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磁輻射如何檢測用電場強度,還是磁場強度,或是功率密度單位來檢測我拿著這個檢測儀器傻眼了。
電磁輻射檢測儀有頻率之分,假如在某寶上購買了非常便宜的檢測儀;賣家說什麼都可以測的那種;最好不要相信;
拿到電磁輻射檢測儀之後,需要知道被測品的頻率范圍(用高頻儀器去測低頻設備測量結果沒什麼價值,陪頻不考慮);這樣才能測准;
電磁輻射檢測儀單位:磁場(T 、a/m、G);電場(V/m);功率密度(cm/m平方)
選用什麼單位要看測什麼;低頻用電磁場比較合適;高頻用功率密度
Ⅱ 射線檢測和超聲波檢測的優缺點
射線檢測
利:不損傷被檢物,方便實用,可達到其他檢測手段無法達到的獨特檢測效果,使用面寬,底片長期存檔備查,便於分析事故,可以直觀的顯示缺陷圖像等。
弊;對人體有副作用甚至一定傷害,對其他敏感物體有不良作用,對環境有輻射污染;顯影定影液回收困難,直接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http://www.chinatesting.com.cn/gaoan/1/81.html
超聲波檢測
超聲波探傷優點是檢測厚度大、靈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對人體無害,能對缺陷進行定位和定量。超聲波探傷對缺陷的顯示不直觀,探傷技術難度大,容易受到主客觀因素影響,以及探傷結果不便於保存,超聲波檢測對工作表面要求平滑,要求富有經驗的檢驗人員才能辨別缺陷種類、適合於厚度較大的零件檢驗,使超聲波探傷也具有其局限性。
超聲波探傷儀的種類繁多,但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應用最廣。一般在均勻材料中,缺陷的存在將造成材料不連續,這種不連續往往有造成聲阻抗的不一致,由反射定理我們知道,超聲波在兩種不同聲阻抗的介質的界面上會發生反射。反射回來的能量的大小與交界面兩邊介質聲阻抗的差異和交界面的取向、大小有關。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設計的。
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大部分都是A掃描式的,所謂A掃描顯示方式即顯示器的橫坐標是超聲波在被檢測材料中的傳播時間或者傳播距離,縱坐標是超聲波反射波的幅值。譬如,在一個工件中存在一個缺陷,由於缺陷的存在,造成了缺陷和材料之間形成了一個不同介質之間的交界面,交界面之間的聲阻抗不同,當發射的超聲波遇到這個界面之後就會發生反射,反射回來的能量又被探頭接收到,在顯示器屏幕中橫坐標的一定的位置就會顯示出來一個反射波的波形,橫坐標的這個位置就是缺陷波在被檢測材料中的深度。這個反射波的高度和形狀因不同的缺陷而不同,反映了缺陷的性質。
超聲波檢測網路
http://ke..com/view/1253433.htm
Ⅲ 常見電磁輻射源及測量儀器推薦
這個行業內比較好的牌子是新諾德,下面的ND6000測量精準,性價比高,我們這邊都用這款
Ⅳ 電磁輻射檢測器能否測出電離輻射的電場強度值嗎
電離,就是指電解質[1](分子:如乙酸(醋酸)CH3COOH(C2H4O2)、一水合氨(氨水)NH3·H2O、氫硫酸(硫化氫)H2S、氫氯酸(鹽酸 氯化氫)HCl等;晶體,如NaCl、NH4NO3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產生自由離子的一種過程。
電離(Ionization),或稱電離作用、離子化,是指在(物理性的)能量作用下,原子、分子形成離子的過程。是指原子或分子獲得一個負或正電荷的獲得或失去電子形成離子,通常與其他化學變化的結合。電離導致的電子的損失後的亞原子粒子碰撞,碰撞與其他原子,分子和離子,或通過與光的相互作用。異裂和雜原子取代反應可導致離子對的形成。電離能發生放射性衰變的內部轉換過程,並將其能量激發原子核的內層電子使其噴出。
電離大致可細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連續電離(sequential ionization)和非連續電離(Non-sequential ionization)。在經典物理學中,只有連續電離可以發生。非連續電離則違返了若干物理定律,屬於量子電離。
1、在水溶液中,由於水分子的作用,HCl全部離解成H+和Cl−,因此被定義為強酸
2、在水溶液中,由於水分子的作用,CH3COOH部分離解成H+和CH3COO−,因此被定義為弱酸
