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在運用輪軸提起重物的實驗裝置中

在運用輪軸提起重物的實驗裝置中

發布時間:2022-09-05 07:07:09

❶ 修房子時要把很多瓦從地面運到房頂應該使用哪一種簡單的機械

輪 軸 課是按照「問題——實驗——思考——結論——應用」的思路編寫的。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輪軸。這是本課的引入。課文以汽車方向盤為例,說明輪軸是由輪和軸兩部分構成的,並可啟發學生想到輪軸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的作用。關於輪軸的作用,本課重點指導學生認識在輪帶動軸時的作用,而且僅是在省力方面的作用。關於省距離還是費距離,以及在軸帶動輪的情況下的作用,為降低教學難度,本課不涉及。這部分內容分為兩層: 1.通過實驗,認識輪軸有省力的作用。這個實驗應在教師指導下,分步進行操作。通過實驗要求學生明確:在輪軸實驗裝置上,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在用輪帶動軸轉動、提取重物時,怎樣操作;怎樣測定拉力的大小;怎樣判斷是省力還是費力。在實驗時,也要像做滑輪的實驗那樣,把提起的重物穩定在一定高度時再觀察用了多少力。通過實驗,期望學生能總結出: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2.通過實驗,進一步認識輪軸的作用:在軸粗細相同時,輪越大越省力。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要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為此,實驗2用的輪軸與實驗1用的輪軸必須形成明顯對比,軸的直徑相同,輪的直徑要有明顯的不同(1.5:1或2:1)。另外,由於有了實驗1的基礎,實驗2應盡可能讓學生獨立操作,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第三部分指導學生認識輪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這部分內容分為三層: 1.認識比較明顯的輪軸,例如圓形的自來水龍頭、門的把手、輪船舵輪等。 2.認識變形的輪軸,例如扳子、螺絲刀、給鍾表上弦用的旋鈕、手搖削鉛筆刀等。這層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分析它們是否應用了輪軸原理,哪部分相當於輪,哪部分相當於軸。通過這層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對輪軸這種簡單機械有更全面的認識。 3.研究怎樣能比較省力地把釘圈擰進木頭里。方法是:先把釘圈擰進木頭里一點,使其能立在木頭上;然後在釘圈上部的圓圈裡橫著穿進一根長釘子(或螺絲刀),手握長釘子,轉動。此時,長釘子相當於輪的直徑,釘圈螺絲處相當於軸,輪大於軸,就可以比較省力地把釘圈擰進木頭里。這項內容應讓學生實際操作,這樣不但能使學生親自體會輪軸的作用,而且能使他們學到一種有實用價值的勞動技能。 關於輪軸的應用,教學時還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和教具准備的情況,補充或替換一些內容。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輪軸的作用,以及輪軸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輪軸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3.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1.分組實驗材料——支架、輪軸實驗裝置(2個,軸粗細相同,輪大小不同)、鉤碼、測力計、木板、釘圈(如課本52頁下圖)、大釘子。 2.演示材料——自來水龍頭(輪的部分分別是圓形的和直棍形的兩種)、扳子、螺絲刀等。 3.掛圖或投影片——輪軸的應用(轆轤、輪船舵輪、管道閘門、門的把手、搖把兒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提問:在前兩節課,我們認識了杠桿和滑輪兩種簡單機械。下面,我來提兩個問題: (1)使用杠桿時,怎樣才能省力? (2)滑輪有幾種?各有什麼作用? 2.談話: (1)你坐汽車的時候,注意過司機怎樣讓汽車向左、右轉彎嗎? (2)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問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的構造 (1)講解: 一輛汽車重幾噸甚至十幾噸,為什麼司機輕輕轉動方向盤,就能使汽車聽話地向左、右轉彎呢?秘密就在方向盤上。 (出示汽車方向盤圖,或看課本中的插圖。) 原來,汽車方向盤也是一種簡單機械。這種簡單機械由一個大輪和一個軸組成,輪和軸固定在一起,在輪上用力,帶動軸轉動。這種簡單機械叫做輪軸。 (2)提問: ①汽車方向盤屬於什麼機械? ②輪軸由哪幾部分組成? 2.指導學生認識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1)討論:輕輕轉動方向盤就能操縱整個汽車轉彎。由此推想輪軸可能有什麼作用? (2)講解:輪軸是否真的有省力作用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每組都有兩個用木板做成的輪軸實驗裝置,一大一小。為了實驗需要,軸很短,在軸的中間有一個孔,利用這個孔可以把輪軸掛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邊緣有淺槽,在槽里分別釘有一根細線,在線的下端有一個鐵絲鉤。實驗的步驟是: ①將比較小的那個輪軸掛在支架上。把輪上的細繩沿順時針方向繞在輪邊的槽內(演示),把軸上的細繩沿逆時針方向繞在軸邊的槽內(演示)。 ②通過測力計提起2個鉤碼,觀察用多少力。 ③把2個鉤碼掛在連著軸的繩的下面,把測力計掛在連著輪的繩的下面。 ④通過測力計拉動輪,帶動軸轉動,將鉤碼提起,穩定在一定高度,觀察用多少力? (3)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用了多少力?與不用輪軸、直接把重物提起時用的力相比,是省力還是費力? (5)討論:這說明輪軸有什麼作用? (6)教師小結:以上實驗說明輪軸確實有省力作用。這就是說,在輪上加一個比較小的力,在軸上會有比較大的力;或者說,要使軸上承載一個比較大的力時,在輪上用一個比較小的力就行。 (7)指導學生填寫這部分內容的空白: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3.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省力多少與輪大小的關系 (l)講述:下面,我們再來用另外一個輪軸做一次實驗。 (2)觀察:這兩個輪軸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3)講解:把這個比較大的輪軸掛在支架上,按照上面實驗的方法,仍然提起那2個鉤碼,觀察用多少力? (4)分組實驗。 (5)匯報實驗結果。 (6)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麼? (7)教師小結:實驗結果表明,用輪軸提取重物,在軸粗細相同時,輪越大越省力。 (8)指導學生填寫這部分內容的空白。 4.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的應用 (1)談話:在生產和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有什麼作用? (2)討論: (出示實物——輪是圓形的自來水龍頭。) ①自來水龍頭是不是輪軸?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輪有什麼作用?你看到的自來水龍頭的輪大小相同嗎?這是為什麼? ②還有哪些裝置像這種自來水龍頭? (出示實物——輪是直棍形的自來水龍頭。) ③這種自來水龍頭是不是輪軸?哪部分是輪?為什麼? ④還有哪些裝置像這種自來水龍頭? (出示實物——扳子。) ⑤這是什麼?它是干什麼用的?為什麼用手擰不動的螺絲帽,用扳子能擰下來?扳子應用了什麼原理?它的哪部分相當於輪,哪部分相當於軸?各種扳子的把兒長短相同嗎?什麼時候用長把兒的扳子? ⑥還有哪些裝置像扳子?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轆轤。) ⑦這是什麼?它是干什麼用的?為什麼要用轆轤提水?它應用了什麼原理?哪部分相當於輪?為什麼? ⑧還有哪些裝置是安裝搖把兒的?它們有什麼作用?(3)講解:人們掌握了輪軸的規律,就能根據需要造出各種各樣的輪軸類的工具,使工作更省力。 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簡單機械——輪軸的作用。 2.提問: (1)輪軸有什麼作用? (2)使用輪軸時,怎樣能更省力? 3.操作:每組有一塊木板和一個釘圈,請你把這個釘圈擰進木板里。想一想,怎樣擰能更省力?(學生操作後,請學生匯報用的什麼方法?應用了什麼原理?) 布置作業 1.觀察:在生產和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 2.思考:擰螺絲釘時為什麼用螺絲刀比較省力?螺絲刀的把兒為什麼粗細不同? 五、課後小記 相關資源 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首頁>>學科資源欄目>>學科教學資源>>小學自然>>教案集萃>>第十一冊 斜面參考教案 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斜 面 一、課文說明 本課繼14、15、16課之後,指導學生認識第四種簡單機械——斜面;在能力培養方面,屬於「實驗能力」的系列。 本課是按照「問題——實驗——結論——應用」的思路編寫的。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斜面。這部分內容分為兩層: 1.提出問題:為什麼搬運工人往高處運重物時,常斜搭一塊木板,沿木板把重物推上去。這是本課的引入。 2.講解:這樣斜搭的木板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斜面。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認識斜面的作用。這部分內容分為兩層: 1.通過實驗,認識斜面有省力作用。這個實驗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分步操作。在實驗原理和方法方面,有以下幾點應向學生說明:(1)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與垂直提起重物時用的力相比較才能知道;(2)用表面光滑的木板搭斜面,用能滾動的圓木作重物,是為了減小重物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3)盡可能拉著重物勻速向上運動,在這種狀態下測定拉力的大小。通過實驗,可以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通過實驗,進一步認識斜面的作用:斜面越平緩(即坡度越小)越省力。為了使斜面變平緩,可以在實驗1支撐斜面的木塊上,搭一塊較長的木板。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再換一塊更長的木板(使斜面坡度更平緩)進行實驗,這樣能更好地說明斜面越平緩越省力。這個實驗應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 第三部分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這部分內容分為三層: 1.明顯的斜面,例如橋梁的引橋、斧頭、劈等。其中引橋的作用更明顯,斧頭、劈的作用需作些解釋。 2.盤山公路。這是一種變形的斜面,通過把路彎來彎去,將上山的路拉得更長,斜面更平緩,從而使汽車上山時更省力。 3.螺絲釘。如果把螺絲釘的螺紋展開,可以看到螺紋與釘子構成一個斜面。將螺絲釘沿著螺紋擰進木頭里,實際是沿著斜面將它擰進去的,所以比直接將釘子釘進去要省力。這是本課選講內容。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使學生對斜面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3.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認識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1.分組實驗材料——木板2塊(寬窄、薄厚相同,表面光滑,一塊長30厘米,另一塊長40厘米~45厘米)、木塊(寬與木板寬相同,高12厘米~15厘米)、圓木(長與木板寬度相近,用粗鐵絲作軸,可以拉著滾動)、測力計。 2.演示材料——劈、斧頭、螺絲釘模型(剪一塊三角形的紙,沿斜邊畫一條寬2毫米的紅線,將三角形的紙紅邊向外纏在一支鉛筆上,用膠帶固定。) 3.掛圖或投影片——引橋比較長的大橋、盤山公路、盤旋的樓梯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提問: (1)要撬動一個大木箱,應該使用什麼工具?它屬於什麼簡單機械?怎樣才能更省力? (2)要擰動一個大螺絲帽,應該使用什麼工具?它屬於什麼簡單機械?怎樣才能更省力? (3)在修房子的時候,要把很多瓦、泥從地面運到房頂,應該使用什麼工具既省力又方便? 2.談話:要把一大桶油從地面運到汽車上,怎樣做比較省力?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簡單機械——斜面 講解: 要把一大桶油從地面運到汽車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既簡單又省力的方法,是從地面到車廂斜著搭一塊木板,把油桶沿著傾斜的木板推上去。 一塊木板,當把它從低處到高處搭成一個傾斜的平面,並沿著它向上搬運物體時,它就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板書課題) 2.