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充電裝置的殼體是什麼作用

充電裝置的殼體是什麼作用

發布時間:2022-07-04 11:07:31

❶ 手機充電器的連接線都有一層塑料外皮其作用是什麼

最主要是起到絕緣作用,塑料和橡膠都是良好的絕緣體,包在線纜的外面,可以有效防止漏電和靜電。
好看的外皮,還能啟到美化的作用。

❷ 充電器外殼材料有哪些

充電器外殼材料及特點介紹:
一、ABS材料特性

ABS是一種強度高,韌性好,易於加工成型的熱塑型高分子材料結構,可以在-25度-60度的環境下表現正常,而且有很好的成型性。加工出的產品表面光潔,易於染色和電鍍。ABS材料的性能特點

1、強度低,抗拉伸強度43MPa 抗彎曲強度79MPa

2、不耐溫,長期使用溫度不得高於60攝氏度

3、流動性、著色及表面噴塗和電鍍性能均好。ABS材料應用於家用電器,面板,面罩,組合件,配件等,尤其是家用電器,如:洗衣機,空調,冰箱,電扇等。用量十分龐大,另外在塑料改性方面,用途也很廣。

二、PC材料特性

1、具高強度及彈性系數、高沖擊強度、使用溫度范圍廣

2、高度透明性及自由染色性

3、H.D.T.高

4、耐疲勞性佳

5、耐候性佳

6、電氣特性優

7、無味無臭對人體無害符合衛生安全

8、成形收縮率低、尺寸安定性良好 缺點 成形品設計不良易產生內部應力問題

用途 電子電器:CD片、開關、家電外殼、信號筒、電話機

❸ 電動車充電的地方上面有一個蓋子有什麼作用

防止正負極短路用的 就是安全 不然有的小孩用金屬的東西亂捅的話 聯電 危險

❹ 手機充電器外殼的結構分析~

摘要:分析了手機充電器外殼的工藝特點,介紹了手機充電器外殼上蓋注射模結構及模具的工作過程。重點介紹了手機充電器外殼注射模結構的設計方法。分析和闡述了模具型芯零件的選材、熱處理工藝,手機充電器外殼的塑件的結構要素,塑件的尺寸公差和精度的選擇,塑件的體積和質量的計算方法。此手機充電器外殼注射模設計的結構特點是點澆口形式的三分型面的注射模,是側向抽芯注射模。經過生產驗證,該模具結構設計巧妙,操作方便,使用壽命長,塑件達到技術要求。
關鍵詞:手機充電器外殼 注射模 滑塊 型芯

1 塑件工藝分析

1.1 塑件的結構要素

塑件如圖1、圖2所示,其內腔存在很多孔和凸台,結構較復雜。該塑件為手機允電器外殼,要求有一定的強度、剛度、耐熱和耐磨損等性能。同時作為手機充電器,必須滿足絕緣性。結合以上要求以及經濟因素,故該塑件採用ABS塑料。

(1)脫模斜度。

脫模斜度足為了便於塑件的脫模,以免在脫模過程中擦傷製品表面,其大小取決於塑料的收縮率。脫模斜度的取向要根據塑件的內外型尺寸而定。塑件內孔以型心小端為准,尺寸符合圖紙要求,斜度沿形狀擴大方向標出,塑件外形以型腔大端為准,尺寸符合圖紙要求,斜度沿形狀減小方向標出。要求開模後塑件留在型芯上,塑件表面的脫模斜度應小於外表面的脫模斜度。根據ABS的性能,型芯的脫模斜度取1º。

(2)加強筋。

為了使塑件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又能避免因壁過厚而產生成型缺陷,在塑件中部的凹坑與外壁之間增設兩個加強筋,厚度2.5mm。

(3)塑件的圓角。

為了防止塑件轉角外產生應力集小,需要在塑件的轉角處或內部連接處採用圓角過渡,內外徑均取R5mm。塑件形狀工藝性非常復雜,沒有一個規則的外表面,裡面又有很多螺釘柱和加強筋,使得脫模力增大,塑件的下平面又有僅1mm的台階,採用推板推出必然導致螺釘柱拉斷,使得注塑工藝無法進行。所以,在螺釘柱和加強筋附近必須設有推桿,以便推出塑件。

(4)塑件的壁厚。

塑件壁厚對塑件的成型、冷卻及變形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塑件壁厚不均,會導致各個部分固化收縮不均勻,易產生氣孔、裂紋、內應力等缺陷。根據手機充電器外殼的材料,結構、強度等方面的要求,壁厚取2.5mm。

