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凝固點降低法測摩爾質量中,為什麼會產生過冷現象,如何控制過冷溫度
【目的要求】
1. 測定水的凝固點降低值,計算尿素(或蔗糖)的摩爾質量。
2. 掌握溶液凝固點的測定技術,並加深對稀溶液依數性質的理解。
3. 掌握精密數字溫度(溫差)測量儀的使用方法。
【實驗原理】
當稀溶液凝固析出純固體溶劑時,則溶液的凝固點低於純溶劑的凝固點,其降低值與溶液的質量摩爾濃度成正比。即
ΔTf =Tf* - Tf = Kf mB (1)
式中,ΔTf 為凝固點降低值;Tf*為純溶劑的凝固點;Tf為溶液的凝固點;mB為溶液中溶質B的質量摩爾濃度;Kf為溶劑的質量摩爾凝固點降低常數,它的數值僅與溶劑的性質有關。
若稱取一定量的溶質WB(g)和溶劑WA(g),配成稀溶液,則此溶液的質量摩爾濃度為
m= ×10-3
式中,MB為溶質的摩爾質量。將該式代入(1)式,整理得: 內容來自Lab211.cn
MB=Kf ×10-3 (2) Lab211.cn
若已知某溶劑的凝固點降低常數Kf值,通過實驗測定此溶液的凝固點降低值ΔTf,即可根據(2)式計算溶質的摩爾質量MB。
顯然,全部實驗操作歸結為凝固點的精確測量。其方法是:將溶液逐漸冷卻成為過冷溶液,然後通過攪拌或加入晶種促使溶劑結晶,放出的凝固熱使體系溫度回升,當放熱與散熱達到平衡時,溫度不再改變,此固液兩相平衡共存的溫度,即為溶液的凝固點。本實驗測純溶劑與溶液凝固點之差,由於差值較小,所以測溫採用精密數字溫度(溫差)測量儀。
從相律看,溶劑與溶液的冷卻曲線形狀不同。對純溶劑兩相共存時,自由度f *=1-2+1=0,冷卻曲線形狀如圖2-10-1(1)所示,水平線段對應著純溶劑的凝固點。對溶液兩相共存時,自由度f *=2-2+1=1,溫度仍可下降,但由於溶劑凝固時放出凝固熱而使溫度回升,並且回升到最高點又開始下降,其冷卻曲線如圖2-10-1(2)所示,所以不出現水平線段。由於溶劑析出後,剩餘溶液濃度逐漸增大,溶液的凝固點也要逐漸下降,在冷卻曲線上得不到溫度不變的水平線段。如果溶液的過冷程度不大,可以將溫度回升的最高值作為溶液的凝固點;若過冷程度太大,則回升的最高溫度不是原濃度溶液的凝固點,嚴格的做法應作冷卻曲線,並按圖2-10-1(2)中所示的方法加以校正。
圖2-10-1 溶劑與溶液的冷卻曲線
【儀器試劑】
凝固點測定儀1套;精密數字溫度(溫差)測量儀(0.001℃) 1台;分析天平1台;普通溫度計(0~50℃,1支);壓片機1台;移液管(50mL,1支)。 內容來自Lab211.cn
尿素(A.R.);蔗糖(A.R.);粗鹽;冰。
圖2-10-2 凝固點降低實驗裝置 Lab211.cn
1-精密數字溫差測量儀;2-內管攪棒;3-投料支管; 4-凝固點管;5-空氣套管; 6-寒劑攪棒;7-冰槽; 8-溫度計
【實驗步驟】
1. 調節精密數字溫度(溫差)測量儀 本文來自高校實驗室
按照精密數字溫度(溫差)測量儀的調節方法調節測量儀,並請參閱第一篇第一章溫度的測量與控制。
2. 調節寒劑的溫度
取適量粗鹽與冰水混合,使寒劑溫度為-2~-3℃,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攪拌並不斷補充碎冰,使寒劑保持此溫度。
3. 溶劑凝固點的測定
儀器裝置如圖2-10-2所示。用移液管向清潔、乾燥的凝固點管內加入30mL純水,並記下水的溫度,插入調節好的精密數字溫度(溫差)測量儀的溫度感測器,且拉動攪拌同時應避免碰壁及產生摩擦。
先將盛水的凝固點管直接插入寒劑中,上下移動攪棒(勿拉過液面,約每秒鍾一次)。使水的溫度逐漸降低,當過冷到水冰點以後,
圖2-10-2 凝固點降低實驗裝置
1-精密數字溫差測量儀;2-內管攪棒;3-投料支管; 4-凝固點管;5-空氣套管; 6-寒劑攪棒;7-冰槽; 8-溫度計。
要快速攪拌(以攪棒下端擦管底),幅度要盡可能的小,待溫度回升後,恢復原來的攪拌,同時注意觀察溫差測量儀的數字變化,直到溫度回升穩定為止,此溫度即為水的近似凝固點。
取出凝固點管,用手捂住管壁片刻,同時不斷攪拌,使管中固體全部熔化,將凝固點管放在空氣套管中,緩慢攪拌,使溫度逐漸降低,當溫度降至近0.7℃時,自支管加入少量晶種,並快速攪拌(在液體上部),待溫度回升後,再改為緩慢攪拌。直到溫度回升到穩定為止,重復測定三次,每次之差不超過0.006℃,三次平均值作為純水的凝固點。 本文來自高校實驗室,www.Lab211.cn
4. 溶液凝固點的測定
取出凝固點管,如前將管中冰溶化,用壓片機將尿素(或蔗糖)壓成片,用分析天平精確稱重(約0.48g),其質量約使凝固點下降0.3℃,自凝固點管的支管加入樣品,待全部溶解後,測定溶液的凝固點。測定方法與純水的相同,先測近似的凝固點,再精確測定,但溶液凝固點是取回升後所達到的最高溫度。重復三次,取平均值。
【注意事項】
- 攪拌速度的控制是做好本實驗的關鍵,每次測定應按要求的速度攪拌,並且測溶劑與溶液凝固點時攪拌條件要完全一致;此外,准確讀取溫度也是實驗的關鍵所在,應讀准至小數點後第三位。
- 寒劑溫度對實驗結果也有很大影響,過高會導致冷卻太慢,過低則測不出正確的凝固點。
- 純水過冷度約0.7~1℃(視攪拌快慢),為了減少過冷度,可加入少量晶種,每次加入晶種大小應盡量一致。 Lab211.cn
【數據處理】
1. 由水的密度,計算所取水的質量WA。
2. 由所得數據計算尿素(或蔗糖)的摩爾質量,並計算與理論值的相對誤差。
思 考 題
1. 為什麼要先測近似凝固點?
2. 根據什麼原則考慮加入溶質的量?太多或太少影響如何?
3. 為什麼會產生過冷現象?如何控制過冷程度? 本文來自高校實驗室
4. 為什麼測定溶劑的凝固點時,過冷程度大一些對測定結果影響不大,而測定溶液凝固點時卻必須盡量減少過冷現象? 本文來自高校實驗室 www.Lab211.cn
5. 在冷卻過程中,冷凍管內固液相之間和寒劑之間,有哪些熱交換?它們對凝固點的測定有何影響?
【討論】
1. 理論上,在恆壓下對單組分體系只要兩相平衡共存就可以達到凝固點;但實際上只有固相充分分散到液相中,也就是固液兩相的接觸面相當大時,平衡才能達到。例如將冷凍管放到冰浴後溫度不斷降低,達到凝固點後,由於固相是逐漸析出的,當凝固熱放出速度小於冷卻速度時,溫度還可能不斷下降,因而使凝固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因此採用過冷法先使液體過冷,然後突然攪拌,促使晶核產生,很快固相會驟然析出形成大量的微小結晶,這就保證了兩相的充分接觸;與此同時液體的溫度也因為凝固熱的放出開始回升,一直達到凝固點,保持一會兒恆定溫度,然後又開始下降。
2. 液體在逐漸冷卻過程中,當溫度達到或稍低於其凝固點時,由於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結晶並不析出,這就是過冷現象。在冷卻過程中,如稍有過冷現象是合乎要求的,但過冷太厲害或寒劑溫度過低,則凝固熱抵償不了散熱,此時溫度不能回升到凝固點,在溫度低於凝固點時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確的凝固點。因此,實驗操作中必須注意掌握體系的過冷程度。
3. 當溶質在溶液中有離解、締合、溶劑化和絡合物生成等情況存在時,會影響溶質在溶劑中的表觀摩爾質量。因此為獲得比較准確的摩爾質量數據,常用外推法,即以公式(2)計算得到的分子量為縱坐標,以溶液濃度為橫坐標作圖,外推至濃度為零而求得較准確的摩爾質量數據。
希望對你有幫助。
B. 物理好的進
沒有特別合適你的!你看看這里有沒有你需要的。
2005年試題匯編―――機械能和熱能
一、填空題
1.(05年北京西城區)在四沖程內燃機的工作過程中, 沖程將內能轉化成機械能。
2.(05年蘇州)在汽油機工作的四個沖程中,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________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___________沖程.
