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模塊化實驗電路裝置

模塊化實驗電路裝置

發布時間:2022-05-21 07:20:31

❶ 模擬斷路器工作原理及其裝置使用方法

模擬斷路器其實跟跳閘的安全開關差不多的作用,主要是用在一些新建的變電站,用來,模仿電力發生斷電時及時斷開的效果。他的工作保障了電路的安全,尤其是能夠在電路發生危險的時候及時斷開開關。但是模擬斷路器又不是真正工作時候使用的,它是一個整套的裝置。這樣一套的全數字的電路的工作原理,具體是什麼樣的呢?又有什麼分類呢?現在小編給介紹模擬斷路器工作原理以及裝置使用方法。

模擬斷路器工作原理

該斷路器採用全數字電路,時間為數字撥碼設置,可實現模擬斷路器跳合閘時間設置、三相/分相操作選擇、輸入信號邏輯控制等功能,從而模擬斷路器的跳、合閘動作。

(1)本儀器跳合閘電源電壓為DC220V與DC110V兩檔,試驗前必須選擇好電壓與輸入電壓一致。

(2)本模擬斷路器可以模擬分相操作斷路器,也可模擬三相操作斷路器,跳合閘阻抗選擇為400歐、200歐、110歐任意選擇,當模擬分相操作斷路器時,其跳合閘輸入端子分別為A合、A跳、B合、B跳、C合、C跳;當模擬三相操作斷路器時,其跳合閘輸入端子為三跳、三合。另外,面板上還設有手動合閘和手動跳閘按鈕,並設有跳合閘信號燈,分別為A合、B合、C合三個紅色信號燈和A跳、B跳、C跳三個綠色信號燈,在模擬三相操作斷路器時,A、B、C三相信號燈同時明滅。

(3)在模擬迴路中設有繼電器A、B、C各輸出一組轉換觸點,動斷觸點閉合或斷開觸點斷開的觸點與操作電源完全隔離,可與微機型繼電保護試驗設備進行配合。

(4)模擬斷路器可模擬跳閘和合閘時間,時間設置為撥碼開關設置,精度高。跳閘時間設置范圍為20-200ms,合閘時間設置范圍為20-100ms。


模擬斷路器裝置使用方法

1、裝置通電——接入220V交流工作電源,合電源開關,幾秒鍾後,斷路器模擬裝置處於跳閘狀態,面板上的三相跳閘位置燈(綠燈)亮。

2、手動合閘及跳閘——手動合閘及手動分閘按鈕用於試驗人員在裝置面板上模擬斷路器控制開關的功能進行斷路器的手合、手跳操作。

按下「手動合閘」按鈕,斷路器模擬裝置合閘,三相合閘位置燈(紅燈)亮,「手動跳合指示」紅燈亮,「手合接點」閉合並自保持,「手合接點」可以模擬控制開關「合閘後」狀態,用於做不對應啟動重合閘試驗。


按下「手動跳閘」按鈕,斷路器模擬裝置跳閘,三相跳閘位置燈(綠燈)亮,「手動跳合指示」紅燈滅,「手合接點」斷開,「手跳接點」閉合;釋放「手動跳閘」按鈕時,「手跳接點」延時60mS斷開(手動跳閘指示燈指示手動跳閘接點的狀態,綠燈亮時接點閉合)。「手跳接點」可以模擬斷路器控制開關的「手跳狀態」,用於重合閘裝置的手跳放電試驗。

3、保護裝置跳合閘——跳、合閘線圈端子相當於實際斷路器的實際跳合閘線圈迴路。

4、模擬斷路器裝置合閘、跳閘迴路及其輔助接點——跳、合閘線圈端子相當於實際斷路器的跳合閘線圈迴路,實際合閘、跳閘迴路及其輔助接點斷路器與保護裝置或控制迴路的跳合閘出口連接。


以上小編給大家介紹了模擬斷路器的工作原理,模擬斷路器的工作原理,其實,並不會很復雜,只是有一些指標,還有一些信號的設置是比較靈巧的,這也是設計者的聰明之處,模擬斷路器裝置的使用方法,來說並不會很復雜,只要跟著操作幾次就會熟悉,但是任何的操作都是需要細心的,這需要我們,操作者在操縱的時候,要根據相關規定,不能夠大意才會安全使用。

