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人體器官起保護作用的組織是什麼 A.神經組織 B.肌肉組織 C.結締組織 D.上皮組織
選C
1、上皮組織:分布在體表體內官腔內表面,起保護、分泌作用;
2、結締組織:分布廣泛,起連接、保護、支持、營養作用;
3、肌肉組織:
分為1.骨骼肌多附在骨骼上,2.平滑肌分布在胃腸等器官壁
3.心肌分布在心臟,起收縮舒張作用
4、神經組織:分布在神經系統,作用是受到刺激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
㈡ 安全帶是如何保護人體免受傷害的的
一、蹦極設備安全帶安全帶
個人墜落防護系統是用來把工人與固定點連接起來所必需的一整套產品,可完全防止出現從高處墜落的情況或是能完全地制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單獨使用這些產品不能對墜落提供防護。但是,如果這些組件能夠很好的組合在一起,那麼它們將形成一套對工作場所的安全和整體的墜落防護計劃都極其重要的個人墜落防護系統。個人墜落防護系統產品主要包括掛點、掛點連接件、中間連接件、全身安全帶
二、汽車安全帶
理想的安全帶作用過程是:首先,及時收緊,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刻毫不猶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然後,適度放鬆,待沖擊力峰值過去,或人已能受到氣囊的保護時,即適當放鬆安全帶。避免因拉力過大而使人肋骨受傷。最先進的安全帶都帶有預收緊裝置和拉力限制器,讓我們來看看這兩者的功能原理。 1、安全帶預收緊裝置當事故發生時,人向前,座椅往後,此時如果安全帶過松.則後果很可能是:乘員從安全帶下面滑出去:或者,人已碰到了氣囊,而此時安全帶由於張緊餘量過大而未能及時綳緊,即未能像希望的那樣先期吃掉一部分沖力,而是將全部負擔都交給了氣囊。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導致乘員嚴重受傷。但問題是,正確安裝的安全帶。其松動餘地來自何方?一是由於乘員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在安全帶裝置中也多少隱藏了部分松動餘地,這種餘地無法消除,但真遇到事故時,還就應該盡量消除。怎麼辦?為此出現了這種安全帶預收緊裝置它負責提供瞬間綳緊的安全帶。其作用過程是:首先由一個探頭負責收集撞車信息,然後釋放出電脈沖,該脈沖傳遞到氣體發生器上,引爆氣體。爆炸產生的氣體在管道內迅速膨脹,壓向所謂的球鏈,使球在管內往前竄,帶動棘爪盤轉。棘爪盤跟鈾連為一體,安全帶就繞在軸上。簡單地講,就是氣體壓力使球動,球帶動棘爪盤轉,棘爪盤帶動軸轉--瞬間實現了安全帶的預收緊功能。從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帶預收緊的全過程僅持續千分之幾秒。管道末端是一截空腔,用於容留滾過來的球。 2、安全帶拉力限制器事故發生後,安全帶在預收緊裝置的作用下,已經綳緊了。但我們希望在受力峰值過去後,安全帶的張緊力度馬上降低,以減小乘員受力,這份特殊任務就由安全帶拉力限制器來完成:在安全帶裝置上,有一個如前所述的預收緊裝置,底下卷繞著安全帶。軸芯里邊是一根鋼質扭轉棒。當負荷達到預定情況時,扭轉棒即開始扭曲,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安全帶,實現了安全帶的拉力限制功能。 在安全帶預收緊裝置和安全帶拉力限制器的共同作用下,安全帶的保護能力幾乎達到了理想狀態。所謂於細微處見精神,先進的安全帶確實能給乘員提供可以信賴的安全保護。 ●專題:您系好安全帶了嗎 安全帶自問世以來,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隨著安全氣囊的出現,駕乘者的安全系數也大大提高。