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漂浮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漂浮

發布時間:2022-05-25 10:25:07

㈠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①

(1)電火花計時器應接在交流電源上.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2)對木塊、砝碼盤和砝回碼組成的系統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μMg=(M+m)a,
解得:μ=

mg?(m+M)a
Mg

每隔三個計時點取一個計數點,所以相鄰的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0.02×4=0.08s
根據△x=aT2,有:
a=;
(s6+s5+s4)?(s3+s2+s3)
9T2
(s6+s5+s4)?(s3+s2+s1)
9T2
=
0.1056+0.0864+0.0672?0.0480?0.0288?0.0096
9×0.082
=3.0m/s2
在勻變速直線勻速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故有:
v4=
x4+x5
2T
=
0.0864+0.0672
2×0.08
m/s=0.96m/s.
故答案為:(1)交流;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2)
mg?(m+M)a
Mg

(3)3.0m/s2 0.96m/s.

㈡ 某同學為驗證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符合阿基米德原理,他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分

(1)因為木塊漂浮,所以浮力等於重力,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1.2N;
(2)圖乙和圖戊一個是空桶的重力,一個是桶與排開的水的重力,因此,通過這兩步可間接測量木塊排開水所受重力.
故答案為:(1)1.2;(2)木塊排開水所受重力.

㈢ 如圖是研究浮力大小的實驗裝置圖,各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如表所示.

(1)由b、c所示兩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由此可知:浸在同種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由c、d所示兩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物體浸入水的深度不同而物體受到的浮力相同,這說明浸沒在同種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深度無關.
(3)由d、e兩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這說明物體排開相同體積的液體時,所受浮力大小根液體密度有關.
(4)由圖a所示實驗可知,物體的重力G=3.8N,由圖c所示實驗可知,彈簧測力計所示為2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F =G-F=3.8N-2N=1.8N,∵F gV
∴物體的體積V=V =
F 浮
ρ 水 g
=
1.8N
1×1 0 3 kg/ m 3 ×10N/kg
=1.8×10 -4 m 3
(5)彈簧測力示數F=G-F =G-ρ gV ,物體沒有完全進入水中時,隨物體浸入液體中體積V增大,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V ,彈簧測力計示數減小,當物體完全進入水中後,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彈簧測力計示數不變,由此可知,隨V增大,F先減小後不變,圖C所示圖象正確.
故答案為:(1)排開液體的體積;(2)深度;(3)液體密度;(4)1.8;1.8×10 -4 ;(5)C.

㈣ 物理問題

1、有一底面積為1×10-2m2的圓柱形容器,內盛0.2m深的水,現將體積為0.5×10-3m3的實心金屬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計,g=10N/kg)求:
(1)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
(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2、一、填空題
1.(2010.鎮江)今年6月4日,中央電視台對我市焦山「瘞鶴銘」疑似殘石的第四次打撈 進行了報道,激起了小韋同學對浮力知識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他用彈簧測力計、燒杯進行了探究,其主要過程和測得的數據如圖所示.把金屬塊緩慢浸入水中(水足夠深),從金屬塊接觸水面到剛好全部浸沒,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 小 , 金屬塊全部浸沒後,所受的浮力是 1 N, 金屬塊浸沒後隨深度增加, 所受水的壓強變 大 .
27.(2010,麗水市)如圖是某同學自製的水上自行車。她在普通自行車上安裝8個密閉的空水桶(每個水桶體積為0.02米3),並在車後輪裝上若干塑料片。該同學在水面上騎自行車勻速前進時,平均每個水桶約有二分之一體積浸在水 中,不計車輪和塑料片排開水的體積,則此時水上自行車受到的浮力約為 800 牛。

25、(2010.吉林)一枚新鮮的鵪鶉蛋質量為11g,浸沒在裝有5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圖所示的位置,則該鵪鶉蛋的密度為 1.1g/cm3(或1.1×103kg/m3) ;逐漸向水中加鹽並輕輕攪拌,直至鵪鶉蛋處於懸浮狀態,在這一過程中,鵪鶉蛋所受的浮力 變大(或增大) ;此時鹽水的密度為 1.1g/cm3(或1.1×103kg/m3) 。

(2010.玉溪)用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時,如圖6所示,它的重力和浮力大小 相等 ,液體的密度越大,它排開液體的體積越 小 ,密度計的位置也就越 高 (選填「高」或「低」)。

1.(2010·恩施)工人通過右圖所示的裝置將物體A勻速從水中提起。已知物體A重為140N,工人自重600N,此時他對地面的壓力是550N。不計水對物體的阻力、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以及滑輪和繩子的重力。則物體A所受水的浮力為 40 N。

