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粗氬塔冷凝器的液空回上塔有何作用,如何控制
用液空作冷源的粗氬提取流程,根據液空量的多少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下塔液空全部送人粗氬塔冷凝器,部分液空蒸發,液空蒸汽和未蒸發的液空分別回上塔。該種流程稱為全迴流型,其特點是粗氬塔冷凝器冷量充足,冷凝器溫差大,但液空蒸發量大,對上塔精餾工況有一定影響。另一種是下塔液空一部分節流後直接回上塔;另一部分人粗氬塔冷凝器,大部分液空蒸發,液空蒸汽和小部分未蒸發的液空返回上塔。該種流程稱為半迴流型,其特點是既保證粗氬塔正常工作,又減輕對上塔精餾工況的影響,但冷凝器溫差較小,是目前常用的粗氬提取流程。上述兩種類型的粗氬提取流程都有一個共同點,即粗氬塔冷凝器中的液空與主冷凝蒸發器中的液氧一樣需要處於流動狀態,以防止液空中的碳氫化合物在冷凝器內聚集。切換式流程空分設備的液空迴流量約為粗氬塔冷凝器所需液空量的10%,分子篩吸附流程空分設備的液空迴流量約為2%。液空迴流量的改變會引起冷凝器溫差的變化,例如液空迴流量為2%時,冷凝器溫差約為1.3K,液空迴流量增加至10%時,冷凝器溫差可提高到2K左右。這是因為液空迴流量增加後,迴流液空中的低沸點氮組分增加,液空蒸發側的平均溫度降低,致使冷凝器溫差擴大,熱負荷增加,粗氬塔阻力升高,粗氬中的氧含量下降。因此調節液空迴流量可作為粗氬塔冷凝器熱負荷調節的一個重要手段。
對於全迴流粗氬提取流程,液空必須全部回上塔,其流量是不可控制的。而半迴流粗氬提取流程,僅小部分液空回到上塔,因此有條件在液空迴流的管路上設置一隻液空調節閥,用此控制迴流液空的多少。林德和杭氧設計的空分設備,均設置了一隻特殊的恆流閥,對迴流液空量進行控制。在正常工況下,恆流閥處於關閉狀態,液空可通過閥頭上的兩個小孔定量回上塔;必要時,可稍微開啟恆流閥,以調節液空迴流量。
2. 迴流的作用及意義(有機化學)
指在精餾操作中,從抄精餾塔頂部引出的上升蒸氣經冷凝器冷凝後,一部分液體作為餾出液(塔頂產品)送出塔外,另一部分液體送回塔內,後者稱為迴流。塔頂的液相迴流和塔釜(或再沸器)的蒸氣流上升是保證精餾過程連續穩定進行的必要條件。
3. 請問精餾過程中迴流的作用
將沸點低的組分稱為易揮發組分,沸點高的組分稱為難揮發組分。多次進行部分氣化回或部分冷凝以後,答最終可以在氣相中得到較純的易揮發組分,而在液相中得到較純的難揮發組分。這就是精餾。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流量的上升蒸氣流。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塔頂液相產品並保證有適當的液相迴流。迴流主要補充塔板上易揮發組分的濃度,是精餾連續定態進行的必要條件。
4. 什麼叫迴流迴流裝置與蒸餾裝置的異同
迴流指在精餾操作中,從精餾塔頂部引出的上升蒸氣經冷凝器冷凝後,一部分液體作為餾出液(塔頂產品)送出塔外,另一部分液體送回塔內,後者稱為迴流。塔頂的液相迴流和塔釜(或再沸器)的蒸氣流上升是保證精餾過程連續穩定進行的必要條件。
蒸餾+迴流=精餾
精餾
:有「迴流」而蒸餾:沒有「迴流」。
迴流包括塔頂的液相迴流與塔釜部分汽化造成的氣相迴流。迴流是構成汽、液兩相接觸傳質使精餾過程得以連續進行的必要條件。若塔頂沒有液相迴流,或是塔底沒有再沸器產生蒸汽迴流,則塔板上的氣液傳質就缺少了相互作用的一方,也就失去了塔板的分離作用。因此,迴流液的逐板下降和蒸汽的逐板上升是實現精餾的必要條件。