❷ 想快速學習電子電路,模塊化的電路有哪些

模塊化的電路,我在一個實驗室里看到過,大概是還沒有什麼標准,就沒有通用的資料和說明;
也說不清楚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否有效,因為目前在學堂上都不是這樣教的;
既然有老師建議,何不請教於他呢;

❸ 模塊化電容補償裝置其中的模塊化是什麼意思

模塊化就是集成的意思,把電容與接觸器或復合開關與熔短器或斷路器與電抗器集成在一個金屬或非金屬的盒子里,模塊化電容補償裝置是把幾個模塊化電容並聯在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裝置,當然還需要控制器器來控制,不知道你問的是不是這個意思

❹ 數字電路實驗系統頂層模塊設計是什麼意思

模塊化設計指的是按電路的不同功能對電路進行分層設計,比如mp3播放器,可以大致分為電源模塊,存儲模塊,顯示模塊,按鍵模塊,解碼模塊,USB介面模塊這幾個部分,然後再根據這幾個模塊進行進一步的具體設計

❺ 安全用電實訓裝置是什麼

安全用電實訓裝置是課程教學實訓。學員可通過實訓教學,熟悉各種電氣事故的原因和預防電氣事故的實用操作措施,從而使學員了解電氣事故重視電氣事故提高現場預防事故和解決氣事故的能力。

安全用電實訓裝置特點

安全用電實訓裝置同時使學生學習電網的多種連接方式多種常用的線路保護方式,比如直接接觸電擊防護間接接觸電擊保護以及安全設備選擇,安全用電實訓裝置採用台式模塊化掛板結構可擴展性強,教學模型均安裝在掛板上,使實訓元件更加直觀,方便學員學習掌握。

電源總開關採用可靠性漏電保護斷路器,一旦漏電能在0.1秒內切斷電源,二是實驗台採用三相五線制電源,實驗台金屬外殼安裝專用接線端子,保證設備可靠接地,三是採用無觸及性實驗插座,完全避免了無意識觸電。

❻ plc編程的怎樣實現模塊化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計算機家族中的一員,是為工業控制應用而設計製造的。早期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稱作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簡稱PLC,它主要用來代替繼電器實現邏輯控制隨著技術的發展這種裝置的功能已經大大超過了邏輯控制的范圍,因此,今天這種裝置稱作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簡稱PC。但是為了避免與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的簡稱混淆,所以將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簡稱PLC。

一、PLC 的由來

在60 年代,汽車生產流水線的自動控制系統基本上都是由繼電器控制裝置構成的。當時汽車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導致繼電器控制裝置的重新設計和安裝。隨著生產的發展,汽車型號更新的周期愈來愈短,這樣,繼電器控制裝置就需要經常地重新設計和安裝,十分費時,費工,費料,甚至阻礙了更新周期的縮短。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1969 年公開招標,要求用新的控制裝置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並提出了十項招標指標,即:

1.編程方便現場可修改程序;

2.維修方便採用模塊化結構;

3.可靠性高於繼電器控制裝置;

4.體積小於繼電器控制裝置;

5.數據可直接送入管理計算機;

6.成本可與繼電器控制裝置競爭;

7. 輸入可以是交流115V;

8.輸出為交流115V 2A 以上能直接驅動電磁閥接觸器等;

9.在擴展時原系統只要很小變更;

10.用戶程序存儲器容量至少能擴展到4K。

1969 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 研製出第一台PLC,在美國通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了成功。這種新型的工業控制裝置以其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靈活,體積小,使用壽命長等一系列優點,很快地在美國其他工業領域推廣應用。到1971 年,已經成功地應用於食品飲料冶金造紙等工業。

這一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的出現,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高度重視。1971 日本從美國引進了這項新技術,很快研製出了日本第一台PLC。1973年,西歐國家也研製出它們的第一台PLC。我國從1974 年開始研製,於1977年開始工業應用。

二、PLC 的定義

PLC 問世以來,盡管時間不長,但發展迅速。為了使其生產和發展標准化,美國電氣製造商協會NEMA(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ory Association) 經過四年的調查工作,於1984 年首先將其正式命名為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並給PC 作了如下定義