2.(2010·湖洲)2010年5月28日清晨,美國男子喬納森用一大簇氦氣球綁在椅子上將自己送上天空(如
圖),實現了人類首次靠氦氣球穿越英吉利海峽的壯舉。
(1)氫氣密度比氦氣小,喬納森採用了氦氣而不是氫氣作填充氣
體是因為氫氣具有_可燃___性。
(2)若整個裝置的總體積為100米3,空氣的密度為1.29千克/米』,
則整個裝置受到空氣的浮力為__1290___牛。
(3)喬納森為了降落,剪斷了幾個氣球的繩子,則整個裝置所受
的浮力_變小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2010·台州)2009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德國選手保羅·比德爾曼穿上了一款高科技連體泳本。這款泳衣表面採用輕型聚合材料,能夠捕獲空氣增加排開水的體積,從而增加運動員在水中受到的_浮力___它還使運動員身形光滑,從而減少了人體與水之間的__摩擦力(摩擦)__

二、選擇題
1.(2010.寧夏)關於物體所受的浮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漂浮的物體比沉底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 B.物體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深度有關
2.(2010.湘潭)在研究物體浮沉條件實驗中,將雞蛋放入裝有水的玻璃杯中後下沉入水底。為了使雞蛋上浮,可採用的措施是向杯中加入適量的( C )
A.熱水 B. 酒精 C. 食鹽 D. 冰水
3.(2010.常州)2010年5月,美國「海神」號潛艇在太平洋成功下潛11000m深處,探秘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下潛過程中,潛艇體積不變,則其受到的壓強和浮力的變化情況是( B )
A.壓強逐漸變大,浮力逐漸變大
B.壓強逐漸變大,浮力大小不變
C.壓強逐漸變小,浮力逐漸變小
D.壓強逐漸變小,浮力大小不變
4.(2010.常州)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漂浮於海面的冰山正逐漸熔化.小明為了探究冰山熔化後海平面是否變化,就將一塊冰放入濃鹽水中,冰處於漂浮狀態,液面位置如圖所示.冰熔化後,杯中的液面將比熔化前( B )
A.不變
B.上升
C.下降
D.無法判斷
5.(2010.連雲港)如圖,冰漂浮在水面上,沉於酒精中,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冰受到水的浮力大於冰的重力大小
B。冰受到水的浮力等於冰的重力大小
C. 冰受到酒精的浮力等於冰的重力大小
D。冰受到酒精的浮力大於冰的重力大小

8. (2010.楚雄州)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把完全相同的兩個小球分別放入兩個容器中,當兩球靜止時液面相平,球所處位置如圖所示。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大小分別為P甲、P乙,兩球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 A )
A. P甲>P乙 F甲=F乙 B. P甲<P乙 F甲=F乙
C. P甲>P乙 F甲>F乙 D. P甲<P乙 F甲<F乙

10.(2010.廣安市)在下列幾種情形中,物體所受浮力增大的是( C )
A.從海水中走向沙灘的游泳者 B.從長江入海口駛向大海的輪船
C.正在碼頭裝載貨物的輪船 D.海面下正往深水處下潛的潛艇
10.(2010.鹽城市)如圖所示,在一隻不計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裝入大半袋水,用彈
簧測力計鉤住並將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與容器中( A )
的水面相平.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A.逐漸減小到零 B.先減小後增大
C.始終保持不變 D.逐漸增大

1.(2010.柳州)圖5所示,體積相等的三個小球靜止在水中,關於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正確是 D
A.FA>FB>F c
B.FA<FB<Fc
C. FA >FB=Fc
D。FA < FB=Fc

7.(2010.德州市)目前,製造中國自己航母的呼聲越來越高,如圖5所示是某位網友提供的中國航母的設想圖。一艘航母的艦載機飛離航母後,則有( A )
A.航母將上浮,所受浮力減小
B.航母將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將下沉,所受浮力減小
D.航母始終漂浮,所受浮力不變

(2010.桂林)如圖,兩個相同容器都盛滿水,甲中有一個體積為50厘米3,密度為 0.5×103千克/米3的木塊漂浮在水面。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C
A.木塊漂浮時浮力等於自身重力並有1/3體積露出水面
B.木塊緩慢下壓至浸沒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不變
C.木塊全部壓入水中兩容器底部受水的壓力和壓強都相等
D.取出木塊後兩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和壓強都相等
-
(2010.天津)甲、乙兩個質量相等的實心小球,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且ρ甲:ρ乙=3:2。將它們放入足夠深的水中,甲、乙兩球靜止時所受浮力之比可能的是BD
A.3:2 B.1:1
C.ρ水:ρ乙 D.ρ水:ρ甲
( 2010烏魯木齊)如圖,輕質杠桿兩端懸掛同種材料製成的大小不同的金屬球時,杠桿平衡。把它們同時浸沒在水中,杠桿仍然平衡,則( A )

