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硝酸銀和碘蒸氣指紋檢測的具體實驗操作和注意事項
罪犯作案時留下的指紋印是無法用肉眼看出的,但指紋印上總會留下手指表面化的微量物質,如油脂、鹽份和氨基酸等。由於指紋凹凸不平,其微量物質的排列與指紋呈相同的圖案。因而只需檢測這些微量物質,就能顯示出指紋。
顯示指紋的方法通常有四種:
一、碘蒸氣法:用碘蒸氣熏,由於碘能溶解在指紋印上的油脂之中,而能顯示指紋。這種方法能檢測出數月之前的指紋。
二、硝酸銀溶液法:向指紋印上噴硝酸銀溶液,指紋印上的氯化鈉就會轉化成氯化銀不溶物。經過日光照射,氯化銀分解出銀細粒,就會象照相館片那樣顯示棕黑色的指紋,這是刑偵中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可檢測出更長時間之前的指紋。
三、有機顯色法:因指紋印中含有多種氨基酸成份,因此採用一種叫二氫茆三酮的試劑,利用它跟氨基酸反應產生紫色物質,就能檢測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出一、二年前的指紋。
四、激光檢測法:用激光照射指紋印顯示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測出長達五年前的指紋。
指紋檢查
試驗原理
碘受熱時會升華變成碘蒸氣。碘蒸氣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並形成棕色指紋印跡。
實驗用品
試管、橡膠塞、葯匙、酒精燈、剪刀、白紙。 碘。
實驗步驟
1.取一張干凈、光滑的白紙,剪成長約4 cm、寬不超過試管直徑的紙條,用手指在紙條上用力摁幾個手印。
2.用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試管中。把紙條懸於試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貼在管壁上),塞上橡膠塞。
3.把裝有碘的試管在酒精燈火焰上方微熱一下,待產生碘蒸氣後立即停止加熱,觀察紙條上的指紋印跡。
B. 警察是怎樣提取指紋的
化學方法:
碘熏法——即使用碘晶體加溫產生蒸氣,它與指紋殘留物的油脂產生反應後,便會出指紋現黃棕色的指紋,必須立即拍照或用化學方法固定;
寧海得林(Ninhydrin)法——將試劑噴在檢體上,與身體分泌物的氨基酸產生反應後,會呈現出紫色的指紋;
硝酸銀法——硝酸銀溶液與潛伏指紋中的氯化鈉產生反應後,在陽光下會產生黑色的指紋;
螢光試劑法——螢光氨與鄰苯二醛幾乎馬上與指紋殘留物的蛋白質或氨基酸作用,產生高螢光性指紋,此試劑可以用在彩色物品的表面。
採集證據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如三秒膠法,即利用氰丙烯酸酯的氣體與水和氨基酸分子反應而產生指紋
C. 怎樣檢驗物體上的指紋
一、碘蒸氣法:用碘蒸氣熏,由於碘能溶解在指紋印上的油脂之中,而能顯示指紋。這種方法能檢測出數月之前的指紋。
二、硝酸銀溶液法:向指紋印上噴硝酸銀溶液,指紋印上的氯化鈉就會轉化成氯化銀不溶物。經過日光照射,氯化銀分解出銀細粒,就會象照相館片那樣顯示棕黑色的指紋,這是刑偵中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可檢測出更長時間之前的指紋。
三、有機顯色法:因指紋印中含有多種氨基酸成份,因此採用茚三酮或吲哚醌,利用它們跟氨基酸反應產生紫色物質,就能檢測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出一、二年前的指紋。
兩者中前者的水合物更穩定。
四、光譜法:這個最簡單,用紫外光照射。
以上四種方法都可以使指紋顯現出來,鉛的話是不行了,膠帶的話可以勉強提取清晰的指紋,但是指紋大多提取不完整~~~~~
D. 為什麼碘酒的蒸汽會讓手印出現
取一張干凈的白紙,用手指在紙上面按一下,然後把紙對准裝有碘酒的試管上,並用酒清燈在試管底部加熱,等到試管中出現紫色的蒸氣後,你將會發現通常在紙上看到的指紋都會漸漸地顯示出來,最後可以得到一個十分明顯的棕色指紋。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每個人的手指上總會有油脂、礦物油和汗水,用手指往紙上按時,指紋上的油脂、礦物油和汗水便留在紙面上,只不過是人的眼睛看不出來罷了。當我們將這隱藏有指紋的紙放在盛有碘酒的試管口上方時,由於碘酒受熱後,酒精很快揮發,碘就開始升華,變成紫紅色的蒸氣。由於紙上指印中的油脂、礦物油都是有機溶劑,因此碘蒸氣上升到試管上以後就會溶解在這些油類中,於是就顯示出指紋了。
E. 碘蒸氣法顯示指紋的具體方法
全世界幾十億人中,還沒有發現相同的指紋.。人出生後至6個月,形成完整指紋而至死不變。因此指紋顯示是刑偵破案的重要手段。
罪犯作案時留下的指紋印是無法用肉眼看出的,但指紋印上總會留下手指表面化的微量物質,如油脂、鹽份和氨基酸等。由於指紋凹凸不平,其微量物質的排列與指紋呈相同的圖案。因而只需檢測這些微量物質,就能顯示出指紋。
顯示指紋的方法通常有四種:
一、碘蒸氣法:用碘蒸氣熏,由於碘能溶解在指紋印上的油脂之中,而能顯示指紋。這種方法能檢測出數月之前的指紋。
二、硝酸銀溶液法:向指紋印上噴硝酸銀溶液,指紋印上的氯化鈉就會轉化成氯化銀不溶物。經過日光照射,氯化銀分解出銀細粒,就會象照相館片那樣顯示棕黑色的指紋,這是刑偵中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可檢測出更長時間之前的指紋。
三、有機顯色法:因指紋印中含有多種氨基酸成份,因此採用一種叫二氫茆三酮的試劑,利用它跟氨基酸反應產生紫色物質,就能檢測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出一、二年前的指紋。
四、激光檢測法:用激光照射指紋印顯示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測出長達五年前的指紋。
指紋檢查
試驗原理
碘受熱時會升華變成碘蒸氣。碘蒸氣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並形成棕色指紋印跡。
實驗用品
試管、橡膠塞、葯匙、酒精燈、剪刀、白紙。 碘。
實驗步驟
1.取一張干凈、光滑的白紙,剪成長約4 cm、寬不超過試管直徑的紙條,用手指在紙條上用力摁幾個手印。
2.用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試管中。把紙條懸於試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貼在管壁上),塞上橡膠塞。