(5)孔。

製品上各種孔的位置應盡可能設置在不減弱製品的機械強度的部位,孔的形狀也應力求不增加模具製造下藝的復雜性。

(6)支承面。

以製品的整個底面作為支承面是不合理的,因為製品稍許翹曲或變形就會使底面不平。通常採用凸起的邊框或底腳(三點或四點)來作支承。當製品底部有加強筋時,筋的端部應低於支承面約O.5mm左右。

1.2 塑件尺寸公差與精度

該製品長140mm,寬80mm,最高60mm,貫83.6g,其粗糙度值為RaO.06mm。影響塑件公差的主要因素是:模具製造誤差及磨損誤差,尤其是成型零件的製造和裝配誤差以及使用中的磨損、塑料收縮的波動、注射工藝條件的變化、塑件製品的形狀和飛邊厚度的波動、脫校斜度及成型後製品的尺寸變化。手機充電器外殼上蓋的塑件選用的尺寸精度等級為6級,公差為GB/T14486-93尺小公差數值。

2 模具設計要點

1.1 方案的確定

方案一:1模2腔,購塑件平行放置,方向相反以便側向抽芯。澆口設在零件的上表面,使用定距拉桿加導柱和彈簧,礬保第一次分型面在定模座板和中間板之間分開,凝料先被拉斷。第二次分型而在動模板和中間板之間分開,以便取出製品。這樣分型有利於模具加工、注射、排氣、脫模,同時使得操作簡單方便。

方案二:1模2腔,兩塑件平行放置,方向相反以便側向抽芯。澆口設在零件的下表面,澆口道從推桿旁邊進去,即做成潛伏澆口。但由於製品較高,流道太長,容易有澆注不足的現象發生。使用定距拉板分型自動脫落凝料和製品。但製品是殼體,下表面有台階,而且多加兩塊推板使得本來就很長的流道加長,澆注不足的可能性就更大。

方案三:1模2腔,兩塑件平行放置,方向相反以便側向抽芯。儀用熱流道,可以消除廢料的產生,但流道過長加熱較復雜,而且ABS塑料流動性較好易產生涎流現象,改用PP等其它符合熱流道的塑料,不僅塑性能不能滿足製件功能要求,而且增加生產成本。

結合塑件注射可行性和經濟性,對比以上3個方案,本次設計選擇方案一。

2.2 確定型腔分型面及型腔數目

模具上用以取出製品及澆注系統凝料的可分離的接觸表而稱為分型面,在製品設計時,必須要考慮成型時分型面的形狀和位置,否則無法用模具成型。因側向合模鎖緊力較小,故對於投影畫較大的大型製品,應將投影面積大的分型面放在動、定模的合模主平面上,而將投影面積較小的分型面作為側向分型面。本模具的分型而選擇在塑件的大平面處。採用1模2腔結構。

2.3 型腔、型芯的結構

(1)型腔的結構設計:本設計採用嵌入式型腔結構。該結構廣泛應用於中小型塑件的模具中。加工方法可採用普通機加工、數控機床、電火花、電鑄成型等方法。將一個整體型腔嵌入到型腔固定板中,嵌入的型腔材料可用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滲碳淬火後拋光。

(2)型芯的結構設計:型芯是用來成型塑料製品的內表面的成型零件。本模具中型芯採用組合式型芯結構。採用該種結構可節省優質模具鋼,便於機加工和熱處理,也便於動模和定模位置精度,即有利於型芯冷卻和排氣的實施。

2.4 澆口的設計

澆口是澆注系統的關鍵部分,澆口的形狀、數量、尺寸和位置對塑件的質量影響很大。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塑料熔體流經的通道;二是澆口的適時凝固可控制保壓時間。在點澆口的限制性斷面前加工出圓弧,有利於延緩澆口處熔體凍結,對向型腔中補料有利。根據製品的結構要求,本設計採用點澆口形式。

點澆口的參數:由推薦值取點澆口直徑d=1.2mm,澆門長度L=1mm。

2.5 冷料穴的設計

當分流道設計得比較長時,其末端留有冷料穴。其作用是收集塑料熔體的前鋒冷料,以防前鋒冷料堵塞澆口或進入型腔,造成充模不足或影響製品的熔接強度或形成冷疤等缺陷。常用的冷料穴主要有帶工形拉料桿的冷料穴、帶推桿的倒錐形冷料穴,帶推桿的圓形冷料穴、帶拉料桿的球頭形冷料穴、帶椎桿的菌形冷料穴、主澆道延長式冷料穴。本次設計採用的是帶工形拉料桿的冷料穴,其特點是容易加工,而且有利於脫模時除去澆道口廢料,如圖3所示。

