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注塑機模具氣頂如何安裝
把中子輸出的線接 在氣泵換向閥上就可也了。
Ⅱ 請問注塑機出芯入芯的原理是什麼,模具怎麼調試
大部分都是附加在模具上的油缸工作。裝好模具後需要額外的連接油管到模具相應的油缸上,當然你的注塑機要有這個輸出才行。例如一個帶把手的杯子,就是一個簡單的抽芯模具,開模之前,油缸先把杯子中間的模芯抽出,然後再開模。合模的時候反過來,先合模,然後再入芯。
有些模具是需要開模後再出芯的,例如四方型帶孔的水果蔬菜專用蘿。開模後四邊同時抽芯才能脫產品。一般在注塑機上可以調的:開模前出芯,開模後出芯,或指定一個時間,如「開模2秒後出芯」。
注塑機的工作原理:
1,注塑成型機簡稱注塑機,注塑成型是利用塑料的熱物理性質,把物料從料斗加入料筒中,料筒外由加熱圈加熱,使物料熔融,在料筒內裝有在外動力馬達作用下驅動旋轉的螺桿。
2,物料在螺桿剪切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塑化,熔融和均化,當螺桿旋轉時,物料在落槽摩擦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下,把已熔融的物料推到螺桿頭部,與此同時,螺桿在物料的反作用下後退,使螺桿頭部形成儲料空間,完成塑化過程。
3,然後螺桿在注射油缸活塞推理的作用下,以高速、高壓,將儲料室內的熔融料通過噴嘴注射到模具的型腔中,型腔中的熔料經過保壓、冷卻、固化定型後,模具在合模機構的作用下,開啟模具,並通過頂出裝置把定型好的製品從模具頂出落下。
Ⅲ 注塑機在半自動下開模後頂針有時頂不出,在手動狀態下卻頂退自如,為什麼本人新手,有請高手。。。
可能拉桿有問題吧,或者,間隙太大,或者,程序在頂出時的位置設置不到位等等原因,或者是頂針不順暢偶爾出現屬於模具問題等等。
Ⅳ 注塑模具二次頂出結構設計
一般用於產品結構雜亂的模具,把頂針固定與兩塊頂出板。當脫模時頂針一同行進,當一次頂出方位被限時,二次頂針會繼續行進,直至產品拖落。
Ⅳ 注塑機專用機械手的設計要點
機械手在注塑行業中應用的特別廣泛,機械手的連續操作功能解決了生產中人力的回一大答不足,同時也能更好的控制產品生產效率和質量,注塑機機械手在生產製作中設計的要點有哪些呢?
1,機械手要有適當的夾緊力:手部工作時,應具有適當夾緊力,以確保夾持穩定可靠,變形小且不損壞棒料的已加工表面。對於剛性較差的棒料夾緊力大小應該設計得可以調節,對於本機應考慮採用自鎖安全裝置。
2,機械手指有足夠的開閉范圍:工作時,一個手指開閉位置以最大變化量稱為開閉范圍。對於回轉型手臂手指開閉范圍,可用開閉角和手指夾緊端長度表示。且與工件形狀、尺寸等因素有關。若環境許可,開閉范圍大些較好。
3,機械手結構力求簡單,重量輕,體積小:手臂處於腕部最前端,工作時運動狀態多變,其結構,重量和體積直接影響整個機械手的結構,抓重,定位精度,運動速度等性能。所以設計時需要求以上特點。
4,手指應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
5,其他方面的要求: 對於夾緊機械手,根據工件的形狀為圓形棒料,因此最常採用的是外卡式兩指鉗爪,夾緊方式用常閉式彈簧夾緊。松開時,用單作用式液壓缸。此種結構較為簡單,製造方便。
Ⅵ 注塑機頂出位置空的距離有設限的嗎
沒有,但最好是留一點距離,如果是受模具或推頂桿限制的話,留5-10厘米就可以了。
作用是使推頂桿和模具更為自然一點。
Ⅶ 注塑機先頂出後抽芯怎麼設置求答案
問題: 我這里有一副模具沒有頂桿,是靠頂板頂出的,但是需要先頂出後抽芯,產品才不會頂破裂,請問海天天劍的注塑機上怎麼設置這個先後順序,抽芯是先用行程式控制制還是先用時間控制,頂出又應該怎樣設置? 注塑專家楊建宏為您解答: 有頂出信號,先頂出,下面如果是半自動的就好說了,頂出後時間延遲再抽芯,再開門拿產品。如果不是,那就設定個頂推延遲時間,其他同前,還是頂出後延遲幾秒鍾再抽芯,估計時間差不多了,再機械手取件,就OK了。 最後,先頂出後抽芯,產品不穩位置計量也不準確呀,一般都是先抽芯後頂出的,看看模具調整下把頂出問題解決了讓順序順過來,這很重要。
