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化學關於實驗裝置的選擇題
C項:製取乙烯時會將溫度計放入液面以下,因為我們控制的加熱溫度條件為170攝氏度,如果小於170攝氏度的話,將會產生乙醚(註:大概在140攝氏度左右);D項:氫氣很輕,相對分子質量為2g/mol,而空氣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g/mol,故氫氣從圖片中短口一端進入,將會壓出瓶內空氣從長口一端排出,因而此裝置可以收集氫氣。經供參考,謝謝!!!!
2. 現有以下實驗裝置供實驗時挑選使用. (1)利用Cu和濃硝酸反應制備NO 2 ,用過氧化氫溶液和MnO 2 製取O
(1)用Cu和濃硝酸反應制備NO 2 ,用過氧化氫溶液和MnO 2 製取O 2 ,都是固體混合不需加熱,故選C; (2)A.加熱時,氯化銨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當混合氣體達到試管口時,溫度降低,氯化氫和氨氣反應生成氯化銨,所以得不到氨氣,故錯誤; B.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且放出熱量,放出的熱量促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氣,所以能得到氨氣,故正確; C.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氨氣,所以能得到氨氣,故正確; D.熱空氣能促進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氣,但氨氣中含有氧氣、氮氣等雜質,故錯誤; 故選AD. (3)石灰石和濃鹽酸製取二氧化碳是固液混合且不需加熱的反應,所以反應裝置選取C,濃鹽酸、水具有揮發性,石灰石和濃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水蒸氣,為了製取純凈、乾燥的二氧化碳,應該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除去氯化氫,濃硫酸和二氧化碳不反應,所以用濃硫酸乾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氣不反應,且密度大於空氣,所以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選J,所以其連接順序是C-G-E-J,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氯化氫和碳酸氫鈉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不僅除去氯化氫還能增加二氧化碳的量,所以用碳酸氫鈉溶液除去氯化氫, 故答案為:C-G-E-J,不消耗二氧化碳,氯化氫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4)①裝置氣密性檢查的原理一般是通過壓強差來產生明顯的現象來判斷,檢驗方法為:關閉活塞a、b,微熱燒瓶D,H裝置長導管有氣泡產生,I裝置長導管一段時間液面高於集氣瓶內液面,說明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關閉活塞a、b,微熱燒瓶D,H裝置長導管有氣泡產生,I裝置長導管一段時間液面高於集氣瓶內液面,說明氣密性良好; ②空氣中含有氧氣,能氧化一氧化氮生成二氧化氮,為防止一氧化氮被氧化,充入氮氣排出裝置內殘留的空氣, 故答案為:排盡裝置內殘留的空氣; ③使用氫氧化鈉的平均體積=(
3NO 2 +H 2 O=2HNO 3 +NO,二氧化氮產生的一氧化氮的物質的量=0.5n(HNO 3 )=0.5×0.1L×0.0680mol/L=0.0034mol<0.00425,所以有一氧化氮生成, 故答案為:0.068mol/L;有. |
3. 如何選擇化學反應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
所謂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指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第二層面,是指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它們的具體內容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又分為兩種和三種。前者有「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兩種裝置;後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裝置。具體如圖所示:
第二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製取的反應原理,即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如果是用固體或固體混合物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體加熱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如果是用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在常溫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液常溫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有:
(1)在「固體加熱型」的裝置中,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在「固液常溫型」的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浸在液面下,瓶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等。如果氣體是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並且不與水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排水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下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
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
(1)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倒立於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氣泡;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把導管口放在瓶口內開始收集氣體;導管口一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此時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收集滿氣體(瓶內的水全部排凈)時,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蓋好後取出;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就將集氣瓶正方在桌面上備用;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就將集氣瓶倒方在桌面上備用;
(2)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一定要將導管伸到集氣瓶的底部,並且收集的時間要稍微延長一點;以防瓶內的空氣排不幹凈,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還要注意用毛玻璃片蓋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氣體進入瓶內,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
4. 選擇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應該考慮的因素
選擇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應考慮的因素有:
1.反應物的狀態(固態、液態);2.反應條件(常溫、加熱)
補充: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設計實驗的原則及選擇氣體收集裝置應考慮的因素:
思路:1.選擇適當的反應、反應物、和反應條件、反應速率;2.選擇合適的實驗裝置;3.選用合理的氣體檢驗及驗滿方法
原則:經濟(即成本低)、環保、節約葯品
選擇氣體收集裝置應考慮的因素:1.所製取的氣體在水中的溶解性;2.所製取的氣體是否能與水反應;3.所製取的氣體的密度與空氣相比的差異大小
希望上述內容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5. 根據氧氣的物理性質應該選擇哪些收集裝置呢
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
1.知識要點詳解在初中化學中,主要應掌握O2、H2、CO2的實驗室製法。可以從制備所需儀器、葯品、反應原理、收集方法、實驗裝置、驗滿、驗純及操作要點等方面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能夠總結和歸納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即:研究反應原理一根據所選葯品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適當的儀器組成相應的實驗裝置一根據實驗裝置的特點,設計合理的實驗操作步驟,預測可能的注意事項一根據所製取氣體的性質,選擇相應的收集、檢驗、驗滿及驗純的方法。
實驗室製取氣體及驗證其性質的實驗,屬於基本操作的簡單綜合實驗。通過對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總結氣體的個性及幾種氣體的共性,提高記憶效果。
2.設計裝置的依據製取氣體的裝置分兩部分: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
發生裝置的選取根據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的狀態而設計,收集裝置是根據氣體的性質(主要是物理性質)而確定的。
確定收集裝置的原則——氣體的收集方法是由該氣體的性質,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與空氣或水反應、是否有毒等決定的。
氣體發生裝置:
①「固+固」的反應,簡稱「固體加熱型」,裝置如圖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的反應,簡稱「固液常溫型」,裝置如圖B、C、D、E。如用H2O2和MnO2制O2、用鋅粒與稀H2SO4制H2或用CaCO3與稀鹽酸制CO2。同B裝置相比,D裝置具有便於添加液體葯品,製取的氣體量較多的優點;C裝置不僅添加液體葯品方便,而且可通過導管上的開關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E裝置可通過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的反應的發生裝置的其他改進:
為了節約葯品,方便操作,可設計如下圖所示裝置,這些裝置都可自動控制。
當打開彈簧夾時,溶液進入反應器內開始反應;當關閉彈簧夾時,氣路不通,反應產生的氣體將溶液壓出反應器外,液體與同體分離,反應停止。
6. 化學實驗中 怎樣判斷實驗的發生裝置或實驗裝置應選哪一套裝置(初三化學,請說的簡略點,通俗易懂點)
發生裝置:(初中的兩種類型)
1、如果題目是: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固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2、如果目是: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液不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初中就兩種愛考
收集裝置:(只給出氣體)
1、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2、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3、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略小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5、如果題目是:該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總結:綜合回答,記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只能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不懂的可以繼續問
7. 現有下列實驗裝置示意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1)欲在實驗室中制備並收集乾燥的二氧化碳氣體.所選裝置的
(1)A裝置是用來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由於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來乾燥氣體,所以再通過濃硫酸把二氧化碳乾燥後再進行收集,由於要收集乾燥的二氧化碳,根據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儀器的連接順序為②→⑩→?→⑨;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碳酸鈣和鹽酸,生成物是氯化鈣、水、二氧化碳,有關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2)B裝置適用於固體和液體常溫反應製取氣體,實驗室利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混合製取氧氣可用此發生裝置,反應方程式是2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