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圖甲是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
(1)實驗設計中採用同一植株單細胞克隆獲得植株,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數,遵循單一變數原則,消除實驗誤差,確保實驗結果的准確性.
(2)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鍾後,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量等於凈積累量加呼吸作用消耗量,所以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的量是0.8mL/h.
(3)使用圖示方法測得的光合作用速率表示的是凈光合,比實際光合速率要低,因為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還要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
(4)將該植物的葉的下表皮塗上一層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會大幅度下降,原因是凡士林阻塞部分氣孔,使供應葉的二氧化碳減少,限制光合作用的暗反應,導致光合作用無法進行.
(5)20℃還沒有達到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所以溫度升高到30℃,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強,在20℃時,已經達到了光飽和點,增加光照強度,光合作用速率也不會再發生變化.
(6)想知道該植物的實際光合作用速率,則還需測定出該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若仍用該裝置來進行操作,則需要將碳酸氫鈉換成氫氧化鈉用來吸收測定二氧化碳的量,同時需要將裝置放置在黑暗環境中,以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7)某項研究所得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則Y1、Y2、Y3的差異是由於光波長影響了植物的光反應階段導致的,植物的色素吸收的光波長是不一樣的,光波長不一樣,植物的光合速率會有所不同.
故答案為:
(1)確保單一變數,消除實驗誤差
(2)0.8
(3)植物同時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4)凡士林阻塞部分氣孔,使供應葉的二氧化碳減少,限制光合作用的暗反應
(5)第一次的實驗中所照射的光已達到光飽和點,溫度還沒有達到最適宜的溫度.(從20--30℃的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升高)
(6)將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換成氫氧化鈉,實驗時置於暗處進行
(7)光波長(或光質)光反應
㈡ 如圖裝置可用於測量水生植物伊樂藻光合作用的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通過吸入到玻璃管的氣泡長度體現.(
(1)在測量光合作用速率前,通常加入少量的碳酸氫鈉溶液於池塘水中,其作用是能夠給水生植物在水中提供二氧化碳.
(2)實驗設計爆注意單一變數原則和對照原則,使用同一套裝置進行實驗時要注意排出裝置中的氣體加入等量的新鮮的伊樂藻和等量的碳酸氫鈉溶液等.
(3)該實驗的目的是確定改變光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自變數為光照強度,因變數為氣泡長度的多少,據表分析,異常結果5cm的28mm,10cm的3mm、20cm的2mm.
(4)在10至40cm距離范圍內,植物和燈泡之間的距離分別是10、20、40時,氣泡平均長度分別為32、8、2,各氣泡平均長度的關系為32÷8=4,8÷2=4,即彼此之間為4倍,距離是5cm的時候,氣泡平均長度為61.5,不符合此關系,但總體分析數據可知,光照強度在5cm和10cm之間達到飽和,隨著距離的增加,光照強度減弱,光合作用速率增長速度放緩.
故答案為:(1)能夠給水生植物在水中提供二氧化碳
(2)排出裝置中的氣體 等量的新鮮的伊樂藻 等量的碳酸氫鈉溶液等
(3)分別是5cm的28mm,10cm的3mm、20cm的2mm
(4)4倍不符合 光的強度在5cm和10cm之間達到飽和,光合作用速率增長速度放緩
㈢ 圖l為測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
(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恆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
(2)由於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150+50=200毫升.植物呼吸作用消耗50ml氧氣,根據呼吸商0.8,植物呼吸作用釋放40ml二氧化碳,而一共需要200ml二氧化碳,所以植物還需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60ml.
(3)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可用一枚消毒的死葉片進行對照;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
(4)如果將試管中的c02緩沖液改為水,則實驗測得的數據指標是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值.由於是密閉容器,並且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足或光合作用吸收和產生的氣體量相等,並且氧氣的變化量與呼吸強度相關.
故答案為:
(1)氧氣
(2)200 160
(3)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環境物理因素(如溫度變化等)對實驗的影響
(4)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
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夠或光合作用吸收和產生的氣體量相等,變化量與呼吸強度相關.
