;⑵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里,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了約1/5體積。
⒊實驗成功的關鍵:⑴裝置不能漏氣;⑵集氣瓶中預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紅磷要過量;⑷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
⒋實驗討論:
⑴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紅磷做上述實驗,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燒產生的分別是二氧化碳氣體和二氧化硫氣體,集氣瓶內氣體壓強沒有明顯變化,不能很好地測出氧氣的體積。
⑵進入瓶中水的體積一般小於瓶內空間1/5的可能原因是:①紅磷量不足,使瓶內氧氣未耗盡;②瓶塞未塞緊,是外界空氣進入瓶內;③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瓶塞,使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減少。
考點8 氧氣的化學性質
⑴氧氣與一些物質反應時的現象、化學方程式及注意點(見下表)
物質 反應現象(在O2中燃燒) 化學方程式 注意
木炭 ⒈發出白光
⒉放出熱量
C + O2=== CO2 盛有木炭的燃燒匙應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硫 ⒈發出藍紫色火焰(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
⒉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⒊放出熱量
S + O2=== SO2
硫的用量不能過多,防止空氣造成污染
紅磷
(暗紅) ⒈產生大量白煙
⒉生成白色固體
⒊放出熱量
4P + 5O2=== 2P2O5 此反應生成的P2O5為白色固體,現象應描述為白煙
鋁
(銀白色固體) ⒈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⒉生成白色固體
⒊放出大量的熱量
4Al + 3O2 ===2Al2O3 ⒈鋁非常薄
⒉預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濺落瓶底,炸裂瓶底⒊鋁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鎂條 ⒈發出耀眼的白光
⒉生成白色固體
⒊放出大量的熱量
2Mg + O2=== 2MgO
鐵絲 ⒈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⒉生成黑色固體
⒊放出大量的熱量
3Fe + 2O2====Fe3O4 ⒈預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濺落瓶底,炸裂瓶底
⒉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⑵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具有氧化性。
考點9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⒈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汽油揮發、冰雪融化、電燈發光等。
⒉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鎂條燃燒、鐵生銹、食物腐敗等。
⑴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
⑵化學變化中伴隨的現象是: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⑶化學變化中發生能量變化,這種變化以放熱、發光的形式表現出來。
⒊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系:在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中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
考點10 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緩慢氧化
⒈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它屬於基本反應類型。
⒉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它不屬於基本反應類型。
⒊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關系: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也不一定是化合反應。有氧氣參加的化合反應,同時也一定是一個氧化反應。
⒋緩慢氧化:有些氧化反應進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覺,這種氧化反應叫做緩慢氧化。通常無發光現象,但會放出熱量。如:動植物呼吸、食物的腐敗、酒和醋的釀造等。
考點11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⒈葯品: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⒉反應原理:
⑴2H2O2====== 2H2O + O2↑
⑵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⑶2KClO3 ==== 2KCl + 3O2↑
⒊實驗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見右圖)
⒋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
⑵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
⒌用高錳酸鉀制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實驗步驟可以概括如下:
⑴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⑵將葯品裝入試管中,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用帶導管的單孔膠塞塞緊試管;
⑶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注意: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⑷點燃酒精燈,先均勻受熱後固定加熱;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當導管口產生連續、均勻的氣泡時才開始收集);
⑹收集完畢,將導管移出水槽;
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炸
⑺熄滅酒精燈。 裂。
⒍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說明帶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⒎驗滿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帶瓶內的氧氣已滿;
⑵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瓶外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考點12 分解反應
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
考點13 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催化劑是指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催化劑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點14 氧氣的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物理變化)
考點15 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用帶導管的單孔膠塞塞緊試管,把導管一端浸入水裡,兩手緊貼試管的外壁,如果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㈨ 實驗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測定種主、次、痕量元素含量
(1)實驗目的
使用ICP-OES測定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積物中的主量元素氧化鈣、三氧化二鐵、三氧化二鋁、氧化鉀、氧化鎂、氧化鈉;次量及痕量元素鋇、鈹、鈰、鈷、鉻、銅、鎵、鑭、鋰、錳、鉬、鈮、鎳、磷、鉛、銣、鈧、鍶、釷、鈦、釩、鋅,共計28種元素。
(2)實驗原理
用硝酸、鹽酸、氫氟酸、高氯酸分解樣品,趕盡高氯酸,用王水溶解後,制備成25mL分析溶液。
(3)實驗儀器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電熱板,天平,50mL聚四氟乙烯燒杯,滴管,10mL玻璃移液管,10mL塑料移液管。
(4)試劑和溶液
鹽酸(GR)、硝酸(GR)、氫氟酸(GR)、高氯酸(GR)。
(5)標准溶液
混合標准溶液的分組及其濃度見表8.1。
現代岩礦分析實驗教程
式中:ρ為經校正後該金屬的質量濃度(mg/L);ρs為未經校正的該金屬的原始質量濃度(mg/L);ρi為干擾元素i的質量濃度(mg/L);ρSi為標准溶液中加入干擾元素i的質量濃度(mg/L);Ki為干擾元素i的干擾系數;m為試樣質量(g)。
試樣定容體積為2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