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酮提取
我原來做過一個大豆異黃酮的提取實驗,是用乙醇法索氏提取器提取的
B. 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1、醇提取法
黃酮類化合物提取最常用一種方法,常用的有機溶劑主要有乙醇、乙醚、甲醇和乙酸乙酯等,其中乙醇是最常用的。
2、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技術又稱微波萃取技術,其最大的優點是耗能耗材少、無污染,尤其對特定的葯材提取具有高選擇性。
3、超臨界萃取技術
超臨界萃取是一種較廣泛使用的葯物提取、分離手段,其最大的優點是無有機溶劑殘留,保證了提取成分的100%純天然。
4、酶解法
酶解法是一種較好的輔助提取方法。酶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因此對不同提取材料,選擇合適的酶對提取率影響較大。
5、膜分離提取法
膜分離技術也是一種常用的輔助提取技術,其中超濾法作為唯一能用於分子級別的分離方法廣泛的應用於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分離。利用超濾技術分離純化黃酮化合物最大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無需加熱、不破壞活性成分的結構,純化和濃縮一步完成,超濾裝置還可反復使用。
(2)提取黃酮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與分子中存在的交叉共軛體系及助色團(-OH)等的類型、數目及取代位置有關。一般來說,黃酮、黃酮醇及其苷類多呈灰黃至黃色,查爾酮為黃色至橙黃色,而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異黃酮類等因不存在共軛體系或共軛很少,故不顯色。
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顏色,因pH的不同而變,一般呈紅(pH<7)、紫(7<8.5)、藍(PH>8.5)等顏色。
黃酮苷元一般難溶或不溶於水,易溶於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機溶劑,易溶於稀鹼液。黃酮類化合物的羥基糖苷化後,水溶性相應加大,而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相應減少。黃酮苷一般易溶於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吡啶等溶劑,難溶於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機溶劑。
黃酮類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羥基而呈酸性,故可溶於鹼性水溶液、吡啶、甲醯胺及二甲基甲醯胺中。有些黃酮類化合物在紫外光(254nm或365nm)下呈不同顏色的熒光,氨蒸汽或碳酸鈉溶液處理後熒光更為明顯。多數黃酮類化合物可與鋁鹽、鎂鹽、鉛鹽或鋯鹽生成有色的絡合物
C. 怎樣把植物中的黃酮分離出來
若是鑒別的話:
1.紙色譜(PC):適用於分離各種天然黃酮類化合物及其苷類混合物。混合物的鑒定常採用雙向色譜法。以黃酮苷類來說,一般第一向展開採用某種醇性溶劑,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層)等,主要是根據分配作用原理進行分離。第二向展開溶劑則用水或其他含水溶液,如2~6%醋酸等,主要是根據吸附作用原理進行分離。
黃酮類化合物苷元中,平面性分子如黃酮、黃酮醇、查耳酮等,用含水溶劑如3%~5%HOAC展開時,幾乎停留在原點不動(Rf<0.02);而非平面性分子如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二氫查耳酮等,因親水性較強,Rf 值較大( 0.10~0.30)。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羥基苷化後,極性隨之增大,在醇性展開劑中Rf 值相應降低,同一類型苷元,Rf值依次為:苷元>單糖苷>雙糖苷。但在用水或2~8%醋酸、3%氯化鈉水溶液或1%鹽酸展開時,則苷元幾乎停留在原點不動,Rf 值大小順序為:苷元<單糖苷<雙糖苷。