A.兩球都是實心的 B.大球實心,小球空心
C.大球空心,小球實心 D.兩球都空心,且空心部分體積相同

三、作圖題
1.(2010.江西) 「遠征號」潛水艇在東海執行完任務後返回到長江某基地,請在圖12中畫出潛水艇加速上浮過程中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圖.
解:如圖

四、實驗探究題
1.(2010.河池)小剛同學在河裡拾到一塊精美的小石頭,他想知道這塊石頭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頭的密度,於是他設計以下的實驗方案。
(1)實驗器材:小石頭、細線、溢水杯、水、小燒杯、量筒
(2)實驗步驟:
A.在溢水杯中裝滿水;
B.用細線拴住小石頭,把小石頭浸沒在溢水杯中,同時用小燒杯接住溢出的水;
C.用量筒測量 溢出的水(或小燒杯中的水) 的體積V;
D.計算小石頭受到的浮力,F浮= ρ水gV 。
(3)小剛完成該實驗後從溢水杯中取出小石頭直接放在已調好的天平上測出質量,求出了小石頭的密度.你認為小剛這樣做,測得的石頭密度值與實際密度相比偏 大 (選填「大」或「小」)了,原因是 質量偏大(或體積偏小) 。
(3)大 (只要合理即可給分)
2.(2010.連雲港)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步驟進行「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每次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如圖所示。

(1)由(b),(c)實驗步驟得到的數據可以得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有關 (有關/無關)
(2)由(c),(d) 實驗步驟得到的數據可以得出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 深度 無關。
(3)由實驗得到的數據可以求出該物體浸沒在濃鹽水中時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1.1 N.

33.(2010.河北)小明自製土密度計並測定鹽水的密度。
實驗器材:刻度尺、圓柱形竹筷、細鉛絲、燒杯、水、待測鹽水。
實驗步驟:
①在竹筷的一端纏上適量細鉛絲,製成土密度計。
②用刻度尺測出竹筷的長度L。
③把土密度計放入盛水的燒杯中,靜止後用刻度尺測出液面上竹筷
的長度h1(如圖所示)。
④ 把土密度計放入盛鹽水的燒杯中,靜止後用刻度尺測出液面上竹筷的長度h2(或把土密度計放入盛鹽水的燒杯中,靜止後用刻度尺測出竹筷浸入液面下的長度h2) 。
請將上面實驗步驟補充完整並回答下列問題:(ρ水=1.0 g/cm3,F浮=ρ液gV排 )
(1)竹筷一端纏上鉛絲,是為了 使竹筷能夠豎直漂浮在液體中 。
(2)密度計是利用 漂浮 條件工作的。被測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 越小 (選填「越小」或「越大」)。
(3)被測鹽水的密度表達式:ρ鹽水= ρ水 (ρ水) (不計鉛絲體積)
(4)小明計算得出鹽水的密度為1.05 g/cm3,已知燒杯中鹽水的體積為400 cm3,鹽的密度為2.6 g/cm3,則鹽水中含鹽 32.5 g。(鹽放入水中溶解後,鹽和水的總體積不變)
1.(2010.哈爾濱) (5分)學習浮力知識時,姜萍知道了阿基米德原理,並知道其數學表達式為F浮=G排。該同學想通過實驗來驗證,於是她走進實驗室,選擇了大燒杯(或溢水杯)、水、彈簧測力計、鐵塊、小桶、細線這些器材,進行實驗。
(1)用畫簡圖的方法描述她的實驗過程;

(2)請為她設計出記錄測量數據的表格;

(3)寫出利用測量數據進行驗證的過程。(測量數據用表格中的物理量表示)
答案:

五、計算題
1.(2010.江西) 「五·一」期間,憲憲從上海世博會丹麥館帶回一個「小美人魚」工藝品,他想知道這個工藝品的密度,於是進行了實驗.請你根據圖16所示的實驗數據推算:【溫馨提示:水的密度用表示,推算結果均用字母表示】
(1)工藝品此時所受的浮力
(2)工藝品的密度
解:(1)m排=m1-m3 …… (1分)
F浮=G排=m排g=(m1-m3)g …(2分)
(2)m工藝品=m2-m3 ……(1分)
V工藝品=V排== (1分)
ρ工藝品== ρ水…… (2分)
2.(2010.河池)今年初,河池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旱災,人畜飲水困難,許多群眾需要到很遠的地方挑水飲用.小宇同學在挑水時為防止水濺出桶外,在水面上放上一薄木板,如圖18乙所示,木板有3/4的體積沒入水中.若該木板的體積為200cm3,桶內水深為35cm.求:
(1)薄木板受到的浮力.
(2)桶底受到水的壓強.
(3)若這擔水總重360N,扁擔與肩膀的接觸面積為20cm2,則小宇肩膀受到的壓強為多大?
解:(1) 由題知v排=×200cm3=150cm3=1.5×10-4m3
那麼木板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 ..... (1分)
=1000kg/m3×10N/kg×1.5×10-4m3
=1.5N ……. (1分)
(2) 桶底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 ....... (1分)
=1000kg/m3×10N/kg×0.35m
=3.5×103N ………(1分)
(3) 小宇肩膀受到的壓強P/=
= ......... (1分)
=
=1.8×105Pa ………(1分)
22.(2010.鹽城市)(9分)一根木頭重為1600N,體積為0.2m3,漂浮在水面上,g取10N/kg.求:
(1)木頭的質量;
(2)木頭的密度;
(3)木頭受到的浮力.
分析:本題要求學生會結合二力平衡知識,用簡單公式計算質量、密度、浮力,認真學習的同學都能夠做好.難度系數0.8.正確答案:(1)160 kg (2)800 kg/ m3(3)1600N

17.(2010.廣安市)(8分)上周學校購買了一批水龍頭,據商家說其材料銅質的,實驗室的老師組織九年級的一些同學通過實驗來驗證商家的說法。他們把一個水龍頭用輕質細線捆好後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在空氣中測得它的重力為1.6N,再把這個水龍頭浸沒在水中,如圖14所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1.4N(ρ銅=8.9×103kg/m3, g=10N/kg)。
求:(1)每個水龍頭的質量是多少?
(2)這個水龍頭浸沒在水中時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這批水龍頭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說法是否正確?
解:(1)m==0.16kg=160g
(2)F浮=G-F=1.6N-1.4N=0.2N
(3)∵F浮=ρ水gV排
∴V排==2×10-5m3=20cm3
∴V=V排=20cm3
∴ρ==8g/cm3=8×103kg/m3
∵8×103kg/m3<8.9×103kg/m3
故:這批水龍頭不是純銅的。
答:略
(2010.宜賓)(12分)2009年秋季以來,我國西南部分地區遭遇嚴重旱災,不少地方不得不靠打深井取水.如圖所示,小明同學正利用滑輪組和金屬水桶從深井中提水,若水桶的材料密度為8g/cm3,水桶質量為4kg,水桶容積為20L.當盛滿水的桶從水中慢慢提升(桶始終未出水面)時,小明對繩的拉力為F=25N.不計繩子重量和摩擦,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g取10N/kg.試求:
(1)動滑輪有多重?
(2)水桶露出水面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有多大?
(3)水桶被提離井中水面後,以0.2m/s的速度勻速豎直上升,小明對繩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多大?
答案:(1)水桶的重力是:G=mg=4kg×10N/kg =40N
水桶的體積是:V桶=m/ρ=4kg /(8×103kg/m3)=5×10-4m3
水桶受到的浮力是F浮=ρ水gV排=ρ水gV桶=1.0×103 kg/m3×10N/kg×5×10-4m3=5N
繩子受到水桶的拉力:F拉=G-F浮=40N-5N=35N
因為不計繩子重量和摩擦,有兩股繩子承重,故有:
F=(F拉+G動)/2,即:25N=(35N+ G動)/2,解得:G動=15N
(2)水桶露出水面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70%
(3)水桶裝滿時水的質量是:m =ρV =1.0×103 kg/m3×20×10-3m3=20kg
水和水桶的總質量是:20kg+4kg=24kg
水和水桶的總重是:G總=m總g=24kg×10N/kg =240N
人的拉力是:F′=(G總+ G動)/2=(240N+15N)/2=127.5N
拉力移動的速度是:v=2v物=2×0.2m/s =0.4m/s
拉力的功率是:P= F′v=127.5N×0.4m/s =51W

( 2010烏魯木齊)有一個實心圓柱形物體,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稱重時,測力計的讀數為10N;,當把物體一半體積浸入水中時,測力計的讀數為4N。求:
⑴物體的體積;
⑵把物體從彈簧測力計上取下投入水中靜止時,物體受到的浮力。
答案:解:⑴F浮=G—F示=10N—4N=6N
F浮=ρ×g××V
解得V=1.2×10-3m3
⑵物體的密度ρ物==0.83×l 03 kg /m3
因為物體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所以物體漂浮
F浮=G=10N

