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霍爾位置感測器測量楊氏模量實驗中
我記得有實驗驗證過,拉伸法測金屬絲楊氏模量實驗中測量誤差對結果影響較大的是,支架的豎直程度。也就是必須在實驗開始時,調節水平儀使得底座水平。然後,必須保證支架本身製作精度較高,與地面嚴格垂直。
② 霍爾效應實驗報告如何用實驗測量霍爾元件的靈敏度設計實驗
求出U:I為斜率K1,K1=靈敏度乘以B。用斜率除以磁通量,B=CIm
③ 霍爾效應實驗報告
霍爾效應實驗報告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儀器設備、實驗的基本構思和原版理、實驗數據記權錄及處理、實驗結論、注意事項等。
1、目的與要求:
(1)了解霍爾效應測量磁場的原理和方法;
(2) 觀察磁電效應現象;
(3) 學會用霍爾元件測量磁場及元件參數的基本方法。
2、儀器與裝置:霍爾效應實驗儀;
3、原理:根據霍爾效應,測量磁感應強度原理,利用提供的儀器測試所給模型測量面上的一維(上下方向)磁分布。
(3)霍爾裝置測彈性模量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內容及步驟:
1、儀器調整:
(1)按圖連接、檢查線路,並調節樣品支架,使霍爾片位於磁場中間;
(2)逆時針將、調節旋鈕旋至最小;
(3)分別將輸出、輸出接至實驗儀中、換向開關;
(4)用導線將、輸入短接,通過調零旋鈕將、顯示調零;
(5)選擇、向上關閉為、的正方向。
2、 測量內容:
(1)測繪曲線:保持不變,按要求調節,分別測出不同下的四個值,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2)測繪曲線:保持不變,測出不同下四個值;
(3)測VAC:取,在零磁場下()測,則VAC=10;
(4)確定樣品導電類型:選、為正向,根據所測得的的符號,判斷樣品的導電類型。
④ 霍爾感測器法測量材料形變實驗報告
1.拉伸法測量楊氏模量
◆原理:本實驗採用光杠桿放大法進行測量。彈性楊氏模量是反映材料形變與內應力關系的物理量,實驗表明,在彈性范圍內,正應力(單位橫截面積上垂直作用力與橫截面積之比,)與線應變(物體的相對伸長)成正比,即
這個規律稱為虎克定律。式中的比例系數稱為楊氏模量,單位N/m2。
◆提問:一個不規則形狀的剛性材料,應該如何測量其楊氏模量?
◆提問:拉伸法測量楊氏模量,除了用光杠桿法測量鋼絲的微小伸長量之外,還需要什麼測量工具?
◆公式:,式中叫做光杠桿的放大倍數。
2.測量圓環的轉動慣量
◆結構:三線擺是上、下兩個勻質圓盤,通過三條等長的擺線(擺線為不易拉伸的細線)連接而成。
◆原理:三線擺的擺動周期與擺盤的轉動慣量有一定關系,所以把待測樣品放在擺盤上後,三線擺系統的擺動周期就要相應地隨之改變。這樣,根據擺動周期、擺盤質量以及有關的參量,就能求出擺動系統的轉動慣量。
◆公式: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三線擺、扭擺沒有調水平;
2.測量轉動慣量時擺角大於5度;
3.光電門的擺放位置不是在三線擺、扭擺的擺動時平衡位置附近;
4.在拉伸法測量楊氏模量實驗中,學生誤將望遠鏡的讀數看成是鋼絲的伸長量。
⑤ 用霍爾位置感測器測量楊氏模量實驗中影響實驗結果的因數有哪些
我記得有實驗驗證過,拉伸法測
金屬絲
楊氏模量
實驗中
測量誤差
對結果影響較大的是,支架的豎直程度。也就是必須在實驗開始時,調節
水平儀
使得底座水平。然後,必須保證支架本身製作精度較高,與地面嚴格垂直。
⑥ 大學物理實驗2-22霍爾效應測磁場的實驗報告咋寫啊
實驗目的:
1、 了解霍爾現象的基本原理
2、 學慣用霍爾元件測磁場的基本方法
3、 熟悉霍爾元件的一些特性
實驗儀器:
霍爾效應測試儀、直流穩流電源(兩路)、毫伏電壓表(萬用表直流毫伏檔)、
實驗原理:1879,美國物理學家霍爾
在長方形薄金屬板兩邊接一個靈敏電流計,如圖中所示.沿長軸方向通上電流I,若在長方形法線方向加以磁場,這時靈敏電流計立即發生偏轉.這個現象稱為「霍爾效應」,而且這個電位差UH與電流I及磁感應強度B成正比,與薄板的厚度d成反比.
