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製冷設備的四大件是什麼
1、蒸發器是製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件,低溫的冷凝液體通過蒸發器,與外界的空氣進行熱交換,氣化吸熱,達到製冷的效果。
蒸發器主要由加熱室和蒸發室兩部分組成。加熱室向液體提供蒸發所需要的熱量,促使液體沸騰汽化;蒸發室使氣液兩相完全分離。
2、冷凝器(Condenser),為製冷系統的機件,屬於換熱器的一種,能把氣體或蒸氣轉變成液體,將管子中的熱量,以很快的方式,傳到管子附近的空氣中。冷凝器工作過程是個放熱的過程,所以冷凝器溫度都是較高的。
3、膨脹閥是製冷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件,一般安裝於儲液筒和蒸發器之間。膨脹閥使中溫高壓的液體製冷劑通過其節流成為低溫低壓的濕蒸汽,然後製冷劑在蒸發器中吸收熱量達到製冷效果,膨脹閥通過蒸發器末端的過熱度變化來控制閥門流量,防止出現蒸發器面積利用不足和敲缸現象。
4、壓縮機 (compressor),是一種將低壓氣體提升為高壓氣體的從動的流體機械,是製冷系統的心臟。它從吸氣管吸入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通過電機運轉帶動活塞對其進行壓縮後,向排氣管排出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為製冷循環提供動力。
5、製冷設備,是指主要用於船員食物冷藏、各類貨物冷藏及暑天的艙室空氣調節的設備。主要由壓縮機、膨脹閥、蒸發器、冷凝器和附件、管路組成。按工作原理可分為壓縮製冷設備、吸收製冷設備、蒸汽噴射製冷設備、熱泵製冷設備和電熱製冷裝置等。目前船舶上應用最普遍的是壓縮製冷設備。
Ⅱ 國家電網2020年度中級職稱考試答案熱能與動力工程
考點歸納
一、熱能和機械能相互轉換的過程
1.熱能動力裝置(1)定義熱能動力裝置是指從燃料燃燒中得到熱能以及利用熱能得到動力的整套設備(包括輔助設備)。(2)分類①蒸汽動力裝置;②燃氣動力裝置。
2.各類熱能動力裝置中的能量轉換情況(1)蒸汽動力裝置:工作介質經歷吸熱、膨脹、排熱過程,熱力學能轉變成動能。(2)燃氣動力裝置:燃料和助燃的氣體在燃燒設備中燃燒,化學能轉換成燃氣的熱能,燃氣膨脹作功,作功後的廢氣排出裝置同時向環境介質排熱。(3)製冷裝置與熱泵:裝置消耗外部機械功,以實現熱能由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轉移。
3.熱能動力裝置工作過程(1)工質循環從熱源吸熱,將其中一部分轉化為機械能,並把餘下部分傳給低溫熱源。(2)在製冷裝置中,工質消耗外部機械功或其他形式,使熱能由低溫熱源向高溫熱源轉移,所消耗的機械能也轉換成熱能一並排向高溫熱源。
二、熱力系統
1.系統、邊界與外界(1)熱力系統(系統)熱力系統是指人為將所要研究的對象與周圍環境分隔出來的研究對象。(2)邊界邊界是指分隔系統與外界的分界面,其作用是確定研究對象,將系統與外界分隔開來。(3)外界外界是指邊界以外與系統相互作用的物體。
2.閉口系統與開口系統(1)閉口系統閉口系統是指沒有物質穿過邊界的系統,又稱為控制質量系統。(2)開口系統開口系統是指有物質流穿過邊界的系統,又稱開口系統為控制體積。
3.絕熱系統與孤立系統(1)絕熱系統絕熱系統是指系統與外界之間沒有熱量傳遞的系統。(2)孤立系統孤立系統是指系統與外界之間不發生任何能量傳遞和物質交換的系統。
4.系統的內部狀況(1)單相系與復相系①單相系單相系是指由單一物相組成的系統。②復相系復相系是指由兩個相以上組成的系統。(2)單元系與多元系①單元系單元系是指由一種化學成分組成的系統。②多元系多元系是指由兩種以上不同化學成分組成的系統。(3)均勻系與非均勻系①均勻系均勻系是指成分和相在整個系統空間呈均勻分布的系統。②非均勻系非均勻系是指成分和相在整個系統空間不均勻分布的系統。
三、工質的熱力狀態及其基本狀態參數
1.狀態與狀態參數(1)狀態狀態是指系統中某瞬間表現的工質熱力性質的總狀況。(2)狀態參數狀態參數是指描述工質狀態特性的各種物理量。(3)狀態參數特徵狀態參數一旦確定,工質的狀態也就確定了,狀態參數發生變化,工質所處的狀態也就發生變化,因此狀態參數是熱力系統狀態的單值性函數。
2.基本狀態參數(1)溫度①定義溫度是指描述熱力平衡系統冷熱狀況的物理量,從微觀上看,是標志物質內部大量分子熱運動的強烈程度的物理量。②熱力學溫度與分子平移運動平均動能的關系 更多的可以到上學吧找答案找找看 ,我在那邊做題備考題庫裡面資料都挺全的。
Ⅲ 暖通工程師考試
專業考試
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科目、題量、分值、時間分配及題型特點:
1.考試科目
(1) 採暖(含小區供熱設備與熱網)
(2) 通風
(3) 空氣調節
(4) 製冷技術(含冷庫製冷系統)