2.硅膠薄層色譜:用於分離和鑒定弱極性黃酮類化合物。分離黃酮苷元常用的展開劑是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3.聚醯胺薄層色譜:特別適合於分離含游離酚羥基的黃酮及其苷類。展開劑中多含有醇、酸和水。
用紫外及可見光譜對黃酮類化合物進行結構測定的一般程序:
(1)測定樣品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譜。
(2)測定樣品在甲醇中加入各種診斷試劑後得到的UV及可見光譜。常用的診斷試劑有甲醇鈉(NaOMe)、醋酸鈉(NaOAc)、醋酸鈉-硼酸(NaOAc-H3BO3 )、三氯化鋁(AlCl3)、三氯化鋁-鹽酸(Al?鄄Cl3-HCl)等。
(3)樣品如為黃酮苷類,需先進行水解或甲基化後水解,得到苷元或甲基化苷元,再測定苷元或其衍生物的UV光譜。
黃酮類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譜特徵:
1.黃酮及黃酮醇類:黃酮、黃酮醇等多數黃酮類化合物,因分子中存在桂皮醯基及苯甲醯基組成的交叉共軛體系,故其甲醇溶液在200~400nm的區域內存在兩個主要的紫外吸收帶,稱為峰帶Ⅰ(300~400nm)及峰帶Ⅱ(220~280nm)。黃酮、黃酮醇可通過帶I的最大吸收峰波長予以鑒別,小於350nm者為黃酮,而大於350nm者為黃酮醇。
2.查耳酮及橙酮類:共同特徵是帶Ⅰ很強,為主峰,而帶Ⅱ較弱,為次強峰。查耳酮中,帶Ⅱ位於220~270nm, 帶Ⅰ位於340~390nm,有時分裂為Ⅰa (340~390nm)及Ⅰb(300~320nm)。
3.異黃酮、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除有由A環苯甲醯基系統引起的帶Ⅱ吸收(主峰)外,因B環不與吡喃酮環上的碳基共軛(或共軛很弱),帶Ⅰ很弱,常在主峰的長波方向處有一肩峰。根據主峰的位置,可以區別異黃酮與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前者在245~270nm,後者在270~295nm。
黃酮類化合物的1HMNR譜主要特徵:
一、A環質子
1.5,7-二羥基黃酮:H-6及H-8將分別作為二重峰(J=2.5Hz),出現在δ5.7~6.9區域內,且H-6總是比H-8位於高場。
2.7-羥基黃酮:A環上有H-5、H-6、H-8三個芳香質子。H-5因有C-4位羰基強烈的負屏蔽效應的影響,以及H-6的鄰偶作用,將作為一個二重峰(J=9.0Hz)出現在δ8.0左右。H-6因有H-5的鄰偶(J=9.0Hz)及H-8的間偶(J=2.5Hz)作用,將表現為一個雙二重峰。H-8 因有H-6的間位偶合作用,顯現為一個裂距較小的二重峰(J=2.5Hz)。
二、B環質子
1.4』-氧取代黃酮:B環質子分為H-3』,H-5』和H-2』,H-6』兩組,各以相當於2個氫的雙峰信號((J=8.5Hz)出現在δ6.5~7.9區域。H-3』,H-5』的化學位移總是比H-2』,H-6』的化學位移值小,原因是有4』-OR取代基的屏蔽作用,以及C環對H-2』,H-6』的負屏蔽效應。
2.3』,4』,5』-三氧取代黃酮類:當B環有3』,4』,5』-羥基時,則H-2』及H-6』將作為相當於兩上質子的一個單峰,出現在δ6.50~7.50范圍內。
三、C環質子
1.黃酮類:H-3常常作為一個尖銳的單峰信號出現在δ6.30處。
2.異黃酮類:異黃酮上的H-2,因正好位於羰基的β位,且通過碳和氧相接,故將作為一個單峰出現在比一般芳香質子較低的磁場區(δ7.60~7.80)。
3.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類
①二氫黃酮類:H-2與兩個磁不等同的H-3偶合(Jtrans=11.0Hz,Jcis=5.0Hz),故作為一個雙二重峰出現,中心位於δ5.2處。兩個H-3,因有相互偕偶(J=17.0Hz)及H-2的鄰偶,將分別作為一個雙二重峰出現,中心位於δ2.80處,但往往相互重迭。
②二氫黃酮醇類:在天然存在的二氫黃酮醇中,H-2及H-3多為反式二直立鍵,故分別作為一個二重峰出現(J=11.0Hz)。H-2位於δ4.9前後,H-3則位於δ4.30左右。