3.(05年無錫)冬天在室外用雙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對著手呵氣均可使手發熱,前者是通過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內能;後者是通過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內能。
4.(05年北京西城區)酒精的熱值是3×107J/kg,若要獲得9×107J的熱量,至少需要燃燒 kg的酒精。
5.(05年淮安金湖)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因強烈地震引發海嘯,破壞力極強的海浪所到之處樹倒房塌,連距震源4000km遠的非洲索馬里也遭到海嘯的襲擊,損失慘重.這是因為洶涌的海浪具有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是 (填「化學能」、「機械能」或「電能」);若海嘯激起的海浪以800km/h的平均速度向外傳播,那麼經過 h,就可以從震源到達索馬里.
6.(05貴陽實驗區)如圖3所示,汽油機正處於 沖程。
7.(05年南通)炮彈里火葯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炸開彈殼後溫度降低,是用_______的方法減少了氣體的內能.食物放進冰箱後溫度降低,是用________的方法減少了食物的內能.
8.(05蕪湖課改區)夏天,水泥馬路的溫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這是由於 .為此,市政部門經常派出灑水車向路面灑水降溫,這是利用了 的道理。若某輛灑水車灑水時做勻速直線運動,則車的牽引力 (選填「> 」、「< 」或「= 」 ) 車所受的摩擦力,灑水車的動能將 (選埃「增大」、「減小」或「不變」)。
9.(05年蘇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轎車已逐步進入我國普通百姓家中. 已知某國產驕車每行駛100km消耗8L汽油(1L=10-3m3),汽油的密度為0.71×103kg/m3、熱值為4.6×l07J/kg.則
(1)10kg汽油完全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是_________J.
(2)該汽車行駛100km消耗的汽油的質量是________kg.
(3)當該汽車以50kW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時,它所受到的阻力等於________N.
10.(05德陽課改區)質量為2kg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溫度升高5℃,水吸收的熱量為 J。這是通過 的方法改變了水的內能。(C水=4.2×103J/kg•℃)
11.(05年無錫)以同樣速度行駛的大卡車和小轎車, 的動能大,所以在同樣的道路上,不同車型的限制車速是不同的,大卡車的最大行駛速度應比小轎車 (填「大」或「小」)
12.(05年宿遷)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用同種物質製成兩個質量不等的物體,其比熱容 (填「相同」或「不同」)。質量均為1kg的銅塊 [ c銅 = 3.9×102 J / (kg•℃ ) ] 和鉛塊 [ c鉛 = 1.3×102 J / ( kg•℃ ) ] ,如吸收了相等的熱量,則銅塊與鉛塊升高的溫度之比為 ∶ ;若銅塊溫度升高了100℃,則它吸收了 J的熱。
13.(05年揚州課改區)汽車在勻速爬坡的過程中,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14.(05年北京)木炭的熱值是3.4x107J/kg ,完全然燒500g木炭,能放出 J的熱量。柴油機是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熱機。已知某型號柴油機的效率為η,柴油的熱值為q。將質量為m的柴油完全燃燒,能放出的熱量Q=______________,這些熱量通過該柴油機的轉化對外所做的有用功W=_______________.
15.(05年襄樊)質量為0.5kg的水,溫度從 60℃降至40℃,會放出______J的熱量。若將這部分熱量全部被初溫為10℃、質量為0.7kg的酒精吸收,則酒精的溫度將上升______℃。[酒精的比熱容為2.4×103J/(kg•℃),水的比熱容為 4.2 ×103J/(kg•℃)]
16.(05年金華)牛奶最好在低溫環境中存放,否則和容易變質,一隻紙盒內裝有0.25千克的牛奶,放入電冰箱前的溫度為25℃;放入電冰箱的冷藏室後,牛奶的溫度降低到5℃,已知牛奶的比熱為4.0×10焦/(千克•℃)。在這過程中,牛奶放出的熱量為 焦耳。
17.(05梅州)熱機是將內能轉化成 能的機器;熱機一個工作循環由 個沖程組成,其中圖1所示是熱機的 沖程。
18.(05上海)白天,太陽能熱水器中水的溫度升高,水的內能______________(選填「減少」、「不變」或「增加」),這是通過______________的方法改變了它的內能。
19.(05年長沙)太陽能熱水器具有安全、節能、經濟和環保等優點,當它吸收太陽能後,水的溫度將會________。某太陽能熱水器盛有l00kg的水,若水溫由20℃升高到70℃,則水箱里的水吸收了________J的熱量〔C水=4.2×103J/(Kg• ℃)〕
20.(05廣東)酒精的比熱容是2.4×103_____________(填單位), 1kg的酒精溫度由20℃升高到21℃吸收的熱量是_____________J. 1kg的酒精溫度由61℃降低到60℃放出的熱量是_____________J.
二、選擇題
1.(05年北京西城區)下列事例中,用做功方法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 ]
A.酒精塗在手上覺得涼 B.冬天曬太陽,人感到暖和
C.鋸木頭時,鋸條會發燙 D.燒紅的鐵塊溫度逐漸降低
2.(05年北京西城區)上緊發條的玩具車在水平桌面上開始跑動時 [ ]
A.彈性勢能減小,動能增大 B.彈性勢能增大,動能減小
C.彈性勢能不變,動能減小 D.彈性勢能減小,動能不變
3.(05年北京西城區)銅的比熱容是鉛的比熱容的3倍。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鉛塊,若它們升高的溫度之比為1∶2,則它們吸熱之比為 [ ]
A.2∶3 B.3∶2 C.6∶1 D.1∶6
4.(05年長沙)現代火箭用液態氫作燃料,是因為它具有[ ]
A.較大的比熱 B.較低的沸點 C.較大的熱值 D.較高的凝固點
5.(05年長沙)蘋果從樹上加速下落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它的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B.它的重力勢能減少,動能減小
C.它的重力勢能減少,動能不變 D.它的重力勢能不變,動能不變
6.「(05年佛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返航,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當飛船減速著陸時,航天英雄楊利偉的 [ ]
A.動能增加,重力勢能減少 B.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少
C.動能減少,重力勢能不變 D.動能減少,重力勢能減少
7.(05高要) 「跳遠」是一項常見的體育運動。跳遠運動員在比賽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離後才起跳,這樣做 [ ]
A.增大了跑遠運動員的慣性 B.減小了跳遠運動員的慣性
C.增大了跳遠運動員的動能 D.減小了跳遠運動員的動能
8. (05桂林)在興安「樂滿地主題樂園」里有個極刺激的游樂項目:蹦極。游樂者繫上彈性牽索從高處跳下,利用牽索產生的彈力作用使自己在空中幾番升降後靜止。那麼游樂者在其中的下降過程中 [ ]
A.重力勢能一直在減小 B.動能一直在增大
C.重力勢能一直在增大 D.機械能保持不變
9.(05梅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神舟五號」從地面加速升空的過程中,動能增大,勢能增大,機械能不變
B.「神舟五號」在飛行過程中,若以「神舟五號」為參照物,則坐在艙內的楊利偉是靜止的
C.用壓力鍋煮稀飯能節省時間,最主要原因是壓力鍋內氣體壓強較大
D.通風條件越好,供氧越充足,燃料的熱值就越大
10.(05紹興)蹦床運動是運動員從蹦床彈向空中表演技巧動作的一項體育活動。當運動員離開蹦床彈向空中的過程中,運動員具有的[ ]
A.動能增加,勢能減少 B.動能增加,勢能增加
C.動能減少,動能減少 D.動能減少,勢能增加
11.(05十堰)2004年12月底,印度洋海底發生強烈地震,引發的海嘯破壞性極強,造成幾十萬人死亡和無數財產損失……海嘯之所以有這樣大的破壞性,是因為海嘯具有很大的[ ]
A .內能 B .重力勢能 C .彈性勢能 D.機械能
12.(05十堰)在使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時,當用力向下壓活塞,對於筒內的氣體來說,可以增大的物理量是:[ ]
A .體積 B .熱量 C .內能 D .質量
13.(05年揚州)下列事例中,屬於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 ]
A.用大氣筒打氣,氣筒壁發熱 B.內燃機做功沖程中,燃氣對外做功
C.冬天對手哈氣,手的溫度升高 D.鋸木頭時,鋸條發熱
14.(05年鎮江)下列四種現象中,只發生能的轉移而不發生能的轉化的過程是 [ ]
A.冬天,用手摸戶外的金屬桿時手感覺到冷 B.閉合開關後,燈泡發光
C.燒水時,水蒸氣頂起壺蓋 D.給電動自行車的蓄電池充電
15.(05年北京).在下列過程中.利用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
A .鑽木取火 B .用鋸鋸木板,鋸條發熱
C .用熱水袋取暖 D .兩手互相搓搓.覺得暖和
16.(05年大連)內燃機在做功沖程中,高溫氣體迅速膨脹而做功,此時氣體的溫度和內能變化的情況是[ ]
A.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B.溫度不變,內能不變
C.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D.溫度降低,內能增大
17.(05年大連)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皮球,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時將甲球豎直向上拋出、將乙球豎直向下拋出,兩球在地面上反復彈跳。運動中不計空氣阻力,與地面碰撞時不計能量損失。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球在空中下降時,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 B.拋出時刻,甲球的動能大於乙球的動能
C.任何時刻,兩球的機械能都相等 D.甲球的最大重力勢能大於乙球的最大重力勢能
18.(05南寧課改區)圖10所示,小球由靜止從軌道最高處的A點滾下到最低處B點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球在A點時只有動能,沒有重力勢能
B.小球在A點時只有重力勢能,沒有動能
C.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D.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機械能增加
19.(05宜昌課改區)小孩在盪鞦韆游戲中,從最低處盪到最高處.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正確的是[ ]
A.動能增大,重力勢能增大 B.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
C.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大 D.動能不變,重力勢能不變
20.(05年襄樊)為了使快速降落的「神舟」五號返回艙安全著陸,返回艙在距離地面幾米處,向下迅速噴出高溫高壓氣體。從開始噴氣到安全著陸,返回艙的[ ]
A.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少,機械能不變
B.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少,機械能減少
C.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加,機械能不變
D.動能減小,重力勢能減少,機械能減少
21.(05年天津)一個小朋友從滑梯上勻速滑下來的過程中,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 ]
A、動能減小,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
B、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減小
C、動能不變,重力勢力減小,機械能減小
D、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不變
22.(05高要) 「跳遠」是一項常見的體育運動。跳遠運動員在比賽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離後才起跳,這樣做 [ ]