蒸餾裝置是利用熱量加熱介質使之氣化,經冷凝後餾出,工業設備有加熱釜,蒸餾塔,
冷凝器。
迴流裝置是在蒸餾裝置的基礎上增加再沸器,迴流槽,迴流泵等工業設備,目的是加工的物料可以精餾出高純產品。
5. 迴流裝置的作用和注意事項
迴流冷凝裝置將冷凝管通過橡膠塞直接插在三角燒瓶上,三角燒瓶內裝入被蒸餾物及專溶劑,在進行加熱前,先接通水屬源,再進行加熱至沸騰,蒸氣上升遇冷卻水後冷卻的液滴,仍舊回復滴入三角燒瓶內,這樣少量的溶劑多次與被溶解物質接觸,既不至於揮發損失,又起到充分溶解的作用。
注意事項:由於進水口水壓較高所以膠管容易脫落,使用時要用鐵絲綁住。在室溫下,對於反應速率很小或難以進行,為了使反應盡快地進行,常常需要使反應質較長時間保持沸騰,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使用迴流冷凝裝置,使蒸氣不斷地在冷凝管內冷凝而返回反應器中,以防止反應物中的物質逃逸損失。
(5)空分裝置迴流液的作用擴展閱讀
迴流滴加裝置
有些反應在迴流狀態下進行得較劇烈,放熱量大,如果將反應物一次投入,反應會很難控制;或者有些反應為了控制反應的選擇性,也需要將反應物分批加入,在這種情況下,採用帶滴液漏斗的迴流滴加裝置,將其中一種反應物慢慢滴加進去。
另外,可根據需要,在反應瓶外面用冷水或冰水或通過熱源加熱。在許多合成實驗(如非均相反應)中為了使反應順利進行,較好地控制反應溫度,縮短反應時間和提高產率,常採用攪拌裝置。
6. 空分的工藝簡述
流路簡述
原料空氣在空氣吸入過濾器中去除去灰塵和機械雜質後,進入空氣透平壓縮機中,藉助中間冷卻器進行中間冷卻,將空氣壓縮至約0.62MPa(A)左右,然後進入空氣冷卻塔中冷卻。
空氣在直接接觸式空氣冷卻塔中與水進行熱質交換,降溫至~10℃,然後進入交替使用的分子篩吸附器。用於冷卻空氣的水有兩部分:一部分為常溫水,由泵加壓後進入空冷塔中部;另一部分稱為冷凍水,該股冷凍水由普通冷卻水經水氮塔冷卻,而後經過深冷水泵加壓進入空冷塔的頂部。
出空冷塔空氣進入分子篩吸附器,分子篩吸附器為立式雙床層,用來清除空氣中的水份、二氧化碳和一些碳氫化合物,從而獲得干凈而又乾燥的空氣。兩台吸附器交替使用,即一台吸附器吸附雜質,另一台吸附器則由污氮氣進行再生。
凈化後的加工空氣分成兩路:一路被稱作膨脹空氣,首先經過一個精細過濾器濾去機械雜質,而後進入膨脹機增壓端增壓,增壓後的空氣首先在增壓機後冷卻器中被冷凍水冷卻,然後進入主換熱器中的膨脹氣通道,被相鄰通道中的返流氣冷卻後,再從主換熱器中部抽出,進入透平膨脹機中膨脹,膨脹後的空氣進入上塔中部參加精餾;另一路空氣直接進入主換熱器被冷卻至露點溫度進入下塔。
已冷卻的空氣進入下塔參加精餾。進入下塔的空氣通過塔板上的篩孔使塔板上的液體蒸發,由於氧、氮、氬的沸點間的差異,使更多的氮氣從液體中蒸發出來,同時經過塔板的空氣中更多的氧組分被冷凝下來。最終在下塔底部獲得含氧38%的富氧液空,而在下塔頂部獲得純氮。
下塔頂部的氮氣經過冷凝蒸發器,與來自上塔底部的液氧進行熱交換,液氧被蒸發,而氮氣被冷凝,一部分冷凝液氮再回到下塔作迴流液,另一部分液氮,在過冷器中進行過冷,然後送入上塔頂部作為上塔的迴流液。從下塔底部抽出富氧液空,在過冷器中過冷,其中一部分富氧液空提供給粗氬塔冷凝器作為冷源,另一部分送入上塔中部參加精餾。