流化噴霧乾燥是近十年來迅速發展的一種制粒技術。該技術利用流化床乾燥器使粉末呈流化態,再噴灑葯液(或黏合劑),使之與粉末黏合成顆粒。其將浸膏與粉末混合、乾燥、粉碎、制粒等工序合並在一起,具有工藝簡單、減少污染機會、減輕勞動強度、可連續生產等優點。最近幾年,各種符合GMP要求的流化乾燥設備不斷創新,使這項技術日趨成熟。
在該項研究中,技術人員採用FLP型流化造粒包衣機對全浸膏粉膠囊及部分生葯粉加浸膏的膠囊,分別用流化噴霧乾燥制粒工藝進行了小試制備。
首先,制備含生葯加浸膏的養血膠囊,即將中葯提取液濃縮至相對密度達1.15~1.18,將生葯粉粉碎成細粉(100目),按生葯粉∶浸膏為1∶1的重量比,將生葯粉置流化床內,加熱至80℃,抽風,使粉末流化,採用頂噴式噴灑濃縮液,50分鍾後結束噴液,沸騰乾燥15分鍾,將所得顆粒分填膠囊。隨後,制備全浸膏的清熱膠囊,即將葯液濃縮到相對密度1.14~1.18的范圍,取該品種干浸膏細粉(100目),按浸膏粉∶浸膏液為1∶1的重量比,將上述浸膏粉置於流化床內,之後使葯粉流化,噴灑葯液,床內溫度控制在40℃以下,50分鍾後噴液完成,沸騰乾燥15分鍾,將所得顆粒分填膠囊。所得樣品為均勻細粒狀淺褐棕色粉末。
研究表明,顆粒粒徑與噴灑葯液的霧化程度、噴灑過程中流化床內的溫度有關。液滴大,溫度低,顆粒粒徑大;反之則小。用新工藝方法制備的顆粒粒徑在45~60目之間,外觀性狀均較常規方法為好,顆粒均勻,顏色稍淺,溶散也較常規方法快。並且新工藝製得的顆粒剖面可見許多微孔。用這些細顆粒填充膠囊,流動性好,裝量比常規製法穩定,裝量差異小。研究人員對制備的細顆粒與傳統工藝製得的顆粒按產品質量標准檢驗,結果表明,薄層分析的斑點以新工藝法明顯清晰,這可能與兩種方法加熱時間長短不同對所含成分的影響有關。
D. 活性成分總黃酮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總黃酮的提取方法
1、 熔劑法
熱水提取法、鹼性水或鹼性稀醇提取法、有機溶劑提取法 2、
2、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是利用不同結構的物質在微波場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異,使基體物質中的某些區域或提取體系中的某些組分被選擇性加熱,從而使被提取物質從基體或體系中分離,進入介電常數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對差的提取劑[1]。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對提取物具有較高的選擇性、提取率高、提取速度快、溶劑用量少、安全、節能、設備簡單[2]。 2.2 超聲波提取法
用超聲波提取法提取黃酮類物質,是目前比較新的方法。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在液體中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還利用其次效應,如機械振動、擴散、擊碎等,使其加速被提取成分的擴散、釋放。超聲波提取法具有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提取時間短,產率高,無需加熱,同時有利於保護熱不穩定成分,省時,節能,提取率高的優點。
3、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是利用超臨界流體處於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以上,兼有氣體和液體的雙重特點,對物質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從而作溶劑進行萃取分離。可做超臨界流體的物質很多,一般為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如CO2、C2H6、NH3、N2O 等。目前多採用CO2 做萃取劑,因為它具有密度大、溶解能力強、臨界壓力適中、臨界溫度接近常溫、不影響萃取物的生理活性、無毒無味、化學性質穩定、生產過程中容易回收、無環境污染、價格便宜等一系列優點。但單一的CO2作萃取劑只對低極性、親脂性化合物有較強的溶解能力,對大多數極性較強的組分則不起作用,因此,在其中加入夾帶劑,通過影響溶劑的密度和溶質與夾帶劑分子間的作用力來影響溶質在二氧化碳流體中的溶解度和選擇性[15]。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有許多傳統分離技術不可比擬的優點:過程容易控制、達到平衡的時間短、萃取效率高、無有機溶劑殘留、對熱敏性物質不易破壞等[16]。但它所需要的設備規模較大,技術要求高,投資大,安全操作要求高,難以用於較大 規模的生產。