可就是有不少人不重視安全帶與安全氣囊的重要性,「明知故犯」,總是抱有僥幸心理。 安全氣囊已經成為絕大多數現代轎車上的標准安全配置,這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駕乘者,然而當駕駛並乘坐汽車尤其是裝有安全氣囊的汽車時,安全帶必須要系好! 因為安全氣囊的開發設計就是基於安全帶有限的保護作用之上的,安全帶與安全氣囊組成輔助乘員保護系統(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它倆互相配合才能充分發揮對駕乘者的輔助保護作用。 當汽車前部發生強烈的碰撞時,由於慣性,駕乘者的身體向前快速移動,這時安全帶便會盡力「拉住」駕乘者的身體,吸收部分沖擊能量,同時安全氣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充氣並完全打開;接著駕乘者的身體上部便沉向安全氣囊,氣體也開始從氣囊的排氣口勻速逸出,並吸收了大部分沖擊能量;隨後,駕乘者身體向後並回到座椅上。以上整個過程幾乎都是發生在一瞬間的,駕乘者完全處於被動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被動地依靠輔助乘員保護系統是惟一的選擇。 如果碰撞之前沒有系好安全帶,那麼安全氣囊將反而會傷害駕乘者。由於沒有了安全帶的束縛,不僅一部分沖擊能量無法從駕乘者身上「卸」下來,而且正在「一如既往」快速充氣的安全氣囊將與快速移動的駕乘者正面相撞,氣囊快速膨脹所發出的巨大沖擊力,將重重地撞向駕乘者的頭部及胸部。可想而知,在這次「撞擊」中,駕乘者的頭部及胸部將嚴重受傷,-安全氣囊反而成了傷害駕乘者的「罪魁禍首」。 這就是為什麼要時刻系好安全帶的原因!最後問一句,您系好安全帶了嗎? 發生意外事故時,救命的工具可能就是安全帶,任何車 輛都有這種裝置,所以要養成扣安全帶的習慣。 真正需要扣安全帶的,是坐在駕駛者旁邊座位上的人。 在發生事故時,駕駛者有轉向盤可供支撐身體,而坐在旁邊 的人,頭部大都會撞到駕駛室前玻璃上。安全帶使用非常簡 單,只要鎖好固定扣就行了。使用前,要盡量拉出腰帶,把 扣鎖調節在腰部附近,剩餘的安全帶可繞回肩膀,調節肩帶 長度置胸部附近,並應留出可放進一個拳頭的富裕量。 安全帶的檢查方法:緩慢用手將安全帶向下拉時,安全 帶應能順利地從卷繞器中拉出。猛地拉安全帶時,應拉不動。 否則,為安全帶失效。使用完畢按下按鈕插頭即可脫出。
㈢ 漏電保護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電氣火災在某些情況下能起到防止人身觸電的作用
錯誤。漏電保護器的主要是用來在設備發生漏電故障時以及對有致命危險的人身觸電保護。
一、漏電保護器
漏電保護器又稱漏電斷路器、漏電開關,主要是用來在設備發生漏電故障時以及對有致命危險的人身觸電保護。具有過載和短路保護功能,可用來保護線路或電動機的過載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況下作為線路的不頻繁轉換啟動之用。電網有接地時,漏電保護器能正常工作。 按其保護功能和用途可分為漏電保護繼電器、漏電保護開關和漏電保護插座三種。
漏電
二、漏電保護器分類
漏電保護器可以按其保護功能、結構特徵、安裝方式、運行方式、極數和線數、動作靈敏度等分類,這里主要按其保護功能和用途分類進行敘述,一般可分為漏電保護繼電器、漏電保護開關和漏電保護插座三種。
1.漏電保護繼電器是指具有對漏電流檢測和判斷的功能,而不具有切斷和接通主迴路功能的漏電保護裝置。漏電保護繼電器由零序 互感器、脫扣器和 輸出信號的輔助接點組成。它可與大電流的自動開關配合,作為低壓 電網的總保護或主幹路的漏電、接地或絕緣監視保護。
當主迴路有漏電流時,由於輔助接點和主迴路開關的分離脫扣器 串聯成一迴路,因此輔助接點接通分離脫扣器而斷開空氣開關、交流接觸器等,使其掉閘,切斷主迴路。輔助接點也可以接通聲、光信號裝置,發出漏電報警信號,反映線路的絕緣狀況。