3 模具結構及其工作過程

模具的分型面選擇在塑件的大平面處,1模2件。為減少澆口疤痕,採用點澆口注射。模具的結構如圖4所示。

1動模座板 2 8 12 21 24 26 31 36螺釘 3 14 18導柱 4 16導套 5墊塊 6支撐板 7凸模板 9凹模板 10限位拉板 11限位圓柱銷 13 28彈簧 15定模座板 17凸模型芯鑲塊 19推桿固定板 20推板 22 23推桿 25限位擋塊 27彈簧墊圈 29滑塊 30楔塊 32斜導柱圓定板 33斜導柱 34定位圏 35澆口套 37拉料桿 38復位桿 39限位釘

由於模具的凸模部分存在很多孔和凸台,本設計凹模採用整體式凹模結構。凸模採用組合式凸模結構,比較緊湊。針對側向抽芯距離比較短的情況,設計了二次分型滑動抽芯結構。注射成型後,先從I—I而進行一次分型,完成側向抽芯動作,當限位圓柱銷碰到限位拉板的端頭時開始從Ⅱ-Ⅱ面二次分型,目的是拉斷點澆口,塑件包緊在凸模型芯上,當運動到一定距離時,然後注射機推動推桿固定板,推桿發生作用,推出塑件脫落。同時拉料桿將凝料推出自動脫落。

模具的工作過程:注射成型後,開模時,在彈簧13和凝料拉料桿37的拉緊作用下,從I—I面一次分型,定模底板15與凹棋板9分開,凝料留在凹模板9一側;凹模板9帶動滑塊29後移,在斜導柱33的作用下,滑塊29在凸模板7上沿著導軌作橫向移動從而完成側向抽芯動作。當限位圓柱銷11的端頭碰到限位拉板的端頭時凹模板9停止不動,一次分型結束,滑塊29與凸模板7繼續運動,開始從Ⅱ—Ⅱ而二次分型,首先拉斷點澆口,在塑件包緊凸模的包緊力作用下,塑件隨著凸模型芯17繼續運動。當運動到一定距離時,注射機的頂桿推動推桿固定板19,帶動推桿將塑件推出動模,同時拉料桿37將疑料推出。

模具合模時,動模運動到Ⅱ—Ⅱ分型面使型芯和型腔嚙合。推桿22、23和復位桿38首先復位;繼續運動,當滑塊29在楔塊30和斜導柱33的作用下,產生相對運動,壓制滑塊29沿導軌產生橫向運動,迫使滑塊復 位,當凹模板9、和定模座板15完全嚙合時,結束合模。

開始下一個工作循環過程。

4 結束語

該套模具巧妙的設計了拉料桿37,保證了凝料在第一次分型時留在凹模板9一側,頂桿推動推桿固定板19時凝料自動脫落,實現了從泣射到塑件被頂出的全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滑塊19上的導軌既起導向功能,出便於安裝在凸模板上。由於塑件是壁厚較薄而均勻的塑件,而且,凸模部分有許多孔和凸台,有較大的包緊力,為保正塑件的推出,故設計了36根推桿水平衡推出力。經過生產實踐證明,該副模具的開合模動作完全符合設計要求,適於大批量生產。

❺ 普通充電器的分析,直充,USB的。。

分析一個電源,往往從輸入開始著手。220V交流輸入,一端經過一個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經過一個10歐的電阻後,由10uF電容濾波。這個10歐的電阻用來做保護的,如果後面出現故障等導致過流,那麼這個電阻將被燒斷,從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右邊的4007、4700pF電容、82KΩ電阻,構成一個高壓吸收電路,當開關管13003關斷時,負責吸收線圈上的感應電壓,從而防止高壓加到開關管13003上而導致擊穿。13003為開關管(完整的名應該是MJE13003),耐壓400V,集電極最大電流1.5A,最大集電極功耗為14W,用來控制原邊繞組與電源之間的通、斷。當原邊繞組不停的通斷時,就會在開關變壓器中形成變化的磁場,從而在次級繞組中產生感應電壓。由於圖中沒有標明繞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還是反激式。

不過,從這個電路的結構來看,可以推測出來,這個電源應該是反激式的。左端的510KΩ為啟動電阻,給開關管提供啟動用的基極電流。13003下方的10Ω電阻為電流取樣電阻,電流經取樣後變成電壓(其值為10*I),這電壓經二極體4148後,加至三極體C945的基極上。當取樣電壓大約大於1.4V,即開關管電流大於0.14A時,三極體C945導通,從而將開關管13003的基極電壓拉低,從而集電極電流減小,這樣就限制了開關的電流,防止電流過大而燒毀(其實這是一個恆流結構,將開關管的最大電流限制在140mA左右)。

