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動運輸裝置簡稱

自動運輸裝置簡稱

發布時間:2022-05-25 05:15:57

Ⅰ fms是什麼意思

柔性製造系統是由統一的信息控制系統、物料儲運系統和一組數字控制加工設備組成,能適應加工對象變換的自動化機械製造系統,英文縮寫為FMS。

柔性製造系統:簡稱FMS(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是一組數控機床和其他自動化的工藝設備,由計算機信息控制系統和物料自動儲運系統有機結合的整體。柔性製造系統由加工、物流、信息流三個子系統組成,在加工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動化。

柔性製造系統的優點 :

柔性製造系統是一種技術復雜、高度自動化的系統,它將微電子學、計算機和系統工程等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理想和圓滿地解決了機械製造高自動化與高柔性化之間的矛盾。具體優點如下。

1、設備利用率高。一組機床編入柔性製造系統後,產量比這組機床在分散單機作業時的產量提高數倍。

2、在製品減少80%左右。

3、生產能力相對穩定。自動加工系統由一台或多台機床組成,發生故障時,有降級運轉的能力,物料傳送系統也有自行繞過故障機床的能力。

4、產品質量高。零件在加工過程中,裝卸一次完成,加工精度高,加工形式穩定。

5、運行靈活。有些柔性製造系統的檢驗、裝卡和維護工作可在第一班完成,第二、第三班可在無人照看下正常生產。在理想的柔性製造系統中,其監控系統還能處理諸如刀具的磨損調換、物流的堵塞疏通等運行過程中不可預料的問題。

6、產品應變能力大。刀具、夾具及物料運輸裝置具有可調性,且系統平面布置合理,便於增減設備,滿足市場需要。

7、經濟效果顯著。採用FMS的主要技術經濟效果是:能按裝配作業配套需要,及時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實現及時生產,從而減少毛坯和在製品的庫存量,及相應的流動資金佔用量,縮短生產周期。

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設備數量和廠房面積;減少直接勞動力,在少人看管條件下可實現晝夜24小時的連續「無人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Ⅱ 什麼是物流

解釋一: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構成:商品的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物流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戶服務、需求預測、定單處理、配送、存貨控制、運輸、倉庫管理、工廠和倉庫的布局與選址、搬運裝卸、采購、包裝、情報信息。

解釋二:
在我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解釋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質資料世界中同時具備物質實體特點和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質資料。「流」是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有其限定的含義,就是以地球為參照系,相對於地球而發生的物理性運動,稱之為"位移"。流的范圍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圍,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環境中的微觀運動,小范圍位移。「物」和「流」的組合,是一種建立在自然運動基礎上的高級的運動形式。其互相聯系是在經濟目的和實物之間,在軍事目的和實物之間,甚至在某種社會目的和實物之間,尋找運動的規律。因此,物流不僅是上述限定條件下的「物」和「流」的組合,而更重要在於,是限定於軍事、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組合,是從軍事、經濟、社會角度來觀察物的運輸,達到某種軍事、經濟、社會的要求。

【物流的來源】

根據日本物流管理協會的資料記載,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已基本恢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平。企業進行大規模設備投資和更新改造,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力大幅度上升。1955年成立了生產性本部,該團體為了改進流通領域的生產效率,確保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發展,組織了一個由伊澤道雄為團長的大型考察團,於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國的物流。當時日本還沒有「物流」這個詞,代表團的名稱為「流通技術專業考察團」。該代表團在美國期間,美國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講到,美國30年來國民經濟之所以順利發展,原因之一就是既重視生產效率又重視流通效率。美國產業界真正認識到物流的重要性基本在1950年前後,在此之前一直只重視銷售,僅把運輸、保管、包裝、裝卸等物流活動作為銷售的輔助性活動。日本流通技術考察團在美國還發現,原來日本被稱為流通技術的運輸、包裝等活動,美國人稱為Physical Distribution(PD)。日本考察團回國後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視物流的建議,並在產業界掀起了PD啟蒙運動。在日本能率協會內設立了PD研究會,邀請平原直先生(歷任裝卸研究所所長、日本裝卸協會會長,被譽為日本「物流之父」)擔任會長,每個月舉辦PD研討會;在流通經濟研究所,日本權威物流學者林周二教授等也組織起PD研究會,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啟蒙教育活動。經過8年的努力,1964年日本政府終於開始對PD引起了關注。通產省幾次邀請平原直先生去政府機關說明PD的重要性,為政府官員們講課。同年7月,通產省決定討論物流預算案時,擔心新聞媒體在報道中講PD日本人聽不懂,於是邀請平原直先生同內山九萬先生(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專務董事)商議。內山專務認為PD中的「P」,即Physical在這里並不是「物質」的意思,而是「物理」的意思,Distribution是「流通」的意思,所以應把PD譯為「物理性流通」,但又覺得作為一個名詞,「物理性流通」字數過多、過長,只好縮為「物的流通」。於是「物的流通」這一新詞在全日本媒體上發表了。
此後,「物的流通」在日本逐漸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產業構造委員會內設立了「物的流通分會」;1970年成立的日本最大的物流團體之一就叫「日本物的流通協會」。同年成立的另一個日本類似的物流團體,日本物流管理協議會每年舉行的物流會議也都叫「全國物的流通會議」。
1970年以後很多人又覺得「物的流通」也有點長,於是就乾脆簡稱為「物流」了。「物流」這個詞在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物流目前比較流行的翻譯方法為logistics

【物流的劃分】

由於物流對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圍、范疇不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物流。
(一)宏觀物流。宏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從社會再生產總體角度認識和研究的物流活動。宏觀物流還可以從空間范疇來理解,在很大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往往帶有宏觀性,在很小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則往往帶有微觀性。 宏觀物流研究的主要特點是綜觀性和全局性。宏觀物流主要研究內容是,物流總體構成,物流與社會之關系在社會中之地位,物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社會物流系統和國際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作等。
(二)微觀物流。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屬於微觀物流。 在整個物流活動中,之中的一個局部、一個環節的具體物流活動也屬於微觀物流。在一個小地域空間發生的具體的物流活動也屬於微觀物流。
(三)社會物流。社會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一個社會為范疇面向社會為目的的物流。
(四)企業物流。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
(五)國際物流。國際物流是現代物流系統發展很快、規模很大的一個物流領域,國際物流是伴隨和支撐國際間經濟交往、貿易活動和其它國際交流所發生的物流活動。
(六)區域物流。相對於國際物流而言,一個國家范圍內的物流,一個城市的物流,一個經濟區域的物流都處於同一法律、規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會因素影響,都處於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裝備水平之中。
(七)一般物流。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動的共同點和一般性,物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涉及全社會、各企業,因此,物流系統的建立,物流活動的開展必須有普遍的適用性。
(八)特殊物流。專門范圍、專門領域、特殊行業,在遵循一般物流規律基礎上,帶有特殊制約因素、特殊應用領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勞動對象、特殊機械裝備特點的物流,皆屬於特殊物流范圍。