Ⅷ 注塑機專用機械手都有哪些設計要點
注塑機專用機械手的設計要點:
一、手部
注塑機專用機械手的手部是用來直接抓取注塑製品的部件。由於注塑製品的形狀,大小,重量及表面特徵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注塑機械手的手部有多種形式,一般可分為夾持式和吸附式兩種。夾持式手部的主要形式為夾鉗式,常用於抓取不易破碎或變形的製品,它對所抓取的製品的形狀有較大的適應性。夾持式手部由手指,傳動機構和驅動裝置組成。
對於夾持式手部,進行設計選用時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手部應具有適應的夾緊力和驅動。
(2)手指應具有足夠的開關范圍。
(3)手指對製品應具有一定的夾持精度。
(4)手部對製品應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且要求手部能耐受注塑製品剛從模腔中取出時的高溫及腐蝕性。
二、驅動系統
注塑用機械手的驅動系統一般可分為氣壓驅動和電力驅動等兩類,也可以根據工作要求採用上述兩種類型的組合系統來完成驅動。
在設計選用驅動系統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機械手的負載量來確定驅動系統的類型,一般來說,重負載的可選擇電力驅動系統,輕負載的可選擇氣壓驅動系統。
(2)對於作點位控制的注塑機械手多採用氣壓驅動系統。
(3)對於需要採用伺服控制的機械手多採用電力驅動系統。
三、控制系統
注塑用機械手的所有動作都在控制系統的指揮下完成,尤其是機械手與注塑機的協調工作關系,更是要依賴控制系統來達到。在控制系統的指揮下,機械手按照預定的工作程序完成各個動作,從而將注塑生產出的製品從模具中取出並傳送到指定地點或下一個生產工序中,並向模腔中噴灑脫模劑。在設計時,應根據注塑機的性能,機械手的作業條件和要求,製品的形狀和重量等來確定控制系統。
一般來說,設計或選用控制系統應遵循以下一些要點。
(1)應確保機械手有足夠的定位精度;
(2)應注意機械手與注塑機的動作配合協調,確保機械手抓取製品離開模具後,注塑機和機械手能夠各自繼續進行動作,從而減少時間浪費;
(3)應注意控制機械手的運行速度,即要使機械手能夠滿足注塑成型最短周期的要求,有要考慮是否會產生慣性沖擊和振動;
(4)應考慮控制系統的費用與實際工作要求之前的平衡關系。
自由度:通常把傳送機構的運動稱為傳送機構的自由度。人從手指到肩部共有27個自由度。而如將機械手的手臂也製成這樣多的自由度,既困難又不必要。從力學的角度分析,物件在空間只有6個自由度。因此為抓取和傳送在空間不同位置和方位物件,傳送機構也應具有6個自由度。常用的機械手傳送機構的自由度還多為少於6個的。一般的專用機械手只有2~4個自由度,而通用機械手則多數為3~6個自由度(這里所說的自由度數目,均不包括手指的抓取動作)。
機械手的每一個自由度是由其操作機的獨立驅動關節來實現的。所以在應用中,關節和自由度在表達機械手的運動靈活性方面是意義相通的。又由於關節在實際構造上是由回轉或移動的軸來完成的,所以又習慣稱之為軸。因此,就有了6自由度、6關節或6軸機械手的命名方法。它們都說明這一機械手的操作有6個獨立驅動的關節結構,能在其工作空間中實現抓取物件的任意位置和姿態。
四、工作步驟:
注塑用機械手在抓取製品及噴灑脫模劑時一般採用如下的工作步驟:機械手手臂下降並引發注塑機開模-注塑機頂出注塑製品並向機械手發出。
頂出信號—機械手伸入模腔中抓取製品-機械手向模腔噴灑脫模劑—機械手上升離開模腔—機械手向注塑機發出閉模信號並引發注塑機閉模—。
機械手移動到指定位置處放下製品—機械手回復到原位準備進行下一次動作。
Ⅸ 注塑機總體設計思想