3.把裝有碘的試管在酒精燈火焰上方微熱一下,待產生碘蒸氣後立即停止加熱,觀察紙條上的指紋印跡。
F. 求指紋顯現方法
指紋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明顯紋,就是目視即可見的紋路。如手沾油漆、血液、墨水等物品轉印
而成,通常都是印在指紋卡上成為基本資料;
第二類是成型紋,這是指在柔軟物質,如手接觸壓印在蠟燭、黏土上發現的指紋;
第三類是潛伏指紋,這類指紋是經身體自然分泌物如汗液,轉移形成的指紋紋路,
目視不易發現,是案發現場中最常見的指紋。潛伏指紋往往是手指先接觸到油脂、汗
液或塵埃後,再接觸到干凈的表面而留下,雖然肉眼無法看到這些指紋,但是經過特
別的方法及使用一些特別的化學試劑加以處理,即能顯現出這些潛伏的指紋。
鑒識人員最常接觸到的指紋是潛伏紋。如果指紋是留在金屬、塑膠、
玻璃、磁磚等非吸水性物品的表面,檢驗方法就比較容易。通常可以用粉末法,選擇
顏色對比大的粉末,撒在物品表面提取出完整的指紋;另一方法是磁粉法,以微細的
鐵粉顆粒,用磁鐵作為刷子,來回刷掃,顯現指紋。
如果指紋留在紙張、卡片、皮革、木頭等吸水性物品的表面,必須經過化學處理
才能在化驗室顯形。常用的化學法有:
碘熏法——即使用碘晶體加溫產生蒸氣,它與指紋殘留物的油脂產生反應後,便
會出現黃棕色的指紋,必須立即拍照或用化學方法固定;
寧海得林(Ninhydrin)法——將試劑噴在檢體上,與身體分泌物的氨基酸產生反
應後,會呈現出紫色的指紋;
硝酸銀法——硝酸銀溶液與潛伏指紋中的氨化鈉產生反應後,在陽光下會產生黑
色的指紋;
螢光試劑法——螢光氨與鄰苯二醛幾乎馬上與指紋殘留物的蛋白質或氨基酸作用,
產生高螢光性指紋,此試劑可以用在彩色物品的表面。
G. 如何顯現指紋
指紋是每個人的特徵,但是你在許多東西上留下的指紋並不會產生什麼明顯的痕跡。下面介紹一個很簡便的顯現指紋的實驗。
實驗材料和用具:凡士林或擦手油
實驗步驟:
1.在你的手指上塗一層極薄的凡士林或擦手油(注意,只要輕輕一抹就可以了)。
2.讓手指在一張白紙上壓一下,你的指紋就會留在這張白紙上。這時,你當然看不出紙上有什麼痕跡。
3.在一支乾燥的小試管中加入少量碘片,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即產生紫色的碘蒸氣。讓剛才那張按過指紋的白紙與碘蒸氣接觸,就會在白紙上顯現出你的指紋。
如果你找不到碘片,也可以用消毒用的碘酒來代替,但是加熱的時間要長一些,要等碘酒中的溶劑揮發以後,才能產生碘蒸氣使白紙顯現指紋。
做完實驗以後,你一定會問,指紋是怎樣顯現出來的呢?原來當你的手指上塗了一薄層凡士林以後,只在指紋的凸出處抹上了油,而在指紋的縫隙中是沒有油的。這樣,當你的手指壓在白紙上以後,紙上一部分吸上了油,而另一部分沒有吸油。如果用碘蒸氣薰紙,有油的地方是不會吸附碘蒸氣的,而沒有油的地方則會吸附碘蒸氣,於是正好顯現出你的手指的指紋。
為了做好這個實驗,也要注意兩點:
1.手指上抹的油不可太多,只要輕輕地抹一薄層就行,切不可在指紋的縫隙內也抹上油。
2.吸附在紙上的碘蒸氣不宜太多,只要能看到出現指紋就可以了。薰的時間太長了,碘的結晶會逐漸長大,反而會把指紋掩蓋起來。
H. 收集高中化學資料
耐心的看下去,希望對你有用
☆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准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中學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實驗:
熱KMnO4制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湧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葯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葯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後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10.紙上層析(不作要求)。
☆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後,再通過濃硫酸。
3.沉澱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採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採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採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實驗室里的葯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葯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葯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簽應向著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簽不應向里。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眼睛裡濺進了酸或鹼,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葯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於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隻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後,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里的液體的液面不要高於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後22例: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後裝葯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後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後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鹵元素時,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KI試紙)、H2S[用Pb(Ac)2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後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葯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後再混合。