變壓器左下方的繞組(取樣繞組)的感應電壓經整流二極體4148整流,22uF電容濾波後形成取樣電壓。為了分析方便,我們取三極體C945發射極一端為地。那麼這取樣電壓就是負的(-4V左右),並且輸出電壓越高時,采樣電壓越負。取樣電壓經過6.2V穩壓二極體後,加至開關管13003的基極。前面說了,當輸出電壓越高時,那麼取樣電壓就越負,當負到一定程度後,6.2V穩壓二極體被擊穿,從而將開關13003的基極電位拉低,這將導致開關管斷開或者推遲開關的導通,從而控制了能量輸入到變壓器中,也就控制了輸出電壓的升高,實現了穩壓輸出的功能。

而下方的1KΩ電阻跟串聯的2700pF電容,則是正反饋支路,從取樣繞組中取出感應電壓,加到開關管的基極上,以維持振盪。右邊的次級繞組就沒有太多好說的了,經二極體RF93整流,220uF電容濾波後輸出6V的電壓。沒找到二極體RF93的資料,估計是一個快速回復管,例如肖特基二極體等,因為開關電源的工作頻率較高,所以需要工作頻率的二極體。這里可以用常見的1N5816、1N5817等肖特基二極體代替。

同樣因為頻率高的原因,變壓器也必須使用高頻開關變壓器,鐵心一般為高頻鐵氧體磁芯,具有高的電阻率,以減小渦流。

1 移動通信手持機鋰電池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
1.1 一般要求

本標准對電池的電路和結構設計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生產廠家在電池的設計環節能充分考慮到電池的安全性。

1.1.1 絕緣與配線

常見的電池外殼都是非金屬的,但有的電池也採用金屬外殼,後種情況下電池的電極終端與電池的金屬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在500V直流電壓下測量應大於5M?,除非電池的電極終端與電池的金屬外殼有連通。

手機電池並非電池芯的簡單組合,電池芯之外還有保護電路和控制電路,其內部配線及絕緣應充分滿足預計的最大電流、電壓和溫度的要求,配線的排布應保證端子之間有足夠的間隙和絕緣穿透距離,內部連接的整體性能應充分滿足可能發生誤操作時的安全要求。

1.1.2 泄放

泄放的含義即電池或電池芯內部的過高壓力在安全閥處釋放以防止其破裂或爆炸。標准要求電池或電池芯在內部壓力過高達到一定限值時能以一定的速率將壓力泄放以防止電池的破裂、爆炸和自燃。如果電池的電池芯被封裝在外殼內,則該封裝的形式和封裝的方法在正常操作過程中不應引起電池過熱,也不應約束內部壓力的泄放。

1.1.3 溫度/電流管理

電池充電過程中,電池和充電器內部的電路都會產生熱量,若散熱不佳導致熱量聚集會影響電池正常的化學反應過程,造成電池的熱失效,因此,電池的設計應能防止電池溫度的異常上升。必要時,電池的充電和放電應設定安全限流,防止電流過大而產生過多熱量。

1.1.4 終端連接

電池外殼應清晰地標明終端的極性。終端的尺寸大小和形狀應能確保承載預計的最大電流。外部終端表面應採用機械性能良好並耐腐蝕的導電材料。終端應設計成最不可能發生短路的樣式。

1.1.5 電池芯裝配成電池

電池芯與所裝配電池的容量應緊密匹配,裝配在同一電池裡的電池芯應結構相同,化學成分相同,並且是同一廠家生產的。不同廠家生產的電池芯在電解液和電極材料等方面均會有所差異,如此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裝配在同一電池中電池芯的一致性,防止落後電池芯造成整個電池技術指標和安全性能的下降。

1.2 正常使用時的安全要求

考慮到試驗的一致性及各電池試驗結果具有可比性,試驗所用電池芯或電池的生產日期應在3個月以內,但並不表示電池3個月後安全性能會下降。常態試驗在20℃±5℃的環境溫度下進行。

1.2.1 連續低倍率充電

完全充電的電池芯以額定的低倍率電流0.01C5 A持續充電28天後,應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1.2.2 振動

用完全充電的電池芯或電池進行X、Y、Z三個方向的振動試驗,振動源單振幅0.76mm (雙振幅1.52mm), 頻率變化率1Hz/min, 頻率范圍10Hz到55Hz,往返振動90 min±5min後,電池應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1.2.3 高溫性能

完全充電的電池置於70℃±2℃恆溫箱中,保持7小時,然後取出置於室溫條件下,檢查其外觀,其外殼應無變形或其變形不會導致電池內部元件暴露出來。

1.2.4 溫度循環

完全充電的電池或電池芯置於可強制調溫的恆溫箱中,按下列程序做 -20℃ 到 +75℃ 的溫度循環:

(1)30min內使恆溫箱的溫度升到75℃±2℃,並在此溫度下保持4h;

(2)30min內使恆溫箱的溫度降到20℃±5℃,並在此溫度下保持2h;

(3)30min內使恆溫箱的溫度降到 -20℃±2℃,並在此溫度下保持4h;