2. 漏電保護開關是指不僅它與其它斷路器一樣可將 主電路接通或斷開,而且具有對漏電流檢測和判斷的功能,當主迴路中發生漏電或絕緣破壞時,漏電保護開關可根據判斷結果將主電路接通或斷開的開關元件。它與熔斷器、熱繼電器配合可構成功能完善的低壓開關元件。
目前這種形式的 漏電保護裝置應用最為廣泛,市場上的漏電保護開關根據功能常用的有以下幾種類別:
1)只具有漏電保護斷電功能,使用時必須與 熔斷器、 熱繼電器、過流繼電器等保護元件配合。
2)同時具有過載保護功能。
3)同時具有過載、 短路保護功能。
4)同時具有短路保護功能。
5)同時具有 短路、過 負荷、 漏電、 過壓、 欠壓功能。
3.漏電保護插座是指具有對漏電電流檢測和判斷並能切斷迴路的 電源插座。其 額定電流一般為20A以下,漏電動作電流6~30mA,靈敏度較高,常用於手持式電動工具和移動式電氣設備的保護及家庭、學校等民用場所。
㈣ 行人保護裝置有什麼用
對於最基本的行人保護技術,主要涉及車身吸能材料的應用,如吸能保險杠專、軟性的引擎蓋材料、屬大燈及附件無銳角等。其中,在發動機艙蓋段面上採用緩沖結構設計,則是國內汽車廠商較為常見的做法。
在發動機蓋掀起的末端安裝一個活動鉸鏈,碰撞到行人時,鉸鏈帶動發動機蓋下沉,從而達到緩沖減少傷害的作用;利用引擎蓋彈升技術,使發動機在汽車發生碰撞時瞬間鼓起,使人體不是碰撞在堅硬車殼上,而是碰撞在柔性與圓滑的表面上。
賓士新E級轎車的彈起式發動機蓋,可彈起50毫米。但是按照以往的技術,使用燃爆彈火葯彈起發動機蓋後,需要到專營店由技師進行修復。而新E級通過前保險杠感應器,使用彈簧產生上彈力,利用電磁螺線管開鎖,彈起後駕駛者可以自行關閉發動機蓋,系統自動復原。
除了雪鐵龍C6在歐洲NCAP碰撞測試中得到了行人保護的四星評價外,還鮮有車型獲得這項榮譽。而這一成績主要歸功於它的主動性引擎蓋發動機系統。
㈤ 對人體起保護作用的滅火器叫什麼名字
滅火器是一種可攜式滅火工具。滅火器內放置化學物品,用以救滅火災。滅火器是常見的防火設施之一,存放在公眾場所或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不同種類的滅火器內裝填的成分不一樣,是專為不同的火災起因而設。使用時必須注意以免產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險。
㈥ 安全防護裝置是什麼
人防:人力防範,是利用人們自身的感測器(眼、耳等)進行探測,發現妨害或破壞安全的目標,作出反應;用聲音警告、恐嚇、設障、武器還擊等手段來延遲或阻止危險的發生,在自身力量不足時還要發出求援信號,以期待做出進一步的反應,制止危險的發生或處理已發生的危險。如保安、門衛、巡邏、檢查、看護等;
2、物防:物理防範,主要指建築物、牆體、柵欄、門、鎖、櫃等物理屏障。主要作用在於推遲危險的發生,為「反應「提供足夠的時間。現代的實體防範,已不是單純物質屏障的被動防範,而是越來越多地採用高科技地手段,一方面使實體屏障被破壞地可能性變小,增大延遲時間;另一方面也使實體屏障本身增加探測和反應的功能。
3、技防:技術防範,利用電子、通信、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技術及其相關技術,如電子報警技術、視頻監控技術、出入口控制技術、生物識別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以及與其相關的各種軟體、系統工程等安全防範的技術手段進行的安全防範。
㈦ 安全氣囊是一種什麼裝置
安全氣囊系統是一種被動安全性(見汽車安全性能)的保護系統,它與座椅安全帶配合使用,可以為乘員提供有效的防撞保護。在汽車相撞時,汽車安全氣囊可使頭部受傷率減少25%,面部受傷率減少8 0%左右。
原理