「PC 是一個數字式的電子裝置,它使用了可編程序的記憶體儲存指令。用來執行諸如邏輯,順序,計時,計數與演算等功能,並通過數字或類似的輸入/輸出模塊,以控制各種機械或工作程序。一部數字電子計算機若是從事執行PC 之功能著,亦被視為PC,但不包括鼓式或類似的機械式順序控制器。」

以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又先後頒布了PLC 標準的草案第一稿,第二稿,並在1987 年2 月通過了對它的定義: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的。它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及其有關外部設備,都按易於與工業控制系統聯成一個整體,易於擴充其功能的原則設計。」

總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是一台計算機,它是專為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製造的計算機。它具有豐富的輸入/輸出介面,並且具有較強的驅動能力。但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產品並不針對某一具體工業應用,在實際應用時,其硬體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用配置,其軟體需根據控制要求進行設計編制。

三、PLC 的特點

1. PLC 的主要特點

(1)高可靠性

1)所有的I/O 介面電路均採用光電隔離,使工業現場的外電路與PLC 內部電路之間電氣上隔離。

2)各輸入端均採用R-C濾波器,其濾波時間常數一般為10~20ms。

3)各模塊均採用屏蔽措施,以防止輻射干擾。

4)採用性能優良的開關電源。

5)對採用的器件進行嚴格的篩選。

6)良好的自診斷功能,一旦電源或其他軟、硬體發生異常情況,CPU立即採用有效措施,以防止故障擴大。

7)大型PLC 還可以採用由雙CPU 構成冗餘系統或有三CPU 構成表決系統,使可靠性更進一步提高。

(2)豐富的I/O 介面模塊

PLC針對不同的工業現場信號,如:

• 交流或直流;

• 開關量或模擬量;

• 電壓或電流;

• 脈沖或電位;

• 強電或弱電等。

有相應的I/O 模塊與工業現場的器件或設備,如:

• 按鈕

• 行程開關

• 接近開關

• 感測器及變送器

• 電磁線圈

• 控制閥

直接連接另外為了提高操作性能,它還有多種人-機對話的介面模塊;為了組成工業局部網路,它還有多種通訊聯網的介面模塊,等等。

(3)採用模塊化結構

為了適應各種工業控制需要除了單元式的小型PLC 以外絕大多數PLC 均

採用模塊化結構PLC 的各個部件包括CPU 電源I/O 等均採用模塊化設計由

機架及電纜將各模塊連接起來系統的規模和功能可根據用戶的需要自行組合

(4)編程簡單易學

PLC的編程大多採用類似於繼電器控制線路的梯形圖形式對使用者來說

不需要具備計算機的專門知識因此很容易被一般工程技術人員所理解和掌握

(5)安裝簡單維修方便

PLC不需要專門的機房可以在各種工業環境下直接運行使用時只需將現

場的各種設備與PLC 相應的I/O 端相連接即可投入運行各種模塊上均有運行和

故障指示裝置便於用戶了解運行情況和查找故障

由於採用模塊化結構因此一旦某模塊發生故障用戶可以通過更換模塊的

方法使系統迅速恢復運行

2.PLC 的功能

(1) 邏輯控制

(2) 定時控制

(3) 計數控制

(4) 步進(順序)控制

(5) PID 控制

(6) 數據控制

PLC 具有數據處理能力

(七) 通信和聯網

(八) 其它

PLC還有許多特殊功能模塊,適用於各種特殊控制的要求,如:定位控制模塊,CRT 模塊。

四、PLC 的發展階段

雖然PLC 問世時間不長,但是隨著微處理器的出現,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數據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PLC 也迅速發展,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1.早期的PLC(60 年代末—70 年代中期)

早期的PLC一般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這時的PLC 多少有點繼電器控制裝置的替代物的含義,其主要功能只是執行原先由繼電器完成的順序控制、定時等。它在硬體上以准計算機的形式出現,在I/O 介面電路上作了改進以適應工業控制現場的要求。裝置中的器件主要採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存儲器採用磁芯存儲器。另外還採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擾的能力。在軟體編程上,採用廣大電氣工程技術人員所熟悉的繼電器控制線路的方式—梯形圖。因此,早期的PLC 的性能要優於繼電器控制裝置,其優點包括簡單易懂,便於安裝,體積小,能耗低,有故障指使,能重復使用等。其中PLC 特有的編程語言—梯形圖一直沿用至今。