【現代物流】
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後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在當今的電子商務時代,全球物流產業有了新的發展趨勢。現代物流服務的核心目標是在物流全過程中以最小的綜合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現代物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結合;現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統一;電子商務物流是信息化、自動化、網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結合;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使物流行業重新崛起,目前美國的物流業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已遠遠超過了倉儲、分撥和運送等服務。物流公司提供的倉儲、分撥設施、維修服務、電子跟蹤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務日益增加。物流服務商正在變為客戶服務中心、加工和維修中心、信息處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據顧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觀念。
相對於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而言,中國的物流產業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其發展的主要特點:一是企業物流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己初露端倪,這說明我國物流活動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加強企業內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二是專業化物流企業開始涌現,多樣化物流服務有一定程度的發展。走出以企業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發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當務之急。

【電子商務物流】
電子商務物流又稱網上物流,就是基於互聯網技術,旨在創造性的推動物流行業發展的新商業模式;通過互聯網,物流公司能夠被更大范圍內的貨主客戶主動找到,能夠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拓展業務;貿易公司和工廠能夠更加快捷的找到性價比最適合的物流公司;網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圍內最大數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貨主企業和提供物流服務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誠信、自由的網上物流交易市場,幫助物流供需雙方高效達成交易。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客戶通過網上物流交易市場找到了客戶,找到了合作夥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網上物流提供的最大價值,就是更多的機會。

通俗的說:

1.什麼是物流?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構成:商品的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物流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用戶服務、需求預測、定單處理、配送、存貨控制、運輸、倉庫管理、工廠和倉庫的布局與選址、搬運裝卸、采購、包裝、情報信息。

2、什麼是現代物流?
什麼是現代物流?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後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在當今的電子商務時代,全球物流產業有了新的發展趨勢。現代物流服務的核心目標是在物流全過程中以最小的綜合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現代物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結合;現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統一;電子商務物流是信息化、自動化、網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結合;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使物流行業重新崛起,目前美國的物流業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已遠遠超過了倉儲、分撥和運送等服務。物流公司提供的倉儲、分撥設施、維修服務、電子跟蹤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務日益增加。物流服務商正在變為客戶服務中心、加工和維修中心、信息處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據顧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觀念。
相對於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而言,中國的物流產業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其發展的主要特點:一是企業物流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己初露端倪,這說明我國物流活動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加強企業內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二是專業化物流企業開始涌現,多樣化物流服務有一定程度的發展。走出以企業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發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當務之急。

3、物流的系統及要素
物流系統概念:物流系統是由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要素之間存在有機聯系並具有使物流總體合理化功能的綜合體。物流系統是社會經濟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或組成部分。物流系統和一般系統一樣,具有輸入、轉換及輸出三大功能,通過輸入和輸出使系統與社會環境進行交換,使系統和環境相依而存,而轉換則是這個系統帶有特點的系統功能。
物流系統特點: 物流系統本來說是客觀存在,但一直未為人們所認識,從而未能能動地利用系統的優勢。 物流系統是一個大跨度系統,這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時間跨度大。 物流系統穩定性較差而動態性較強。物流系統屬於中間層次系統范圍,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子系統。物流系統的復雜性使系統結構要素間有非常強的「背反」現象,常稱之為「交替損益」或「效益背反」現象, 處理時稍有不慎就會出現系統總體惡化的結果。
物流系統五大目標: 物流系統目標,也即建立的物流系統所要求具備的能力,一般有五個方面:
1、服務目標。
2、快速、及時目標。
3、節約目標。
4、規模優化目標。
5、庫存調節目標。

4、物流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的含義是從采購開始經過生產、分配、銷售最後到達用戶,這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一定流量的環環相扣的「鏈」,物流活動是受這一供應鏈決定的制約的,供應鏈管理實際上就是把物流和企業全部活動做為一個統一的過程來管理。供應鏈有四個要點:
第一,供應鏈是一個單向過程,鏈中各環節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過鏈的聯系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供應鏈是全過程的戰略管理,從總體來考慮,如果只依賴於部分環節信息,由於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導致計劃失真。
第三,不同鏈節上的庫存觀不同,在物流的供應鏈管理中,不把庫存當做維持生產和銷售的措施,而將其看成是供應鏈的平衡機制。
第四,供應鏈管理採取新的管理方法,諸如用總體綜合方法代替介面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鏈尋求總平衡,用簡化供應鏈方法防止信號的堆積放大,用經濟控制論方法實現控制等等。
物流的供應鏈管理,雖然指明了企業戰略要管全部供應鏈,但並不是說都要由企業去操作,部分環節在納入管理前提下,利用社會力量操作也是正常的。

5、生產物流
生產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構件投入生產後,經過下料、發料,運送到各加工點和存儲點,以在製品的形態,從一個生產單位(倉庫)流入另一個生產單位,按照規定的工藝過程進行加工、儲存,藉助一定的運輸裝置,在某個點內流轉,又從某個點內流出,始終體現著物料實物形態的流轉過程。這樣就構成了企業內部物流活動的全過程。所以,生產物流的邊界起源於原材料、外構件的投入,止於成品倉庫,貫穿生產全過程。
生產物流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對生產過程的物料流和信息流進行科學的規劃、管理與控制。

6、物流技術
物流技術是指流通技術或物資輸送(含停止)技術。它和生產技術不同,生產技術是為社會生產某種產品,為社會提供由性物質的技術;而物流技術是把生產出的物資進行移送、儲存,為社會提供無形服務的技術。也就是說,物流技術的作用是把各種物資從生產者一方轉移給消費者。它包括硬技術和軟技術兩方面。
物流技術是與現實物流活動全過程緊密相關的,物流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物流活動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實現。

