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船舵的寓意
船舵是用來操縱和控制船舶航向的,一般位於船尾,又稱船尾舵,它是中國造船技術方面的一項重大發明。按功能劃分,船舵分為平衡舵、升降舵、開孔舵等類型。按用途分,船舵分為河船舵和海船舵兩大類。
「舵」從舟,它聲。本義:船尾用以控制行向的裝置。單提「舵」字,默認一般指船舵,如把舵(掌舵)。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也出現了「車舵」和「機舵」。「船舵」,附設於船體外,利用船舶航行時作用於舵葉上的流體動力而控制船舶航向的裝置。通常由舵葉和舵桿組成。
(1)舵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從經驗和出土文物上都能看出,舵是由槳演變而來。槳可以在作推進工具時,兼顧控制航向。但當眾多槳手劃船時,既要推進又要控制航向就相當困難,於是就專設一名槳手控制航向。
他位於船尾,因為船尾距船的轉動中心較遠,在改變船的航向上最省力、快捷,同時他又與推進槳手互不幹擾。後來船體加大,槳葉面積也隨之增加,就逐漸產生了舵。
船舵在商朝已經使用,其形制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演變。古代用來操縱和控制船舶航向的裝置。通常由舵葉、垂直舵桿和水平舵柄組成。
在舟楫活動早期,航向靠槳操縱,尾部的操縱槳因逐漸增大槳葉面積而演變成舵。1955年廣州東漢墓出土的陶船模型設有船尾舵,反映了槳的演變。
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和劉熙所著《釋名》等,對舵都有解釋,說明舵的應用在當時已相當普遍。到唐、宋時代船尾舵日臻完善和成熟。
有的舵的舵葉面積延展到舵桿之前,使舵桿前後的水壓力比較平衡,使轉舵省力,稱為平衡舵。有的在舵葉上開菱形小孔,使舵葉兩側的水相通,轉舵既省力又不影響舵效。
有的加設懸舵索和絞舵裝置,以便根據航道深淺調整舵葉入水深度,舵降下可提高舵效;舵提起可得到保護。後來大型船舶增設了操舵裝置,由滑車、繩索等組成。
Ⅱ 求:通常船舶上的操舵裝置安裝有幾套各自的用途和要求是什麼
船上操舵裝置是三套,分別是兩套自動舵隨動舵和一套應急舵,也就是俗稱的橡膠柄。平時用自動舵隨動舵,這個不好用了用應急舵。
Ⅲ 升降舵有什麼作用
潛艇的艇首和艇尾都裝有升降舵,它們和魚的鰭一樣,只要改變舵與水面的角度,就能使在水中航行的潛艇改變深度,向上或向下航行,操作很方便。
另外,艇尾還裝有方向舵。因為它是垂直安裝的,所以也叫垂直舵。它和魚尾巴的作用一樣,能使潛艇左、右轉彎或保持航行方向。
Ⅳ 自動陀原理
自動陀工作原理:當船首受到風浪、流等外力作用而偏離原航向一定角度(偏航角)時,該裝置立即動作,使舵葉偏轉一定角度(偏舵角),船首在舵力作用下逐漸返回原航向;為防止船首回轉慣性過大,船首在未到達和接近原航向時,該裝置使舵正舵或產生一個反舵角,從而使船首回到原航向。
為了適應船舶的不同受載狀況和海況,一般自動舵還設置了一些調節旋鈕。自動舵模擬並代替了,人工操舵方式,其保持航向的精度比人工操舵高,對地提高了航速。海船上常用的自動舵有比例-微分舵、比例-微分-積分航、自適應舵和自動駕駛儀(航跡舵)等。
自動舵,全稱「自動操舵裝置控制系統」,又稱「自動操舵裝置」。是指能自動及時糾正船舶的偏航,使船較長時間和較准確地保持在指定航向的一種操舵裝置。
船舶是藉助螺旋槳的推力和舵力來改變或保持航速和航向,實現從某港出發按計劃的航線到達預定的目的。操舵系統是一個重要控制系統,其性能直接影響著船舶航行的操縱性、經濟性和安全性。自動操舵儀是總結了人的操舵規律而設計的裝置。系統的調節對象是船,被調節量是航向。
Ⅳ 關於船舵的原理
船舵其實就是位於船尾的一隻大槳,人們把它固定在船身上,然後利用杠桿原理,通過轉動這個大槳長柄的位置來帶動水下的槳片,從而調節和控制船隻行進的方向和路線。
古代用來操縱和控制船舶航向的裝置。通常由舵葉、垂直舵桿和水平舵柄組成。在舟楫活動早期,航向靠槳操縱,尾部的操縱槳因逐漸增大槳葉面積而演變成舵。1955年廣州東漢墓出土的陶船模型設有船尾舵,反映了槳的演變。
(5)舵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根據舵桿軸線在舵葉上的位置,可分為平衡舵、不平衡舵和半平衡舵。平衡舵的舵壓中心至舵桿軸線的距離小,故轉舵力矩小,但舵在水流作用下易擺動,是中國造船技術一項重要的技術發明。
平衡舵轉舵時,由於軸線前後部分所受的水動力對軸線的力矩,方向相反,因此轉舵力矩小,可以配用功率較小的舵機。軸線之前的舵葉,在轉舵時起平衡作用,故稱平衡部分,整個舵也因此稱作平衡舵。