(4)30min內使恆溫箱的溫度升到20℃±5℃,並在此溫度下保持2h;

(5)再重復1-4的步驟做4個循環;

(6)第5次循環完成後,電池保存2h再作檢查,應符合相關要求。

該試驗可以在一個可強制調溫的恆溫箱中進行,也可以在3個不同溫度的恆溫箱之間進行。試驗後,電池芯或電池應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1.2.5 低壓性能

完全充電的電池芯置於溫度為20℃±5℃ 的真空乾燥箱中,抽真空使氣壓小於11.6kpa後保持6小時後,應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1.3 可能發生誤操作時的安全要求

1.3.1 外部短路

完全充電的電池或電池芯分別在20℃±5℃和55℃±5℃的環境中放置 2h。然後,用連線短接每個電池芯或電池的正負極終端並確保全部外部電阻小於100mΩ。短接後,保持24h,到電池芯或電池外殼的溫度下降到電池芯或電池原始溫度+電池芯或電池短路後的最大溫升×20%。試驗後,電池或電池芯應不起火、不爆炸。

1.3.2 自由跌落

完全充電的電池芯或電池以任意方式從1米高處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3次後,應不起火、不爆炸。

1.3.3 機械碰撞

在20℃±5℃環境中,完全充電的電池承受X、Y、Z三個方向的碰撞。如果電池只有兩個對稱軸,只作兩個方向的碰撞。在最初3ms內的平均加速度應≥75gn,最高加速度應在125gn 和 175gn之間。碰撞1000次±10次後,電池應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1.3.4 熱沖擊

完全充電的電池芯,置於一個烘箱中加熱。烘箱的溫度以(5±2)℃/min的速率上升至130℃±2℃,保持10min,電池芯應不起火、不爆炸。

1.3.5 耐擠壓性能

完全充電的電池芯置於兩平行平板間,施加擠壓力為13kN±1kN,一旦達到最大壓力或壓力突然下降1/3,即可卸壓。對圓形或方形電池芯進行擠壓試驗時,要使電池芯的縱軸與擠壓設備扁平表面保持平行。方形電池芯要沿其縱軸旋轉90°,以便電池芯的寬邊和窄邊都能受到擠壓的作用,外殼為鋁塑復合膜的電池芯只做寬面的擠壓。試驗後,電池芯應不起火、不爆炸。

1.3.6 沖擊

完全充電的電池芯置於一個扁平表面上,將一個半徑為8mm、質量為10kg的棒垂直置於樣品中心的正上方,從600mm 高度處落下作用到樣品上。圓柱形或方形電池芯在接受沖擊試驗時,其縱軸要平行於扁平表面,垂直於棒的縱軸。方形電池芯要沿其縱軸旋轉90°,以便電池芯的寬邊和窄邊都能受到沖擊作用。外殼為鋁塑復合膜的電池芯只做寬面的沖擊試驗。每隻樣品只能接受一次沖擊試驗,每次試驗只能使用一隻樣品。試驗後,電池芯應不起火、不爆炸。

1.3.7 過充性能

完全放電的電池芯,以≥10V的電壓、0.2C5A的電流充電12.5h後,應不起火、不爆炸。

1.3.8 強制放電性能

完全放電的電池芯承受1C5A電流強制放電90min後,應不起火、不爆炸。

外部短路試驗、自由跌落試驗、熱沖擊試驗、耐擠壓性能試驗、沖擊試驗、過充性能試驗、強制放電性能試驗是破壞性試驗,電池或電池芯的外殼均可能發生變化,漏液很難避免,但尚未影響安全性,因此標准中對這些試驗沒有要求不漏液。

1.4 安全標識

安全標識的作用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電池本身應具有安全警示,並且附加適當的警告聲明,需檢查確認標識的一致性。另外,電池的說明書中應寫清合適的使用指導和推薦的充電方法等。

2 移動通信手持機鋰電池充電器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
市場上的電池充電器形色各異,有的使用電源線,有的不使用。直接插入式充電器不使用電源線,電源插頭和充電器外殼構成一完整部件,其重量靠牆上插座來承載,市場上常見的「坐充」就是這類充電器。使用電源線的充電器,與電源連接的方式又分兩種:可拆卸的和不可拆卸的。可拆卸的電源軟線利用適當的電器連接器與充電器連接以供電,不可拆卸的電源軟線固定在充電器上或與充電器裝配在一起來供電。