7、宏觀物流與微觀物流
從社會經濟的角度看物流,它屬於宏觀物流;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物流,它屬於微觀物流。
宏觀,是指綜合性全部,構成其全部的主體叫微觀。比如,有句成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見森林叫宏觀,見樹木叫微觀。經濟學,有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從整體看國家的經濟,而微觀經濟學是從構成國家經濟的企業等構成要素看經濟的。 物流也一樣,在國家、地區等大范圍內整體性地如何操作物流問題,叫宏觀性物流。因此,宏觀物流要討論的問題是日本的流通構造如何、其中物流的路徑是什麼樣的、通過什麼樣的運輸機構進行物流中心的運輸作業等。另一方面,微觀物流要討論的問題是流通的活動主體製造商和流通業者、運輸企業各自是如何操作物流的等問題。或者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不同的商品是如何送到各自不同的家庭去的,這也屬於微觀。
但是,這樣的分類太困難,流通路徑問題和各種商品的問題既是宏觀問題,也是微觀問題,所以,有時用「半宏觀」的說法。宏觀的著眼點是國家的或地區性的整體物流,微觀是從企業經營看物流,半宏觀是從總體看商品和商業的物流。於是,宏觀物流,考慮的問題是運輸結構和作為產業布局的物流據點,還有物流行政等;微觀物流處理的問題是企業的物流系統網路、流通中心等內容和計算物流成本等物流管理;半宏觀物流,是指各種產品從生產到消費之間的物流路徑及物流成本在其商品價格中所佔比例等問題。
再讓我們從物流成本的角度看一看上述觀點。宏觀物流,是要調查物流成本在整個國家的經濟中占的比例。其實要算出國民生產總值中物流成分,是不可能的,因為運輸產業的生產額並不是物流成本的全部,製造商和流通業的生產成本中物流的比例是不知道的。半宏觀物流,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中,有多少是屬於物流成本?到流通的後期作業,就會有很多的商品同時流動,所以,要特意抽出特定商品的物流成本,是很困難的。微觀物流,各家企業以其獨自的方法計算物流成本,可以得出具體數字,但把它們各家的數字加起來,並不等於整體的物流成本,所以,准確計算物流成本,也是很難的。

8、 物流在經濟生活中的位置
經濟中的流通、經濟中的物流、經濟中的運輸,物流在社會經濟中的位置是無法替代的。
「經濟」一詞來自"經世濟民",經濟的目的是治國安邦,讓人們過上富裕的生活。所謂經濟,就是用「價值」觀念看人類社會而言的,是指人們為了生活而從事必要的買賣、消費、生產等活動。但經濟決不是只由買賣、消費、生活構成的。
企業要銷售產品、獲取收入,沒有流通是不行的,我們消費才為了生活下去,需要購買必要的物品,物品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即流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流也是經濟要素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上所述,經濟是由三大領域構成的,即「生產」、「流通」和「消費」。高校的「政治經濟」、大學的「經濟學」、「經濟原理」教的是:構成經濟的是"生產和消費"或"供給與需求"。流通是包含在"供給(生產)"中的。
但是,流通與製造、栽培是有本質區別的。現代流通的規模日趨龐大,這是經濟的規模、范圍擴大的緣故。在日本,工業原材料、新鮮食品從全世界選購,而日本生產的商品銷往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把「製造物品」與「運送物品」分開來考慮。
流通由兩個功能——「商流(交易流通)」和「物流(物的流通)」——構成。不過,這兩個功能並不像生產-流通-消費那樣屬於不同的領域,只是把同一個東西用不同的觀點加以區別而已。
所謂商流,是對「財(商品)」的所有權的轉移而言的,即所有權從廠家、農家、漁家轉移到商家的手裡,最終再轉移到消費者手中,這就是指這樣的流動。另一方面,物流是從物資的物理性活動來看其流動的。
除上述兩個功能外,可以說流通中還有輔助性功能,那就是信息、金融及其他服務。物流從其活動面可分為運輸、配送、保管、裝卸、包裝、流通加工、在庫管理、物流信息處理等,這些活動還可以繼續細分。
如上所述,經濟是構成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功能,流通是經濟中的一個重要功能,物流是流通的重要功能……它們之間有著如此密切的關連。因此,物流變化,會給整個經濟帶來影響,經濟發生變化,物流也不得不發生變化。總之,要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待物流。

9、後勤學
在經濟界使用後勤(Logistics)一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事。美國從本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逐漸用Logistics一詞不達意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詞,七十年代後勤一詞引進日本,日本同樣翻譯成「物流」,但是卻按新的解釋來解釋,也即賦與了物流一定新的含義。
後勤和實物分銷的區別在於,前者在後者基礎上有了延伸和擴展,但本質是相同的,當然,也不能小視這一延伸和擴展,這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對這一延伸擴展的控制的基礎上,是建立在能管理和協調這么大的系統的基礎上,所以本質雖同,水平卻有時代的差別。
後勤的思想具有戰略性而不著眼於既得之利益,是企業發展的戰略舉措而不是一時謀取利潤的手段方法。因此它不是一項單純性的職能活動,而企業制定經營戰略的一項基本原則。更可以理性地講:後勤是一種思維方式,按這觀念可以建立起企業新的管理模式。
後勤網路的基本實體要素主要有原料產地、製造工廠、配送中心和客戶。
後勤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14個方面:(1)客戶服務;(2)訂單處理;(3)配送聯絡; (4)存貨控制;(5)需求預測 ;(6)交通和運輸;(7)倉庫和儲存;(8)工廠和倉庫布局選地;(9)物料搬運;(10)物料采購;(11)備件和維修服務保障;(12)工業包裝;(13)退貨處理;(14)廢棄物處理。

十、第三利潤源說
「第三個利潤源」的說法主要出自日本。「第三個利潤源」,是對物流潛力及效益的描述。 第三個利潤源的理論最初認識是基於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物流是可以完全從流通中分化出來,自成一個獨立運行的,有本身目標,本身的管理,因而能對其進行獨立的總體的判斷; 第二、物流和其他獨立的經營活動一樣,它不是總體的成本構成因素,而是單獨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為「利潤中心」型的獨立系統。

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由運輸工具和管理工具決定的。
傳統觀念只注重在運輸工具上提高物流速度。現代觀念則同時注重管理工具,既自動識別系統的物流中的重要作用。條形碼的應用,大大加快了物品的入庫、分揀、歸類速度。

