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械廠里零件的垂直度,平行度,表面粗糙度,等形位公差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使用到什麼測量工具
垂直度是用直角尺,找個水平面拿尺一靠就知道!平行度是用百分表去測版量,只需要把零件固定權在機床上,用夾具靠著打表,必須保證夾具是平行的!表面光潔度呢,我是憑肉眼和經驗。機械加工做過幾年就知道大概的了!等形位公差我是用帶電子顯示器的游標卡尺。以上觀點,僅限個人經驗。
B. 形位公差怎麼檢測都要用到哪些儀器,是在機床上檢還是在檢測台上檢。
形位公差,應該在檢驗平板、檢測儀器上測量,不應該在機床上測量。
常用、通用版的檢測權器具有,檢測平板,高度尺帶百分表(測平行度),方箱(測垂直度),偏擺儀(測軸類同軸度、跳動),塞尺(測平面度),圓度儀,等。
三坐標測量機,能夠測量多種形位公差,但是價格較貴。
C. 形位公差的介紹
形位公差包括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這些點、線、面稱為要素。機械加工後零件的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要素總有誤差,包括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這類誤差影響機械產品的功能,設計時應規定相應的公差並按規定的標准符號標注在圖樣上。20世紀50年代前後,工業化國家就有形位公差標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標准,1978年推薦了形位公差檢測原理和方法。中國於1980年頒布形狀和位置公差標准,其中包括檢測規定。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簡稱為形位公差。1加工後的零件會有尺寸公差,因而構成零件幾何特徵的點、線、面的實際形狀或相互位置與理想幾何體規定的形狀和相互位置就存在差異,這種形狀上的差異就是形狀公差,而相互位置的差異就是位置公差,這些差異統稱為形位公差(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D. 請問大家:如何校驗已設計的形位公差符合精度要求
前蘇聯有不少小冊子,關於裝配精度設計的,估計有參考價值
E. 形位公差傾斜度的測量方法
可以用萬能角度尺,傾斜度都有基準面,如果難以夠到可以用一些介體,要是測孔可以把孔內插上相應的棒再測,精確的就是可以用投影和三坐標測量
F. 有沒有對形位公差做第三方檢測的機構
比較簡單的形位公差用通用檢驗量具驗證,結構比較復雜的或精度要求比較高的使用三坐標測量或光學測量儀器. 一般能做材料測試的實驗室或汽車零部件實驗室三坐標測量設備肯定是有的。
當然出具的測試報告也叫作第三方檢測機構報告。
G. 什麼叫形位公差形位公差的分類及含義
形位公差
1,形位公差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如何分類,各自的含義是什麼
答:形位公差的研究對象是零件的幾何要素,它是構成零件幾何特徵的點,線,面的統稱.其分類及含義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實際要素
具有幾何學意義的要素稱為理想要素.零件上實際存在的要素稱為實際要素,通常都以測得要素代替實際要素.
(2) 被測要素和基準要素
在零件設計圖樣上給出了形狀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稱為被測要素.用來確定被測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稱為基準要素.
(3) 單一要素和關聯要素
給出了形狀公差的要素稱為單一要素.給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稱為關聯要素.
(4) 輪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個或幾個表面形成的要素,稱為輪廓要素.對稱輪廓要素的中心點,中心線,中心面或回轉表面的軸線,稱為中心要素.
2,形狀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義是什麼,如何標注
答:形狀公差有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和圓柱度.其含義和標注如下:
1) 直線度
表2-2為幾種直線度公差在圖樣上標注的方式.形位公差在圖樣上用框格注出,並用帶箭頭的指引線將框格與被測要素相連,箭頭指在有公差 要求的被測要素上.一般來說,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被測要素對理想要素允許變動的方向.通常形狀公差的框格有兩格,第一格中註上某項形狀公差要求的符號,第二格註明形狀公差的數值.
2) 平面度
表2-3為平面度公差要求的標注方式.平面度公差帶只有一種,即由兩個平行平面組成的區域,該區域的寬度即為要求的公差值.
