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裝置藝術機械

裝置藝術機械

發布時間:2022-09-05 09:58:44

機械類專業就業前景

機械專業是為各行各業製造並提供機械設備和電氣裝置的部門,被譽回為「國民經濟的裝備部答」。
因為過去幾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設有機械類專業,已經培養了不少專業人才,加上傳統的機械企業這幾年經濟效益普遍不好,對人才的吸納能力和吸引力都有限,所以目前機械行業的就業需求並不旺盛。
有專家預測,21世紀的中國很可能成為全球的製造業和加工工業中心,在這種形勢下,對機械的需求必將有較大的提升。行業得到發展,繼而會對用人提出數量方面和質量方面的要求,因此專家預測,機械類專業人才的就業需求將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現「熱銷」局面,高層次的技術人才將成為企業競相爭奪的對象。

❷ 西方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的風格差異(舉例分析)

現代藝術
一、現代藝術的瓦解起源於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臘、西亞)的西方藝術到19世紀後期,出現了轉變的苗頭,這個苗頭進入20世紀後,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這就是西方的現代藝術。
可以把西方現代藝術看成是一座大廈。由各種不同類型的視覺風格組合而成,建造這所大廈的原理,是科學和理性。這是西方數百年來的思想文化核心,也是我們這里比較缺乏的東西,西方人憑借這些在技術和社會管理方面取得飛速進步;但也帶來局限,是抑制生命的部分活力,比如男女相悅離不開自然的吸引力,如果只從職位、收入、門第角度考慮和計算,理性態度是有了,但感情會受影響。所以,在涉及人類情感和性靈的地方,不能只聽科學的。
現代藝術的創作,與科學思想密不可分,結構主義與立體派,工業技術思想與未來派、風格派,機械製造形式與達達派的機械圖紙繪畫,弗洛伊德的釋夢學說與超現實主義,還有以理性手法表達非理性的抽象表現主義,等等,都是科學和藝術聯手的結果,人們把藝術創作看成是一種有規律可循的造物過程,這樣,藝術家出圖紙,工廠按照圖紙生產藝術品,就成了合情合理的藝術創作程序,1960年後的美國就是這個樣子。那時,許多藝術家從事各種各樣的工業與材料試驗,發明新的合成材料,使用機械裝置成為作品的動力系統,聲光電磁成為新的藝術資源,下面幾項藝術活動能說明當時的情況:
(1)光效應藝術(OPArt),這是一種基於光學知識的心理試驗藝術,創作者通過精確校正的色彩和幾何形製造出有動感的光色效果,代表藝術家是布里奇特·里列(Bridgei Riley)和瓦薩雷里(Vasa-relev)。
(2)極少藝術(nIlnlnlallsn1),突出特徵是以工業方式生產藝術品,追求數學的精確性,代表人物是賈德(Donald Judd),作品通常是相同單元的重復。
(3)「動態雕塑」(Kinetic Art),有許多代表人物,如瑞士人廷古萊(Jean Tit-ian),製作了變體繪畫機器,為首屆巴黎雙年展製作了一台「有香味有聲音的變體汽車」;萊里(Len Iye)製作了有微妙平衡的活動雕塑,等等。
(4)燈光雕塑(Lighi Ari)是雕塑的另一發展方向,其形式類似霓虹燈廣告。代表人物是青年藝術家弗萊溫(Dan Fla-vin)。
(5)1966年紐約軍械庫舉辦《藝術和工程》試驗展覽,展出許多高科技手段設計的藝術品,並由此帶動藝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緊密合作。隨後成立的』藝術和技術試驗」組織,有3000人參加。
還有更多的類似活動,頻繁地出現在世界各地,形成風潮。如紐約現代美術館有「機械」展,惠特尼美術館有「光」展,倫敦有機械「動力」藝術展,洛杉礬有「工業」展,等等。科技力量由介人藝術發展到支配藝術,西方現代藝術在藉助科學力量創造新成果的同時,也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下面這些藝術家是1960年代藝術與工業結合的代表:
(1)色面抽象畫家紐曼(Barnetr-man),以近乎不斷重復的方式,製作單一色塊。
(2)金屬雕刻家大衛·史密斯(David SITiith,1906~65),早年在軍事坦克工廠做焊接工人,後來就發展出一種鋼雕刻,這種雕刻提供給觀眾的是它的沒有實際功能的機械性品質。
(3)行動藝術與色百抽象結合的畫家弗蘭肯塔拉(Ftankenthaler,1928-)對抽象表現主義資源的再利用,把藝術變成某種物理信息的表達.(4)黑條畫家吏泰拉(Frank:tLixlla,1936-),使用銅和鋁探討不同形狀的畫布造里,以矩形和棱形為多,創作大、規模的色快分割作品。
二、現代藝術的性質有學者把西方美術的歷史概括為三個階段,即:前現代一現代…後現代。這個分期法中,一切藝術都是圍繞著「現代」來確定其時段的,「現代」成了劃分歷史的坐標,這個分期法狠簡單,也容易記,我們不妨惜來一用。
旅美日本文學理論家灑井直木(NaOki SakiIJi)在一篇談日本後現代文化的文章中說:"前現代一現代一後現代的序列暗示了一種時間順序,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秩序從來都是同現代世界的地緣政治構造結合在一起的,現在眾所周知的是。這種秩序基本上是十九世紀的歷史框架,人們通過這個框架來理解民族、文化、傳統和種族在這個系統里的位置."歷吏階段的劃分不是純然時間性的,而是和空間糾葛在一起的。這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里,不同地域可能分別處在不同的文明階段;比如同處19世紀,中國是封建帝制國家,而西方早已進入資本主義,因此,有人說凡是當代出現的藝術都是當代藝術:是不對的,現在我們國家展覽會中出現的許多美術作品就不具有當代藝術的特徵,甚至不具有現代藝術的特徵,這正是東西方地域差別的結果。
無論是「前現代」還是「後現代」,都是與「現代」進行比較後才可能產生的看法,弄清什麼是「現代」,是進行這種比較的前提。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體察「現代藝術」發生轉變的原因。
一種是風格和形式的角度,這是一種數量的概念。從理論上說,我們可以計算出西方現代主義階段創造的視覺形式和風格的數量,這個數量很多,以倍數超出已往任何時代,也是中國已有美術形式和風格的總和也無法比擬的數量。
另一種是價值的角度,所謂價值,是斷什麼好,什麼不好的標准,價值是質的概念,關系重大。不同價值觀導致不同的評價結果,比如,用明清文人的價值觀看今天的中國畫,就會認為今不如昔。
從數量角度看現代藝術,我們會發現西方藝術家們在短短半個多世紀里,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精神,實踐了藝術形式(架上藝術)變革的各種可能性,乃至沒給後人留下多少有待探索的空間。革命已經成功,同志無須努力,後來的藝術家只好另闢踝徑。
從價值角度看現代藝術,我們會發現它基本上屬於精英文化范疇,能堅守高雅藝術的節操,不屑於與凡俗為伍,這種觀念就其本性來說,是歷史上貴族文化的衍生物,但社會變化了,精神貴族們失去了世襲領地,也只好去塵世中摸爬滾打。
