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錨桿樁
錨桿靜壓樁是指利用錨固於原有基礎中的錨桿提供的反力實施壓樁,壓入樁一般為小截面樁,主要用於基礎的加固處理。其優點是所用機具簡單,易於操作,施工不影響工期,可在狹小的空間內作業,傳荷過程和受力性能明確,施工簡便,質量可靠,缺點是承台留孔,錨桿預埋復雜。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沿海地區就開始採用靜力壓樁法。到80年代,隨著壓樁機械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增強得到了進一步推廣。至90年代,壓樁機實現系列化,且最大壓樁力為6800KN的壓樁機已問世,它既能施壓預制方樁,也可施壓預應力管樁。適用的建築物已不僅是多層和中高層,也可以是20層及以上的高層建築及大型構築物。
(1)機械錨固裝置擴展閱讀:
適用范圍:
靜壓法通常適用於高壓縮性粘土層或砂性較輕的軟粘土層,當樁須貫穿有一定厚度的砂性土夾層時,必須根據樁機的壓樁力與終壓力及土層的形狀、厚度、密度、上下土層的力學指標、樁型、樁的構造、強度、樁截面規格大小與布樁形式、地下水位高低以及終壓前的穩壓時間與穩壓次數等綜合考慮其適用性。
壓樁力大於4000kN的壓樁機,可穿越5~6m厚的中密、密實砂層。中型壓樁機(壓樁力≤2400kN),穿越砂層的能力較有限,所以對其情況需進行壓樁可行性判斷。
靜壓樁也適用於覆土層不厚的岩溶地區。在這些地區採用鑽孔樁很難鑽進;採用沖孔樁,容易卡錘;採用打入式樁,容易打碎。只有採用靜壓樁可緩慢壓入,並能顯示壓樁阻力,但在溶洞、溶溝發育充分的岩溶地區,靜壓樁宜慎用,以及在土層中有較多孤石、障礙物的地區,靜壓樁宜慎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錨桿樁
Ⅱ 錨固板是什麼
鋼筋錨固板是解決鋼筋擁堵的新方法,減少錨固長度的新措施。
鋼筋的錨固是指內鋼筋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增容強混凝土與鋼筋的連接,使建築物更牢固,目的是使兩者能共同工作以承擔各種應力(協同工作承受來自各種荷載產生壓力、拉力以及彎矩、扭矩等)。
它按一定的方向用鑽孔穿透弱面深入到完整岩體內,插入預應力錨索(鋼筋),然後用水泥將孔固結起來,形成具有一定抗拉能力的結構。
此外,對拱壩壩肩不穩定岩體的處理,還可以採用其他支擋辦法,如抗滑樁、擋土牆、支撐柱等。還應特別強調,地下水往往是導致基礎失穩的主要因素,在設置工程處理措施時,應充分考慮到防滲排水的作用。
(2)機械錨固裝置擴展閱讀
優點:
1、安全可靠:錨固性能好,可充分發揮鋼筋強度,有利於更高強度鋼筋的使用。
2、簡單高效:工藝簡單,功效高,螺母與墊板合二為一,與鋼筋直螺紋連接,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加快鋼筋工程的施工速度。
3、節材降耗:可減少或取消鋼筋錨固長度,節約40~50%的錨固用鋼材,降低成本。
4、質量:克服傳統彎筋錨固擁擠和混凝土澆築困難問題,提高工程質量。
Ⅲ 預應力錨具AM、AMP什麼意思
M15-15指的是15孔的錨具
L15-15指的是15孔的錨具連接器。
預應力混凝土中所用的永久性錨固裝置,是在後張法結構或構件中,為保持預應力筋的拉力並將其傳遞到混凝土內部的錨固工具,也稱之為預應力錨具。
錨具根據使用型式可分為兩大類:
(a):安裝在預應力筋端部且可以在預應力筋的張拉過程中始終對預應力筋保持錨固狀態的錨固工具。
張拉端錨具根據錨固型式的不同還可分為:用於張拉預應力鋼絞線的夾片式錨具(YJM),用於張拉高強鋼絲的鋼制錐形錨(GZM),用於鐓頭後張拉高強鋼絲的墩頭錨(DM),用於張拉精軋螺紋鋼筋的螺母(YGM),用於張拉多股平行鋼絲束的冷鑄鐓頭錨(LZM)等多種類型。