3) 圓度
表2-4表示圓度公差在圖樣上的標注方式.
在圓度公差的標注中,箭頭方向應垂直於軸線或指向圓心.
4) 圓柱度
如表2-5所示,由於圓柱度誤差包含了軸剖面和橫剖面兩個方面的誤差,所以它在數值上要比圓度公差為大.圓柱度的公差帶是兩同軸圓柱面間的區域,該兩同軸圓柱面間的徑向距離即為公差值.
3,定向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義是什麼,如何標注
答:定向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傾斜度.其含義和標注如下:
1) 平行度
對平行度誤差而言,被測要素可以是直線或平面,基準要素也可以是直線或平面,所以實際組成平行度的類型較多.表2-7中表示出一些標注平行度公差要求的示例.其中,基準符號是用一粗短劃線和帶圓圈的字母標注,字母方向始終是正位,基準是中心要素時,粗短劃線的引出線必須和有關尺寸線對齊.
2) 垂直度
垂直度和平行度一樣,也屬定向公差,所以在分析上這兩種情況十分相似.垂直度的被測和基準要素也有直線和平面兩種.表2-8是幾種垂直度標注的示例.
3) 傾斜度
傾斜度也是定向公差.由於傾斜的角度是隨具體零件而定的,所以在傾斜度的標注中,總需用將要求傾斜的角度作為理論正確角度標注出,這是它的特點.表2-9舉出了一些零件標注傾斜度公差的示例.
4,定位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義是什麼,如何標注
答:定位公差有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圓跳動和全跳動.其含義和標注如下:
1) 同軸度
同軸度是定位公差,理論正確位置即為基準軸線.由於被測軸線對基準軸線的不同點可能在空間各個方向上出現,故其公差帶為一以基準軸線為軸線的圓柱體,公差值為該圓柱體的直徑,在公差值前總加註符號"φ".表2-10為同軸度公差標注的示例.
2) 對稱度
對稱度和同軸度相似,也是定位公差.但對稱度的被測要素和基準要素可以是一直線或一平面,所以形式比同軸度要多.表2-11舉出了對稱度公差標注的示例.
3) 位置度
位置度誤差是被測實際要素偏離其理論位置的結果.理論位置由理論正確尺寸決定,所以標注位置度公差要求時,總要標出帶框的理論正確尺寸.另外,有位置度要求的要素除線和面以外,還有點的位置.表2-12舉出了位置度公差標注的示例.
4) 圓跳動
圓跳動分徑向,端面和斜向三種.跳動的名稱是和測量相聯系的.測量時零件繞基準軸線回轉.測量用指示表的測頭接觸被測要素.回轉時指示表指針的跳動量就是圓跳動的數值.指示表測頭指在圓柱面上為徑向圓跳動,指在端面為端面圓跳動,垂直指向圓錐素線上為斜向圓跳動.表2-13舉出了標注圓跳動的一些示例.
5) 全跳動
全跳動公差是關聯實際被測要素對其理想要素的允許變動量.當理想要素是以基準軸線為軸線的圓柱面時,稱為徑向全跳動;當理想要素是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平面時,稱為端面(軸向)全跳動.表2-13和表2-14中(a),(b),(c)的零件是相同的,但全跳動和圓跳動不同.徑向圓跳動只是在某一橫剖面測量的跳動量,端面圓跳動只是在端面某一半徑上測量的跳動量.徑向全跳動在用指示表和被測圓柱面接觸測量時,除工件要圍繞基準軸線轉動外,指示表還得相對於工件作軸向移動,以便在整個圓柱面上測出跳動量.端面全跳動在測量時,工件除要圍繞基準軸線轉動外,指示表還得相對於工件作垂直回轉軸線的運動,以便在整個端面上測得跳動量.對同一零件,全跳動誤差值總大於圓跳動誤差值.
5,輪廓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義是什麼,如何標注
答:形狀公差有線輪廓度和面輪廓度度.其含義和標注如下:
線輪廓度和面輪廓度根據有無基準要求可分屬於形狀和位置公差兩種,無基準要求的屬形狀公差,有基準要求的屬位置公差.表2-6中表示線,面輪廓度公差標注的幾種形式.