10.配製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於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准液潤洗後再裝標准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後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時先等一二分鍾後再讀數;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鍾顏色不變後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流,後加熱CuO,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冷卻後再停止通H2。
14.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1cm~2cm後,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或先下後上,先左後右。
16.濃H2SO4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布擦乾,再用水沖洗,最後再塗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時,先水洗,後塗 NaHCO3溶液。
17.鹼液沾到皮膚上,先水洗後塗硼酸溶液。
18.酸(或鹼)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後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澱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Cu(OH)2懸濁液。
20.用pH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塗到試紙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准比色卡對比,定出pH。
21.配製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並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22.稱量葯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葯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葯品。加熱後的葯品,先冷卻,後稱量。
☆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斗,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的位置正確與否均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擬結合實驗和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圖,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於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於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凈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於兩者接觸,充分發生反應。
5.點燃H2、CH4等並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1/3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溫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製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並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面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HCl、NH3等易溶於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並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氣。
12.制Cl2、HCl、C2H4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於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於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並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溫處,並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中學化學中與「0」有關的實驗問題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0。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
☆鹽類水解的應用規律:
鹽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稱為鹽類的水解。
其一般規律是: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強不水解,兩弱更水解,越弱越水解。
那麼在哪些情況下考慮鹽的水解呢?