1.(2010.柳州)今年春,我國西南部分地區發生了特大旱災,解放軍某部在一個很深的山洞中找到了水源,水深4 m。官兵們用圖20所示的裝置提取一桶水進行抽樣檢測,已知金屬桶的容積為2×l0一3m3,在勻速提起桶韻過程中,桶露出水面前的拉力為l0 N,完全露出水面後,拉力變為35 N(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及繩重不汁,g=10 N/㎏)。求:
(1)水底受到水的壓強;
(2)金屬桶的質量;
(3)金屬桶的金屬密度。
解:(1)水底受到水的壓強:P=ρgh…………………………………………………1分
=1.0×103kg/m3×10N/kg×4m=4×104Pa……………1分
(2)桶中水的質量:m=ρ水V水…………………………………………………………1分
=1.0×103kg/m3×2×10-3kg=2kg………………………………1分
桶中水的重力:G水=mg=2kg×10N/kg=20N………………………………………1分
桶的質量:m桶==1.5kg……………………1分
(3)裝滿水的桶受到的浮力:F=F2-F1=35N-10N=25N
桶中的水和桶的體積:V==2.5×10-3m3…….1分
金屬的體積:V金屬=V-V水=2.5×10-3m3-2×10-3m3=0.5×10-3m3……………………………1分
金屬的密度:=3×103kg/m3…………………………1分

有些圖片傳不上

㈤ 如圖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請根據圖示回答問題:(1)由圖______和______可

圖A說明物體在空中所測重力為0oN,
圖B說明物體部分浸入在水中時所受浮力為0oN-00N=0N,
圖3說明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為0oN-9N=0N,
圖D說明物體浸沒煤油中所受浮力為0oN-9.6N=o.4N;
(0)求的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的跟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的關系,需控制液體的種類相同,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不同,由圖可知:圖B、3符合條件;
(o)探究「物體排開相同體積的液體時,浮力大的跟液體的種類」的關系,控制的相同量是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不同的是液體的種類,由圖可知:圖3、E或D、E符合條件;
(0)浮力產生的原因是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液體的壓力差,而圖3中,求出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0N,因此所求的壓力差為0N.
(4)3D兩圖物體在水中的深度不同,但測力計的示數相同,可知浮力大的相同,是為了探究金屬塊浸沒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與深度無關;
(如)由A知,G=0oN,則m=

0oN
00N/kg
=0.okg;
故答案為:
由A3或AD知,物體完全浸沒時左=G-左=0oN-9N=0N;
由左gV得,V=V=
左浮
ρ水g
=
0N
0.0×000kg/m0×00N/kg
=0×00-4m0
ρ=
m
V
=
0.okg
0×00?4m0
=4×000kg/m0
故答案為:(0)B;3;(o)3;E(或D;E);(0)0;(4)3、D;(如).

㈥ 在研究摩擦力時,小明同學用一塊各側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塊,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

在研究摩擦力時,小明同學用一塊各側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塊,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三次示數F1、F2、F3的大小關系為

[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1<F2=F3


答案:A 。該題主要考查你對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等考點的理解。關於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觸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和物體問的正壓力有關。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提出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A:可能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
B: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C:可能與接觸的面積大小有關

設計實驗:
器材:木板、木塊、彈簧測力計、砝碼、棉布
原理:二力平衡的條件

步驟:
1、把木塊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F1;

2、在木塊上放砝碼,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F2;

3、在木板上固定好毛巾,放上木塊,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F3;

結論:
結論一: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結論二: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如何解決摩擦力實驗探究中測力計示數不穩定的問題:
在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時只有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才等於摩擦力的大小,實際操作過程中,木塊的運動狀態不穩定,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不穩定,很難讀數。當拉動長木板時,木塊處於靜止狀態,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例: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的器材有:正方體木塊,讀數准確的彈簧測力計,粗糙程度均勻的長術板等。
(1)採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時,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不穩定,很難讀數,其原因是____。
(2)為解決上述問題,小娟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用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解決了上述問題,這是因為____。

解析:甲圖中,只有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才等於摩擦力的大小,當木塊的運動狀態不穩定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不穩定,很難讀數。乙圖中,無論長木板怎樣向左運動,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彈簧測力計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二力平衡,始終靜止不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於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1)很難保持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2)無論長木板怎樣運動,木塊都處於靜止狀態,便於讀數