(5) 空氣潔凈技術
(6)民用建築房屋衛生設備
2.考試時間分配及分值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 試分兩天,第一天為專業知識考試,第二天為專業案例考試,考試時間每天上、下午各3小時。第一天為知識概念性考題,上、下午各50題,每題分值為1分,試卷滿分為100分。第二天為案例分析題,上、下午各25題,每題分值為2分,試卷滿分為100分。
3.題型特點
考題由概念題、綜合概念題、簡單計算題、連鎖計算題及案例分析題
組成連鎖題中各小題的計算結果一般不株連。
基礎考試
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執業資格基礎考試分科題量、時間、分數分配說明
上午段:
高等數學 24題 流體力學 12題
普通物理 12題 計算機應用基礎 10題
普通化學 12題 電工電子技術 12題
理論力學 13題 工程經濟 10題
材料力學 15題
合計120題,每題1分。考試時間為4小時。
下午段:
熱工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 20題
工程流體力學及泵與風機 10題
自動控制 9題
熱工測試技術 9題
機械基礎 9題
職業法規 3題
合計60題,每題2分。考試時間為4小時。
上、下午總計180題,滿分為240分。考試時間總計為8小時。
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大綱
一. 總則
1.1 熟悉暖通空調製冷設計規范、建築防火設計規范和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中暖通空調製冷有關部分、有關建築節能的規定,暖通空調設備產品標准中設計選用部分、環境保護及衛生標准中有關本專業的規定。掌握上述標准規范中的強制性條文。
1.2 熟悉暖通空調製冷系統的類型、構成及選用。
1.3 了解暖通空調設備的構造及性能。
1.4 掌握暖通空調製冷系統設計方法、暖通空調設備的選擇計算、管網計算。正確採用設計計算公式及取值。
l.5 掌握防排煙設計及設備、附件、材料的選擇。
1.6 熟悉暖通空調製冷設備及系統的自控要求及—般方法。
1.7 了解暖通空調製冷施工技術和質量驗收標准。
1.8 熟悉暖通空調製冷設備及系統的測試方法。
1.9 了解保溫材料及其製品的性能,掌握管道和設備的保溫絕熱計算。
二. 採暖(含小區供熱設備和熱網)
2.1 熟悉採暖建築物圍護結構建築熱工要求,掌握冬季採暖通風系統熱負荷計算方法。
2.2 熟悉各類散熱設備主要性能。熟悉各種採暖方式。掌握散熱器採暖、熱風採暖和輻射採暖的設計計算方法。
2.3 掌握熱水、蒸汽採暖系統設計計算方法。
2.4 掌握分戶熱計量熱水集中採暖設計方法。
2.5 了解熱電廠集中供熱原理,熟悉小區集中供熱區域鍋爐房主要組成及其功能。掌握熱媒及其參數選擇原則和小區集中供熱熱負荷的概算方法。
2.6 熟悉熱水、蒸汽供熱系統管網設計原則,掌握管網與熱用戶連接的設計方法。熟悉汽—水、水—水換熱器選擇計算方法,掌握熱力站設計原則。
2.7 了解供熱用燃煤、燃油、燃氣鍋爐的主要性能。熟悉小區鍋爐房主要設備的選擇計算方法。掌握小區鍋爐房設置及工藝設計原則。
三. 通風
3.1 掌握通風設計原則、通風量計算以及空氣平衡和熱平衡計算。了解建築物火災危險分類和耐火等級、防火分區劃分。掌握防煙分區劃分原則。
3.2 熟悉自然通風原理及天窗、風帽的選擇方法。掌握自然通風設計計算方法。
3.3 熟悉排風罩種類和選擇方法,掌握局部排風系統設計計算方法及設備選擇。
3.4 熟悉機械全面通風、事故通風的條件,掌握其計算方法。
3.5 熟悉防火和防排煙設備和部件的基本性能及防排煙系統的基本要求。熟悉防火控製程序。掌握防排煙方式的選擇及機械防排煙系統的設計原則。掌握防排煙系統的計算方法。掌握通風空調系統防火防爆設計要求。
3.6 了解誘導通風、置換通風的使用條件和原理。
3.7 熟悉除塵和有害氣體凈化設備的種類和應用,掌握設計選用方法。
3.8 熟悉通風機的類型、性能和特性,掌握通風機的選用、計算方法。
四. 空氣調節
4.1 熟悉空調房間圍護結構建築熱工要求,掌握舒適性空調和工藝性空調室內空氣參數的確定原則。
4.2 了解空調冷(熱)、濕負荷形成機理,掌握空調冷(熱)、濕負荷以及熱濕平衡、空氣平衡計算。
4.3 熟悉空氣處理過程,掌握濕空氣焓濕圖的應用。
4.4 熟悉常用空調系統的特點和設計方法。
4.5 掌握常用氣流組織型式的選擇及其設計計算方法。
4.6 熟悉常用空調設備的主要性能,掌握空調設備的選擇計算方法。
4.7 熟悉常用冷熱源設備的主要性能,掌握冷熱源設備的選擇計算方法。
4.8 掌握空調水系統的設計原則及計算方法。
4.9 熟悉空調自動控制方法及運行調節。
4.10 熟悉空調系統的節能技術和消聲、隔振措施。
五.製冷技術
5.1 熟悉製冷循環的熱力學原理、製冷劑的性能和選擇以及CFC、HCFC的限制和替代。