6,形位公差的標注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形位公差的標注應注意以下問題:
(1) 形位公差內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內容自左向右第一格總是形位公差項目符號,第二格為公差數值,第三格以後為基準,即使指引線從框格右端引出也是這樣.
(2) 被測要素為中心要素時,箭頭必須和有關的尺寸線對齊.只有當被測要素為單段的軸線或各要素的公共軸線,公共中心平面時,箭頭可直接指在軸線或中心線,這樣標注很簡便,但一定要注意該公共軸線中沒有包含非被測要素的軸段在內.
(3) 被測要素為輪廓要素時,箭頭指向一般均垂直於該要素.但對圓度公差,箭頭方向必須垂直於軸線.
(4) 當公差帶為圓或圓柱體時,在公差數值前需加註符號"φ",其公差值為圓或圓柱體的直徑.這種情況在被測要素為軸線時才有.同軸度的公差帶總是一圓柱體,所以公差值前總是加上符號"φ";軸線對平面的垂直度,軸線的位置度一般也是採用圓柱體公差帶,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號"φ".
(5) 對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數值後加註相應的符號,如(+)符號說明被測要素只許呈腰鼓形外凸,(-)說明被測要素只許呈鞍形內凹,(>)說明誤差只許按符號的小端方向逐漸減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實體要求時,則需加符號○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說明.如對被測要素數量的說明,應寫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屬於解釋性說明(包括對測量方法的要求)應寫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離軸端300mm處;在a,b范圍內等.
7,公差原則有關的術語有哪些,各自的含義是什麼
答:公差原則有關的術語及含義如下:
1) 局部實際尺寸(簡稱實際尺寸)
在實際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兩對應點之間測得的距離,稱為局部實際尺寸(線性尺寸),簡稱實際尺寸.
2) 作用尺寸
作用尺寸可以分為體外作用尺寸和體內作用尺寸兩種.
(1) 體外作用尺寸
在被測要素的給定長度上,與實際內表面(孔)體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與實際外表面(軸)體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徑或寬度,稱為體外作用尺寸.對於單一被測要素,內表面(孔)的(單一)體外作用尺寸以dfe'表示;外表面(軸)的(單一)體外作用尺寸以dfe表示.
對於給出定向公差或定位公差的關聯被測要素,確定其體外作用尺寸的理想面的中心要素,心須與基準保持圖樣上給定的方向或位置關系.其體外作用尺寸分別稱為定向體外作用尺寸(dfe′,dfe′)和定位體外作用尺寸(dfe〃,dfe〃).
(2) 體內作用尺寸
在被測要素的給定長度上,與實際內表面(孔)體內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與實際外表面(軸)體內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徑或寬度,稱為體內作用尺寸.
對於單一被測要素,內表面(孔)的(單一)體內作用尺寸以dfi表示,外表面(軸)的(單一)體內作用尺寸以dfi表示.
3) 最大實體實效狀態(mmvc)和最大實體實效尺寸(mmvs)
在給定長度上,實際尺寸要素處於最大實體狀態,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狀或位置誤差等於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態,稱為最大實體實效狀態.
最大實體實效狀態下的體外作用尺寸,稱為最大實體實效尺寸.
內表面(孔)的最大實體實效尺寸以dmv表示,外表面(軸)的最大實體實效尺寸以dmv表示,有:
對於內表面(孔) dmv=dm-t○m=dmin-t○m
對於外表面(軸) dmv=dm+t○m=dmax+t○m
對於給出定向公差的關聯要素,稱為定向最大實體實效尺寸(dmv',dmv').
4) 最小實體實效狀態(lmvc)和最小實體實效尺寸(lmvs)
在給定長度上,實際尺寸要素處於最小實體狀態,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狀或位置誤差等於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態,稱為最小實效狀態.對於給出定向公差的關聯要素,稱為定向最小實體實效狀態;對於給出定位公差的關聯要素,稱為定位最小實體實效狀態.