4、 酶法提取
酶解法適用於被細胞壁包圍的黃酮類物質,利用酶反應的高度專一性,破壞細胞壁,使其中的黃酮類化合物釋放出來。黃劍波等[22]採用纖維素酶輔助法從甜茶中提取黃酮類化合物,黃酮類物質的提取率為91%,提取純度為54%。王悅等[23]對桔皮細胞進行游離酶、固定化酶和常規法提取,黃酮得率分別是1.43%,0.94% 和0.79%,和傳統的方法相比,游離酶法的總黃酮得率提高了81%。
5、雙水相提取法
雙水相提取技術是瑞典Per Albersson首先發現並研究 的一種技術,雙水相萃取法屬於液- 液萃取,當物質進入雙 水相體系後,由於表面性質、電荷作用和各種力的作用,溶 液環境的影響,其在上、下相中的濃度不同,即各成分在兩 相間選擇性分配,從而達到萃取的目的。由於雙水相體系分 相快、使用溫度低、容易操作、無污染、提取率高,因此成 為黃酮化合物富集分離的一種有效方法。張春秀等[24]取一 定量的銀杏葉浸提液,加到PEG1500/ 磷酸鹽體系雙水相 系統中,則黃酮類化合物進入上相PEG,從而將黃酮類化合 物分離,提取率可達98.2%。
6、 半仿生提取法
半仿生提取法是將整體葯物研究法與分子葯物研究法相結合,模擬口服給葯後葯物經胃腸道轉運的環境,為經消化道給葯的中葯制劑設計的一種新的提取工藝。這種提取方法的特點是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縮短生產周期、降低成本。
7、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主要有超濾、微濾、納濾和反滲透等,其中超濾法是膜分離的代表,它是唯一能用於分子分離的過濾方法,是以多孔性半透膜為分離介質,依靠薄膜兩側壓力差作為推動力來分離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質。由於大多數黃酮類化合物的分子量在1000 以下,而非有效成分如大多數的多糖、蛋白質等分子量多在50000 以上,因而使用超濾能有效去除蛋白質、多肽、大分子色素、澱粉等,達到除菌、除熱原、提高葯液澄明度以及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等目的。這種方法操作簡便、不需要加熱、不損壞黃酮類化合物,提取效果好、超濾裝置可反復使用。於濤等[26]研究了銀杏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過程及工藝,使用超濾技術對粗提的產品進行精製,對影響超濾的工藝條件進行了考察,超濾後產品中黃酮質量分數達到33.99%。
8、 熱壓流體萃取法
熱壓流體萃取法是一種快速、環保、便宜、有效地萃取生物活性物質的方法。Chaorui Chen等[27]採用熱壓流體萃取法從巴西蜂膠中提取了7種黃酮類化合物,結果表明,通過熱壓水萃取的樣品中當存在表面活性劑時萃取物的固體含量更高,當使用熱壓脂溶萃取時,7種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在脂溶萃取中超過了水溶萃取。KairHartonen等[28]用熱壓水萃取法從白楊中萃取了黃酮類化合物,考察了萃取時間、溫度和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並與超聲波萃取、高速逆流色譜做了比較,結果表明用熱壓水萃取法在150℃萃取35min效 果最好。
2.9 高壓液相提取法
Ying Zhang等[29]通過高壓液相萃取法從魚腥草中萃取了黃酮類化合物,研究了乙醇濃度、流速、溫度和壓強等因素的影響,並與熱浸法和超聲波輔助萃取法進行對比,發現高壓液相萃取法提取效果較好,當使用50% 乙醇,溶劑流速為1.8mL/min,溫度為70℃,壓強為8MPa 時,黃酮類化合物的得率和濃度可以達到3.152% 和23.962%
E. 乙醇提取黃酮類化合物怎麼得到提取物
物料通過乙醇提取,然後上濃縮器濃縮。
把濃縮好的葯液用水沉澱。實際上,不同的植物提取黃銅,工藝是不同的。舉個例子:
以前做實驗提取銀杏葉總黃酮,用的工藝如下:
銀杏葉加乙醇迴流提取3次,合並提取液後濃縮。用硅藻土添加後索氏提取器,乙酸乙酯部位反復經硅膠柱色譜,氯仿-甲醇梯度洗脫得到粗品。
F. HPLC法測定蜂膠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給個方法謝了!
1 儀器與材料
蜂膠由上海舜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主要來自河南、浙江和福建。槲皮素對照品(自製,經高效液相色譜分析,純度≥98%),乙腈、甲醇均為色譜純(Sigma公司) ,水為超純水,其餘試劑為分析純。島津LC-10ATvp 液相色譜儀(包括LC-10AT 色譜泵、SPD - 10Avp 紫外檢測器、混合器、Class-vp 色譜工作站) ;超純水制備儀(PALL公司) ;電子分析天平(METTLER AE200) 。
2 方法
2. 1 色譜條件
色譜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4.6mm×150 mm,3.5μm);流動相A:乙腈-甲醇(9∶1) ,流動相B: 20 mmol/L的醋酸銨溶液(用醋酸調pH至3.5),梯度洗脫,流速0.8mL/min,檢測波長360nm ,柱溫30℃。梯度程序為:0~10min ,從13%A 線性梯度至17%A ;10~50min,線性梯度至70%A;50~60min,線性梯度至100%A。每次運行結束後以初始流動相平衡色譜柱20min,以保證出峰情況穩定。
2. 2 溶液的制備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蜂膠0.5g ,置25mL小燒杯中,分別用15mL 甲醇超聲2次(每次30min),過濾,殘渣用甲醇洗滌2次,過濾,合並濾液,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確稱取槲皮素10 mg ,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使之溶解並稀釋至刻度,配成0.2mg/mL的溶液。
2. 3 方法學考察
為了考察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以槲皮素的峰為內參比峰,其色譜峰(s)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為l,計算其他各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比值。
2. 3. 1 精密度試驗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連續進樣5次,檢測指紋圖譜,考察各主要色譜峰與內參比峰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的一致性,結果表明各主要色譜峰保留時間的RSD 均在1.0%以內,相對峰面積的RSD均在1. 5 %以內。
2. 3. 2 穩定性試驗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分別在0 ,4 ,8 ,12 ,24h 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各主要色譜峰相對保留時間無明顯變化,RSD 均在1.4%以內;相對峰面積也變異較小,RSD 均在2%以內。
2. 3. 3 重復性試驗取同一批號的供試品5份,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分別製成供試品溶液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各主要色譜峰相對保留時間較穩定,相對保留時間的RSD 均在1. 1 %以內;相對峰面積也變異較小,RSD 均在2.5%以內。
3 結果
3. 1 測定方法
分別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和各供試品溶液10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50 min 圖譜即得。以槲皮素的色譜峰(s) 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為1,計算其他各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比值。
3. 2 不同來源蜂膠指紋圖譜比較
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操作,分別取各批葯材製成供試品溶液,取10μL 進樣。同前條件測定圖譜,見圖3。對不同產地的蜂膠指紋圖譜比較選出10 穩定的且具有代表的峰作為共有峰,見圖1。各樣品的指紋圖譜較為相似,但各共有蜂面積的比值有明顯不同。
4 討論與結論
4. 1 本研究採用RP-HPLC 梯度洗脫的方法對蜂膠總黃酮進行研究,參考了相關文獻的色譜條件,對其黃酮成分的分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對7批不同來源的蜂膠葯材進行色譜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蜂膠的指紋圖譜。