1.分析判斷鹽溶液酸鹼性時要考慮水解。
2.確定鹽溶液中的離子種類和濃度時要考慮鹽的水解。
如Na2S溶液中含有哪些離子,按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C(Na+ )>C(S2-)>C(OH-)>C(HS-)>C(H+)
或:C(Na+) +C(H+)=2C(S2-)+C(HS-)+C(OH-)
3.配製某些鹽溶液時要考慮鹽的水解
如配製FeCl3,SnCl4 ,Na2SiO3等鹽溶液時應分別將其溶解在相應的酸或鹼溶液中。
4.制備某些鹽時要考慮水解
Al2S3 ,MgS,Mg3N2 等物質極易與水作用,它們在溶液中不能穩定存在,所以製取這些物質時,不能用復分解反應的方法在溶液中製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備。
5.某些活潑金屬與強酸弱鹼溶液反應,要考慮水解
如Mg,Al,Zn等活潑金屬與NH4Cl,CuSO4 ,AlCl3 等溶液反應.
3Mg+2AlCl3 +6H2O=3MgCl2+2Al(OH)3↓+3H2↑
6.判斷中和滴定終點時溶液酸鹼性,選擇指示劑以及當pH=7時酸或鹼過量的判斷等問題時,應考慮到鹽的水解.
如CH3COOH與NaOH剛好反應時pH>7,若二者反應後溶液pH=7,則CH3COOH過量。
指示劑選擇的總原則是,所選擇指示劑的變色范圍應該與滴定後所得鹽溶液的pH值范圍相一致。即強酸與弱鹼互滴時應選擇甲基橙;弱酸與強鹼互滴時應選擇酚酞。
7.制備氫氧化鐵膠體時要考慮水解.
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8.分析鹽與鹽反應時要考慮水解。
兩種鹽溶液反應時應分三個步驟分析考慮:
(1)能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2)能否發生雙水解互促反應;
(3)以上兩反應均不發生,則考慮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
9.加熱蒸發和濃縮鹽溶液時,對最後殘留物的判斷應考慮鹽類的水解
(1)加熱濃縮不水解的鹽溶液時一般得原物質.
(2)加熱濃縮Na2CO3型的鹽溶液一般得原物質.
(3)加熱濃縮FeCl3 型的鹽溶液.最後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燒得Fe2O3 。
(4)加熱蒸干(NH4)2CO3或NH4HCO3 型的鹽溶液時,得不到固體.
(5)加熱蒸干Ca(HCO3)2型的鹽溶液時,最後得相應的正鹽.
(6)加熱Mg(HCO3)2、MgCO3 溶液最後得到Mg(OH)2 固體.
10.其它方面
(1)凈水劑的選擇: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凈水劑,應從水解的角度解釋。
(2)化肥的使用時應考慮水解。如草木灰不能與銨態氮肥混合使用。
(3)小蘇打片可治療胃酸過多。
(4)純鹼液可洗滌油污。
5)磨口試劑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試劑.
