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物理的實驗裝置的,探究摩擦力的
A方法較好。測的是滑動摩擦力,如果直接拉A進行測量,使彈簧稱平衡,就必須在拉動過程中要保持勻速,而且只有這樣視數才是穩定的。而人為是很難辦得到
而A選項中,拉動的是B,A與B相對滑動,A受到滑動摩擦力,由於滑動摩擦力只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動有關,所以只要AB相對運動…不管速度穩不穩定,摩擦力使終相等
2. 在探究靜摩擦力變化的規律及滑動摩擦力規律的實驗中,特設計了如甲圖所示的演示裝置,力感測器A與計算機
在整個過程中,滑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與水平向左的感測器的拉力F,滑塊始終靜止,處於平衡狀態,
由平衡條件得:則f=F;小車與滑塊的摩擦力f與滑塊對小車的摩擦力f′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由牛頓第三定律得:f′=f,則f′=F;
A、t=0時,沒有向桶中倒沙,G空沙桶=F,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G空沙桶=F=2N,故A正確;
B、當小車運動時,滑塊與小車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f=F′=3N,故B正確;
C、當小車由靜止剛好開始運動時,滑塊與小車間的摩擦力是最大靜摩擦力,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
滑塊與小車間的最大靜摩擦力fmax=F″=3.5N,故C正確;
D、由圖象我們只能知道50s後小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3N,恆定不變,並不知道沙桶對小車的拉力是多少,不知小車所受合力是多少,無法判斷小車的運動狀態,小車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也可能做加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ABC.
3. 平面靜、動摩擦力的探究的實驗步驟是什麼謝謝各位大佬!
當然一樣啊,最簡單的考慮方法就是考慮帶的受力 F=ma,帶的質量為0,即合力為0,所以摩擦相等
4. 回顧實驗和探究:(1)如下圖是「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①需要用到的器
(1)①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應利用控制變數法,為達到實驗目的因選擇的器材由彈簧測力計、砝碼、木塊、長木板、棉布、毛巾;
②只有讓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對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摩擦力大小等於拉力的大小;
(2)①本實驗是把動能的大小轉化為球把木塊推出距離的遠近,這是一種轉換的研究問題方法;
②速度相同時,質量大的動能大,滾下來推木塊運動的距離遠,做的功多.
故答案為:(1)①毛巾;②勻速直線運動;二力平衡;拉力的大小;(2)①木塊被推動的距離的遠近;轉換;②質量大的球.
5.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的器材有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的器材有:正方體木塊、讀數准確的彈簧測力計、粗糙程度均勻的長木板、棉布、毛巾等。
(1)在採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時,發現很難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的穩定,很難讀數。請分析其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解決上述問題,某同學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2所示。請說明利用該裝置是如何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時,為什麼能解決上述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探究題難度:偏難來源:專項題
答案(找作業答案--->>上魔方格)
(1)很難保持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2)當拉動長木板時,木塊處於靜止狀態,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於摩擦力的大小。
(3)因為無論長木板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都處於靜止狀態,都容易讀數。
6.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的器材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的器材有:正方體木塊、讀數准確的彈簧測力計、粗糙程度均勻的長木板、棉布、毛巾等。
(1)在採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時,發現很難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的穩定,很難讀數。請分析其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解決上述問題,某同學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2所示。請說明利用該裝置是如何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時,為什麼能解決上述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探究題難度:偏難來源:專項題
答案(找作業答案--->>上魔方格)
(1)很難保持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2)當拉動長木板時,木塊處於靜止狀態,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於摩擦力的大小。
(3)因為無論長木板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都處於靜止狀態,都容易讀數。
7. 為了探究靜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並比較一對相互作用的靜摩擦力的大小,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
(1)A受彈簧測力計D的拉力和B對A的摩擦力,故B對A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於彈簧測力計D的示數,同理,A對B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於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
(2)在B下面放細圓木條的目的是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在A上放鉤碼的目的是增大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
(3)本實驗是為了探究靜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並比較一對相互作用的靜摩擦力的大小,故實驗中需向右緩慢移動鐵架台F,在此過程中,應使A、B保持相對靜止,整個裝置靜止後,讀取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F2.
(4)分析實驗數據,若F1=F2,則靜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對相互作用的靜摩擦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為:(1)D;C;(2)用滾動代替滑動;增大壓力;(3)靜止;(4)F1=F2
8. 20.用圖6所示裝置研究靜摩擦力.彈簧秤對物塊的拉力沿水平方向,逐漸增大拉力,當拉力小於10N時,物塊保持靜
當彈簧秤的示數為5N時,物體靜止,受到的靜摩擦力和拉力平衡,也是5N,B錯。彈簧秤的示數為15N時,物體已經移動,動摩擦力只和壓力和動摩擦因數有關f=μN,小於最大靜摩擦,即小於10N,但是不會為零,CD錯。
9. 在探究靜摩擦力變化的規律及滑動摩擦力變化的規律的實驗中,特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演示裝置,力感測器A與
在整個過程中,滑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與水平向左的感測器的拉力F,滑塊始終靜止,處於平衡狀態,
由平衡條件得:則f=F;小車與滑塊的摩擦力f與滑塊對小車的摩擦力f′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由牛頓第三定律得:f′=f,則f′=F;
A、當t=0時,沒有向桶中倒沙,G空沙桶=F,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G空沙桶=F=2N,故A正確;
B、當小車運動時,滑塊與小車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f=F′=3N,故B正確;
C、當小車由靜止剛好開始運動時,滑塊與小車間的摩擦力是最大靜摩擦力,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
滑塊與小車間的最大靜摩擦力fmax=F″=3.5N,故C正確;
D、由圖象我們只能知道50s後小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3N,恆定不變,並不知道沙桶對小車的拉力是多少,不知小車所受合力是多少,無法判斷小車的運動狀態,小車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也可能做加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本題選錯誤的故選:D.
10. (1)在探究靜摩擦力變化的規律及滑動摩擦力規律的實驗中,特設計了如甲圖所示的演示裝置,力感測器A與計
(1)由於滑塊一直處於靜止狀態,所以感測器顯示的力和滑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實驗開始時打開感測器同時緩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此時小車沒有運動,滑塊與小車間是靜摩擦力,隨著沙子逐漸增多,達50s時,小車與滑塊間的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此時停止加入沙子,此後滑塊受到滑動摩擦力且保持不變.
A、實驗開始時打開感測器的瞬間還沒有向沙桶倒沙子時,感測器的數據即表示空桶的重力,2N,故A正確;
B、50s以後小車與滑塊間的摩擦力是滑動靜摩擦力,感測器顯示的力和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滑=3N,故B正確;
C、達50s時,小車與滑塊間的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此時最大靜摩擦力等於3.5N,沙子和桶的重力也為3.5N,故C正確;
D、由C分析可知,50s後沙子和桶的重力為3.5N,而滑動摩擦力為3N,所以小車做勻加速運動,故D錯誤.
故選ABC
(2)①用此電路來進行「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時,滑動變阻器分壓式接入電路中,電壓表測量燈泡電壓,電流表測量燈泡電流,所以在實驗時應把單刀雙擲開關K2置於位置1上;
②固定刻度讀數:0.5mm;可動刻度讀數0.12mm×2.0=0.120mm;
故螺旋測微器讀數為:0.620mm;測金屬絲的電阻時,電流表內阻較小,金屬絲電阻較大,所以選用電流表內接法接入電路,故單刀雙擲開關K2應置於位置2;
根據I=
U |
R |
15 |
200 |
U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