具體說,現代藝術的價值觀表現在下列凡個方面:
(1)追求純粹。現代藝術追求視覺產品的純粹性,在創作中只考慮形式要素,忽略其他因素,如歷史、宗教,文學等內容的介人,因而促成抽象藝術的發展。一般說,追求純粹是精英化和專家化的思想,有局限性,等於畫地為牢。
(2)提倡原創,這是把體育競技的標准用到藝術上,把藝術創作看成是藝術史上的破紀錄競爭,但體育是優勝劣汰,藝術可不是這樣,藝術的發展不是進步,是改變。比如不能因為有了畢加索就說倫勃朗差。
(3)引形式至上,重視形式不是現代藝術特有的習性,古典藝術也非常講究形式感,但古典藝術的形式服從內容表現,或者說,形式隱藏在形象的後邊,而現代藝術是為形式而形式,賦予形式以獨立價值和功能。
(4)叫自我中心。現代藝術家多閉門造車,表現自我,不考慮觀眾,還經常通過怪異行為和奇裝異服而顯示與眾不同,因而作品也十分個人化,不容易理解,也因此幫助美術批評家獲得了解釋此類作品的特權。
(5)整體單調。這是指在現代藝術流行時期,一切非現代的作品,如傳統寫實手法的、有民族地域特徵的、非發達國家的作品,均被排斥,弄得全球藝術家都要使用「跨國界語言」,因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全球性藝術語言貧乏症。
從以上幾個方面看,我們就能理解,有反對它的力量出現,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後現代藝術的出現反對現代藝術的力量是在1960年代未出現的。
就在科技強權席捲一切,精英化,純粹化的藝術山窮水盡的時候,新的藝術活動出現了,這些活動與當時的潮流是那麼不同,竟然使西方藝術峰迴路轉,另開局面。下面就是當時新出現的幾項藝術活動:
(1)大地藝術(LandArt或Earth Art),可以看成是室內裝置作品向戶外發展的結果,最早的樣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國的斯通亨治圓形石柱,而美洲的廣闊土地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以沙漠、高山和草原為原始材料,修整出或附加上巨大的幾何形式,是大地藝術的早期特色。最有名的作品是羅怕特·斯邁森(Robert Smithson)的《螺旋形防波堤》,這個堤壩寬15英尺,觀眾可以沿著堤壩走幾圈,除此而外沒有任何實用功能。
(2)裝置藝術(InstallatiOn),是一種由非藝木材料構成。可在室內短暫陳列的立體展品,其中極少部分也會被博物館收藏,它是一種布置展品的方法而非藝術特色或風格,所以它可以為許多藝術流派服務。最初的裝置由棄置傳統雕塑材料而來,其主要定義是:「(1)它們是裝配起來的,而不是畫。描、塑或雕出來的;(2)它們的全部或部分組成要素,是預先形成的天然或人造材料、物體或碎片,而不打算用藝術材料」。早期裝置藝術的代表是德國的達達藝術家施威特(Kllrt schw-Itter),他在1920年代用各種材料將自己的住宅堆滿。
(3)身體藝術(BodV art),是創作者將自己的身體作為藝術表達的材料,並結合繪畫、攝影、錄像或其他現場記錄手段。形成的一種非戲劇化的表演藝術,「非戲劇化」是指無虛構、表演和做作成分。如勒瓦(Barry Le Va)的作品就是在相隔十幾米的兩堵牆之間跑來跑去,直到累倒為止。另一位維托·阿康西(Vito Acconci)曾經是個詩人,心理上有受虐傾向,比如他努力去咬自己身體上能咬到的部位,不咬出痕跡不罷休,還在公開場合手淫,並且架上擴音器將聲音傳播出去,迫使公眾成為「窺淫」者,試圖以此沖破社會禁忌,還有一位是克里斯·怕登(Chris Burden),這個人更是受虐狂,代表作《5天囚禁》是連續5天將自己關在一個鐵箱子里;另一名作《槍擊》是讓他的朋友在匕英尺外向他的左臂開槍,這種驚世駭俗手法,使他立刻獲得了世界聲譽。
(4)概念藝術(ConceptuaI Art),來源於1920年代早期的達達藝術,認為藝術沒什麼神聖和持久的價值,它的本質是思想或者概念,物理形態的具體作品並不重要,所以也叫思想藝術(Ideaart),後物體藝術(Post Object art)或無物體藝術(De-materialized art),用來記錄思想的文字材料,或者對一個事件的照相實錄,是概念藝術的常見形態。概念主義藝術家探詢藝術與思想或者藝術與知識的關系,這種探詢的終點是文字的、數學的或美學與哲學的,從道理上說,這種作品實際上不是用來觀賞的,傳統的展出形式不適用。但既要展示內在思想又要避免外在形式,仍是長久的難題,那些被看成是觀念藝術的作品,多是在美術館和其他公眾場合展出一些臨時性的裝置,例如隨便堆放一些木頭、磚塊或其他雜物,有一個例子是在美術館中展出一個巨大的鳥籠,里邊有些活的鳥和其他物品,另有一個概念藝術團體則是一些從事隨筆寫作的人。代表人物有約瑟夫·庫蘇斯(Joseph Kosuth)、邁爾·波施納(MeI Bochner)和漢納·道波溫(Hanne DarbOven)等人。
(5)過程藝術(Process art),認為藝術的製作過程比事先的構思重要,體驗時間流逝勝於觀看靜止和持久的物體,力圖表達瞬間即逝的短暫存在,此種藝術多使用易於體現時間變化的軟性材料,最初的來源是波洛克和德庫寧在創作中隨意滴濺顏料的偶然性,創作過程多是作者對展出材料的任意改變。代表人物是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他的一件作品是在展廳里堆放一些沒有任何價值的混雜材料。他每天去改變這些材料的放置狀態,到展覽結束時就將這些東西收起來扔掉。
有了上面一些活動,此後的西方藝術就出現兩種相反的發展趨勢,一種是純藝術,就是讓藝術保持獨立品性,以區別其池事物。在純藝術里,什麼是繪畫,什麼是雕塑,有著明確的質的界定,另一種趨勢則是混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尤其是混淆藝術與生活的區別。前一種藝術的所謂「純」,恰好是後一種藝術所竭力排斥的東西。而排斥的理由則是認為藝術的本質是啟發創造性,人為地劃分藝術范圍是對刨造力的束縛,只有當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時,藝術的創造力才能在最廣泛的程度上得以體現。
新的藝術思想傳播迅速,到川的年前後,美國的藝術雜志中就不再是滿篇塑膠鋼和幾何型了,天然材料,行動的過程,環境和觀眾的介人,語義解析,攝影實錄,逐漸成為藝術傳媒的主要報道內容。至此,現人藝術的觀念、方法和形式有了重大改變,人們說的後現代藝術,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下過,藝術吏的更迭不是軍事交接。下會形成截然兩端的局面,所謂新與舊,尾聲與開場,往往同時存在,只是論述者為了敘述方便,習慣將糾纏在一起的事實分開來說,囚此,我們常會看到學者們對許多所謂流派運動的開端有眾多說法,本文論述後現代藝術,因為要刻意尋找時間推移的秩序,就無法同時兼顧空間的劃分,這是要請讀者注意的。
促成西方現代藝術在1960年代未轉變形態的原因很多,通常認為與下列社會背景有關:
(1)美國在越戰的失敗,導致反對戰爭的情緒增長,再加上冷成格局下的國際環境,陵人們對於人類社會和現實生活不抱有大多希望,並進一步開始蔑視已有的人類生活准貝1。在文化領域出現反主流和否定永恆價值的傾向。