市場中有的產品稱為充電器,但實際上是適配器,我們有必要區分這兩種功能。適配器主要是把交流市電轉換成直流電,根據電池的規格提供相應的電壓電流,一般採用恆壓恆流方式,能夠隔離主電壓和危險電壓,對市電波動有一定耐受力,需要時可安全關斷。而充電器的主要功能是把充電電流限制在一個安全水平上,主要採用恆流方式,能檢測充電的完成,根據某種演算法終止充電以延長電池壽命,若發現電池異常可終止充電。這兩種功能可分別實現,也可組合在一個物理實體中。GSM手機通常包含充電功能,與手機配套的只需適配器,而CDMA手機往往不包含充電功能,這樣減少了手機設計的復雜性和工作狀態時產生的熱量。理解這些概念有助於更有針對性地使用該標准。

2.1交流輸入電壓

充電器的額定輸入電壓為交流220 V,頻率為50 Hz,為了保證安全性,充電器應能承受市電一定范圍內的波動,標准中要求的電壓波動范圍是其額定值的85 %~110 %,頻率的波動范圍是±2 Hz。

2.2 電源線組件

(1)電源線組件應符合GB2099的要求;
(2)電源線組件的額定值應大於充電器電源要求的額定值;
(3)電源軟線的導線截面積應不小於0.75mm2;
(4)電源線組件中的電源軟線應符合下列要求:
*如果電源軟線是橡皮絕緣,則應是合成橡膠,應符合GB5013對通用橡膠護套軟電纜的要求;
*如果電源軟線是聚氯乙烯絕緣的,應符合GB5023對輕型聚氯乙烯護套軟線的要求。

2.3 隔離變壓器

安全隔離變壓器在構造上應保證在出現單一絕緣故障和由此引起的其他故障時,不會使安全特低電壓繞組上出現危險電壓。隔離變壓器應按照GB4943中附錄C的有關規定進行試驗。
2.4 說明和標牌的要求

2.4.1 一般要求

廠家應向用戶提供足夠的資料,以確保用戶在按廠家的規定使用時,不會引起本標准范圍內的危險。應使用標准簡體中文書寫。標記應是耐久和醒目的,能承受標記耐久性試驗。首先用一塊蘸有水的棉布擦拭15s,然後再用一塊蘸有汽油的棉布擦拭15s,標牌應清晰,不應輕易被揭掉,不應出現卷邊。
2.4.2 說明書

廠家應提供必要的使用說明書,對充電器在操作、維修、運輸或儲存時有可能引起危險的情況提醒用戶特別注意。
2.5 結構設計要求
2.5.1 穩定性

直接插在牆壁插座上、靠插腳來承載其重量的充電器,不應使牆壁插座承受過大的應力。可通過插座應力試驗檢驗其是否合格。充電器應按正常使用情況,插入到一個已固定好的沒有接地接觸件的插座上,該插座可以圍繞位於插座嚙合面後面8mm的距離處,與管件接觸件中心線相交的水平軸線轉動。為保持嚙合面垂直而必須加到插座上的附加力矩不應超過0.25Nm。
2.5.2 結構細節

電池極性接反以及強制充電或放電可能導致危險,所以在設計上應有防止極性接反以及防止強制充放電的措施。將起保護作用的任何元件一次一個地短路或開路,並強迫充放電各2小時,充電器應不起火、不爆炸。

2.5.3 防觸及性(電擊及能量危險)

充電器正常使用時應具有防觸及性,防止電擊及能量危險。
如果特低電壓電路的外部配線的絕緣是操作人員可觸及的,則該配線應:
*不會受到損壞或承受應力;
*不需要操作人員接觸。

2.5.4 連接布線

(1)對使用不可拆卸的電源軟線的充電器應裝有緊固裝置:

*導線在連接點不承受應力;
*導線的外套不受磨損;
*電源軟線應能承受拉力試驗,電源軟線應承受30N的穩定拉力25次,拉力沿最不利的方向施加,每次施加時間為1s,電源軟線應不被拉斷;
*電源軟線緊固裝置應由絕緣材料製成,或由具有符合附加絕緣要求的絕緣材料的襯套製成。

(2) 電源軟線入口開孔處應裝有軟線入口護套,或者軟線入口或襯套應具有光滑圓形的喇叭口,喇叭口的曲率半徑至少等於所連接最大截面積的軟線外徑的1.5倍。
軟線入口護套應:
*設計成防止軟線在進入充電器入口處過分彎曲;
*用絕緣材料製成;
*採用可靠的方法固定;
*伸出充電器外超過入口開孔的距離至少為該軟線外徑的5倍,或者對扁平軟線,至少為該軟線截面長邊尺寸的5倍。

2.6 外殼表面

當用戶碰觸到電池外殼時,其溫度不應造成用戶的突然反應使他受傷,人對溫度的反應不僅是度數的高低,還取決於外殼材料的傳導特性和熱容量,60℃的金屬外殼比70℃的塑料外殼感覺要燙,UL和IEC的相關標准中對非金屬外殼溫升的規定不超過50℃,而手機電池的外殼絕大部分是非金屬材料,因此本標准借鑒了該規定,要求如下:充電器額定工作2小時後,測量其外殼表面溫度變化小於1℃/h即認為溫度穩定,此時測量其外殼表面溫升應小於50℃。
2.7 輸出短路保護