2.中期的PLC(70 年代中期—80 年代中後期)

在70 年代微處理器的出現使PLC 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日本,德國等一些廠家先後開始採用微處理器作為PLC 的中央處理單元(CPU)。

這樣,使PLC 得功能大大增強。在軟體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邏輯運算、計時、計數等功能以外,還增加了算術運算、數據處理和傳送、通訊、自診斷等功能。在硬體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開關模塊以外,還增加了模擬量模塊、遠程I/O模塊、各種特殊功能模塊。並擴大了存儲器的容量,使各種邏輯線圈的數量增加,還提供了一定數量的數據寄存器,使PLC 得應用范圍得以擴大。

3.近期的PLC(80 年代中後期至今)

進入80 年代中、後期,由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處理器的市場價格大幅度下跌,使得各種類型的PLC 所採用的微處理器的當次普遍提高。而且,為了進一步提高PLC 的處理速度,各製造廠商還紛紛研製開發了專用邏輯處理晶元。這樣使得PLC 軟、硬體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

五、PLC 的分類

1.小型PLC

小型PLC 的I/O 點數一般在128 點以下,其特點是體積小、結構緊湊,整個硬體融為一體除了開關量I/O 以外,還可以連接模擬量I/O 以及其他各種特殊功能模塊。它能執行包括邏輯運算、計時、計數、算術運算、數據處理和傳送、通訊聯網以及各種應用指令。

2.中型PLC

中型PLC 採用模塊化結構,其I/O點數一般在256~1024 點之間。I/O的處理方式除了採用一般PLC 通用的掃描處理方式外,還能採用直接處理方式,即在掃描用戶程序的過程中,直接讀輸入,刷新輸出。它能聯接各種特殊功能模塊,通訊聯網功能更強,指令系統更豐富,內存容量更大,掃描速度更快。

3.大型PLC

一般I/O點數在1024點以上的稱為大型PLC。大型PLC的軟、硬體功能極強。具有極強的自診斷功能。通訊聯網功能強,有各種通訊聯網的模塊,可以構成三級通訊網,實現工廠生產管理自動化。大型PLC 還可以採用三CPU構成表決式系統,使機器的可靠性更高。

六、PLC 的基本結構

PLC 實質是一種專用於工業控制的計算機,其硬體結構基本上與微型計算機相同,如圖所示:

1.中央處理單元(CPU)

中央處理單元(CPU)是PLC 的控制中樞。它按照PLC 系統程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存儲從編程器鍵入的用戶程序和數據:檢查電源、存儲器、I/O 以及警戒定時器的狀態,並能診斷用戶程序中的語法錯誤,當PLC 投入運行時,首先它以掃描的方式接收現場各輸入裝置的狀態和數據,並分別存入I/O 映象區,然後從用戶程序存儲器中逐條讀取用戶程序,經過命令解釋後按指令的規定執行邏輯或算數運算的結果送入I/O 映象區或數據寄存器內。等所有的用戶程序執行完畢之後,最後將I/O 映象區的各輸出狀態或輸出寄存器內的數據傳送到相應的輸出裝置,如此循環運行,直到停止運行。

為了進一步提高PLC 的可靠性,近年來對大型PLC 還採用雙CPU 構成冗餘系統,或採用三CPU 的表決式系統。這樣,即使某個CPU 出現故障,整個系統仍能正常運行。

2.存儲器

存放系統軟體的存儲器稱為系統程序存儲器。

存放應用軟體的存儲器稱為用戶程序存儲器。

(1) PLC 常用的存儲器類型

1)RAM (Random Assess Memory)

這是一種讀/寫存儲器(隨機存儲器)其存取速度最快由鋰電池支持。

2)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這是一種可擦除的只讀存儲器在斷電情況下存儲器內的所有內容保持不變。(在紫外線連續照射下可擦除存儲器內容)

3)EEPROM(Electrical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這是一種電可擦除的只讀存儲器。使用編程器就能很容易地對其所存儲的內容進行修改。

(2) PLC 存儲空間的分配

雖然各種PLC的CPU的最大定址空間各不相同,但是根據PLC的工作原理其存儲空間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區域:

系統程序存儲區

系統RAM 存儲區(包括I/O 映象區和系統軟設備等)