5.2 了解蒸汽壓縮式製冷(熱泵)的工作原理;熟悉各類蒸汽壓縮式製冷(熱泵)機組的特點、適用范圍和主要技術性能參數;掌握各類冷水機組、熱泵機組的選擇計算方法和正確取值。
5.3 了解溴化鋰吸收式製冷的工作原理;熟悉蒸汽式和直燃式雙效溴化鋰吸收式製冷裝置的組成和性能。 •
5.4 了解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的組成、製冷劑管路設計基本原則;熟悉製冷自動控制的技術要求;掌握製冷機房設備布置原則、冷卻水系統設汁和冷卻塔的選用。
5.5 了解蓄冷的基本原理、類型、系統組成以及設置原則。
5.6 了解冷藏庫溫、濕度要求和冷藏庫庫用工藝裝備;掌握冷藏庫建築圍護結構的隔汽層、防潮層、隔熱層的設置以及熱工計算。
5.7 掌握冷藏庫製冷系統的組成、設備選擇與製冷劑管路系統設計;熟悉冷藏庫自動控制和安全保護裝置。
六.空氣潔凈技術
6.1 掌握常用潔凈室空氣潔凈度等級標准及選用原則。了解與建築及其他專業的配合。
6.2 熟悉空氣過濾器的分類、性能、組合原則及計算。
6.3 了解室內外塵源,熟悉各種氣流流型的適用條件,掌握潔凈室送回風量計算。
6.4 掌握潔凈室室內外壓差風量計算及壓差控制方法。
七. 民用建築房屋衛生設備
7.1 熟悉房屋衛生設備、冷熱水供、排水量指標,掌握系統設計計算。
7.2 掌握消防水量計算及系統設計。
7.3 掌握室內燃氣供應系統的設計。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暖通空調工程師專業考試參考書目
1 GBJ19-87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採暖部分為2001年版)
2 GBJl6-87建築設計防火規范(1997年版)(含2001年修改條文)
3 GB50045-95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1999版)(含2001年修改條文)
4 GB50067—9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暖通部分)
5 GB50096-1999住宅設計規范(暖通部分)
6 JGJ26—9S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採暖居住建築部分)
7 GBJ242—82採暖與衛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8 GB50243-97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9 GB50189—93旅遊賓館建築熱工與空氣調節能設計規范
10 GB50176-93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范
1l GB/T50264—1997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設計規范
12 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防火規范
13 GB50038-94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暖通部分)
14 GB50073—2001潔凈廠房設計規范
15 GB1134—2000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准
16 GBl87—85工業企業雜訊控制設計規范(1988年版)
17 GBl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
18 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19 GB3096-93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20 GB/T 14294—1993組合式空調機組(設計選用部分)
2l GB/T 4283-1991風機盤管機組(設計選用部分)
22 GB/T 9066-1999櫃式風機盤管機組(設計選用部分)
23 GB/T 13326—1991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雜訊限值
24 GBl8361—2000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安全要求
25 GB/T 18362—2001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設計選用部分)
26 GB/T18431—2001蒸汽和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設計選用部分)