以不同狀態進入上塔的各物料:液空、液氮、來自粗氬塔冷凝器的液空蒸汽和膨脹空氣,通過上塔的進一步分離,在上塔底部獲得純度為99.6%的液氧,可使用液氧泵提高壓力後,經主換熱器復熱至~12℃後出冷箱轉換為不同壓力的氧氣產品送出。
從上塔的上部抽出污氮氣,經過冷器、主換熱器復熱後部分去純化系統作再生氣,另一部分去水氮塔。從上塔頂部抽出的氮氣,經過冷器、主換熱器復熱後分成兩股,一股作為產品氮氣並入管網,另一部分送入預冷系統的水氮塔。
從上塔的中部抽取一定量的氬餾份送入氬塔,氬塔在結構上分為兩段,兩段之間由液氬泵連接,第二氬塔底部的迴流液經液氬泵送入第一氬塔頂部作為迴流液,經過氬塔精餾,在塔上部獲含氮量極低的氬氣,並更換冷源進行進一步精餾,除去氬氣中的殘余氧同時進行液化得到液體純氬,分析合格後送入液氬貯存系統。
7. 塔頂液體迴流和塔底上升蒸氣流的作用如何
1、提供塔板上的冷迴流,取走塔內多餘的熱量,維持塔內的熱量平衡;
2、提供塔板上的冷流體,氣液兩相在塔板上逆向接觸,上行的氣體中重組分冷凝,下行的液體中的輕組分吸熱汽化,反復的冷凝汽化作用進一步增加產品分離的精度,迴流液是精餾提純必須的條件。
在精餾塔正常操作時,只要塔頂產品質量沒有大的變化,塔的迴流量變化很小,甚至可以保持不變。在實際操作中,迴流量基本不受進料量的影響。要保持迴流罐液位,不能出現滿罐或抽空現象。
按迴流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自然迴流和強制迴流。
1、自然迴流
迴流冷凝器安裝於塔頂,迴流液借重力的作用迴流到塔內,冷凝器距塔頂迴流口的高度較高。
2、強制迴流
強制迴流迴流液是用泵打入塔內進行迴流的。
3、內迴流
精餾中的內迴流一般指塔盤上的迴流,是由下降液體及上升氣體冷凝後產生的液體構成。精餾塔附屬冷凝設備有分凝器、全凝器、冷凝器。塔頂可設計有分凝器,塔頂氣相經分凝器冷凝一部分,直接迴流到塔內,就是內迴流,沒有冷凝的剩餘氣相則進入到另外的冷凝器內進行冷凝。
8. 大家幫忙講解一下空分工藝流程
工藝原理
利用深冷技術把空氣進行深度冷凍液化,然後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組分沸點的不同,通過精餾的辦法在分餾塔內分離成純氧氣污氮氣。
工藝流程簡述
空分裝置一般是採用常溫分子篩凈化、增壓透平膨脹機提供裝置所需冷量、雙塔(下塔、上塔)精餾流程。整套設備包括空氣過濾系統、空氣壓縮系統、空氣預冷系統、純化系統、分餾塔系統、儀表系統、電氣系統等,整套裝置的控制由DCS系統控制完成(聯鎖、緊急停車)。
空氣預冷:原料空氣進入自潔式空氣過濾器後,除去灰塵和其他顆粒雜質,然後進入離心壓縮機加壓,經過四級壓縮三級間級冷卻器冷卻後的空氣進入空冷塔被冷卻水和冷凍水冷卻,冷卻水由循環水管網來,由冷卻水泵打到空冷塔中部。冷凍水由涼水塔來的冷卻水經水冷塔與由分餾塔來的多餘的污氮氣熱質交換後由冷凍水泵加壓送入空冷塔頂部。
空氣經空冷塔和水直接接觸,把出空壓機的高溫氣體(<100℃)冷卻到~14.5℃,使部分游離水析出,以改善吸附工作狀況,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氮、氯化氮、氨等雜質被水洗滌,硫化氫、一氧化氮不能被水洗滌清除,但能被分子篩吸附。