㈦ 壓強和浮力測試題

浮力 測試題
一、填空:
1 、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 )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
( )。
2 、阿基米德定律的內容是( );
數學表達式為: ( )。
3 、有一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浸沒在水中, 上表面距水面15厘米,則物體上表面所受到水的壓強是( )帕, 壓力是( )牛;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是( )帕,
壓力是( )牛, 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是( )牛;側面受到水的壓力差是
( )牛;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牛。
4 、如圖: 彈簧秤的下端吊著一個金屬球, 彈簧秤的示數是10牛, 當金屬球徐徐浸入水中時,
彈簧秤的示數將( ), 金屬球受到的浮力將( ), 若金屬球有一半浸入水
中時,彈簧秤的示數是9 牛, 這時金屬球受到的浮力是( )牛, 如果把它全部浸入
水中, 彈簧秤的示數將變為( )牛。
5 、物體的沉浮決定於它受到的( )力和( )力的大小, 沒在水中的木塊將( ),
原因是( );沒在水中的鐵塊將( ), 原因是( )。
6 、有一潛水員在水下5 米處受到的浮力( )於他在水下10米處受到的浮力。
7 、學了阿基米德定律以後, 對實心物體的沉浮條件以可推理如下: 浸沒在水中的物體, 當
( )時, 物體上浮;當( )時, 物體下沉;當( )
時物體將懸浮。
8 、體積相同的木塊和鐵塊, 浸在水中靜止時, 比較它們受到的浮力關系地F木浮( )
F鐵浮。 ( 填「 >」「<」 或「 = 」 )。
9 、質量相同的木塊和鐵塊, 浸在水中靜止時, 比較它們受到的浮力F木浮( )F鐵浮。
( 填「 >」「<」 或「 = 」 )。
10、一個空心鐵盒浸沒在水中並上浮時, 是因為鐵盒的平均密度( )於水的密度, 隨
著露出水面的體積逐漸增大, 鐵盒所受的浮力將( );鐵盒所受的重力( );
當鐵盒浮在水面上靜止時, 所受的浮力 ( )於它所受的重力。
11、潛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靠( )來實現的。
12、輪船的排水量就是指( ),
一隻排水量為10000 噸的輪船, 它滿載時排開水的體積是( ), 當它在
海洋中航行時, 排開海水的體積比排開水的體積( )一些。
13、輪船由海里開進河裡, 它受到的浮力( ), 它將上浮一些還是下沉一些( )。
14、密度計是用來測液體密度的儀器, 同一支密度計在不同的液體中受的( )是
相同的, 在( )中露出液面的體積較大。
15、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決定於( ) 和( )。
16、如圖, 同一支密度計放在三種不同的液體中, 則密度計所受到的浮力關系為( ),
液體的密度關系為( )。
17、如圖, 天平處於平衡狀態, 若將水面上的物體塊取出來直接放到天平的左盤, 則天平
( )平衡。
18、體積為0.3 米3的空心鐵球漂浮在水面上, 有 1/3部分露出水面, 鐵球受到的浮力是
( )牛, 這個鐵球受到浮力的方向是( )。
19、質量相同的實心大理石塊(密度2.7×103千克/米3 )和磚塊(密度1.6×103千克/ 米3 )
浸沒在水中, 在水中搬動它時, 搬( )塊較輕些。
20、密度是0.6×103千克/米3 的木塊浮在水面, 露出水面與浸入水中部分體積比是( )。
二、選擇題:
1、一密度計分別浮在水和鹽水中, 則排開液體的體積是:-----------( )
A、在水中少一些; B、在鹽水中少一些;
C、一樣多; D、條件不夠, 不能判斷。
2、有一支試管中裝有適量的砂子, 分別浸在甲乙兩種不同液體中,如圖, 試比較兩液體的密
度:---------------------------------( )
A、甲較大; B、乙較大; C、甲乙一樣大; D、不能判斷。
3、有一很薄的塑料袋裝滿水後, 用細線系緊後掛在彈簧秤上稱為10牛, 若將其浸沒在水中
稱, 彈簧秤的示數為:---------------------------( )
A、10牛; B、0 牛; C、接近10牛; D、接近8 牛。
4、如圖所示, 4 個體積相同的小球浸在水中, 則受浮力最小的是:------( )