27 GB/T18430.1~2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設計選用部分)(代替離心式及螺桿式活塞式冷水機組,包括工商用及戶用)
28 JB/T9054-2000離心式除塵器(設計選用部分)
29 JB/T8533—1997機械回轉反吹袋式除塵器(設計選用部分)
30 JB/T8532—1992脈沖噴吹類袋式除塵器(設計選用部分)
31 JB/T8534-1997分室反吹類袋式除塵器(設計選用部分)
32 GB50084—200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33 GBJ15—88建築給排水設計規范(1997年版)
34 GB50041—92鍋爐房設計規范
35 GJJ34—90城市熱力網設計規范
36 JGJl29—2000既有採暖居住建築節能改造技術標准
37 GWPB3—1999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
38 GBl2348-1990工業企業廠界雜訊標准
39 GB/T150072-2001冷庫設計規范
40 GB50028—1993城鎮燃氣設計規范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暖通空調工程師其他參考書目
設計手冊類
l 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 陸躍慶主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3年
2 簡明通風設計手冊 孫一堅主編 中國建築-FL出版社 1998年
3 空氣調節設計手冊(第二版)電子部十院主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5年
4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2冊)建築給排水(第二版)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主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1年
5 鍋爐房設計手冊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0年
6 燃油燃氣鍋爐房設計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8年
7 冷庫製冷設計手冊 農業出版社 1991年
一般參考用書
l 供熱工程(第二版)賀平等主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1年
2 工業通風(第三版)孫一堅主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4年
3 空氣調節(第三版)趙榮義等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4年
4 空氣調節用製冷技術 彥啟森等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89年
5 空氣潔凈技術原理 許仲麟等主編 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8年
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執業資格考試基礎考試大綱
一. 工程熱力學
1.1 熱力學基礎概念 狀態參數和過程量 狀態變化過程 平衡和可逆
1.2 理想氣體和其混合物 基本熱力學性質 狀態方程 空氣、水蒸汽、濕空氣熱力性質圖及熱力過程計算
l.3 熱力學第一定律 閉口系統熱力學第一定律 開口系統穩定流動能量方程式 各熱力過程狀態參數的變化、功和熱量
1.4 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 熵增原理 卡諾循環及其熱力學意義
1.5 循環 動力循環 製冷循環 熱效率計算
二.傳熱學
2.1 導熱 導熱基本定律(傅里葉定律) 導熱系數 導熱微分方程 通過平壁、復合平壁、圓管、肋壁(片)的穩態導熱 對流換熱及周期性變化邊界條件下的非穩態導熱
2.2 對流換熱 對流換熱微分方程 單相流體對流換熱(管內受迫流動換熱和自然對流換熱)
2.3 熱輻射 基本定律 黑表面間和灰表面間的輻射換熱 角系數 太陽輻射
2.4 傳熱和換熱器 通過肋壁傳熱 復合傳熱計算 平均溫度差 換熱器的熱計算
三. 流體力學
3.1 基本概念 表面力、質量力、密度、容重、內摩擦力、流體壓縮系數、膨脹系數、表面張力、壓力、壓強、流速的定義及數學表達式 連續介質、無粘性流體及不可壓縮流體的意義
