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Ⅰ.小明設計了右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1)該裝置的不足之處是__
Ⅰ(1)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進行實驗時要進行尾氣處理,以防污染空氣,所以本題答案為:沒有尾氣處理; (2)一氧化碳屬於易燃性氣體,不純時加熱易爆炸,所以實驗時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所以本題答案為:②; (3)一氧化碳能將氧化銅還原為銅,所以本題答案為:CuO+CO
Ⅱ(1)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時,通入的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從而將二氧化碳除去,分離得到一氧化碳,所以本題答案為:一氧化碳; (2)關閉活塞a,再打開活塞b,稀硫酸與上一步反應中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從而分離得到二氧化碳,所以本題答案為:二氧化碳; Ⅲ氧化亞銅能與硫酸反應生成藍色的銅鹽溶液,而銅不與硫酸反應,所以本題答案為:
|
⑵ 小明按如圖所示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的,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______
小孔成像實驗中,成像的形狀取決於物體的形狀,和小孔的形狀沒有關系,並且此時所成的像為蠟燭火焰的倒立的實像.
故選C.
⑶ 小明組裝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膠頭滴管內裝有相同濃度和體積的稀鹽酸,實驗時,將滴管中的稀鹽酸同時加
(1)在相同條件,反應物的狀態與反應速率的關系。(合理給分,下同) (2)裝置A中導管內液面的上升速度比裝置B的快 (3)細長玻璃導管中形成的液面高度變化大,便於觀察。 |
⑷ 小明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組裝好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並分別記下了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1)當勻速向上提升重物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才等於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2)圖中滑輪組繩子股數為5股,鉤碼提升的高度為h=0.1m,所以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5h=5×0.1m=0.5m,而表中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為0.4m,所以出現了錯誤;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W有用 |
W總 |
Gh |
Fs |
Gh |
F5h |
G |
5F |
2N |
5×0.5N |
W有用 |
W總 |
fs |
F5s |
f |
5F |
0.6N |
5×0.2N |
W有用 |
W總 |
W有用 |
W有用+W額 |
⑸ 小明按右圖裝好了實驗裝置(兩膠頭滴管中的稀鹽酸濃度和體積都相等),
(1)比較粉末狀和塊狀的碳酸鈣和同濃度、同體積鹽酸反應的速率的大小。 (2)相同的液體體積變化在細長的玻璃導管中造成的液面高度變化大,便於 觀察: 使導管中的液柱呈現紅色,便於觀察導管中液面高度的變化。 (3)兩裝置中導管內的液面均上升,裝置A中導管內液面的上升速度比裝置B的快:等質量的粉末狀碳酸鈣與鹽酸的接觸面積比塊狀碳酸鈣的大,反應速率快,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氣體多,壓上的液柱高度增高。
⑹ 小明和小強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試驗中,一同組裝好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分別記下了鉤碼和彈簧測
(1)根據二力平衡知,只有豎直向上勻速直線拉動彈簧測力計時,拉力才等內於彈簧測力容計的示數;
(2)動滑輪被3根繩子承擔,拉力移動的距離就是物體和動滑輪移動距離的3倍,因此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錯了,應為0.3m;
(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W有 |
W總 |
Gh |
Fs |
1N×0.1m |
0.5N×0.3m |
⑺ 小明按下圖裝好實驗裝置(兩膠頭滴管中的稀鹽酸的溶解質量分數都為百分之10並且體積都相等
(1)比較粉末狀和塊狀的碳酸鈣和同濃度、同體積鹽酸反應的速率的大小。
(2)相同的液體體積變化在細長的玻璃導管中造成的液面高度變化大,便於 觀察:
使導管中的液柱呈現紅色,便於觀察導管中液面高度的變化。
(3)兩裝置中導管內的液面均上升,裝置A中導管內液面的上升速度比裝置B的快:等質量的粉末狀碳酸鈣與鹽酸的接觸面積比塊狀碳酸鈣的大,反應速率快,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氣體多,壓上的液柱高度增高。
⑻ 小明按圖裝好了實驗裝置(兩膠頭滴管中的稀鹽酸濃度和體積都相等),實驗時,同時完全捏扁兩滴管的膠頭,
(1)圖示說明除大理石的顆粒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反應物接觸面積大時反應速度會變快.
故應填:探究反應物顆粒的大小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
(2)長玻璃管在裝置中是平衡裝置中內外的氣壓,並且能在反應時觀察液面上升的速度.
故應填:①使裝置內外氣體壓強相等;②通過觀察玻璃導管中水面上升的速率,確定反應速率; 便於觀察
(3)A中是粉末狀的大理石反應速度快,生成氣體速度快,B裝置是塊狀固體反應速度慢,生成的氣體速度慢.
故應填:A中液面上升速率快,B中液面上升速率慢; 反應物顆粒越大,反應速率越慢,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