當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事故時,首先由安全氣囊感測器接收撞擊信號,只要達到規定的強度,感測器即產生動作並向電子控制器發出信號。電子控制器接收到信號後,與其原存儲信號進行比較,如果達到氣囊展開條件,則由驅動電路向氣囊組件中的氣體發生器送去起動信號。
氣體發生器接到信號後引燃氣體發生劑,產生大量氣體,經過濾並冷卻後進入氣囊,使氣囊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破襯墊迅速展開,在駕駛員或乘員的前部形成彈性氣墊,並及時泄漏、收縮,吸收沖擊能量,從而有效地保護人體頭部和胸部,使之免於傷害或減輕傷害程度。
(7)對人體起保護作用的裝置擴展閱讀:
安全氣囊的彈出條件
1、撞擊速度,車輛需達到一定的撞擊相對速度才會啟動安全氣囊。
2、撞擊硬度,撞擊物的堅硬程度為剛性碰撞,如石頭、牆壁等物。
3、撞擊的角度及部位,撞擊的點必須在感測器附近,一般是車輛正前方左右60°之間,側氣囊/氣簾感測器在車門附近。
安全駕車注意事項
1、配合安全帶使用
系安全帶後,人會先被安全帶拉住等氣囊完全打開才撞上去,此時危險系數就下降很多。
2、注意開車坐姿
駕駛員坐姿,方向盤和胸部之間的距離不小於25厘米,距離過近會導致緩沖空間不足,安全氣囊不能彈出,這時候駕駛員很可能被方向盤頂到,導致胸部軟組織挫傷。
㈧ 那些護具可以保護老人摔倒比較不受傷
老年人容易摔跤,可以幫他們買護膝護腕。因為老年人骨質比較疏鬆,摔跤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另外呢,也可以買一些像拐杖一類的工具給他們扶著走路。
㈨ 觸電保護器
減輕觸電對人體產生傷害的一種裝置。又稱漏電保護器。是低壓用電設備中常用的觸電保護裝置1。 觸電使人致死的條件是:①人體的不同部位同時接觸不同電位的物體;②上述電位差(即電壓)達到一定數值以上;③通過人體的電流持續時間超過一定數值。觸電保護器是以破壞上述條件為基礎設計的,當人體觸電時,能自動、快速地切斷電源。
[編輯本段]結構
觸電保護器主要由檢測元件、脫扣元件和開關裝置組成。①檢測元件:當用電設備發生事故或絕緣損壞而有電流通過人體時,檢測元件能靈敏地感受到,並發出動作命令。②脫扣元件:把檢測元件發出的命令加以放大後,驅動電源開關的操作機構。③開關裝置:接通或斷開電源的裝置。
[編輯本段]分類
觸電保護器按工作原理分為電壓型和電流型兩種。電壓型觸電保護器的原理接線見圖1。其動作過程是:當人體與C 相接觸時,相電壓Uc加在手和腳之間,人體、大地、橋式整流器、中性線和變壓器C 相繞組構成電流迴路。此時,整流器的直流側有電流通過,使靈敏繼電器LJ動作,打開其常閉接點,交流接觸器JC斷電,使其常開接點JC打開,從而切斷電源,解脫人體觸電電源。電壓型觸電保護器的動作靈敏,起動電流可以根據人體的安全電流來整定(人體的安全電流一般為10~15mA),適用於三相四線制中性點不接地系統。在使用時須注意:觸電保護器上的零線連接處,不允許接頭松脫;系統零線對地絕緣不得降低或對地短路。否則,保護器將失去保護作用。電流型觸電保護器按其工作原理又可以分為單相電流互感器型和環形電流互感器型兩種,兩種保護器各有其特點。 ①單相電流互感器型觸電保護器:電流互感器 B有兩個一次側繞組①和②,兩繞組的匝數相等繞向相反,分別與相線及零線相接。二次繞組 ③和靈敏繼電器J相接。正常工作時,相線中的電流和零線中的電流相等,鐵心中沒有磁通,繞組③中也沒有感應電動勢和電流。當人體觸及相線時,通過人體的電流Ib經大地回到電源,此時,互感器B的繞組①和②中的電流失去平衡,鐵心中出現磁通,繞組③中即產生感應電動勢,並有電流啟動交流接觸器JC,使其常閉觸點打開,從而切斷電源。 ②環形電流互感器型觸電保護器:其電源的3根相線A.B.C和零線O絞合在一起作為環形電流互感器的原邊繞組。正常時,無論三相負荷平衡與否,4根導線中電流之和為零,放大器無輸入也無輸出。如果人體觸及帶電體,有電流I0以大地為迴路流動時,則A、B、C和O 4根導線的電流之和不再為零,出現不平衡電流。此不平衡電流在環形電流互感器中產生磁通,二次線圈中的電流經放大後啟動交流接觸器JC切斷電源。這種觸電保護器要求零線只能一點接地,否則因為不平衡電流沒有經過電流互感器,當負荷不平衡時會導致保護器誤動作。如果電流互感器接在中性點的零線與地之間,當絕緣損壞時,漏電電流以重復接地點和零線為迴路,不經過電流互感器,則保護裝置拒絕動作。