A、A 球; B、B 球; C、C 球; D、D 球。
5、關於浮力的說法中下列正確的是:--------------------( )
A、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
B、浮力的方向是垂直於物體的下表面;
C、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氣體或液體;
D、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 浮力也越大。
6、兩個物體分別掛在兩個彈簧秤下, 將它們都沒於水中, 發現兩只彈簧秤的示數減小的數
值相同, 那麼, 這兩個物體必有相同的: ----------------( )
A、密度; B、體積; C、質量; D、重力。
7、100 克物體放在盛滿液體的杯子里, 溢出液體80克, 則:----------( )
A、物體將浮在液面上; B、物體將沉入杯底;
C、物體將懸浮在液體中; D、無法確定物體的沉浮。
8、如圖所示: 三球體積相同,都靜止在水中, 則---------------( )
A、A 球受浮力最大; B、B 球受浮力最大; C、C 球受浮力最小;
D、三球所受浮力一樣大。
9、一木塊漂浮在水中, 露出水面的體積為V1, 它漂浮在煤油上時露出液面的體積為V2
則:--------------------------------( )
A、一定是V1<V2,說明水對木塊的浮力較大;
B、一定是V1>V2,說明水對木塊的浮力較小;
C、一定是V1>V2,水對木塊的浮力與煤油對木塊的浮力一樣大;
D、一定是V1<V2,水對木塊的浮力與煤油對木塊的浮力一樣大。
10、蠟塊懸浮於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 要使蠟塊上浮, 則應:--------( )
A、往筒內加純酒精; B、往筒內加水;
C、使量筒傾斜一定角度; D、把蠟塊切成兩半後再放入量筒的混合液中。
11 實心木球和鐵球, 沒入水中, 鐵球下沉, 木球上浮,是由於:-------( )
A、鐵球比木球重;
B、鐵球的體積比木球的體積小;
C、木球受到的浮力比鐵球受到的浮力大;
D、鐵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木球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12、一均勻實心物體恰能懸浮在水中, 若將此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 則:--( )
A、大的一塊下沉, 小的一塊上浮; B、大的一塊上浮, 小的一塊下沉;
C、兩塊仍懸浮在水中; D、兩塊都上浮到水面;
13、如圖所示: 天平處於平衡狀態, 若將左盤中的木塊放入盛水的燒杯內, 水未流出, 那
么:-------------------------------( )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指針向右傾斜; C、天平指針向左傾斜;
D、無法確定。
14、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先後放入密度為ρ1和ρ2兩種不同液體中,當物體靜止後, 則物
體所受的浮力關系和液體密度關系為:----------------( )
A、F1>F2, ρ1>ρ2; B、F1>F2, ρ1<ρ2; C、F1=F2, ρ1<ρ2;
D、F1=F2, ρ1>ρ2;
15、在四隻相同的杯子中都盛滿水, 乙中浮著一塊小木塊,丙中浮著一塊小冰塊, 丁的水中
浮著一個空心球,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每隻杯的總質量是相同的;
B、在乙杯中撒些細鹽, 木塊露出液面的體積減小;
C、丙杯中的冰塊熔解, 液面就會升高;
D、在丁杯中加些酒精, 空心球要上浮。
16、如圖所示, 同一木塊C 恰能停留在水中同一深度, 那麼圖甲中所掛重物A 與圖乙中所放
重物B 的重力比較:--------------------------( )
A、相等; B、A比B重; C、B比A重; D、無法確定。
17、一空心鉛球, 重4.5牛頓, 體積為0.5 米3, 如果把這個鉛球浸沒在水中, 則鉛球( )
A、上浮; B、下沉; C、懸浮; D、無法確定。
18、漂浮在水缸中的一木盒, 裡面有一塊石頭, 如果將石頭從木盒中取出扔到水缸里, 則缸
內水面高度將:---------------------------( )
A、上升; B、下降; C、不變; D、無法確定。
19、木塊從水底上浮到水面(沒有露出水面)的過程中, 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木塊所受浮力逐漸增大, 且浮力大於木塊重力;
B、木塊所受浮力逐漸減小, 且浮力大於木塊重力;
C、木塊所受浮力不變, 且浮力等於重力;
D、木塊所受浮力不變, 且浮力大於重力。
20、一木塊重4 牛頓, 浮在水面上, 有一半體積浸沒在水中。若使木塊全部浸沒在水中, 其
受到的浮力應等於:---------------------------( )
A、2牛; B、4牛; C、6牛; D、8牛。
21、有一小木塊, 當它浮在水面上時有2/5 的體積露出液面, 而當它浮在另一種液體中時
有1/5 的體積露出液面, 則小木塊在這兩種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的比是:-----( )
A、1:1 ; B、2:1 ; C、5:3 ; D、3:5。
22、如圖所示, 把同一金屬塊用線吊著浸入水中的情況, 哪一種情況, 線對金屬塊的拉力
最大:--------------------------------( )
23、如圖所示, 甲、乙兩球用細線相連, 放入水杯中, 細線受的力為1牛, 兩球正好懸浮在
水中, 如果細線斷後, 下列判斷完全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球都能下沉; B、甲球下沉, 乙球上浮;
C、甲球上浮, 乙球下沉; D、甲、乙兩球還懸浮在水中。
24、如圖所示, 一個物體浮在液面上, 它露出液面的體積為V1,液面下的體積為V2, 液體密度與物體密度的比為:-------------------------( )
A、V1:V2 ; B、V2:V1 ; C、(V1+V2):V2; D、V2:(V1+V2)。
25、質量相同的空心鉛球和空心銅球各一個(鉛的密度大於銅的密度),放入水中後都懸浮,
兩球相比較, 則:--------------------------( )
A、銅球的體積大; B、鉛球的體積大;
C、銅球空心部分的體積大; D、鉛球空心部分的體積大
三、判斷題:
1、煮熟了的湯元上浮是因為其所受到的浮力變大了。------------( )
2、物體浸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
3、沉在水底的銅球一定是實心的。--------------------( )
4、密度計是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它的刻度是上大下小。----------( )
5、浮在水銀面上的鐵球一定是空心的。------------------( )
四、問答題:
1、輪船從河裡駛入海里,是上浮一些還是下沉一些?為什麼?
2、盛水的杯中浮著一塊冰、當冰塊熔化後、杯中的水面是上升?下降?還是不變?
為什麼?
五、實驗題:
不用天平、只用彈簧秤,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定小石塊的密度,其方法如下,請填空:
1、用彈簧秤分別稱出小石塊在空氣中的重力G和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讀數G′,則小石
塊的質量m=( );石塊所受到的浮力F浮=( )。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出石塊受到的浮力為:F浮=( ),並可求
出V排=( )。
3、由於石塊是浸沒於水中,所以V物=V排=( )。
4、由密度的計算公式可以求出石塊的密度為ρ=( )。
六、計算題:
1、某物體懸浮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為15.68牛,求(1)、物體的體積?(2)、若將此
物體放入水中,它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多大?(煤油密度為800千克/ 米3)
2、一根鋼絲繩的最大拉力是10000牛,能否將體積為1米3,重為17000牛的石塊從水中提起? (通過計算說明)
3、水雷重4400牛,體積為500分米3,把它放入水中,水雷靜止時受到的浮力多大?
4、有一物體漂在水面上時有3/5的體積沒入水中,當它漂在某液體表面上時,有1/4的體積
露出液面,求該液體的密度?
5、密度為7.5×103千克/米3的金屬球,在空氣中稱時重為1.47牛,浸沒在水中稱時為1.176
牛,這個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通過計算說明)
6、一個體積為1000厘米3的長方形物體,浸沒在水中某處,物體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是
15牛,求物體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力是多少?
7、把質量是270克的鋁塊掛在彈簧秤的掛鉤下面,並把鋁塊浸沒在水中,問鋁塊受到的浮力
多大?彈簧秤的示數是多大?(鋁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
8、槽中水面上浮有一個木塊,木塊上壓著一個鐵塊,如圖7-甲所示,此時槽內水面位置在K處,若將鐵塊用細線系於木塊下放入水中,如圖7-乙所示,水面將如何變化?若將鐵塊取下放入水槽中沉入水底,如圖7-丙所示,水面如何變化?