Ⅳ 什麼是錨具、夾具與連接器的內容介紹如下
錨具是後張法結構或構件中為保持預應力筋並將其傳遞到混凝土上用的永久性錨固裝置。夾具是先張法構件施工時為保持預應力筋並將其固定在張拉台座(或鋼模)上用的臨時性錨固裝置。後張法張拉用的夾具又稱工具錨,是將千斤頂的張拉力傳遞到預應力筋的裝置。連接器是先張法或後張法
Ⅳ 礦用錨桿的安裝及優點有哪些
如何安裝錨桿
1.裝錨固葯卷前,先將錨桿插入孔內試探錨桿眼深淺,查看孔深是否符合要求,深淺不夠時,應重新打眼達到要求為止。
2.安裝錨桿時,先把錨固葯卷按規定的數量裝入眼內(使用2根葯卷),隨後插入錨桿。此時,安好連接套,插入風錨機,啟動風錨機使之旋轉,慢慢推進到眼底,攪拌20秒後,停鑽,卸下風錨機,待5分鍾後方可卸下連接套。20分鍾後,上好托板,將螺母用扳手擰緊。3.錨桿托板要緊帖岩壁,如岩壁不平時,先用手鎬找平,再安裝錨桿。
礦用錨桿的產品優點
1、礦用錨桿功能水平高。
2、具有結構合理、錨桿全螺紋全長等強度。
3、比同規格錨桿的承載才能提升。
4、擴大了錨桿使用范圍,可完成端錨、加長錨和全錨。
5、操作簡潔。
6、結構合理,預緊力大,可以自動調整受力方向,加大對圍岩的約束力,能完成機械化快速裝置。
7、設有預應力墊片,易於控制裝置質量。
Ⅵ 錨固技術的特點
1)在岩土工程中採用錨固技術,能充分調用岩土體能量,調用岩土的自身強度和自承能力,減輕結構自重,確保施工安全。
2)在岩土工程中各類地層均可進行錨固,但作為永久性錨桿的錨固段不能設置在未經處理的有機質土、液限ω1>50%的岩土層中,以及相對密度Dr<0.3的砂層中。
3)錨固工程施工機械及設備的作業要求的空間較小,對各種地形及場地無太多的空間要求。
4)用錨桿替代鋼支撐作側壁支撐,不但可節約大量鋼材,而且大大改善了施工條件。
5)用錨桿或土釘支護替代放坡、襯砌或重力式擋土牆支護,可大量節省土石方工作量,從而節約成本和縮短施工工期。
圖5-1 錨桿的構造
6)錨桿的設計拉力可由現場試驗和施工來准確獲得,它可保證錨固工程具有足夠的安全系數和工作的可靠性。
7)利用錨固工程支護與其他施工相比較,對環境污染小。
8)錨桿施加預應力後可較准確地控制結構物的變形量,以保證結構物的安全。
二、錨桿的構造
錨桿是受拉桿件的總稱。當與構造物採用錨桿作為加固或支撐的受力桿件時,從力的傳遞機理來看,錨桿由錨固體、拉桿及錨頭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圖5-1)。現將各組成部分的材料、作用等分述如下。
1.錨桿頭部
錨桿頭部是構造物與拉桿的連接部分。在一般情況下,拉桿設置是水平向下的,具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因此,與作用在構造物上的側向土壓力不在同一方向上。為了使來自構造物的力得到傳遞,一方面必須保證構件本身的材料具有足夠的強度,相互的構件能緊密固定,另一方面又必須將集中力分散開。為此,錨頭由下列幾部分組成。
(1)台座
構造物與拉桿方向不垂直時,需要用台座作為拉桿受力調整的插座,並能固定拉桿位置,防止其橫向滑動和有害的變位。台座用鋼板或混凝土製成。
(2)承壓墊板
為使拉桿的集中力分散傳遞,並使緊固器與台座的接觸面保持平順,鋼筋必須與承壓墊板正交,一般用20~40mm厚的鋼板。
(3)緊固器
拉桿通過緊固器的作用,將其與墊板、台座、構造物貼緊並牢固聯結。如拉桿的材料採用粗鋼筋,則在拉桿端部焊螺絲端桿,用螺絲或專用的聯結器作為緊固器。為了減少螺絲端桿加工的工作量,必要時也可直接採用焊接的方法。如用鋼絞線等,則需用公錐及錨銷等零件。
圖5-2 錨桿的長度
2.拉桿
