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械系統的組成是什麼
機械繫統的具體組成:
1、動力系統:包括動力機及其配套裝置.是機械繫統工作的動力源。如內燃機、汽輪機、水輪機等動力機;有把二次能源(如電能、液能、氣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
2、傳動系統:是把動力機的動力和運動傳遞給執行系統的中間裝置。
3、執行系統:包括機械的執行機構和執行構件,它是利用機械能來改變作業對象的性質、狀態、形狀或位置。或對作業對象進行檢測、度量等,以進行生產或達到其他預定要求的裝置。
4、操縱控制系統:是為了使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執行系統彼此協調運行,並准確、可靠地完成整機功能的裝置。
(1)機電控制系統的機械裝置主要包括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1、智能化: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慧在機械建設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應用。
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慧、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
2、模塊化: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程。由於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製和開發具有標准機械介面、電氣介面、動力介面、環境介面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復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如研製集減速、智能調速、電機於一體的動力單元,具有視覺、圖像處理、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
3、微型化: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為微電子機械繫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cm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並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耗能少、運動靈活,在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㈡ 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機械裝置包括哪些內容
機械本體,即機械支撐部分與傳動部分
㈢ 什麼是機電傳動控制
機電傳動控制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的一門專業技術。主要研究,解決與生產機械的電氣傳動控制有關問題,闡述機電傳動控制原理,介紹常用控制電路以及控制電路設計等技術。
以機電傳動和電氣控制為兩條主線。主要包括緒論、機電傳動控制系統中的控制電動機、繼電接觸器控制、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交直流電動機無級調速控制和機電傳動控制系統設計。
概念:以電動機為原動機(動力源)驅動生產機械的系統的總稱。
機電一體化系統基本組成要素:
1、機械本體
包括機身、框架、機械聯接等在內的產品支持結構。
2、動力源
向系統提供能量,並將輸入的能量轉換成需要的形式,實現動力功能,包括電源、電動機等執行元件及其驅動電路。
3、檢測與感測裝置
包括各種感測器及其信號檢測電路,用於對產品運行時的內部狀態和外部環境進行檢測,提供運行控制所需的各種信息,實現計測功能。
4、控制與信息處理裝置
據產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感測器的反饋信息,進行處理、運算和決策,對產品運行施以相應的控制,實現控制功能。包括計算機及其相應硬、軟體所構成的控制系統。
5、執行機構
包括機械傳動與操作機構,在控制信息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動作,實現產品的主功能。
㈣ 機電一體化系統都有哪些結構組成
機電一體化系統是指充分運用電子計算機的信息處理和控制功能及可控驅動元件特性的現代化機械繫統,它實現了機械繫統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機電一體化系統的組成:
一個較完善的機電一體化系統,應包含機械本體、動力與驅動部分、執行機構、感測測試部分、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幾個基本要素。
這些部分可以歸納為:結構組成要素、動力組成要素、運動組成要素、感知組成要素、智能組成要素;這些組成要素內部及其相互之間,通過介面耦合、運動傳遞、物質流動、信息控制、能量轉換有機融合集成一個完整系統。
1、機械本體
系統所有功能元素的機械支持結構,包括機身、框架、聯接等。由於機電一體化產品技術性能、水平和功能的提高,機械本體要在機械結構、材料、加工工藝性以及幾何尺寸等方面適應產品高效、多功能、可靠和節能、小型、輕量、美觀等要求。
2、動力與驅動部分
按照系統功能要求,為系統提供能量和動力使系統正常運行。用盡可能小的動力輸入獲得盡可能大的功能輸出,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顯著特徵之一。
