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楊氏雙縫干涉實驗
你說干涉條紋保持與雙縫平行很不理解,可以這樣認為:干涉現象首先須有相干光繞過障礙物(其實就是衍射),然後相互疊加,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設雙縫豎直,每一條縫從水平方向看尺寸小,光容易繞過去(衍射),分布到左右兩邊去;而豎直方向尺寸大,光不容易繞過去,所以上下沒有光。最終每條豎縫左右兩邊的光相互疊加,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自然與縫平行。當縫轉動,條紋也轉動。
也可以理解為每條條紋離雙縫的波程差為一個定值,經分析,這些點必然全都分布在與縫平行的直線上,所以條紋與雙縫平行。
你的第四段考慮的是移動單縫的問題,這對條紋分布沒有影響。要知道雙縫很窄,才相當於兩個新的光源。而單縫僅僅是保證有光透過雙縫而已,它對條紋的方向、寬窄均沒有影響。
⑵ 求解大學物理題。
一
1錯 2對 3錯 4錯 5錯 6對 7錯 8錯 9對10對
11對 12對 13對 14對 15對 16對 17錯 18錯
二
1 2 π/6
2 50 1.6
僅供參考
⑶ 將楊氏雙縫干涉裝置由空氣中放入水中時,屏上的干涉條紋有何變化
A、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中,根據公式△x=Ldλ,如果紅光改為紫光,則波內長變短,導致屏上容的條紋間距將減小,故A正確;B、自然光相繼通過兩個偏振片,兩偏振片之間,是偏振光,以光束為軸旋轉其中一個偏振片,透射光的強度發生變化,故B正確;C、拍攝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機鏡頭前裝上一偏振片可以減小反射光透射,從而使照片清淅,故C錯誤;D、單色光照射小圓孔做衍射擊實驗時,中央是亮的,周圍是明暗相間的圓環,但條紋間距不等,故D正確;本題選擇錯誤的,故選:C.
⑷ 將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裝置放入折射率為n的介質中其條紋間隔是空氣中的多少倍求過程
首先,△x=Dλ/d是通用的(如有疑問詳見圖),但不同介質中λ不同,內所以求出n與λ的關系帶容入即可。
u(波速)=c(真空中光速)/n【1】
u=λf(頻率)【2】
聯立【1】【2】得
c/n=λf
λ=c/nf(不同折射率中f不變)
帶入原式得△x=Dc/dnf
因此間距的比例為1/n
來源:《物理學第六版下冊》p101
⑸ 在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中,把裝置浸入水中,干涉條紋的間距怎麼變
在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中,把裝置浸入水中,干涉條紋的間距會變小。由於楊氏雙縫干涉的條紋間距和介質波長成正比,在水中的介質波長小於在空氣中的波長,所以條紋間距會減小。
⑹ 把同一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裝置放在水面之下 實驗得到的干涉條紋與空氣中得到的條紋有何不同
在水中實驗時 干涉條紋的寬度比空氣中的窄.因為同一顏色的光從空氣中到水中頻率不變 傳播速度變小 所以波長變短;而在實驗裝置相同條件下 干涉條紋的寬度與波長成正比.
⑺ 在空氣(n=1)中進行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計算問題請教
設條紋間距X.
X=D*入/a=1.2*500*10^(-9)/[0.3*10^(-3)]m=2*10^(-3)m=2mm
第一暗紋中心到O點距離為X/2=1mm
P點是第5級暗紋的中心,則O、P間的距離是
OP=(4+1/2)X=4.5*2mm=9mm
⑻ 楊氏雙縫干涉
調節光程差…一般不會用這種手法吧?光程差為半波長奇數倍的區域,呈現暗條紋,光程差為半波長的偶數倍的區域,呈現亮條紋。
⑼ 一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在真空中觀察時,干涉條紋間距為1.5mm。若把
條紋間距與波長成正比,與折射率成反比,干涉條紋間距:1.5mm/【4/3】=1.125mm
⑽ 楊氏雙縫干涉試驗裝置由空氣中移入水中,圖上干涉圖樣有和變化
仍然會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由於波長會減小(λ『=λ/n)所以條紋間距(Δx=Dλ/d)也會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