拉桿是錨桿的中心受拉部分,從錨桿頭部到錨固體尾端的全長即是拉桿的長度。拉桿的全長L實際上包括有效錨固長度Le和非錨固段長度L0兩部分(圖5-2),即
L=Le+L0
式中:L為拉桿的全長,m;Le為有效錨固段長度,m;L0為非錨固段長度,m。
有效錨固段長度即錨固體長度,主要根據每根錨桿需承受多大的抗拔力來決定。非錨固段長度也稱自由長度,由構造物與穩定地層之間的距離來決定。
我國早期常用的拉桿材料為熱軋螺紋粗鋼筋,直徑採用122~32mm,單根或2~3根點焊成束。近年來發展採用45SiMnV高強度鋼材(直徑25mm)以及鋼絞線、鋼絲束等。
3.錨固體
錨固體是錨桿尾端的錨固部分,通過錨固體與土之間的相互作用,將力傳遞給地層。錨固力能否足夠保證構造物的穩定要求是錨桿技術成敗的關鍵。
從力的傳遞方式來看,錨固體可分為3種類型。
(1)摩擦型
典型的摩擦型錨桿是在已鑽好的孔內插入鋼筋並灌注漿液,使其形成一柱狀的錨固體,這種錨桿通常稱為灌漿錨桿。在實際的施工中,有時採用壓力灌漿,因此,實際的錨固體一般要比設計的錨固體大。柱狀錨固體外表面與土層之間的摩擦力將來自拉桿的拉力傳遞給地層。
在一般情況下,錨固體周圍土層內部的抗剪強度τ1比錨固體混凝土面與土層之間的摩擦力f1要小,所以錨固力的估算應按τ1來考慮比較合理(τ1是經驗數值,由抗拔試驗求得)。可以認為摩擦錨桿是以摩擦力F(F=τ1×灌漿錨固體的周邊面積)作為支撐機理的,即F>>Q(Q為支撐力)。在實際工作中,目前以摩擦型為主的錨桿占絕大多數。
(2)承壓型
錨固體有一個支撐的面,支撐型的錨固體一部分或大部分是擴大的,所以錨桿的拉力與其說是依靠錨固體與土之間的摩擦,不如說是依靠作用於錨固體的被動土壓力來獲得支撐,亦即錨固體的支撐機理是F<<Q。
為了形成承壓面,可由幾種不同的途徑得到。在天然地層中可採用機械裝置,如施工時在拉桿的後端裝有輔助設施,即從地面鑽到預定的深度時,通過機械作用,將端部的裝置張開,如圖5-3所示;或採用注漿塞加壓灌漿擴大孔徑;或在填土中採用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板開挖埋設,這種錨桿屬於錨定板結構型式,如圖5-4所示。
(3)復合型
復合型錨桿的例子,如在軟弱地層中採用擴孔灌漿錨桿,在成層地層中採用串鈴狀錨桿或類似擴孔型的螺旋錨桿(圖5-5a、b)。擴大部分是一個或幾個。周邊面積很大,摩擦力也有相當大的數值;復合型錨桿的支撐方式比較復雜,實際上是摩擦力及支撐力兩者兼而有之,共同承擔。可以認為,摩擦力與支撐力的大小近似相等(F≈Q)屬於此種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砂土和粘性土中,使摩擦力達到最大值的變位量相差很大,因此,當錨固層為粘性土或軟的粉砂土時,對摩擦力的取值要十分慎重,必須經過現場抗拔試驗來確定。
圖5-3 擴孔型錨桿
圖5-4 錨定板結構
圖5-5 復合錨桿
Ⅶ 鋼筋機械錨固技術具體概念是什麼
鋼筋機械錨固技術具體概念是:
鋼筋機械錨固技術為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錨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機械錨固方法,將螺帽與墊板合二為一的錨固板通過直螺紋連接方式與鋼筋端部相連形成鋼筋機械錨固裝置。其作用機理為:鋼筋的錨固力由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和錨固板的局部承壓力共同承擔或全部由錨固板承擔。
技術指標:
鋼筋機械錨固技術相比傳統的鋼筋機械錨固技術,在混凝土結構中應用鋼筋錨固板,可減少鋼筋錨固長度40%以上,節約錨固鋼筋40%以上;在框架節點中應用鋼筋錨固板,可節約錨固用鋼材60%以上;錨固板與鋼筋端部通過螺紋連接,安裝快捷,質量及性能易於保證;錨固板具有錨固剛度大、錨固性能好、方便施工等優點,有利於商品化供應;幾種新型的混凝土框架頂層端節點與中間層端節點鋼筋機械錨固的構造形式,可大大簡化鋼筋工程的現場施工,避免了鋼筋密集擁堵,綁扎困難的問題,並可改善節點受力性能和提高混凝土澆築質量。