空氣純化:分子篩吸附器為卧式雙層床結構,下層為活性氧化鋁,上層為分子篩,兩只分子篩切換工作。空氣在進入MS1201/MS1202分子篩吸附器前在空冷塔中冷卻,以盡可能降低空氣溫度減少空氣中水含量從而降低吸附器的工作負荷,空氣中的大部分水份被活性氧化鋁清除,二氧化碳和一些碳氫化物被分子篩吸附清除,甲烷、乙烷、乙烯不能被吸附,將會進入塔內。兩台分子篩吸附器一台進行工作,另一台進行再生。由分餾塔來的污氮氣經電加熱器加熱至180℃左右,入吸附器加熱再生,脫附掉其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及其他的一些碳氫化合物,後經放空消音器排入大氣。
空氣精餾:凈化後的空氣分成三股進入分餾系統:一股加工空氣引入循環增壓機進行增壓,通過冷卻器冷卻後進入主換熱器與反流的氣體和液體進行換熱,經過換熱在主換熱器下部這股空氣被冷卻為液體後送入氣、液分離灌進行分離,分離後的氣、液送入下塔參與初步精餾。
一股加工空氣引入增壓透平膨脹機的增壓端進行增壓,並經水冷卻器後進入主換熱器,再從主換熱器中部(或底部)抽出,經膨脹機膨脹後進入上塔參加精餾;
另一股加工空氣進入主換熱器,被反流氣體和液體冷卻後進入下塔參與精餾。(溫度在﹣172℃左右)
下塔為篩孔式塔板,液體自上而下逐一流經每塊篩板,由於溢流堰的作用,使篩板上造成一定的液層高度,當氣體由下而上穿過篩板小孔時與液體接觸,產生了鼓泡,這樣就增加了氣液接觸面積使熱質交換高效進行,低沸點組份逐漸蒸發,高沸點組份逐漸液化,這樣在下塔頂獲得低沸點的純氮,在下塔中部獲得液污氮,在下塔底獲得高沸點的富氧液空,所需的迴流液氮來自下塔頂部主冷。而主冷置於上、下塔之間,下塔上升的氮氣在其間被冷凝,而上塔迴流的液氧在其間被蒸發,這個過程得以進行,是因為氮氣壓力高,液氧壓力低,例如:氮氣壓力在0.45MPa時液化溫度為﹣177.5℃,而液氧壓力在0.05MPa時蒸發溫度為﹣180℃,由於兩者間溫差的存在,氮氣的冷凝和液氧的蒸發就得以進行。在上塔,液氧蒸發是上塔所需的上升蒸氣,氣體穿過分布器沿填料盤上升,液氮、液污氮、液空由下塔引出經過過冷器過冷後經節流閥節流自上往下通過分布器均勻的分布在填料上,在填料表面上氣、液充分接觸進行充分的熱質交換,上升氣體低沸點組份(氮)含量不斷提高,高沸點組份(氧)被大量的洗滌下來,形成迴流液。根據在同等壓力下氧、氮沸點不同,經多次蒸發和冷凝,最終在上塔頂部得到低沸點的污氮氣,上塔底部獲得高沸點的液氧。
下塔產品:純氮氣、純液氮,液污氮、38%~42%的富氧液空。
富氧液空:經過冷器過冷,節流閥節流後進入上塔,作為上塔迴流液。
液污氮:經過冷器過冷,節流閥節流後進入上塔,作為上塔迴流液。
純氮氣:在下塔頂部獲得純度為99.99%的純氮氣,一少部分取出經過主換熱器換熱後送給用戶。其餘部分進入主冷凝蒸發器中被液氧冷凝成液氮,而液氧吸收熱量蒸發成氣氧。
純液氮:一部分液氮回下塔作為下塔迴流液體,;另一部分液氮經過冷器過冷後、經節流閥節流後進入上塔頂部參加精餾。
上塔產品:上塔底部產出液氧,頂部產出污氮氣。
各種物流進入上塔,經過上塔的進一步分離,在上塔頂部獲得純度為~96%的污氮氣,底部獲得純度為99.53%的液氧。污氮氣經過冷器、主換熱器復熱後出冷箱,復熱後的污氮氣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做為分子篩吸附器的再生用氣,另一部分也送入水冷塔給水冷卻。液氧由上塔底部抽出經過液氧泵加壓後進入主換熱器與正流氣體換熱,經過換熱液氧被氣化後出主換熱器復熱至常溫送給用戶。
以上只是空分的一種形式..還有其它工藝....但都大同小異....
