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用紅外測溫儀的熱像儀的發展
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F. W. 赫胥爾發現了紅外線,從此開辟了人類應用紅外技術的廣闊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用紅外變像管作為光電轉換器件,研製出了主動式夜視儀和紅外通信設備,為紅外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先由美國德克薩蘭儀器公司經過近一年的探索,開發研製的第一代用於軍事領域的紅外成像裝置,稱之為紅外尋視系統(FLIR),它是利用光學機械系統對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掃描。由光子探測器接收兩維紅外輻射跡象,經光電轉換及一系列儀器處理,形成視頻圖像信號。這種系統、原始的形式是一種非實時的自動溫度分布記錄儀,後來隨著五十年代銻化銦和鍺摻汞光子探測器的發展,才開始出現高速掃描及實時顯示目標熱圖像的系統。
六十年代早期,瑞典AGA公司研製成功第二代紅外成像裝置,它是在紅外尋視系統的基礎上以增加了測溫的功能,稱之為紅外熱像儀。
開始由於保密的原因,在發達的國家中也僅限於軍用,投入應用的熱成像裝置可的黑夜或濃厚幕雲霧中探測對方的目標,探測偽裝的目標和高速運動的目標。由於有國家經費的支撐,投入的研製開發費用很大,儀器的成本也很高。以後考慮到在工業生產發展中的實用性,結合工業紅外探測的特點,採取壓縮儀器造價。降低生產成本並根據民用的要求,通過減小掃描速度來提高圖像解析度等措施逐漸發展到民用領域。
六十年代中期,AGA公司研製出第一套工業用的實時成像系統(THV),該系統由液氮致冷,110V電源電壓供電,重約35公斤,因此使用中便攜性很差,經過對儀器的幾代改進,1986年研製的紅外熱像儀已無需液氮或高壓氣,而以熱電方式致冷,可用電池供電;1988年推出的全功能熱像儀,將溫度的測量、修改、分析、圖像採集、存儲合於一體,重量小於7公斤,儀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九十年代中期,美國FSI公司首先研製成功由軍用技術(FPA)轉民用並商品化的新一紅外熱像儀(CCD)屬焦平面陣列式結構的一種凝成像裝置,技術功能更加先進,現場測溫時只需對准目標攝取圖像,並將上述信息存儲到機內的PC卡上,即完成全部操作,各種參數的設定可回到室內用軟體進行修改和分析數據,最後直接得出檢測報告,由於技術的改進和結構的改變,取代了復雜的機械掃描,儀器重量已小於二公斤,使用中如同手持攝像機一樣,單手即可方便地操作。
如今,紅外熱成像系統已經在電力、消防、石化以及醫療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紅外熱像儀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3熱像儀分類
紅外熱像儀一般分光機掃描成像系統和非掃描成像系統。光機掃描成像系統採用單元或多元(元數有8、10、16、23、48、55、60、120、180甚至更多)光電導或光伏紅外探測器,用單元探測器時速度慢,主要是幀幅響應的時間不夠快,多元陣列探測器可做成高速實時熱像儀。非掃描成像的熱像儀,如近幾年推出的陣列式凝視成像的焦平面熱像儀,屬新一代的熱成像裝置,在性能上大大優於光機掃描式熱像儀,有逐步取代光機掃描式熱像儀的趨勢。其關鍵技術是探測器由單片集成電路組成,被測目標的整個視野都聚焦在上面,並且圖像更加清晰,使用更加方便,儀器非常小巧輕便,同時具有自動調焦圖像凍結,連續放大,點溫、線溫、等溫和語音注釋圖像等功能,儀器採用PC卡,存儲容量可高達500幅圖。
紅外熱電視是紅外熱像儀的一種。紅外熱電視是通過熱釋電攝像管(PEV)接受被測目標物體的表面紅外輻射,並把目標內熱輻射分布的不可見熱圖像轉變成視頻信號,因此,熱釋電攝像管是紅外熱電視的光鍵器件,它是一種實時成像,寬譜成像(對3~5μm及8~14μm有較好的頻率響應)具有中等解析度的熱成像器件,主要由透鏡、靶面和電子槍三部分組成。其技術功能是將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線通過透鏡聚焦成像到熱釋電攝像管,採用常溫熱電視探測器和電子束掃描及靶面成像技術來實現的。熱像儀的主要參數有:
2.3.1工作波段;工作波段是指紅外熱像儀中所選擇的紅外探測器的響應波長區域,一般是3~5μm或8~12μm。
2.3.2探測器類型;探測器類型是指使用的一種紅外器件。是採用單元或多元(元數8、10、16、23、48、55、60、120、180等)光電導或光伏紅外探測器,其採用的元素有硫化鉛(PbS)、硒化鉛(PnSe)、碲化銦(InSb)、碲鎘汞(HgCdTe)、碲錫鉛(PbSnTe)、鍺摻雜(Ge:X)和硅摻雜(Si:X)等。
2.3.3掃描制式;一般為我國標准電視制式,PAL制式。
2.3.4顯示方式;指屏幕顯示是黑白顯示還是偽彩顯示。
2.3.5溫度測定范圍;指測定溫度的最低限與最高限的溫度值的范圍。
2.3.6測溫准確度;指紅外熱像儀測溫的最大誤差與儀器量程之比的百分數。
2.3.7最大工作時間;紅外熱像儀允許連續的工作時間。
3.