3.2 流體靜力學 流體靜壓強 液體靜壓強和氣體壓強計算 流體靜壓強的分布規律
3.3 一元流體動力學 流場及其兩種描述方法(拉格朗日法及歐拉法) 恆定流動和非恆定流動 繞流和跡線 —元流動模型 過流斷面的壓強分布 連續性方程 恆定流動量及能量方程及應用 伯努利方程及應用 文丘里流量計原理
3.4 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 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及其計算 雷諾數Re 層流與紊流 圓管中的層流運動計算 管道紊流阻力系數計算 減小阻力的措施
3.5 孔口管嘴管路流動 孔口自由流出、淹沒流出 管嘴流出 管路阻抗 串聯、並聯管路計算 管網基礎計算(枝狀及環狀芡? 虹吸管原理
3.6氣體射流 無限空間淹沒紊流射流的紊流系數及特徵(幾何特徵、運動特徵,動力特徵) 圓斷面及平面射流運動分析及計算 溫差或濃差射流 有限空間射流
四.暖通空調測試技術
4.1 基本概念 常用被測參數 測試方法的分類 測試儀表的精度 測試誤差 測量儀表的校正
4.2 溫度及熱流量測試 基本原理 玻璃管液體溫度計 溫差熱電偶 電阻測量 熱輻射測溫 溫度顯示及紀錄儀表
4.3 氣體濕度測試 基本原理 干濕球溫度法 毛發濕度計 電阻濕度計 氯化鋰濕度計 電容式濕度計
4.4 壓力及壓差測試 基本原理 壓力計(U形管、斜管壓力計、補償式微壓計) 彈性式、力平衡式、位移式壓力、壓差感測器和變送器 測壓儀器的標定 靜壓,動壓與全壓的測定和傳輸
4.5 流體速度和流量的測試 基本原理 靜壓測法(集氣管,笛形管、流量孔板) 熱球(線)風速儀 其它溫度汁 熱敏電阻恆溫風速儀 渦輪流量計
4.6 氣體中粉塵測試 環境含塵氣體質量濃度和含塵量測定 管內含塵氣體質量濃度和含塵量測定 潔凈環境顆粒物濃度測定
4.7 聲光測試技術 室內外環境雜訊
五. 機械基礎
5.1 機械設計基本概念 形狀公差 位置公差 優先系數 基孔制 基軸制 表面粗糙度 運動副及其分類
5.2 機械傳動 機械傳動機構類型 齒輪傳動 蝸桿傳動 帶傳動 鏈傳動
5.3常用機械零件 螺紋緊固件 鍵聯接 銷聯接 軸 滑動軸承 滾動軸承 聯軸器 彈簧
5.4 機械基礎 工程材料與加工 常用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的性能 金屬零部件的加工方法
六. 暖通空調施工與管理
6.1室內供暖系統的安裝 管道安裝 散熱器、暖風機安裝 附屬器具安裝 試壓、清洗及竣工驗收
6.2 室外(含居住小區)熱力管道安裝 地下熱力管道敷設裝 室外架空管道安裝 活動及固定支座、補償器安裝 試壓與驗收
6.3鍋爐及附屬設備(含居住小區)安裝 安裝的程序 鍋爐的安裝設備 鍋爐安全附件安裝 水壓試驗 系統試運轉與竣工驗收
6.4 通風、空調、空氣潔凈系統安裝 常用板材及板材連接 風管及配件的加工製作 通風、空調、潔凈設備的驗收 設備及系統的安裝 系統的試運轉與竣工驗收
6.5 空調用製冷設備的安裝 常用製冷設備的安裝 製冷系統調試和竣工驗收
6.6 民用建築室內給水、排水管道及衛生器具安裝 常用管材 室內給水及排水系統安裝 常用衛生器具安裝 試壓與驗收
6.7 管道及設備的防腐與保溫、絕熱 防腐材料及施工方法 保溫、絕熱材料及施工方法
6.8 暖通空調工程經濟 安裝工程概算和預算 安裝工程竣工決算 招標 投標 工程合同 竣工驗收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暖通空調工程師基礎考試參考書目
序號 書目名稱
1 工程熱力學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4年
2 傳熱學(第三版)章熙民等編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 流體力學泵與風機(第四版)蔡增基等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 熱工測量與自動控制(第一版)張子慧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6年
5 機械基礎 劉澤深等主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89年
6 施工技術及組織(建築設備)劉耀華主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4年
2004執業資格考試叢書(勘察設計)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基礎考試復習題集(暖通空調專業)
著譯者: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版次:第一版 出版時間:2004年04月
標准書號:ISBN7-112-06068-0