(2)工業發展的副咋用。工業的進步曾給人類社會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副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環境污染,能源緊缺,有毒廢料,核武器危險,陵人們認識到,科學技術在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叉帶來了新的問題,人們開始清醒地看待工業進步的利弊得失,對科學方法產生了懷疑。
(3)社會問題突出,豐富的物質生活解決不了精神的問題,戰後「垮掉的一代」出現。1968年,歐洲和美國都出現了學生運動熱潮。
(4)新思想的出現。歐洲j午多哲學家們對當代文化提出了新看法,從而對藝術界產生影響,這些哲學家包括羅蘭巴特、福科、德里達、拉康,利奧塔等人,他們對已有的社會抖學理論提出吠疑,關任多種文化形態,引導人們懷疑任何單一的理論框架和終極判斷,在藝術領域則是重新肯定具象的價值,從而導致對追求形而上的現代藝術的脫離。
除了上述外在因素,過分理性兒和科技化是促使藝術方向發生轉變的內在原因。需知人類的精神世界和自然生態一樣,既變化萬端又相互平衡,如果其中某仲囚幸過分發展,就會有相反的力量來克服它。如果科學對藝術干預大多,就會有反科學的力量出現。
四、後現代藝術的價值觀1980年代以後,以美國為中心,後現代藝術已經風起雲涌,成為新的世界性的藝術潮流。綜合地看這些藝術現象,可以明顯感知新的價值現在成長,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求純粹,當代藝術不局限於視覺形式,語言文字、音樂戲劇、大眾傳媒。數碼影降、聲光電化,只要能傳達特定信息,就無所不用,繪畫超越平面限制,雕塑結台風景和建築,展出場地也不局限在畫廊扣博物館,在當代西方,所謂視覺藝術已經與其他門類藝術難分准解。
(2)善侍傳統。人類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棄之如蔑很可惜,當代藝術家不反對傳統,而是利用過去以更新自我。在時間和環境改變後,舊符號可能產生新意義,分冰的「天書」,蔡國強的「草船惜箭」。都是這樣。
(3)非個人化,在藝術之上,除了19世紀後期到J)世紀中期這段時間,「個人表現」都不是創炸的主要目標,後現代藝術強調社會功能,使藝術走出象牙塔,貼近大眾生活,藝術家以天下任為己任,關心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不再是特立濁行的另類人物。
(4)多種標准,「多元」是當代藝術的核心觀念,雖然國際上仍有主流藝術趨勢的存在,但卻不再用統一的標准判斷優劣,比如承認不同國家,民族,地域的藝術的價值,女性藝術、土著藝術,非發達國家藝術受到重視,等等。但也因此出現繁雜混亂的局面,難以系統化。
綜合以上的論述,也許我們可以對後現代藝術有個粗淺的認識:它起源於對現代藝術的反叛,發展出表達思想和傳遞信息的新方法,觀念的更迭,技術的轉換,以及它所代表的公眾意識、多元價值觀和自由創造精神,體現了西方當代文化中的發展趨勢,但由於地域,文化和體制的不同,中國美術界還不能在短時期內以整體面貌融入這一全球范圍的藝術運動,但這並不妨礙新藝術因素的增長,也不妨礙我們從常識的角度去獲得西方當代藝術的知識。
五、杜尚的啟發在涉及西方後現代藝術的話題時,不能不提到法國畫家杜尚(MarceI Du-champ)調池被人們描述成西方後現代藝術之父,理解他的藝術和生活,對理解西方後現代藝術的諸多奇妙現象大有幫助,但理解杜尚是個難題)因為他的作品與生活都與常人相去太遠;難以合理解釋。
雖然杜尚的藝術實踐止於1930年代。而且在1968年去世,但他旱期的短暫藝術活動卻在後來產生了持續的影響力。1913年他完成了第一件現成品藝術《自行車輪》表達對傳統作品中注重結構的輕視。並暗示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觀念而非製作技巧。《巧克力研磨機八號》差不多是杜尚最後一件架上作品,是對學院派油畫的嘲弄。1915年後杜尚定居紐約, 1917年完成《泉》是一隻小便器;另一件作品是L.II.O.O.Q,(1919),是給印刷品《蒙娜麗莎》添上小鬍子。杜尚最重要的作品是《大玻璃》又名《新娘被她的漢子剝得精光》,該作品從1915年開始製作,至1923年仍未完成。192O年後,杜尚對光學和電影的興趣與日俱增,川年代後他又將興趣轉到國際象棋上。
杜尚最重要的貢獻是「現成品」藝術。雖然從世俗的角度看,把現成的工業產品或是其他物品擺到美術展覽會上是荒誕不經的,但事實上這卻改變了人類對藝術乃至對世界的整個看法,人們開始質疑傳統價值觀念和藝術創作模式的必要性,至少。在西方後現代藝術中,「現成品」的影響無處不在,並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人們以啟發:
(1)形式與美都不重要。自古以來,藝術家以創造美的形式為天職,並賦予此類工作以崇高的地位和價值。但杜尚認為美並不存在,藝術和創造藝術的人也沒什麼特別崇高的地方,他告訴人們,普通物品與藝術品沒什麼區別,果藝術是美的;那普通物品也是美的,如果普通物品不美,那藝術也好不到哪兒去,所謂藝術的審美價值只不過是人們的成見而已。他把那個「小便池」送進展覽會,對打破這個成見起了很大作用。
(2)環境和時間比作品更重要,變現成品為藝術品的決定因素是環境和時間。與作品本身無關。這說明,在一定條件下。任何東西乃至行為都可以是藝術;也可以反過來說,當條件改變時,任何東西乃至行為都可以不是藝術,按中國話說,就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由於環境和時間永遠在流動扣變化中,所以文藝復興的經典「蒙娜麗莎」到了20世紀,就可以被畫上小胡於,成為笑料;囪行車輪和凳子放進美術館里,就等於結構主義的雕塑。
(3)引藝術回到自發和天然的狀態,人類最初的藝術活動是自發和天然的,無須專門訓練,更沒有藝術家和非藝術家之別。但後來就有了分工,藝術成了一項專門的工作,也因此有了專門的關於藝術的標准。顯然,這種分工和標準是以往制度的產物。有礙於健全的人性發展。如果在社會條件改變的情況下,仍然把這些已有的標准當成至高無上的法則要人們遵守,就太不合理,「現成品藝術」就是完全不把已有的藝術標准乃至文化尺度放在眼裡,以一種看似搞笑而實際上相當深刻的思想,嘲笑了人類在文化領域的拘謹和匠氣,從而呼喚一個新的富有自由創造精神的時代的到來。
(4)叫取消技術的限制,人們久已習慣將藝術創作看成是一種專門的技術操作這程,所以才有美術學院和專業畫家,「現成品」藝術卻與作者的個人技術無關,它只需要一種選擇的眼光,而選擇是一種思考過程,與物質產品的製作技術毫無關系。杜尚在這里告訴人們,藝術的價值在於思想。有思想,任何物質產品都可以成為藝術品。這種將藝術等同於思想的做法,客觀上取消了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學科,暗含了藝術與藝術史即將終結的理論判斷。
美國畫家德庫寧(De Koonig)說:「杜尚一個人發起了一場運動一一這是一個真正的現代運動,其中暗示了一切:每個藝術家都可以從他那裡得到靈感」,以似乎是隨手拈出的「現成品」,輕松地扭轉了西方藝術發展的方向,是杜尚留給後人的先驅者形象。杜尚之後,反對一切既定的藝術模式和評判標准,以毫無掛礙的自由精神為藝術創作目標,成了西方藝術界的共識。

