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解 德軍88毫米flak18型號炮 半自動炮閂原理 和自動供彈裝置原理
二戰德軍88高炮自動裝彈裝置是什麼樣子其實就是半自動炮閂。新型半自動炮閂,在炮管的復進動作結束時,炮閂會自動開啟,彈出空彈殼後將撞針彈簧收縮至待擊發位置。Flak 18型的射速非常快,在熟練炮手操作下可達15-20發/分。
克虜伯公司的設計者們預見到,由於轟炸機飛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高,高射炮兵必須打出連發炮彈才有機會擊中目標。所以,他們給」88「裝備了一種彈簧裝置,這種彈簧裝置在大炮產生後坐力時會打開炮閂、彈出炮管,然後可以裝入新的炮彈;裝炮手只需把炮彈放在裝炮架上。
② 自動輕武器連續射擊,拋彈殼利用的是什麼原理
利用擊發時子彈產生的推力,將復進機推動(也就是激發裝置),將槍機推到擬擊發位置,同時利用彈匣(或者彈倉)中的彈簧向上拋出彈殼半自動和自動之間的區別其實就在於是否可以連發,56半隻能一槍一發(一扣扳機擊出一發),81自動步可以短點或者長點(一擊法擊出3到8發)
③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子彈殼怎麼自動蹦出來
火葯燃氣剩餘壓力退膛,抽殼鉤、拋殼挺彈出葯筒
④ 槍是怎麼退彈殼的
在彈夾上面槍機的位置有一個拋殼口,
當槍機擊發子彈時,槍機(連發自動後退,單發手動後退)後退,彈殼從拋殼口彈出
一般槍支拋殼口向右邊開口
特殊槍支除外
⑤ 炮彈是怎麼發射出去的呢炮彈的殺傷原理是什麼呢
牽拉式火炮是這樣發射的:首先會有牽引車將炮拉入炮陣地,將炮下架,把炮成戰斗式(就是把炮後面二個架子分開固定)。然後聽指揮員下口今裝定諸元(也就是各種數據如距離等)。當聽到裝填炮彈時裝填手將一發榴炮炮彈裝入炮膛,關閉彈門。當聽到放的口今後炮手拉炮閂拉索,擊針擊發炮彈底火,彈頭出去,彈殼自動退出來,整個發射過程就是這樣。 自行火炮是就拿我國05式自行榴彈炮來說:PLZ-05自行榴彈炮採用了俄羅斯2C一19 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自動裝填技術。俄羅斯2C-19自行加榴炮的裝填自動化程度較高。彈丸由自動彈丸裝填機裝填。彈丸貯存架的設計獨特,可將各種不同種類的彈丸放在貯存架內。裝填控制系統可以自動從貯存架內搜尋發射所需要的彈種,也可根據要求調整炮彈數量,並控制整個裝填過程。一個活動的裝彈盤可使火炮在任何方向和高低射角下以最高射速射擊,而無需使火炮返回到裝填位置。發射裝葯由半自動裝填,空葯筒自動退出,從而減少有害氣體的含量,使裝填手操作方便、安全。值得一提的是,2C一19的炮塔後部右側有一個彈丸傳送裝置;左側有一個發射裝葯傳送裝置,這就縮短了彈丸和發射裝葯的裝填時間,並可直接從發射車外補給彈葯而不用消耗車載彈葯。在火炮為非戰斗狀態時,彈丸傳送裝置折疊,並固定在炮塔上。而發射裝葯傳送裝置則折疊在炮塔內。該炮可進行間瞄射擊和直瞄射擊(包括在山地條件下和污染環境中進行直瞄射擊)。由於採用了自動裝填系統,2C一19自行加榴炮的射速也相當高,最大射速可達8發/分。
⑥ 大炮開炮後,為什麼有炮彈退出來
你說得對呀!既然知道退出來的是一個「空的炮彈彈殼」,怎麼說「炮彈沒有被打出去」呢?你沒看見裝進去時是有個尖尖的彈頭的嗎?炮彈的結構是這樣的:一個空心的彈殼裡面裝滿了火葯,這火葯是用來把彈頭推出去的。彈殼前面裝了個彈頭。這彈頭飛出去落地後就會爆炸。那麼一開炮,彈殼里的火葯爆發把彈頭推出後,空彈殼當然還是留在炮筒里。一開後門這彈殼就掉出來了。
⑦ 炮閂是什麼
因為現代火炮裝填炮彈是從炮管後面裝彈的(老式是前裝彈的後沒有炮閂),為了方便退彈殼和火葯氣體的外泄和後座力,於是就產生了炮閂(就是擋火炮後管的裝置系統)。現代火炮的炮閂按結構分為楔式與螺式兩類。按自動化程度分為自動、半自動和非自動3類
⑧ 火炮射擊後拉開炮栓後彈殼是怎麼自動退出來的 我看一些關於二戰的影片、游戲里,火炮直射時,開火後
炮閂上面有抽殼鉤,非連射的炮彈一般都是凸緣葯筒,火炮後座時順便頂一下就退膛了,打開炮閂借著重力就溜出來了。
⑨ 槍在射擊完後為啥要退彈殼槍究竟是靠什麼殺傷敵人
簡單說,射擊後自動退彈殼是為下一發子彈騰出位置,進入下一個動作循環
槍的殺傷力主要來自於子彈內火葯燃燒產生的化學能轉化為彈頭的動能,在和目標解除的瞬間將巨大的動量轉化為沖量然後對目標造成殺傷
⑩ 解放戰爭時期的一種大炮,每發射一次炮管就往回縮一下。
當時解放軍還有大量繳獲自國民黨部隊的美製M1系列155mm榴彈炮和M101系列105mm榴彈炮。
M1型155毫米牽引榴彈炮。其全長7。5米、寬2。4米,高2米,重5。8噸,採用液壓氣動式制退。炮管長3。77米(23倍身管口徑),內有48根堂線,最大射速為4發/分。採用比較老式的斷隔螺式炮 和塑形緊塞具,其優點在於重量較輕,塑形緊具結合在炮 內,不需要使用葯筒,而直接使用較輕的葯包,但結構復雜,對工藝要求較高,最大射速受影響。
M101系列105mm榴彈炮身長2574毫米,初速198~472米/秒,最大射程11.11千米。高低射界-5°~+65°,方向射界左右各23°,火炮重192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