『貳』 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是怎麼工作的,哪家公司的產品比較好
山東中道消防設備的紅外熱像、紅外陣列、聯網式、手持式的都比較專業。
紅外熱像的探測原理是絕對溫度大於0的物體都會輻射紅外線,紅外熱像探頭根據捕捉的溫度形成數據進行後台分析,然後判斷出具體畫面中局部溫度的數值。
『叄』 測溫型紅外熱像儀有推薦嗎
紅外熱像測溫儀是測溫的技術手段之一,相對於手持測溫槍有明顯的優勢在於非接觸、24小時不間斷工作、被測人員無需配合、無感被測溫;被測人員在正常的行走中不停留即完成測溫,測溫效率明顯高於手持測溫3倍以上。但任何測溫方式,因為工作環境、安裝位置等,均能導致測溫誤差,誤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雙光譜測溫可以快速實現對密集型人流進行篩查,如出現疑似發熱人員,可以單獨對其二次復核測溫確認;雙光譜測溫儀不作為人體測溫的最終判斷。
市面上正規廠家的產品都可以進行選擇
『肆』 紅外熱成像儀檢測原理
1 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的原理
紅外線是一種電磁波,它的波長范圍為0.76~1000μm,不為肉眼所見。任何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15℃)的物體,都會不斷地發射紅外輻射。根據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溫度為T的物體,單位面積所發射的輻射功率是
P=εσT4 (1) -thermalgraphy-139-288-757-76-εσT
其中:
P——單位面積輻射功率,(W);
ε——物體表面發射率;
σ——斯蒂芬—玻爾茲曼常數,其數值為5.673×10-8W/(m2K4);
T——物體表面溫度,(K)。
從上式可知,物體的表面溫度越高,單位面積的輻射功率就越大。當已知物體的表面溫度和它的發射率時,按上式就可計算出物體的輻射功率。反之,如果測定了物體所發射的輻射功率,就可以利用上式確定物體表面的溫度。
2 紅外熱成像檢測儀器
紅外檢測儀器可以檢測到這種過熱型隱患發射出的紅外輻射能量,並將其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經過專門的電信號處理系統進行處理,最後再經成像裝置得到與物體表面溫度相對應的熱像圖,確定過熱點位置和溫度。這就是國能藍電等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檢測電氣隱患的依據。
紅外檢測儀器多種多樣,目前在我國消防工作中普遍應用的有三類,即紅外測溫儀、紅外熱電視、紅外熱像儀。
『伍』 紅外測溫儀器主要有哪三種類型
紅外線測溫儀是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准確地測定物體表面溫度的儀器。在產品質量控制和監測,設備在線故障診斷和安全保護以及節約能源等方面發揮了著重要作用。
近20年來,非接觸紅外人體測溫儀在技術上得到迅速發展。比起接觸式測溫方法,紅外測溫有著響應時間快、非接觸、使用安全及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紅外熱像儀一般分光機掃描成像系統和非掃描成像系統。光機掃描成像系統採用單元或多元(元數有8、10、16、23、48、55、60、120、180甚至更多)光電導或光伏紅外探測器,用單元探測器時速度慢,主要是幀幅響應的時間不夠快,多元陣列探測器可做成高速實時熱像儀。非掃描成像的熱像儀,如近幾年推出的陣列式凝視成像的焦平面熱像儀,屬新一代的熱成像裝置,在性能上大大優於光機掃描式熱像儀,有逐步取代光機掃描式熱像儀的趨勢。其關鍵技術是探測器由單片集成電路組成,被測目標的整個視野都聚焦在上面,並且圖像更加清晰,使用更加方便,儀器非常小巧輕便,同時具有自動調焦圖像凍結,連續放大,點溫、線溫、等溫和語音注釋圖像等功能,儀器採用PC卡,存儲容量可高達500幅圖像。