指導學生認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l)討論:一大桶油很重,一個人搬不動;可是沿著斜面,一個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車。這說明斜面有什麼作用?(省力) (2)講解:斜面是不是有省力的作用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實驗的方法是: ①每組都有一個木塊和兩塊木板。把木塊立在桌上,好比汽車的高度;將比較短的那塊木板(光面朝上),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 ②每組還有一個中間帶軸的、能拉著滾動的圓木。用測力計把它提起,觀察用多少力? ③把滾動的圓木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滾動,速度要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4)匯報實驗結果: ①將圓木沿斜面向上拉用多少力? ②與不用斜面、直接將圓木提起用的力相比,是省力還是費力? (5)討論:這說明斜面有什麼作用? (6)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斜面這種簡單機械確實有省力的作用。 (7)指導學生填寫這部分內容的結論。 3.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坡度與省力多少的關系 (l)討論: ①在利用斜面搬運重物時,應該選用什麼樣的木板? ②如果有兩塊木板,一長一短,一樣結實,都能從地面搭到汽車車廂,你選用哪塊木板?為什麼? (2)講述:為了弄清用長短不同的木板搭成的斜面作用有什麼不同,我們再來做一次實驗。實驗的方法是: ①還用實驗1用過的那個木塊支著,換用那塊長的木板搭一個斜面。 ②把圓木沿著這個長斜面拉上去(拉的時候仍然要使圓木滾動的速度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3)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①用了多少力? ②與沿著短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時用的力相比,是大了還是小了? (5)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麼?(沿著長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更省力。) (6)講述:為什麼沿著長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重物更省力呢?讓我們再來觀察這兩種斜面有什麼不同。請單數組(第1、3、5組)的同學把斜面改回用短木板搭的。我們比一比,這兩個斜面除了長短不同外,還有什麼不同? (7)匯報觀察結果。(用長木板搭的斜面比用短木板搭的斜面坡度平緩。) (8)教師小結:當高度相同時,斜面越長坡度越平緩,坡度越平緩越省力。簡單說,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9)指導學生填寫這個問題的結論: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10)提問: ①斜面有什麼作用? ②什麼樣的斜面更省力? ③斜面高度不變,怎樣使斜面更平緩? 4.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1) 討論: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 (2)認識橋梁引橋、台階、盤山公路的原理(出示大橋圖。) ①談話:江河上的大橋、公路上的立交橋,為了使大船、車輛能從橋下通過,通常橋面都修得很高。地面的車輛怎樣爬上那麼高的橋面呢?利用了什麼原理? ②講解:為了使地面的車輛能爬上高高的橋面,一般都要在橋的兩頭修建成斜面狀的引橋。 ③討論: 如果橋面很高,又要使汽車能比較省力地開上去,修橋時應注意什麼?(把引橋修得長一些,坡度緩一些。) (出示台階圖。) 人要從地面登上一個高台,怎樣走比較省力?為什麼沿台階向上登比較省力?(台階是變形的斜面。) (出示盤山公路圖。) 在山區,汽車是怎樣從山腳開上山頂的?為什麼盤山公路要在山腰上繞來繞去?這是利用了什麼原理?(高度一定,斜面越長,坡度越平緩,越省力。) (3)認識劈、斧頭等工具 ①講述:有些工具也利用了斜面原理。 (出示劈。) ②談話:這是什麼?人們用它干什麼?它的形狀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做成這種形狀? ③講解:這個工具叫劈,是用來劈大木頭的。人們在劈大木頭時,不可能直接把木頭劈開,而是先把劈釘進木頭里,然後用錘子砸劈的上部,使劈從薄刃開始,沿著兩邊的斜面,逐漸砸進木頭里去,從而使劈口越來越大,直到把木頭劈開。這樣劈木頭比較省力。 ④討論:還有哪些工具像劈一樣,利用了斜面的原理?(斧頭、鑿子等) (4)認識螺絲釘原理 ①討論: 要把一根粗大的釘子釘進木頭里,需要用很大的力;可是把一個同樣大的螺絲釘擰進木頭里,用的力就比較小。這是怎麼回事? 螺絲釘與普通的釘子有什麼不同? 使螺絲釘進入木頭和使釘子進入木頭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由此推想:將螺絲釘擰進木頭里比較省力,可能與什麼有關系? ②講解:將螺絲釘擰進木頭里比較省力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擰螺絲釘的螺絲刀應用了輪軸原理,另一方面與螺絲釘本身的構造有關系。 (出示螺絲釘模型。) ③觀察: 這是一個螺絲釘模型。在這個螺絲釘模型上,紅色的線表示什麼?(螺紋) 下面,我們把螺絲釘的螺紋展開。(演示)你有什麼發現? ④討論:根據以上發現,你有什麼想法? ⑤講解:將螺絲釘的螺紋展開,螺紋與釘長構成一個斜面。我們將螺絲釘沿螺紋往木頭里擰時,實際是沿著斜面往裡擰的,所以比較省力。 (5)總結:斜面的用處還有很多。人們了解了斜面的作用,將它廣泛應用到生產和生活實際中,就可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 2.提問: (1)斜面有什麼作用? (2)斜面省力多少與什麼有關系? 布置作業 1.觀察:汽車在換輪胎時,是用什麼工具把汽車頂起來的?想一想,它怎麼能有那麼大的力量? 2.思考: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個能登上塔頂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佔地面積小,應該怎樣修? 五、課後小記 相關資源 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首頁>>學科資源欄目>>學科教學資源>>小學自然>>教案集萃>>第十一冊 機器參考教案 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❷ 科學填空題