3、在光照或高能射線輻射下,氣態原子、分子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離解成自由移動陰陽離子的過程。將電子從基態激發到脫離原子,叫做電離,這個過程所需的能量叫電離電勢能。例如氫原子中基態的能量為-13.6eV(電子伏特),使電子電離的電離勢能就是13.6eV(即2.18×10-18焦耳)。簡單點說,就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過程。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周圍的帶負電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由於質子所帶的正電荷數與電子的負電荷數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原子最外層的電子稱為價電子。所謂電離,就是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電子或離子與原子碰撞時使原子中的外層電子特別是價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脫離,原子成為帶一個或幾個正電荷的離子這就是陽離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電子,則成為陰離子。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Ⅳ 測量電磁輻射的原理是什麼測量儀器有哪些基本組成模塊分別起什麼作用
超寬譜電磁脈沖輻射場測量系統
我找到的論文,要的話給我你的email
... 不清楚,如果不需要測定輻射的具體量值。可以使用熒光物質,好像有些熒光物質在輻射照射下,會發光的。不知道是不是,錯了別罵我。。。
Ⅵ 蓄電池在線監測系統都有什麼功能和優點
既然叫做蓄電池在線監測系統,我認為應該解決實際問題一下問題才可以:
1、 傳統蓄電池巡檢儀誤差大及誤報拒報的問題。
2、 蓄電池電壓均一性差的問題。
3、 蓄電池內阻測試精度低、不安全的問題。
4、 做蓄電池充放電測試時接線多,攜帶儀表工具多,人員多,工作量大以及蓄電池脫離系統存在很大的安全安全隱患等問題。
5、 不能對蓄電池組及周邊設備集中監控的問題。
6、 蓄電池放電過程中工作必須有人值守的問題。
7、 安全先進高效的維護工具(維護人員)缺少的問題。
8、 儀器儀表購買經費超支的問題。
9、 每年高昂維護費用難批的問題。?
10、 每年更換蓄電池造成的環保及費用問題(大量蓄電池提前報廢的問題)。避免未發現和未能預期的蓄電池故障,延長蓄電池使用壽命,提高整套系統的可靠性
Ⅶ 用檢測電磁輻射的儀器來檢測核輻射,會有反應嗎
電磁輻射的儀器是用來檢測電磁波的,而核輻射是放射線,與電磁波不同,所以,儀器不,會有反應。
Ⅷ 電磁輻射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電磁輻射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頻譜」包括形形色色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兩者之間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光等。電磁頻譜中射頻部分的一般定義,是指頻率約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輻射。 電磁輻射所衍生的能量,取決於頻率的高低-頻率愈高,能量愈大。頻率極高的X光和伽瑪射線可產生較大的能量,能夠破壞合成人體組織的分子。事實上,X光和伽瑪射線的能量之巨,足以令原子和分子電離化,故被列為「電離」輻射。這兩種射線雖具醫學用途,但照射過量將會損害健康。X光和伽瑪射線所產生的電磁能量,有別於射頻發射裝置所產生的電磁能量。射頻裝置的電磁能量屬於頻譜中頻率較低的那一端,不能破解把分子緊扣一起的化學鍵,故被列為「非電離」輻射。哪裡會有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的來源有多種。人體內外均布滿由天然和人造輻射源所發出的電能量和磁能量;閃電便是天然輻射源的例子之一。至於人造輻射源,則包括微波爐、收音機、電視廣播發射機和衛星通訊裝置等。
編輯本段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2000年11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第五屆全國科學大會統計顯示,全國每年出生的兩千多萬新生兒中,接近120萬為缺陷兒,專家指出,導致嬰兒缺陷因素中,電磁輻射大危害最大。
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
1 至3月為胚胎期,受到強電磁輻射可能造成肢體缺陷或畸形。
4至5月胎兒形成期,受到電磁輻射可能引起智利不全,甚至造成痴呆。
6至10月為胎兒形成期,受電磁輻射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後體制弱,抵抗力差。
編輯本段電磁輻射防護規定
1總則
1.1為防止電磁輻射污染、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促進伴有電磁輻射的正當實踐的發展,制定本規定。
1.2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切單位或個人、一切設施或設備。但本規定的防護限值不適用於為病人安排的醫療或診斷照射。
1.3本規定中防護限值的范圍為100KHZ~300GHZ。防護限值與頻率的關系見下圖。