充電器應有短路的自動保護功能。將充電器輸出短路,充電器應能自動保護,故障排除後應能自動恢復工作。

2.8 絕緣電阻

在常溫條件下,用絕緣電阻測試儀直流500 V電壓,對充電器主迴路的一次電路對外殼、二次電路對外殼及一次電路對二次電路進行測試,充電器的絕緣電阻應不低於2 MΩ。
2.9 絕緣強度

用耐壓測試儀對充電器進行絕緣強度試驗,且充電器必須是在進行完絕緣電阻試驗並符合要求後才能進行絕緣強度的試驗。

一次電路對外殼、一次電路對二次電路應能承受50 Hz、有效值為1500 V的交流電壓(漏電流≤10 mA),二次電路對外殼應能承受50 Hz、有效值為500 V的交流電壓(漏電流≤10 mA),應無擊穿與無飛弧現象。試驗電壓應從小於一半規定電壓值處逐步升高,達到規定電壓值時持續1 min。
2.10 異常工作及故障條件下的要求

充電器的設計應能盡可能限制因機械、電氣過載或故障、異常工作或使用不當而造成起火或電擊危險。變壓器過載試驗按照GB4943中附錄C1的要求進行。可模擬下列故障條件:
*一次電路中任何元器件的失效;
*二次電路中任何元器件的失效。

2.11 材料的可燃性要求

充電器外殼和印製板及元器件所用的材料應能使引燃危險和火焰蔓延減小到最低限度,為V-2級或更優等級。在進行耐熱及防火試驗時,V-0級材料可以燃燒或灼熱,但其持續時間平均不超過5s,在燃燒時所釋放的灼熱微粒或燃燒滴落物不會使脫脂棉引燃。V-1級材料可以燃燒或灼熱,但其持續時間平均不超過25s,在燃燒時所釋放的灼熱微粒或燃燒滴落物不會使脫脂棉引燃。V-2級材料可以燃燒或灼熱,但其持續時間平均不超過25s,在燃燒時所釋放的灼熱微粒或燃燒滴落物會使脫脂棉引燃。進行本試驗時可能會冒出有毒的煙霧,在適用的情況下,試驗可以在通風櫃中進行,或者在通風良好的房間內進行,但是不能出現可能使試驗結果無效的氣流。

試驗火焰應利用本生燈獲得,本生燈燈管內徑為9.5mm±0.5mm,燈管長度從空氣主進口處向上約為100mm。本生燈要使用熱值約為37MJ/m3的燃氣。應調節本生燈的火焰,使本生燈處於垂直位置,同時空氣進氣口關閉時,火焰的總高度約為20mm。火焰頂端應與樣品接觸,燒30s,然後移動火焰停燒60s,再在同一部位燒30s。

在試驗期間,當試驗火焰第二次撤離後,樣品延續燃燒不應超過1min,且樣品不應完全燒盡。

2.12 自由跌落試驗

充電器從1m高度處自由跌落到硬木表面3次,其表面應無裂痕等損壞。

2.13 濕熱試驗

試驗方法按GB/T 2423.9 – 2001 中「試驗 Cb」 的要求進行。產品無包裝,試驗嚴酷等級為:溫度 40 ℃±2 ℃,相對濕度(93±3)%RH,試驗持續時間為2 d。試驗後應符合4.7.2的要求。
3 小結

本標准在制訂過程中借鑒了國際相關標准,如IEC62133、IEC61960、UL1642、UL2045等,參考了GB 4943 – 2001《信息技術設備的安全》等標准,力求標准條款適合我國國情,試驗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本標准在編制過程中遵循了《ISO技術工作導則》中的可證實原則:即規定的技術要求能用試驗方法加以論證,若暫時沒有科學的方法進行試驗或檢驗,以及不能穩定可靠地得出確切檢驗結果時,就不將這樣的條款列進標准。

部分安全試驗分別針對鋰電池和鋰電池芯,因此該標准對鋰電池和鋰電池芯分別進行了定義。充電器的安全性不能僅僅通過輸出特性的檢查來確定,因為輸出特性良好並不能保障充電器的可靠性,所以該標准規定對充電器的全面性能進行考察,包括對變壓器、電源線等元器件的安全要求和結構設計要求。充電器應保證在故障條件下都不對人身安全構成威脅,所以該標准對此做了規定。充電器除應具有電氣防護功能外,也應具有防火防護功能,根據同類產品的要求,該標准將其防火材料等級規定為V-2級