紅外熱電視是紅外熱像儀的一種。紅外熱電視是通過熱釋電攝像管(PEV)接受被測目標物體的表面紅外輻射,並把目標內熱輻射分布的不可見熱圖像轉變成視頻信號,因此,熱釋電攝像管是紅外熱電視的光鍵器件,它是一種實時成像,寬譜成像(對3~5μm及8~14μm有較好的頻率響應)具有中等解析度的熱成像器件,主要由透鏡、靶面和電子槍三部分組成。其技術功能是將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線通過透鏡聚焦成像到熱釋電攝像管,採用常溫熱電視探測器和電子束掃描及靶面成像技術來實現的。
『陸』 紅外線測溫儀和熱成像測溫儀的區別
紅外線測溫儀一般指額溫槍,只能單個目標依次進行測溫,測溫檢測距離只有幾厘米,檢測效率低,人工檢測成本較高,疫情期間人員近距離接觸風險較大。
熱成像測溫儀是利用溫度成像,相比其他形式的測溫方案具有如下優勢:1、安全:遠距離,非接觸式測溫;2、效率高:可多人同時測溫,無需配合和等待;3、數據分析:記錄存儲,人流統計,雲端共享,分析統計數據。熱成像測溫儀不僅可以用於人體測溫,作為疫情防控體溫篩查的有效工具,也可以進行工業測溫,助力電力巡檢,保障核酸檢測檢疫工作正常運轉等。
『柒』 面部識別測溫一體機和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有什麼區別
兩者測溫原理均為紅外熱成像,但是測溫方式和用途不太一樣。
面部識別測溫一體機測溫距離是0.3-0.6米,一次測量一個人,並且會將面部識別後得到的身份信息、照片與體溫相匹配,有利於數據收集,可以配合閘機、門禁使用,可強制攔截人臉識別不通過或體溫異常人員,對環境較為敏感,需放置在室內或室外遮風擋陰處。
紅外成像測溫設備測溫距離是5-10米,適用於對人流進行一個較大范圍的體溫篩查,但是人員越密集、識別目標越多,精確度就越差。實時顯示體溫數據,沒有數據留存,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同時出現多名體溫異常人員通過門禁,需同時滯留多人,若有遺漏,就只能根據後台記錄的照片(有相關軟體支持的情況下),以人工方式進行排查。
『捌』 熱成像測溫儀哪家好
選擇熱成像測溫儀,要學會看幾個重要的參數:紅外探測器解析度、像元間距、NETD等。
紅外探測器晶元之於熱成像測溫儀,就相當於CPU之於電腦。晶元的發展趨勢是像元間距的縮小和面陣規模的逐漸變大。探測器面陣大小是判斷熱成像測溫儀好壞的重要指標,民用紅外熱成像測溫儀中相對高端的產品像素為640×512/384×288,紅外熱圖清晰細膩。除了面陣大小,像元間距也是一個重要指標。目前非製冷紅外探測器晶元主流產品像元間距為12微米。越小的像元間距帶來了更優化的光學系統,更低的功耗,也代表了產品更高的科技水平。
NETD是雜訊等效溫差,數值越低成像越清晰。靈敏度差,被觀測點就被雜訊淹沒了,「看不見」。
幀頻是指1秒鍾內熱像儀處理圖像的數目。感測器越快,內部電路處理速率越高,幀頻越大。高幀頻的熱像儀適合抓拍物體的高速移動。「好的紅外熱像儀的幀頻應該達到25Hz~50Hz,否則在很多場合無法作業。幀頻的高低,直接說明了紅外熱像儀的性能好壞和反應速度。」