A.增大了跑遠運動員的慣性 B.減小了跳遠運動員的慣性
C.增大了跳遠運動員的動能 D.減小了跳遠運動員的動能
23.(05年淮安金湖)炎熱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時感覺涼爽,而當人赤腳走在沙土上時卻感到燙腳.這主要是因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熱量 B.內能 C.比熱容 D.密度
24.(05台州)小明分別沿三條路徑滑到地面(如圖所示),在不考慮空氣 阻力和摩擦的情況下,滑到地面時速度最大的路徑是[ ]
A.1 B.2 c.3 D.都一樣
25.(05年宿遷)通過內能、熱機內容的學習,可知:[ ]
A.物體運動的動能和所有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B.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
C.在熱機的一個工作循環中,燃氣做功四次
D.在做功沖程中,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26.(05河北課改區)下列關於熱機和環境保護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熱機的大量使用會造成環境污染
B 所有的熱機都是用汽油作燃料
C 汽車排出的尾氣 都是有毒氣體
D 熱機所產生的雜訊,可以被熱機上的消聲器完全消除
27.(05河北課改區)對以下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 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過一會兒外壁出現了小水--蒸氣凝華
B 烈日下,在海邊玩耍常感覺沙子比水燙--二沙子的比熱容比水大
C 兩杯質量相同的熱水和冷水,往其中各加一塊糖,過一會兒品嘗,熱水較甜--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D 冬天,握握手感覺暖和一一熱傳遞改變了物體的內能
28.(05重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蘿卜放在泡菜壇里會變咸,這個現象說明分子是運動的
B、兩塊表面干凈的鉛塊壓緊後會結合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
C、鋸木頭時鋸條會發熱,這是通過熱傳遞使鋸條的內能發生了改變
D、太陽能熱水器是通過做功把光能轉化為內能的
29.(05重慶)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後,關於它的說法下列正確的是[ ]
A、它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 B、它的比熱容變為原來的一半
C、它的熱值變為原來的一半 D、它的質量變為原來的一半
30.(05重慶)關於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B、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C、0℃的冰塊,內能一定為零 D、溫度相同的兩物體間不會發生熱傳遞
31.(05年宿遷)如圖,小剛對子彈擊穿木板靶心前後,子彈能量變化的問題進行思考。有如下四點看法:[ ]
⑴、動能減少,是因為有部分機械能轉化成內能
⑵、動能減少,是因為子彈的機械能增加了
⑶、動能減少,是因為子彈克服摩擦做了功
⑷、子彈的機械能不變
你認為他的看法中,正確的有幾點:
A.1點 B.2點 C.3點 D.4點
32.(05武漢)如圖1所示,小孩從不太陡的滑梯上滑下的過程中,臀部有灼熱的感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動能一定越來越大
B、重力勢能一定越來越小
C、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
D、以上說法都不對
33.(05武漢)下面關於分子動理論和物體內能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鋼水冷卻,溫度降低,內能一定不減少
B、壓在一起的鉛片和金片幾年後剖開,切面互相滲透,屬於擴散現象
C、冬天用熱水袋取暖,人體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
D、和平號空間退役後墜入大氣層與空氣摩擦生熱,是用熱傳遞方法改變物體內能
34.(05年揚州副卷)如圖所示,一個大口的厚玻璃瓶內裝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緊,通過塞子的孔往瓶內打氣到一定的時候瓶塞會跳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當瓶塞跳起後,瓶內空氣體積變大壓強變大
B.瓶塞跳起是由於瓶內空氣壓強大於大氣壓強
C.當瓶塞跳起後,瓶內空氣溫度升高
D.實驗過程中,瓶口出現的白氣是瓶中的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氣
35. (05年無錫)小明閱讀了下表後,得出了一些結論,其中錯誤的是[ ]
幾種物質的比熱容c/[J•(㎏•℃)-1]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冰 2.1×103 銅 0.39×103
煤油 2.1×103 鉛 0.13×103
水銀 0.14×103 砂石 0.92×103
A、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比內陸地區小
B、同種在不同狀態下,其比熱容不同
C、質量相等的銅塊和鉛塊,升高相同的溫度,銅塊吸熱多
D、液體的比熱容都比固體大
36.(05年常州)如圖所示為內燃機工作時的某沖程示意圖,該沖程是[ ]
A.吸氣沖程 B.壓縮沖程
C.做功沖程 D.排氣沖程
37.(05年常州)跳傘運動員跳出飛機艙門,打開降落傘前他下降的速度越來越大, 這一過程運動員的[ ]
A.動能增大,重力勢能增大 B.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
C.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 D.動能減小,重力勢能減小
38.(05年連雲港)關於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過程有以下幾種說法[ ]
①在做功沖程中,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②在做功沖程中,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③只有做功沖程是燃氣對外做功
④汽油機和柴油機的點火方式相同
以上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②③④
39.(05年南通)如圖4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桿,在小明將蹦蹦桿中的彈簧向下壓縮的過程中,小明的重力勢能、彈簧的彈性勢能的變化是[ ]
A.重力勢能減小,彈性勢能增大
B.重力勢能增大,彈性勢能增大
c.重力勢能減小,彈性勢能減小
D.重力勢能增大,彈性勢能減小
40.(05年鹽城)下述各種現象中,屬於熱傳遞改變內能的是[ ]
A.鋸條鋸木頭,鋸條發燙 B.擦劃火柴,火柴頭著火
C.冬天對著手呵氣,手變暖 D.電流通過導體,導體會發熱
三、實驗、探究題
1.(05蕪湖課改區)牛頓曾研究過這樣一個問題:他發現人擲出去的石頭總會偏離擲出方向落回地面,於是牛頓提出了一個「大炮」的設想,圖12 是他畫的「大炮」草圖——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隻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將炮彈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彈落地點就離山腳越遠。他推想:當射出速度足夠大時,炮彈將會如何運動呢?牛頓通過科學的推理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著名的「牛頓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頓實際也用到了理想實驗的研究方法。
( l )研究中牛頓基於的可靠事實是
(2)根據以上資料和牛頓的「大炮」草圖,推測牛頓當年的重要結論是
。如今,牛頓當年的推測已變成了現實,人們應用他的推論,利用現代科技製成了 。
2.(05武漢)圖13甲是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靜止滾下,打到同一個木塊上。圖乙是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滾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請回答以下問題:
(1)設計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鋼球動能的大小與 的關系;設計乙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運動的鋼球速度減小的快慢與所受 的關系。
(2)甲實驗是通過木塊被推動 的大小,說明鋼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從而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乙試驗是通過鋼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遠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況下,運動的物體如果 ,將永遠作勻速直線運動。
(3)兩個實驗都涉及到同一種物理方法,叫 。
3.(05年揚州副卷)現代社會汽車大量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車不能立即停止。司機從看到情況到肌肉動作操縱制動器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汽車前進的距離叫反應距離。從操縱制動器剎車到車停下來,汽車前進的距離叫制動距離。下面是一個機警的司機駕駛一輛保養得很好的汽車在乾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
速度/(Km/h) 反應距離/m 制動距離/m
40 7 15
50 9 22
60 11 31
80 15 49
100 19 73
為了安全行車,根據上表中的數據,請你對司機朋友提三點建議: ,
, 。
4.(05年揚州副卷)由於怕飯菜太燙,來不及冷卻而影響小明的早餐,媽媽總是很早就起床了。為了讓媽媽多睡一會兒,小明就想找到一種讓物體快速冷卻的方法。為此小明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媽媽是把飯菜放在空氣中冷卻的,而廚房中適合用來冷卻的另一種物質就是水。水和空氣哪個的導熱性能好呢?為此小明用兩個相同的牛奶瓶,都裝入熱牛奶,一個放在溫度與室溫相同的水中,另一個就放在空氣中,為了盡量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他把兩個瓶都用木塊墊起來,放在同一個桌面上.如圖所示.實驗時他每隔一定的時間記錄一次甲、乙兩溫度計的示數,得到的數據如下表:
時間/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數/℃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數/℃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對甲、乙兩個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們哪些量相同? ;
(2)小明通過實驗,得到的正確結論是什麼? ;
(3)進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數,小明又發現,在冷卻過程中,牛奶冷卻的快慢前後並不
一致,是越來越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卻速度」(用字母V代表)來定量表示冷卻的快慢程度,請你給物理量下個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冷卻速率。
(1) 小明又仔細分析了冷卻速度變小的原因,認識到這是因為牛奶冷卻的快慢還會受到________的影響。
(5)根據(4)中的分析,小明終於找到了
一個用水使物體快速冷卻的辦法,並且舉一反三,明白了工業生產中使用流水噴淋法冷卻高溫物體的好處: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05年常州)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燃氣等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使全球溫室效應加劇.許多科學家認為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陽湖中學科技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氣體和空氣在相同光照情況下升溫的快慢.