❸ 卓凡的主要個展

《我要寫字——卓凡行為藝術》個展(人工裝置) 策展人:利博爾-塞奇卡(捷克) 展地:捷克駐華大使館 2011年10月8日北京
《我要拈花——拈花八式》個展(人工裝置) 策展人:趙寂惠 展地:中國陳設委總部 2011年9月29日北京
《我要拈花——卓凡裝置展》個展(人工裝置) 策展人:邱志軍 展地: 福建美術館福建省福州市 2011年9月24日福建
《機械復制時代的人工裝置》個展(人工裝置) 策展人:胡斌 展地: 廣州53美術館 廣東省廣州市 2011年8月6日廣州
《尚品》個展(人工裝置) 策展:高燕 展地:798藝術區紅三房 2011年6月18日北京 《食言者》個展(人工裝置) 策展:利博爾-塞奇卡(捷克) 展地:捷克駐華大使館 2010年10月1日北京
《自動全自動——卓凡人工裝置藝術展》個展(人工裝置) 策展:張海濤 展地:宋庄美術館 2010年8月1日北京 1、《捷豹速度》機械裝置——展覽主題:創客嘉年華 策展團隊:創客嘉年華組委會 展地:中華世紀壇 展地:北京市朝陽區長安街 2012年4月
2、《我要捉影》 機械裝置——展覽主題:ART北京影像展 策展:趙力吳秋罨 展地:北京中國農展館 2012年4月
3、《我要抓住》 機械裝置---展覽主題:任我行國際新媒體展 策展人:顧振清 展地:北京工體--北京市東城區 2012年6月25日 北京
《我要馴獸》----雕塑展覽主題:閱水成川 策展人:范迪安 展地: 中國美術館北京市東城路朝陽門內街2011年9月25日 北京 1、《我要馴獸——豹子》---機械裝置——展覽主題:清晰的地平線——1978年以來的當代雕塑 策展人:何桂彥 展地: 寺上美術館--北京市順義區火寺路 2011年11月 北京
2、《我要馴獸——熊》---機械裝置——展覽主題:龍生九子 策展:吳鴻 展地:紅星畫廊 中展德美 2011年11月
3、 《紅霧》---裝置藝術---展覽主題:復感 動觀 2011海峽當代藝術雙年展 策展人:范迪安 黃才郎 展地(一): 中國美術館 展地(二): 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 地:北京市東城路朝陽門內街 台灣台中市路台中市 五權西路 2011年3月7日 北京 2011年6月10日 台中
5、《我……》系列(我·很用力……我·很高興……)裝置藝術---展覽主題:《異體·異在——「生理實驗」當代藝術專題展》 策展人:胡斌 展地: 廣州53美術館廣東省廣州市2011年2月27日 廣州
6、《呢喃·自在之蓮……》---裝置藝術---展覽主題:超驗—當代藝術家實驗展 策展人:寧佳 展地:以太空間 展地: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路11號院N2-43號 2011年1月2日 北京
7、《X光片·運動……》---裝置藝術---展覽主題:超現實波普 主辦:中華文促會、卓達三溪堂 策展:彭峰 承辦:流動藝術北京紅風匯 展地:天津卓達三溪堂雕塑園區三溪塘 2011年1月 天津
8、《X光片·我很用力……》---裝置藝術---展覽主題:藝術日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成立暨當代藝術邀請展 展覽委員會:杭間 杜大愷 石沖 陳輝 島子 張敢 策展:島子 展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 中國當代藝術基金會 2011年1月 北京 1、《自動化﹒我很高興》--- 裝置藝術---展覽主題:軌跡與質變 北京電影學院60周年院慶當代藝術邀請展 暨第二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 策展:劉旭光 王鴻海 展地:北京電影學院 2010年10月 成都
2、《產生泡沫的速度是……》---裝置藝術 展覽主題:「隋建國和他的學生」當代藝術展 策展:劉禮賓 展地:成都A4畫廊 2010年8月 成都
3、《懸掛》---裝置藝術 展覽主題:首屆多媒體藝術展 策展:吳秋龑 展地:798創意廣場 2010年7月 北京
4、《狂奔》---裝置藝術---展覽主題:集美首屆國際當代藝術作品展 策展:王新輪 展地:集美大學 2010年6月 廈門
5、《奔跑的捷豹》---裝置藝術---展覽主題:北京首屆動畫藝術節 策展: 孫 炎 展地:北京王府井步行街 2010年7月 北京
6、《旋轉﹒產生泡沫的速度是》---裝置藝術---展覽主題:當代藝術青年批評家邀請展 策展:杭春曉 展地:北京時代美術館 2010年6月 北京
7、《霧爆……》---互動影像—裝置作品---展覽主題:「獨白」當代藝術展 策展:盛 葳 展地:成都A4畫廊 2010年5月 成都
8、《西紅柿》---影像作品---展覽主題:2010年ART北京 策展:吳秋龑 展 地:北京農業展覽館
2010年4月 北京
9、《喘息》---互動裝置藝術---展覽主題:2010北京車展之「同做公益人 南登陸大廳主場開幕式」 策展:羅 明 展 地:北京新國際展覽中心 2010年4月 北京
10、《懸掛的高度3米3》---現成裝置藝術---展覽主題:「不確定的可能性」——798及周邊青年群落展 策展:張海濤 夏彥國 展地:宋庄美術館 2010年元旦 北京 1、《捷豹。速度》(互動雕塑—機械裝置作品)展覽主題:經驗驚艷 中國當代藝術展 策展:盛葳 何桂彥 展地:北京中汽南方捷豹旗艦4S店 2009年10月 北京
2、《對視》 (互動造型裝置作品)展覽主題:「製造生活」策展:劉曉輝 展地:中間藝術館(北京市海淀區杏實路65號) 2009年10月 北京
3、《白布·清洗成白布的時間是……》(互動圖片—裝置作品) 展覽主題:北京大學首屆實驗短片展之中國青年影像藝術家實驗電影(影像)作品展 策展:沈朝方 展地:北京大學 2009年10月 北京
4、《旋轉.被牽動的奧古斯都右臂》(互動雕塑裝置作品) 展覽主題:「岸·月亮河首屆學院雕塑展」 策展:田華豐 展地:月亮河美術館(北京通州) 2009年10月 北京
5、《觸感·這個手指捅爛番茄的力度是……》(互動影像—置作品)展覽主題:「回憶未來?未完成」實驗媒體藝術展——青年策展人邀請展(第五屆中國宋庄文化藝術節)策展:吳秋龑 展地:小堡美術館 2009年9月 北京
6、《東方即白· 被捅痛而驚醒的雄獅》(互動雕塑機械裝置作品)展覽主題:「再實驗:智性與意志的重申」青年藝術家推薦展(2009北京798藝術節之主題展 )策展:鮑棟 杜曦雲 劉禮賓 展地:798藝術區 2009年9月 北京
7、《每分鍾·脊骨抽動的頻率是……》 (互動現成品裝置作品)展覽主題:「同行」——德中當代藝術展 策展:鄒躍進 王春辰 展 地: 武漢市美術館 2009年9月 武漢
8、《 你,最高的肺活量是……》 (互動影像—裝置作品) 展覽主題:「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我們的能力」及研討會 策展:全丙森(韓國) 王春辰 展 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9年7月 北京
9、《每分鍾:這部車的激情頻率為18次每分鍾》(互動造型裝置作品) 展覽主題:「各搞各的」 當代藝術展 策展:顧振清 展 地:台北現代美術館 2009年2月 台北
10、《每分鍾:來回抽動的頻率為30次每分鍾》(互動現成品裝置作品) 展覽主題:「無法——草場地的春天」展 策展:顧振清 展 地:荔空間 2009年3月 北京 1、《刺痛》(互動現成品裝置作品)展覽主題:中央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 展 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8年12月 北京
2、《每分鍾:這部車的呼吸頻率為22次每分鍾》(互動造型裝置作品) 展覽主題:「中國幻想」展 策展:黃篤 展 地:鑄造美術館 2008年11月 北京
3、《這部車輪胎的直徑比是61:55:50:39》 (現成品改造作品) 展覽主題:「圖畫手工」展 策展:閻 安 展 地: 偏鋒藝術中心 2008年9月 北京
4、《透視》(現成品改造作品)展覽主題:「空白·北京」巡迴展 策展:周 翊(美籍) 展 地:北京豐聯廣場.北京中間美術館.北京華聯廣場 2008年7月 北京 《材料研究》(現成品改造作品)展覽主題: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研究生畢業」展 展 地:中央美術學院王府井美術館 2006年5月 北京
2004年《四環.晴》(雕塑作品)展覽主題:中央美術學院「賓虹意象」展學院之光展 展 地:中央美術學院多功能主展廳 2004年4月 北京
2003年《門》(空間裝置作品)展覽主題:「界限」當代藝術展 策展:呂勝中 展地: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展廳 2003年5月 北京
2003年《結構》(材料作品)展覽主題: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室聯」展 策展:隋建國 展地: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通道展廳 2003年10月 北京
2002年 藝術活動《蘋果樹》(材料作品)展覽主題: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 展 地:中央美術學院多功能主展廳 2002年6月 北京
2002年《記憶1》(金屬材料作品)展覽主題:中央美術學院「通道畫廊」巡迴展 策展:文 樓 展 地: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通道展廳 2002年4月 北京
2001年 藝術活動《手》(雕塑作品) 策展:孫 偉 展覽主題: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生作品展」 展 地: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通道展廳 2001年10月 北京