然後可以再看一下鏡頭、空間解析度、視場、辨識距離等指標,結合自己的具體需求綜合進行判斷。掌握了這些,相信您可以很容易選出適合您的熱成像測溫儀品牌。
『玖』 熱成像測溫攝像機有哪些好處
測溫功能是紅外熱成像區別於傳統可見光攝像機的關鍵技術,國內的專業做紅外熱成像廠家普遍沒有成熟的測溫技術,盡管國外熱成像產品具備測溫功能,但其測溫方案對環境的適應性普遍較差,景陽基於紅外熱成像微測熱輻計特性設計的專有測溫校正演算法,解決現有的非接觸全景測溫系統存在的生產標定實施工藝困難、溫度漂移過大、測溫系統復雜等問題。通過相關參數的自動修正,實現全天候實時精確溫度測量,確保系統在全工作范圍內得到准確的溫度;測溫目標與紅外鏡頭之間的距離對測溫的准確度有較大的影響。
景陽創造性的採用軍用紅外雷達的目標距離估計技術,能夠自動對目標進行分析並對測溫准確度進行自適應補償,保證了大范圍內的目標測溫准確度。目前常規測溫精度已超過國家標准(±2℃或±2%取大者),特別針對人體測溫,景陽無需增加外置校準黑體,測溫精度可做到±0.3℃,已超越國內外專業紅外測溫廠家。實時測溫響應時間在30毫秒以內,一般適應於0℃~50℃環境條件,可實現在-40℃~+60℃全工作溫度段精確測溫。景陽的熱成像攝像機都帶有測溫功能,其它所有廠商都把紅外熱成像產品分為純圖像型與測溫型兩大類,其測溫型售價通常是圖像型的2倍以上。景陽具有測溫功能的產品比其他家純圖像型在性價比上更具優勢。
『拾』 熱成像儀的功能和作用是什麼
紅外熱成像技術是一種被動式、非接觸的檢測與識別技術,可利用目標和背景或目標各部分之間的溫度差或輻射差異形成的紅外輻射特徵圖像來發現和識別目標,其兩大基礎功能是測溫與夜視。
測溫,即能實現非接觸式遠距離測溫和故障檢測,優勢是簡單直觀、安全精準、高效省時和全天候工作。夜視,即在完全無光的情況下可輕松探測和識別目標,優勢是全天候工作、無懼惡劣天氣、作用距離遠和超強隱秘性。
紅外熱像儀的最早應用起源於軍事領域,後被廣泛應用於電力巡檢、電氣設備維護、工業自動化、檢驗檢疫、安防監控、森林防火、消防救援、警用執法、戶外運動等多個民用傳統領域,以及自動駕駛、智能家居、物聯網、人工智慧、消費電子等多個新興領域。
熱成像原理科學篇
所有不處於絕對零度的物體,均會發出不同波長的電磁輻射,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或原子的熱運動越劇烈,則紅外輻射越強。輻射的頻譜分布或波長與物體的性質和溫度有關。
衡量物體輻射能力大小的量,稱為輻射系數。黑顏色或表面顏色較深的物體,輻射系數大,輻射較強;亮顏色或表面顏色較淺的物體,輻射系數小,輻射較弱。
人眼僅能看到很狹窄的一段波長的電磁輻射,稱為可見光譜。而對於波長在0.4um以下或0.7um以上的輻射,人眼則無能為力了。電磁波譜中紅外區域的波長在0.7um~1mm之間,人眼看不到紅外輻射。
現代的熱成像裝置工作在中紅外區域(波長3~5um)或遠紅外區域(波長8~12um)。通過探測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熱成像儀產生一個實時的圖像,從而提供一種景物的熱圖像。並將不可見的輻射圖像轉變為人眼可見的、清晰的圖像。熱成像儀非常靈敏,能探測到小於0.1℃的溫差。
工作時,熱成像儀利用光學器件將場景中的物體發出的紅外能量聚焦在紅外探測器上,然後來自與每個探測器元件的紅外數據轉換成標準的視頻格式,可以在標準的視頻監視器上顯示出來,或記錄在錄像帶上。
由於熱成像系統探測的是熱而不是光,所以可全天候使用;又因為它完全是被動式的裝置,沒有光輻射或射頻能量,所以不會暴露使用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