(一)活動步驟
(1)選兩只 (相同/不同)的透明廣口玻璃瓶,並在用來密封廣口玻璃瓶口的木塞中間各鑽一小孔.
(2)在化學實驗室用稀鹽酸和石灰石製取二氧化碳氣體.
(3)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把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人廣口
玻璃瓶.用這種方法傾倒二氧化碳氣體所應用的物理知識是:
。
(4)將裝有二氧化碳氣體和裝有空氣的兩只廣口玻璃瓶都蓋上木塞,並在木塞中間的小孔中各插入 .
(5)將兩只廣口玻璃瓶放人冰箱冷藏室一段時間,使兩瓶氣體的 相同.
(6)從冰箱中取出兩只廣口玻璃瓶,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
(7)每隔3min觀察並記錄數據(持續觀察30min).
(二)請你在下面空白處設計一個供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
(三)交流
(8)溫室效應將導致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從而造成海平面上升、熱帶風暴頻發等一系列氣象災害,人類已認識到溫室效應加劇的危害,正在制定國際公約以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請你提出一個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合理化建議:
6.(05濟南課改區)小軍同學通過高倍望遠鏡觀察月亮,發現月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圖12所示。這是由於流星在太空中運行到靠近月球時,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墜落到月面,與月面發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
小軍同學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與流星的質量、體積及下落的高度有關。
於是,他設計了一個用一隻鋪滿厚厚的細沙的盤子和幾個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進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擬實驗,如圖13所示。經過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實驗序號 質量m/g 體積V/cm3 下落高度h/cm 坑的深度 d / 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請你分析實驗數據,並回答下列問題:
⑴ 由1、2、3三組數據可得:「月坑」的深度與流星的_____________有關。
⑵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組數據可得:「月坑」的深度與流星的質量有關。
⑶ 「月坑」的深度還與流星的體積有關:體積越大,「月坑」的深度____________。
⑷ 請你結合小軍的研究過程就「影響月坑深度的因素」問題提出另外一個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5年南通)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微波爐是現代家庭中的烹飪工具.接通電源後微波爐內的磁控管能產生頻率很高波長很短的電磁波,故稱為微波.微波有以下重要特性:(1)微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微波遇到金屬物體,會像光遇到鏡子一樣地發生反射.(2)微波遇到絕緣材料,如玻璃、塑料等,會像光透過玻璃一樣順利通過.(3)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夠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內部分子發生劇烈的振動,達到加熱食品的目的.(4)過量的微波照射對人體有害.
(1) 微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__ m/s.
(2)若一微波束與金屬板成30。角射向金屬板,反射時反射角為______。
(3)為防止微波泄漏對人體造成傷害,在玻璃爐門內側應裝有____________.
(4)小明家使用的微波爐功率為1000W,小明用該微波爐加熱質量為300g、溫度為20℃的
水至沸騰,用時2 min,這段時間內微波爐的效率為________。
?/ca>
參考資料:來自K12教育網
C. 初中物理急!
(1)只受一個力,物體不能平衡。
(2)兩個力作用下,物體也可能不平衡;
(3)兩個力、三個力,都可以讓物體平衡;
D. 萘的質量摩爾凝固點降低常數是多少
萘的質量摩爾凝固點降低常數kf=1.86K•Kg/mol。
利用凝固點降低法的條件是析出溶劑,或者說,公式中有△T,第一次測凝固點析出苯,為保證唯一變數,第二次測也應為析出苯時。
化合物的分子量是一個重要的物理化學參數。用凝固點降低法測定物質的分子量是一 種簡單而又比較准確的方法。稀溶液有依數性,凝固點降低是依數性的一種表現。
實驗
初始狀態見左下圖的裝置中,左管是純水,右管為葡糖糖溶液,兩管由U形壓強計相連,U型管中的水銀高度相同。關閉閥門,置水浴恆溫。然後打開閥門,一定時間後,可觀察到壓強計的水銀面右柱高於左柱,表明葡萄糖溶液的蒸氣壓小於水的蒸氣壓。而且這一實驗通過水銀液差,可以證明溶液濃度越大,溶液的蒸氣壓下降的越顯著。
E. 某化學小組採用類似制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1),以環己醇制備環己烯已知: 密度(g/cm3) 熔點
()①根據制乙烯實驗的知識,發生裝置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由於生成的環己烯的沸點為83℃,要得到液態環己烯,導管B除了導氣外還具有冷凝作用,便於環己烯冷凝.故答案為:防止暴沸;冷凝;
②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環己烯蒸氣的溫度,使其液化,故答案為:進一步冷卻,防止環己烯揮發.
(2)①環己烯是烴類,不溶於氯化鈉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振盪、靜置、分層後環己烯在上層,由於分液後環己烯粗品中還含有少量的酸和環己醇,聯想:制備乙酸乙酯提純產物時用c(Na2CO3溶液)洗滌可除去酸;故答案為:上層;c;
②為了增加冷凝效果,蒸餾裝置要有冷凝管,冷卻水從下口(g)進入,冷卻水與氣體形成逆流,冷凝效果更好;更容易將冷凝管充滿水;以防蒸汽入口處驟冷驟熱使冷凝管破裂,故答案為:g;冷卻水與氣體形成逆流,冷凝效果更好;更容易將冷凝管充滿水;以防蒸汽入口處驟冷驟熱使冷凝管破裂;
③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餾分環己烯的沸點為83℃,故收集產品應控制溫度在83℃左右;
a、蒸餾時從70℃開始收集產品,提前收集,產品中混有雜質,實際產量高於理論產量,故a錯誤;
b、環己醇實際用量多了,製取的環己烯的物質的量增大,實驗製得的環己烯精品質量高於理論產量,故b錯誤;
c、若粗產品中混有環己醇,導致測定消耗的環己醇量增大,製得的環己烯精品質量低於理論產量,故c正確;,故選c;
故答案為:83℃;c;
(3)區別粗品與精品可加入金屬鈉,觀察是否有氣體產生,若無氣體,則是精品,另外根據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而純凈物有固定的沸點,通過測定環己烯粗品和環己烯精品的沸點,也可判斷產品的純度,故答案為:bc.