1和2錯了~!!!
1、輪軸,輪,軸。
2、水龍頭,汽車方向盤,門把手,自行車把手。
3、定滑輪,動滑輪。
4、.滑輪組

❸ 如圖所示,A、B兩個輪軸的軸粗細相同,你會選擇哪一個來提起中午怎樣使用為什麼

選B,通常輪軸使用時是在大徑在加動力,在小徑上加阻力。因而B的大徑R大,當小徑r相同時,大徑越大,提起重物時就越省力(F=Gr/R)。
B.將重物系在內側軸上,拉動外側輪。 因為這樣更省力。
具體原因:可以把輪軸看做一個杠桿 具體模型請參見網路 講的很詳細 很明白
用B,因為軸一定,輪越大越省力。把重物掛在軸上,轉動輪,輪帶動軸運動省力,軸帶動輪運動費力
分析:
根據輪軸公式:F/G=R軸/R輪,可得F=G(R軸/R輪)式中F為動力,G為物重,R軸與R輪分別表示軸與輪的半徑。
不難看出,當R軸相同時,R輪越大,所用的動力F就越小。
由於「A、B兩個輪軸的軸粗細相同」,即半徑相同(R軸A=R軸B),
而從圖上看,R輪A<R輪B,所以選用B會省力些。
用法:繩一端固定在軸上,另一端拴住重物,兩手作用在輪上,沿輪的切線方向施加動力F,使繩逐漸繞在軸上,提取重物。