UH= RH•(I×B)÷d
霍爾效應中的幾個物理量關系公式:
洛侖茲力: F = qvB
靜電力: F = qE= qUH / b(霍爾片的寬度)
霍爾片中的工作電流:P410
I =nqvbd n:載流子濃度
bd:橫截面積(lh)
v:載流子移動速度
霍爾電壓: KH=1/nqd (霍爾系數)
實驗步驟:
1、熟悉儀器的使用:
2、注意保護霍爾元件:
霍爾片工作電流不容許超過10mA!
3、注意正確操作開關防止觸電、電火花傷人
4、驗證霍爾現象:
測量霍爾電流、電壓以及電磁鐵電流,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
⑦ 用霍爾位置感測器測量楊氏模量實驗思考題 1.本實驗中是怎樣實現用霍爾位置感測器測量楊氏模量
1、固定導體流過的電流,利用被測電流或電壓(實際是電壓信號產生的電流)信號通過線圈產生磁場,測量出固定電流導體垂直方向上的電動勢,就可反應磁感應強度的大小,進而得出通過線圈的電流或線圈兩端的電壓。
2、千分尺的測量,掛件(有刀口)的標志刻度線,儀器的晃動,讀數時眼睛的位置等操作不當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3、
天天枰其實是杠桿原理,彎矩相等,如圖所示:G表示砝碼重量,g表示游標重L、l分別表示力臂.由彎矩相等得:GL=lg,即G/g=l/L.由於g,L為固定值,當G(即砝碼)增加或減少時,l(游標所在長度)也隨之變化.
4、兩種,都是運用放大法測量微小形變數。
⑧ 大物實驗中霍爾位置感測器測楊氏模量的問題 用fd-h
霍爾感測器的基本原理是基於霍爾效應。霍爾效應是指,通過電流的導體在垂直於電流方向的磁場作用下,在導體的與電流及磁場均垂直的方向上產生電勢差。這個電勢差與電流大小及磁感應強度均成正比。 固定導體流過的電流,利用被測電流或電壓(實際大物實驗中霍爾位置感測器測楊氏模量的問題 用fd-h
⑨ 測量金屬絲的楊氏彈性模量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揚氏模量測定
【實驗目的】
1. 掌握用光杠桿裝置測量微小長度變化的原理和方法;
2. 學習一種測量金屬楊氏彈性模量的方法;
3. 學慣用逐差法處理資料。? 【實驗儀器】
楊氏模量測定儀、光杠桿、望遠鏡及標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捲尺等
【實驗原理】
一根均勻的金屬絲或棒(設長為L,截面積為S),在受到沿長度方向的外力F作用下伸長?
ΔL。根據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性體的相對伸長(脅變)?ΔL/L與外施脅強F/S
成正比。即:
? ΔL/L=(F/S)/E (1)
?式中E稱為該金屬的楊氏彈性模量,它是描述金屬材料抗形變能力的重要物理量,其單
位為?N·m-2?。?
?設金屬絲(本實驗為鋼絲)的直徑為d,則S=πd2/4,將此式代入式(1),可得:
E=4FL/πd2ΔL (2)
?根據式(2)測楊氏模量時,F,d和L都比較容易測量,但ΔL是一個微小的長度變化,很
難用普通測長器具測准,本實驗用光杠桿測量ΔL。
【實驗內容】
1. 實驗裝置如圖2-9,將重物托盤掛在螺栓夾B的下端,調螺栓W使鋼絲鉛直,並注意使
螺栓夾B位於平台C的圓孔中間,且能使B在上下移動時與圓孔無摩擦。
?2. 放好光杠桿,將望遠鏡及標尺置於光杠桿前約1.5~2m處。目測調節,使標尺鉛直
,光杠桿平面鏡平行於標尺,望遠鏡與平面鏡處於同一高度,並重直對向平面鏡。
?3. 微調平面鏡或望遠鏡傾仰和望遠鏡左右位置,並調節望遠鏡的光學部分,使在望遠鏡
中看到的標尺像清晰,並使與望遠鏡處於同一高度的標尺刻度線a0和望遠鏡的叉絲像的橫
線重合,且無視差。記錄標尺刻度a0值。
?4. 逐次增加相同質量的砝碼,在望遠鏡中觀察標尺的像,依次讀記相應的與叉絲橫線重
合的標尺刻度讀數a1,a2,…然後,再逐次減去相同質量的砝碼,讀數,並作記錄。
?5. 用米尺測量平面鏡面至標尺的距離R和鋼絲原長L。
?6. 將光杠桿取下,並在紙上壓出三個足尖痕,用游標卡尺測出後足尖至兩前足尖聯機的
垂直距離D。
?7. 用螺旋測微器在鋼絲的不同位置測其直徑d,並求其平均值。
【數據處理】
本實驗要求用以下兩種方法處理資料,並分別求出待測鋼絲的楊氏模量。
一、用逐差法處理資料
?將實驗中測得的資料列於表2-4(參考)。
l= ± ?cm?