F. 不同比例下,乙醇與水混合後的凝固點曲線圖。
對於能形成共沸物的混合溶液來說,普通的精餾方法是很難進行分離的。例如:乙醇—水溶液,因為乙醇同水形成了共沸物。在常壓下,共沸組成為4.43%的水,95.57%的乙醇。共沸點為78.15℃。即當乙醇—水溶液濃度為95.6%時,溶液的汽液相組成(平衡組成)相等。這就無法用普通精餾的方法將慚醇溶液再濃縮,即得不到純度高於95.6%的乙醇。但我們可根據共沸精餾的原理。選擇一個好的共沸劑,使之與水和乙醇形成三元共沸物,從而達到分離目的,即可得到無水乙醇。
表1列舉了常壓下幾種共沸劑與乙醇、水形成三元共沸物的特性。
表1 三元共沸物特性表
組分 各純組分沸點 三 元
共沸點(℃) 共沸物組成wt%
1 2 3 1 2 3 1 2 3
乙醇 水 苯 78.3 100 80.2 64.85 18.5 7.4 74.1
乙醇 水 乙酸乙酯 78.3 100 77.15 70.23 8.4 9.0 82.6
乙醇 水 甲苯 78.3 100 110.7 74.55 — — —
乙醇 水 三氯甲烷 78.3 100 61.15 55.5 4.0 3.5 92.5
在表1所列共沸劑中(組分3),以苯應用最早、最廣。雖然目前有被三氯甲烷和乙醇乙酯取代的趨勢,但本實驗考慮到苯作共沸方法成熟,現象明顯,數據較全,便於學生掌握,故用苯作共沸劑制無水乙醇。
一、實驗目的
1.鞏固並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共沸精餾的有關內容,著重掌握選取共沸劑並用加共沸劑的方法進行分離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實驗室的精餾設備和操作方法。
3.熟練運用三元相圖表示溶液各組成的變化過程。
二、實驗原理
乙醇(A)、水(W)、苯(B)三者之間可以形成一個三元共沸物,現將它們之間存在的共沸物情況列於表2。
表2 乙醇、水、苯之間存在共沸物的情況
共 沸 物 共沸點(℃) 共沸物組成
A W B
乙醇—水(二元) 78.15 95.57 4.43 —
苯—水(二元) 69.25 — 8.83 91.17
乙醇—苯(二元) 68.24 32.37 — 67.63
乙醇—水—苯(三元) 64.85 18.5 7.4 74.1
當添加適當數量的苯於工業乙醇中蒸餾時,則乙醇—水—苯三元共沸物首先餾出,其次為乙醇—苯二元共沸物,無水乙醇最後留於釜底,其蒸餾過程以圖1說明。
圖1 乙醇—水—苯三元相圖
正三角項點A、W、B分別表示乙醇,水和苯純物質。T點為A—W—B三元共沸物組成,C點表示A—W二元共沸物組成,D點表示A—B的二元共沸組成,E點為W—B的二元共沸組成。曲線LNM為飽和溶解度曲線,該線以下為兩相共存區,系線兩端表示兩相組成。該曲線受溫度的影響而上下移動。
設以95%的乙醇為原料(圖1中G點),加入共沸劑,各組成順GB線變化,設結果得組成為H的混合物。蒸餾時,若塔足夠高,則三元共沸物先餾出(64.85℃),組成為T點組成。而釜中殘液的組成沿THJ線向J點移動。當達到J點時,殘液中已無水分塔項溫度升高到68.2℃,餾出A—B二元共沸組成(組成為D點所示),殘液組成沿JA線向A點移動,蒸餾溫度達到78.3℃時,塔底殘液即為無水乙醇。
由圖1所示,H點表示最初塔釜混合物的組成,若加苯後使其組成正好在AT線與GB線的交點處(H點),則三元共沸物餾出後,殘液變成純乙醇,此時的共沸劑用量為理論共沸劑用量,但實際操作時宜於添加稍過量的苯,使脫水完全。
首先餾出的大部分為三元共沸(其總組成為T點所示),冷凝後分為兩相,一相以苯為主,稱苯富相;一相以水為主,稱水富相。一般可利用分相器分層將苯相迴流,水相采出,使共沸劑不至浪費,也可使精餾時間縮短。但本實驗為便於分析計算,未採用分相迴流,而是混相迴流。繼三元共沸後,餾出物為均相的二元共沸物(組成為D點所示)。
三、實驗葯品、設備用儀器
1.葯品
工業乙醇(約含95%乙醇,5%水)。
苯:分析純,含苯99.5%。
2.設備及儀器
(1)鍍水銀真空夾套玻璃精餾一套,內裝不銹鋼網狀填料
(2)1000ml三口蒸餾燒瓶 1個。
(3)1000ml電加熱套 1個。
(4)2KVA調壓器 1台。
(5)阿貝折光儀 1台。
(6)超級恆溫水浴 1台。
(7)秒錶2塊。
3.實驗裝置圖
1.塔頂溫度計
2.精餾頭(冷凝器)
3.出料閥
4.接收瓶
5.精餾塔(內裝填料)
6.塔底溫度計
7.三口燒瓶(再沸器)
8.電熱套
四、實驗操作步驟
1.原料配製
稱取95%乙醇100克,加苯量計算:
100克95%乙醇中含水5克,按餾出物為三元共沸物計,將5克水完全脫除需加苯:5× 克,為保證水脫除徹底,使苯量略為過量,故加苯54克。即原料中:乙醇95克,水5克,苯54克。
2.實驗操作
(1)將原料加入釜中,先開塔頂冷卻水,再開塔釜電加熱設備。
(2)從塔頂見液體滴下起,全迴流20分鍾,然後以迴流比R=10出料,注意觀察塔頂溫度變化及餾出液分層情況。
(3)當塔頂溫度略有升高,塔頂餾出物由混濁(分層)變為清晰時(不分層),更換出料接收瓶,並加大迴流比,使R=13~15。繼續出料,觀察塔頂溫度變化情況,當頂溫超過70℃時,迴流比加大至20:1。
(4)將更換下來的接收瓶中的出料稱重,然後倒入分液漏斗分層(分液漏斗有夾套,保溫在25℃),待分層清晰後,分出水層及油層,稱重,並分別測兩層的折光率ηD25℃。
(5)當塔頂溫度升至73℃以上時,停止出料,抽取釜液測其折光率ηD25℃,當與市售無水乙醇(濃度得不小於99.5%)折光率相近時,即認為合格。
(6)關閉塔釜電熱設備,塔頂不見液體滴出後,再10分鍾關閉冷卻水。
(7)實驗自始自終每隔15分鍾記錄一次釜溫、頂溫及迴流比等數據。
五、數據記錄及處理
1.根據表2、表3繪出組成一折光率曲線,在曲線中查出餾出液的組成。
(2)作正三角相圖。參照表2畫出25℃時的溶解度曲線,系線,標出褶點。根據所測組成標出三元共沸點,原料點,並在圖中表示本實驗的精餾過程。
表2 水—苯—乙醇系統在25℃下的平衡組成
苯富相Wt% 水富相Wt%
乙醇 苯 ηD25℃ 乙醇 苯 ηD25℃
1.85 98.00 1.4940 15.61 0.19 1.3431
3.85 95.82 1.4897 30.01 0.65 1.3520
6.21 93.32 1.4861 38.50 1.71 1.3573
7.91 91.25 1.4829 44.00 2.88 1.3615
11.00 0.81 1.4775 49.75 8.95 1.3700
14.68 83.50 1.4714 52.28 15.21 1.3787
18.21 79.15 1.4650 51.72 22.73 1.3890
22.30 74.00 1.4575 4995 2911 1.3976
23.58 72.41 1.4551 48.85 31.85 1.4011
30.85 62.01 1.4408 43.42 42.89 1.4152
褶點組成:水10.25%
乙醇37.65%
苯52.10%
表3 苯—乙醇系統組成與折光率的關系
乙醇含量Wt% 折光率ηD25℃ 乙醇含量Wt% 折光率ηD25℃
0 1.49803 46.78 1.42815
2.71 1.49401 57.22 1.42392*
5.87 1.48885 71.00 1.39555
12.79 1.47790 84.92 1.37772
1.934 1.47667* 91.60 1.36923
36.78 1.44219 100 1.35929
表中帶*的兩個數據可能有誤,可不予參考。
六、思考題
1.形成共沸物的條件。
2.共沸劑的選擇條件。
3.什麼是理論共沸劑量?共沸劑加入量如何計算?共沸劑加入量過多或過少有什麼不好?
4.兩次增大迴流比的目的是什麼?
5.為什麼要先停電熱,後關冷卻水?
