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所示裝置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其中有三處錯誤,請指出並加以改正。 (1
(1)長頸漏斗下端沒有插入到液體面以下,應改為將長頸漏斗的下端插入到液面以下 (2)導管不應伸入錐形瓶過長,應改為導管剛露出橡皮塞為宜 (3)不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應改為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
⑵ 圖A是改進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增添了帶空塑料片和彈簧夾實驗室先將塊狀的大理石放在塑料片上
這是簡易啟普發生器(沒圖我也知道~)
它的原理是彈簧夾關閉後酸液版還會與大理石接觸產生二氧權化碳氣體,此時氣體增加,氣壓就會變大,於是酸液只能被壓回漏斗中,又由於多空隔板的緣故,固液做到真正分離,於是反應停止,你想知道的再詳細點的話可以看看「啟普發生器」的詞條,原裝置與簡易版有一樣的功效,就是(彈簧夾)隨開隨用,隨關隨停
注意!!啟普發生器與簡易啟普發生器都是固液常溫反應的儀器,但是啟普發生器的固體葯品不能是粉末!!!
有問題可以再問哦~
⑶ 改進了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彈簧抄夾關閉後酸液還會與大理石襲接觸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此時氣體增加,氣壓就會變大,於是酸液只能被壓回漏斗中,又由於多空隔板的緣故,固液做到真正分離,於是反應停止,你想知道的再詳細點的話可以看看「啟普發生器」的詞條,原裝置與簡易版有一樣的功效,就是(彈簧夾)隨開隨用,隨關隨停
⑷ 初中化學實驗改進,對二氧化碳製取實驗的有關改進
葯品還是用大理石和稀鹽酸溶液;
裝置可以採用啟普發生器,它的回優點是隨開隨用答,隨關隨停;
製取,沒什麼特別。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濃硫酸作為乾燥劑,吸收二氧化碳中所含的水蒸氣;
收集一般用向上排空氣法,因為如果用排水集氣法的話,二氧化碳會溶於水。但可以改進排水集氣法,比如將水槽中的水換成油之類不能溶解二氧化碳的液體。這其實是由排水集氣法變化而來的,只是為了使生成的二氧化碳純度提高而已。
至於氧氣,可以加熱高錳酸鉀和氯酸鉀的混合物,因為高錳酸鉀受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而二氧化錳又能作為使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這樣既使生成氧氣的速度加快,又不會影響氧氣的純度;
至於裝置還是可以用「氯酸鉀、二氧化錳共熱制氧」的裝置;
而收集仍可以使用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溶於水。
對於氫氣則仍可以用鋅粒與稀硫酸反應,而它的製取裝置也可以用啟普發生器,提純方式也可以用濃硫酸作乾燥劑,收集方式可以用排水集氣法,因為氫氣不溶於水。
(初中時期學習製取的氣體主要就是這三種。)
⑸ 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結束後,利用錐形瓶中剩餘的中性廢液,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進
將分液漏斗內的濃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瓶內,振盪,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左管管口產生氣泡,中性溶液通過右管進入集氣瓶中,集氣瓶中的溶液變渾濁;
集氣瓶中產生現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氯化鈉.
故填:左管管口產生氣泡,中性溶液通過右管進入集氣瓶中,集氣瓶中的溶液變渾濁;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氯化鈉.
⑹ 實驗室里製取二氧化碳,某同學認真研究了課本中的實驗裝置(如圖甲),對其中的氣體發生裝置進行了改進(
(1)實驗室制備並收集二氧化碳的步驟中要先連接裝置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後加葯品時先固體後液體,再收集氣體然後才驗滿,所以順序為②①③④⑤⑥.故C正確.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化學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題意可知,標號儀器的名稱:a 是長頸漏斗,b是集氣瓶,c 是鐵架台,d 是試管;
(4)該同學進行實驗裝置改進,改進後的有孔板可以把固體與液體分離開來,當關閉導管時,裝置內壓強升高而把液體壓回長頸漏斗,使得液體與固體脫離接觸反應停止;當打開導管,裝置內壓強減小,長頸漏斗內液體重新流入裝置,液體與固體接觸,反應繼續;使反應容易控制,可隨時使反應發生和停止.所以改進的目的是: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5)由於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所以檢驗b中已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將燃著的木條置於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收集滿了.
故答為:(1)C;(2)大理石和稀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3)長頸漏斗,集氣瓶,鐵架台,試管;(4)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5):將燃著的木條置於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收集滿了.
⑺ 右圖是改進了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增添了你認真思索其中的道理
左圖的話,如果關閉了夾子,那麼生成的二氧化碳就聚集在試管中,由於二氧化碳的壓強,將剩餘的鹽酸壓入分液漏斗中,從而脫離了和塑料片上的碳酸鈣的接觸
⑻ 通過實驗裝置的改進,可培養創新精神。下圖是經小明同學改進後製取和檢驗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簡圖。
(1)①密度比空氣大②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用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木條熄滅的是CO 2 ,燃燒更旺的是氧氣(或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復燃的是O 2 ,另一瓶是CO 2 ;或往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盪,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 2 ,另一瓶是O 2 ;其餘合理答案亦可) |
⑼ 某學生在進行二氧化碳的製取和性質實驗時,經過認真分析研究,對課本中的氣體發生裝置(圖A)進行了改進
(1)裝置改進後的有孔板可以把固體與液體分離開來,當關閉導管時,裝置內壓強升高而把液體壓回長頸漏斗,使得液體與固體脫離接觸反應停止,當打開導管,裝置內壓強減小,長頸漏斗內液體重新流入裝置,液體與固體接觸,反應繼續;
(2)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將製得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3)將D中的CO2倒入C中做性質實驗時,操作方法是沿燒杯壁慢慢倒入,避免迅速倒入時,蠟燭熄滅的先後次序不明顯,導致實驗失敗;正確的觀察現象是蠟燭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滅,體現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故答案為:
(1)便於控制反應的進行;
(2)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3)沿燒杯壁慢慢倒入;蠟燭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滅;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⑽ 此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有哪些錯誤為什麼請改正
(1)對圖中的製取裝置來說,漏斗下端未插入到液面以下,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就版會從長頸漏斗權逸出;
故答案為:長頸漏斗下端沒有插入到液體面以下,應改為將長頸漏斗的下端插入到液面以下;
(2)錐形瓶內導管伸入過長,不利於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
故答案為:導管不應伸入錐形瓶過長,應改為導管剛露出橡皮塞為宜;
(3)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故答案為:不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應改為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