4. 2 蜂膠中黃酮類化合物主要包括黃烷酮、黃酮醇類、雙氫黃酮類,世界各地蜂膠樣品中分離出來的黃酮類化合物已有70多種。其中黃烷酮主要有白楊素、楊芽黃素、芹菜素、刺槐素、木犀草素、柳穿魚素、蜜橘黃素、福橘黃素等;黃酮醇類主要包括槲皮素、蘆丁、山柰素、鼠李素、良姜素、高良姜素等;雙氫黃酮類主要有喬松素、櫻花素、柚皮素等。本實驗採用甲醇超聲溶解能夠較好地提取黃酮類成分,絕數色譜峰的紫外吸收均顯示為黃酮類成分的特徵吸收,與文獻報道的色譜圖基本相似,10個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符合程度較好,所測圖譜能夠反映出蜂膠的指紋特徵。
4. 3 不同產地的蜂膠指紋圖譜有明顯不同,峰數與相對峰面積相差較大,提示蜂膠用保健品應在固定產地的前提下,才能保證品質的一致性。
4. 4 蜂膠是含有樹脂狀物的粘性物質,不溶於水,易溶於甲醇、乙醇和甘油等有機溶劑。經過反復篩選本文選定溶解性高、無干擾的甲醇為溶劑。為克服蜂膠的黏性、樣品處理時需冷凍粉碎;在用甲醇溶解提取後,需要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
G. 氯化鋁測總黃酮步驟
首先進行樣品溶液的制備,制備好樣品後進行測試。
准備70%乙醇溶液,料液比1_8 ,80度下迴流2h。 取10g樣品放入圓底燒瓶中加入80ml, 70%乙醇溶液迴流2h,抽濾定容至100ml備用。使用時先離心再用70%乙醇稀釋10倍做樣品溶液。3AlCl3法測定總黃酮含量准確移取一定量的蘆丁標准溶液或箬葉總黃酮提取液於1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醇5mL,0.5mol.L-l三氯化鋁溶液0.50mL,pH為5.4的HAc-NaAc緩沖液2mL,用水定容至10.00mL。顯色20min後,在415nm下以不加AlCl3的試液為空白,測定吸光度。
H. 植物中如何對黃酮類進行細提取
傳統的萃取芝法有有機溶劑萃取,熱水萃取,鹼性水或鹼性稀醇萃取體系溶劑萃取法。
乙醇和甲醇是提取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的溶劑,糖原的提取宜採用濃度較高的酒精(如9% ~ 9%),糖原的提取宜採用濃度約為%的乙醇或甲醇溶液,乙酸乙酯和丙酮也常用來提取黃酮類化合物,萃取過程包括冷浸、滲濾和迴流。
超聲提取是一種新的提取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超聲空化對細胞膜的損傷有利於黃酮類化合物的釋放和溶出,超聲波使萃取液不斷振盪,促進了溶質的擴同時,超聲波的熱效應使水溫基本在7℃,原料可以用於水溶,超聲波法大大縮短了提取時間,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原料的利用率。
微波提取技術對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反應效率高、選擇性強、操作簡單、副產物少、提取率高、純化方便等優點。該植物細粉在浸出過程中不凝結、不結膠,克服了熱水法的不足。
酶解法可用於提取細胞壁包裹的黃酮類化合物原料,例如在山楂中,由於黃酮類化合物被細胞基細胞壁包圍,而這些細胞壁之間又有果膠結合,所以酶法(酶提取)的提取率比一般方法要高。
將預乾燥碾碎的山楂浸泡在蒸餾水中,加熱至℃,加入%果膠酶溶液,調節pH值~用mol/LNaH,在℃下酶解然後酶解溶液迴流純化。
該方法可使萃取率提高,提取原理是果膠酶充分破壞連接細胞壁的果膠物質,將山楂中的果膠完全解壓為小分子物質,降低了提取物質的抗性,使果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充分釋放。
(8)提取黃酮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我國對超臨界萃取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始於9世紀,1999年陳樹來等利用超臨界CO從苦參米中提取蘆丁,並以乙醚為夾帶劑直接從苦參米中提取蘆丁,結果表明,以醚作夾帶劑,從苦參米中直接提取蘆丁較為困難,提取效果好,純度高,收率高。
半仿生提取法(SBE)是由孫秀梅和張昭旺首先提出的一種新的中葯提取方法,如陳hsiao-chuan∽通過正交試驗優化半仿生提取叫摘要杜仲中綠原酸和類黃酮工藝條件,杜仲葉為原料,有一塊扭曲的檸檬酸性磷酸氫二鈉緩沖溶液提取。
m(提取)m(液體)提到=分別提取pH值和787℃浸提H,每次浸提次數,在此條件下,得到了綠原酸的產率,黃酮類化合物得率達。
I. 某中葯中含三萜皂苷,游離三萜,黃酮,黃酮醇,多糖成分,設計合理提取分離實驗
皂苷部分極性較大,首先應該附集皂苷部位,通常可用正丁醇萃取或是大孔樹脂得到總皂苷部位。對於具體皂苷的分離,若使用硅膠柱層析,一般以氯仿:甲醇:水進行洗脫,氯仿:甲醇:水一般為9:1:0.1,8:2:0.3,7:3:0.5。黃酮類化合物在硅膠上的吸附較多,可以採取減壓硅膠柱或者中壓硅膠柱,上樣量稍大一些(這樣可以減小吸附量),將樣品分段,然後採用sephadex LH-20進行細分。多糖提取方法既有熱水浸提法、酸鹼浸提法、酶解提取法、微波輔助提取法、超聲輔助提取法和超高壓提取法等單一方法,也有超聲微波輔助法、微波輔助酶法、超聲波輔助酶法等聯用方法。多糖分離純化過程一般是先除雜,再對多糖組分進行分級純化。分級純化的常用方法有沉澱法、凝膠色譜法、陰離子交換色譜法、大孔樹脂柱色譜法、超濾法等。
J. 乙醇迴流提取黃酮所需器材及過程
索氏提取器。
過程:用濾紙包住要提取的東西,放在提取管中,乙醇放在燒瓶里。通冷凝水,加熱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