?L= ± ?cm?
?R= ± ?cm?
?D= ± ?cm?
?註:其中L,R和D均為單次測量,其標准誤差可取測量工具最小刻度的一半。
? d= ± ?cm?
?將所得資料代入式(4)計算E,並求出S(E),寫出測量結果。
?注意,弄清上面求得的l是對應於增加多少千克砝碼鋼絲的伸長量。
二、用作圖法處理資料
?把式(4)改為:
?
?其中:
?
?根據所得資料列出l~m資料表格(注意,這里的l各值為 ),作
l~m圖線(直線),求其斜率K,進而計算E;
?
【實驗報告】
【特別提示】
【思考問答】
1. 光杠桿的原理是什麼?調節時要滿足什麼條件?
2. 本實驗中,各個長度量用不同的器具來測定,且測定次數不同,為什麼這樣做,試從
誤差和有效數字的角度說明之。
3. 如果實驗中操作無誤,但得到如圖2-14所示的一組資料,這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如何處理這組資料?
4. 在數據處理中我們採用了兩種方法,問哪一種所處理的資料更精確,為什麼?
5. 本實驗中,哪一個量的測量誤差對結果的影響最大?
【附錄一】
【儀器介紹】
一、楊氏模量儀
??楊氏模量儀的示意圖見圖2-9。圖中,A,B為鋼絲兩端的螺栓夾,在B的下端掛有砝碼托盤,調節儀器底座上的螺栓W可使鋼絲鉛直,此時鋼絲與平台C相垂直,並使B剛好懸在平台C的圓孔中央。?
二、光杠桿
?1. 光杠桿是測量微小長度變化的裝置,如圖2-9所示。將一個平面鏡P固定在T型支架上,在支架的下部有三個足尖,這一組合就稱為光杠桿。在本實驗中將兩個前足尖放在平台C前沿的槽內,後足尖擱在B上,藉助望遠鏡D及標尺E,由後足尖隨B的位置變化測出鋼絲的伸長量。
?2. 圖2-10為光杠桿的原理示意圖,光杠桿的平面鏡M與標尺平行,並垂直於望遠鏡,此時在望遠鏡中可看到經由M反射的標尺像,且標尺上與望遠鏡同一高度的刻度a0的像與望遠鏡叉絲像的橫絲相重合(參看圖2-11,相當於本實驗中砝碼托盤掛重物前望遠鏡中標尺的讀數),即光線a0O經平面鏡反射返回望遠鏡中。當光杠桿後足下降一微小距離ΔL時,平面鏡M轉過θ角到M′位置。此時,由望遠鏡觀察到標尺上某刻度a1的像與叉絲橫線相重合(參看圖2-12,相當於本實驗中砝碼托盤掛重物後望遠鏡中標尺的讀數),即光線a1O經平面鏡反射後進入望遠鏡中。根據反射定律,得∠a1Oa0=2θ,由圖2-10可知:
?
??