❹ 歐洲藝術發展史的開端到現在的歷程是什麼

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拉開了西方近代美術史的開端。任何事物的發生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既不會突然出現,也不會瞬間消失。在整個文藝復興背後的推手是歐洲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城市工商業的繁榮及其政治上的相對獨立或自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們在滿足了物質需求後必然會追求更高層次——精神需求。

文藝復興期間湧出了眾多著名的藝術家,代表人物有.達·芬奇、 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安吉利特、尼德蘭等,他們的藝術手法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的藝術愛好者們。

二十世紀雖然不及文藝復興來的精絕,可在整個藝術史中也是一個活躍的年代,短短百年間,涌現出眾多的藝術流派,從野獸派開始,經歷了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達達主義、風格派、形而上畫派、包豪斯、超現實主義、巴黎畫派、抽象表現主義、新現實主義、波普藝術、歐普藝術、地境藝術、觀念藝術、行為表演藝術、照相寫實、激浪派、極少主義、女性主義、塗鴉主義、裝置藝術、影像藝術、新媒介藝術、全球化時期、象徵主義、俄國前衛藝術、構成藝術、八人畫派、現代雕塑、後現代名詞解釋,直至世界現代設計。

20世紀初工業文明、機器時代的到來,年輕的藝術家們普遍關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來表現在迅猛變革的工業社會里人們的內在情緒和心理。立體主義的產生時期和表現主義差不多,不同的是表現主義宣洩的是藝術家們對戰爭、社會現實的不滿,而立體主義起源於塞尚的理論和創作實踐,藝術家們把塞尚的「要用圓柱體、圓球體、圓椎體來表現自然」這句話當著自己藝術追求的理想。立體主義更多是在折射工業文明、機器時代的社會現實。代表人物就是全民偶像的畢加索,他熱衷於前衛藝術創新,也不放棄對現實的表現。《亞維農的少女》這幅不可思議的巨幅油畫,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隨著社會的逐漸穩定,社會環境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期間出現的畫派大都沒有太多革新,受著前面一些流派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1919年在德國成立的一所設計學院,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雖然只經歷了短短的十四年,但在藝術史上卻有著重要的地位,包豪斯優越嚴謹的教學體系更是沿用至今。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無論是外在還是內涵,都值得人們學習欣賞。一直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在當時它是烏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歷程就是現代設計誕生的歷程,也是在藝術和機械技術這兩個相去甚遠的門類見搭建橋梁的歷程。設計在藝術史上始終不能像繪畫那麼受人關注,而正是包豪斯,引發了人們對設計的重視,這也順應了工業高度發展的社會需求。