❹ 某同學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圖所示的裝置勻速提起重物,並做了如下實驗記錄:實驗次數物理

(1)實驗1中機械效率為167%,這顯然是違背物理規律的,正確情況下機械效率應該是小於1的;
(2)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其示數為0.8N;
(3)η=

W有用
W總
=
Gh
Fs
=
2N×0.1m
0.8N×0.3m
=83%;
(4)通過比較實驗2、3中h和s的關系可知,它們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分別為5段和3段,故實驗2是用乙圖做的實驗,實驗3是用甲圖做的實驗;
(5)實驗2和實驗4中,前者的動滑輪個數為2個,後者為1個,因為提起動滑輪所做的功為額外功,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動滑輪越多會使機械效率越低;
(6)實驗3和實驗4中,使用的是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重不同,機械效率也不同,由此可得: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加物體的重量,可有效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故答案為:(1)有用功比總功大(或「機械效率大於1」「機械效率等於167%」);(2)彈簧測力計讀數錯誤,應為0.8N;(3)83%;(4)乙,甲;(5)低;(6)增加物體重量.

❺ 輪軸的作用是什麼還有斜面的作用是什麼

斜面來的作用

【設計】自 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通過對比實驗,把豎直提起物體用的力與沿斜面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把沿不同坡度的斜面(高度相同)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可以知道斜面的作用。

【器材】 可改變坡度的斜面實驗板、彈簧秤、重物。

【步驟】

1.把重物掛在彈簧秤下豎直提起,記錄彈簧秤的讀數。

2.把實驗板折疊著支起來,成一斜面。用彈簧秤把重物沿著斜面向上拉,觀察彈簧秤的讀數,記錄下來。

3.通過比較,可以知道:把重物沿著斜面向上拉,比把重物豎直向上拉省力。

4.把實驗板展開,成為一個高度不變,坡度變小的斜面。再用彈簧秤沿斜面把重物向上拉,觀察彈簧秤的讀數,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實驗的要小。這說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這個實驗也可以用單股橡筋代替彈簧秤。通過比較拉動重物時橡筋拉伸的長度變化,便可知力的大小變化:橡筋拉伸得越長,說明越費力;拉伸得越短,說明越省力。

❻ 輪軸作用的實驗

1、軸上掛3個鉤碼,較小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2、軸上掛3個鉤碼,在較大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實驗現象:
1、較小輪時,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2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2、較大輪使,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1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實驗結論: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❼ 某同學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圖中所示的裝置勻速提起重物,並做了如下實驗記錄:

(1)計算可知η=
W 有
W 總
=
2N×0.1m
0.4N×0.3m
=167%,機械效率不可能大於1,因此,這一結果是違背物理規律的;
(2)讀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其示數為0.8N,表中的數據是錯誤的;
(3)機械效率η=
W 有
W 總
=
2N×0.1m
0.8N×0.3m
=83.3%.
故答案為:(1)機械效率大於1;(2)測力計的示數讀錯,應該是0.8N;(3)83.3%.

❽ 使用輪軸提升重物時,應把重物掛在輪上是錯還是對

一般是把物體掛在軸上的,因為省力。但如果想省距離掛在輪上也未嘗不可。

❾ 用輪軸提起40kg的重物需要5kg的力,如果輪軸搖臂的把手到軸線垂直距離是40cm

摘要 親,您好,這邊正在為您查詢精緻答案,請您耐心等待片刻。

閱讀全文

與在運用輪軸提起重物的實驗裝置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身體缺少什麼用什麼儀器 瀏覽:192
150消防管用什麼呢閥門 瀏覽:206
軸承箱什麼意思 瀏覽:185
普車尾座自動進刀裝置 瀏覽:535
為什麼冰封散熱背夾不製冷 瀏覽:92
燃氣截止閥選什麼類型閥門好 瀏覽:955
刀組軸承如何拆 瀏覽:966
超聲波花邊機怎麼更換模具 瀏覽:96
小米手機設備激活失敗怎麼辦 瀏覽:185
機械鍵盤怎麼調打字就閃光 瀏覽:676
氣體滅火系統自動控制裝置型號 瀏覽:688
自貢不銹鋼精密鑄造怎麼樣價格 瀏覽:597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時如何檢查裝置氣密性 瀏覽:234
分餾實驗報告裝置圖 瀏覽:264
在我要吃雞裡面如何獲得機械暴龍 瀏覽:445
港華燃氣表閥門怎麼開 瀏覽:956
路上檢測噪音的扣分裝置是什麼 瀏覽:924
嘉善電動工具流水線裝配工 瀏覽:576
設備外借清單怎麼寫 瀏覽:789
軸承加熱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