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課題小組同學為了確定細胞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發生的場所,又進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設: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只
(1)肝細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線粒體產生的CO 2 擴散進入細胞質基質中 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 (2)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和水徹底分解成CO 2 和氫[H],因此可以通過檢測是否有CO 2 產生來判斷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3)分別給1號和2號試管設置空白對照組1′和2′,1′和2′試管所裝物質分別與1號和2號試管中的相同,只是在第⑤步不加入丙酮酸,而加入生理鹽水 |
⑵ 如圖示測定綠色植物的有氧呼吸的裝置圖,請仔細觀察後,回答下列問題:(1)A瓶內的NaOH的作用是;B瓶中
(1)A瓶內的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碳是版否完全被A瓶內的NaOH溶液吸收.權
(2)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防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D瓶內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是否進行了呼吸作用並產生二氧化碳.
(4)萌發的種子只能進行呼吸作用,如果將植株換成萌發的種子,結果與綠色植物相比相同.
(5)有同學認為採用此裝置還不能足以說明D瓶中石灰水變渾濁是綠色植物或萌發的種子的產生的,應該對此實驗做些改進:增加一組對照實驗,裝置同實驗組,將綠色植物或萌發的種子改為已死的植物或死亡的種子.
這樣才能充分說明D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是植物呼吸作用導致.
故答案為:
(1)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檢驗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被A瓶內的NaOH溶液吸收
(2)防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檢驗是否進行了呼吸作用並產生二氧化碳
(4)相同
(5)增加一組對照實驗,裝置同實驗組,將綠色植物或萌發的種子改為已死的植物或死亡的種子
⑶ 用紅磷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改進的方法 如題
注射器內加入來100ml水,然後自往廣口瓶塞上插注射器,把點燃的紅磷迅速放入廣口瓶中,並蓋上插著那根灌著100ml水的注射器的蓋子,待燃燒結束冷卻至室溫時把注射器內剩餘的水注入量筒,計算比100ml少了的體積.然後用這個體積比上250就是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
⑷ 課本上有氧呼吸的實驗裝置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CD%BC4%2D24%BD%CD%C4%B8%BE%FA%BA%F4%CE%FC%CA%B5%D1%E9%D7%B0%D6%C3%CA%BE%D2%E2%CD%BC&in=5304&cl=2&lm=-1&pn=0&rn=1&di=8542233765&ln=117&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⑸ 關於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實驗的幾個問題,說得簡單點,非高考復習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能產生能量
1:就是能進行各項生來命活自動了唄,檢測能量我真沒聽說過,估計是你想多了,考試大概也不會讓你檢測產生能量的,除非是信息題。2:單純葡萄糖和水的反應,那不就是水解嗎,你又沒加別的物質,你聽說過葡萄糖水解嗎?葡萄糖是單糖啊!所謂糖酵解也不是說糖和水反應啊。3:有氧呼吸時間長氧氣消耗殆盡,轉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⑹ 有氧呼吸實驗
碳酸氫鈉是用來平衡裝置中的二氧化碳的量而使用的.
⑺ 探究有氧呼吸底物的實驗設置
本題結合實驗裝置圖,考查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實驗裝置圖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並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⑻ 為了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實驗室為你提供了如圖所示兩組實驗裝置,錐形瓶中分別裝有新鮮的含酵母菌
(1)分析實驗裝置可知,裝置甲通入空氣,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根據有氧呼吸的化學反應式可知,實驗需檢測產生的二氧化碳,因此錐形瓶A中應盛有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以便除去空氣中原有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擾實驗結果;錐形瓶B中應放入含酵母菌的溶液;錐形瓶C中應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用於檢驗產生的二氧化碳.裝置乙是密閉的.可探究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因此錐形瓶D中應盛有含酵母菌的培養液,E錐形瓶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以檢驗D中是否產生二氧化碳.實驗前D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後再與E瓶連接,其目的是耗去D瓶內的氧氣,創設無氧環境.
(2)由於酵母菌屬於異養生物,需要葡萄糖作為反應的底物,因此為保證酵母菌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能正常生活,應用無菌注射器適時、適量向酵母菌培養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根據題意可知,該同學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雖用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進行吸收,但是吸收的有可能不徹底,因此用玻璃導管在A瓶和B瓶之間再連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檢驗空氣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為:
(1)有氧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含酵母菌的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無氧含酵母菌的培養液、澄清的石灰水 耗去D瓶內的氧氣,創設無氧環境
(2)用無菌注射器適時、適量向酵母菌培養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用玻璃導管在A瓶和B瓶之間再連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檢驗空氣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⑼ 研究小組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時,對教材中所畫裝置圖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如下圖甲所示的裝置,並將
(1)該實驗是探究酵母菌無氧呼吸的,酵母菌無氧呼吸能產生酒精和CO2,所以①號試管用於檢測酵母茵發酵產生的CO2,可用澄清石灰水檢測,也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測,該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可根據水溶液變成黃色的時間長短來確定該發酵產物的產量.
(2)因為空氣中也有CO2,所以設置②號試管作對照組,目的是為了排除空氣中CO2對實驗的干擾.
(3)培養液中,酵母菌先有氧呼吸繁殖,然後進行酒精發酵,隨著營養物質的減少,代謝產物及廢棄物的積累,酵母菌數目逐漸減少,所以酵母菌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變化規律對應於圖乙中曲線b;酵母菌酒精發酵時,酒精的含量逐漸增多,但到一定程度後,酒精含量不再增加,所以發酵液中酒精量的變化情況對應於圖乙中曲線a;隨著發酵的進行,培養液中葡萄糖的量逐漸被消耗,所以葡萄糖溶液的濃度變化對應於曲線d.
故答案:(1)CO2 溴麝香草酚藍 綠 時間長短
(2)空氣中CO2
(3)b a d
⑽ 【必修1】探究細胞呼吸方式的裝置為什麼要通氣
我就先拋磚引玉的談談: 例.如下圖所示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物的實驗裝置,錐形瓶A中裝有適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錐形瓶B中裝有澄清的石灰水,兩個裝置用玻璃管相連。請將錐形瓶A進行改進,排除錐形瓶中空氣的干擾,保證酵母菌很快就能進行無氧呼吸並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最符合要求的改進裝置是。( ) 解析:由於錐形瓶A中的空氣中有氧氣,酵母菌開始進行有氧呼吸,過一段時間後錐形瓶中的氧氣消耗完,酵母菌才進行無氧呼吸(酒精發酵),這時連通錐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才能保證檢測的是無氧呼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否則可能是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如果用密度比水小的油(如石蠟油,煤油等)浮於培養液的上面將溶液與空氣隔開,保證排除空氣中氧氣的干擾,若將玻璃管插入液面下就可以排除錐形瓶中培養液的液面上方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擾,但是很難收集到產生的二氧化碳,那麼由於不斷產生二氧化碳使錐形瓶內的氣壓不斷升高,氣壓會使溶液由玻璃管流出或者沖開瓶塞,因此要充分收集反應產生的氣體,可將玻璃管改成倒置的漏斗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倒置漏斗增加了氣體收集的面積有利於充分收集氣體。所以四個選項中最佳的改進方案為D,答案為D。當然每個方案都有不完善的地方,還可以進一步去探索去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