驅動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動力,驅動各執行機構完成各種動作和功能。有氣動、電動和液壓等不同的驅動方式。機電一體化系統一方面要求驅動的高效率和快速響應特性,同時要求對水、油、溫度、塵埃等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和可靠性。由於幾何尺寸上的限制,動作范圍狹窄,還需考慮維修和實行標准化。由於電力電子技術的高度發展,高性能步進驅動、直流和交流伺服驅動大量應用於機電一體化系統。
3、測試感測部分
對系統運行中所需要的內部和外界環境的各種參數及狀態進行檢測,變成可識別信號,傳輸到信息處理單元,經過分析、處理後產生相應的控制信息。其功能一般由專門的感測器和儀器儀表完成。
4、執行機構
根據控制信息和指令,驅動對象完成要求的動作。執行機構是運動部件,一般採用機械、電磁、電液等機構。根據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匹配性要求,需要考慮改善性能,如提高剛性,減輕重量,實現組件化、標准化和系列化,提高系統整體可靠性等。
5、控制及信息單元
控制及信息單元是進行信息處理與控制的核心,猶如人的大腦。它將來自各感測器的檢測信息和外部輸入命令進行集中、儲存、分析、加工,根據信息處理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節奏發出相應的指令控制整個系統有目的地運行。一般由計算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數控裝置以及邏輯電路、A/D與D/A轉換、I/O(輸入/輸出)介面和計算機外部設備等組成。機電一體化系統對控制和信息處理單元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信息處理速度,提高可靠性,增強抗干擾能力以及完善系統自診斷功能,實現信息處理智能化和小型、輕量、標准化等。
以上的基本要素通常稱為機電一體化的五大組成要素。在系統中的這些單元和它們各自內部各環節之問都遵循介面耦合、能量轉換、信息控制、運動傳遞的原則,我們稱它們為四大原則。
1、介面耦合、能量轉換
(1)變換
兩個需要進行信息交換和傳輸的環節之問,由於信息的模式不同(數字量與模擬量、串列碼與並行碼、電壓與電流、交流與直流等),無法直接實現信息或能量的交流,通過介面完成信息或能量的統一。
(2)放大
在兩個信號強度相差懸殊的環節間,經介面放大,達到能量的匹配。
(3)耦合
變換和放大後的信號在環節問能可靠、快速、准確地交換,必須遵循一致的時序、信號格式和邏輯規范。介面應保證信息的邏輯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規定模式進行傳遞。
(4)能量轉換還包含了執行器、驅動器的不同類型能量的最優轉換方法與原理。
2、信息控制
在系統中,所謂智能組成要素的系統控制單元,在軟、硬體的保證下,完成數據採集、分析、判斷、決策,以達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對於智能化程度高的系統,還包含了知識獲取、推理機制及知識自學習等以知識驅動為主的信息控制。
3、運動傳遞
運動傳遞是指各組成要素之間不同類型運動的變換與傳輸以及以運動控制為目的的優化。
由於採用四大原則使各組成要素聯接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由於控制和信息處理單元的預期信息導引,使各功能環節有目的地協調一致運動,從而形成機電一體化系統工程。
㈤ 電氣機械設備有哪些
電氣設備主要指變壓器、電抗器、電容器、組合電器、斷路器、互感器、避雷器、耦合電容器、輸電線路、電力電纜、接地裝置、發電機、調相機、電動機、封閉母線、晶閘管等。
配電箱屬於電氣設備中的一次設備。電氣設備包括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一次設備主要是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等直接產生、傳送、消耗電能的設備,比如說發電機、變壓器、架空線、配電櫃、開關櫃等等。二次設備就是起控制、保護、計量等作用的設備。大樓里的或者一般廠房比如說電纜、配電櫃、電動機、開關插座、燈具、空調、電熱水器、電表、攝像機、電話、電腦等等都是電氣設備。
1、電氣裝置部分
電氣裝置主要指:變配電所及分配電所的設備和就地分散的動力、照明配電箱。
如:乾式電力變壓器、成套高壓低壓配電櫃、控制操動用直流櫃(帶蓄電池)、備用不間斷電源櫃、照明配電箱、動力配電箱(櫃)、功率因數電容補償櫃以及備用柴油發電機組等。
其特徵是:由獨立功能的電氣元器件的組合,額定電壓大多為10KV或380V/220V,僅在控制系統中電壓有24V或12V。
2、布線系統部分
布線系統組成:電線、電纜和母線;固定部件(電線、電纜和母線用)、保護(電線、電纜和母線用)部件的組合;
布線系統作用:主要起輸送電力的作用。
建築電氣工程中的布線系統,額定電壓大多為380V/220V。
3、用電設備電氣部分
用電設備電氣部分組成:主要是指與其他建築設備配套電力驅動、電加熱、電照明等直接消耗電能並轉換成其他能的部分。
如:電動機和電加熱器及其啟動控制設備、照明裝飾燈具和開關插座、通信影視和智能化工程等的專供或變換電源以及環保除塵和廚房除油煙等特殊直流電源等。
小型電氣設備
小型電氣設備包括插銷、按鈕、打點器、接線盒、電話機、照明與信號燈、電鈴、電笛、發爆器等。
㈥ 簡述機電一體化系統基本組成要素。(舉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實例)
機電一體化系統基本組成要素:
㈦ 機電一體化設備有哪些
