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如何做茶葉中茶多酚的提取
一.實驗目的:
本試驗的目的就是學習鈣離子沉澱提取茶多酚的關鍵步驟方法和特點
二.村料與設備:
1.材料:綠茶磨碎樣、沸水、脫脂棉、生石灰(兌成飽和石灰水)、pH試紙 、檸檬酸(5%)
2.設備:茶樣粉碎機、水浴鍋、漏斗、三角瓶、容量瓶、燒杯、離心機、玻棒
三.實驗方法:
1.取綠茶磨碎樣20克加人250ml沸水水浴浸提30分鍾,棉餅過濾,濾液
定容為250ml,製得茶湯
2.取浸提茶湯5ml於100ml燒杯,先測試其PH值,再用飽和石灰水調
pH值至9.0,11.0;分別記錄石灰水的用量
3.分別取兩份浸提茶湯50ml於250ml燒杯中,根據2的結果,用飽和
石灰水調pH值分別至9.0,11.0;記錄石灰水的用量。然後靜置沉澱一
小時,每15分鍾比較觀察其變化
4.將沉澱棄上清夜後在4000轉/分鍾離心5分鍾,棄上清夜
5.將沉澱收集於100ml小燒杯,緩慢加入5%的檸檬酸,邊加邊快速攪拌
直至全部溶解,記錄酸的用量,並測試PH
四.試驗結果:
將5ml茶湯PH調為9.0所用石灰水所用量為5.2ml;調為11.0所用石灰水量為7.9ml。將50ml茶湯PH調為9.0所用石灰水量為45ml;調為11.0所用石灰水量為60ml。溶解所用檸檬酸分別為11.2ml、15.8ml,PH均為3
② 茶葉中茶多酚含量怎麼測定
實驗四 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的測定——高錳酸鉀直接滴定法
一、目的:掌握高錳酸鉀直接滴定法測定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二、原理
茶葉中茶多酚易溶於熱水,在用靛紅作指示劑的情況下,樣液中能被高錳酸鉀氧化的物質基本上都屬於茶多酚物質。根據消耗1mL mL的高錳酸鉀相當於茶多酚的換算系數,可計算茶多酚的含量。
三、儀器與試劑
儀器:分析天平、電動磁力攪拌器、電熱水浴鍋、500mL白瓷皿。
試劑:1、%靛紅溶液:稱取靛紅1g加入少量水攪勻後,再慢慢加入相對密度為的濃硫酸50mL,冷卻後用蒸餾水定容至1000mL,如果靛紅不純,可下法磺化處理是:稱取靛紅1g,加濃硫酸50mL,在80℃烘箱或水浴中加熱磺化4~6h,用蒸餾水定容至1000mL,過濾後貯於棕色瓶中。
2、%草酸溶液:准確稱取草酸,用蒸餾水溶解後定容至1000mL。
3、高錳酸鉀標准溶液:稱取AR的高錳酸鉀,用蒸餾水溶解後定容至1000mL。准確吸取%草酸溶液10mL,放入250ml錐形瓶中(平行3份),加入蒸餾水50mL,再加入相對密度為的濃硫酸10mL,搖勻,在70~80℃水浴中保溫5分鍾,取出後用高錳酸鉀進行滴定。開始慢滴,待紅色消失後再滴第二滴,以後可逐漸加快,邊滴邊搖,待溶液出現淡紅色保持1分鍾不變即為終點。計算高錳酸鉀溶液的百分比濃度。
四、測定步驟
1、供測試液的准備:
准確稱取茶葉磨碎樣品1g,放在250mL錐形瓶中,加入沸蒸餾水80mL,在沸水浴中浸提30分鍾,然後抽濾、洗滌,濾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溫,最後用蒸餾水定容至100mL,搖勻。
2、測定:
取200ml蒸餾水放入白瓷皿中,加入%靛紅溶液5mL,再加入供測試液5mL,開動磁力攪拌器,用已標定的高錳酸鉀溶液邊攪拌邊滴定,滴定速度以1滴/s為宜,接近終點時應慢滴。直到溶液由深藍色轉變為亮黃色為止,記下消耗的高錳酸鉀毫升數。同時做空白測定。
五、結果計算
X=
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 ,B—空白消耗的高錳酸鉀毫升數,mL
A—樣品消耗的高錳酸鉀毫升數,mL ω--高錳酸鉀的濃度,%
m—樣品的質量g, V1—測定用供測試液的體積,mL ,V2--供測試液的體積,mL
實驗三 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的測定——酒石酸鐵比色法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酒石酸鐵比色法測定茶多酚的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2、進一步熟悉721-分光光度計的使用。
二、原理:
茶葉中多酚類物質占茶嫩梢乾重的20%~35%,由約30種以上的酚類物質所組成,通稱茶多酚。按其化學結構分為四類:(1)兒茶素類,屬黃烷醇類;(2)黃酮及黃酮醇類;(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羥基-[4]-黃烷醇及其鉀鹽;(4)醋酸及縮酚酸類。其中以黃烷醇類化合物最重要(佔多酚的80%左右)。純兒茶素一般為白色無定形粉末,在空氣中極易氧化成棕色物,能溶於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中。茶多酚能溶於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於油脂。對熱、酸較穩定,2%的溶液加熱至120 ℃並保持30min,無明顯變化。在鹼性條件下易氧化變質。
實驗表明,茶多酚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活性,為等量維生素C的493倍,且能有效消除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具有降血脂的顯著功效。還有研究表明,茶多酚還具有抑制痢疾、傷寒、霍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作用;具有較強的抗放射性作用,以及在抗衰老,抑制瘤細胞,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方面都顯示出很好的效應,是一種有開發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劑。1988年7月我國已批准茶多酚作為食品添加劑。國內已建立了茶多酚工業化生產線,並開發研製出了茶多酚的第二代產品即兒茶素(TC)。
茶多酚的測定方法有高錳酸鉀直接滴定法和酒石酸鐵比色法,由於高錳酸鉀直接滴定法操作比較復雜,且靠肉眼觀察顏色判斷終點,如果樣品溶液顏色較深時,可能影響測定結果。本實驗將應用酒石酸鐵比色法測定茶多酚的含量。
酒石酸鐵能與茶多酚生成紫褐色絡合物,絡合物溶液顏色的深淺與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比色方法測定。該法可避免高錳酸鉀滴定法所產生的人為視覺誤差。
三、儀器與試劑:
儀器:分光光度計
試劑:
(1)酒石酸鐵溶液:稱取 FeSO4·7H2O ,含 4個結晶水的酒石酸鉀鈉,加蒸餾水溶解後,用蒸餾水稀釋至1000mL
(2)的磷酸緩沖液: Na2HPO4·12H2O ,·2H2O,加蒸餾水溶解後.用蒸餾水稀釋至1000mL.
四、步驟:
(l)樣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准確稱取茶葉磨碎樣品1g於200mL三角燒瓶中,加入沸水80mL,在沸水浴中浸提30min,然後過濾、洗滌,濾液倒人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溫,最後用蒸餾水定容至刻度,搖勻,備用。
(2)測定:吸取樣品溶液 1mL於 25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4mL,加酒石酸鐵溶液5mL,搖勻,再加入磷酸緩沖液稀釋至刻度。以蒸餾水代替樣品溶液加入同樣的試劑作空白。選擇540nm波長和1cm的比色杯測定吸光度。
五、計算:
式中:ω—茶多酚的含量,%,A—樣品溶液的吸光度值,T—樣品溶液的總體積,mL
V—測定用樣品溶液的量,mL,m—樣品質量,g
—用1cm比色杯,當吸光度為時,試液中茶多酚的濃度為mL
六、說明及注意事項:
1、磷酸鹽緩沖液在常溫下容易生長黴菌,放冰箱中保存或臨用時現配。
2、樣品溶液制備中的注意事項:
(1)較透明的樣液,如果味茶飲料,將樣液充分搖勻後,直接取樣測定。
(2)較渾濁的樣液,如果汁茶飲料、奶茶飲料等,稱取充分混勻的樣液25mL於50mL容量瓶中,加95%的乙醇15mL充分混勻,放置15min,用水定容至刻度,過濾。
(3)含有碳酸氣的樣液,如農夫汽茶,量取充分混勻的樣液100mL於250mL的燒杯中,稱取其總量,於電爐上加熱至沸,在微沸狀態下加熱10min,以將二氧化碳排除,放冷,用水補足原來的質量,搖勻,備用。
測定
准確吸取試液1 ml, 注人2 5 m L的容量瓶中, 加水4 ml和酒石酸亞鐵溶液5 ml, 充分混合, 再加p H 7 . 5 磷酸鹽緩沖液至刻度, 用10mm比色杯,在波長540nm處,以試劑空白溶液作參比,測定吸光度( A)
③ 急,明天考試要用的,用離子沉澱法提取茶葉中的茶多酚詳細步驟
1. 浸提 稱取一定重量過20目的茶葉末,加入其重量15-25倍的60℃-80℃的熱水,攪拌下恆溫浸提20min-30min,過濾得到茶葉浸提液。即: 以料液比:1/15、1/20、1/25,提取溫度:60℃、70℃、80℃,提取時間:20min、25min、30min為3因子3水平進行正交實驗,然後對實驗結果進行極差分析,選出最優組合,做驗證性實驗,如若符合最佳結果,進行下面的實驗 1(料液比) 2(提取溫度) 3(提取時間) 因素1 1:15 60℃ 20min 因素2 1:20 70℃ 25min 因素3 1:25 80℃ 30min 測浸提液體積,並取樣分析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計算浸提液中茶多酚的總量、茶多酚的浸提率。