用戶程序存儲區

1)系統程序存儲區

在系統程序存儲區中存放著相當於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系統程序。包括監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釋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統診斷子程序等。由製造廠商將其固化在EPROM 中,用戶不能直接存取。它和硬體一起決定了該PLC 的性能。

2)系統RAM 存儲區

系統RAM 存儲區包括I/O 映象區以及各類軟設備,如:

邏輯線圈

數據寄存器

計時器

計數器

變址寄存器

累加器

等存儲器

A.I/O 映象區 由於PLC 投入運行後,只是在輸入采樣階段才依次讀入各輸入狀態和數據,在輸出刷新階段才將輸出的狀態和數據送至相應的外設。因此,它需要一定數量的存儲單元(RAM)以存放I/O 的狀態和數據,這些單元稱作I/O 映象區。

一個開關量I/O 佔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位(bit),一個模擬量I/O 佔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字(16 個bit)。因此整個I/O 映象區可看作兩個部分組成:

開關量I/O 映象區

模擬量I/O 映象區

B.系統軟設備存儲區

除了I/O 映象區區以外,系統RAM 存儲區還包括PLC 內部各類軟設備(邏輯線圈、計時器、計數器、數據寄存器和累加器等)的存儲區。該存儲區又分為具有失電保持的存儲區域和無失電保持的存儲區域,前者在PLC 斷電時,由內部的鋰電池供電,數據不會遺失;後者當PLC 斷電時,數據被清零。

1) 邏輯線圈

與開關輸出一樣,每個邏輯線圈佔用系統RAM 存儲區中的一個位,但不能直接驅動外設,只供用戶在編程中使用,其作用類似於電器控制線路中的繼電器。另外,不同的PLC 還提供數量不等的特殊邏輯線圈,具有不同的功能。

2)數據寄存器

與模擬量I/O 一樣,每個數據寄存器佔用系統RAM 存儲區中的一個字(16bits)。另外,PLC 還提供數量不等的特殊數據寄存器,具有不同的功能。

3) 計時器

4) 計數器

(3)用戶程序存儲區

用戶程序存儲區存放用戶編制的用戶程序。不同類型的PLC,其存儲容量各不相同。

3.電源

PLC 的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可靠得電源系統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 的製造商對電源的設計和製造也十分重視。

一般交流電壓波動在±10%(±15%)范圍內,可以不採取其它措施而將PLC 直接連接到交流電網上去。

七、PLC 的工作原理

最初研製生產的PLC 主要用於代替傳統的由繼電器接觸器構成的控制裝置,但這兩者的運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繼電器控制裝置採用硬邏輯並行運行的方式,即如果這個繼電器的線圈通電或斷電,該繼電器所有的觸點(包括其常開或常閉觸點)在繼電器控制線路的哪個位置上都會立即同時動作。

PLC 的CPU 則採用順序邏輯掃描用戶程序的運行方式,即如果一個輸出線圈或邏輯線圈被接通或斷開,該線圈的所有觸點(包括其常開或常閉觸點)不會立即動作,必須等掃描到該觸點時才會動作。

為了消除二者之間由於運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異,考慮到繼電器控制裝置各類觸點的動作時間一般在100ms 以上,而PLC 掃描用戶程序的時間一般均小於100ms,因此,PLC採用了一種不同於一般微型計算機的運行方式—掃描技術。這樣在對於I/O 響應要求不高的場合,PLC 與繼電器控制裝置的處理結果上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1.掃描技術

當PLC 投入運行後,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采樣、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完成上述三個階段稱作一個掃描周期。在整個運行期間,PLC 的CPU 以一定的掃描速度重復執行上述三個階段。

(1) 輸入采樣階段

在輸入采樣階段,PLC以掃描方式依次地讀入所有輸入狀態和數據,並將它們存入I/O 映象區中的相應得單元內。輸入采樣結束後,轉入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即使輸入狀態和數據發生變化,I/O 映象區中的相應單元的狀態和數據也不會改變。因此,如果輸入是脈沖信號,則該脈沖信號的寬度必須大於一個掃描周期,才能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該輸入均能被讀入。