說一下 關於冰放在液體中的問題答案是不變 不妨記住:
鹽升 酒降 水不變,就是將冰塊放入鹽水,融化後液面上升。放入酒精中,融化後液面下降水中,融化後不變。

㈧ 如圖所示是研究浮力大小的實驗裝置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圖中,B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

(1)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浮力;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液體密度
(4)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

㈨ 如圖所示是研究浮力問題的實驗裝置,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的問題

①a、b兩圖中,b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較小,說明了__b中物體受到了一定的浮力專_,a、b兩圖中彈簧測力屬計的示數差等於__b中物體受到的浮力__ 。
②b、c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說明浸在同一種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跟___物體浸入的體積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__有關。
③c、d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 說明物體排開相同體積的液體時,所受浮力大小跟___液體的種類即液體的密度___有關。
④d、e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說明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有關。
應該是跟___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___「無關」

閱讀全文

與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漂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央空調的閥門蓋怎麼打開 瀏覽:32
破碎機軸承怎麼安裝 瀏覽:580
商品檢驗有哪些儀器 瀏覽:920
五金件檢驗項目 瀏覽:308
中央空調系統自動加葯裝置寧波廠家 瀏覽:209
用溴和苯製取溴苯的實驗裝置 瀏覽:444
浮動軸承怎麼拆卸 瀏覽:598
虛擬測試振動與控制實驗裝置 瀏覽:227
日產騏達儀表怎麼用 瀏覽:433
熱水器2個閥門怎麼打開 瀏覽:106
斯皓a5怎麼更改儀表盤 瀏覽:367
龍華鍵盤設備供應商哪裡有 瀏覽:768
金堂光學儀器怎麼樣 瀏覽:316
天然氣閥門是向下的嗎 瀏覽:6
機械行業預提工資怎麼做分錄 瀏覽:597
車載cc怎麼連接液晶儀表 瀏覽:163
matlab頻域分析工具箱 瀏覽:411
博世電動工具命名規則 瀏覽:673
華北路五金機電城幾點關門 瀏覽:851
減隔震裝置設計注意事項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