1.4本規定中的防護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護水平的上限,並包括各種可能的電磁輻射污染的總量值。
1.5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應本著「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努力減少其電磁輻射污染水平。
1.6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或部門,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標准),各單位或部門的管理限值(標准)應嚴於本規定的限值。
2電磁輻射防護限值
2、1基本限值
2、1.1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於0、1W/KG。
2、1.2公眾照射:在1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於0、02W/KG。
2、2導出限值
2、2、1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表1要求。
表1 職業照射導出限值 頻率范圍MHz 電場強度V/m 磁場強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87 0.25 (20)1)
3~30 150/ 0.40/ (60/f) 1)
30~3000 (28)2) (0.075)2) 2
3000~15000 (0.5)2) (0.0015)2) f/1500
15000~30000 (61)2) (0.16)2) 10
注: 1) 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對照參考。
2) 供對照參考, 不作為限值; 表中f是頻率, 單位為MHz; 表中數據作了取整處理。
2、2、2公眾照射:在1天24H內,環境電磁輻射場的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表2要求。
表2 公眾照射導出限值 頻率范圍MHz 電場強度V/m 磁場強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40 0.1 (40)1)
3~30 67/ 0.17/ (12/f)1)
30~3000 (12) 2) (0.032)2) 0.4
3000~15000 (0.22/)2) (0.001)2) f/7500
15000~30000 (27) 2) (0.073) 2) 2
注: 1) 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對照參考。
2) 供對照參考, 不作為限值; 表中f是頻率, 單位為MHz; 表中數據作了取整處理。
2、2、3對於一個輻射體發射幾種頻率或存在多個輻射體時,其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之和,應滿足式(1): 式中:第i個輻射體j頻段輻射的發射水平;對應於j潑動的電磁輻射所規定的照射限值。2、2、4對於脈沖電磁波,除滿足上述要求外,其瞬時峰值不得超過表中1.2所列限值的1000倍。
2、2、5在頻率小於100MHZ的工業、科學和醫學等輻射設備附近,職業工作者可以在小於1.6A/M的磁場下8H連續工作。
1999年5月8日閉幕的全國電磁輻射環境污染源的現狀:廣播電視發射設備共10235台,總功率130萬千瓦;工科醫療設備共15335台,地球衛星3個,大哥大基站總數近萬個;空中蛛網一樣的高壓輸變電線等都在向外發射泄漏電磁波。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微波爐中。
編輯本段關於電磁輻射的預防建議
電磁輻射預防建議 - 極低頻電磁場 (高壓線、核磁共振、電氣化鐵路、電焊、電動縫紉等極低頻電磁場的預防建議)
WHO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及 WHO 專題工作組經評估認為極低頻( >0Hz-100kHz )磁場與兒童白血病及腦癌有關,當工頻( 50/60Hz )磁場暴露強度超過 0.3μT 或 0.4μT 時兒童白血病的患病風險增加 2 倍,據 WHO 統計顯示約 1 % ~4%的兒童長期暴露於強度大於 0.3μT 的工頻磁場環境。雖然人群流行病學資料及實驗室研究資料尚不能證明工頻磁場與兒童白血病存在因果關系, WHO 在其新出版( 2007 )的環境健康標准極低頻電磁場專論中強調,盡管低強度環境電磁輻射生物學效應機制尚未闡明,但不能就此排除低強度環境電磁輻射能夠產生有害的健康影響。同時由於電磁輻射無所不在,幾乎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暴露於電磁輻射,因而即便其對人類健康影響十分輕微,也將會對人類的公共衛生產生巨大的沖擊;如果其中某種健康影響是不可逆的(如腫瘤),那麼其所造成的經濟健康損失必將是沉痛的。