㈩ 妁何防止觸電事故有哪些保護裝置
防止觸電安全措施必須堅持「三到位」原則,即思想到位、行動到位、措施到位。
1、電業職工在檢修用電設備時,一定遵循《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對10KV及以上設備檢修時,必須採取保證安全的組織措施。即:執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許可制度、工作間斷制度、工作終結和恢復送電制度;必須採取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即:停電、驗電、裝設接地線、懸掛標示牌和裝設遮欄。
2、電業職工在檢修低壓電器設備時,應按照《農村低壓電器工作規程》操作。特殊情況需帶電工作者,工作人員應穿戴合格的絕緣靴和絕緣手套,使用絕緣手柄的工具,穿長袖衣服,戴安全帽。
3、對臨時用電應達到安全要求,對移動用電要經常檢查電線、插頭、插座、外殼接地等。對使用的行燈必須保證安全電壓36V以下,禁止使用220V照明燈作為行燈。提倡安裝一、二、三級保護器,並達到「三率」要求。
4、農村季節性用電很突出,在田間排灌,在場里脫粒,經常發現有掛鉤線、地爬線、破皮線,有的刀閘不使用合格熔絲,這些違章都是事故隱患。針對這些情況首先是宣傳教育,使農民群眾認識到違章用電的危害。其次是利用電力稽查人員,對違章用電進行查處,最大限度的杜絕和減少違章用電的發生。確保不發生或少發生觸電事故。
5、學會和掌握觸電急救法。發生觸電事故,應是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然後對症救治,做人工呼吸,做胸外按壓和處理外傷,牢記「迅速、就地、正確、堅持」的八字方針。
防止觸電事故的保護裝置:
1、 保護接地
保護接地是為了防止電氣設備絕緣損壞時人體遭受觸電危險,而在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或構架等與接地體之間所作的良好的連接;保護接地適用於中性點不接地的低電網中,採用保護接地,僅能減輕觸電的危險程度,但不能完全保證人身安全。
2、 保護接零
為防止人身因電氣設備絕緣損壞而遭受觸電,將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與電網的零線(變壓器中性點)相連接,稱為保護接零;保護接零適用於三相四線制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系統中。
對於採用保護接零系統要求:
①零線上不能裝熔斷器和斷路器,以防止零線迴路斷開時,零線出現相電壓而引起的觸電事故;
②在同一低壓電網中,不允許將一部分電氣設備採用保護接地,而另一部分電氣設備採用保護接零;
③在接三眼插座時,不準將插座上接電源零線的孔同接地線的孔串接;正確的接法是接電源零線的孔同接地的孔分別用導線接到零線上;
④除中性點必須良好接地外,還必須將零線重復接地。
3、 工作接地
將電力系統中某一點直接或經特殊設備與地作金屬連接,稱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可降低人體的接觸電壓、迅速切斷電源、降低電氣設備和輸電線路的絕緣水平、滿足電氣設備運行中的特殊需要。
4、 漏電保護器
它的作用就是防止電氣設備和線路等漏電引起人身觸電事故,也可用來防止由於設備漏電引起的火災事故以及用來監視或切除一相接地故障,並且在設備漏電、外殼呈現危險的對地電壓時自動切斷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