(2) 用戶程序執行階段

在用戶程序執行階段,PLC總是按由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地掃描用戶程序(梯形圖)。在掃描每一條梯形圖時,又總是先掃描梯形圖左邊的由各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並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順序對由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進行邏輯運算,然後根據邏輯運算的結果,刷新該邏輯線圈在系統RAM 存儲區中對應位的狀態;或者刷新該輸出線圈在I/O 映象區中對應位的狀態;或者確定是否要執行該梯形圖所規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戶程序執行過程中,只有輸入點在I/O 映象區內的狀態和數據不會發生變化,而其他輸出點和軟設備在I/O 映象區或系統RAM 存儲區內的狀態和數據都有可能發生變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圖,其程序執行結果會對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這些線圈或數據的梯形圖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圖,其被刷新的邏輯線圈的狀態或數據只能到下一個掃描周期才能對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3)輸出刷新階段

當掃描用戶程序結束後,PLC就進入輸出刷新階段。在此期間,CPU按照I/O映象區內對應的狀態和數據刷新所有的輸出鎖存電路,再經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設。這時,才是PLC 的真正輸出。

比較下二個程序的異同:

程序1

程序2

這兩段程序執行的結果完全一樣但在PLC中執行的過程卻不一樣。

程序1 只用一次掃描周期,就可完成對%M4 的刷新;

程序2 要用四次掃描周期,才能完成對%M4 的刷新。

這兩個例子說明:同樣的若干條梯形圖,其排列次序不同,執行的結果也不同。另外,也可以看到:採用掃描用戶程序的運行結果與繼電器控制裝置的硬邏輯並行運行的結果有所區別。當然,如果掃描周期所佔用的時間對整個運行來說可以忽略,那麼二者之間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一般來說,PLC 的掃描周期包括自診斷、通訊等,如下圖所示,即一個掃描周期等於自診斷、通訊、輸入采樣、用戶程序執行、輸出刷新等所有時間的總和。

2.PLC 的I/O 響應時間

為了增強PLC 的抗干擾能力,提高其可靠性,PLC的每個開關量輸入端都採用光電隔離等技術。

為了能實現繼電器控制線路的硬邏輯並行控制,PLC 採用了不同於一般微型計算機的運行方式(掃描技術)。

以上兩個主要原因,使得PLC 得I/O 響應比一般微型計算機構成的工業控制系統滿的多,其響應時間至少等於一個掃描周期,一般均大於一個掃描周期甚至更長。

所謂I/O 響應時間指從PLC 的某一輸入信號變化開始到系統有關輸出端信號的改變所需的時間。其最短的I/O 響應時間與最長的I/O 響應時間如圖所示:

最短I/O 響應時間:

最長I/O 響應時間:

八、PLC 的I/O 系統

1.I/O 定址方式

PLC的硬體結構主要分單元式和模塊式兩種。前者將PLC 的主要部分(包括I/O 系統和電源等)全部安裝在一個機箱內。後者將PLC 的主要硬體部分分別製成模塊,然後由用戶根據需要將所選用的模塊插入PLC 機架上的槽內,構成一個PLC 系統。

不論採取哪一種硬體結構,都必須確立用於連接工業現場的各個輸入/輸出點與PLC 的I/O 映象區之間的對應關系,即給每一個輸入/輸出點以明確的地址確立這種對應關系所採用得方式稱為I/O 定址方式。

I/O定址方式有以下三種

固定的I/O 定址方式

這種I/O 定址方式是由PLC 製造廠家在設計、生產PLC 時確定的,它的每一個輸入/輸出點都有一個明確的固定不變的地址。一般來說,單元式的PLC 採用這種I/O定址方式。