Ⅲ 輸送機的分類有哪些

輸送機一般按有無牽引件來進行分類
具有牽引件的輸送機一般包括牽引件、承載構件、驅動裝置、張緊裝置、改向裝置和支承件等。牽引件用以傳遞牽引力,可採用輸送帶、牽引鏈或鋼絲繩;承載構件用以承放物料,有料斗、托架或吊具等;驅動裝置給輸送機以動力,一般由電動機、減速器和制動器(停止器)等組成;張緊裝置一般有螺桿式和重錘式兩種,可使牽引件保持一定的張力和垂度,以保證輸送機正常運轉;支承件用以承托牽引件或承載構件,可採用托輥、滾輪等。
具有牽引件的輸送機的結構特點是:被運送物料裝在與牽引件連結在一起的承載構件內,或直接裝在牽引件(如輸送帶)上,牽引件繞過各滾筒或鏈輪首尾相連,形成包括運送物料的有載分支和不運送物料的無載分支的閉合環路,利用牽引件的連續運動輸送物料。
這類的輸送機種類繁多,主要有帶式輸送機、板式輸送機、小車式輸送機、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刮板輸送機、埋刮板輸送機、斗式輸送機、斗式提升機、懸掛輸送機和架空索道等。
沒有牽引件的輸送機的結構組成各不相同,用來輸送物料的工作構件亦不相同。它們的結構特點是:利用工作構件的旋轉運動或往復運動,或利用介質在管道中的流動使物料向前輸送。例如,輥子輸送機的工作構件為一系列輥子,輥子作旋轉運動以輸送物料;螺旋輸送機的工作構件為螺旋,螺旋在料槽中作旋轉運動以沿料槽推送物料;振動輸送機的工作構件為料槽,料槽作往復運動以輸送置於其中的物料等。
未來輸送機的將向著大型化發展、擴大使用范圍、物料自動分揀、降低能量消耗、減少污染等方面發展。
大型化包括大輸送能力、大單機長度和大輸送傾角等幾個方面。水力輸送裝置的長度已達440公里以上帶式輸送機的單機長度已近15公里,並已出現由若乾颱組成聯系甲乙兩地的「帶式輸送道」。不少國家正在探索長距離、大運量連續輸送物料的更完善的輸送機結構。擴大輸送機的使用范圍,是指發展能在高溫、低溫條件下有腐蝕性、放射性、易燃性物質的環境中工作的,以及能輸送熾熱、易爆、易結團、粘性物料的輸送機
發展趨向 輸送機的發展趨向是:①繼續向大型化發展。大型化包括大輸送能力、大單機長度和大輸送傾角等幾個方面。水力輸送裝置的長度已達 440公里以上。帶式輸送機的單機長度已近15公里,並已出現由若乾颱組成聯系甲乙兩地的"帶式輸送道"。不少國家正在探索長距離、大運量連續輸送物料的更完善的輸送機結構。②擴大輸送機的使用范圍。發展能在高溫、低溫條件下、有腐蝕性、放射性、易燃性物質的環境中工作的,以及能輸送熾熱、易爆、易結團、粘性的物料的輸送機。③使輸送機的構造滿足物料搬運系統自動化控制對單機提出的要求。如郵局所用的自動分揀包裹的小車式輸送機應能滿足分揀動作的要求等。④降低能量消耗以節約能源,已成為輸送技術領域內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已將1噸物料輸送1公里所消耗的能量作為輸送機選型的重要指標之一。⑤減少各種輸送機在作業時所產生的粉塵、雜訊和排放的廢氣。。
輸送機械按使用的用途分可以分為:
1,散料輸送機械(如:帶式輸送機\螺旋輸送機\斗式提升機\大傾角輸送機等)
(1)帶式輸送機由驅動裝置拉緊裝置輸送帶中部構架和托輥組成輸送帶作為牽引和承載構件,藉以連續輸送散碎物料或成件品。
帶式輸送機是一種摩擦驅動以連續方式運輸物料的機械。應用它,可以將物料在一定的輸送線上,從最初的供料點到最終的卸料點間形成一種物料的輸送流程。它既可以進行碎散物料的輸送,也可以進行成件物品的輸送。除進行純粹的物料輸送外,還可以與各工業企業生產流程中的工藝過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節奏的流水作業運輸線。所以帶式輸送機廣泛應用於現代化的各種工業企業中。
在礦山的井下巷道、礦井地面運輸系統、露天采礦場及選礦廠中,廣泛應用帶式輸送機。它用於水平運輸或傾斜運輸。
通用帶式輸送機由輸送帶、托輥、滾筒及驅動、制動、張緊、改向、裝載、卸載、清掃等裝置組成。
①輸送帶
常用的有橡膠帶和塑料帶兩種。 橡膠帶適用於工作環境溫度-15~40°C之間。物料溫度不超過50°C。向上輸送散粒料的傾角12°~24°。對於大傾角輸送可用花紋橡膠帶。塑料帶具有耐油、酸、鹼等優點,但對於氣候的適應性差,易打滑和老化。帶寬是帶式輸送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②托輥
分單滾筒(膠帶對滾筒的包角為210°~230°)、雙滾筒(包角達350°)和多滾筒(用於大功率)等。有槽形托輥、平形托輥、調心托輥、緩沖托輥。槽形托輥(由2~5個輥子組成)支承承載分支,用以輸送散粒物料;調心托輥用以調整帶的橫向位置,避免跑偏;緩沖托輥裝在受料處,以減小物料對帶的沖擊。③滾筒
分驅動滾筒和改向滾筒。驅動滾筒是傳遞動力的主要部件。分單滾筒(膠帶對滾筒的包角為210°~230°)、雙滾筒(包角達350°)和多滾筒(用於大功率)等。
④張緊裝置
其作用是使輸送帶達到必要的張力,以免在驅動滾筒上打滑,並使輸送帶在托輥間的撓度保證在規定范圍內。
帶式輸送機的技術優勢
首先是它運行可靠。在許多需要連續運行的重要的生產單位,如發電廠煤的輸送,鋼鐵廠和水泥廠散狀物料的輸送,以及港口內船舶裝卸等均採用帶式輸送機。如在這些場合停機,其損失是巨大的。必要時,帶式輸送機可以一班接一班地連續工作。
帶式輸送機動力消耗低。由於物料與輸送帶幾乎無相對移動,不僅使運行阻力小(約為刮板輸送機的1/3-1/5),而且對貨載的磨損和破碎均小,生產率高。這些均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
帶式輸送機的輸送線路適應性強又靈活。線路長度根據需要而定.短則幾米,長可達10km以上。可以安裝在小型隧道內,也可以架設在地面交通混亂和危險地區的上空。
根據工藝流程的要求,帶式輸送機能非常靈活地從一點或多點受料.也可以向多點或幾個區段卸料。當同時在幾個點向輸送帶上加料(如選煤廠煤倉下的輸送機)或沿帶式輸送機長度方向上的任一點通過均勻給料設備向輸送帶給料時,帶式輸送機就成為一條主要輸送干線。
帶式輸送機可以在貯煤場料堆下面的巷道里取料,需要時,還能把各堆不同的物料進行混合。物料可簡單地從輸送機頭部卸出,也可通過犁式卸料器或移動卸料車在輸送帶長度方向的任一點卸料。
(2)螺旋輸送機俗稱絞龍,適用於顆粒或粉狀物料的水平輸送,傾斜輸送,垂直輸送等形式。輸送距離根據畸形不同而不同,一般從2米到70米。
輸送原理:旋轉的螺旋葉片將物料推移而進行螺旋輸送機輸送。使物料不與螺旋輸送機葉片一起旋轉的力是物料自身重量和螺旋輸送機機殼對物料的摩擦阻力。
結構特點:螺旋輸送機旋轉軸上焊有螺旋葉片,葉片的面型根據輸送物料的不同有實體面型、帶式面型、葉片面型等型式。螺旋輸送機的螺旋軸在物料運動方向的終端有止推軸承以隨物料給螺旋的軸向反力,在機長較長時,應加中間吊掛軸承。
雙螺旋輸送機就是有兩根分別焊有旋轉葉片的旋轉軸的螺旋輸送機。說白了,就是把兩個螺旋輸送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台螺旋輸送機。
螺旋輸送機旋轉軸的旋向,決定了物料的輸送方向,但一般螺旋輸送機在設計時都是按照單項輸送來設計旋轉葉片的。當反向輸送時,會大大降低輸送機的使用壽命。 (3)斗式提升機 利用均勻固接於無端牽引構件上的一系列料斗,豎向提升物料的連續輸送機械。
斗式提升機具有輸送量大,提升高度高,運行平穩可靠,壽命長顯著優點,其主要性能及參數符合JB3926----85《垂直斗式提升機》(該標准等效參照了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牽引圓環鏈符合MT36----80《礦用高強度圓環鏈》,本提升機適於輸送粉狀,粒狀及小塊狀的無磨琢性及磨琢性小的物料,如:煤、水泥、石塊、砂、粘土、礦石等,由於提升機的牽引機構是環行鏈條,因此允許輸送溫度較高的材料(物料溫度不超過250 ℃)。一般輸送高度最高可達40米。