凡此種種,不一而舉。學習中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應用之。
☆五「同」辨析:
1.同位素 具有相同質子數和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氫有3種同位素: H、D、T。
2.同素異形體(又稱同素異性體) 由同種元素組成性質不同的單質,互稱同素異形體.如金剛石與石墨、C60 ,白磷與紅磷,O2與O3 ,正交硫與單斜硫。
3.同分異構體 具有相同的分子組成而結構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同分異構體的種類通常有碳鏈異構、位置異構、跨類異構(又稱官能團異構)、幾何異構(又稱順反異構)。
4.同系物 結構相似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 原子團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稱同系物。
5.同量物 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質。
I. 化學:碘酒可以顯現指紋,怎麼做謝謝
自製碘酒 鑒定指紋
你房間里自認為重要的的物品,是不是不希望別人亂翻亂動?假如有人違背你的意願,亂翻了你的諸如日記本一類的東西,而你想知道到底是誰乾的,你又該如何取證呢?下面就以你的日記本為例,利用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和化學原理來幫你破案。
取一粒碘,放入試管中,倒入少量的酒精,震盪後製成藍紫色的碘酒,將你認為翻動過的日記本的某一頁,對准裝有碘酒的試管口處,並用酒清燈在試管底部加熱,等到試管中出現紫色的蒸氣後,你將會發現一個十分明顯的棕色指紋漸漸出現在紙上,你再與設法得到的嫌疑者的指紋對照比較,你就基本可以判斷是誰動了你的日記本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每個人的手指上總會有油脂、礦物油和汗水,用手指翻動紙張時,指紋上的油脂、礦物油和汗水便留在紙面上,只不過是人的眼睛看不出來罷了。當我們將這張隱藏有指紋的紙放在盛有碘酒的試管口上方時,由於碘酒受熱後,酒精很快揮發,碘就開始升華,變成紫紅色的蒸氣。由於紙上指印中的油脂、礦物油都是有機溶劑,因此碘蒸氣上升到試管上以後就會溶解在這些油類中,於是就顯示出指紋了。這種方法能檢測出數月之前的指紋。
為什麼不直接給碘粒加熱,而是給碘酒加熱來得到碘蒸汽呢?碘粒在試管底部的分布是極為不均勻的,加熱時揮發出來的碘蒸汽濃度也會極為不均勻,導致顯示出來的指紋顏色也深淺不一。而碘酒中的溶質碘的分布是非常均勻的,酒精氣化揮發後,碘酒浸潤過的試管底部及內壁所分布的碘顆粒也就非常均勻了,從試管口處升華而出的碘蒸汽濃度自然也就非常均勻,這會讓我們得到清晰的指紋。關於用化學知識得到指紋的方法還有很多,後面將繼續介紹。
J. 手指為什麼能在物體上留下指紋又是用什麼東西把物體上的指紋顯出來
因為人的手指上有很多微細的毛孔,會分泌汗液、油脂等,且也有微生物生長在上面,它們共同作用下讓人的手與物體接觸時會留下一些印記,這就是我們所說指紋了。
罪犯作案時留下的指紋印是無法用肉眼看出的,但指紋印上總會留下手指表面化的微量物質,如油脂、鹽份和氨基酸等。由於指紋凹凸不平,其微量物質的排列與指紋呈相同的圖案。因而只需檢測這些微量物質,就能顯示出指紋。
顯示指紋的方法通常有四種:
一、碘蒸氣法:用碘蒸氣熏,由於碘能溶解在指紋印上的油脂之中,而能顯示指紋。這種方法能檢測出數月之前的指紋。
二、硝酸銀溶液法:向指紋印上噴硝酸銀溶液,指紋印上的氯化鈉就會轉化成氯化銀不溶物。經過日光照射,氯化銀分解出銀細粒,就會象照相館片那樣顯示棕黑色的指紋,這是刑偵中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可檢測出更長時間之前的指紋。
三、有機顯色法:因指紋印中含有多種氨基酸成份,因此採用一種叫二氫茆三酮的試劑,利用它跟氨基酸反應產生紫色物質,就能檢測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出一、二年前的指紋。
四、激光檢測法:用激光照射指紋印顯示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測出長達五年前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