注塑機具有能一次成型外型復雜、尺寸精確或帶有金屬嵌件的質地密緻的塑料製品,被廣泛應用於國防、機電、汽車、交通運輸、建材、包裝、農業、文教衛生及人們日常生活各個領域。注射成型工藝對各種塑料的加工具有良好的適應性,生產能力較高,並易於實現自動化。在塑料工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注塑機不論在數量上或品種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其生產總數占整個塑料成型設備的20%--30%,從而成為目前塑料機械中增長最快,生產數量最多的機種之一。據有關資料統計,1996--1998年我國出口注塑機8383台(套),進口注塑機42959台(套),其中1998年我國注塑機產量達到20000台,其銷售額占塑機總銷售額的42.9%。注塑機的工作原理與打針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藉助螺桿(或柱塞)的推力,將已塑化好的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後取得製品的工藝過程。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後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後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一般注塑機包括注射裝置、合模裝置、液壓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等部分。
注射裝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塑料均勻地塑化成熔融狀態,並以足夠的壓力和速度將熔料注射入模具中。它主要由塑化部件(機筒、螺桿或柱塞、噴嘴等)、料斗、螺桿傳動裝置(油馬達等)、注射油缸、注射座移動油缸等組成。
合模裝置:它是保證成型模具可靠的閉合和實現啟閉模動作以及取出製品的部件。由於熔料以很高的壓力注入模腔中,為了鎖緊模具而不致使製品產生飛邊或影響製品質量,就要對模具施加足夠的鎖緊力(即合模力)。合模裝置主要包括固定模板、移動模板、後牆板、連接前後模板用的拉桿、合模油缸、頂出油缸、調模裝置等組成。
液壓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它是保證注塑機按工藝過程預定的要求(如壓力、速度、溫度、時間等)和動作程序准確有效的進行工作而設置的動力和控制系統。
一般螺桿式注塑機的成型工藝過程是:首先將粒狀或粉狀塑料加入機筒內,並通過螺桿的旋轉和機筒外壁加熱使塑料成為熔融狀態,然後機器進行合模和注射座前移,使噴嘴貼緊模具的澆口道,接著向注射缸通人壓力油,使螺桿向前推進,從而以很高的壓力和較快的速度將熔料注入溫度較低的閉合模具內,經過一定時間和壓力保持(又稱保壓)、冷卻,使其固化成型,便可開模取出製品(保壓的目的是防止模腔中熔料的反流、向模腔內補充物料,以及保證製品具有一定的密度和尺寸公差)。注射成型的基本要求是塑化、注射和成型。塑化是實現和保證成型製品質量的前提,而為滿足成型的要求,注射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壓力和速度。同時,由於注射壓力很高,相應地在模腔中產生很高的壓力(模腔內的平均壓力一般在20~45MPa之間),因此必須有足夠大的合模力。由此可見,注射裝置和合模裝置是注塑機的關鍵部件。
注塑機的動作程序
關門→合模→噴嘴前進→注射→保壓→預塑→松退→噴嘴後退→冷卻→開模→頂出→退針→開門。
注塑機操作項目:注塑機操作項目包括控制鍵盤操作、電器控制系統操作和液壓系統操作三個方面。分別進行注射過程動作、加料動作、注射壓力、注射速度、頂出型式的選擇,料筒各段溫度的監控,注射壓力和背壓壓力的調節等