㈣ 有沒有專家給個標准答案,求解求解。。。這個裝置測凈光合作用速率還是總光合作用速率,
測的是 凈光合速率。
凈光合速率=總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凈光合速率一般可以用氧氣的凈生成速率、二氧化碳的凈消耗速率和有機物的積累速率表示,此裝置就是用於測量氧氣的凈生成速率。
裝置中碳酸氫鈉是二氧化碳吸收劑,用於吸收植物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
㈤ 理論上可用多種方法來測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1)在光照適宜、濕度恆定的條件下,用圖一左圖的實驗裝
(1)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關系是光反應產生的還原氫和ATP用於暗反應過程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光反應的場所是類囊體膜,消耗ADP產生ATP,暗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消耗ATP產生ADP,所以,葉綠體內ADP含量最高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分析題圖一曲線可知,前30分鍾凈光合作用強度是(1680-180)÷30=50ppm/min,呼吸作用強度是(600-180)÷30=14ppm/min,因此,該綠色植物前30分鍾實際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為50+14=64ppm/min.
(2)設U和V的對應部位截取等面積的葉片沒有處理前乾重為m,呼吸作用的強度是(m-MU)÷6,凈光合作用強度是(MV-m)÷6,該植物細胞實際光合作用速率為
(m-MU)÷6+(MV-m)÷6=)(MV-MU)/6mg/h0.
(3)分析題圖三可知,甲裝置中液滴移動的距離是由於呼吸作用消耗氧氣,乙圖中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凈光和作用,故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植物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150+50=200,對照實驗裝置與實驗組裝置的區別是新鮮葉片改為死葉片,如果將試管中的CO2緩沖液改為水,則實驗測得的數據指標是指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值
故答案為:(1)ATP和[H]64
(2)(MV-MU)/6
(3)200 新鮮葉片改為死葉片 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
㈥ 如圖中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
(個)由圖可知,當光照強度小於2.如千勒克斯時,呼吸作用強度均大於光合作用版強度權,因此綠葉要從容器中吸收氧氣,從而導致容器內氣壓減小,紅色液滴左移.(2)由圖可知,當光照強度為個個千勒克斯時,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強度,葉片從外界吸收如小2放出小2,因此對應的箭頭有a、b、如、d.
(3)光照強度為如千勒克斯時,植物個小時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量為如個3v,同時被自己消耗了如個3v,因此產生的氣體量為個個個3v.
故答案為:
(個)左側
(2)a、b、如、d
(3)個個個
㈦ 如圖中,圖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
(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恆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
(2)由於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150+50=200毫升.植物呼吸作用消耗50ml氧氣,根據呼吸商0.8,植物呼吸作用釋放40ml二氧化碳,而一共需要200ml二氧化碳,所以植物還需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60ml.
(3)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可用一枚消毒的死葉片進行對照;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
(4)如果將試管中的C02緩沖液改為水,則實驗測得的數據指標是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值.由於是密閉容器,並且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足或光合作用吸收和產生的氣體量相等,並且氧氣的變化量與呼吸強度相關.
故答案為:
(1)氧氣
(2)200160
(3)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環境物理因素(如溫度變化等)對實驗的影響
(4)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 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夠或光合作用吸收和產生的氣體量相等,變化量與呼吸強度相關.
㈧ 怎樣測光合作用的速率
光合速率包括真正光合速率和凈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利用相關裝置可以測出的是凈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通常是把綠色植物和一定濃度的NaHCO3溶液放入一密閉裝置中,測出單位時間內密閉裝置增加的氣體量(產生的O2量)即為凈光合速率,把該綠色植物和一定濃度的NaOH放入一密閉裝置中,測出單位時間內密閉裝置減少的氣體量(消耗的02量)即為呼吸速率,最後就可以算出真正光合速率。
㈨ 這個裝置測凈光合作用速率還是總光合作用速率,求大神給個標准答案!!
這是探究凈光合速率的裝置。
你看在燒杯中有一個小燒杯盛放碳酸氫鈉溶液,內碳酸氫鈉溶液不會和二氧化容碳反應,因此就留在了燒杯中,也就是說,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留在了燒杯中,這樣一來,水滴顯示的位置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整體效果了,這是凈光合速率,就是總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相應的,還有一個裝置,其他的都是一模一樣,就是右下角燒杯中的碳酸氫鈉溶液換成了碳酸鈉溶液,這時候,二氧化碳會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這時候水滴顯示的位置就只是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位置變化了,這時候測得就是總光合速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