9. 當使用可加液的迴流裝置時有什麼用途,並需要注意什麼_
迴流裝置就是好比冷凝管吧 就是一個迴流液體控制溫度的作用啊 注意要下進上出嗯就這樣
10. 空分工藝流程具體是怎樣的
楔橫軋專業化工廠的主要工藝流程
楔橫軋專業化工廠主要工藝流程如下:長棒料→定尺下料→加熱→軋制→空冷→正火→拋丸→矯直→檢驗
下面就每一工序的作用加以說明:
(1)長棒料。從冶金廠來的棒料一般長度為4~6m,到廠後應經檢驗,主要內容包括:化學成分、直徑公差及橢圓度、表面有無缺陷,中心疏鬆級別等。
(2)定尺下料。按照零件毛坯體積(加燒損)加上料頭損失為下料體積進行定尺下料。用剪斷機下料的優點是生產率高、在斷口處無材料損失,缺點是剪口有馬蹄形。故這種下料只能用於產品兩頭需軋細並去掉料頭的產品。用帶式鋸下料雖然有切口損失,但由於切口質量好,是楔橫軋車間主要下料方式。
(3)加熱。楔橫軋車間理想的加熱方法為電感應加熱。它與燃料加熱比較,優點為不容易發生過熱與過燒,產品質量有保證;氧化鐵皮損失小;生產機動靈活;生產環境好以及節省人力與地方;容易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等。所以,凡有條件的工廠都應採用中頻電感應加熱。
(4)軋制。軋制是楔橫軋軸類零件的主要工序。軸類零件的成形工藝在這里完成,所以也是整個生產流程的中心環節。對於碳素鋼和低合金鋼,一般軋制溫度為
1000~1200℃。對利用楔橫軋工藝制坯,緊接著模鍛成形零件(如生產發動機連桿),一般取較高的溫度軋制,沒有特殊要求的取較低的溫度軋制。軋機的生產率一般為每分鍾6~12件(或對)。
(5)空冷。多數軋件採用軋後空冷。空冷經檢驗後就可以向用戶交貨,也有需要正火狀態交貨的,大多採用空冷後,再加熱經正火後交貨的,但也有採用軋後余熱正火的。
(6)正火。一般採用台車式電阻正火爐進行軸類零件毛坯的正火處理。正火的主要目的是得到符合切削加工的硬度(一般hb190~220);符合晶粒度等內部組織的要求以及消除零件的內應力等。
(7)拋丸清理。軸類零件毛坯多採用拋丸清理。其主要目的一是清除軋制、正火後軋件表面形成的氧化鐵皮及其他缺陷(皺紋、毛刺等),減少在切削加工中刀具的磨損;二是顯露軋件表面缺陷,為檢查軋件質量提供條件。
(8)矯直。對於楔橫軋軸類件,尤其是細長的軸類件,在加熱、軋制、冷卻以及正火處理中,免不了有彎曲變形,所以通常需要矯正工序。一般做法是,在小型壓力機的工作台上墊上v形鐵,靠人工操作將冷下的軋件矯直。
(9)檢驗。軋件質量檢驗的目的在於保證產品質量符合鍛件的技術標准。其檢驗的內容包括:尺寸與幾何形狀、表面質量、內部質量、力學性能與化學成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