Ⅳ 物流裝備的分類標准

現代物流裝備篇

第一章 物流裝備概述 2
第一節 引言 2
第二節 物流裝備的分類 2
一、運輸裝備 3
二、儲存裝備 3
三、裝卸搬運裝備 3
四、包裝裝備 3
五、流通加工裝備 4
六、集裝單元化裝備 4
第三節 物流裝備的現狀 4
第四節 現代物流裝備的發展趨勢 6
一、大型化 6
二、高速化 6
三、信息化 7
四、智能化 7
五、標准化 7
六、系統化 8
七、實用化 8
八、綠色化 8
第五節 小結 9

第二章 運輸裝備 10
第一節 引言 10
第二節 公路運輸裝備 10
一、汽車的定義與分類 10
二、汽車的性能和特點 11
三、專用汽車 12
第三節 鐵路運輸裝置 16
一、鐵路運輸裝備簡介 16
二、鐵路機車 16
三、鐵路車輛 17
第四節 水路運輸裝備 19
一、水路運輸裝備簡介 19
二、貨船 20
三、客船 22
第五節 航空運輸裝備 22
一、航空運輸裝備概述 22
二、運輸機 23
第六節 管道運輸裝備 25
一、管道運輸概述 25
二、管道運輸裝備 25
三、管道運輸裝備的特點 29
第七節 小結 29

第三章 倉儲裝備 31
第一節 引言 31
第二節 貨架 31
一、貨架的作用與功能 31
二、貨架的分類 32
三、常用貨架 32
四、自動化立體倉庫 36
第三節 計量設備 36
一、電子秤 37
二、地上衡和地中衡 37
三、軌道衡 38
四、電子吊秤 38
五、自動檢重秤 39
六、電子皮帶秤 39
第四節 倉庫養護設備 40
一、通風系統及通風機 40
二、減濕設備 40
三、空氣幕 42
第五節 倉儲安全設備 42
一、火災自動報警設備 42
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45
三、防盜報警設備 46
四、滅火器 48
第六節 小結 50

第四章 裝卸搬運裝備 51
第一節 引言 51
第二節 起重設備 51
一、起重設備概述 51
二、門式和橋式起重機 53
三、懸臂式起重機 55
第三節 輸送設備 57
一、輸送機的特點和分類 58
二、連續性輸送機 59
三、間歇性輸送機 63
四、垂直輸送設備 67
第四節 叉車 70
一、叉車概述 70
二、叉車的分類 71
三、叉車屬具 75
第五節 其他搬運車輛 77
一、手推車 78
二、手動液壓升降平台車 78
三、手拉液壓托盤搬運車 78
四、手推液壓堆高車 79
五、自動導向搬運車 79
第六節 堆垛設備 84
一、堆垛機的分類 84
二、橋式堆垛機 85
三、巷道堆垛機 85
第七節 小結 86

第五章 包裝裝備 88
第一節 引言 88
第二節 包裝設備的類別和特點 88
一、包裝設備的概念 88
二、包裝設備的分類 89
三、包裝設備的特點 89
四、包裝設備的作用 90
第三節 常見的包裝設備 90
一、充填機械 90
二、灌裝機械 97
三、裹包機械 99
四、封口機械 100
五、捆紮機械 103
六、貼標機械 104
七、真空包裝機 106
八、泡罩包裝機 108
九、成型-充填-封口包裝機 109
第四節 小結 109

第六章 流通加工設備 111
第一節 引言 111
第二節 流通加工設備的概念及分類 111
一、流通加工設備的概念和特點 111
二、流通加工設備的分類 112
第三節 剪板機 116
一、剪板機的作用 116
二、剪板機的基本結構 116
三、常見剪板機 117
第四節 商品混凝土攪拌及輸送設備 119
一、混凝土攪拌樓 119
二、混凝土攪拌運輸車 121
三、混凝土攪拌泵車 123
第五節 切割設備 123
一、金屬切割機 123
二、玻璃切割機 124
第六節 木工鋸機 126
一、帶鋸機 126
二、框鋸機 127
三、圓鋸機 128
四、鋸板機 128
五、多聯木工帶鋸機 128
六、削片制材聯合機 129
第七節 小結 129