對塑料製品的評價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外觀質量,包括完整性、顏色、光澤等;第二是尺寸和相對位置間的准確性;第三是與用途相應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電性能等。這些質量要求又根據製品使用場合的不同,要求的尺度也不同。製品的缺陷主要在於模具的設計、製造精度和磨損程度等方面。但事實上,塑料加工廠的技術人員往往苦於面對用工藝手段來彌補模具缺陷帶來的問題而成效不大的困難局面。
生產過程中工藝的調節是提高製品質量和產量的必要途徑。由於注塑周期本身很短,如果工藝條件掌握不好,廢品就會源源不絕。在調整工藝時最好一次只改變一個條件,多觀察幾回,如果壓力、溫度、時間統統一起調的話,很易造成混亂和誤解,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是何道理。調整工藝的措施、手段是多方面的。例如:解決製品注不滿的問題就有十多個可能的解決途徑,要選擇出解決問題症結的一、二個主要方案,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此外,還應注意解決方案中的辨證關系。比如:製品出現了凹陷,有時要提高料溫,有時要降低料溫;有時要增加料量,有時要減少料量。要承認逆向措施的解決問題的可行性。
我國塑料加工企業星羅其布,遍布全國各地,設備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加工企業的設備都需要技術改造。這幾年來,我國塑機行業的技術進步十分顯著,尤其是注塑機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名牌產品的差距大大縮小,在控制水平、產品內部質量和外觀造型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改觀。選擇國產設備,以較小的投入,同樣也能生產出與進口設備質量相當的產品。這些為企業的技術改造創造了條件。
要有好的製品,必須要有好的設備。設備的磨損和腐蝕是一種自然規律,人們掌握了這種規律,就可以預防或減少設備的磨損和腐蝕,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保證設備的完好率。
為加強塑膠機械的使用、維護和管理工作,我國有關部門已制訂了有關標准和實施細則,要求各設備管理部門和生產企業對設備的管理和使用做到「科學管理、正確使用、合理潤滑、精心維護、定期保養、計劃檢修,提高設備完好率,使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狀態。
Ⅹ 注塑機上的頂針參數,頂出壓力速度,終止位置是什麼意思,怎麼使用。
注塑機的頂出機構是獨立的一個系統,相對於射出系統,鎖模系統等。
當注塑機開模到位會給出一個信號,收到信號後頂出機構動作,按照設定的壓力速度以及位置作出頂出動作,壓力即頂出的一個力的大小,速度是頂出的快慢,而位置則是頂出頂針的長短。
根據不同的模具結構作出適合的設置。
(10)注塑機頂出裝置設計擴展閱讀:
注塑機使用注意事項
1、使用注塑機時必須注意操作安全,首先檢查安全門的可靠性,在機器運轉時切記不可將手伸入鎖模機構當中,取製品時,一定要打開安全門,在確認人員安全或模具無異物後,才能關閉安全門。在運轉中手也不能伸入噴嘴和模具澆口之間。修理模具時,必須關閉油泵電機。
2、由於原料的品種、製品面積的大小及形狀不同,所需的鎖模力也不一樣,調模時請按實際需要的低鎖模力調節,不僅能節省電力消耗,並將明顯地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
3、注塑機液壓系統的壓力調節應根據各動作的要求分別進行,不宜過高,合理地使用壓力,不僅可節省能源,而且可延長機器壽命。
4、當注塑機螺桿或料筒內無物料時,不宜採用高的螺桿轉速(好在30轉/分以下),待原料充滿螺桿螺槽(熔料從噴嘴擠出時)再將螺桿轉速升高到需要的數值。以免因空轉速度過高或時間過長而刮傷螺桿或料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