在此之後的藝術流派中不得不提的是抽象表現主義,在藝術內容上它沒有什麼巨大的創舉,但卻是第一個由美國興起的藝術運動。美國興起此藝術運動跟當時紐約想要取代巴黎成為世界藝術中心是有影響的。也是二戰之後西方藝術的第一個重要的運動,享有的地位無與倫比。它是戰後漫長風格實驗的開端,標志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自此之後的一段時期里,西方現代藝術的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研究中國美術史也會發現,藝術中心往往代表著經濟中心,這也從側面的反映,隨著藝術中心的轉移,世界的經濟中心也發生了變化。

正像波普藝術,雖然起源於英國,真正發展至鼎盛卻是在美國,文化的傳承拋開不說,經濟在無形中猶如一張大手暗自操控著。美國波普藝術家聲稱他們所從事的大眾化藝術與美洲的原始藝術和印第安人的藝術類似,是美國文化傳統的延續和發展。波普藝術也是一個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藝術運動。它試圖推翻抽象藝術並轉向符號,商標等具象的大眾文化主題。簡單來說,波普藝術是當今較底層藝術市場的前身。60年代,波普藝術的影響力量開始在英國和美國流傳,造就了許多當代的藝術家。後期的波普藝術幾乎都在探討美國的大眾文化。波普藝術特殊的地方在於它對於流行時尚有相當特別而且長久的影響力,不少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師都直接或間接的從波普藝術中取得或剽竊靈感。 可以這樣說,在藝術精神上波普雖沒有深造,卻發展了藝術的其他道路。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爾,他成了惡搞、前衛、瘋狂、流行、經典的代名詞。

17世紀:巴羅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產生於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北歐和中歐地區外,它逐漸衰落。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建築史中則用以指1530~1600年間義大利某些建築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
從17世紀30年代起,義大利教會財富日益增加,各個教區先後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由於規模小,不宜採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為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等單一空間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一朵奇花。
巴洛克藝術在各方面的表現:
建築方面:柱子特別粗大,屋頂布滿雕刻。滿足霸者心態,如路 易十四時期所建築凡爾賽宮雕刻方面:皺折陰影誇大濃烈,使得姿態誇張。 繪畫方面:然雖同為中世紀之宗教畫,但由於立足於自由主義之 上,因此也在技術上充份的發揮洗練的功夫。構圖雄 偉豪邁、色彩豪壯華麗富變化、明暗的陰暗對比深刻 、線條極盡曲折,使人有極度誇張之感。其它方面:畫人物豐滿健壯,且視女性化的柔弱藝術為禁物。西班牙十字軍東征的失敗和好望角、新大陸的相繼發現促使西、葡兩國取代了義大利的地位,使得到了十七世紀,西班牙由文藝復興運動轉變成巴洛克藝術。 西班牙深受信奉「舊教」的影響,使得王室、教會仍持強大的勢力,此異於義大利和法蘭德斯,而在此對宗教的神秘感情與專制 . 君主的強大勢力之下,所誕生的庄嚴的藝術便為「巴洛克藝術].

18世紀: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藝術,發端於路易十四時代晚期的法國,盛行於路易十五時代。其風格是精緻纖巧、色彩柔和艷麗。洛可可藝術的興起與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和資產階級的興盛有關。18世紀的法國,封建制度的危機越來越明顯,封建統治階級已經感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於是及時行樂之風盛行。在封建統治階級沒落的同時,資產階級正在興起,洛可可藝術風格正好也適應他們的審美需求。
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發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十八世紀被看成是「理性的時代」或「啟蒙運動」的時代,哲學家從過去假設上帝存在進而推論所有事物的工作,轉換為依據實驗和觀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論世間的萬象,幾乎將神學從哲學中剔除,選擇傾向世俗的路線,趣味從注重高尚的教化轉向尋求輕浮的快感。藝術的風格,在音樂家莫札特、海頓,文學家蒲伯、艾狄生、福爾泰,畫家華鐸、康斯博羅中,貫穿著一種共同主題,它把理性與優美趣味同輕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來。路易十四常在凡爾賽宮開各種舞會,藉著繁瑣的禮儀與無意義的職務折騰貴族們,再以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營造悠閑的環境,有利搞風流韻事,以便消耗貴族們的精力,使他們無暇去策劃造反。因此藝術家授命編造一種理想生活的極樂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個悠閑的、實際上是懶惰的社會快樂洛可可是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那種盛大、庄嚴的古典主義藝術的,這種變化和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與啟蒙運動的自由探索精神(幾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產階級的日漸興盛有關 洛可可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麥爾,德國,1768)。由於當時法國藝術取得歐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藝術的影響也遍及歐洲各國。

18世紀末期: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英語∶Neoclassicism),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並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新古典主義在雕刻藝術上以淺浮雕(bas relief)圖式表現,因此截然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深度雕刻。
以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旗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復。它是適應資產階級革命形勢需要在美術上一場借古開今的潮流。 所謂新古典主義也就是相對於17世紀的古典主義而言的。同時,因為這場新古典主 義美術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緊密相關,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革命的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美術的特徵是: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歷史和現實的重大事件),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視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維安、達維德到安格爾,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並達到高峰。

浪漫主義
19世紀浪漫主義的誕生是對當時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美術的一次革命。浪漫主義以追求自由、平等、博愛和個性解放為思想基礎。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傳達,喜歡熱情奔放的性情抒發。浪漫主義藝術以動態對抗靜止,以強烈的主觀性對抗過分的客觀性。浪漫主義在題材上,多描寫獨特的性格,異國的情調,生活的悲劇,異常的事件,還往往從一些文學作品中尋找創作的題材。
這一畫派擺脫了當時學院派和古典主義的羈絆,偏重於發揮藝術家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創作題材取自現實生活,中世紀傳說和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拜倫的作品)等,有一定的進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
浪漫主義畫派以肯定、頌揚人的精神價值,爭取個性解放和人權為思想原則。在繪畫上主張有個性、有特徵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構圖變化豐富,色彩對比強烈,筆觸奔放流暢,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19世紀: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是 19 世紀在西歐出現的與浪漫主義相對立的一種藝術思潮。由於現實主義藝術家的作品大多對所處的社會的陰暗面進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被稱為批判的現實主義.

