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通常先通入一段時間一氧化碳再點燃酒精燈
(1)由於CO氣體與空氣混合在加熱時可能出現爆炸,因此,在進行加熱前要把玻璃管中空氣全部排出,所以進行操作時應先通入CO排出管內空氣然後再進行加熱;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時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會觀察到會黑色粉末變紅;
(2)C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故其化學方程式為Ca(OH) 2 +CO 2 ═CaCO 3 ↓+H 2 O;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點燃能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環境;
(3)A、實驗結束時應先熄滅B處酒精燈,故A錯誤;
B、C中增加的質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B中固體減小的質量是氧元素的質量,故質量不相等,故B錯誤;
C、該反應前後都要通入一氧化碳,所以若生成了6.4g的銅,則通入的一氧化碳質量一定大於2.8g,故C正確;故選:C;
(4)省略A可達到同樣的目的,因為為了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反應前已經通入一段時間的CO,故填:為了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反應前已經通入一段時間的CO.
故答案為:
(1)把玻璃管中空氣全部排出,黑色粉末變紅.
(2)Ca(OH) 2 +CO 2 ═CaCO 3 ↓+H 2 O,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環境.
(3)C;(4)為了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反應前已經通入一段時間的CO.
⑵ 高二生物。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為什麼裝指甲有氧呼吸,裝置乙無氧呼吸為什麼裝置乙中應該先
甲中,橡皮球鼓入空氣,co2被Ⅰ吸收,氧氣進入Ⅱ抑制酵母菌無氧呼吸,而進行的是有氧呼吸,裝置乙Ⅱ放置一段時間待消耗盡瓶中氧氣再相連,則可證明無氧呼吸產物
⑶ 化學題目
28、(1)①甲→乙→戊→丁→丙
②產生CO氣體,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爆炸
除去CO中的甲酸氣體
③紅色粉末變成黑色
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不正確,未反應的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溶液,氯化鐵溶液與生成的鐵反應,溶液也可變為淺綠色.
分析(1)①根據甲酸(HCOOH)是無色易揮發的液體,製取的一氧化碳(甲裝置)中可能含有甲酸,用乙裝置處理,再乾燥(戊裝置),通入反應裝置(丁),處理二氧化碳(丙)再進行尾氣處理;
②根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主要步驟為:(一)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時間(目的是排盡玻璃管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玻璃管內的一氧化碳與空氣的混合氣體發生爆炸);(二)點燃酒精噴燈給氧化鐵加熱;(三)熄滅酒精噴燈,繼續通一氧化碳直至裝置冷卻(防止剛生成的鐵在高溫下又與氧氣反應,使實驗失敗);(四)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根據甲酸是無色易揮發的液體,裝置乙用來處理製取的一氧化碳可能含有甲酸;
29、猜想3、CaCO3
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
CaO能與水反應
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有白色沉澱出現
氣泡放出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⑷ 如圖是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時,要先通入一氧化碳,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其
(1)由於CO氣體與空氣混合在加熱時可能出現爆炸,因此,在進行加熱前要把玻版璃管中空氣全部排出權,所以進行操作時應先通入CO排出管內空氣然後再進行加熱;
故答案為:排除玻璃管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爆炸;
(2)A處,黑色的氧化銅與CO反應生成紅色金屬銅同時產生氣體二氧化碳,因此在此處可觀察到黑色固體變成紅色;
故答案為: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固體;CO+CuO?Cu+CO2;
B處,前一裝置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因此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故答案為: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C處,沒有反應的CO在此被點燃生成二氧化碳,CO燃燒時產生藍色火焰;
故答案為:尾氣燃燒發出藍色火焰;2CO+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