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實驗裝置及相關數據如圖),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1)由圖知:G=5N,F′=3.2N,所以F浮=G-F′=5N-3.2N=1.8N;
(2)分析圖①、②、③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故可得出結論是: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
(3)物體A完全浸沒到鹽水中後繼續向下移動時,液體的密度和排開鹽水的體積都不變,所以受到的浮力不變,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
故答案為:(1)1.8;(2)液體密度;(3)不變;深度.
Ⅱ 為了探究「肉湯變質的原因」,某同學做了如下的實驗.將甲、乙兩套裝置分別連接好,分別用酒精燈加熱至肉
食物腐敗變質是由於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長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會憑空產生,而是由空氣中原有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產生的.「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通過鵝頸瓶實驗驗證了這一結論.因此將肉湯煮沸的目的是通過高溫將肉湯內的細菌等微生物殺滅.甲裝置肉湯腐敗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結果,空氣中有細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湯中,會使肉湯腐敗變質;乙瓶的瓶頸彎曲,空氣中的細菌只落到了瓶頸的彎曲處,不能進入肉湯,故彎管阻擋了細菌進入肉湯中,乙瓶中的肉湯能保存較長的時間. 故選:D |
Ⅲ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__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此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後實驗的優點是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故答案為:(1)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Ⅳ 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把兩段綠色枝條按下圖裝置分別放在甲、乙兩個玻璃罩內。在甲瓶玻璃罩內放清水,乙瓶
(1)B (2)甲 (3)讓葉片內原有的澱粉耗盡 |
Ⅳ 某同學做了一個趣味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整個實驗過程如下:如右圖所示裝置,向試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種
(1)氫氧化鈉溶於水放出熱量,使容器內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右邊液面上升,內左邊液面下降容,故錯誤;氯化鈉加入水中既不放熱也不吸熱,使容器內溫度不變,壓強不變,液面不發生變化,故錯;硝酸銨溶於水吸熱,使容器內溫度降低,氣壓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右邊液面降低,左邊液面上升,故正確;
(2)硝酸銨溶於水吸熱,使容器內溫度降低,氣壓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右邊液面降低,左邊液面上升.
(3)氫氧化鈉溶於水放出熱量,使容器內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右邊液面上升,左邊液面下降.
故填:(1)硝酸銨;(2)硝酸銨溶於水吸熱,使容器內溫度降低,氣壓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右邊液面降低,左邊液面上升;(3)
Ⅵ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初中化學)
1、劇烈燃燒,產生很濃的白煙。
2、左
3、4;白磷易燃,著火點較低;空氣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Ⅶ (11分) 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用三支試管、水槽、膠塞、導管、酒精噴燈及其它必要的儀器和物品,設計了以
(1) 3Fe+4H 2 O(g) ![]() (2) Fe(1分) H 2 O(1分) (3) 排水取氣法(1分) H 2 (1分) (4) 驗純(1分) (5) 一定有Fe 3 O 4 (1分) Fe 3 O 4 和Fe(1分) (6) Fe + 2Fe 3 + =3Fe 2 + (3分) Ⅷ (6分)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 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