2.鹽析 加氯化鈉於茶葉浸提液中,質量分數為2-6%,靜置0.5-1.5h後過濾(可用抽濾或者離心的方式)。
3.沉澱 在上述濾液中加入茶葉重量2%-5%的亞硫酸氫鈉,然後加入茶葉重量15%-25%的硫酸鋁飽和溶液,加熱至上述最優組合溫度,用10%-20%的碳酸氫鈉溶液在快速攪拌下調節pH至5-6,此時有大量沉澱析出,沉澱自然沉降一段時間後過濾,最後用等體積最有溫度熱水洗滌沉澱三次。
4.酸溶 將沉澱在快速攪拌下放入到茶葉重量1-3倍的pH=2.5-4.5的鹽酸水溶液溶解沉澱,控制酸轉溶液的pH=2.5-4.5,酸轉時間10min-50min,少量膠狀沉澱經離心分離出去。即: 以酸濃度:pH=2.5,pH=3.5,pH=4.5,料酸比:1:1,1:2,1:3,酸轉時間:10min,30min,50min為3因子3水平進行正交實驗,在最優條件下測酸轉溶液體積然後對實驗結果進行極差分析,選出最優組合。 1(酸濃度) 2(料酸比) 3(酸轉時間) 因素1 pH=2.5 1:1 10min 因素2 pH=3.5 1:2 30min 因素3 pH=4.5 1:3 50min 測酸轉溶液體積並取樣分析計算酸轉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和總量,計算茶多酚經過鹽析、沉澱及酸溶後的回收率。
5.萃取 加入茶葉重量2%-5%的NaHSO3至酸轉溶液中,然後用體積0.3-1.5倍的乙酸乙酯萃取1-5次,每次萃取時間2-10min,合並萃取液。 測萃余相體積,並取樣分析計算萃余相中茶多酚的總量,計算茶多酚的萃取率。
6.洗滌 加入茶葉重量1-3%的維生素C至萃取液體積0.4倍的水中,用檸檬酸調節水溶液的pH=2.5-3.0,等分成2份對乙酸乙酯萃取液洗滌兩次。
7.蒸發濃縮 將洗滌後的乙酸乙酯相在50~70℃下真空蒸發回收乙酸乙酯,待濃縮成膏狀物時,加入膏狀物2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洗滌掛在壁上的物料,繼續濃縮成稠的膏狀物。 計算其中茶多酚的含量。 提取過程中茶多酚的分析測定方法(定量) 准確吸取待測溶液1ml,將其稀釋1~25倍(稀釋成15倍),再從稀釋液中准確吸取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亞鐵溶液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磷酸鹽緩沖溶液至刻度,用1cm比色杯,在波長540nm處,以試劑空白液作參比,測定吸光度。 計算公式: 茶多酚(g/ml)=1.957AX/500 A:吸光度 X:稀釋倍數。 1)酒石酸亞鐵溶液 1g硫酸亞鐵和5g酒石酸鉀鈉用水溶解並定容至至1L,放置過夜後使用。 2)pH=7.5的磷酸二氫鉀緩沖液 A液:稱取磷酸氫二納23.877g,溶解並定容至至1L; B液:稱取經110度烘乾2h的磷酸二氫鉀9.078g,加水溶解並定容至至1L A液85ml和B液15ml混勻即可。
④ 茶多酚的提取步驟
茶多酚提取:在茶葉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藝主要有以下的幾種方法:1. 傳統工藝:以水或乙醇為溶劑,採用水浴加熱至80℃ 保溫提取多次。合並提取液後用等體積的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後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將乙酸乙酯大部回收後濃縮近干,冷凍乾燥後用去離子水反復重結晶即得精品。但該法的缺點是操作費時麻煩、溶劑消耗量大、毒性大、成本高、提取率低,在高溫下提取,茶多酚易氧化變質等。2.用微波輻射萃取茶多酚:提取溶劑為50%乙醇,功率320瓦,萃取時間18秒,液固比(mL/g)1:9,二級提取,此條件下的茶多酚的提取率為92.7%。與傳統的索氏提取相比,微波法提取的最大優點是提取時間大大縮短,且提取率較高。而與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相比,它成本低,投資少,提取效率高。但不適合在實驗室操作。1.實驗原理:利用茶多酚易溶於乙醇、乙酸乙酯,而不溶於氯仿的性質來提取茶多酚。2.實驗器材與試劑:器材:250ml的三口燒瓶,布袋,蒸發皿,分液漏斗,等;試劑:茶葉,碳酸鈉,乙醇,氯仿,乙酸乙酯,蒸餾水,等。3.