定價: 29.00
出版單位: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本書是為參加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專業)的考生而專門編寫的復習題集。全書共分14章,涵蓋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專業)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全部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考試科目。每章由基本要求、復習與解題指導、習題及參考答案等章節組成。基本要求給出了考試內容和范圍;復習與解題指導介紹了復習方法及復習中應注意的重點問題、考試的題型與解題技巧,並給出典型例題。共約1500道復習題量,覆蓋了考試大綱的全部內容。
【讀者對象】本書可作為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專業)基礎考試的考前復習資料,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及相關專業教師、學生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第一章 高等數學;第二章 普通物理;第三章 普通化學;第四章 理論力學;第五章 材料力學;第六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七章 電工與電子技術;第八章 工程經濟;第九章 工程熱力學;第十章 傳熱學;第十一章 流體力學;第十二章 暖通空調測試技術;第十三章 機械基礎;第十四章 暖通空調施工與管理。
Ⅳ 製冷設備原理
製冷設備是製冷機與使用冷量的設施結合在一起的裝置。設計和建造製冷裝置,是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來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溫下進行產品的性能試驗和科學研究試驗;在工業生產中實現某些冷卻過程,或者進行空氣調節。物品在冷卻或凍結時要放出一定的熱量,製冷裝置的圍護結構在使用時也會傳入一定的熱量。因此為保持製冷裝置中的低溫條件,就必須裝設製冷機,以便連續不斷地移去這些熱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乾冰的升華吸收這些熱量。製冷設備的冷卻方式有直接冷卻和間接冷卻兩種。直接冷卻是將製冷機的蒸發器裝設在製冷裝置的箱體或建築物內,利用製冷劑的蒸發直接冷卻其中的空氣,靠冷空氣冷卻需要冷卻的物體。這種冷卻方式的優點是冷卻速度快,傳熱溫差小,系統比較簡單,因而得到普遍應用。間接冷卻是靠製冷機蒸發器中製冷劑的蒸發,從而使載冷劑(例如鹽水)冷卻,再將載冷劑輸入製冷裝置的箱體或建築物內,通過換熱器冷卻其中的空氣。這種冷卻方式冷卻速度慢,總傳熱溫差大,系統也較復雜,故只用於較少的場合,如鹽水製冰和溫度要求恆定的冷庫等。[1]
按照冷卻目的和冷量利用方式的不同,製冷裝置大體可分為冷藏用製冷裝置、試驗用製冷裝置、生產用製冷裝置和空調用製冷裝置四類。
冷藏用製冷裝置主要用於在低溫條件下貯藏或運輸食品和其他貨品,包括各種冰箱、冷庫、冷藏車、冷藏船和冷藏集裝箱等。
Ⅳ 製冷裝置中發生了哪四個熱力過程並說明其中的能量轉換關系
1、壓縮氣體使其液化,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內能增加;
2、散熱,通過散熱片進行熱傳導,內能較少;
3、氣化,液態轉變為氣態,對外做工,內能減少;
4、吸熱,通過製冷片進行熱傳導,內能增加。
Ⅵ 製冷裝置中的設備管道設計壓力為多少
2009年5月1日頒發實施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中,將壓力管道進一步明確為「利用一定的壓力版,權用於輸送氣體或者液體的管狀設備,其范圍規定為最高工作壓力大於或者等於0.1MPa(表壓)的氣體、液化氣體、蒸汽介質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最高工作溫度高於或者等於標准沸點的液體介質,且公稱直徑大於25mm的管道」。這就是說,現在所說的「壓力管道」,不但是指其管內或管外承受壓力,而且其內部輸送的介質是「氣體、液化氣體和蒸汽」或「可能引起燃爆、中毒或腐蝕的液體」物質。製冷管道的介質如果符合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的特徵,就算是壓力管道了。
Ⅶ 汽車空調不製冷的原因
一、感官檢查法:
1.壓縮機運轉狀態:
①傳動皮帶是否斷裂或鬆弛若傳動皮帶太松就會打滑,加速磨損而不能傳遞動力。