最小實體實效狀態下的體內作用尺寸,稱為最小實體實效尺寸.
內表面(孔)的最小實體實效尺寸以dlv表示,外表面(軸)的最小實體實效尺寸以dlv表示,有:
對於內表面(孔) dlv=dl+t○l=dmax+t○l
對於外表面(軸) dlv=dl-t○l=dmin-t○l
5) 邊界
由設計給定的具有理想形狀的極限包容面,稱為邊界.邊界的尺寸是該極限包容面的直徑或寬度.
⑴最大實體邊界(mmb) 尺寸為最大實體尺寸的邊界稱為最大實體邊界.
⑵最小實體邊界(lmb) 尺寸為最小實體尺寸的邊界稱為最小實體邊界.
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mmvb) 尺寸為最大實體實效尺寸的邊界稱為最大實體實效邊界.
⑷最小實體實效邊界(lmvb) 尺寸為最小實體實效尺寸的邊界稱為最小實體實效邊界.
8,獨立原則的含義是什麼,如何標注
答:獨立原則就是圖樣上給定的各個尺寸和形狀,位置要求都是獨立的,應該分別滿足各自的要求.
獨立原則是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關系遵循的基本原則.
應用獨立原則時,圖樣上沒有加註符號,但應在圖樣或技術文件中註明:公差原則按gb/t4249-1996.
9,包容要求的含義是什麼,如何標注
答:包容要求(er)是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相互有關的一種相關要求.它只適用於單一尺寸要素(圓柱面,兩反向的平行平面)的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之間的關系.
採用包容要求的尺寸要素,應在其尺寸極限偏差或公差帶代號之後加註符號○e.
採用包容要求的尺寸要素,其實際輪廓應遵守最大實體邊界,即其體外作用尺寸不超出其最大實體尺寸,且局部實際尺寸不超出其最小實體尺寸.
對於孔 dfe≥dm=dmin 且da≤dl=dmax
對於軸 dfe≤dm=dmax 且da≥dl=dmin
10,最大實體要求的含義是什麼,如何標注
答:最大實體要求(mmr)是相關要求中的一種.既可以應用於被測要素,也可以應用於基準中心要素.
最大實體要求應用於被測要素時,應在被測要素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後標注符號"○m";最大實體要求應用於基準中心要素時,應在被測要素的形位公差框格內相應的基準字母代號後標注符號"○m".
1) 最大實體要求用於被測要素
最大實體要求應用於被測要素時,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即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不得超出最大實體實效邊界.也就是說,其體外作用尺寸不得超出其最大實體實效尺寸.而且,其局部實際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和最小實體尺寸.
對於內表面(孔) dfe≥dmv 且dm=dmin≤da≤dl=dmax
對於外表面(軸) dfe≤dmv 且dm=dmax≥da≥dl=dmin
最大實體要求應用於被測要素時,被測要素的形位公差值是在該要素處於最大實體狀態時給出的.當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偏離其最大實體狀態,即其實際尺寸偏離最大實體尺寸時,形位誤差值可以超出在最大實體狀態下給出的形位公差值,即此時的形位公差值可以增大.
若被測要素採用最大實體要求時,其給出的形位公差值為零,則稱為最大實體要求的零形位公差,並以"0○m"表示.
2) 可逆要求用於最大實體要求
可逆要求(rr)是當中心要素的形位誤差值小於給出的形位公差值時,允許在滿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出下擴大尺寸公差.
可逆要求用於最大實體要求時,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當其實際尺寸向最小實體尺寸方向偏離最大實體尺寸時,允許其形位誤差值超出在最大實體狀態下給出的形位公差值,即形位公差值可以增大.當其形位誤差值小於給出的形位公差值時,也允許其實際尺寸超出最大實體尺寸,即尺寸公差值可以增大的一種要求.因此,也可以稱為"可逆的最大實體要求".
採用可逆的最大實體要求,應在被測要素的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後加註符號"○r".