G. 凝固點降低法測摩爾質量拜託各位了 3Q
凝固點降低法測摩爾質量 一、目的要求 1. 用凝固點降低法測定萘的摩爾質量。 2. 通過實驗掌握凝固點降低法測定摩爾質量的原理, 加深對稀溶液依數性質的理解。 二、原理 稀溶液具有依數性,凝固點降低是依數性的一種表現。 稀溶液的凝固點降低與溶液成分關系的公式為: 式中,△Tf為凝固點降低值;Tf*為純溶劑A的凝固點;△ fHm(A)為純溶劑A的摩爾凝固熱; XB為溶液中溶質的摩爾分數;MA是溶劑A的摩爾質量; bB是溶質的質量摩爾濃度, 是指每1千克溶劑中所含溶質的摩爾數,單位為mol·kg-1; Kf稱質量摩爾凝固點降低常數,其數值只與溶劑的性質有關, 單位為K·kg·mol-1,下表給出部分溶劑的常數值: 溶劑 水 醋酸 苯 環己烷 環己醇 純溶劑凝固點Tf* /K 273.15 289.75 278.65 279.65 297.05 凝固點降低常數Kf /K·Kg·mol-1 1.86 3.90 5.12 20.2 39.3 若已知某種溶劑的凝固點降低常數Kf ,並測得該溶液的凝固點降低值 ,以及溶劑和溶質的質量WA,WB, 就可以由上式推得如下的計算溶質B的摩爾質量的式子: MB=KfWB/△TfWA (2) 純溶劑的凝固點是其液-固共存的平衡溫度。將純溶劑逐步冷卻時, 在未凝固之前溫度將隨時間均勻下降, 開始凝固後由於放出凝固熱而補償了熱損失,體系將保持液- 固兩相共存的平衡溫度不變,直到全部凝固,再繼續均勻下降( 見圖4-1a)。但在實際過程中經常發生過冷現象,其冷卻曲線( 如圖4-1b)所示。對溶液來說除溫度外,尚有溶液的濃度問題。 與凝固點相應的溶液濃度,應該是平衡濃度,當有溶劑凝固析出時, 剩下溶液的濃度逐漸增大,因而溶液的凝固點也逐漸下降(見圖4- 1c),考慮到溶劑較多,通過控制過冷程度,使析出的晶體很少, 就可以以過冷回升的溫度作凝固點,用起始濃度代替平衡濃度, 一般不會產生大的誤差。(見圖4-1d)。如果過冷太甚, 凝固的溶劑過多,溶液的濃度變化過大,則出現圖4-1e的情況, 這樣就會使凝固點的測定結果偏低,但可採用外推法進行校正, 如圖4-1(f)。 圖4-1 冷卻曲線圖 圖4-2 凝固點降低實驗裝置圖 三、儀器和試劑 凝固點測定裝置和數顯貝克曼溫度計各一套(見圖1-1); 純萘丸;環己烷(分析純);硫酸紙兩片,25ml移液管一支, 碎冰或顆粒冰。 四、實驗步驟 1.按圖4-2將凝固點測定裝置安裝、擺放好, 並插好數顯貝克曼溫度計的感溫探頭, 注意插入的深度要留有一點餘地,以免將玻璃管捅破。 2.調節冰浴的溫度為3.5℃左右。一般來講,冬天宜水多於冰, 夏天宜冰、水各半,至於具體多少,要視當時的室內氣溫進行調節。 3.測定純溶劑的凝固點。抽出數顯貝克曼溫度計的感溫探頭( 留心記下插入的深度記號), 用移液管取25ml環己烷加入口徑小些的內凝固管中( 在它的外圍已套有一個空氣套管), 將裝有內管的外管直接浸入冰浴中,插回貝克曼溫度計的感溫探頭。 開啟攪拌按鈕、開啟貝克曼溫度計的電源和讀數按鈕,降溫、 控製冷卻速度,選擇恰當的時刻開始計時讀數(如有條件, 可兩組使用一台電腦和顯示器, 用該實驗配套的軟體進行機器自動讀數和生成圖形), 不要停止攪拌。若溫度不再下降,反而略有回升, 說明此時晶體已開始析出,直到溫度升至最高恆定一會兒時間, 記下最低時的溫度和恆定溫度。 用手溫熱凝固管,使環己烷晶體全部熔化,重新置凝固管於冰浴中, 如上法操作重復進行三次。如果在測量過程中過冷現象比較嚴重, 可加入少量環己烷的晶種,促使其晶體析出,溫度回升( 也可採用留晶種的方法,即在晶體熔化時, 留一點晶體在管壁上不讓其全部熔化, 待體系冷至粗測的最低溫度時,再將其撥下)。 4.用分析天平和指定的硫酸紙准確稱量萘丸片(約0.2g), 投入凝固管內,用玻璃棒搗碎、攪拌,使其溶解,注意: 不要將萘隨便灑落、遺棄在檯面和地上(升華熏人!)。 同上法測該溶液的凝固點,重復測定三次。 五、實驗注意事項 注意控制過冷過程和攪拌速度; 注意冰水混合物不要積累得太多而從上面溢出; 高溫、高濕季節不宜做此實驗,因為水蒸氣易進入體系中, 造成測量結果偏低;不要使環己烷在管壁結成塊狀晶體。 較簡便的方法是將外套管從冰浴中交替地(速度較快)取出和浸入。 六、數據處理 1.用ρt/(g.cm-3)=0.7971-0.8879× 10-3t/℃計算室溫t時環己烷的密度, 然後算出所取的環己烷的質量WA。 2.由測定的純溶劑、溶液凝固點Tf*、Tf ,計算萘的摩爾質量。 【實驗測定擴展】 Kf值和MB值的測定:配置一系列不同bB的稀溶液, 測定一系列△Tf 值,代入(1)或(2)式,計算出一系列Kf,然後作Kf- bB圖。外推至bB=0的那個縱坐標就是准確的Kf值。反過來, 若已知Kf,則測定了△Tf就可求出溶質的摩爾質量。 也可由四個以上的實測值△Tf算出MB, 然後再作MB對bB的圖,外推至 bB= 0的那個縱坐標就為 的准確值。還可配製一系列不同濃度CB的稀溶液(CB 的單位為 kg·m-3), 測定該稀溶液的透滲壓∏(適當測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摩爾質量) ,用∏/CB對CB作圖得一直線,將直線外推到CB= 0的那個縱坐標就是 。 沸點升高常數Kb的測定類同Kf的測定。
H. 初二物理的實驗題
1、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某同學在探究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提出下面三個問題:
①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是否有關?
②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什麼關系?
③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有什麼關系?
請你就上面提出的三個問題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探究,提供的實驗器材有電壓恆定的電源,導線若干,開關,小燈泡,各種規格的導體(見下面的表格)。要求:
寫出你要探究的問題;你選用的用來做對比實驗的導體規格(在表格中選取);實驗方法:電路如何連接,如何通過觀察比較電阻大小(實驗結論不必寫出)。
(1)選擇探究的問題是: 。
(2)選用的導體規格是: (填對應的代號)。
(3)實驗方法是:
。
2、(1)小李同學在測斜面機械效率的實驗中,使用圖14所示的裝置,他將木塊從斜面底部用彈簧測力計沿斜面方向勻速拉到頂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15所示,請將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有關數據。
木塊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有/J 總功
W總/J 機械效率
η
2 0.2 0.5
(2) 小李同學認為摩擦是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重要因素,為提高斜面的機械效率,他用小車代替木塊重做上面的實驗,並採取其它措施減小摩擦力的影響,分別將小車沿不同長度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記錄的數據如下表:
小車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有/J 總功
W總/J 機械效率
η
6 0.2 2.5 0.5 1.2 1.25 96%
6 0.2 1.3 1 1.2 1.3 92%
6 0.2 0.9 1.5 1.2 1.35 89%
通過對上面數據的分析可得出:
使用斜面時越省力就越要 移動距離。若忽略摩擦,小車重G、斜面高h、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斜面長s這幾個量的關系是: 。
3、如圖9所示,AC、EG分別為長度和粗細都相同的錳銅絲和鎳鉻合金絲,B、F分別為這兩段電阻絲的中點,張明同學用該裝置做「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實驗,記錄數據見下表:
步驟 M接 N接 電流/A
1 A C 0.5
2 A B 1.0
3 A和C B 2.0
4 E G 0.2
5 E F 0.4
6 E和C F 0.8
(1)比較步驟 ,得出結論:導體電阻大小與材料有關。
(2)比較步驟1和2(或4與5),得出結論: ;
(3)比較步驟2和3(或5與6),得出結論: ;
(4)張明同學在完成上述實驗後,將M同時接到A和E,N同時接到C和G,讀出安培表示 數為0.7A,再與步驟1與4結果相比較,又悟出一個電流規律:
。
4、學校買了一箱物理器材,小軍同學將它從一樓搬運到三樓(如圖11所示),小麗同學想測量小軍同學搬運器材過程中對箱子做功的功率。
⑴、測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⑵、小麗同學設計的測量步驟如下,其中多餘的是( )
A、測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測出樓梯的總長度
C、測出一樓到三樓的豎直高度
D、測出小軍上樓梯所用的時間
E、算出小軍搬運箱子的功率
⑶請你幫小麗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格。
5、為了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提供了下列器材:待測小燈泡(額定電流為0.5A,額定功率不超過1.5W),電壓表(0~3V和0~15V兩個量程擋),電流表(0~0.6A和0~3A兩個量程擋),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導線。
(1)正常情況下實驗中電流表應選用 A量程擋,電壓表應選用 V量程擋;
(2)做上述實驗時發現應選用的電壓表量程擋損壞,而另一量程擋及其它器材都完好。為了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他們改用另一量程擋和阻值為6Ω的定值電阻R0,按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測量。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正常發光,這時,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該示數為 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 V,額定功率為 W。
6、曉光同學發現,在關閉冰箱門後立即打開冰箱門和過一段時間再打開冰箱門,所用力的大小不同,立即打開冰箱門用力小。他對該現象感到奇怪,經查閱有關資料知:關閉冰箱門後,冰箱內的氣體溫度降低,氣體壓強變小。曉光同學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曉光家的冰箱門長為60cm.寬為50cm,當冰箱外的氣壓為1.0×lO5Pa,如果冰箱內的氣壓比冰箱外的氣壓小千分之一,打開冰箱門需要克服由於內外壓強差產生的阻力為____ N。請你舉出生活中與之類似的一個現象.並加以簡要說明。
7、請你仔細觀察,說出下圖中所隱含的物理知識。(至少說出三點)
8、如圖7所示,給你一個透明玻璃杯、一支鉛筆、一塊塑料薄片,足夠的自來水,請你選用這幾種器材,設計三個物理小實驗,並指出它所屬的物理現象或與之相關的物理知識.(用文字說明) .