平衡舵多採用懸掛支承,其舵軸所受彎矩大,要求有較高的強度。此外,其平衡部分向軸線之前伸延,對船尾線型影響較大。懸掛式平衡舵多用於有兩個以上螺旋槳的艦艇。
Ⅵ 潛艇的升降舵有哪幾種
潛艇升降舵是用於潛艇水下航行時保持和改變深度的裝置。分艇首升降舵和艇尾升降舵。艇首升降舵,舵葉對稱布置在艇首或指揮室圍殼兩側,舵面較小,舵力不大。布設在艇首上部結構的,通常為收推式,使用時推出,不用時收入;布設在指揮室圍殼的,為固定安裝式,亦稱圍殼舵。艇尾升降舵,舵時對稱布設在層軸螺旋槳前(或後)面,舵葉面較首舵大,直接受螺旋槳水流的作用,產生的舵力較大,是水下*縱潛艇的主升降舵。
升降舵由平衡式舵葉、舵軸、轉舵傳動裝置和*舵裝置(如首舵為收推式,還包括收報裝置)組成。通過*舵裝置驅動轉舵裝置,使舵軸轉動,舵軸兩端的舵葉,隨之上下擺動,置於所需上浮或下潛舵角上。其動力採用液壓或電動。*縱部位設在中央指揮艙。現代潛艇一般裝有計算機控制的升降舵和方向舵聯合*舵裝置,能自動控制潛艇在水下航行的深度和航向。
Ⅶ 舵機在模型中起得是什麼作用, 怎麼安裝
舵機最早出現在航模運動中。在航空模型中,飛行機的飛行姿態是通過調節發動機和各個控制舵面來實現的。舉個簡單的四通飛機來說,飛機上有以下幾個地方需要控制: 1.發動機進氣量,來控制發動機的拉力(或推力); 2.副翼舵面(安裝在飛機機翼後緣),用來控制飛機的橫滾運動; 3.水平尾舵面,用來控制飛機的俯仰角; 4.垂直尾舵面,用來控制飛機的偏航角; 遙控器有四個通道,分別對應四個舵機,而舵機又通過連桿等傳動元件帶動舵面的轉動,從而改變飛機的運動狀態。舵機因此得名:控制舵面的伺服電機。 不僅在航模飛機中,在其他的模型運動中都可以看到它的應用:船模上用來控制尾舵,車模中用來轉向等等。由此可見,凡是需要操作性動作時都可以用舵機來實現。 2、結構和控制 一般來講,舵機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舵盤、減速齒輪組、位置反饋電位計5k、直流電機、控制電路板等。 工作原理:控制電路板接受來自信號線的控制信號(具體信號待會再講),控制電機轉動,電機帶動一系列齒輪組,減速後傳動至輸出舵盤。舵機的輸出軸和位置反饋電位計是相連的,舵盤轉動的同時,帶動位置反饋電位計,電位計將輸出一個電壓信號到控制電路板,進行反饋,然後控制電路板根據所在位置決定電機的轉動方向和速度,從而達到目標停止。 舵機的基本結構是這樣,但實現起來有很多種。例如電機就有有刷和無刷之分,齒輪有塑料和金屬之分,輸出軸有滑動和滾動之分,殼體有塑料和鋁合金之分,速度有快速和慢速之分,體積有大中小三種之分等等,組合不同,價格也千差萬別。例如,其中小舵機一般稱作微舵,同種材料的條件下是中型的一倍多,金屬齒輪是塑料齒輪的一倍多。需要根據需要選用不同類型。 舵機的輸入線共有三條,紅色中間,是電源線,一邊黑色的是地線,這輛根線給舵機提供最基本的能源保證,主要是電機的轉動消耗。電源有兩種規格,一是4.8V,一是6.0V,分別對應不同的轉矩標准,即輸出力矩不同,6.0V對應的要大一些,具體看應用條件;另外一根線是控制信號線,Futaba的一般為白色,JR的一般為桔黃色。另外要注意一點,SANWA的某些型號的舵機引線電源線在邊上而不是中間,需要辨認。但記住紅色為電源,黑色為地線,一般不會搞錯。
Ⅷ 舵是什麼意思
1:利用船舶航行時作用於舵葉上的流體動力而控制船舶航向的裝置。通常由舵葉和舵桿組成。應用學科:船舶工程(一級學科);
2:附設於船體外,用以對船施加回轉力矩,控制和調整航向的翼狀裝置。
Ⅸ 船舶舵桿的作用是什麼
舵桿是舵葉轉動的軸,並用以承受和傳遞作用在舵葉上的力及舵給以轉舵裝置的力,也就是說舵機通過舵桿轉動舵葉,舵葉承受水對其的反作用力使船舶實現轉向。
Ⅹ 船尾舵有些什麼用途呢它主要經歷了什麼發明過程呢
船尾舵其實和普通的舵有著同樣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來控制船隻行進的方向的操作機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船尾舵的發展過程是什麼樣的。
我國關於船尾舵的記錄大概是在東漢時期,雖然這不是一個很准確的時間,但是也可以給人們一些信息表示出我國最遲發明出船尾舵就是在東漢時期。舵是行船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個裝置如果一個正常的船隻沒有了多那麼它在前進的時候就會無法控制方向。舵大多數時候都是設置在船尾的,不同大小的船隻會有不同大小的舵,因為小舵是無法掌控大船的,這會讓船隻在行駛的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所以大船有很大的舵,小船有小的舵,這才能夠讓人們在控制方面有著更精確的掌控。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