?式中,D為光杠桿後足尖至兩前足尖聯機的垂直距離,R為鏡面至標尺的距離,l為光杠桿後足尖下移ΔL前後標尺讀數的差值。由於偏轉角度θ很小(因ΔL<<D,l<<R,)近似地有:
?由該兩式可得光杠桿後足尖的下移距離(相當於本實驗中掛重物後鋼絲的伸長量)為:
(3)
?由此式可見,ΔL雖是難測的微小長度變化,但取R>>D,經光杠桿轉換後的量l卻是較
大的量,並可以用望遠鏡從標遲上讀得,若以l/ΔL為放大率,那麼光杠桿系統的放大
倍數即為2R/D。在實驗中通常D為4~8cm,R為1~2m,放大倍數可達25~100倍。
將式(3)和F=mg(m為所掛砝碼的質量)代入式(2),可得:
? (4)
?此即為本實驗所依據的測量式。
?還有一種光杠桿,其結構與上一種相似,只是把平面反射鏡換成帶有反射面的平凸透鏡,
把望遠鏡換成光源。實際應用時,通過調節反射鏡到標尺的距離和光源位置等,使光源前面
玻璃上的十字線清晰地成像到標尺上,通過標尺上十字線的偏移測出微小長度變化ΔL
,其ΔL計算式與前一種完全相同。
圖2?11掛重物前的讀數
圖2?12掛重物後的讀數
??三、望遠鏡
?望遠鏡的結構如圖2-13所示,其主要調節如下:
?1. 調節目鏡(即轉動目鏡筒H),使觀察到的叉絲清晰。
1-目鏡;2-叉絲;3-物鏡?圖2-13望遠鏡示意圖
?2. 調節物鏡,即將筒I從物鏡筒K中緩緩推進或拉出,直到能從望遠鏡中看到清晰的
目標像。
?3. 消除視差,觀察者眼睛上下晃動時,從望遠鏡中觀察到目標像與叉絲像之間相對位置
無偏移,稱為無視差。如果有視差,則要再仔細調節物鏡與目鏡的相對距離(即將I筒再稍
微推進或拉出),直到消除視差為止。
⑩ 霍爾效應實驗報告預習怎麼寫
實驗報告——霍爾效應
勾天杭
PB05210273
4+
數據處理:
1
、保持
Im=0.45A
不變,作
Vh
—
Is
曲線
注意有效位數的選取
1
3.5
1.5
5.2325
2
6.9725
2.5
8.715
3
10.455
3.5
12.1875
4
13.92
4.5
15.6575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F:
處理數據要有誤差分析
Y = A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
A
0.02539
0.00368
B
3.4744
0.00124
------------------------------------------------------------
R
SD
N
P
------------------------------------------------------------
1
0.00401
8
<0.0001
------------------------------------------------------------
2
、保持
Is=4.5mA
不變,作
Vh
—
Im
曲線
有效數字的保留
Im
Vh
0.1
3.3775
0.15
5.05
0.2
6.7825
0.25
8.5375
0.3
10.3
0.35
12.145
0.4
13.9075
0.45
15.6525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3_F:
Y = A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
A
-0.22551
0.04643
B
35.25298
0.15586
------------------------------------------------------------
R
SD
N
P
------------------------------------------------------------
0.99994
0.05051
8
<0.0001
------------------------------------------------------------
3
、在零電場下取
Is=0.1mA
,測得
V
σ
=9.21mV
;
-9.20mV
mV
V
205
.
9
4
、確定樣品的導電類型:
假設樣品中的載流子為空穴,
則載流子的速度方向與電流一致。
可以判定,
此時正電荷受力
向上,即上邊積累正電荷,下邊無電荷。如果實驗測得
U
粉白
>0
,說明假設是正確的。反之,
載流子為電子。實驗結果為
U
粉白
<0
。∴載流子為電子。
下面計算
R
H
,
n
,
σ
,
μ
。
線圈參數
=4400GS/A
;
d=0.20mm
;
b=3.0mm
;
L=5.0mm
取
步
驟一
中
的數
據,
Im=0.45A
;
由
線性
擬合
所
得直
線
的斜
率為
3.4744
(
Ω
)
。
結合
d
B
I
R
V
s
H
H
;
B=Im*
線圈參數
=1980GS=0.198T
;有
4744
.
3
d
B
R
H
Ω
。
若取
d
的單位為
cm
;磁場單位
GS
;電位差單位
V
;電流單位
A
;電量單位
C
;代入數值
,
得
R
H
=3509.5cm
3
/C
。
n=1/R
H
e=1.78*10
15
cm
-3
。
bd
V
L
I
s
=0.09053(S/m)
;
H
R
=3.17715(cm
2
/Vs)
。
思考題:
1
、若磁場不恰好與霍爾元件片底法線一致,對測量結果有何影響,如果用實驗方法判斷
B
與元件發現是否一致?
如左圖,
若磁場方向與法線不一致,
載流子不但在上
下方向受力,
前後也受力
(為洛侖茲力的兩個分量)
;
而我們把洛侖茲力上下方向的分量當作合的洛侖茲
力來算,
導致測得的
Vh
比真實值小。
從而,
RH
偏小,
n
偏大;
σ
偏大;
μ
不受影響。可測量前後兩個面的
電勢差。若不為零,則磁場方向與法線不一致。
2
、能否用霍爾元件片測量交變磁場?
電荷交替在上下面積累,不會形成固定的電勢差
,
所以
不可能測量交變的磁場
我認為可以用霍爾元件側交變磁場。由於霍爾效應建立所需時間很短
(10-12~10-14s),
因此
霍爾元件使用交流電或者直流電都可。
交流電時,
得到的霍爾電壓也是交變的。
根據本試驗
中的方法,可求得磁感應強度的有效值;磁場的頻率應與磁化電流的頻率一致。