9、積雪對公路行車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路況的改變。路面積雪經車輛壓實後,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減小,汽車易左右滑擺。同時,汽車的制動距離也難以控制,一旦車速過快、轉彎太急,都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專家研究表明,氣溫不同,積雪的厚薄不同,對汽車的危害也不一樣。當積雪厚度在5~15cm,氣溫在0℃左右時,汽車最容易發生事故。因為在這種條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會呈「夜凍晝化」狀態。此時,護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鹽,以避免「夜凍晝化」現象,即在相同氣溫條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結冰,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提出問題:在相同氣溫條件下,為什麼水不再結冰了?
猜想與假設:請你用學過的物理知識,針對這一現象產生原因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並說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設計實驗方案:針對你的猜想,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猜想的正確性。
實驗方案及主要步驟:
分析與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鹽外,你還有什麼常用的辦法,可以避免減少交通事故,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
方法:
道理:
10、用伏安法測額定電壓為 2.5V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燈絲的電阻
(l)實驗的原理(用公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圖(a)中,導線的 E端應接在滑動變阻器的____________ 接線柱上。
(3)接好電路,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正常發光,此時電流表示數如上圖(b)所示,其讀數為____A.則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為_____Ω。
11、小明同學在做完「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後又進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卻過程中溫室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他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小明通過描點畫出圖示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1)根據表中的數據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實驗時的環境溫度(即室溫)應在_______℃左右.
(2)根據圖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卻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明所設計的「估測大氣壓的值」的實驗方案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後用—個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圖所示,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固定在牆上的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後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 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開始移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③觀察並記錄注射器筒上所標明的容積V,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長度L.
(1)根據以上實驗方案,用測得和記錄的物理量計算大氣壓強的表達式應為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上述實驗方案測得的大氣壓強的值,往往會比大氣壓強的實際值偏小.你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的家庭、學校有哪些不符合安全用電的地方,請舉出三個實例,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圖所示是利用水銀氣壓計測量不同高度的大氣壓數值:
①認真分析可知:大氣壓的變化規律是 ;② 由於不同高度的大氣壓是不同的,這就給人們一個啟發:那就是可以將水銀氣壓計改裝成為一個 。如果我們在武當山的金頂上測得的大氣壓是83.6KPa ,則金頂的海拔高度大約是 米。
③ 如果在金頂上燒開水,則水沸騰時的溫度將 100 ℃ (填「高子」、「等於」或「低於」)。
15、閱讀下面的短文:
流體的阻力
可以流動的氣體或液體統稱為流體。一般情況下,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往往會受到流體阻力的作用。例如:人們行走時感覺不到風,但如果騎自行車時,運動的越快.就會感覺到有很大的阻力作用。又如:跳傘運動員在空中下落,打開降落傘之後以及人迎風行走,撐開手中的雨傘後都會感覺到很大的阻力……而減小流體阻力的方法,就是把物體做成流線型。例如:高速運動的汽豐、火車以及輪船水下邵分的形狀都做成了流線型……
閱讀完短文後,請你回答:① 流體的阻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除此之外根據生活經驗,請你猜想一下流體的阻力還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② 除上而的例子外.請你再舉一個減小流體阻力的例子。
③ 假如一雨滴從高空中落下時,其質量保持不變,則對它的運動情況描述正確的是:
(填寫字母)
A .越來越快B .越來越慢C .勻速直線運動D .先變快、後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16、梧州市長洲島水利樞紐工程正在建設之中,長度居世界前列的大壩不久將出現在潯江上,屆時發電站會給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更好地促進工農業發展.請列舉4個有關電能應用的例子,並分別指出該例子中的電能轉化為何種形式的能.
17、打開收音機的開關,將旋鈕調到沒有電台的位置,並將音量開大.取一節舊的干電池和一根導線,靠近收音機,將導線的一端與電池的一極相連,再用導線的另一端與電池的另一極時斷時續的接觸,如圖所示,會聽到收音機發出「咔咔」聲,這一現象驗證了 的存在.現將收音機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抽去罩中的空氣,重復以上實驗,卻發現聽不到收音機發出的「咔咔」聲,試分析
(1)收音機放在真空玻璃罩中聽不到「咔咔」聲的原因是 .
(2)謝老師在一次乘坐鎮江商業城的電梯時,發現性能完好的手機接收不到信號,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答: .
請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你的判斷.(簡述實驗方法)
18、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和小華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碼、木板)設計了圖(a)、(b)兩個實驗,通過觀察圖(a)、(b)後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的結論.此後小華把小桌挪放到一塊木板上,發現小桌對木板的壓力效果不夠明顯,如圖(c)所示.通過對圖(a)、(c)的比較又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結論.
請你根據已學過的壓強知識分析:
(1)小明和小華是根據 的現象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後兩個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設圖(b)中小桌對海棉的壓強是Pb,圖(c)中小桌對木板的壓強是Pc,則Pb Pc(小於/等於/大於).
(4)比較圖(b)和圖(c)可知,根據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壓強的大小需要滿足的條件
是: .
19、生活中,常會見到物體從高處下落的運動.如用手拿著一個小球和一張紙片,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小球和紙片.我們看到小球先落地,紙片後落地,如圖(a)所示.
美國宇航員大衛•斯科特在登上月球後,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錘子和羽毛,看到它們同時落到月球表面,如圖(b)所示.
通過對圖(a)與圖(b)所提供的情景的對比,
(1)使我們知道造成紙片比鐵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
(2)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經研究發現,小球在離地面90m 的高處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其下落的高度h隨時間t的變化規律如圖(c)所示(頂點在坐標原點、對稱軸為h軸、h關於t的二次函數圖象),試通過對圖象的分析得出小球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4s所通過的路程是 m .
20、陽湖中學九(六)班雄鷹隊(1隊)和猛虎隊(2隊)之間將開展物理應用知識搶答競賽,班內科技興趣小組為此製作了一個新型搶答器,電路原理如圖所示.圖中A1、A2是電磁鐵,B1、B2是銜鐵,C1、C2是彈簧,P、Q是動觸點,E、F、M、N是靜觸點.
(1)若雄鷹隊(1隊)搶先於猛虎隊(2隊)閉合開關S1,請分析電路的工作過程並判斷燈L1、L2的亮暗情況.
(2)若雄鷹隊(1隊)和猛虎隊(2隊)同時閉合各自的開關S1和S2,請分析電路的工作過程並判斷燈L1、L2的亮暗情況.
21、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燃氣等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使全球溫室效應加劇.許多科學家認為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陽湖中學科技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氣體和空氣在相同光照情況下升溫的快慢.
(一)活動步驟
(1)選兩只 (相同/不同)的透明廣口玻璃瓶,並在用來密封廣口玻璃瓶口的木塞中間各鑽一小孔.
(2)在化學實驗室用稀鹽酸和石灰石製取二氧化碳氣體.
(3)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把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人廣口
玻璃瓶.用這種方法傾倒二氧化碳氣體所應用的物理知識是:
。
(4)將裝有二氧化碳氣體和裝有空氣的兩只廣口玻璃瓶都蓋上木塞,並在木塞中間的小孔中各插入 .
(5)將兩只廣口玻璃瓶放人冰箱冷藏室一段時間,使兩瓶氣體的 相同.
(6)從冰箱中取出兩只廣口玻璃瓶,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
(7)每隔3min觀察並記錄數據(持續觀察30min).