WHO 認為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極低頻電場和磁場對公眾產生已知的健康危害,鑒於電磁輻射健康影響研究存在一定的科學不確定性, WHO 認為各國在制訂電磁輻射預防策略時應當綜合考慮電力行業對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貢獻,應當採用低成本的預防措施,而不應當 主觀臆斷的將暴露限值降低到不符合科學規律的程度。 ( 以下內容譯自 WHO 環境健康標准 2007 專論 - 極低頻電磁場 ) WHO 建議如下 :
1. 各國決策者應當為公眾及職業暴露人群制訂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暴露指南;國際暴露指南是最好的暴露指南;
2. 決策者應當制訂極低頻電磁場防護規劃,對各種發射源的電磁輻射進行檢測,從而確保公眾及職業暴露人群的暴露水平不超過暴露限值;
3. 在不影響健康效益、社會效益及電力行業的經濟利益前提下,採取低成本措施合情合理的預防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暴露;
4. 決策者、社區規劃者及生產商在新建電力設施及設計新型電力設備(包括電器在內)時應當採取低成本的措施預防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暴露;
5. 如果能產生其他額外的效益(如增加安全性)、或不需要增加成本或成本很低時,可以考慮改變現有工藝以降低設備或設施的極低頻電磁場暴露水平;
6. 在考慮改變現有的極低頻電磁場發射源時,應當對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考慮;
7. 地方政府應當加強網線管理,在新建電力設施或對現有的電力設施進行線路改造時應當減少非故意地面電流,確保安全;以前瞻性措施防範違反網線管理規定行為或判斷現存的網線管理問題是代價昂貴的,可能也是不合理的;
8. 國家管理部門應當採用有效的、互動交流的公開策略使所有業主參與從而形成明智的決策;這一策略應當包括如何減少各業主自身暴露水平的內容;
9. 地方政府應當改善極低頻電磁場發射設施的規劃,在為大型極低頻電磁場發射源選址時應當由企業、地方政府和公眾進行良好的協商;
10. 政府和企業都應當促進電磁輻射研究,減少極低頻電磁場暴露健康影響的科學不確定性。
一些受到較強或較久電磁波輻射的人,已經有了病態表現,主要反映在: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表現為頭痛,心悸,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律不齊,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
2、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容易激動,失眠;
3、視覺系統的影響: 為使眼球晶體混濁,嚴重時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表現為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質量降低,使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
5、長期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症以及糖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症,對兒童甚至還可能誘發白血病;
6、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國際上普遍認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主要作用就是致熱作用和非致熱作用。電磁輻射包括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電離輻射作用在機體分子裡面可以把有機分子正負電荷給拉開,然後就會產生不可恢復的器質性病變。非電離輻射就是一般講的無線電類的輻射,它的量子攜帶能量很小,不足以把分子正負電荷分開,在去掉外部
作用場或者在場強低的情況下還可以恢復到有機分子。」
有關研究表明,電磁波的致病效應隨著磁場振動頻率的增大而增大,頻率超過10萬赫茲以上,可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生活過久,電磁波的干擾,使人體組織內分子原有的電場發生變化,給組成腦細胞的各種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壞。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等有害代謝物,甚至使腦細胞的DNA密碼排列錯亂,製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經遞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標準的輻射劑量下,人體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