第七章 集裝單元化裝備 131
第一節 引言 131
第二節 集裝單元化概述 131
一、集裝單元化的定義 131
二、集裝單元化的類型 132
三、集裝單元化的優越性 132
四、集裝單元化的基本原則 133
第三節 集裝箱 134
一、集裝箱概述 134
二、集裝箱的分類 134
三、集裝箱標准 138
第四節 托盤 140
一、概述 140
二、托盤的分類 141
三、托盤標准 144
四、托盤的使用 145
第五節 其他集裝方式 146
一、集裝袋 146
二、集裝網路 148
三、罐體集裝 148
四、貨捆 148
五、滑板 149
第六節 小結 149

物流技術實務篇

第八章 物流技術概論 152
第一節 引言 152
第二節 物流科學與物流技術 152
一、物流科學 152
二、物流技術 153
第三節 物流技術的分類與特性 153
一、物流技術分類 153
二、物流技術的特性 154
第四節 現代物流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155
一、現代物流技術 155
二、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趨勢 156
第五節 小結 157

第九章 運輸技術實務 159
第一節 引言 159
第二節 公路運輸 159
一、公路運輸的技術經濟特點 159
二、公路運輸的經濟技術指標 160
三、組織公路貨物運輸的方法 165
四、公路運輸實務 166
第三節 鐵路運輸 168
一、鐵路運輸的技術經濟特點 168
二、鐵路運輸的主要技術設施 169
三、組織鐵路運輸的方法 172
四、鐵路運輸實務 173
第四節 水路運輸 174
一、水路運輸的技術經濟特點 174
二、港口的技術經濟特點 175
三、水路運輸實務 175
第五節 航空運輸 176
一、航空運輸的技術經濟特點 176
二、航空港與航空線 177
三、航空運輸實務 177
第六節 管道運輸 178
一、管道運輸的特點 178
二、管道運輸的意義與作用 179
三、管道運輸的前景 179
第七節 多式聯運和集裝箱運輸實務 179
一、五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180
二、多式聯運的特點和形式 181
三、集裝箱運輸 182
第八節 小結 185

第十章 倉儲技術實務 188
第一節 引言 188
第二節 倉庫概述 188
一、倉庫的功能 188
二、倉庫的分類 190
第三節 倉儲作業流程 192
一、入庫作業 193
二、保管作業 196
三、出庫作業 204
第四節 小結 206

第十一章 裝卸搬運技術實務 208
第一節 引言 208
第二節 裝卸搬運作業的分類 208
一、按裝卸搬運作業對象分類 208
二、按作業場所分類 211
三、按作業手段和組織水平分類 212
四、按裝卸設備作業特點分類 212
第三節 裝卸搬運方法的選擇 213
一、物料搬運路線特點及選擇原則 213
二、裝卸搬運設備的選擇方法 214
三、裝卸搬運機械設備數量的配置 215
第四節 裝卸搬運作業的實施 216
一、裝卸搬運作業合理化的措施 216
二、裝卸搬運作業組織 218
第五節 小結 221

第十二章 包裝技術實務 223
第一節 引言 223
第二節 物流包裝概述 223
一、包裝的作用 223
二、包裝的分類 225
三、包裝材料 226
四、包裝容器 227
五、包裝標示 230
第三節 包裝技術 232
一、防震包裝 233
二、防濕包裝 235
三、防銹蝕包裝 236
四、防霉腐包裝 236
五、防蟲害包裝 238
六、防氧化包裝 240
七、熱成型包裝 240
八、熱收縮包裝與拉伸包裝 243
第四節 小結 247

第十三章 配送技術實務 249
第一節 引言 249
第二節 配送概述 249
一、配送的概念 249
二、配送的類別 250
三、配送的基本環節 252
四、配送的模式 253
第三節 配送中心 253
一、配送中心的定義 253
二、配送中心的分類 254
三、配送中心的功能 255
四、配送中心的作業流程 256
第四節 分揀作業與分揀技術 259
一、分揀作業概述 259
二、分揀作業系統規劃 260
第五節 配送運輸技術 265
一、配送運輸概述 265
二、車輛調度和配送路線優化 267
第六節 小結 268

第十四章 物流信息技術 272
第一節 引言 272
第二節 自動識別技術 272
一、自動識別技術概述 272
二、條碼及掃描技術 273
三、無線射頻技術 279
第三節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 281
一、EDI的特點 282
二、EDI的結構 282
三、EDI在物流中的作用 284
四、EDI在物流中的應用 285
第四節 物流信息跟蹤技術 286
一、地理信息系統概述 286
二、GIS在物流中的應用 288
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概述 290
四、GPS在物流中的應用及發展 293
第五節 小結 296

參考文獻 298

Ⅳ etc縮寫的全稱是什麼

1、ETC

英文縮寫:ETC

英文全稱:Estimated carrried time

中文解釋:預計裝貨時間

縮寫分類:交通運輸

縮寫簡介:海洋運輸方面的

2、ETC

英文縮寫:ETC

英文全稱:Exchange Terminal Circuit

中文解釋:交換機終端電路

縮寫分類:電子電工

3、ETC

英文縮寫:ETC

英文全稱:Etctera Game

中文解釋:其他種類游戲

縮寫分類:時尚用語

4、ETC

英文縮寫:ETC

英文全稱:Estimate to Complete

中文解釋:竣工尚需估算

縮寫分類:經濟管理

5、etc

英文縮寫:etc

英文全稱:et cetera

中文解釋:等等

縮寫分類:常用詞彙、語言文字

Ⅵ 1、 PLC是什麼的簡稱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是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它採用一種可編程的存儲器,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輸出來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設備或生產過程。

目的是替代機械開關裝置(繼電模塊),1968年PLC的功能逐漸代替了繼電器控制板,現代PLC具有更多的功能。其用途從單一過程式控制制延伸到整個製造系統的控制和監測。

(6)自動運輸裝置簡稱擴展閱讀:

功能特點:

1、可靠性高。由於PLC大都採用單片微型計算機,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應的保護電路及自診斷功能,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2、編程容易。PLC的編程多採用繼電器控制梯形圖及命令語句,其數量比微型機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檔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條左右。由於梯形圖形象而簡單,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計算機專業知識,就可進行編程。