適用范圍:
鋼筋機械錨固技術適用於混凝土結構中熱軋帶肋鋼筋的機械錨固,主要適用范圍有:用鋼筋錨固板代替傳統彎筋,可用於框架結構樑柱節點;代替傳統彎筋和箍筋,用於簡支梁支座;用於橋梁、水工結構、地鐵、隧道、核電站等混凝土結構工程的鋼筋錨固;用作鋼筋錨桿(或拉桿)的緊固件等。
Ⅷ 機械錨固措施包括哪些
機械錨固是相對於縱筋的錨固來說的,當縱筋受到支座寬度等限制時,可能無法滿足直錨長度或彎錨平直段的最小要求,而採取的錨固端加強的一種措施。鋼筋伸入支座的長度,設計和規范有規定,一般為Lae(是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任何情況下不得小於250mm.錨固長度是指鋼筋伸入砼支座的長度。鋼筋的錨固長度就是為了加強鋼筋與混凝土的機械咬合力。
技術特點(或優勢)及應用領域
本技術裝置在300n.m扭矩作用下,預緊力完全能夠較原來提高2-8倍,達20-100kn,用簡單的手工操作達到了高預緊力,且孔內桿體除錨芯連接段外,全長度均有預緊力,有力地控制了圍岩變形。反方向旋轉錨桿桿體,使桿體退出,消除脹力後,就可以回收錨桿重復使用。
Ⅸ 什麼是錨具什麼是夾具
1、錨具是指預應力混凝土中所用的永久性錨固裝置,是在後張法結構或構件中,為保持預應力筋的拉力並將其傳遞到混凝土內部的錨固工具,也稱之為預應力錨具。
國內普遍採用的錨具規格有:
M15-N錨具:M代表錨具(錨具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15代表鋼絞線的規格為國標15.20 mm的鋼絞線,(我國一般普遍使用的鋼絞線強度為1860 MPa級的15.20 mm鋼絞線);-N是指所要穿載的鋼絞線根數。
M13-N錨具:M代表錨具(錨具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13代表鋼絞線的規格為12.78的鋼絞線,(國外一般普遍使用的鋼絞線強度為1860 MPa級的13.78鋼絞線);-N是指所要穿載的鋼絞線根數。
2、夾具是指機械製造過程中用來固定加工對象,使之佔有正確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檢測的裝置,又稱卡具(qiǎ jǜ)。從廣義上說,在工藝過程中的任何工序,用來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裝工件的裝置,都可稱為夾具。
夾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確定工件在夾具中的正確位置)、夾緊裝置 、對刀引導元件(確定刀具與工件的相對位置或導引刀具方向)、分度裝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裝中能完成數個工位的加工,有回轉分度裝置和直線移動分度裝置兩類)、連接元件以及夾具體(夾具底座)等組成。
(9)機械錨固裝置擴展閱讀:
錨具應用領域
公路橋梁、鐵路橋梁、城市立交、城市輕軌、高層建築、水利水電大壩、港口碼頭、岩體護坡錨固、基礎加固、隧道礦頂錨頂、預應力網架、地鐵、大型樓堂館所、倉庫廠房。
塔式建築、重物提升、滑膜間歇推進、橋隧頂推、大型容器及船舶、軌枕、更換橋梁支座、橋梁及建築物加固、鋼筋工程、防磁及防腐工程(纖維錨具)、碳纖維加固、先張梁場施工、體外預應力工程、斜拉索、懸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