預防之道
關於電磁污染標準的學界爭論還在繼續,但我們還需在各種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作為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員,人們又該如何預防並減輕電磁輻射對自身的傷害呢?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重視電磁輻射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多了解有關電磁輻射的常識,學會防範措施,加強安全防範。如:對配有應用手冊的電器,應嚴格按指示規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離等。
2、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於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害之中。特別是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器更不宜集中擺放在卧室里。
3、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行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如電視、電腦等電器需要較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1小時離開一次,採用眺望遠方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4、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要讓它們處於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5、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眼睛離電視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 微波爐在開啟之後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 機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6、消費者如果長期涉身於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應注意採取以下自我保護措施:
①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佩帶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以及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人群,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條件的應配備針對電磁輻射的屏蔽服,將電磁輻射最大限度
地阻擋在身體之外。
②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佩戴防輻射眼鏡,以防止屏幕輻射出的電磁波直接作用於人體。
③ 手機接觸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為此最好在手機響過一兩秒後或電話兩次鈴聲間歇中再接聽電話。
④ 電視、電腦等電器的屏幕產生的輻射會導致人體皮膚乾燥缺水,加速皮膚老化,嚴重的會導致皮膚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電器後及時洗臉。
⑤ 多食用一些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捲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以利於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關於GSM基站的輻射原理和發射功率計算
GSM通信基站發射功率的計算
現在GSM基站是採用頻分復用和時分復用的方式工作,以此提高基站的容量,也就是說,一個基站它有多個頻率發射,一個頻率常用一塊發射電
路板,專業俗語稱之為載頻,一般情況下一個頻率的發射功率通常為15w到20W左右。
在市區,由於話務量較大,而且要支持手機上網等業務,市區大多數基站一般配置每一個扇區6個頻率以上,若是3個扇區,其配置的頻率一般