開關設定的I/O 定址方式

這種I/O 定址方式是由用戶通過對機架和模塊上的開關位置的設定來確定的。

用軟體來設定的I/O 定址方式

這種I/O 定址方式是有用戶通過軟體來編制I/O 地址分配表來確定的。

❼ protues怎樣將一個復雜的電路進行模塊化

玩生存戰爭吧,那個是邏輯電路,適合你

❽ 線路裝置由哪些組成

電路裝置有很多的部件組成,分別有很多的電子元器件和線路。

電腦組裝,簡單的說就版是單買各個權(兼容的)電腦配件組合裝配成整套機器。 組裝(assembly)也可稱裝配,是整個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階段,在製造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機械產品的質量最終由裝配工作保證。機械產品的一般都是由許多零件個部件組成的。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將若干個零件組和成組件、部件或將若干個零件的組件、部分組成產品的過程,稱為組裝或裝配。
柔性組裝
定義
柔性(Flexibility),是指製造系統對系統內部及外部環境的一種適應能力,也是指製造系統能夠適應產品變化的能力。
組裝(Assembly)也可稱裝配,是整個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階段。是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將若干個零件組和成組件、部件或將若干個零件的組件、部分組成產品的過程。
柔性組裝是一種能適應快速研製和生產及低成本製造要求、模塊化可重組的先進裝配方式,它具有自動化、數字化、集成化的特點。
傳統組裝(剛性組裝)是剛性、固定、基於手工化的,而柔性組裝則向自動化、可移動、數字化的方向轉變。

❾ 根據模塊化和復用的原則,設計嵌入式微控制器系統時,需要設計哪些電路

微控制器系統
我能做,發到哪驅趕誒你

❿ 模擬集成電路模塊化設計

我 國 的 教 育 體 制 是 個 垃 JI 嗎 ?
各國有自己的環境和文化傳統,不能一概而論。美國麻省理工的教材、課件在網上無償公布,全球華人也義務在翻譯,誰都可以去學,可以考試合格的人呢就多了去啦,有幾個國家能像他那樣呢?
建議大家多用鋼筆寫字!
上面的發言都不專業。
鋼筆堵筆
堵住的鋼筆用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解決
分解後,在流水下用牙刷擦拭;將直徑1.5毫米的通氣管與多槽酚醛樹脂電木頭解體,用醫用注射器分別插入用射流清洗。
從冶金行業來說,製造不出高級耐腐蝕、摩擦系數低、耐磨的筆尖、筆身合金,這就反映了軍工關鍵材料、工業軸承等等品質,是國防實力的生動體現。
從製造業來說,高端專用生產設備完全要引進,德國生產的各種筆的自動生產設備,一般是300萬元人民幣一台,佔地並不大,而且好馬配好鞍,用的材料、配件也要進口。所以從文革前就生產圓珠筆,到現在,質量都不過關;好的是進口生產線生產的,部分油墨也要進口;生產筆尖滾珠的技術也是國防實力的真實反映,能大批量、低成本生產精密硬質合金珠子、陶瓷珠子的國家,就是裝備生產業過硬,在陶瓷軸承等等軍事裝備領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再下來,是已經沒有大量優秀的鋼筆維修人員,過去老牌百貨商店有這樣的維修點,能重新焊接筆尖,能拋光,因為每個人都有書寫的缺陷,筆尖是逐步磨偏的,而且含金筆舌書寫手感好,摔壞了筆尖就要焊接筆尖,保留筆舌。那些到各小學維修鋼筆的,是要騙取小學生含金筆舌。
能否自己動手維修鋼筆,就是國民素質的體現,就是薄殼力學理論水平的體現。你的鋼筆書寫的感覺澀嗎?不流暢嗎?這么好的練習機會,別放過,不要委手他人,親自實踐一番吧!這與鈑金手藝、調整自行車輻條的技巧是一致的。
而計算機、列印機的普及就是打擊中國文化、毀滅中國書法。

閱讀全文

與模塊化實驗電路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電子稱重儀表多少錢一台 瀏覽:109
樓道暖氣片閥門開關示意圖 瀏覽:665
軍用超聲波有什麼用 瀏覽:191
機械設備抵債協議怎麼寫 瀏覽:283
浩工閥門質量怎麼樣 瀏覽:612
上海市五金批發市場商品培 瀏覽:821
在繼電保護配電自動化裝置 瀏覽:609
連接電路器材是什麼 瀏覽:944
電梯上什麼裝置起超速保護作用 瀏覽:470
新桑塔儀表盤怎麼改時間 瀏覽:582
水箱自動清洗裝置改造 瀏覽:453
機械手錶怎麼 瀏覽:800
鑰匙是什麼簡單機械 瀏覽:2
眾潤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25
鑄造廠可以做普工干什麼活 瀏覽:353
室外收音設備多少錢 瀏覽:869
節流過程為什麼可以製冷 瀏覽:606
汽車儀表兩邊代表什麼 瀏覽:837
是做一個實驗裝置 瀏覽:570
機械租賃公司的成本構成有哪些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