3、組態靈活。由於PLC採用積木式結構,用戶只需要簡單地組合,便可靈活地改變控制系統的功能和規模,因此,可適用於任何控制系統。

4、輸入/輸出功能模塊齊全。PLC的最大優點之一,是針對不同的現場信號(如直流或交流、開關量、數字量或模擬量、電壓或電流等),均有相應的模板可與工業現場的器件(如按鈕、開關、感測電流變送器、電機啟動器或控制閥等)直接連接,並通過匯流排與CPU主板連接。

5、安裝方便。與計算機系統相比,PLC的安裝既不需要專用機房,也不需要嚴格的屏蔽措施。使用時只需把檢測器件與執行機構和PLC的I/O介面端子正確連接,便可正常工作。

6、運行速度快。由於PLC的控制是由程序控制執行的,因而不論其可靠性還是運行速度,都是繼電器邏輯控制無法相比的。

微處理器的使用,特別是隨著單片機大量採用,大大增強了PLC的能力,並且使PLC與微型機控制系統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特別是高檔PLC更是如此。

Ⅶ AGV的定義AGV的結構組成及特點

AGV的定義:

AGV即無人搬運小車,即「自動導引運輸車」,AGV是裝備有磁導航或激光導航等導引裝置,能夠沿規定的導引路徑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車。

Ⅷ 什麼是FMS 好像是和生產運營有關的!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工業化國家中,柔性製造系統(FMS)作為邁向工廠自動化的第一步,已獲得了實際的應用。柔性製造系統是一個由計算機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用於高效率地製造中小批量多品種零部件的自動化製造系統,它的應用圓滿地解決了機械製造高自動化和高柔性之間的矛盾。

一般情況下,只有品種單一、批量大、設備專用、工藝穩定、效率高的生產,才能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反之,多品種、小批量生產,設備的專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況下,頻繁調整工夾具,工藝穩定難度增大,生產效率勢必受到影響。為了同時提高製造工業的柔性和生產效率,使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降低產品成本,最終使中小批量生產能與大批量生產抗衡,柔性自動化系統便應運而生。

一、優點

1、設備利用率高 一組機床編入柔性製造系統後,產量比這組機床分散單機作業時的產量提高數倍。

2、在製品減少 採用柔性自動化系統可使在製品減少80%左右。

3、生產能力相對穩定

4、運行靈活

5、產品應變能力強

二、構成

1、自動加工系統

2、物流系統 物流系統指由多種運輸裝置構成,如傳說帶、軌道、轉盤以及機械手等,完成工件、刀具等的供給與傳送的系統,它是柔性製造系統的主要級成部分。

3、信息系統

4、軟體系統 軟體系統指保證柔性製造系統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有效管理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包括設計、規劃、生產控制和系統監督等軟體。柔性製造系統適合於年產量1000~100000件之間的中小批量生產。

三、類型

1、柔性製造單元(FMC) 柔性製造單元是在製造單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柔性製造系統部分特點的一種單元。通常由1~3台具有零件緩沖區、刀具換刀及托板自動更換裝置的數控機床或加工中心與工件儲存、運輸裝置組成,具有適應加工多品種產品的靈活性和柔性,可以作為FMS的基本單元,也可將其視 一個規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價化及小型化方向發展的產物。

2、柔性自動生產線 柔性自動生產線是把多台可以調整的機床(多為專用機床)連接起來,配以動運送裝置組成的生產線。該生產線可以加工批量較大的不同規格零件。柔性程度低的柔性自動生產線在性能上接近大批量生產用的自動生產線;柔性程度高的柔性自動生產線接近於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用的柔性製造系統。

3、柔性製造工廠(FMF) FMF是將多條FMS連接起來,配以自動化立體倉庫,用計算機系統進行聯系,採用從訂貨、設計、加工、裝配、檢驗、運送至發貨的完整FMS。它包括了作業柔性(CAD/CAM),並使用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實現生產系統柔性化自動化。

四、關鍵技術

1、計算機輔助設計

2、模糊控制技術 模糊數學的實際應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開發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學習功能,可在控制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的信息並自動地對控制量做調整,使系統性能大為改善。

3、人工智慧、專家系統及智能感測器技術 FMS中所採用的人工智慧大多指基於規則的專家系統。

4、人工神經網路技術

柔性製造系統是由統一的信息控制系統、物料儲運系統和一組數字控制加工設備組成,能適應加工對象變換的自動化機械製造系統,英文縮寫為FMS。

FMS的工藝基礎是成組技術,它按照成組的加工對象確定工藝過程,選擇相適應的數控加工設備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儲運系統,並由計算機進行控制,故能自動調整並實現一定范圍內多種工件的成批高效生產(即具有「柔性」),並能及時地改變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FMS兼有加工製造和部分生產管理兩種功能,因此能綜合地提高生產效益。FMS的工藝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可以包括毛坯製造、機械加工、裝配和質量檢驗等。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FMS,大都用於切削加工,也有用於沖壓和焊接的。

採用FMS的主要技術經濟效果是:能按裝配作業配套需要,及時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實現及時生產,從而減少毛坯和在製品的庫存量,及相應的流動資金佔用量,縮短生產周期;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設備數量和廠房面積;減少直接勞動力,在少人看管條件下可實現晝夜24小時的連續「無人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1967年,英國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據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製了「系統24」。其主要設備是六台模塊化結構的多工序數控機床,目標是在無人看管條件下,實現晝夜24小時連續加工,但最終由於經濟和技術上的困難而未全部建成。

同年,美國的懷特·森斯特蘭公司建成 Omniline I系統,它由八台加工中心和兩台多軸鑽床組成,工件被裝在托盤上的夾具中,按固定順序以一定節拍在各機床間傳送和進行加工。這種柔性自動化設備適於少品種、大批量生產中使用,在形式上與傳統的自動生產線相似,所以也叫柔性自動線。日本、前蘇聯、德國等也都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後開展了FMS的研製工作。

1976年,日本發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業機器人組成的柔性製造單元(簡稱FMC),為發展FMS提供了重要的設備形式。柔性製造單元(FMC)一般由1~2台數控機床與物料傳送裝置組成,有獨立的工件儲存站和單元控制系統,能在機床上自動裝卸工件,甚至自動檢測工件,可實現有限工序的連續生產,適於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應用。