(二)請你在下面空白處設計一個供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
(三)交流
(8)溫室效應將導致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從而造成海平面上升、熱帶風暴頻發等一系列氣象災害,人類已認識到溫室效應加劇的危害,正在制定國際公約以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請你提出一個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合理化建議:
22、下面是小麗在測量一塊礦石密度時的主要步驟。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請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確的順序將序號排列出來:
A.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量筒的質量為200g
B.向量筒中倒進一些水,測出這些水的體積15 cm3
C.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礦石的質量28g。
D.將礦石放入量筒中,測出礦石和水的總體積25 cm3。
E . 將必要的數據填入下表中,利用相應公式,求出礦石的密度。
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
(2)請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數據填入下表中,並求出礦石的密度:
物理量 礦石的密度kg/m3
數 據
23、如圖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的若干操作,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設深度的關系,應選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號)。
(2)若選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__________的關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汗液體體積的關系,應選用的操作是_________(填序號)。
24、一同學用「可樂瓶」做小孔成像實驗,實驗裝置如圖(甲圖)所示。
(1)請在甲圖中的半透明紙上畫出蠟燭AB的像A`C`.
(2)該同學發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後,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他測出了不同距離時的像的高度(見下表).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在乙圖中的坐標中畫出h與S的關系圖像。
(3)從圖像中看出h與S是什麼關系?
參考答案
1、(1)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是否有關?(2分)
(2)A、D(2分)
(3)將兩導體先後和小燈泡串聯接入電路,燈泡較亮的電路中的導體的電阻較小。(4分)
或:
(1)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什麼關系?(2分)
(2)A、B(2分)
(3)將兩導體先後和小燈泡串聯接入電路,燈泡較亮的電路中的導體的電阻較小。(4分)
或:
(1)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有什麼關系?(2分)
(2)C、D(2分)
(3)將兩導體先後和小燈泡串聯接入電路,燈泡較亮的電路中的導體的電阻較小。(4分)
2、(1)表格中每個空格佔2分
木塊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有/J 總功
W總/J 機械效率
η
2 0.2 1 0.5 0.4 0.5 80%
(2) 多 (2分) Fs=Gh (2分)
3、.(1)1與4(2與5;3與6)(2分)
(2)橫截面積相同時,導線越長電阻越大(2分)
(3)長度相同時,橫截面積越大電阻越小{2分)
(4)並聯電路的總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1分)
4、略
5、略
6、30 …………………………………………………………………………………1分
①舉例:保溫瓶塞(罐頭瓶蓋、保溫杯蓋、杯蓋、高壓鍋等,合理均給分)……1分
②說明:溫度降低後,內部壓強減小,大氣壓作用(合理均給分)……………1分
7、平面鏡成像、鏡面反射、漫反射、像與物等大、正立、等距離、虛像等
答對一項給1分,給滿3分為止.但缺少「漫反射」最多給2分。 …………3
8、(每答出一個得3分) (1)往杯子里裝水,然後把筆放進杯中,從旁看,鉛筆好像折斷了.這是光的折射現象.
(2)用塑料薄片把裝滿水的杯口完全覆蓋,然後把它們倒過來,塑料薄片不會掉下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3)把塑料薄片放在裝了水的玻璃杯底,快速抽去塑料薄片,玻璃杯還留在原處.這是慣性現象.
(4)用筆尖和筆尾分別按到手指上,感覺到筆尖按下去更疼.說明壓力產生的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
(5)往杯子里裝水,然後把筆放到杯子後面,透過杯子看,鉛筆變粗了.這是光的折射(或凸透鏡成像)現象.
(6)拿鉛筆敲打裝了水的玻璃杯,重敲比輕敲時水振動得更厲害,聽起來聲音更響.這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
9、猜想:水中雜質越多,水的凝固點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點降低.(1分) 理由: 護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鹽,以避免「夜凍晝化」現象,即在相同氣溫條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結冰.(1分) 實驗方案及主要步驟:取相同的三個杯子,盛相同體積的清水、淡鹽水、濃鹽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鍾用溫度計測一次溫度,並觀察是否有結冰現象,若結冰,結冰的順序是否是清水、淡鹽水、濃鹽水。(3分) 方法:在車輪上裝防滑鏈(1分) 道理: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1分)
10、(l)R=U/I (2)C或D (3)0.2 或 0.20
11、(1)22
(2)溫度較高時,溫度隨時間下降較快,當溫度接近室溫時,溫度下降越來越慢
12、(1)FL/V
(2)注射器內不是真空,有一定的壓強
13、此題答案開放,結論只要合理就給分
14、略
15、略
16、電燈……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電風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爐……電能轉化為內能 電飯鍋……電能轉化為內能
17、(6分)電磁波(1分);(1)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分)(2)電梯對電磁波有屏蔽作用.(1分)驗證方法:將手機設置到響鈴狀態後放入密閉的金屬容器內,試用另一手機呼叫盒內的手機,如果聽不到盒內的手機聲響,就說明金屬容器對電磁波有屏蔽作用.(2分)
18、(6分)(1)受力面(海棉和木板表面)的形變程度(1分);(2)前後兩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2分);(3)相等(1分);(4)必須在相同的物體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況下進行比較.(2分)
19、1)空氣阻力的作用(2分)
(2)在沒有空氣阻力的作用時,地面上的任何物體下落的快慢相同.(2分)
(3)80.(2分
20、略
21、略
22、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B、C、D 、E ,或C、B、D 、E
礦石的質量m/g 量筒中水的體積V1/cm3 礦石和水的總體積V2/cm3 礦石的體積V=V2-V1/cm3 礦石的密度kg/m3
28 15 25 10 2.8×103
23、略
24、略
I. 已知下列數據:物質熔點/℃沸點/℃密度/gcm-3乙醇-14478.00.789乙酸16.61181.05乙酸乙酯-83.677.50,900
(1)反應物中乙醇、乙酸的沸點較低,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目的是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使之轉化為乙酸鈉溶於水中;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於分層得到酯,碳酸鈉水解呈鹼性,乙酸乙酯不溶於飽和碳酸鈉溶液,密度比水小,有香味,振盪時乙酸和碳酸鈉反應而使溶液紅色變淺,
故答案為:ABCD;
(2)①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目的是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使之轉化為乙酸鈉溶於水中,便於聞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於分層得到酯,所以試劑1最好選用飽和Na2CO3溶液,
故答案為:飽和Na2CO3溶液;
②乙酸乙酯不溶於碳酸鈉溶液,所以混合液會分層,可以通過分液操作分離出乙酸乙酯,使用到的主要儀器為分液漏斗,
故答案為:分液;分液漏斗;
③根據流程可知,加入加硫酸能將乙酸鈉轉化為乙酸,且硫酸難揮發,不影響下步的蒸餾,
故答案為:稀硫酸;
④通過操作1得到乙酸乙酯、碳酸鈉、乙酸鈉、乙醇的混合液,B為乙酸、乙醇、碳酸鈉的混合液,通過蒸餾得到乙醇E,然後加入稀硫酸,再蒸餾得到乙酸,
故答案為:蒸餾;
⑤蒸餾的原理:通過控制沸點的不同來實現物質的分離,所以溫度計水銀球要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在蒸餾實驗中除蒸餾燒瓶、溫度計、冷凝管外,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牛角管、錐形瓶,乙酸的沸點為118℃,所以收集乙酸的適宜溫度是略高於118℃,
故答案為:b;酒精燈;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略高於118℃;
J. 用下圖裝置可以進行測定SO2轉化成SO3的轉化率的實驗.已知SO3的熔點是16.8℃,沸點是44.8℃.已知發生裝
解;(1)Ⅰ裝置必須要對二氧化硫進行乾燥,可以用濃硫酸來乾燥二氧化硫氣體;SO3的熔點是16,8℃,可以用冰水冷卻來獲得三氧化硫;未反應掉的二氧化硫對空氣會產生污染,可以用鹼石灰或者氫氧化鈉溶液來進行尾氣處理,故答案為:B;A;E(或C);
(2)為保證產生的二氧化硫盡可能多的轉化為三氧化硫,應先加熱催化劑再滴入濃硫酸;SO2轉化成SO3的過程為放熱,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動,轉化率SO2的轉化率會降低,
故答案為:①;②;降低;
(3)①Na2SO3變質變成Na2SO4,所以取待測試樣於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鹽酸,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則證明該Na2SO3固體變質,
故答案為:取待測試樣於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鹽酸,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則證明該Na2SO3固體變質;
②用潔凈玻璃棒蘸取待測試樣,塗白紙不變黑,則證明該溶液不是濃硫酸,故答案為:用潔凈玻璃棒蘸取待測試樣,塗白紙不變黑,則證明該溶液不是濃硫酸;
(4)根據硫原子守恆,Na2SO3~SO2~SO3,amolNa2SO3粉末與足量濃硫酸進行此實驗,當反應結束時,應產生二氧化硫的質量為64ag,測得裝置Ⅲ增重了bg,即為剩餘二氧化硫的質量,所以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硫的物質的量為:64ag-bg轉化率α=
64a?b |
64 |
1600a?25b |
16a |
1600a?25b |
16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