②壓縮機內部是否有雜訊。
雜訊可能是由於損壞的內部零件造成的,內部磨損就不能有效壓縮。
③壓縮機離合器是否打滑。
2.冷凝器及風扇狀態:
①冷凝器散熱片是否被塵土覆蓋
如果冷凝器散熱片被塵土覆蓋,冷凝器的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②冷凝器風扇是否運轉良好。
3.鼓風機風扇運轉狀態
使風機在「低、中、高」三速度下運轉,若有異響或電動機運轉不良,則應進行維修或更換,否則送風氣流不足。
4.製冷劑液量的檢查
①通過觀察窗如看到大量氣泡,說明製冷劑不足。若向冷凝器潑水,使其冷卻,在觀察窗口仍見不到泡沫,說明製冷劑過量。
②檢查各裝置連接處和接縫是否有油污
在連接處或接縫有油污,表明該處有製冷劑泄漏,應重新堅固或更換有關零件。(可用檢漏儀測漏)
5.暖通閥或熱控風擋是否關閉,其他風擋調節是否正常
(註:若壓縮離合器不能吸合,鼓風機風扇不能運轉,冷凝器風扇不能運轉等等,應先進入相關電氣系統檢查,如繼電器、感測器、電路斷路或短路,控制單元等)。
二、儀表檢測法
這種方法利用成套雪種壓力表查找故障位置。首先關緊壓力表的高壓端和低壓端開關,在停機狀態下,將製冷劑加註軟管連接在壓縮機相應的維修閥上,並利用製冷裝置中的製冷劑壓力,排出軟管中的空氣。此時高低壓端讀數應處於平衡狀態(約6kg/cm2)起動發動機,維持在150rpm,鼓風機轉速設在最高檔,冷氣設定在最大位置,處於「再循環」狀態。正常讀數為:
低壓端 高壓端
R-134a 1.5-2.5kg/cm2 14-16kg/cm2
R-12 1.5-2.0kg/cm2 13-15kg/cm2
1.高壓側與低壓側壓力表指示值比標准值低,通過觀察孔可見氣泡。
原因:製冷循環漏氣;製冷劑沒有定期補足。
處理:用測漏儀測漏,並進行修理,補足製冷劑。
2.低壓側壓力表指示負壓,高壓側指示比正常值低,儲液罐/乾燥器前後管路有溫差,嚴重時,儲液罐/乾燥器後管路有霜。
原因:膨脹閥或低壓管路阻塞,儲液罐/乾燥器或高壓管路阻塞;膨脹閥壓力泡漏氣,針閥完全關閉。
處理:清除或更換相關部件和儲液罐/乾燥器,若壓力泡漏氣,更換膨脹閥。
3.高、低壓兩側,壓力表均指示比標准值高,冷凝器排出側不熱。
原因:製冷劑填充過量。
處理:排出多餘製冷劑,使壓力達標。
4.在高、低壓兩側,壓力表均指示比正常值高,但停機後,高壓側壓力急驟降至約2kg/cm2。
原因:製冷循環中混入空氣(抽空不夠或填充時有空氣進入)。
處理:重新抽空加註,如仍有上述症狀,更換儲液罐/乾燥器及壓縮機油。
5.高、低壓側壓力表均指示比正常值高,低壓側管路形成霜凍或深度冷凝。
原因:膨脹閥失效(針閥開啟過寬);膨脹閥壓力泡與蒸發器連接斷開。
處理:檢查和重新接好壓力泡或更換膨脹閥。
6.低壓側壓力高,高壓側壓力低,停機後,兩側壓力立即趨於平衡。
原因:壓縮機閥、活塞或活塞環損壞,不能有效壓縮。
處理:更換壓縮機。
7.在低壓與高壓兩側,壓力表指示值波動。
原因:由於乾燥器超飽合,製冷劑中的濕氣不能去除,使膨脹閥中的針閥凍結,引起冰堵,當製冷劑不再循環時,冰被周轉熱量解凍再凍結成冰,這一過程反復循環。
處理:更換儲液罐/乾燥器及壓縮機油,重新抽真空加註。
一、感官檢查法:
1.壓縮機運轉狀態:
①傳動皮帶是否斷裂或鬆弛若傳動皮帶太松就會打滑,加速磨損而不能傳遞動力。
②壓縮機內部是否有雜訊。
雜訊可能是由於損壞的內部零件造成的,內部磨損就不能有效壓縮。
③壓縮機離合器是否打滑。
2.冷凝器及風扇狀態:
①冷凝器散熱片是否被塵土覆蓋
如果冷凝器散熱片被塵土覆蓋,冷凝器的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②冷凝器風扇是否運轉良好。
3.鼓風機風扇運轉狀態
使風機在「低、中、高」三速度下運轉,若有異響或電動機運轉不良,則應進行維修或更換,否則送風氣流不足。
4.製冷劑液量的檢查
①通過觀察窗如看到大量氣泡,說明製冷劑不足。若向冷凝器潑水,使其冷卻,在觀察窗口仍見不到泡沫,說明製冷劑過量。
②檢查各裝置連接處和接縫是否有油污
在連接處或接縫有油污,表明該處有製冷劑泄漏,應重新堅固或更換有關零件。(可用檢漏儀測漏)
5.暖通閥或熱控風擋是否關閉,其他風擋調節是否正常
(註:若壓縮離合器不能吸合,鼓風機風扇不能運轉,冷凝器風扇不能運轉等等,應先進入相關電氣系統檢查,如繼電器、感測器、電路斷路或短路,控制單元等)。
二、儀表檢測法
這種方法利用成套雪種壓力表查找故障位置。首先關緊壓力表的高壓端和低壓端開關,在停機狀態下,將製冷劑加註軟管連接在壓縮機相應的維修閥上,並利用製冷裝置中的製冷劑壓力,排出軟管中的空氣。此時高低壓端讀數應處於平衡狀態(約6kg/cm2)起動發動機,維持在150rpm,鼓風機轉速設在最高檔,冷氣設定在最大位置,處於「再循環」狀態。正常讀數為:
低壓端 高壓端
R-134a 1.5-2.5kg/cm2 14-16kg/cm2
R-12 1.5-2.0kg/cm2 13-15kg/cm2
1.高壓側與低壓側壓力表指示值比標准值低,通過觀察孔可見氣泡。
原因:製冷循環漏氣;製冷劑沒有定期補足。