實驗步驟:a) 提取:將粉碎的10 g茶葉中加入2g碳酸鈉並放入布袋內放好,置於三口燒瓶內,加乙醇50ml,加熱煮沸0.5h,傾出提取液至蒸發皿內,再用10ml乙醇洗滌茶葉包,洗滌液並入提取液。b) 分離純化:將裝有提取液的蒸發皿置於石棉網上加熱濃縮至提取液體積月約20ml,冷卻至室溫後將濃縮液移置分液漏斗,加入等量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時振盪要輕,防止乳化),水層用於制備茶多酚。將氯仿萃取後的水層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並乙酸乙酯萃取液,水浴減壓蒸餾(或旋轉蒸發儀)回收乙酸乙酯,趁熱將殘液移入潔凈乾燥好的蒸發皿,改用水蒸氣浴加熱濃縮至近干,冷卻至室溫後,放入冰箱內冷凍乾燥,將白色粉末茶多酚粗品,粗品用蒸餾水進行重結晶,得茶多酚精品。乾燥後稱量,計算產率。
⑤ 跪求利用有機溶劑乙醇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具體步驟
有機溶劑萃取法
首先將綠茶葉(或茶葉末)用熱水或85%乙醇溶液浸提3次,合並濾液。濾液經真空濃縮,所得的濃縮液用氯仿萃取,脫除其中的咖啡鹼和色素等,進而回收咖啡鹼。水層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得到含有茶多酚的乙酸乙酯溶液。經真空濃縮、乾燥,得到茶多酚粗品,並回收乙酸乙酯溶劑。粗茶多酚經過凝膠柱層析等精製提純,得到茶多酚精品。該法工藝技術比較簡單,對TP的提取率為10%~15%。但是有機溶劑用量多。溶劑回收設備及所消耗的能量比較大。
2.2
離子沉澱提取法
離子沉澱法提取茶多酚的工藝流程如圖2。將綠茶葉
(或茶葉末)用熱水或乙醇溶液浸提,過濾。在濾液中加入沉澱劑使TP沉澱。過濾,濾液用於提取咖啡鹼。沉澱用稀H2SO4轉溶,轉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含TP的乙酸乙酯溶液。經真空濃縮乾燥得到茶多酚。該法的特點是減少了有機溶劑的使用量,所得產品中茶多酚含量較高,可達95%以上。但是工藝操作控制比較嚴格,廢渣、廢液處理量較大。
⑥ 茶多酚提取設備應用的提取方法有那些
從茶葉中制備茶多酚的傳統方法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溶劑提取法 將茶葉用極性溶劑浸漬,然後把浸取液進行液—液萃取分離,最後濃縮得到產品。目前工業化生產主要採用此法。產品收率5%~10%,產品純度為80%~98%。所用溶劑有丙酮、乙醚、甲醇、已烷及三氯甲烷等。該法生產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離子沉澱法 用金屬沉澱茶多酚,使其與咖啡鹼分離,該方法使用了對人體有毒的重金屬作沉澱劑,所以,用該法生產的產品難達到食品和醫葯行業的要求。
柱分離制備法 已有報道的凝膠柱、吸附柱和離子交換柱法。此項技術的關鍵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採用柱分離制備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間,純度可達98%,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貴,而且淋洗時要用多種和大量有機溶劑,顯然不適合工業化生產。
以上傳統方法均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產品無法在安全性、價格和純度方面全部滿足食品添加劑和醫葯行業的要求。針對這些問題,最近,經有關專家反復試驗、成功地開發出將超臨界CO2萃取技術與傳統提取、濃縮和萃取技術相結合,制備高純度茶多酚新工藝。該工藝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純度和得率。又符合工業化生產對原料、溶劑使用、製作路線、生產過程安全性和產品顏色、產率、純度諸方面的要求,有利於茶多酚更有效地在醫葯和食品工業中應用。
⑦ 怎麼在茶葉中提取茶多酚等物質
茶葉研碎,取10g,加20%乙醇100ml,70~80度水浴30min,共提取3次,合並提取液,加入2gZnCl2作沉澱劑,加NaHCO3調pH至6.4~8.0,靜置60min,離心或過濾,棄去水層,沉澱加40%硫酸溶解,乙酸乙酯萃取水層3次,合並乙酸乙酯,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減壓蒸去乙酸乙酯,可得茶多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