3) 最大實體要求應用於基準要素
最大實體要求應用於基準要素時,基準要素應遵守相應的邊界.若基準要素的實際輪廓偏離其相應的邊界,即其體外作用尺寸偏離其相應的邊界尺寸,則允許基準要素在一定范圍內浮動,其浮動范圍等於基準要素的體外作用尺寸與其相應邊界尺寸之差.
最大實體要求應用於基準要素時,基準要素應遵守的邊界有兩種情況:
(1)基準要素本身採用最大實體要求,應遵守最大實體實效邊界.此時,基準代號應標注在最大實體實效邊界的形位公差框格下方.
(2)基準要素本身不採用最大實體要求時,應遵守最大實體邊界.此時,基準代號應標
注在基準的尺寸線處,其連線與尺寸線對齊.
H. 三坐標測量機是什麼
三坐標測量機在機械、電子、儀表、塑膠等行業廣泛使用。三坐標測量機是測量和獲得尺寸數據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它可以代替多種表面測量工具及昂貴的組合量規,並把復雜的測量任務所需時間從小時減到分鍾,這是其它儀器而達不到的效果。
功能特性:
三坐標測量機的功能是快速准確地評價尺寸數據,為操作者提供關於生產過程狀況的有用信息,這與所有的手動測量設備有很大的區別。將被測物體置於三坐標測量空間,可獲得被測物體上各測點的坐標位置,根據這些點的空間坐標值,經計算求出被測物體的幾何尺寸、形狀和位置。
注意事項:
正確使用三坐標測量儀對其使用壽命、精度起到關鍵作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工件吊裝前,要將探針退回坐標原點,為吊裝位置預留較大的空間;工件吊裝要平穩,不可撞擊三坐標測量儀的任何構件。
2、正確安裝零件,安裝前確保符合零件與測量機的等溫要求。
3、 建立正確的坐標系,保證所建的坐標系符合圖紙的要求,才能確保所測數據准確。
4、當編好程序自動運行時,要防止探針與工件的干涉,故需注意要增加拐點。
5、對於一些大型較重的模具、檢具,測量結束後應及時吊下工作台,以避免工作台長時間處於承載狀態。
應用領域:
主要用於機械、汽車、航空、軍工、傢具、工具原型、機器等中小型配件、模具等行業中的箱體、機架、齒輪、凸輪、蝸輪、蝸桿、葉片、曲線、曲面等的測量,還可用於電子、五金、塑膠等行業中,可以對工件的尺寸、形狀和形位公差進行精密檢測,從而完成零件檢測、外形測量、過程式控制制等任務。
惠州市華高儀器設備有限公司三坐標測量機測量儀BRAVO HP提供了優化的測量方法和手段,在車間現場,實現地車身、底盤以及分總成的尺寸測量和分析任務。BRAVO HP是一套自動高性能水平臂測量系統,為各種車間現場的車身檢測提供了優化的手段和方法,採用單臂和雙臂配置,並整合各種創新的測量技術,將性能、精度、靈活性、可靠性和便於使用進行充分融合。
I. 形位公差有哪幾種
加工後的零件不僅有尺寸誤差,構成零件幾何特徵的點、線、面的實際形狀或相互位置與理想幾何體規定的形狀和相互位置還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這種形狀上的差異就是形狀誤差,而相互位置的差異就是位置誤差,統稱為形位誤差。
xingwei gongcha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包括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這些點、線、面稱為要素。機械加工後零件的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要素總有誤差,包括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這類誤差影響機械產品的功能,設計時應規定相應的公差並按規定的標准符號標注在圖樣上。20世紀50年代前後,工業化國家就有形位公差標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標准,1978年推薦了形位公差檢測原理和方法。中國於1980年頒布形狀和位置公差標准,其中包括檢測規定。
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簡稱為形位公差
(1)形狀公差:構成零件的幾何特徵的點,線,面要素之間的實際形狀相對與理想形狀的允許變動量。給出形狀公差要求的要素稱為被測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點,線,面要素的實際位置相對與理想位置的允變動量。用來確定被測要素位置的要素稱為基準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對象是零件的幾何要素,它是構成零件幾何特徵的點,線,面的統稱.其分類及含義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實際要素
具有幾何學意義的要素稱為理想要素.零件上實際存在的要素稱為實際要素,通常都以測得要素代替實際要素.