處理:用測漏儀測漏,並進行修理,補足製冷劑。
2.低壓側壓力表指示負壓,高壓側指示比正常值低,儲液罐/乾燥器前後管路有溫差,嚴重時,儲液罐/乾燥器後管路有霜。
原因:膨脹閥或低壓管路阻塞,儲液罐/乾燥器或高壓管路阻塞;膨脹閥壓力泡漏氣,針閥完全關閉。
處理:清除或更換相關部件和儲液罐/乾燥器,若壓力泡漏氣,更換膨脹閥。
3.高、低壓兩側,壓力表均指示比標准值高,冷凝器排出側不熱。
原因:製冷劑填充過量。
處理:排出多餘製冷劑,使壓力達標。
4.在高、低壓兩側,壓力表均指示比正常值高,但停機後,高壓側壓力急驟降至約2kg/cm2。
原因:製冷循環中混入空氣(抽空不夠或填充時有空氣進入)。
處理:重新抽空加註,如仍有上述症狀,更換儲液罐/乾燥器及壓縮機油。
5.高、低壓側壓力表均指示比正常值高,低壓側管路形成霜凍或深度冷凝。
原因:膨脹閥失效(針閥開啟過寬);膨脹閥壓力泡與蒸發器連接斷開。
處理:檢查和重新接好壓力泡或更換膨脹閥。
6.低壓側壓力高,高壓側壓力低,停機後,兩側壓力立即趨於平衡。
原因:壓縮機閥、活塞或活塞環損壞,不能有效壓縮。
處理:更換壓縮機。
7.在低壓與高壓兩側,壓力表指示值波動。
原因:由於乾燥器超飽合,製冷劑中的濕氣不能去除,使膨脹閥中的針閥凍結,引起冰堵,當製冷劑不再循環時,冰被周轉熱量解凍再凍結成冰,這一過程反復循環。
處理:更換儲液罐/乾燥器及壓縮機油,重新抽真空加註。
Ⅷ 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獨立於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另一條基本規律。該定律不是由第一定律推演出來的,它涉及的問題不同於第一定律所涉及的范圍,它是第一定律的補充。
(1)第一定律只指出了效率η≯100%,第二定律指出的是效率η≠100%,說明功可以全部變為熱,而熱量不能通過一循環全部變為功,即機械能和內能是有區別的。
(2)第一定律指出了熱功等效和轉換關系,指出任何過程中能量必須守恆。而第二定律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的能量守恆過程都能實現,低溫熱源的熱量就不能自動地傳向高溫熱源,揭示了過程進行的方向和條件。
(3)第一定律沒有溫度的概念,但第二定律中有了溫度的概念,提出了高溫熱源和低溫熱源的問題,提出了不同溫差下,相同熱量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必要加以區分。
綜上所述,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描述熱量的傳遞方向的,其內容是:分子有規則運動的機械能可以完全轉化為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熱能;熱能卻不能完全轉化為機械能。製冷裝置就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用消耗機械能或熱能作為補償條件,把熱量從低溫熱源(需要製冷的場所)轉移到高溫熱源(如冷凝器中的冷卻水或空氣),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
Ⅸ 製冷設備系統原理圖
、製冷物理熱力學原理
2、 介質(製冷劑)
製冷劑需具有:優良的熱力學特性;優良的熱物理性能;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與潤滑油有良好互溶性及安全、經濟、環保性。
3、 製冷循環原理
4、 基本結構組成(以冷水機為例)
至於冷暖空調系統,通過四通閥切換,實現熱交換器:即冷凝器和蒸發器熱交換狀態的互換,從而達到製冷或制熱目的。
5、 製冷系統主要部件
A、壓縮機:為製冷劑循環提供動力,在壓縮→冷凝 (放熱 )→膨脹→蒸發 ( 吸熱 ) 的製冷循環過程中實現冷卻劑氣體的壓縮。壓縮機一般有:往復式、渦旋式、螺桿式、離心式。
B、 冷凝器:製冷循環放熱設備,在壓縮→冷凝 (放熱 )→膨脹→蒸發 ( 吸熱 ) 的製冷循環過程中藉助空氣或水,將壓縮機泵出的高溫高壓冷卻劑氣體冷凝成中溫高壓液體,並將放出熱量藉助空氣或水帶走。
C、 膨脹閥:膨脹閥使中溫高壓的液體製冷劑通過其節流成為低溫低壓的濕蒸汽,並起控製冷卻劑流量作用,防止出現蒸發器面積利用不足和敲缸現象。節流膨脹裝置一般還有節流管、節流板、電子膨脹閥。
D、 蒸發器:製冷循環吸熱設備,在壓縮→冷凝 (放熱)→膨脹→蒸發 ( 吸熱 ) 的製冷循環過程中利用冷劑蒸發氣化形成低溫低壓氣體過程中吸熱,對被冷介質(如:空氣、水)進行降溫達到製冷的效果。
6、 製冷系統常用附件:如乾燥過濾器等,乾燥過濾器主要是起到雜質過濾的作,其進端為粗金屬網,出端為細金屬網,內裝吸濕特性優良的分子篩作為乾燥劑,以吸收製冷劑中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