機械本體(結構組成要素)是系統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機械支持結構,一般包括有機身、框架、支撐、連接等。
動力驅動部分(動力組成要素)依據系統控制要求,為系統提供能量和動力以使系統正常運行。測試感測部分(感知組成要素)對系統的運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參數和狀態進行檢測,並變成可識別的信號,傳輸給信息處理單元,經過分析、處理後產生相應的控制信息。
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職能組成要素)將來之測試感測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輸入的指令進行集中、存儲、分析、加工處理後,按照信息處理結果和規定的程序與節奏發出相應的指令,控制整個系統有目的的運行。
執行機構(運動組成要素)根據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發出的指令,完成規定的動作和功能。
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加工中心、電子自動售貨機、物體識別系統、檢測設備等,也有隻是在機械設備上加上電子控制裝置較為簡單的如:電子控制的變速器、爐溫自動控制設備、全自動洗衣機、電子縫紉機等。
(7)機電控制系統的機械裝置主要包括擴展閱讀:
1、傳動機構
機電一體化機械繫統中的傳動機構不僅僅是轉速和轉矩的變換器,而是已成為伺服系統的一部分,它要根據伺服控制的要求進行選擇設計,以滿足整個機械繫統良好的伺服性能。因此傳動機構除了要滿足傳動精度的要求,而且還要滿足小型、輕量、高速、低雜訊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2、導向機構
導向機構的作用是支承和導向,為機械繫統中各運動裝置能安全、准確地完成其特定方向的運動提供保障,一般指導軌、軸承等。
3、執行機構
執行機構是用以完成操作任務的直接裝置。執行機構根據操作指令的要求在動力源的帶動下,完成預定的操作。一般要求它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精確度,良好的重復性和可靠性。由於計算機的強大功能,使傳統的作為動力源的電動機發展為具有動力、變速與執行等多重功能的伺服電動機,從而大大地簡化了傳動和執行機構。
㈧ 組成機電控制系統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從自動控制理論的角度來分析,伺服控制系統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對象,執行環節,檢測環節,比較環節等五部分
1.比較環節;
比較環節是將輸入的指令信號與系統的反饋信號進行比較,以獲得輸出與輸入間的偏差信號的環節,通常由專門的電路或計算機來實現.?
2.控制器;
控制器通常是計算機或PID控制電路,其主要任務是對比較元件輸出的偏差信號進行變換處理,以控制執行元件按要求動作.
3.執行環節;
執行環節的作用是按控制信號的要求,將輸入的各種形式的能量轉化成機械能,驅動被控對象工作.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執行元件一般指各種電機或液壓,氣動伺服機構等.
4.被控對象;
機械參數量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和力矩為被控對象。
5.檢測環節;
檢測環節是指能夠對輸出進行測量並轉換成比較環節所需要的量綱的裝置,一般包括感測器和轉換電路.
㈨ 機電設備包括哪些
產業類機電設備:
1、紡織機械
把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加工成為紡織品所需要的各種機械設備。廣義的紡織機械還包括生產化學纖維的化工機械。紡織機械是紡織工業的生產手段和物質基礎,其技術水平、質量和製造成本,直接關繫到紡織工業的發展。
2、礦山機械
礦山機械是直接用於礦物開采和富選等作業的機械。包括采礦機械和選礦機械。探礦機械的工作原理和結構與開采同類礦物所用的采礦機械大多相同或相似,廣義上說,探礦機械也屬於礦山機械。另外,礦山作業中還應用大量的起重機、輸送機、通風機和排水機械等。
3、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信息類機電設備:
4、計算機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5、復印機
復印機是指靜電復印機,它是一種利用靜電技術進行文書復制的設備。復印機屬模擬方式,只能如實進行文獻的復印。
6、傳真機
傳真機是應用掃描和光電變換技術,把文件、圖表、照片等靜止圖像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接收端,以記錄形式進行復制的通信設備。
民生類機電設備:
7、電視機
電視機是指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特性和視覺心理,利用電的方法來傳播光學信息的機器。電視機的基本系統由攝像、傳輸和顯像3部分組成。
8、洗衣機
洗衣機是利用電能產生機械作用來洗滌衣物的清潔電器,按其額定洗滌容量分為家用和集體用兩類。
9、汽車電子
汽車電子是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和車載汽車電子控制裝置的總稱。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包括發動機控制系統、底盤控制系統和車身電子控制系統(車身電子E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