(2) 被測要素和基準要素
在零件設計圖樣上給出了形狀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稱為被測要素.用來確定被測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稱為基準要素.
(3) 單一要素和關聯要素
給出了形狀公差的要素稱為單一要素.給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稱為關聯要素.
(4) 輪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個或幾個表面形成的要素,稱為輪廓要素.對稱輪廓要素的中心點,中心線,中心面或回轉表面的軸線,稱為中心要素
形狀公差有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和圓柱度.其含義和標注如下:
1) 直線度
2)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帶只有一種,即由兩個平行平面組成的區域,該區域的寬度即為要求的公差值.
3) 圓度
在圓度公差的標注中,箭頭方向應垂直於軸線或指向圓心.
4) 圓柱度
形位公差的標注應注意以下問題:
(1) 形位公差內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內容自左向右第一格總是形位公差項目符號,第二格為公差數值,第三格以後為基準,即使指引線從框格右端引出也是這樣.
(2) 被測要素為中心要素時,箭頭必須和有關的尺寸線對齊.只有當被測要素為單段的軸線或各要素的公共軸線,公共中心平面時,箭頭可直接指在軸線或中心線,這樣標注很簡便,但一定要注意該公共軸線中沒有包含非被測要素的軸段在內.
(3) 被測要素為輪廓要素時,箭頭指向一般均垂直於該要素.但對圓度公差,箭頭方向必須垂直於軸線.
(4) 當公差帶為圓或圓柱體時,在公差數值前需加註符號"Φ",其公差值為圓或圓柱體的直徑.這種情況在被測要素為軸線時才有.同軸度的公差帶總是一圓柱體,所以公差值前總是加上符號"Φ";軸線對平面的垂直度,軸線的位置度一般也是採用圓柱體公差帶,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號"Φ".
(5) 對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數值後加註相應的符號,如(+)符號說明被測要素只許呈腰鼓形外凸,(-)說明被測要素只許呈鞍形內凹,(>)說明誤差只許按符號的小端方向逐漸減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實體要求時,則需加符號○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說明.如對被測要素數量的說明,應寫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屬於解釋性說明(包括對測量方法的要求)應寫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離軸端300mm處;在a,b范圍內等.
形位公差是為了滿足產品功能要求而對工件要素在形狀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幾何精度要求。以形位公差帶來限制被測實際要素的形狀和位置。
形位誤差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
1.影響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響零件的配合性質。
3.影響零件的互換性。
現行國家標准
GB/T 1182—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 通則、定義、符號和圖樣表示法》。
GB/T 1184—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4249—1996《公差原則》。
GB/T 16671—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 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
GB13319—1991《形狀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J. 形位公差中的平面度、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面輪廓度定義和測量
形位公差及其檢測方法
一、概念:
1.1定義:
形狀公差:單一實際要素形狀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位置公差:關聯實際要素的位置對基準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形位公差:形狀公差與位置公差的總稱。它控制著零件的實際要素在形狀、位置及方向上的變化。
形位公差帶:用以限制實際要素形狀或位置變動的區域。由形狀、大小、方向和位置四個要素所確定。
公差原則: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獨立原則與相關要求。
獨立原則:圖樣上給出的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各自獨立,彼此無關,分別滿足要求的公差原則。
相關要求:圖樣上給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關的公差要求。具體可分為包容要求(E)、最大實體要求(M)、最小實體要求(L)和可逆要求(R)。
1.2形位公差的項目及符號:
2.8跳動量的測量:
建立基準,並使被測件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旋轉。指示表面固定位置上的變動量反映該截面的圓跳動值;指示表沿被測要素的理想方向移動(連續或間斷),則指示表的示值最大變動量為全跳動值。無特殊規定時,提示表的測頭均應垂直於被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