❻ 電機殼體的作用是什麼

一是固定定子和轉子繞組的支架,二是保護繞組,三是起絕緣作用。

❼ 殼體有什麼作用

具有一定大跨度,中間無支撐。
遮風擋雨保溫。

❽ 蘋果充電器外殼作用是什麼

一種充電器,包括充電器外殼及置於充電器外殼內的充電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充電器外殼為上述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充電器外殼。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充電器外殼及充電器。一種充電器外殼,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配套緊合的上殼和下殼,還包括殼體內的風扇,所述風扇通過上殼及下殼上的固定件固定。所述風扇固定於殼體內部一端,所述固定件包括所述上殼上的上固定件、左右固定件和前後固定件,以及所述下殼上的下固定件、左右固定件和前後固定件,所述風扇置於所述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左右固定件和前後固定件所構成的包圍空間內。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充電器,包括充電器外殼及置於充電器外殼內的充電設備,所述充電器外殼為上述的充電器外殼。

❾ 充電系統各部的構造名稱和作用

一、充電器 充電器是給電池補充電能的裝置,一般分二階段充電模式與三階段充電模式兩種。二階段充電模式:先恆壓充電,充電電流隨電池電壓的上升逐漸減小,等電池電量補充到一定程度以後,電池電壓會上升到充電器的設定值,此時轉換為涓流充電。三階段充電模式:充電開始時,先恆流充電,迅速給電池補充能量;等電池電壓上升以後,轉為恆壓充電,此時電池能量緩慢補充,電池電壓繼續上升;達到充電器的充電終止電壓值時,轉為涓流充電,以保養電池和供給電池的自放電電流。 使用提示:充電時,保持充電器通風良好。如果在充電過程中聞到異味或充電器外殼溫度過高,請立即停止充電,檢查,處理。 二、電池 電池是提供電動車能量的隨車能源,目前電動車主要採用鉛酸電池組合。另外鎳氫電池與鋰離子電池也已在一些輕便折疊電動車上開始使用了。 三、控制器 控制器是控制電機轉速的部件,也是電動車電氣系統的核心,具有欠壓、限流或過流保護功能。智能型控制器還具有多種騎行模式和整車電氣部件自檢功能。控制器是電動車能量管理與各種控制信號處理的核心部件。 使用提示:控制器主控板為電動車主迴路,具有較大工作電流,會發出較大熱量。因此,電動車不要停放在陽光下曝曬,也不要長時間淋雨,以免控制器出故障。 四、轉把、閘把、助力感測器 轉把、閘把、助力感測器等是控制器的信號輸入部件。轉把信號是電動車速度控制信號。閘把信號是當電動車剎車時,閘把內部電子電路輸出給控制器的一個電信號;控制器接收到這個信號後,就會切斷對電機的供電,從而實現剎車斷電功能。助力感測器是當電動車處於助力狀態時檢測騎行腳蹬力矩或腳蹬速度信號的裝置。控制器根據助力感測器信號的大小,分配給電機不同的電驅動功率,以達到人力與電力自動匹配,共同驅動電動車旋轉。 使用提示:使用調速轉把時,要求輕旋輕放,無須用力旋轉。 五、電機 電機是將電池電能轉換成機械能,驅動電動車輪旋轉的部件。在電動車上使用的電機,其機械結構、轉速范圍與通電形式有許多種。常見的有:有刷有齒輪轂電機、有刷無齒輪轂電機、無刷無齒輪轂電機、無刷有齒輪轂電機、側掛電機等。 六、燈具、儀表燈具、儀表部分是提供照明並批示電動車狀態的部件組合。儀表一般提供電池電壓顯示、整車速度顯示、騎行狀態顯示、燈具狀態顯示等。智能型儀表還能顯示整車各電氣部件的故障情況

閱讀全文

與充電裝置的殼體是什麼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誠帆閥門廠招聘電話 瀏覽:472
攪拌機選用什麼軸承 瀏覽:739
起亞智跑如何在儀表盤顯示速度 瀏覽:742
健身器材業務怎麼找 瀏覽:30
電能計量裝置典型設計 瀏覽:539
超聲波作用在水會產生什麼 瀏覽:50
本田繽智汽車儀表盤上號什麼意思 瀏覽:333
福州五金零售市場 瀏覽:429
為什麼雷雲檢測不到設備 瀏覽:756
cadence機械孔怎麼畫 瀏覽:278
暖氣進戶平口閥門 瀏覽:587
長城機床怎麼拷貝程序 瀏覽:131
r22製冷劑添加什麼會結冰 瀏覽:719
拉管用什麼設備 瀏覽:969
五金件報價公式 瀏覽:702
什麼運動器材五塊錢十個 瀏覽:415
滾動軸承c代表什麼 瀏覽:993
懸崖裝置實驗 瀏覽:703
機械什麼遠古 瀏覽:218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所用的發生裝置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