在6X3=18個頻率以上。這樣若18個頻率都工作時。它的輻射功率在18X15=270W以上。
一般的手機輻射功率才2W,基站270W的輻射功率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基站都需要專用機房和供電設施,耗電量也很大,大多數機房甚至要專門
配置空調設施降溫。
圖片鏈接:http://www.radiationhealth.org/News_show.asp?Newsid=21
揭露真相:關於電磁輻射防護服裝的性能和選取
(電磁輻射與防護研究中心,http://www.radiationhealth.org/)
很多孕婦面對眾多的防輻射服裝,不知道該如何選取,那麼請讓我來告訴您:
目前防電磁輻射服裝的樣布主要有3種:(1)鍍金屬織物;(2)金屬纖維精紡織物;(3)多離子織物面料;
鍍金屬織物是鍍金屬層的(最好的也就是鍍納米銀)防輻射孕婦裝,這種防輻射孕婦裝產品評比效果較好,但是這種防輻射孕婦裝缺點是手感硬,透氣不好,不能水洗,這些都是一般人能看到的缺點。
金屬纖維精紡織物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金屬絲混紡製品防輻射孕婦裝,這種防輻射孕婦裝產品優點是手感好,透氣好,還可以水洗,這種防輻射孕婦裝屏蔽效果同樣不錯,所以好多准媽媽單方面追求時尚,都會選這種這種防輻射孕婦裝。
多離子防輻射面料是用金屬的離子和布的郬基結合,然後製作成布的纖維,然後再紡成布的。
經過電磁輻射與防護研究中心初步測定,鍍金屬織物防輻射孕婦裝的屏蔽效能最好,金屬纖維紡織物次之,同時防電磁輻射服裝所選用的面料中所含的金屬的含量、金屬的種類、金屬在織物中的處理方式也都會直接影響服裝的最終屏蔽效能。
但是,服裝的孔洞對防電磁輻射服裝的屏蔽效能有非常大的影響,也可以說是起著決定性的因素,隨著服裝孔洞面積變大,服裝屏蔽效能會大大降低,所以再貴的防輻射服它的防護能力都是有限的。
所以本中心認為,防輻射服裝確實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但這種屏蔽能力和本人所處的輻射環境以及服裝的孔洞具有很大的關系,建議:
(1) 對孕婦來講,最好還是遠離輻射源或者不要在輻射源過久逗留;
(2) 在常常散步的地方,注意留心周圍是否有發射塔,也不要在高壓線下多久逗留;
(3) 防輻射服裝的防護能力和服裝孔洞有非常大的關系,再貴的防輻射服它的防護能力都是有限的;
(4) 在選用防輻射服裝時,不一定是價錢越貴,防輻射性能就越好,而是以舒適為宜。
電磁輻射的污染源
所謂的電磁輻射就是能量以電磁波形式從輻射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對我們生活環境有影響的電磁污染分為天然電磁輻射和人為電磁輻射兩種。大自然引起的如雷、電一類的電磁輻射屬於天然電磁輻射類,而人為電磁輻射污染則主要包括脈沖放電、工頻交變磁場、微波、射頻電磁輻射等。
這樣的污染源包括:
(1)電腦、電視、音響、微波爐、電冰箱等家用電器;
(2)手機、傳真機、通訊站等通訊設備;
(3)高壓電線以及電動機、電機設備等;
(4)飛機、電氣鐵路等;
(5)廣播、電視發射台、手機發射基站、雷達系統等;
(6)電力產業的機房、衛星地面工作站、調度指揮中心等;
(7)應用微波和X射線等的醫療設備等。
Ⅸ 想請問你:用什麼儀器可以檢測電磁輻射
樓上的基本在胡抄扯,廣告貼
言歸正傳,電磁輻射是一種能量,電場與磁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原則上電磁輻射的量綱是W/kg,是看比吸收率的,但這個現場測量難度較大,只能在實驗室中獲得數據,因此國家標准用了導出限值,即功率密度:W/m2,現實中檢測單位都是用一種場強儀檢測電場強度的,單位是V/m,經過換算後把電場強度轉換成功率密度。同樣也可以用檢測磁場強度的方法來換算電磁輻射。
Ⅹ 高萊探測器被用於哪些方面
兩種材料成像原理不同,碘化銫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在x射線作用下可以產生電子空穴對,然後這些載流子在外加偏壓下會被TFT電容收集,然後不同像素電容的電量對應透過的射線劑量;硫氧化釓是一種閃爍體材料,在x射線的作用下會產生熒光,熒光被一個光電二極體收集產生電信號,以後也是TFT讀出。閃爍體由於有一個光電轉換會有光損失,其理論量子探測效率低於半導體材料,但是目前通過改善生長工藝可以獲得針狀碘化銫,能有效改善光散射情況,而半導體探測材料方面,碲化鎘,碘化汞,碘化鉛,非晶硒(用於乳腺探測器),等只有非晶硒憑借優良的空間解析度在乳腺探測方面仍有一席之地,可是還是被閃爍體擠壓生存空間,而汞,鉛化合物不太符合環保需求,比較有前途的是碲鋅鎘這種三元化合物材料,目前國內西工大介萬奇團隊已經解決了大尺寸碲鋅鎘單晶的生長問題並投入到醫療ct的開發,而應用於平板的czt薄膜仍然要解決低溫沉積問題,任重而道遠!總的來說,碘化銫比硫氧化釓成像效果稍好(當然這幾年還有劑量有關),硫氧化釓便宜一些,但是二者相差的不是很多,ev,島津,都有類似產品,當然要推向市場的話,成本是關鍵,不解決成本問題,再好的技術參數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