印象派繪畫:又稱印象主義畫派。是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流行於歐洲的藝術創作思潮。印象派繪畫出現於1874年,這一年一群無名的年輕畫家舉辦藝術展覽會,其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被一保守派記者用來在文章中藉以諷刺此畫派,稱之為「印象主義畫家的展覽會」,畫派因此而得名。印象主義以創新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反對古典主義、反對浪漫主義。主張畫家到室外,根據眼睛在陽光下直接觀察事物的感受來作畫,表現物體在陽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變化,開辟了繪畫的新領域。印象派畫家從各個方面以新的視角真實地、科學地描繪客觀世界,描繪畫家身邊的現實,表達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但是卻舍棄了通過藝術來表達崇高理想的藝術家的社會職責,表現出頹廢的一面。在世界繪畫發展史上,印象主義具有革新意義,開辟了繪畫語言的新天地,為展示客觀世界和人的主觀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為藝術家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藝術審美的新領域。為20世紀現代主義藝術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0世紀:
1.超現實派 首次超現實主義畫展於1925年在巴黎舉辦,翌年舉辦了第二次。此後,在巴黎、哥本哈根和特納里夫、倫敦、紐約等地有過多次重要展覽。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中斷了該運動的蓬勃狀態,不過由於其成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戰爭倒也間接地擴大了它的國際影響。戰後,在巴黎、紐約等地先後舉辦了國際性展覽會。除了組織各種活動外,超現實主義團體還充分運用雜志、報刊等媒體及傳單、小冊子等手法來傳播其觀念。1966年9月28日,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核心人物布雷東去世,這使團體失去了極其重要的凝聚力量。1969年10月4日,許斯特在《世界報》發表最後一個超現實主義宣言《第四章》,指出「超現實主義運動已經沒有任何內部的一致,我的一些朋友和我本人於二月份決定將它放棄,它和我們再也沒有關系。」曾經轟轟烈烈的一場運動至此結束。不過,其影響力絕不會因此而煙消雲散。事實上,超現實主義運動對20世紀美學觀念有著重要影響
2.荷蘭風格派 一戰期間,荷蘭作為中立國而與捲入戰爭的其他國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離。在極少外來影響的情況下,一些接受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觀念啟迪的藝術家們開始在荷蘭本土努力探索前衛藝術的發展之路,且取得了卓爾不凡的獨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風格派(DeStijl,荷蘭文,即風格之意)。風格派正式成立於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畫家列克(BartvanderLeck)、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萬東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築師歐德(J.J.P.Oud)、里特維爾德(GerritRietveld)等人。顯然,風格派作為一個運動,廣泛涉及到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諸多領域,其影響是全方位的。
3.抽象表現主義畫派 漢斯霍夫曼(HansHofmann,1883—1966)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
4.波普及其之後的畫派 20世紀產生於美國畫壇上的抽象表現主義,標志著西方現代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如果說,這個畫派其實是歐洲現代派繪畫在美國的延續,那麼此後在美國所產生的種種繪畫流派,則全然是美國人自己的創造。波普藝術,便是最早的一個具有美國特點的畫派。
5.至上派 走向純抽象——俄國前衛藝術
6.未來派 未來主義(Futurism)首先是一場文學運動,它最初由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FilippoTommaso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製。在1909年2月20日的《費加羅日報》上,馬里內蒂以浮誇煽情的文辭推出了「未來主義宣言」,號召掃盪一切傳統藝術、創建能與機器時代的生活節奏相合拍的全新藝術形式。未來主義自此誕生,並迅速由文學界蔓延滲透至美術、音樂、戲劇、電影、攝影等各個領域。
7.表現派 表現主義(Exprisseonism)一詞,是德國藝術評論家威廉沃林格(WillemWorringer)在其發表於1911年8月號《狂飈》雜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採用的;他把這個詞,與塞尚、梵谷和馬蒂斯等人的藝術聯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飈美術館舉行的「青騎士」畫展,再次被冠以這個名詞。從此,該詞便成為德國藝術中諸多偏於情感抒發的傾向的名稱。從廣義上說,表現主義可用於所有強調以色彩及形式要素進行「自我表現」的畫家,但其特指的含義,則是基於二十世紀初葉德國的三大藝術運動,即「橋社」(DieBrucke)、「青騎士派」(DerBlaueReiter)和「新客觀派」(DieNeueSachlichkeit)。
8.野獸派 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9.立體派 分解與重構——立體主義畫派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龍的展覽上,當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風格新奇獨特的作品時,不由得驚嘆道:「這不過是一些立方體呀!」同年,評論家沃塞爾在《吉爾布拉斯》雜志上,借馬蒂斯的這一說法,對布拉克展於卡思維勒畫廊的作品評論說:「布拉克將一切都縮減在立方體之中。」他首先採用了「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後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Cubism)的名字便約定俗成了。
10.後印象派 「後印象主義」(Post—Impresionsm)一詞,是由英國美術批評家羅傑弗萊(RogerFry)發明的。據說,1910年在倫敦准備舉辦一個「現代」法國畫展,但是臨近開幕,畫展的名稱還沒有確定下來。作為展覽組織者的羅傑弗萊事急無奈,便不耐煩地說:「權且把它稱作後印象主義吧」。這一偶然而得的名稱,畢竟還切合實際,因為參展者都是印象派之後的畫家。以後,「後印象主義」便被用來泛指那些曾經追隨印象主義,後來又極力反對印象主義的束縛,從而形成獨特藝術風格的畫家,其中傑出者有塞尚、梵谷、高更和勞特累克等。實際上,後印象主義並不是一個社團或派別,也沒有共同的美學綱領和宣言,而且畫家們的藝術風格也是千差萬別。之所以稱之為「後印象主義」,主要是美術史論家為了從風格上將其與印象主義明確區別開來。

❺ 高中畢業學什麼專業好

(1)高中畢業學軟體工程專業比較好。
軟體工程專業的就業情況一直比較不錯,在計算機專業當中的表現是比較突出的,所以如果在本科畢業之後就希望參加工作,可以重點考慮一下軟體工程專業。
(2)高中畢業學影視動漫設計專業比較好。
動漫影視製作專業的前景還是不錯的。動漫產業被譽為21世紀很有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中國動漫市場具有1000億元的潛在價值空間,可以說發展空間非常大。
(3)高中畢業學UI設計專業比較好。
UI設計相比較於編程而言,還是非常適合大眾學的。學完UI設計,能獲得一份穩定而又不失樂趣的工作,同時有利於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在藝術領域可以獲得更多的啟迪。綜合考慮,UI設計是很適合初中生學的。
總而言之,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行業將發展的越來越好,同時,互聯網行業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互聯網行業的就業前景是很廣闊的。

❻ 古代藝術和科技結合的藝術品

東漢張衡「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中國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於漢順帝陽嘉元年(132)製成,候風地動儀用精銅製成,直徑2.7米,其外形像一個大型酒樽。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相當於一種倒立型的震擺)和它周圍的八道(裝置在擺的周圍的8組機械裝置)。在樽的外面相應地設置8條口含小銅珠的龍,每個龍頭下面都有一隻蟾蜍張口向上。如果發生較強的地震,都柱因受到震動而失去平衡,這樣就會觸動八道中的一道,使相應的龍口張開,小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據史料記載,候風地動儀曾成功地記錄了138年發生在甘肅的一次強烈地震,從而證明了它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看看這張附圖,即使沒有功能也是一件相當美麗的擺設,何況還這么精巧,能助人「預知禍福」!