70年代末期,FMS在技術上和數量上都有較大發展,80年代初期已進入實用階段,其中以由3~5台設備組成的FMS為最多,但也有規模更龐大的系統投入使用。

1982年,日本發那科公司建成自動化電機加工車間,由60個柔性製造單元(包括50個工業機器人)和一個立體倉庫組成,另有兩台自動引導台車傳送毛坯和工件,此外還有一個無人化電機裝配車間,它們都能連續24小時運轉。

這種自動化和無人化車間,是向實現計算機集成的自動化工廠邁出的重要一步。與此同時,還出現了若干僅具有FMS基本特徵,但自動化程度不很完善的經濟型FMS,使FMS的設計思想和技術成就得到普及應用。

典型的柔性製造系統由數字控制加工設備、物料儲運系統和信息控制系統組成。加工設備主要採用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前者用於加工箱體類和板類零件,後者則用於加工軸類和盤類零件。中、大批量少品種生產中所用的FMS,常採用可更換主軸箱的加工中心,以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率。

儲存和搬運系統搬運的的物料有毛坯、工件、刀具、夾具、檢具和切屑等;儲存物料的方法有平面布置的托盤庫,也有儲存量較大的桁道式立體倉庫。毛坯一般先由工人裝入托盤上的夾具中,並儲存在自動倉庫中的特定區域內,然後由自動搬運系統根據物料管理計算機的指令送到指定的工位。固定軌道式台車和傳送滾道適用於按工藝順序排列設備的FMS,自動引導台車搬送物料的順序則與設備排列位置無關,具有較大靈活性。

工業機器人可在有限的范圍內為1~4台機床輸送和裝卸工件,對於較大的工件常利用托盤自動交換裝置(簡稱APC)來傳送,也可採用在軌道上行走的機器人,同時完成工件的傳送和裝卸。磨損了的刀具可以逐個從刀庫中取出更換,也可由備用的子刀庫取代裝滿待換刀具的刀庫。車床卡盤的卡爪、特種夾具和專用加工中心的主軸箱也可以自動更換。切屑運送和處理系統是保證 FMS連續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一般根據切屑的形狀、排除量和處理要求來選擇經濟的結構方案。

FMS信息控制系統的結構組成形式很多,但一般多採用群控方式的遞階系統。第一級為各個工藝設備的計算機數控裝置(CNC),實現各的口工過程的控制;第二級為群控計算機,負責把來自第三級計算機的生產計劃和數控指令等信息,分配給第一級中有關設備的數控裝置,同時把它們的運轉狀況信息上報給上級計算機;第三級是FMS的主計算機(控制計算機),其功能是制訂生產作業計劃,實施FMS運行狀態的管理,及各種數據的管理;第四級是全廠的管理計算機。

性能完善的軟體是實現FMS功能的基礎,除支持計算機工作的系統軟體外,數量更多的是根據使用要求和用戶經驗所發展的專門應用軟體,大體上包括控制軟體(控制機床、物料儲運系統、檢驗裝置和監視系統)、計劃管理軟體(調度管理、質量管理、庫存管理、工裝管理等)和數據管理軟體(模擬、檢索和各種資料庫)等。

為保證FMS的連續自動運轉,須對刀具和切削過程進行監視,可能採用的方法有:測量機床主軸電機輸出的電流功率,或主軸的扭矩;利用感測器拾取刀具破裂的信號;利用接觸測頭直接測量刀具的刀刃尺寸或工件加工面尺寸的變化;累積計算刀具的切削時間以進行刀具壽命管理。此外,還可利用接觸測頭來測量機床熱變形和工件安裝誤差,並據此對其進行補償。

柔性製造系統按機床與搬運系統的相互關系可分為直線型、循環型、網路型和單元型。加工工件品種少、柔性要求小的製造系統多採用直線布局,雖然加工順序不能改變,但管理容易;單元型具有較大柔性,易於擴展,但調度作業的程序設計比較復雜。

柔性製造系統未來將向發展各種工藝內容的柔性製造單元和小型FMS;完善FMS的自動化功能;擴大FMS完成的作業內容,並與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製造技術(CAD/CAM)相結合,向全盤自動化工廠方向發展。

Ⅸ 拉地牛是什麼工作

快遞拉地牛主要是指在快遞倉庫內進行。快速轉運貨物的並且該貨物一般是很多很重的。所以叫快遞拉地牛。

地牛是一種運輸工具,這個車子在超市會看見,利用液壓千斤頂來進行升降的一種方便的小巧的運輸工具。而且都是黃顏色的,本身是比較細長的,運動起來很方便。有個手柄,兩托木板的叉子。叉上貨盤以後看起來體積會顯得比較大了,能運個一、二噸左右的東西。



拉地牛運輸裝置

簡稱「牛」是超市的一種運輸裝置,用於在大超市中賣場和庫房間的運輸,也常見於生產車間方便運輸中小型工件。其有四個運行輪和一個轉向輪,轉向輪上部稱為「牛頭」,作用類似自行車把,用於轉向和升降後面兩個支撐部的高度。

牛頭上有個舌頭,按下舌頭即可降低支撐部高度,來回壓牛頭即可將支撐部升高。牛相對於叉車更加小巧方便於賣場過道的通過。相對於combi較長較低,沒有貨架的作用,只能用於運輸。所以國內大部分的綜超和大賣場單位都使用這種工具運輸貨物。

閱讀全文

與自動運輸裝置簡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破碎機軸承怎麼安裝 瀏覽:580
商品檢驗有哪些儀器 瀏覽:920
五金件檢驗項目 瀏覽:308
中央空調系統自動加葯裝置寧波廠家 瀏覽:209
用溴和苯製取溴苯的實驗裝置 瀏覽:444
浮動軸承怎麼拆卸 瀏覽:598
虛擬測試振動與控制實驗裝置 瀏覽:227
日產騏達儀表怎麼用 瀏覽:433
熱水器2個閥門怎麼打開 瀏覽:106
斯皓a5怎麼更改儀表盤 瀏覽:367
龍華鍵盤設備供應商哪裡有 瀏覽:768
金堂光學儀器怎麼樣 瀏覽:316
天然氣閥門是向下的嗎 瀏覽:6
機械行業預提工資怎麼做分錄 瀏覽:597
車載cc怎麼連接液晶儀表 瀏覽:163
matlab頻域分析工具箱 瀏覽:411
博世電動工具命名規則 瀏覽:673
華北路五金機電城幾點關門 瀏覽:851
減隔震裝置設計注意事項 瀏覽:482
電能質量檢測裝置接哪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