❼ 設計類專業大學排名

藝術設計專業排名前10名大學有:清華大學(排名第1)、中國美術學院(排名第2)、中央美術學院(排名第3)、同濟大學(排名第4)、蘇州大學(排名第5)、江南大學(排名第6)、南京藝術學院(排名第7)、浙江大學(排名第8)、湖南大學(排名第9)、北京服裝學院(排名第10)。

大學設計類的專業有:平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美術設計,藝術設計,裝潢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動畫設計,服裝設計,造型設計,舞台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機械設計等。

1、平面設計:是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透過多種方式來創造和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藉此作出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

2、視覺傳達設計:是為傳播特定事物通過可視形式的主動行為。

3、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於建築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

4、美術設計:是一種構想或計劃,以及把這種構想或計劃通過一定的審美觀念和表現手法使其視覺化、形象化的創作過程。

5、藝術設計:將藝術的形式美感應用於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設計中,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實用功能。

6、動畫設計:是在故事板的基礎上,確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狀,完成場景環境和背景圖的設計、製作。

❽ 再現與表現性藝術的特點及其關系是什麼

再現藝術指將客觀社會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真實地再現在作品中的藝術。所謂「再現性」是指物體藝術、地景藝術、裝置藝術,具有客觀的再現性或直呈性,是隨手拿來的實物。直白講就是側重寫實。

表現性藝術側重於對內部主觀世界的表現,通過內部主觀世界間接或曲折地表達外部客觀世界的藝術理論,藝術創作統稱為表現論及表現性藝術。通俗的說就是側重內心對外界的加工表達。

再現與表現作為藝術家創作的兩種基本方法,在歷來的文藝理論研究中被藝術家爭論不休.再現與表現不但是藝術鑒賞中的一對基本矛盾,也是藝術創作中的一對基本矛盾,對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8)裝置藝術機械擴展閱讀:

「再現論」在藝術理論史上可以說是「根深蒂固」,藝術起源說中的「模仿說」為它奠定了理論基礎。

古西臘哲學家謨克利特認為「藝術是對於自然界的模仿,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縫補;從燕子我們學會了造房子;從黃鶯我們學會了唱歌。」

亞里士多德是再現論的肯定者,他說:「喜劇總是模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壞的人,悲劇總是模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

表現論使用的方法是抽象,所謂抽象指的是抽取事物的最本質的屬性然後加以傳達。

這個過程從立本派畫家的開山鼻祖畢加索的繪畫中可以清楚的認識。它的代表性的公牛的形象曾經易稿十幾次,從最開始的較為寫實的形象變成了最後的幾根線條。

資料來源:網路——再現性藝術

❾ 我機械專業本科畢業15年,教師,現在想考美術專業或美術教育專業,什麼途徑

你可以自己去找畫室學畫畫,但是你都畢業15年了,不,是您,就不要考版這個大學權了,真沒那個必要。因為美術高考是一件十分扯淡的事情,會把你的興趣都磨沒了也說不定。反正我當時就是這樣,不是我畫的不好,而是我厭倦考試。您要真喜歡,就可以找那種高考的輔導班,學一學系統的技術。平時自己在家畫著玩,會很開心的。
高考的話,現在一般是造型專業就是考個半身像之類的吧,色彩就是彩頭。設計專業一般不會考半身,可能考頭像,色彩就是靜物。好多學校是默寫。中央美院,清華,江南大學這類的還會考設計課程。這些是我當年的了,現在的沒關注。

而且我的老師說了,高考的標准不是最好的,最正確的,不是說高考好了就一定好。考上好學校的未必真畫得好,沒考上的未必不好。您主要是喜歡畫畫,沒必要非走這條路,繞個大圈子。最重要是喜歡,開心就好了。。

❿ 雕塑藝術最主要的語言是什麼舉例說明

雕塑藝術最主要的語言是:物質實體性的形體及其空間變化。

雕塑藝術是立體造型;作為立體造型的雕塑,其主要語言雖是物質實體性的形體及其空間變化。 

1、雕塑的「形體」是說雕塑是物質性的,實體性的,是可以觸摸的。

如中國著名的雕塑藝術作品有:北魏雲岡石窟的「大佛」和「鳩摩羅天」,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敦煌盛唐彩塑菩薩等,都是實際存在的物體實體。

2、雕塑的「空間」是指雕塑是三維的、立體的,是有深度的,是可以環繞它進行多角度體驗的。

如米隆《擲鐵餅者》中高揚的雙手和即將飛出的鐵餅,卡瓦諾《丘比特之吻》中飛舞的翅膀,布萊爾《弓箭手赫拉克勒斯》以及印度古代雕像《濕婆舞蹈銅像》中巨大的動態和時間過程,都表現的是雕塑的空間變化。

(10)裝置藝術機械擴展閱讀:

雕塑藝術的特點:

1、雕塑藝術是立體造型,即用三維空間的體積,表現某種形象和節律,達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藝術由於形象比較簡括,所以宜於抒情而不長於敘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雕塑正是形體化的「詩「。

3、雕塑的表現手法是高度概括的,它往往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時代的標志,帶有某種「強迫性」,讓人非看不可,從而像建築一樣,直接成為人們生活環境的一個部分。

4、正由於雕塑與大眾生活環境融而為一,所以它既是提高的藝術,又是普及的藝術。

閱讀全文

與裝置藝術機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身體缺少什麼用什麼儀器 瀏覽:192
150消防管用什麼呢閥門 瀏覽:206
軸承箱什麼意思 瀏覽:185
普車尾座自動進刀裝置 瀏覽:535
為什麼冰封散熱背夾不製冷 瀏覽:92
燃氣截止閥選什麼類型閥門好 瀏覽:955
刀組軸承如何拆 瀏覽:966
超聲波花邊機怎麼更換模具 瀏覽:96
小米手機設備激活失敗怎麼辦 瀏覽:185
機械鍵盤怎麼調打字就閃光 瀏覽:676
氣體滅火系統自動控制裝置型號 瀏覽:688
自貢不銹鋼精密鑄造怎麼樣價格 瀏覽:597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時如何檢查裝置氣密性 瀏覽:234
分餾實驗報告裝置圖 瀏覽:264
在我要吃雞裡面如何獲得機械暴龍 瀏覽:445
港華燃氣表閥門怎麼開 瀏覽:956
路上檢測噪音的扣分裝置是什麼 瀏覽:924
嘉善電動工具流水線裝配工 瀏覽:576
設備外借清單怎麼寫 瀏覽:789
軸承加熱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